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word版

第八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word版
第八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word版

第八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

本章要点

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

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过程。

认识地图数据的组织结构。

掌握电子地图的一般知识。

了解遥感和GIS的一般知识。

2学时(1)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定义是什么?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技术基础是什么?

计算机地图制图由哪些硬件构成?有哪些常用软件?

扫描数字化仪是如何实现数字化的?

激光打印机与喷墨打印机有什么不同?如何选择不同的输出设备?

计算机地图制图有什么特点?

2学时(2)

地图数据的类型哪几种?

空间数据的定义是什么?它可分哪几种类型?

矢量数据的结构是怎样的?栅格数据是如何表示的?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什么是非空间数据?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包括哪四个部分?

计算机地图制图相对传统制图的编辑准备有什么不同?

什么叫地图数字化?目前数据获取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2学时(3)

什么是扫描数字化?什么是扫描矢量化?地图矢量化有哪几种方式?

什么是数据处理与编辑?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地图图层?地图数据采用图层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图形输出?它的目的是什么?有哪几种输出方式?选择不同输出方式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某一具体应用,阐述计算机制图的基本过程。

电子地图的概念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它有哪几种类型?

2学时(4)

什么是遥感专题制图?

什么是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遥感图像解译有哪几种方法?

什么是影像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哪四个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制图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地图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有哪些?

第一节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

?计算机地图制图是根据地图原理,以电子计算机的硬、软件为工具,应用数学逻辑方法,研究地图空间信息的获取、存贮、处理、识别、分析和图形输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艺,模拟传统的制图方法,进行地图的设计和编绘。

?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有三个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和数据。

一、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产生与发展

1、试验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

2、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

3、应用阶段: 20世纪90年代

二、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

?关键是把地图图形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处理的数字,即把空间连续分布的地图模型转换成为离散的数字模型。

?地图上所有要素都可理解为点的集合,因此把地图上所有要素都转换成点的坐标,这样就实现了地图内容的数字化,构成了地图数字模型。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图形到数据的转换,基于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处理和最终的图形输出。

三、数字地图制图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

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一门学科。

?数据库技术(Data Base)

建立、使用、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Digital Image Manipulation

?地图概括自动化技术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多媒体指的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可供传递的形式载体。

四、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特点

(1)计算机地图制图易于校正、编辑、改编、更新和复制地图要素。

(2)用数字地图信息代替了图形模拟信息,提高了地图的使用精度。

(3)数字地图的容量大,可以包含比一般模拟地图多得多的地理信息。

(4)增加了地图的品种,拓宽了服务的范围。

(5)计算机制图不仅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减少了制图过程中人的主观随意性,这就为地图制图的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6)加快了成图速度,缩短了成图周期,改进了制图和制印的工艺流程。

(7)地图信息能够进行远程传输。

第二节计算机地图制图软硬件配置

?计算机硬件

地图数字化输入设备

地图输出设备

?计算机软件

一、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硬件配置

计算机硬件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跟踪数字化仪、扫描数字化仪、数码照相机、GPS等。

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激光照排机等。

1、跟踪数字化仪

2、扫描数字化仪

?将原图分解为许多很小的栅格像元,并能把每一像元的地图图形转换成数字,从而达到数字化的目的。

?扫描精度:也称光学分辨率,取决于单位长度的光学元素数量,用dpi(dots per inch)表示。

3、打印机

?是在纸上输出文字和图形的设备,是栅格输出设备。激光打印机的特点是分辨率高,噪声小;喷墨打印机有黑白和彩色两种,其中彩喷采用黄、品红、青、黑四色输出。

?打印机的分辨率用每英寸线上的墨点(dot per inch简写为 dpi)表示。

4、激光照排系统(电子排版系统)

?激光照排技术,就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字和图像。

?其诞生,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使用它不但可以避免铅字排版的低效益和对工人的健康伤害,其好处还在于它的易改动、成本低和效率极高等特点。

1992年1月21日,北大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在《澳门日报》投入生产性使用。

2002年2月1日,王选教授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软件配置

?软件的一般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地理资料输入软件、地理信息分析软件、图形输出软件。

?主要软件产品有:国内有SUPERMAP、MAPGIS、GEOSTAR、方正智绘等;国外有ARCGIS、ARCVIEW、MAPINFO、MGE、GEOMEDIA等。

?电子出版系统软件有: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Pagemaker 飞腾等。

第三节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结构

根据地图数据所反映的信息以及地图实体和属性的概念,可将地图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两种结构类型。

一、空间数据及其结构

空间数据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分布等各方面信息,是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具有定位意义的现象的定量描述。

空间数据格式有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

1、矢量数据(图形数据)

?矢量数据的基本要素为点、线、面。表达地图要素的图形都可以看作是点的集合。

?用矢量结构表示空间数据时常用的表示方法是:在点数据上给出表示其位置的

坐标值,如x、y平面坐标等;线段定义为两个端点范围内的点组;面定义为构成其边界的线段组,然后加上表示这些点、线、面属性的特征码。

2、栅格数据(图像数据)

?栅格数据表示方法是: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格网,在各个格网给出相应的属性。

?其最小单元为像元(Pixel)。像元的灰度值可用于描述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现象。

栅格数据的数据结构实质是像元阵列。每个像元由行列号确定其位置,且具有表示实体属性的编码值。

分辨率:每单位长度上的像素叫做图像的分辨率。

分辨率=像素数 / 图像线性长度

用“每英寸的像素数”(pixels per inch 简写为 ppi)来定义。

图像总像素=图像长*宽*分辨率2

3、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比较

?矢量格式数据量小,图形精度高,但获取昂贵,数据共享不易实现;栅格格式数据量大,图形精度低,但获取便宜,数据共享容易实现。

?在特定的轶件支持下,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非空间数据结构

空间数据主要包括专题属性数据、质量描述数据、时间因素等有关属性。又称地图属性数据。它是对空间信息的描述,反映空间实体的本质特性。典型的属性数据有:空间实体的名称、类型和数量特征(长度、面积、体积等)。

