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

摘要: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工科课程体系要采用贯通式课程设计思想,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强化学生素质;开设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化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改革课程体系结构、优化课程总体设计来带动=和推进教学改革,从而实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程;创新人才;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性工程人才的重要前提。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理工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积极面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求,积极推进工科课程体系改革,为学校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采用贯通式课程设计思想,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承担着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重任。工程创新人才是指那些能紧密联系社会环境,能对多学科的知识进行集成和创新,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系统性工程问题的人才。这种人才是通识型人才质量与多样化工程专业人才质量的有机结合,除了需要具有自然科学、数学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和能力外,还需要具备更加广泛的统一技能,包括:(1)工程科学(分析)、系统集成(综合)、工程设计、产品实现的能力;(2)跨学科知识整合、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3)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4)全球视角、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5)团队合作的能力;(6)创新和决策的能力;(7)继续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需要具备解决“大工程”、“大系统”、“全过程”问题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

上述这些能力和素质的获得需要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我国传统的课程体系一直沿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论”式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方法。这种模式下的公共基础课着重为学生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学科基础课着重建立宽厚学科知识基础,专业课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有学者比喻这种课程模式下人才培养犹如建造大楼,先打好地基,再建大楼结构,最后是内部装修。我校在借鉴这种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即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比喻成种树,可以让树根、树干和树叶同时生长。为此我校提出贯通式课程设计理念,力保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l一4年级的培养目标,根据各年级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并妥善安排好每门课程的修读顺序,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

以电子信息类专业贯通式课程体系为例,该专业对传统层次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其区分为建立在数理基础上的科学性系列课程和侧重工程实践的工程性系列课程,并把后者提前与数理基础课程并行讲授,为实施本科全过程课内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