高中物理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思维导图+微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思维导图+微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思维导图+微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 m决赛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

C.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 D.100 m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答案】C

2. 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答案】AC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A

4. 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 1=180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 2=36km/h ,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 0=5m ,道口宽度x =26m ,汽车长l =15m(如图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 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

【答案】230m

【解析】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L 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

汽车从越过停车线至车尾通过道口,汽车的位移为

x′=l +x 0+x =(15+5+26)m =46m

汽车速度v 2=36km/h =10m/s ,通过这段位移需要的时间t =2x v =4610

s =4.6s 高速列车的速度v 1=180km/h =50m/s ,所以安全行车的距离为L =v 1t =50×4.6m=230m.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全集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全 集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4: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5:牛顿第一、三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6: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7:摩擦力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8: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9: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0:弹力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1: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3: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4:静电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5: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6:电势能电势电势差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7: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8: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9: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0:功功率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1:势能动能及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2:电场电场强度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3: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器电容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4:气体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5:磁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6:交变电流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7: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0:磁场磁感应强度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1:电磁感应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2: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3:恒定电流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4: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5: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6:安培力洛伦兹力等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7:分子动理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8:力与机械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9: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40:热力学定律

高中物理 1_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思维导图+微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有可能的是( )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答案】BCD 2.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 A.速度不变,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答案】D 3. 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答案】A

4. 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 ,球又在空中飞行0.3 s 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 s ,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 沿原路返回,假设足球在空中飞行时速度大小不变.求: (1)罚球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1)300 2m/s (2)400 2m/s 【解析】: (1)罚球瞬间球的初速度v 1=0,末速度即球离开脚时的速度v 2=30 m/s ,所以球的加速度 a 1=11t v ??=112t v v ?-=1 .0030-2m/s =300 2m/s . (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初速度v 0=30 m/s ,末速度v t =-10 m/s, 所以球的加速度a 2=22t v ?? =20t v v t ?-=1 .03010-- 2m/s =-400 2m/s . 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 1_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思维导图+微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 m决赛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 C.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 D.100 m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答案】C

2. 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答案】AC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A 4. 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0=5m,道口宽度x=26m,汽车长l=15m(如图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 【答案】230m 【解析】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L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

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物理复习电磁学

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物理电磁学 物理是高中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物理方面的知识,对我们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电磁学是物理学的分支,其中包含电学和磁学,主要学习电磁波、电磁场以及带电物体动力学的相关内容。在学习电磁学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弥补直线性笔记的缺陷,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逻辑顺序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学习思路,强化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脑力激荡图、树状图、概念地图和灵感触发图,主要用来表达发散性思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将图片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使用相关的层级图将教学重点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图像、颜色之间建立记忆链接,发挥人的左右脑机能,借助阅读、记忆和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在科学发展与逻辑想象中建立平衡关系,激发人们的潜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思维导图是在众多感觉、记忆、思考、数字、食物、颜色和节奏中找寻一个关节点,形成思考中心,在点与点的连接中构建放射性的立体结构。每个连接点都是人们的记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数据库[1]。 二、高中物理电磁学的学习现状

(一)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低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教材内容较单一,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的枯燥和无聊。我们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中更重视考试结果,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使我们感到压力太大,对学习物理会产生畏惧心理。在面对着抽象的电磁学内容时,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只是死记硬背公式,解题思路不能举一反三,将考试的重点标记出来,不考试的内容就忽略过去,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例如,在学习“恒定电流”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电阻、欧姆、焦耳等三大定律,我们会先将各个定律的内容学习一遍,然后将定义和相关公式背过。这样做我们虽然知道各个定律的重要性,但是根本没有对其理解。我们的学习兴趣低,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在电磁学教学活动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低[2]。 (二)自主学习能力差 长期依赖“被动式”学习方式,抑制了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学习电磁学内容时思维处于一种固化的状态,对教材资料中的内容缺乏理解,没有主动探索精神。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逃避过去,等到学期末统一复习时才发

第3章运动和力思维导图

第3早运动和力 思维导图目录运动和力 V / t \ X / z I * / 节 节 节 节 节 节 节 1 2 3 4 5 6 7 3 P f f p a h tod. s p s p f f p 勇胃 第勇机械运动力的 存在重力牛顿 第一定律二力 平衡的条件摩 撩力压强 髯 1 耳 I 鶯 I / I / X V I I / y

运动和静止卷5^相对的「阳'相对于辣物I细物 物傑69空何位直不断发生改变的运动 舸寸薛止的物体是没套的速度 公式:-v = sA 常茅丝位-1mA=3.6ICm/h 计算速度、平均速度-平均趣程/总时离? 计負方江:路程关系图督列出竽式.辻意相同爼皇念 —権式:公式-代入-计算(注意单位) 速蔑与方向两方面犒述分类 Av/ (ni/s> 图式二 ISb 如图是匀速直践运动的戏S和升图

