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教学教材

第四章第二节教学教材
第四章第二节教学教材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一、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

(一)结构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任何系统都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与结构的整体。结构即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现代企业在内的大规模复杂系统具有要素及其层次众多、结构复杂和社会性突出等特点。在研究和解决这类系统问题时,往往要通过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以求得对问题全面和本质的认识。

结构模型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结构模型化即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该过程注重表现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是系统认识、准确把握复杂问题,并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阶层性是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结构模型化过程中,对递阶结构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

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对系统目的--功能的认识;系统构成要素的选取;对要素间的联系及其层次关系的分析;系统整体结构的确定及其解释。系统结构模型化是结构分析的基本内容。

结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是系统优化分析、设计与管理的基础。尤其是在分析与解决社会经济系统问题时,对系统结构的正确认识与描述更具有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形成系统的特定结构。在通常情况下,可采用集合、有向图和矩阵等三种相互对应的方式来表达系统的某种结构。

1、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

设系统由n(n≥2)个要素(S1,S2,…,Sn)所组成,其集合为S,则有:

S={S1,S2,…,Sn}

系统的诸多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一般都是以两个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为基础的。所谓二元关系是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所约定的一种需要讨论的、存在于系统中的两个要素(Si、Sj)之间的关系Rij(简记为R)。通常有影响关系、因果关系、包含关系、隶属关系以及各种可以比较的关系(如大小、先后、

轻重、优劣等)。二元关系是结构分析中所要讨论的系统构成要素间的基本关系,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形:

Si与Sj间有某种二元关系R,即SiRSj;

Si与Sj间无某种二元关系R,即Si R Sj;

Si与Sj间的某种二元关系R不明,即Si R%Sj。

在通常情况下,二元关系具有传递性,即:若SiRSj、SjRSk,则有SiRSk(Si、Sj、Sk为系统的任意构成要素)。传递性二元关系反映两个要素的间接联系,可记作R t (t为传递次数),如何将SiRSk记作SiR2Sk。

有时,对系统的任意构成要素Si和Sj来说,既有SiRSj,又有SjRSi,这种相互关联的二元关系叫强连接关系。具有强连接关系的各要素之间存在替换性。

以系统要素集合S及二元关系的概念为基础,为便于表达所有要素间的关联方式,我们把系统构成要素中满足其种二元关系R的要素Si、Sj的要素对(Si,Sj)的集合,称为S上的二元关系集合,记作Rb,即有:

Rb={(Si,Sj)|Si、Sj∈S,SiRSj,i、j=1,2,…,n}

且在一般情况下,(Si,Sj)和(Sj,Si)表示不同的要素对。

这样,“要素Si和Sj之间是否具有某种二元关系R”,也就等价于“要素对(Si,Sj)是否属于S上的二元关系集合Rb”。

至此,我们就可以用系统的构成要素集合S和在S上确定的某种二元关系集合Rb来共同表示系统的某种基本结构。

例4—1某系统由七个要素(S1、S2、…S7)组成。经过两两判断认为:S2影响S1、S3影响S4、S4影响S5、S7影响S2、S4和S6相互影响。这样,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可用要素集合S和二元关系集合Rb来表达,其中:

S={S1,S2,S3,S4,S5,S6,S7}

Rb={(S2,S1),(S3,S4),(S4,S5),(S7,S2),(S4,S6),(S6,S4)}

4—4 例4—1有向图〖TS)〗

有向图(D)由节点和连接各节点的有向弧(箭线)组成,可用来表达系统的结构。具体方法是:用节点表示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用有向弧表示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从节点i(Si)到j(Sj)的最小(少)的有向弧数称为D 中节点间通路长度(路长),也即要素Si 与Sj 间二元关系的传递次数。在有向图中,从某节点出发,沿着有向弧通过其它某些节点各一次可回到该节点时,在D 中形成回路。呈强连接关系的要素节点间具有双向回路。

表达例4—1给出的系统要素及其二元关系的有向图如图4—4所示。其中S3到S5、S3到S6和S7到S1的路长均为2。另外,S4和S6间具有强连接关系,S4和S6相互到达,在其间形成双向回路。

3、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

(1)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A)是表示系统要素间基本二元关系或直接联系情况的方阵。若A=(aij)n ×n ,则其定义式为: aij= 1,SiRSj 或(Si,Sj)∈Rb(Si 对Sj 有某种二元关系)

0,Si R Sj 或(Si,Sj)∈Rb(Si 对Sj 没有某种二元关系)

有了表达系统结构的集合(S,R b)或有向图(D),就可很容易地将A 写出,反之亦然。与例4—1和图4—4对应的邻接矩阵如下:

S1 S2 S3 S4 S5 S6 S7

A= 00000001

0000000

0010000000110000000000010000100000??????????????????????

很明显,A 中“1”的个数与例4—1中Rb 所包含的要素对数目和图4—4中有向弧的条数相等,均为6。在邻接矩阵中,若有一列(如第j 列)元素全为0,则Sj 是系统的输入要素,如图4—4中的S3和S7;若有一行(如第i 行)元素全为0,则Si 是系统的输出要素,如图4—4中的S1和S5。

(2)可达矩阵

S1 S2 S3 S4 S5 S6 S7

若在要素Si 和Sj 间存在着某种传递性二元关系,或在有向图上存在着由节点i 至j 的有向通路时,称Si 是可以到达Sj 的,或者说Sj 是Si 可以到达的。所谓可达矩阵(M),就是表示系统要素之间任意次传递性二元关系或有向图上两个节点之间通过任意长的路径可以到达情况的方阵。若M=(mij)n ×n ,且在无回路条件下的最大路长或传递次数为r ,即有0≤t ≤r ,则可达矩阵的定义式为: mij= 1,SiR t Sj (存在着i 至j 的路长最大为r 的通路)

0,Si t R Sj (不存在i 至j 的通路)