非空间数据的组织模式:

1、简单表格数据结构:把数据看成由行和列构成的数据集合。利用属性数据代码与地图中基本要素相连接。其优点是易于编程和系统的转换;其主要缺点在于不能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2、关系数据结构:数据也用表格形式组织,但其表格具有更严密的定义。其具有简单、灵活、存储效率高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

三、地图数据库

地图数据库是计算机制图的核心,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理解为以数字的形式把一幅或多幅地图的诸多内容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机地组织起来,并存储在具有直接存取性能的介质上的一批相互关联的数据文件。

第四节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一、编辑准备阶段

收集、分析评价和确定编图资料,选定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等。将地图设计内容数字化,填表。确定地图资料的数字化方法,设计地图内容要素的数字编码系统等。

二、数字化阶段

将具有模拟性质的图形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属性转化为计算机可接受的数字的过程,叫地图数字化。

地图数字化包括栅格化与矢量化。

将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的过程,叫矢量化。

地图矢量化的方法主要采用扫描数字化。

扫描数字化:采用高精度扫描仪,将地图扫描后形成栅格数据文件,再利用矢量化软件对栅格数据进行处理,将其转化成矢量图形数据。

扫描图像预处理

支持彩色和二值图矢量化

?图层

“图层”是地图数字化和地图图形编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将不同图形要素类型分为不同的图层存放。可实现数据共享,便于修改和管理。

?分层组织数据的意义:(1)实现地图要素的分层显示;(2)实现GIS多重显示;

(3)有利于不同空间地理要素的叠加分析;(4)实现数据共享。

三、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

?是指把图形(图像)经数字化后获取的数据编辑成绘图文件的整个加工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预处理,即对数字化后的地图数据进行检查、纠正,统一坐标原点,进行比例尺的转换,不同地图资料的数据合并归类等,使其规范化;二是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不同地图投影的变换,数据的选取和概括,各种地图符号、色彩和注记的设计与编排等。

四、图形输出阶段

?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转换为图形形式,即通过各种输出设备输出地图图形的过程。

?或显示在屏幕上,或通过绘图仪打印,或通过照排机输出四色分色胶片,直接制版印刷。

第五节遥感制图

遥感信息是制作地图重要的信息源。主要用于编制各种专题地图,制作影像地图,修编或更新地图。

(1)遥感信息覆盖全球;

(2)可获得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制图信息;

(3)可获得不同地区同一时相、波段、比例尺的制图信息;

一、遥感原理与图像获取

?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即通过非直接接触目标的方式,而能获取被探测目标的信息,并能通过识别与分类,了解该目标的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有关特征。

?遥感分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二遥感专题地图的制作

遥感专题地图制作: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下,利用遥感资料编制各类专题地图。

1. 信息源的选择

空间分辨率: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范围的大小。

2. 图像处理

图像预处理

(1)粗处理

(2)精处理

图像增强处理

3. 图像解译

?遥感图像解译:就是把栅格形式的遥感数据转化成矢量数据的过程。

?目视解译:用肉眼或借助简单的设备,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像的影像特征和差异,识别并提取空间地理信息的一种解译方法。

?计算机解译:是利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对图像的自动识别和分类,从而提取专题信息的方法。

三遥感影像地图及其编制

影像地图是以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直接反映地表状况的地图。

第六节地理信息系统制图

一、地理信息系统组成

GIS包括四个基本部分: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

地理数据库系统

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

扫描数据的矢量化和遥感数据的应用是人们所关注的。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化、转换、概括。

数据的存储与组织

栅格模型( Raster formats )、矢量模型( Vector formats )、栅格与矢量混合模型是常用的数据组织方式。

查询、检索功能

有属性查询、图形查询、关系查询、逻辑查询等。

空间分析功能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一种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通过空间分析可以提示数据库中数据所包含的更深刻、更内在的规律和特征。

叠置分析(Overlay):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的两个以上的数据层进行叠置,生成一个新的数据层,让新的数据层的各个目标具有各叠置层目标的多重属性或各叠置层目标属性的统计特征。

缓冲区分析( Buffering ):根据数据库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

网络分析( Network ):是对地理网络(如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网线、排水管道等)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过程,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实现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显示功能

计算机屏幕显示,报告、表格、地图等硬拷贝。

三、地理信息系统制图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制图的关系

(1)GIS是从计算机制图发展而来;而GIS的发展又推动计算机制图的进一步发展;(2)GIS分析功能的优势是计算机制图所不能及的;但计算机制图为GIS时空分布和产品输出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制图的关系

(3)其主要区别在于:计算机制图系统侧重于可见实体的显示和处理,而对可见实体可能存在的非图形属性不太注重,然而这种属性在地理分析中却是非常有用的、必要的数据。

四、GIS与地图、地图学的关系

GIS“脱胎于地图”,由地图学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是科学的发展规律;

地图是GIS的重要数据源,也是GIS产品输出的主要形式。

五、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简介

ArcGIS

ARCGIS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nvironment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ESRI)开发。Arc GIS 9是ESRI在2004年推出,由数据服务器ArcSDE及4个基础框架组成:桌面软件Desktop、服务器GIS、嵌入式GIS和移动GIS。

MGE

是模块化地理信息系统环境(Modular GIS Environment )的简称,由美国Intergraph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开发。