施力物体和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一走 也是受力物休 -物体 物体对物偉 的作用 如:P柏互桥压,口 進物休的形状?_匿个誨空娜 推* &提、 ①压、举、吸引 L排环等 柞用 方式 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 用在不同的物休上 .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线上 匡看渭它的星程与分度值 视纯要与刻度盘垂直- 拉力方向与弹篱申縮逗方 向在冋一直线 ?弹鳖的伸氏与S到的拉力成正比 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 大小P 方向? 作用扁@ 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連度、方 向的改变 通常用七芾箭头的线段来示 力的圏形 保持运动 状态不变的 是匀速]直 线运动 和静止 ? 微小形变的放大通 F- 50X 77 : 图 F-iON 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力是什么 率 ? — 眈 ; — 意

高一(上)物理 思维导图

高一(上)物理——思维导图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速度 加速度 描述速度 变化的快慢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位移 路程 时间 集合 将物体抽象为质点 描述 v-t 图像 线状态 点状态 打点计时器实验 位置 时刻 位置 时刻 确定运动性质 判断运动方向 判断加速度大小 根据点迹判断运动情况 两点间平均速度V=ΔS/Δt 当ΔS 很小时,瞬时速度约等于平均速度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t =v 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 o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 t 2-v 02 ● Δs=aT 2 _ ● v=v t/2=(v 0+v t )/2 _________ ● v t/2=√(v o 2+v t 2)/2 仅适用于初速度为 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 s-t 图像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v-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 s 1:s 2:s 3:…=12:22:32:… ●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之比 v 1:v 2:v 3:…=1:2:3:… ●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1:s 2:s 3:…=1:3:5:… ●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_ _ _ t1:t2:t3:…=1:(√2-1):(√3-√2) :… 适用于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v0=0 a=g v0≠0 a=g(方向与v0方向相反) 变 形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 力 含义 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性质 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 相互性:受力、施力物体同时存在 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分类 性质: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 效果:动力、阻力、弹力…… 三大力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不等于引力) 大小:G=mg (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如是规则图形则在几何中心处,如是不规则 的则用悬挂法找重心) 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它接触 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分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大小:属于被动力 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与施力体形变方向相反 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作用在受力体上 胡克定律 内容:弹簧弹力大小F与弹簧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 量)x成正比 表达式:F=kx 摩擦力 滑动摩擦 大小:F=μN 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 大小:0<F≤F max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力的合成与分解 基本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理范围:|F1-F2|≤F合≤F1+F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知识点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3-1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3-1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3-1在做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实验时,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3-1 提供动力可以使小车启动,有阻力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3-2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3-2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3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3用橡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寓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4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3-4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仲得越长,示数也越大”的特征制成的。弹簧秤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弹簧)五部分组成。 3-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3-4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量。 3-4跳板、健身球、撑杆和海绵垫、蹦床等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3-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思维导图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就是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物理中的机械运动是指质点在参考系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有了坐标系的衡量,距离、路程和位移就常常用多少米来描述。比如,远距离就是610m ,近距离就是6 -10m 。时间与时刻就用多少秒内与多少秒时来描述。比如,一瞬间就是2-10s ,一顿饭的功夫就是30min 。物体运动得快就是速率大,物体运动得慢就是速率小。物体斜向上运动就是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045角向上运动。要想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就用瞬时速度,粗略描述就用平均速度。在物体的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中都有加速度存在。加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加(或减)的快,加速度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加(或减)的慢,没有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直线运动就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当物体运动的初速度=0v 0,加速度=a 0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物体运动的初速度0v 0≠,加速度=a 0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初速度0v 0≠,加速度=a 0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不等于零的定值且与初速度0v 共线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0v 同向时)和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0v 反向时)。自由落体运动是常见匀加速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常见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包括公式法和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包括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和几个重要推论。图像包括v-t图和x-t图。 三、相互作用 研究力学有妙法,一“重”二“弹”三“摩擦”。效果来自三要素,形变运动加变化。力多经常有交叉,平行四边搞定它。若论重要解题术,当属正交分解法。