当t=1时,表示基本的二元关系,M 即为A ;当t=0时,表示Si 自身到达,或SiRSi ,也称反射性二元关系;当t ≥2时,表示传递性二元关系。

矩阵A 和M 的元素均为“1”或“0”,是n ×n 阶0—1矩阵,且符合布尔代数的运算规则,即:0+0=0,0+1=1,1+0=1,1+1=1,0×0=0,0×1=0,1×0=0,1×1=1。通过对邻接矩阵A 的运算,可求出系统要素的可达矩阵M ,其计算公式为:

M=(A+I)r (4—1)

其中I 为与A 同阶次的单位矩阵(即其主对角线元素全为“1”,其余元素为“0”),反映要素自身到达;最大传递次数(路长)r 根据下式确定:

(A+I)≠(A+I)2≠(A+I)3≠…≠(A+I)r-1≠(A+I)r =(A+I)r+1=…=(A+I)n

(4—2) 以与例4—1和图4—4对应的邻接矩阵为例有:

S1 S2 S3 S4 S5 S6 S7

A+I= 1000000110000100110000

00111000001000

0010100100001?????????????????????? 其中主对角线上的“1”表示诸要素通过零步(自身)到达情况(单位矩阵I),其余“1”表示要素间通过一步(直接)到达情况(邻接矩阵A)。

S1 S2 S3 S4 S5 S6 S7

S1 S2 S3 S4 S5 S6 S7

(A+I)2=A 2+A+I= ()()()()100000011000000011`00

00111000001000

00110100001????????I I ????????I ??

??I ????

其中带圆圈的“1”表示要素间通过两步(间接)到达情况(矩阵A 2)。按照前述布尔代数的运算规则,在原式(A+I)2的展开中利用了A+A=A 的关系。

进一步计算发现:(A+I)3=(A+I)2。由(4—2)式即有r=2。

这样,根据(4—1)式,与例4—1和图4—4对应的可达矩阵为:

S1 S2 S3 S4 S5 S6 S7

M=(A+I)2= 1000000110000000111100

00111000001000

0011101100001??????????????????????

(3)其它矩阵

在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的基础上,还有其它表达系统结构并有助于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的矩阵形式,如缩减矩阵、骨架矩阵等。

①缩减矩阵

根据强连接要素的可替换性,在已有的可达矩阵M 中,将具有强连接关系的一组要素看作一个要素,保留其中的某个代表要素,删除掉其余要素及其在M 中的行和列,即得到该可达矩阵M 的缩减矩阵M ′。如原例可达矩阵的缩减矩阵为:

S1 S2 S3 S4 S5 S6 S7 S1 S2 S3 S4 S5 S6 S7

S1 S2 S3 S4 S5 S7

M ′= 1000001

100000

011100001100000101

10001??????????????????????

②骨架矩阵

对于给定系统,A 的可达矩阵M 是唯一的,但实现某一可达矩阵M 的邻接矩阵A 可以具有多个。我们把实现某一可达矩阵M 、具有最小二元关系个数(“1”元素最少)的邻接矩阵叫M 的最小实现二元关系矩阵,或称之为骨架矩阵,记作A ′。

系统结构的三种基本表达方式相互对应,各有特色。用集合来表达系统结构概念清楚,在各种表达方式中处于基础地位;有向图形式较为直观、易于理解;矩阵形式便于通过逻辑运算,用数学方法对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处理。以它们为基础和工具,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可实现复杂系统结构的模型化。

(三)常用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是以各种创造性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整体结构的决定技术。它们通过探寻系统构成要素、定义要素间关联的意义、给出要素间以二元关系为基础的具体关系,并且将其整理成图、矩阵等较为直观、易于理解和便于处理的形式,逐步建立起复杂系统的结构模型。常用的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有:关联树法、解释结构模型化技术、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化技术等,其中解释结构模型化(ISM)技术是最基本和最具特色的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ISM 技术是美国J ·N ·沃菲尔德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开发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该技术由于具有不需高深的数学知识、模型直观且有启发性、可吸收各种有关人员参加等特点,因而广泛适用于认识和处理各类社会经济S1 S2 S3 S4 S5 S7

系统的问题。ISM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4—5所示。

图4—5 ISM工作原理图

由图4—5可知,实施ISM技术,首先是提出问题,组建ISM实施小组;接着采用集体创造性技术,搜集和初步整理问题的构成要素,并设定某种必须考虑的二元关系(如因果关系),经小组成员及与其他有关人员的讨论,形成对问题初步认识的意识(构思)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意识模型的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结构模型化,即进一步明确定义各要素,通过人机对话,判断各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情况(即SiRSj?),形成某种形式的“信息库”;根据要素间关系的传递性,通过对邻接矩阵的计算或逻辑推断,得到可达矩阵;将可达矩阵进行分解、缩约和简化处理,得到反映系统递阶结构的骨架矩阵,据此绘制要素间多级递阶有向图,形成递阶结构模型;通过对要素的解释说明,建立起反映系统问题某种二元关系的解释结构模型。最后,将解释结构模型与人们已有的意识模型进行比较,如不相符合,一方面可对有关要素及其二元关系和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进行修正;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对解释结构模型的研究和学习,可对原有的意识模型有所启发和修正。经过反馈、比较、修正、学习,最终得到一个令人满意、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的结构分析结果。

通过对可达矩阵的处理,建立系统问题的递结构模型,这是ISM技术的核心

内容。根据问题规模和分析条件,可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规范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选择不同方法来完成此项工作。

二、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规范方法

建立反映系统问题要素间层次关系的递阶结构模型,可在可达矩阵M 的基础上进行,且一般要经过区域划分、级位划分、骨架矩阵提取和多级递阶有向图绘制等四个阶段。这是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基本方法。现以例4—1所示问题为例说明。与图4—4对应的可达矩阵(其中将Si 简记为i)为:

1 2 3 4 5 6 7

M= 1000000110000000111100

00111000001000

0011101100001??????????????????????