MapInfo

是由美国MapInfo公司推出的一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MapGIS

SuperMap

第七节电子地图

一、电子地图的概念及其特点

1、电子地图的概念

电子地图以数字地图为基础,以多种媒体显示地图数据的可视化产品。电子地图可存放在数字存储介质上,或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2、电子地图的特点:动态性、交互性、超媒体集成性

电子地图的基本功能:

(1)地图浏览显示功能。地图随意放大、缩小,漫游等;

(2)地图查询检索功能。

(3)地图量测、分析功能。

(4)地图输出功能。

二、电子地图系统

电子地图的技术基础:

?多维信息可视化技术:三维化和动态化

?导航电子地图技术:在电子地图上增加GPS信号

?多媒体电子地图技术:连接文字、声音、照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网络电子地图技术

三、电子地图种类

导航图

多媒体地图

网络地图

地图制图学概括总结

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P5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数学基础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综合拓扑要素之间的关系 3.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邻接关联包含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的定义P5 1.传统定义:地图是根据特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并以符号和注记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像 2.现代定义:根据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属性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信息的工具,反映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数学要素P6 控制和确定地图上地理要素与地面事物的相对位置,是地图的“骨架” 1.坐标网 ①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经度λ纬度φ ②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坐标X,Y-----仅适用于1:1万—

1:25万比例尺地图 文字比例尺 大地控制点 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GPS点,天文点 比例尺 地图上线段长/实地线段在椭球面上水平投影长(1/M)(1)数字比例尺1/1000,1:50000 定向指标线/三北P10 ①真子午线-----真北

②磁子午线-----磁北 ③坐标纵轴-----坐标北 二、地理要素P8 三、辅助要素P9 1.图名 2.图号 3.图例 4.接图表 地图编号P14 1.行列式编号法:适于大区域的分幅地图ex:我国1/100万地图 分带投影的作用:减少变形的程度(变形不超过限度) 经纬度编号法P14 1.适用于梯形分幅地图 2.编号方法 ①行号=右图廓经度/该图幅的经差 ②列号=上图廓纬度/该图幅的纬差 ex:某1/5万地图的右图廓经度73°30′,该图经差15′,上图廓纬度17°20′,该图纬差10′,则:行号=73°30′/15′=294,列号=17°20′/10′=104

地图制图实习总结范文2000字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e110883745.html,)/实习报告 地图制图实习总结范文2000字 , :# : 地图制图实习总结范文2000字 现在,随着数字测图仪器、电脑和软件的发展,传统的测绘方法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仪器,使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得以实现,从而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缩短了人员培训时间,测绘精度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所谓数字测图(DigitalSurveyingandMapping,DSM)系统是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

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数字地图(DigitalMap)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上的地图。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地图是以纸张、布或其他可见真实大小的物体为载体的,地图内容是绘制或印制在这些载体上。而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数字地图上可以表示的信息量远大于普通地图。 数字地图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绘图输出。它易于修改,可极大的缩短成图时间;可以很方便地与卫星影象、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结合,生成新的图种。可以利用数字地图记录的信息,派生新的数据。如地图上等高线表示地貌形态,但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利用数字地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将地表起伏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直观立体地表现地貌形态。这是普通地形图不可能达到的表现效果。 数字化测图是现代测绘测绘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以让我门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

地图制图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地图的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图或其他星球的空间事象,以二维或维静态或动态可视化形式,抽象概括、缩小模拟等手段表示在平面或球面上,科学地分析认知与交流传输事象的时空分布、数量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图形或图像。 地图的基本特征: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 现代地图学的定义: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图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三大方面:1)理论地图学2)技术地图学3)应用地图学 现代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与地球科学的关系:现代地图学是研究地球科学的依据/工具;是地球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手段 二、与测绘学的关系:测绘学为制作地图提供理论依据 三、与3S技术的关系——虚拟现实,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到现代社会中去。 遥感:为地图内容的修编与更新、专题地图的编制和影像地图的制作等提供价廉而实时的资料。 计算机地图制图:极大的提高了地图制图的速度,使大量的制图工作者从繁琐的手工制图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地图制作的技术水平,丰富了地图的内容,使由模拟地图迈入数字地图时代成为可能 与GPS的关系:提高了地图的空间数据质量。 延伸:三代语言——一代:文字二代:地图三代:地理信息系统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地图制图提供必要的题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技术:不断的改进制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水平 艺术和色彩学:为地图学的表现手段和感染力提供营养数学:实现地图模型理论和计算机地图制图、数字地图的基础。 现代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 功能: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殊地图内容: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以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系、地形、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以及独立地物等。其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或强调表示这些现象的某一方面的特性的地图。其主题多种多样,服务对象广泛,按专题内容可进一步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和环境地图等不同专题类型的地图。 2)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万,且大于1:100万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和更小比例尺的地图 现代地图的组成要素:1)数学要素2)地理要素3)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大地控制(控制点)缩小程度(比例尺)地图投影(经纬度、方里网(平面坐标网))指向标志(环境污染和保护、灾害、航行等)地理要素(内容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形地貌、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独立地物) 其他要素 辅助要素——说明性辅助要素(图名、图号、接图表、文字说明)工具性辅助要素(图例、分度带、比例尺、坡度尺) 最古老地图: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地图,是距今大约4700年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4500年前制作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 现代制图技术的进步: 1. 地图测绘技术方面 2. 专题制图方面 3. 地图编制与出版技术方面 项目传统常规技术现代数学技术 测绘工具平板仪、经纬仪、水准仪 电子平板仪、全站仪、GPS接收机 点位测具平板仪与经纬仪图解交会法GPS测量法、全站仪数字测图系统 距离测量光电测距仪与视距法 全激光测距仪、全站仪自动外业读取 记录与计算手工记录与计算 电子手薄记录与计算机程序化处理 地形图测绘平板仪、经纬仪与航测内外成图全数字摄影测量测图、全站仪测图专题制图实地调查与航、卫片目视判读成航空与航天遥感数字图像解译制图