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知识点

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知识点 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是关于浩瀚的太空天体的运动、大自然中的江河的奔流、飞奔的猎豹、都市的人流的移动) 二、学生自学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机械运动?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 B .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 D.树叶纷纷飘落 2我们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三、教师点拔 一、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从视频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实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运动,你想知道什么(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揭示我们主要学习机械运动) 回顾列举的运动实例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进一步分析课本图1.2—1分析猎豹和哈雷彗星及蜗牛,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得出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同步训练一)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 B .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 D.树叶纷纷飘落 二、参照物 现象探究:我们坐在行驶的船中,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河岸正在“远离”我们,当你站在岸边时,你感觉不到河岸在远离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人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河面没有位置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坐在船上时,不自觉的以船为“标准“,河岸相对于船有位置变化,所以感觉河岸在远离我们。 探究归纳: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强调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问题: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播放视频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当李双江老师唱到这句时,问:这两句中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同步训练二) 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前后两次对山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3.“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水面为参照物则船是( ) 注意:学生对于选定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判断容易出错,教师在此多加强调。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游戏引入: 我带领学生某某在讲台上手拉手向同方向走步,提出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运动的描述 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 参考系 : 用来参考的物体 时刻和时间间隔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的物理量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 矢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x/ △t 速度单位: m/s 平均速度 : 物体在时间间隔△ 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 物体在时刻的速度 速率 : 瞬时速度的大小 矢量,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 a= △v/ △t 加速度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 同 ; 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匀变速直线运动 V=v 0+at 速度与时间图像:一条倾斜的直线 X=v 0 +at 2 位移与时间 图像:抛物线 V2 -v02=2ax 速度与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以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a 取 g 力,矢量,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G=mg 重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方向: 竖直向下 重力 重心 : 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 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相互作用 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状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和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弹力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的长度x 成正比 F=kxk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胡克定律 单位:牛顿每米 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只要受推力物体与地面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推移增大而增大,并且推力保持摩擦力大小相等0 < F≤F max 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素

物理思维导图5

物理思维导图 (一)直线运动 1、结构框图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推论: (1)速度公式v =v 0+at. (2)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3)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v 2 -v =2ax. (4)平均速度v =v 0+v t 2 = v t 2 3.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应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①质点自开始运动计时,在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 x n =1 2 2 2 3 2 n 2 . ②质点自开始运动计时,在第一个T 秒内,第二个T 秒内,第三个T 秒内…第n 个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 :x Ⅲ :x N =1:3:5 :(2n -1). ③质点自开始运动计时,连续通过各个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Ⅰ:t Ⅱ :t Ⅲ :t N = :(2- :(3-2 :(n -n -1) ④质点在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间速度之比为:v 1:v 2…:v n =1:2:3…:n. 4.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x=v t ,x -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例 自由落体(v 0=0,a =g ) 竖直上抛(a =g ) x-t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 021at t v x +=ax v v t 22 02=-,t v v x t 2 0+=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全集汇总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全 集汇总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4: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5:牛顿第一、三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6: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7:摩擦力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8: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9: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0:弹力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1: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3: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4:静电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5: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6:电势能电势电势差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7: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8: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19: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0:功功率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1:势能动能及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2:电场电场强度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3: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器电容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4:气体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5:磁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6:交变电流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7: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2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0:磁场磁感应强度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1:电磁感应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2: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3:恒定电流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4: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5: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6:安培力洛伦兹力等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7:分子动理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8:力与机械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39: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40:热力学定律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四个部分内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速度的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3、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速度公式的计算;其中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也是中学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由两个物理量构成的新物理量,因此学好本节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已经形成了对物理问题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但是层次参 差不齐,个体差异较为明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判断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 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3)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重难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将采用点拨、启发、探究、拓展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并借助互动式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学生则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探究方

式,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思路】 本节速度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 构成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基础。同时,初中是正规物理教学的开始,,而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遵循怎样的规律变成了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要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白板、多媒体 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让物理变得有趣、形象,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体设计如下:课堂导入:通过图片对应的成语连线,引导学生从成语角度认识运动快慢后,思考物理学 角度如何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学科间的相通相融,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也顺利引出新课。 学习新知: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并询问学生:如何判断运动员跑 的快慢?之后对比视频中的两幅画面,启发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总结得出判断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对于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通过小组活动进行。选择两名运动员和计时员,走过不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后由小组讨论得出判断运动快慢的第三种方法:路程不同,时间不同,可以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对于速度的概念,由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练习,认识速度意义、定义、公式、单位,并用探照 灯进行突出强调。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引入速度表和交通标志牌直观理解。 对于机械运动的形式,我模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过程,由学生直观感受。区别匀速直 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我引入龟兔赛跑的动态图,形象的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 线运动的概念。 对于速度公式的计算,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我出示答题步骤及书写注意事项。 后针对计算相应的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将学生完成的解题过程由展台展示,并进一步评价总结。【教学资源】 一体机、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第一个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之初,通过图片对应的成语连线,引导学生从成语角度认识运动快慢后,思考物理学角度如何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学科间的相通相融,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也顺利引出新课。 第二个部分: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知识点1: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部分由学生再次观察刘翔比赛的视频,并观察运动的某个时刻:运动中和运动结束。启 发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得出方法一:比较相同时间内,路程长的运动的快;再观察冲过终点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