1、区域划分

区域划分即将系统的构成要素集合S ,分割成关于给定二元关系R 的相互独立的区域的过程。

为此,需要首先以可达矩阵M 为基础,划分与要素Si(i=1,2,…,n)相关联的系统要素的类型,并找出在整个系统(所有要素集合S)中有明显特征的要素。有关要素集合的定义如下:

(1)可达集R(Si)

系统要素Si 的可达集是在可达矩阵或有向图中由Si 可到达的诸要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为R(Si)。其定义式为:

R(Si)={Sj|Sj ∈S,m ij =1,j=1,2,…,n} i=1,2,…,n

如在给出的可达矩阵中有:R(S1)={S1},R(S2)={S1,S2},R(S3)={S3,S4,S5,S6},R(S4)=R(S6)={S4,S5,S6},R(S5)={S5},R(S7)={S1,S2,S7}。

(2)先行集A(Si)

1 2 3 4 5 6 7

系统要素Si 的先行集是在可达矩阵或有向图中可到达Si 的诸系统要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为A(Si)。其定义式为:

A(Si)={Sj|Sj ∈S,m ji =1,j=1,2,…,n}i=1,2,…,n

如在给出的可达矩阵中有:A(S1)={S1,S2,S7},A(S2)={(S2,S7),A(S3)}={S3},A(S4)=A(S6)={S3,S4,S6},A(S

5)={S3,S4,S5,S6},A(S7)={S7}。

(3)共同集C(Si)

系统要素Si 的共同集是Si 在可达集和先行集的共同部分,即交集,记为C(S i)。其定义式为:

C(Si)={Sj|Sj ∈S,m ij =1, m ij =1,j=1,2,,n} i=1,2,… ,n 如:

C(S1)={S1},C(S2)={S2},C(S3)={S3},C(S4)=C(S6)={S4,S6},C(S5)={S5},C(S7)={S7}。

系统要素Si 的可达集R(Si)、先行集A(Si)、共同集C(Si)之间的关系如图4—6所示。

(4)起始集B(S)和终止集E(S)

图4—6 可达集、先行集、共同集关系示意图

系统要素集合S 的起始集是在S 中只影响(到达)其他要素而不受其他要素影响(不被其他要素到达)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为B(S)。B(S)中的要素在有向图中只有箭线流出,而无箭线流入,是系统的输入要素。其定义式为:B(S)={Si|Si ∈S,C(Si)=A(Si),i=1,2,…,n}。

如在与图4—4所对应的可达矩阵中,B(S)={S3,S7}。 R(Si) A(Sj) C(Sj) Sj

经典图像边缘检测

经典图像边缘检测(微分法思想)——Sobel算子 2008-05-15 15:29Sobel于1970年提出了Sobel算子,与Prewitt算子相比较,Sobel算子对检测点的上下左右进一步加权。其加权模板如下: 经典图像边缘检测(微分法思想)——Roberts交叉算子 2008-05-14 17:16 如果我们沿如下图方向角度求其交叉方向的偏导数,则得到Roberts于1963年提出的交叉算子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最大优点是计算量小,速度快。但该方法由于是采用偶数模板,如下图所示,所求的(x,y)点处梯度幅度值,其实是图中交叉点处的值,从而导致在图像(x,y)点所求的梯度幅度值偏移了半个像素(见下图)。

上述偶数模板使得提取的点(x,y)梯度幅度值有半个像素的错位。为了解决这个定位偏移问题,目前一般是采用奇数模板。 奇数模板: 在图像处理中,一般都是取奇数模板来求其梯度幅度值,即:以某一点(x,y)为中心,取其两边相邻点来构建导数的近似公式:

这样就保证了在图像空间点(x,y)所求的梯度幅度值定位在梯度幅度值空间对应的(x,y)点上(如下图所示)。 前面我们讲过,判断某一点的梯度幅度值是否是边缘点,需要判断它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所以,只要我们设定阈值时考虑到加权系数产生的影响便可解决,偏导数值的倍数不是一个问题。 经典图像边缘检测(微分法思想)——Prewitt算子 2008-05-15 11:29 Prewitt算子 在一个较大区域中,用两点的偏导数值来求梯度幅度值,受噪声干扰很大。若对两个点的各自一定领域内的灰度值求和,并根据两个灰度值和的差来计算x,y的偏导数,则会在很

模块三 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李卫东

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卫东 引子: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也许根本就不能说孰优孰劣。关键是教教材的什么,用教材又教什么?首先从价值观的角度厘清“教材”与“人”(教者和学者)的关系。 课程内容教材化 课程内容是指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等,而有效传递、显现课程内容诸要素,要依凭教材,要通过教材呈现的事实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 教材内容教学化 学生可以借助于同一的语文教材获得种种不同的内容,相同的内容则可以从种种不同的语文教材里学到。这个事实即表明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朱绍禹)教学内容是对静态教材内容多次教学法处理的过程与结果。(曾天山) 语文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王荣生) 一、倾听文本的声音——以文学类文本为例 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许多教师离不开教参,课堂教学缺少底气与自信,缺少独立面对文本的勇气。这样是不行的,因为教师用书是静态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变通的功夫得靠自己。所以,直面文本、独立解读文本很重要。 倾听文本的声音,就是语文教师要以独立阅读者的姿态,以一个语文人的身份,独立阅读文本,发掘出文本有价值的内容。 教者如何以一个成熟阅读者的角度直面文本,发现有价值的“语文”内容。 直面文本、独立面对文本的几种策略 “倾听”什么? 1.倾听文本的“强弱音”《木兰诗》《猫》 认真倾听、归纳,思考为什么作者花笔墨写这些内容,而不写那些?为什么详写此而略写彼?因为文学作品是经过作家选择和过滤的变形,是一种审美选择的结果,受作者主观情感的支配。经过这样的倾听,就可以归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主旨。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适合教学每一篇文章。 例如《木兰诗》一课中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郑振铎的《猫》一课分析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第三次养猫?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同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作文,内容却大不相同。 2.倾听文本的“主和弦”《济南的冬天》 思考这些文本中有没有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中很突出、很显眼或者反复出现,借抓住关键词句来探寻文本。散文、诗歌、戏剧都是经过审美变形的,抓住关键词句、段落来解读,抓得好就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既见树木,也见森林,还能引导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倾听文本的“变奏”《皇帝的新装》 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裂缝、缝隙、矛盾,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1)抓住发现在文本表层的裂缝、缝隙、矛盾;