数字地图制图复习

简述数字地图、电子地图、模拟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差别?数字地图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制图要素和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而有序的集合。具有计算机可识别性、可量算性、可分析性、可传输性及数字与模拟地图的互转性,是生产电子地图和纸质地图的基础。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符号化显示,是计算机条件下的空间信息可视化,是人眼直接可视的,包括二维、三维电子地图。模拟地图:传统地图一般绘制印刷在布匹、木板、石板铜板和纸张等介质上,这种地图称为模拟地图。 数字地图的特性:可识别性:指计算机可识别,而目视一般不可识别;可量算:计算可进行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方位等;可分析性:分析的深度取决于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可转化性:是数字地图与模拟地图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可传输性:可借助于当代通讯技术进行远程或近距离传输;存储与显示分离:存储与其显示是分离的; 地图数据的几何变换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征?缩放(比例)、对称、旋转、平移、投影、错切、二维组合等各种变换。平移变换用于移动坐标系的原点变换前后的坐标必须满足,。旋转变换指图形的放置围绕原点旋转θ角,且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平移和旋转变换都保持二维空间上目标变换时的距离及大小不变,但缩放变换会改变坐标系的单位长度(距离)。 顺序存储、随机存储、链式存储的比较链式存储在某些特定操作上具有比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更多的优点。它能很容易地处理因节点的绝对位置改变带来的变化。尽管一个节点在表中的绝对位置改变了,但它的物理存储位置可以保持不变,只是节点的属性值即地址要改变。随机存储也允许节点的存储位置保持不变,但要改变其指向存储位置的指针。在不改变表中任何节点的绝对位置时,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要优于链式存储。在顺序或随机存储中,可以很容易地访问第j个节点。 DCEL模型的原理? 1.假设C的方向从pN到sN,则与其相邻的多边形RP位于右边,LP位于左边。弧段C是由围绕点sN处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RC和围绕点pN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LC界定的边界之内。 2.所谓下一弧段表示了在终结点s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RC,而所谓上一弧段则表示了在始结点p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LC。 3.如果沿着多边形RP顺时针移动,那么弧段RC紧位于C后, 4.如果沿着多边形LP顺时针移动,那么LC紧位于C后 路径拓扑模型有哪些,网络拓扑模型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路径拓扑模型有面条模型(面状单元间的边界作为坐标记录下来,没有关于坐标串与单个多边形间关系的相应信息;地理底图的轮廓线可以从这种数据模型中轻易获取)、多边形模型(记录和存储了每个多边形的外轮廓线;很容易标识每个多边形实体,但其存储空间却迅速扩大,因为多边形间的公共边被存储两次)、点位字典模型(该模型是对多边形模型的一个改进,它记录的是各多边形边界上各点的编码ID并构成循环表,同时以数据字典方式记录下各点的坐标值,利用字典就可通过点的编码找到其相应的坐标)、弧段/点位字典模型(表达了多边形与弧段,以及弧段与点的构成和组成关系;在该模型中,每个多边形由弧段的循环表组成,而每条弧段又由一列点组成)。网络拓扑模型有DIME模型(1.要找出所有的DIME段及其左右多边形。 2.这些段按以下顺序排列:第一段的止点是后一段的起点,最后一个段的止点是第一个段的起点,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表。在这个过程中,起、止点是可以按需切换的,以使多边形始终位于每个段的右边。)、POLYVRT模型(将弧段的关系按DIME段给出,弧段的端点被称为结点而不是点)、结点模型(用结点结构来组织这些关系,根据任何一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个相邻结点,每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条相关链和与这三条相关链相关的右多边形(按右手法则确定),在拓扑文件中记录下各结点的三个相邻结点、三条相关链和三个右多边形,以此来实现数据处理时对多边形的操作与检索)、扩展弧段模型(弧段的邻域可加以扩展,从而包含围绕某一结点的下一逆时针弧段的ID。当沿着某一多边形轮廓顺时针方向前进时,这些弧段将依顺序成为下一条弧段。每一弧段的邻域关系包括了第一和最后一个结点,左、右多边形以及相应的左、右弧段(LC和RC)。右弧段依顺序是右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左弧段依顺序是左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 4叉树的基本原理?四叉树分割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把一幅图像或一幅栅格地图等分成四部分,逐块检查其格网值。四个等分区称为四个子象限,按顺序为左上(NW)、右上(NE)、左下(SW)、右下(SE),可以用树结构表示。如果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都含有相同的值,则这个子区就不再往下分割;否则,把这个区域再分割成四个子区,这样递归地分割,直到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灰度或属性值为止。这就是常规四叉树的建立过程。 数字地图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哪些?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和实用范围?数字遥感数据获取、数字化、野外测量等。数字化具有简便,效率较高,但是精度比野外测量差。 数据测量的尺度有哪4种,各自的特征?定名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还有比例尺度什么是地图综合,它与数据压缩、比例尺缩放的差别?空间信息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因此,在有限的计算机存贮空间与地图的图面上要反映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空间信息,就不得不反映其主要的、本质性的方面,舍弃次要的、非本质性的方面,以确保地图的易读性,满足空间数据库的多尺度表达和GIS的多层次规划、管理与分析决策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地图与GIS综合。数据压缩是指在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缩减数据量以减少存储空间,提高其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的一种技术方法。或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减少数据的冗余和存储的空间。比例尺缩放只是指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变大或者缩小,地图的所包含的信息数据并没有变。地图综合与数据压缩都导致信息量的减少,都是为了缩小存储空间和节省计算处理时间而去掉繁杂细节。但数据压缩一般是在无损图解精度的前提下去掉“贡献”小而用插值方法可近似恢复的数据元素,即数据压缩可用数据的插值加密手段进行逆处理,而制图综合不受图解精度约束,被删除或被派生的信息不可逆。 地图综合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综合规则的制定,综合过程的控制,综合结果的评测。 线状要素的综合算法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独立算法(它不顾及相邻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如选取每第k点法,去掉其它点。还有随机取点法。很难捕捉到特征点,会引起曲线的变形。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简单的数据压缩,而不能用于真正的地理信息综合。)、局部处理算法(该方法在对顶点选择时顾及到直接相邻诸顶点的特征。算法所产生的变形比独立点算法小。但比后继方法差。)、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在线的某段周围定义一个搜索域,并利用距离、角度或点数来搜索更多的相邻点。)、无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利用线的复杂度,坐标点的密度、开始点的定位等来搜索相邻的点。)、全局算法(它考虑到整条线或特定线段的特征)、基于自然法则的化简算法(对于任何特定的地图比例尺,就必然有其上地图目标的一个极小尺寸SVO ,在这个尺寸内,所有的细部信息都会丢失)。 可视化和符号化的概念?可视化: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事物的图像,是一个心理处理过程,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研制计算机工具、技术和系统,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可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地学相关的可视化:测绘学家的地形图测绘编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使用的图解,地图学家专题、综合制图等,都是用图形(地图)来表达对地理世界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符号化是指将专题数字信息转化为模拟的制图符号。 数据增强的手段?数据增强(给线、面状要素增加细节以改进显示效果或者为没有数据采样的地方进行估值。近似地看作为数据选取和其它综合操作的逆过程)有线性插值,分段拟合(用一段一段的曲线来代替每条线段,而且只在每条线段的端点处才相交。使用分段多项式函数能产生理想的结果),曲线拟合,空间插值。 多边形晕线填充的原理?多边形的晕线填充算法要求代表某值的晕线与起点对齐。相邻区域如果属性值相同,这两个区域的晕线则完全对齐。方法:通过固定晕线位置,使之同X 轴平行就可以保持这种特性。 首先将坐标轴按晕线的方向角旋转。然后在旋转后的坐标空间中找到多边形的最大Y坐标(YMAX)。穿过多边形的晕线中最顶端的那条Y坐标可以根据下式计算:Y*=INT [YMAX / DELTA ] × DELTA (其中INT是最大取整函数;DELTA是晕线间的垂直距离。)取得多边形晕线中的最高一条的Y坐标后,其他各晕线的Y坐标可以通过将Y*依次递减DELTA值来得到,这个过程直到该多边形中再没有晕线经过时停止。基本方法有:单线法(首先将多边形先旋转一个方向角,然后依序每次一条晕线地分别处理各线。下一步检查多边形轮廓的每一段,判断其是否与所处理的晕线相交,保存交点并按X坐标排序。这种排序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移动,绘制)对操作来保证恰当地绘出晕线。最后所有的交点旋转回原始多边形空间显示),绕行法(原理是环绕多边形一周以计算所有晕线与多边形的交点)。 网格法追踪原则和鞍部处理?通过网格追踪等值线方法的优点,在于网格可以按照行列编号隐式地建立起邻域间的位置关系。步骤:1.一条等高线从网格单元(i,j)的四个邻接单元(i-1,j),(i+1,j),(i,j-1),(i,j+1)之一进入,应退出该单元并继续往其余三个网格单元追踪。2.确定当前单元的哪条边作为退出边时,要看该边两端点的z值范围是否包含了zi值。 3.等值线在退出边上的准确位置通常使用内插方法确定, 4.该内插是在网格单元的边上进行的。在得到等值线与网格的交点以后可以按顺序直接绘出。“鞍点”现象:一个网格单元内可能会出现多于一条的有相同z值的等值线段。出现“鞍点”时的追踪:基于四个端点的z值内插出网格单元的中心点的z值,然后把单元分成四个三角形(图6-36d)。对于每个三角形来说,由于其只有三边,就不存在难以确定追踪方向的。问题:如果一条等值线从三角形的一边进入的话,只可能从另外两边的一边中出去。网格中心点的z值为53,所以应该把S1与S2,S3与S4相连 位-平面方法裁剪线段的算法(分区裁剪)?1.窗口把这个平面分成九个区域。2.点的x,y 坐标如果都位于四个角区域中的任一个,那么该点位于窗口外。3.如果点的x或y坐标位于四个边区域的任一个,那么这个点也在窗口外。4.除了角区域和边区域,就是剪裁窗口了。5.如果一条线段的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内部,那么这条线段就全部显示出来。6.而两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同一条边界外,这条线段就要全部剪裁掉。7.只有当端点一个位于窗口外,一个在窗口内,或者两端点都在窗口外但是线段穿过不同的窗口边界时才需要进一步处理。

