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4-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4-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教学重点、难点:1、对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的理解;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4、如何理解人生环境;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

教学时数:6

教学导入:斯芬克斯之谜的深刻内涵

传说在古希腊有一个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倾盆大雨在忒拜城外通向城内的山路口,用谜语向过路的人发问: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没有猜中的,斯芬克斯就会立即把他吃掉,当一个叫俄浦锹狄斯的青年人回答是“人”之后,斯芬克斯便坠崖而亡。古希腊寓言故事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提高学生,教师引导归纳得出结论: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人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自身的命运。)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问题思考: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会有人生观?

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唯物辩证地看待人生,人生不仅具有主观能动性,还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人生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过程。正因为人生的过程不是完全自由的,又不是完全被动的,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才决定了人生观的存在和发展。人生观只有人的生活才需要,也只有人的生活才会产生。

一个人成就什么样的人生,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2.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所涉及的三个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应怎样活着?

(1)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就是回答和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人活着“为谁服务”的问题。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目的性。人们的每一个活动都有目的。不同的目的制约着人们不同的行动。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工作者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有的人写文章专门发牢骚,专门写我们的不良现象,丑恶现象,写社会的阴暗面,其目的显然为敌人服务;号召文艺工

作者要确立“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目的,歌颂好的方面,调动人们的抗日热情,激发人们的斗志。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少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很早就形成了明确和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只有紧紧抓住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只有正确解决了这个问题,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也就有了正确的前提。

(2)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就是要回答和解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人活着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如,有的人追求权力,相信官做得越大,自己的人生就越有意义;有的人追求金钱,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赚的钱越多,自己的人生就越幸福;也有的人追求贡献,相信承担社会责任是最大的快乐,自己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就越幸福。江泽民一再强调:“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才是闪光的人生。”

(3)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人怎样活着”。人生态度有多种多样,有的人消极悲观,“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甘居平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有的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人生态度体现着人独有主观能动性。

结论:人生观是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统一。

人生观主要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所构成,三者相互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从而也构成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是生活实践的根本指向,决定了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也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问题探索: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道德关系等。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观念、价值判断和前后一贯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体现。

3.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生活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就是说,人生观和世界观紧密相联。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就一定会得出错误的人生观。比如,当我们夸大了物质决定作用的时候,在

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滑向宿命论,认同“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选择一种消极的生活,最终虚度人生。

(2)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也必然丧失。

由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联系说明,仅仅是学习了人生观的相关内容还不够,同学们还要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掌握深邃的哲理。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案例思考:一位记者到我国的贫困山区采访,碰到一个放牛娃,就问他:“你每天放牛是为了什么?”答:“为了讨个媳妇”问:“讨媳妇为了什么?”答:“生娃”问:“生娃干什么?”答:“放牛”。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1.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是人生精神支柱的基石。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没有人生的总目标、总追求,一生不知为什么而活着,最终虽然也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但却是糊里糊涂的一生,是低层次的一生。只有树立了明确的人生目的,才能自觉地去创造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所追求的一生,才是自觉的一生。人生目的有正确与错误,正确的人生目的和错误的人生目的对人生的作用截然不同。人生目的对人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就决定着人生的根本方向。一个人如果树立了为人民大众而活着的人生目的,就决定他的一生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发展。周恩来总理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志在四方”的人生目的。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的,决定并支配他的一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真诚爱戴。相反,一个人如果树立了只为自己或者少数人而活着的人生目的,那么,他的一生必然朝着有损于人民、阻碍社会历史进步的方向变化,最终被人民所唾弃,被人类社会所淘汰。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于永泽,在享乐主义人生目的的支配下,向着错误的方向走去,成为历史浪潮中的一粒沙子,沉沦于革命的汪洋之中。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时刻,确定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将关系着人生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因此,一定要经过认真的选择,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的。(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古今中外的事例无不说明,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或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3)人生目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当一个人把自我的存在作为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时,这个人评价其人生价值的标准必定是自己向社会索取的利益,而绝对不会是自己向社会奉献了多少。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的含义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它是指导人生活动的一种心理定向和行为表现,它回答的是“人怎样活着”的问题。