图像的阈值分割及边缘检测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题目:图像的阈值分割及边缘检测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图像的阈值分割及边缘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的分割技术,掌握图像的全局阈值分割技术并通过MATLAB实现; 2、了解图像的边缘检测,掌握梯度算子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基于直方图的全局阈值图像分割方法; 2、Edge命令(roberts,perwitt,sobel,log,canny),实现边缘检测。 三、实验原理 1、全局阈值是最简单的图像分割方法。其中,直方图法的原理如下:想做出图 像的直方图,若其直方图呈双峰且有明显的谷底,则可以讲谷底点所对应的灰度值作为阈值T,然后根据该阈值进行分割,九可以讲目标从图像中分割出来。这种方法是用于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差较大且直方图有明显谷底的情况。 2、用于边缘检测的梯度算子主要有Roberts算子、Prewitt算子、Sobel算子。 这三种检测算子中,Roberts算子定位精度较高,但也易丢失部分边缘,抗噪声能力差,适用于低噪声、陡峭边缘的场合。Prewitt算子、Sobel算子首先对图像做平滑处理,因此具有一定的抑制噪声的能力,但不能排除检测结果中的虚假边缘,易出现多像素宽度。

四、实验步骤 1、全局阈值分割: ①读取一张图像; ②生成该图像的直方图; ③根据直方图双峰产生的低谷估计阈值T; ④依次读取图像各个点的像素,若大于阈值,则将像素改为255,若小于 阈值,则将该像素改为0; 实验代码如下: I=imread('cameraman.tif'); %读取一张图像 subplot(221);imshow(I); %显示该图像 subplot(222);imhist(I); %生成该图像的直方图 T=60; %根据直方图估计阈值T为60 [m,n]=size(I); %取图像的大小为【m,n】 for i=1:m %依次读取图像各个点的像素,若大于阈 值,则将像素改为255,若小于阈值, 则将该像素改为0 for j=1:n if I(i,j)>=T I(i,j)=255; else I(i,j)=0; end end

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

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 区别 【篇一: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 【作者/来源:】【更新时间:2014-05-05 1010:0505:0202 】【阅读:0 】一、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教材不仅遵循学科逻辑,而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以便形成 高度“结构化”的教材,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基本的操作框架和步骤,提示教学方法,而且还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指引。换言之,教材不 仅方便教师教,还要方便学生学。日本教材研究中心20世纪80年 代就提出了“教材”转变为“学材”应具备的特征:唤起学习欲望、提 示学习课题、提示学习方法、促进学习个性化和个别化、巩固学习 成果。我国学者也提出要重视知识在教材中存在的方式,认为教材 中的知识应具有一种“召唤力”、一种主动走向学习者和向学习者靠 近的姿态与倾向、应“境域化”。以上从教材设计层面阐述了教材内 容的“教学化”问题,这是教材编制者的研究内容,教师一般不直接 介入这一过程。 但,我们必须承认,教材内容无论多么“教学化”,它都不能自动地 成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静态的,它是对教学内容的某种预设, 而具体教学情景是复杂多变的,是动态的。这便引出了教材内容“教 学化”的另一层含义,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 学情景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而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进入教师的教学过程,经由教师的加工处理和“教学化”过 程转变成为教学内容。 钟启泉教授这样论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同教学过程的客观结构相适 应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下要素:(1)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发作用;(2)同计划相应的素材内容;(3)不属于学科教材内容的掌握过程最优 化的一般方法论建议、指导或指引;(4)教师的教育性价值判断与 学生集体成员的接受或批判性指示;(5)与上述因素相应,教师的 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规范行为。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素材内容),而且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 规范概念等。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它不过是一种成分。[6]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数字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技术学院: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电子邮件: 时间:年月 成绩: 指导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报告I 目录 1 前言: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研究现状,以及实际应用的背景意义 (1) 1.1理论背景 (1) 1.2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 1.4常用边缘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 (3) 2 小波变换和小波包的边缘检测、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边缘检测法算法原理 (7) 2.1 小波边缘检测的原理 (7) 2.2 数学形态学的边缘检测方法的原理 (7) 3 算法实现部分:程序设计的流程图及其描述 (9) 3.1 小波变换的多尺度边缘检测程序设计算法流程图 (9) 3.2 数学形态学的边缘检测方法程序设计算法描述 (10) 4实验部分:对所给的原始图像进行对比实验,给出相应的实验数据和处理结果 (11) 5分析及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15) 参考文献 (17) 附录:代码 (18)

1前言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研究现状,以及实际应用的背景意义 1.1 理论背景 图像处理就是对图像信息加工以满足人的视觉心理或应用需求的方法。图像处理方法有光学方法和电子学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数字图像处理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数字图像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其它的硬件设备对图像信息转换而得到的电信号进行某些数学处理以提高图像的实用性。 图像处理在遥感技术,医学领域,安全领域,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在医学应用中的超声、核磁共振和CT等技术,安全领域的模式识别技术,工业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尤其引人注目。 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一般有两个目的:(1)产生更适合人观察和识别的图像。 (2)希望能由计算机自动识别和理解图像。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是图像分割、目标区域的识别、区域形状提取等图像分析领域的重要基础,图像处理和分析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边缘检测。 物体的边缘是以图像的局部特征不连续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指图像局部亮度变化最显著的部分,例如灰度值的突变、颜色的突变、纹理结构的突变等,同时物体的边缘也是不同区域的分界处。图像边缘有方向和幅度两个特性,通常沿边缘的走向灰度变化平缓,垂直于边缘走向的像素灰度变化剧烈。根据灰度变化的特点,图像边缘可分为阶跃型、房顶型和凸缘型。 1.2 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数字图像处理是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高度发展,数字图像处理也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边缘检测技术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最基本的技术,如何快速、精确的提取图像边缘信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然而边缘检测也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难题。 首先要研究图像边缘检测,就要先研究图像去噪和图像锐化。前者是为了得到飞更真实的图像,排除外界的干扰,后者则是为我们的边缘检测提供图像特征更加明显的图片,即加大图像特征。两者虽然在图像处理中都有重要地位,但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图像边缘检测的研究,我们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处理速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xxxxxxxxxxxxxxx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系别xxxxxxxx 专业XXXxxxx 班级xxxxxxxxx 姓名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 2xxx年06月23日