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业1 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发展简史 地图的起源和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地理学家C.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就是一部地图制图学著作。托勒密认为地理学就是“以线画形式描绘地球上所有迄今已知的部分及其附属的东西”。他研究了简单的圆锥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中国西晋著名地图制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对中国古代地图制图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的贾耽、元代的朱思本、明代的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制图学家也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有过较大贡献。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地图制图学家G.墨卡托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17世纪以后,欧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的更快发展。在中国,从清代开始,进行了国家规模的地图测绘,编制成带有近代性的《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改变了地形图测绘生产过程,加上照相平版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为地图的大规模编绘和印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现代体系的形成。 二、现代地图学理论 [5] 由于地图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艺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及关联关系,它们的研究成果为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1、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表现为图形几何特征、多种彩色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可以说地图信息是以图解形式表达制图客体和其性质构成的信息。地图信息论就是研究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贮存、转换、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的理论。该理论有助于认识地图的实质,并深化了对地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 2、地图传输论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客观环境——制图者——地图——用图者——再认识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客观环境被制图者认知,形成知识概念,通过符号化变为地图,用图者通过符号识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这个过程是一个地图信息流传输的过程,地图制作和使用都包括在这个传输过程中;地图符号能有效传输地理信息,但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噪声”干扰。该理论对于地图最佳制作和地图有效使用具有积极作用。 3、地图符号学是研究地图符号系统的构图基础,感受方式及其设计使用的科学。提出了六种视觉变量:形状、亮度、色彩、尺寸、密度和方向是地图符号系统的构图基础;四种感受方式:组合感受、选择感受、等级感受和数量感受是制图过程中的视觉特点,该理论对于地图符号设计和地图生产有较大影响。