每个人在人生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生死、祸福、善恶、得失、成败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人生态度一般来说主要由人生认知、人生情感、人生意向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人生认知是指主体人对各种人生课题的认识与看法,是人生态度的基础和前提。人生情感是在人生认知的基础上对人生的喜厌爱憎等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人生意向是主体在人生认知和情感既定的情况下产生的行为准备和反应倾向。人生认知、人生情感、人生意向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反映形成了人生态度。

2.人生态度的形成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当这些相关因素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的人生态度往往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人生态度的类型

(1)从人生认知角度,人生态度可以分成理智型和盲目型。

(2)从人生情感角度,人生态度可分成乐观型和悲观型。

(3)从人生意向角度,人生态度可分成积极型和消极型。

消极人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过且过,自甘平庸;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追求享乐,贪图安逸;狂妄自大、惟我独尊;批判主义的人生态度等等。形成这些消极人生态度的原因比较复杂,西方思潮在大学的流行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过程中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忽略是其形成的社会原因,某些大学生认识上的偏激和不成熟是其形成的主观原因。4.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①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直接影响到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②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不思不想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事事都显得“无所谓”,这实际上就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认定“浮生如梦”,主张“及时行乐”,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状态的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与上述情况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也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2、人生当务实。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并从人生实际出发,透过生活中的多种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用积极的行动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3、人生应乐观。一个人热爱生命、乐观向上,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奠定了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是乐观人生态度的深刻写照。

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在战胜困难和挫折、开拓人生新境界的过程中领悟美好生活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能否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还涉及是否具备了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同学们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牢固树立起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做好事。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正像毛泽东所说的,只有具有这种崇高精神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对几种错误人生观的批评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这样一些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这些人生观的特征及其危害。

(1)拜金主义人生观: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上目的的人生观。可见,我们批判拜金主义,并不是反对钱,在商品经济存在的历史阶段,钱仍然是一种交换的媒介,在今天和未来的相当长时期还会继续存在。在人类史上,对金钱的崇拜是伴随金钱的产生而产生的,但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却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发展而形成的。它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生活的全部意义,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其导致的危害是:金钱成为人的存在和全部实践活动的目的,所有的崇高、奉献、亲情友情爱情,都没有立足之地,所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金钱交易。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问题讨论:如何正确看待金钱的作用?

(2)享乐主义人生观:它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享乐主义的座右铭是“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本来我们知道,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是正当需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然而,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唯一目的,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狭隘理解。享乐主义导致的是结果是,人丧失崇高,进而丧失人所独有的超越性,而最终导致人的退化,与动物无异。享乐主义在我们大学生中的表现是,不专注于学习锻炼能力培养综合素质,而是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在消费上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有的甚至因此负债累累,最终影响学业、健康成长。

(3)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在资产阶级革命早期,个人主义在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19世纪开始,一些敏锐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意识到它同时还具有销蚀社会的一面。尤其它往往发展成极端个人主义,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于是又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他们的批判并不是要彻底反对其个人主义,只是期望把个人主义的弊端变得更小些,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但无疑也表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确实存在对他人、对社会的损害。这才有了西方的合理利己主义学说。

上述种种人生观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上不尽一致,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特征。第一,

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第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这样的人生观显然是错误的。同学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导入:关于人生价值的案例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中国古人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的就是人生价值的问题。什么是价值?人有没有价值?人生的价值又是什么?