摘要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网络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使教学信息组织非线性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和学习资料系列化,引发出对现行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教育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变革,将使教育呈现全新的面貌。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应用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数据整理、保存方面的优异性能,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取代传统的人工处理。同时还能提供快速的查询和计算等功能。本系统分为系统管理、基本信息、教师任课和学生成绩四部分。系统管理是管理员对本系统进行维护。基本信息是对用户、教师、学生基本信息进行相关管理。教师任课是对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管理。学生成绩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相关管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之一,它的应用将解决传统人工处理容易产生

的疏忽和错误,代替人工进行复杂的劳动,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整个系统分为两个模块:前台与后台,其中前台主要是Dreamweaver进行界面的设计以及界面的关联,而后台主要是对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的首要要求便是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此时便对权限进行管理,从而对安全性进行管理。2.对后台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由于数据库有很多的表格,而且几乎上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对表的修改涉及到整个后台的数据体,必须做统一的考虑。3.数据库的合理性要求能够对整个系统起到简化的作用,所以对库的规划必须合理。4.对于后台的不断修改以及操作,必须要求数据库的稳定性。如对表格的修改能够准确的进行,且避免死锁的现在。当对数据进行修改时,如进行删除,但此时数据正在用,必须要还原到正确的状态。要不会影响以前的操作!对于系统的维护很难得到保证。为解决这种情况必须要对数据库的操作进行限制以及屏蔽,使用户尽量不要碰到此种情况。5.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对其进行检测。6.按照模块化对成绩管理系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图像边缘检测算法体验步骤

图像边缘检测算法体验步骤 图像边缘检测算法体验步骤(Photoshop,Matlab)1. 确定你的电脑上已经安装了Photoshop和Matlab2. 使用手机或其他任何方式,获得一张彩色图像(任何格式),建议图像颜色丰富,分辨率比较高,具有比较明显的图像边界(卡通图像,风景图像,桌面图像)3. 将图像保存到一个能够找到的目录中,例如img文件夹(路径上没有汉字)4. 启动Photoshop,打开img文件夹中的图像5. 在工具箱中选择“矩形选择”工具,到图面上选择一个区域(如果分辨率比较高,建议不要太大,否则计算过程比较长)6. 点击下拉菜单【文件】-【新建】,新建一个与矩形选择框同样尺寸的Photoshop图像,不要求保存该图像7. 将该彩色图像转换为亮度图像,即点击下拉菜单【图像】-【模式】-【灰度】,如提示是否合并,选择“Yes”8. 将该单色的亮度图像另存为Windows的BMP文件,点击下拉菜单【文件】-【存储为】,在“存储为”窗口中,为该文件起一个名字,例如test1(保存为test1.bmp)9. 启动Matlab,将当期路径(Current Directory)定位到图像文件夹,例如这里的img文件夹10. 使用imread命令读入该图像,在命令行输入:>> f = imread(test1.bmp);11. 在Matlab中显示该图像,在命令行输入:>> figure, imshow(f)12. 然后,分别使用Matlab图像工具箱中的Edge函数,分别使用Sobel算法,高斯-拉普拉斯(Log)算法和Canny算法得到的边缘图像:在命令行输入:>> g_sobel = edge(f, sobel, 0.05); >> g_log = edge(f, log, 0.003, 2.25); >> g_canny = edge(f, canny, [0.04 0.10], 1.5);13 得到边缘图像计算结果后,显示这些边缘图像: >> figure, imshow(g_sobel) >> figure, imshow(g_log) >> figure, imshow(g_canny)14 可以用不同的图像做对比,后续课程解释算法后,可以变换不同的阈值,得到不同的边缘图像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一览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一览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一览 一.教务管理 ⒈培养计划管理:查询、变更、复制、删除等。 ⒉教学任务管理:查询教学安排、班级开课情况、添加教学任务、指定授课教师、合班编排、查询合班情况汇总表、添加公共选修课、查询公共选修课汇总表等。 ⒊排课管理:手动添加课程、调课、课程批量分组及其查询、设置排课参数、批量排课;班级、教室、教师占用情况查询等。 ⒋考务管理:期中期末考试安排、补考安排、考试冲突学生汇总等。 ⒌选课管理:个人、专业学分上限查询和修改、课程选课学生调整、学生个人课程表调整、班级课程表查询和调整、设定可选课的学号、批量生成班级课程表、查询历年课程;学生点名册、教学任务通知书、学生个人课程表、批量课程表、班级课程表打印等。 ⒍重读学生名单查询 二.教学质量管理 ⒈教学质量问卷调查:问卷类型设置、问题设置、测评查询开关、调查回收率计算、评测情况汇总、评测意见汇总等。 ⒉工作量管理:工作量参数设定、工作量统计、查询 等。 三.成绩与学籍管理 ⒈成绩管理 ⑴当前学期成绩管理:成绩修改、未输成绩课程、院部未确认成绩查询、成绩分布统计等。 ⑵历年成绩管理:按学号、按课程查询、每学期课程不及格学生名单、成绩分布统计、整班/按学号添加成绩、成绩修改、课程性质变更、课程代码更改等。