地图制图学复习资料 山东科技大学

第一章 1、现代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构成要素:①图形要素②数学要素⑴地图投影⑵坐标系统⑶比例尺⑷控制点 ③辅助要素*④技术要素 3、地图的基本特征 ⑴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⑵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 ⑶地图具有特定完整的符号系统 *⑷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①信息载负与存储功能;②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③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④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 5、现代地图的作用 ①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②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③农业规划的重要基础;④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⑤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⑥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⑦国家疆域版图的主要形式。 6、现代地图的分类 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包括地理图和地形图)、专题地图 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形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 7、现代地图学的定义 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数据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8、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地图学由地图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第二章 1、大地水准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2、旋转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赤道半径)、短轴b(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f 大地球体:是由大地水准面包围而成的球状体。 3、我国测量制图相关的几个地球椭球体 (1)我国1952年以前采用海福特椭球体;1953年起改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1978年起我国采用IUGG/IAG-75椭球体 (2)GPS卫星星历:WGS-84椭球体 (3)目前在我国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中经常遇到的是1975和79年国际第三、四个推荐值 4确定参考椭球体,进而获得大地测量基准面和大地起算数据的工作称为参考椭球体定位。 5地理坐标系是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在大地测量学中,对于地理坐标系统中的经纬度有3种描述: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 和大地高h表示。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14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

现代数字地图制图的综合技术应用研究

现代数字地图制图的综合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数字地图在进行制图时,需要将新型制图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机的 结合,可有效提升地图制图质量,主要是通过原始数据进行地图的制作。此外, 我国现代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现代化网络技术 与传统制图技术进行融入,能够有效加快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数字地图;制图;综合技术;应用 引言 由于我国科技的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地图制图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方便人们的生活需求。当前,随着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 地图的应用面与制图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正从沿用多年的计算机辅助制图向数据库自动 成图转变。由各类空间和属性构成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成为地图与地理信息产品的主要数据源,面对日趋庞大和复杂的海量数据,如何形成满足复杂制图规则的由库快速成图技术,构建地 理信息数据库与专业地图设计、高分辨率打印、地图出版的桥梁,已成为当今地图制图与地 理信息行业研究的主流方向。 1制图数据生产技术要点 1.1模板文件制作 制图数据生产技术要点之一是模板文件制作。模板文件是将建库数据输入MapStore软 件以及从MapStore软件输出制图数据成果的基础和桥梁。模板文件的制作利用MapStore软 件的模板编辑系统Mapstore_define子模块完成。在模板编辑系统Mapstore_define中子模块,需要依据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项目的技术要求、1∶10000图式以及1∶10000基础地理要素代码表,编辑制作生成地图要素实体模板和有关的地图符号模板,结果保存为模板文 件(*.map)。模板文件制作时,不仅要定义各种基础地理要素对应的层、几何类型、属性表、数据类型以及优先级,同时也要定义各种地图要素的属性及符号表达。对制作好的模板文件 还需要进行检查,包括属性项检查、符号定义检查、数据转换集检查。 1.2地图要素符号化 制图数据生产技术要点之二是地图要素符号化。在实体视图下,选择自动生成实体符号,加载的模板文件可自动实现地图要素符号化。地图要素符号化前,要全屏框选全部地图要素。地图要素符号化后,注意保存数据。建库数据的地图符号化及属性要素的输出表达,可通过 对实体符号进行批量自动地图要素符号化及属性要素的输出表达来实现。 1.3图廓整饰 制图数据生产技术要点之三是图廓整饰。图廓整饰包括图廓整饰生成和图廓整饰修改。 生成图幅图廓整饰前,先加载新的测区图幅结合表,确定图幅等高距。在实体视图下打开CPTL层,在模板下选中CPTL10000经纬度图框,在工具栏中选择相应操作即可自动进行图廓 整饰。对图廓整饰的修改,主要是结合建库数据的元数据修改航摄时间、调绘时间、制作时间。同时,在图廓间添加界端注记,注意界端注记等级要与相应的境界保持一致。对政区略图,首先,检查生成的图幅结合表是否正确;其次,打开BOUL层及CPTL层内图廓线,生成 政区略图中的境界线;最后,结合建库数据的元数据修改政区略图行政隶属,同时调整好政区 略图与图例的间距。

最新地图制图学知识点

第一章 1现代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构成要素: ①图形要素②数学要素⑴地图投影⑵坐标系统⑶比例尺⑷控制点③辅助要素④技术要素 3、地图的基本特征 ⑴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⑵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 ⑶地图具有特定完整的符号系统 ⑷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①信息载负与存储功能;②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③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④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 5、现代地图的作用 ①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②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③农业规划的重要基础;④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⑤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⑥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⑦国家疆域版图的主要形式。 6、现代地图的分类 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包括地理图和地形图)、专题地图 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形图(》1 : 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 : 10万~ 1: 100万)、小比例尺地形图(< 1 : 100 万) 7、现代地图学的定义 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数据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 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8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地图学由地图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第二章 1、大地水准面 精品文档