⑶当前学期成绩数据转移到历年成绩表。 ⒉绩点管理:本学期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历年平均学分绩点计算 ⒊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 ⒋学生信息管理 ⑴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添加、查询、修改等。 ⑵学籍变动 ⒌学生培养计划管理:培养计划查询、添加、修改与删除等。 ⒍成绩查询、四、六级考试报名、成绩查询开关设置等。 ⒎报表统计打印:在校生统计、班级学生名单、成绩登记表、班级成绩一览表、本学期行政班级期中成绩一览表、学生个人成绩总表、学生学期成绩单等。 四.系统管理 ⒈教学基本要素信息管理:院部、专业、方向、班级、教师、职称、课程、教室的查询、添加修改等。 ⒉数据管理:各数据表维护、备份、转移、恢复等。 ⒊系统参数设定:系统开关、选课开关、学期、选课轮次等各类参数设定。 ⒋用户权限管理:院部、学生、教师、教务员等系统用户设置与权限管理;用户列表、用户密码查询打印。 五.院部管理员权限 ⒈培养计划管理:查询、变更、复制、删除等。 ⒉教学任务管理:查询班级开课情况、添加教学任务、指定授课教师、合班编排、查询合班情况汇总表、添加公共选修课、查询班级开课情况、公共选修课汇总表等。 ⒊排课管理:手动添加课程、调课、课程批量分组及其查询、设置排课参数、批量排课;班级、教室、教师占用情况查询等。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知识讲解

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环节,并编制相应的文档。 2.树立正确的系统设计思想。 二、实验条件 1.微型计算机。 2.Microsoft Office(Word/PowerPoint/Visio)软件。 3.PlayCASE安装软件。 4.相应模拟数据。 三、实验课时 4学时 四、实验内容 1.代码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数据库设计。 2.根据课题系统功能需求,开展实地调查或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或结合个人经验,进行新系统功能设计;代码设计;系统运行环境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五、实验步骤 1.设计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代码,内容包括学号,院系编号,专业编号,班级编号,课程编号,教师代码,教室代码。说明相关代码的含义。 2.参考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绘制其功能结构图。 六、思考题 1.系统设计时,怎样参考数据流程图画出信息系统流程图。在这过程中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2.系统设计中,为什么要先作输入设计,后作输出设计? 高校选课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全校性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加强,完全全学分制的实施,选修课在一个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某高校为提高对学生选课信息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决定开发网上选课管理信息系统。本人作为该系统的主要分析人员和设计人员,通过初步调查了解了该学校的网上选课管理情况。 网上选课系统的出现使同学们能够更加自主、便捷、准确的进行选课。但是,现行的选课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什么课程容易拿学分选什么,别人选什么我选什么,哪一类课程还缺多少学分不清楚,甚至有的为凑学分随便选几门课或者干脆让别人代选,完全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所长,完全不顾自己的专业方向、有无先修课程等,造成了选课的混乱。这种现象在低年级比较突出,在高年级也存在。而且,随着选修课比重的加大,这种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实验三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王真颖 学生学号L0902150101 指导教师梁毅雄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501 完成日期2017年11月06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基本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资料.. (3) 实验一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图像边缘提取的基本概念; 3. 掌握进行边缘提取的基本方法;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计划书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计划书 一、系统开发的背景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水平,其建设水平也代表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是现代化管理的手段。从70年代末开始,就有人着手研究计算机来解决高校的管理与教学问题,例如教学,排课,科研,人事,财务等问题。此后,人们对高校教学中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不断地改善。 近些年,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教学体制的改革,在校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管理办法早已不能满足要求。如在校生的学籍、奖惩、退学、请假、处分等一系列复杂的事物,不仅出错的机率非常高,而且学生成绩的登记与查询也是一项非常繁重和枯燥的劳动;另外,每年课程的变化都需要重新规划,同样了也耗费了人力、物力。 由于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在技术上已逐步成熟。任何一个单位要生存、要发展、要高效率地把内部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就必须建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各大高校而言,同样有着重要意义。作为高校日常教学主要管理工作之一的教学管理,它涉及到院校、专业、师生等诸多方面。特别是目前国家的教育体制也正处在不断改革、创新的阶段,教育部门充分吸取国外优秀的教学模式,结合国内多年的办学经验,逐步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教学形式,国家教育部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全面学分制改革。同时,随着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教务日常管理工作也日趋繁重、复杂,如何把教务工作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便成为了现代高校发展的重点。 总而言之,教学管理软件应实现教务信息的集中管理,使传统的教学管理朝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为进一步实现完善的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和全校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校中,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质量直接取决十教学管理水平。现如今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可谓日新月异。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系统分析阶段的必要活动。此项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与计划。可行性研究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 A、技术可行性: 校园网已正常运行,开发人员已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教务人员已实现计算机培训,这都为系统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支持。 B、经济可行性: 采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取代原系统的单据手工传递工作,减少人工开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缩短信息处理周期,规划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信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利用率,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C、管理可行性: 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是大势所趋,而且随着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途径的发展,教务信息化管理手段日渐成熟,也必定会突飞猛进,所以从长远利益出发,高层领导对该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会大力支持。 D、社会可行性: 当今社会,广大师生都较为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操作,该系统将大大提高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图像边缘检测算子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09******* 课程设计题目图像边缘检测算子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设计目的: 1.熟悉几种经典图像边缘检测算子的基本原理。 2.用Matlab编程实现边缘检测,比较不同边缘检测算子的实验结果。设计要求: 1.上述实验内容相应程序清单,并加上相应的注释。 2.完成目的内容相应图像,并提交原始图像。 3.用理论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2012年 06月29 日选题目查阅资料 2012年 06月30 日编写软件源程序或建立仿真模块图 2012年 07月01 日调试程序或仿真模型 2012年 07月01 日结果分析及验收 2012年 07月02 日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答辩 指导教师: 2012年 6月29日专业负责人: 2012年 6月29日 学院教学副院长: 2012年 6月29日

摘要 边缘检测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图像边缘检测的几种经典算法(Roberts算子、Sobel算子、Prewitt算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用MATLAB实现这几个算法。最后通过实例图像对不同边缘检测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关键词:图像处理;边缘检测;Roberts算子;Sobel算子;Prewitt算子

目录 第1章相关知识.................................................................................................... IV 1.1 理论背景 (1) 1.2 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意义 (1) 第2章课程设计分析 (3) 2.1 Roberts(罗伯特)边缘检测算子 (3) 2.2 Prewitt(普瑞维特)边缘检测算子 (4) 2.3 Sobel(索贝尔)边缘检测算子 (5) 第3章仿真及结果分析 (7) 3.1 仿真 (7) 3.2 结果分析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刘法200832800066

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刘法200832800066

青岛大学专业课程设计 院系: 自动化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08级电子信息工程3班学生姓名: 刘法 指导教师: 王汉萍庄晓东 日期: 2011年12月23日

题目: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一、边缘检测以及相关概念 1.1边缘,边缘检测的介绍 边缘(edge)是指图像局部强度变化最显著的部分.边缘主要存在于目标与目标、目标与背景、区域与区域(包括不同色彩)之间,是图像分割、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图像分析的重要基础.图像分析和理解的第一步常常是边缘检测(edge detection). 边缘检测是指使用数学方法提取图像像元中具有亮度值(灰度)空间方向梯度大的边、线特征的过程。 在讨论边缘算子之前,首先给出一些术语的定义: 边缘点:图像中具有坐标] ,[j i且处在强度显著变化的位置上的点.边缘段:对应于边缘点坐标] i及其方位 ,边缘的方位可能是梯度角. ,[j 边缘检测器:从图像中抽取边缘(边缘点和边缘段)集合的算法. 轮廓:边缘列表,或是一条表示边缘列表的拟合曲线. 边缘连接:从无序边缘表形成有序边缘表的过程.习惯上边缘的表示采用顺时针方向序. 边缘跟踪:一个用来确定轮廊的图像(指滤波后的图像)搜索过程. 边缘点的坐标可以是边缘位置像素点的行、列整数标号,也可以在子像素分辨率水平上表示.边缘坐标可以在原始图像坐标系上表示,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边缘检测滤波器的输出图像的坐标系上表示,因为滤波过程可能导致图像坐标平移或缩放.边缘段可以用像素点尺寸大小的小线段定义,或用具有方位属性的一个点定义.请注意,在实际中,边缘点和边缘段都被称为边缘.边缘连接和边缘跟踪之间的区别在于:边缘连接是把边缘检测器产生的无序边缘集作为输入,输出一个有序边缘集;边缘跟踪则是将一幅图像作为输入,输出一个有序边缘集.另外,边缘检测使用局部信息来决定边缘,而边缘跟踪使用整个图像信息来决定一个像素点是不是边缘. 1.2 边缘检测算子 边缘检测是图像特征提取的重要技术之一, 边缘常常意味着一个区域的终结和另一个区域的开始. 图像的边缘包含了物体形状的重要信息,它不仅在分析图像时大幅度地减少了要处理的信息量,而且还保护了目标的边界结构. 因此,边缘检测可以看做是处理许多复杂问题的关键. 边缘检测的实质是采用某种算法来提取出图像中对对象与背景间的交界线。图像灰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用图像灰度分布的梯度来反映,因此可以用局部图像微分技术来获取边缘检测算子。经典的边缘检测方法是对原始图像中的像素的某个邻域来构造边缘检测算子。以下是对几种经典的边缘检测算子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各自的性能特点做出比较和评价。 边缘检测的原理是:由于微分算子具有突出灰度变化的作用,对图像进行微分运算,在图像边缘处其灰度变化较大,故该处微分计算值教高,可将这些微分值作为相应点的边缘强度,通过阈值判别来提取边缘点,即如果微分值大于阈值,则为边缘点。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设计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设计项目概述 第一章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1.项目介绍 教学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业务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学生成绩管理包括:各院系的教务人员完成学生学籍注册、毕业、学籍异常处理,各授课教师完成所讲授课程成绩的录入,然后由教务人员进行学生成绩的审核认可。 学生选课管理包括:学生根据开设课程和培养计划选择本学期所修课程,教务人员对学

生所选课程进行确认处理。 教学调度安排包括:教务人员根据本学期所开课程、教师上课情况以及学生选课情况完成安排课、调课、教师管理。 1.1 数据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整个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基础,要收集数据库所有用户的信息内容和处理要求,并加以规格化和分析。 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是描述用户需求的重要工具。数据流图描述了数据的来远和去向,以及所经过的处理;数据字典是对系统所需要处理的数据结构的进一步的描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包括以下内容。 1.1.1系统的基本数据字典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数据字典的内容如下: 学生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学号、班级代码、姓名、性别、政治面貌、职务、籍贯、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等。 课程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讲授课时、课程学分、人数等。 教师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教师编码、教师姓名、性别、所学专业、职称、籍贯、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等。 教室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教室编码、教室类型、教室容量等。 系别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系代码、系名称、系地址、系电话等。 专业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性质、专业简介、所授学位等。 成绩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科目号、学号、科目名称、科目分数等。 选课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课程号、学号、修课审核人、成绩审核人等。 授课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课程号、教室编码、教师编码、授课时间、授课周次等。 班级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班级代码、班级名称,班级简介等。 1.1.2 系统的基本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是从数据和对数据的加工处理的角度来描述系统的图形。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元素如下图所示: 数据存储 图3-1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元素

数字图像边缘检测的研究与实现

任务书

主要分析几种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算子,根据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进行研究,主要包括:Robert 边缘算子、Prewitt 边缘算子、Sobel 边缘算子、Kirsch 边缘算子以及Laplacian 算子等对图像及噪声图像的边缘检测,根据实验处理结果讨论了几种检测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边缘检测;算子