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2、旋转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 (赤道半径)、短轴b (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f 大地球体:是由大地水准面包围而成的球状体。 3、我国测量制图相关的几个地球椭球体 (1)我国1952年以前采用海福特椭球体; 1953年起改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 1978年起我国采用IUGG/IAG-75椭球体 (2)G PS卫星星历:WGS-84椭球体 (3)目前在我国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中经常遇到的是1975和79年国际第三、四个推荐值 4、确定参考椭球体,进而获得大地测量基准面和大地起算数据的工作称为 参考椭球体定。 5地理坐标系:是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在大地测量学中,对于地理坐标系统中的经纬度有3种描述: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I、大地纬度「和大地高h表示。 地心经纬度:即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地心经度同大地经度I,地心纬度是指参考 椭球面上某点和椭球中心连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y。 大地坐标系是以椭球面为参考面,以法线为参考线,用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椭球面上位 置的空间坐标系。 6、大地坐标系有:北京54坐标系(椭球体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1942年苏联普尔科夫 天文台为原点 西安80坐标系(IUGG/IAG-75椭球体)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为原点(西安大地原点) 高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起算面是黄海平均海水面,水准原点设在青岛观象 山1950-1956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1953-1979) 7、参心坐标系:以参考椭球体面为基本参考面,以大地测量起算点/大地原点为基本参考点,以参考椭球体中心为基本参考中心的大地坐标系。 8地心坐标系:以一个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参考椭球体面与全球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切的地 球椭球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或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9、高程:地面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专题地图 2、范围法 3、绝对比率符号 4、电子地图 5、普通地图 6、质底法 7、分级统计图法 8、条件比率符号 9、视觉重力 10、定位图表法 11、连续比率符号 12、互补色 二、填空 1、专题地图按照内容的概括程度可以分为、、。 2、专题地图的数据源有地图数据、、、四种。 3、点值法的两种布点方法是和。 4、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包括、、。

5、按比例尺分符号可以分为、和。 6、范围法按照表示的精度可分为和。 7、色彩的三要素是、和。 8、符号按表示事象的空间分布状态分可以分为、和。 9、专题符号设计模式包括、、、、、拉伸和压缩七个方面 10、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和。 11、色光色的三原色是、和。 12、专题地图按照用途可以分为:、。 13、专题地图资料数据的分级方法主要有、和。 14、符号按图形特征可分为、、、符号。 三、问答题 1、地势图上要恰当的选择等高距,通常要做那些工作? 2、试述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异同。 3、专题地图符号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4、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有那些?

四、综合题 1、试分析质底法、范围法和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三者的异同。 2、试述遥感专题制图的步骤(画出过程图。 3、图像识别地学相关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按照何种程序实施? 4、色彩协调的具体措施有那些? 5、试述专题地图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 6、试述专题地图和GIS的关系。 7、试述专题地图和RS的关系。 8、简述等值线法及其特点。 五、作图题 1、假如已知A市、B市、C市2006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数如下表,请依照下表的数据,叙述此专题地图设计流程(步骤,设计图例并做草图(示意图,包括简单图例。 表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2006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数(单位:人次

地图发展史

地图发展史

一、地图发展史. (1) 地图学史是研究地图和地图学的产生、历 史发展及其历史作用的地图学分支学科。 主要根据保存下来的地图作品、考古资料 与文献记载,对地图科学内容、编制技术 与表现形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地图学理论 方法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总 结历史规律,促进现代地图学发展。据苏 联学者考证,早在1万年前即出现用线画 与符号表示事物的原始地图。现今保存最 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绘 制的地图和公元前25世纪巴比伦陶片地 图。中国已发现的最早地图是春秋战国时 期中山王墓的“兆域图”。《管子·地图篇》 最早论述了地图对军事决策指挥的重要 性。马王堆汉墓出土的3幅地图说明距今 2100年前中国地图绘制已达到相当高水 平。古希腊著名天文、地理与地图学家托 勒密的《地理学指南》是最早的地图学著 作,他还创造了地图投影方法并用普通圆 锥投影绘制了世界地图。中国著名地图学

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唐代贾耽、元代朱思本、明代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学家都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现今保存的1136年石刻《禹迹图》与《华夷图》也是重要的古代地图代表作。世界著名地图学家墨卡托所创作的墨卡托投影至今仍为航海图、航空图与宇航图所采用。17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罗盘仪与望远镜结合的测绘技术发展,欧洲各国普遍开展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加上探险、考察的大力加强,促进了专题制图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航空摄影的出现又使地形测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加速了各种专题制图的发展。同时地图投影、地图概括、专题制图、综合制图的理论也逐步形成。70年代遥感、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的引进,遥感制图与机助制图技术迅速发展,不到20年时间已从实验探索进入广泛应用。新技术的引进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导致地图信息论、地图传输论、地图模型论、地图感受论与地图符号学等

地图制图模版

ArcGIS地图制图模板简介 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 共享服务事业部 2011年4月

本文档由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共享服务事业部撰写,由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对相关技术内容负责。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摘抄、复制本文档的部分或全部,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本文档版本依照以下原则进行(version x.yz): x: 文档结构变化,设计框架升级 y: 具体内容更新,章节内容修正 z: 文字格式调整,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或批注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一版修改稿的定稿。 ——版本修订记录——

ArcGIS地图制图模板简介 制图是充分展现GIS魅力与强大功能的最直观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精美的地图呢?基于ArcGIS的地图制图模板包含地理实体关系模型、电子地图配图方案、丰富的符号库、高级制图技巧和美观淡雅的效果展示,为实现不同级别的高效制图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建模、配图技术介绍、制图模板使用说明等资源和服务。 1 ArcGIS制图模板内容 ◆智能、统一的空间数据模型 ArcGIS的核心数据模型Geodatabase可统一存储海量数据,并可便捷复制、删除及修改数据,真正实现了制图与建库一体化。 ◆丰富的配图成果 Esri公共地理框架_电子地图模板。依据国家测绘局发布的《电子地图规范》,Esri也同步推出了不同版本的配图成果(v1.0、v1.1、v1.2、v1.3),v1.3版本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20个级别的基础专业级、政务应用级、影像标记级、晕渲地图级模板,对应的符号库、辅助工具和配图方案说明等内容(图1所示)。 图1 基于NGCC配图成果预览 仿Google Map风格的配图模板。参考Google Map的整体风格,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计研发了仿Google Map风格的符号库体系和制图方案。 ◆高质量的配图效果 高级标注(Maplex)除提供多种智能标注方法外,还提供了多种处理要素与标注、标注与标注之间冲突处理的策略;注记(Annotation)提供了灵活的编辑功能,使符号与注记之间错落有致、有条不紊。制图表达通过指定制图表达规则解决了传统符号的表达问题,实现配图效果的精细化。 ◆可定制的制图模板

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 [<<][>>]一、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编辑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与传统的制图过程基本相同,包括收集、分析评价和确定编图资料,根据编图要求选定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等并按自动制图的要求做些编辑准备工作。 2数字化阶段将具有模拟性质的图形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属性转化为计算机可接受的数字,称为数字化。数字化的方法有手扶跟踪和扫描数字化两种。 3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这是数字制图的核心工作,数字化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要进行两方面处理: 一是对数字化信息本身做规范化处理,主要有数字的检查、纠正,重新生成数字化文件,转换特征码,统一坐标远点,进行比例尺的变换,不同资料的数据合并归类等;另一方面是为实施地图编制而进行的数据处理,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不同地图的投影变换,对数据进行选取和概括,各种专门符号、图形和注记的绘制处理。4图形输出阶段图形输出是将经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转换为图形,可以在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可以存贮在磁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或打印机以

纸质输出。 二、地图分层分层是数字地图重要的概念。不同的图形要素类型具有不同的图形空间结构,所以应当将不同图要素类型分为不同的图层存放。通过图形要素的分层可以方便的实现不同数字产品之间数据的“共享”,从而大大减小数字化作业量,同时也可保证地图数据的质量。所以数字化一幅地图的分层往往先需确定图上的构成要素,例如道路、地块、水域、地名等;然而明确各图形要素是以面状、线状还是注记方式表示。三、专题地图设计制作专题地图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专题对地图进行渲染的过程。 在桌面制图软件环境下,一般的专题制图步骤为: (1)根据所执行的专题变量,确定使用专题表示方法。 (2)确定从何处获取数据,特别是使用不同图表上的数据时,需要通过数据之间的聚合来实现。 (3)自定义专题图例 (4)保存专题地图四、图面配置与输出最终的数字地图产品不仅包括各种分层的图形要素,还可能包括与图形相关的各类统计图表、图例乃至图片,所以需要将不同的图形窗口、统计图窗口和图例窗口在一个页面上妥善的安排,这就是图面的配置问题。地图输出功能设计一般包括了输出设备类型、输出幅面、比例尺、黑白或彩色等参数的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特点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特点及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传统的地图制图一般以手工方法制作为主,经过长期发展及日积月累的经验其技术虽然已成熟,但是一系列的弱点还是无法改善。因此,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便把计算机技术逐渐引入到地图学领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兴新的地图学分支学科地算机地图制图学。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地图制图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地图制图将逐步被之取代。该文对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 众所周知,传统的地图制图一般以手工方法制作为主,经过长期发展及日积月累的经验其技术虽然已成熟,但是一系列的弱点还是无法改善。比如:生产成本高、周期较长、生产难度大、制作的地图产品较单一、不易更新、信息共享难等。于是,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便把计算机技术逐渐引入到地图学领域。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已从一开始的理论探讨、试验、设备研究等阶段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兴新的地图学分支学科,即计算机地图制图学。与传统的制图技术相比,计算机制图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说是发展了质的变化。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传统的地图制图将逐步被之取代。下面笔者对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及过程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是在地图制图的原理基础上,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软、硬件把地图图形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换句话说就是把空间紧密联系分布的地图模型转变成为分散的数字模型,从而使计算机能够准确的进行识别、处理、贮存及制作地图。 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简单的说计算机地图制图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编辑准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编辑准备阶段。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编辑准备阶段与手工制图方法步骤大致相同都是先根据要求整理编图资料后进行分析,随之再进行地图投影,从而确定表示方法、内容、比例尺等。基于计算机制图是以电子数字化为核心,那么这就要求在搜集原始资料时要对之进行编辑处理,系统及程序计设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的确定数字化方法,进行数字化制图。 数据获取阶段。数据获取阶段是计算机地图制图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它将图形图像转变成为数字化。计算机地图制图数据获取方法主要以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两种。两种方法区别在于,手扶跟踪数字化获得的中矢量数据,而扫描数字化获得的是栅格数据。计算机获取了数据后便在后台建立数据库,随之进行识别、处理、调用。数据处理编辑阶段。数据处理及编辑阶段是计算机地图制图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其目的是为了使数据更标准、规范。数据的处理及编辑其实就是对转化为数字化的地图数据再一次的进行检验、纠正、合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