图像的边缘是图像的重要特征之一, 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是图像分割、目标区域识别、区域形状提取等图像分析领域十分重要的基础, 其目的是精确定位边缘, 同时较好地抑制噪声, 因此边缘检测是机器视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然而, 由于实际图像中的边缘是多种边缘类型的组合, 再加上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 边缘检测又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难题。

目录 第一章边缘的概念 (3) 第二章边缘检测 (4) 第三章边缘检测算子的应用 (8) 第四章边缘检测方法性能比较 (12) 参考文献料 (15)

第1章:边缘检测 1.1 边缘的介绍 图像边缘是图像最基本的特征,边缘在图像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边缘是指图像局部特性的不连续性。灰度或结构等信息的突变处称为边缘,例如:灰度级的突变,颜色的突变,纹理结构的突变等。边缘是一个区域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区域的开始,利用该特征可以分割图像。 边缘(edge)是指图像局部强度变化最显著的部分.边缘主要存在于目标与目标、目标与背景、区域与区域(包括不同色彩)之间,是图像分割、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图像分析的重要基础.图像分析和理解的第一步常常是边缘检测(edge detection).由于边缘检测十分重要,因此成为机器视觉研究领域最活跃的课题之一.本章主要讨论边缘检测和定位的基本概念,并使用几种常用的边缘检测器来说明边缘检测的基本问题. 在讨论边缘算子之前,首先给出一些术语的定义: 边缘点:图像中具有坐标],[j i 且处在强度显著变化的位置上的点. 边缘段:对应于边缘点坐标],[j i 及其方位 ,边缘的方位可能是梯度角. 边缘检测器:从图像中抽取边缘(边缘点和边缘段)集合的算法. 轮廓:边缘列表,或是一条表示边缘列表的拟合曲线. 边缘连接:从无序边缘表形成有序边缘表的过程.习惯上边缘的表示采用顺时针方向序. 边缘跟踪:一个用来确定轮廊的图像(指滤波后的图像)搜索过程. 边缘点的坐标可以是边缘位置像素点的行、列整数标号,也可以在子像素分辨率水平上表示.边缘坐标可以在原始图像坐标系上表示,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边缘检测滤波器的输出图像的坐标系上表示,因为滤波过程可能导致图像坐标平移或缩放.边缘段可以用像素点尺寸大小的小线段定义,或用具有方位属性的一个点定义.请注意,在实际中,边缘点和边缘段都被称为边缘. 边缘连接和边缘跟踪之间的区别在于:边缘连接是把边缘检测器产生的无序边缘集作为输入,输出一个有序边缘集;边缘跟踪则是将一幅图像作为输入,输出一个有序边缘集.另外,边缘检测使用局部信息来决定边缘,而边缘跟踪使用整个图像信息来决定一个像素点是不是边缘. 1.2 边缘检测算子 边缘检测是图像特征提取的重要技术之一, 边缘常常意味着一个区域的终结和另一个区域的开始. 图像的边缘包含了物体形状的重要信息,它不仅在分析图像时大幅度地减少了要处理的信息量,而且还保护了目标的边界结构. 因此,边缘检测可以看做是处理许多复杂问题的关键. 边缘检测的实质是采用某种算法来提取出图像中对对象与背景间的交界线。图像灰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用图像灰度分布的梯度来反映,因此可以用局部图像微分技术来获取边缘检测算子。经典的 边缘检测方法是对原始图像中的像素的某个邻域来构造边缘检测算子。以下是对几种经典的边缘检测算子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各自的性能特点做出比较和评价。

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综述

第 42 卷增刊 1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42 Suppl. 1 2011 年 9 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 2011 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综述 王敏杰 1 ,杨唐文 1, 3 ,韩建达 2 ,秦勇 3 (1. 北京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44; 2.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110016; 3. 北京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摘要: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与分析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首先介绍了几种经典的边缘检测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 比较分析;然后,综述了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边缘检测方法;最后,对边缘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字图像;边缘检测;综述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1)S1?0811?06 Review on image edge detection technologies W ANG Min-jie 1 , Y ANG Tang-wen 1,3 , HAN Jian-da 2 ,QIN Y ong 3 (1.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obotics,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ic of Science,Shenyang 110016, China? 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ail Traffic Control and Safet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Edge dete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topics in the research area of 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First, several classical edge detection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methods was compared? then, several edge detection methods developed in the latest years were reviewed? finally, the trend of the research of the image edge detection in the future was discussed. Key words:digital image?edge detection?review 图像是人们从客观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1?2] 。 图像信息最主要来自其边缘和轮廓。所谓边缘是指其 周围像素灰度急剧变化的那些象素的集合,它是图像 最基本的特征。边缘存在于目标、背景和区域之 间 [3?4] ,它是图像分割所依赖的最重要的依据。边缘检 测 [5?8] 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的基本问题, 图像边 缘检测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步骤,是图像 分割、目标识别等众多图像处理的必要基础 [9?10] 。因 此,研究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边缘检测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的一项基 本内容。准确、高效地提取出边缘信息一直是该领域 研究的重点内容 [11] 。最初的经典算法可分为边缘算子 法、曲面拟合法、模板匹配法、门限化法等。近年来, 随着数学理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 边缘检测的算法 [12?13] ,如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边缘检 测 [14] 、小波变换和小波包变换的边缘检测法 [15] 、基于 模糊理论的边缘检测法 [16?17] 、基于神经网络的边缘检 测法 [18] 、基于分形几何的边缘检测算法 [19] 、基于遗传 算法的边缘检测法 [20?21] 、漫射边缘的检测方法 [22] 、多 尺度边缘检测技术 [23] 、亚像素边缘的定位技术 [24] 、 收稿日期:2011?04?15;修回日期:2011?06?15 基金项目: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RCS2010K02);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RLO200801);北 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1JBM019) 通信作者:王敏杰(1988-), 女, 黑龙江五常人, 硕士研究生, 从事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研究; 电话: 010-51468132; E-mail: wangminjie1118@https://www.360docs.net/doc/e110010059.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