1.价值及价值观

①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价值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值不值得”、“有没有益处”、“美不美”,这里的“值”、“益”、“美”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价值判断密切相关。当人们从事交往、学习、工作、娱乐、休闲活动时,头脑中就包含着关于这些活动的功用乃至善恶、美丑的某种价值判断。

什么是价值呢?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我们知道价值产生于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或者人的相互关系中,是客体以自身的功能、效用等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和主体的人以自己的需要对客体的这种属性的认可关系。是客体的属性、功用对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以及人对这种意义的追求。价值一般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物的价值属于经济学范畴,人的价值属于伦理学、社会学、人生哲学的范畴。

②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价值观的形成,是人们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观的影响效应。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深层次的心理基础,因为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

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价值观人人会有,处处会有;不但个人有,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更要有;不但在眼前一件件具体事情上反映出来,更在人生事业、社会发展大方向大决策上显示出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它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对于一个人来说,价值观是个人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鲜明导向,它既体现了我们社会社会关于

荣誉与耻辱标准或尺度,又是每个公民判别思想和行为得失的应有取向。这表明,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代表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它着重强调人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对他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与作用。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和献身精神。

2.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①社会价值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可以说,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在这种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来说,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谁对社会贡献大,价值就大;贡献小,价值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如是有损于社会和他人,就只有负价值,就会被社会他人所否定。

②自我价值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动力和表现。

③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案例讨论:大学生张华舍己救人的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不过,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得以实现。离开一定的社会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④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为我们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个体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并不是简单地以社会的导向替代个体目标,也不是简单地附和社会实际存在的某种价值目标,而是指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目标,许多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选择这样的人生价值目标,就可能走错人生之路,使人生的路越走越窄。(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都会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差异,某一个具体的价值目标,对这个人来说是恰当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未必如此。因此,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身条件变化较大的阶段,再加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往往容易把主观的想象当作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夸大或者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地抬高或者贬低自己,从而给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2.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①提高人的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素质,提供精神动力。

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重要素质,提供智力支持。

生理心理条件——前提条件。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人在自然天赋上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但这并不是说,人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到强化。比如,一个人最初只有参与劳动的一般体力条件,但在劳动过程中,他会不断地提高技巧,积累经验,劳动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增强。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尤其是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万事蹉跎。只要人生价值目标符合社会总目标,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要尽心尽力、一往无前。“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人生终将有所收获。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行动也就是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正如江泽民所说:“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艰苦奋斗,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事业的经验总结。同学们不仅要刻苦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求真知。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大学生固然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但更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善于为实践而学,善于在实践中学。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今天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青年人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同学们只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进,就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悔的青春。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科学的人生观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生观是否正确与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直接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有句俗话说“有志者事

竟成。”真的是这样么?不一定,要想取得成功,按中国的古话,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社会发展规律,地利指所处的社会条件,人和便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人生环境。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这四对关系主要是从里到外,由近到远的逻辑展开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身心关系不仅历来是哲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人们经常用“身心健康”或“身心疲惫”来形容身心的状态。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心理)为身(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又该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呢?

(一)健康及健康的标准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叫“不但没有疾病、缺陷,还应该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这说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不仅是指身体健康,不生病,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的参考标准是:

(1) 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3)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4)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6)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7)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总体上是健康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总的来看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内因。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至23岁之间,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从生理上讲,大学生已经进入生长稳定期,骨骼发育逐渐完成,身体形态日趋定型,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日益完善。大学生在生理状态上正接近人生的顶峰时期。从心理上讲,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

第一,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许多同学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可以用自已的语言和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如从香蕉——水果——食品的思维抽象,是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与小孩相比)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又容易出现主观片面。如看到有贪官,就“所有当官的都贪”。法律原则“法律至上,当事人第一”体现的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实质,一位同学把他改成了“法律至,上当事,人第一。”后来一了解,是他们家在一场官司中输了,在分析案情后,就我的法律知识,我也认为他要败诉。可见,同学们是容易犯主观片面性的。

第二,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丰富是好事,但波动性大,如大声尖叫,

第三,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我”的概念增强,关心“别人怎么看我”,通过多种方式表现自已(学习、社会活动、打扮等)以获得尊重,但标准不准确。

第四,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

心理走向成熟,将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但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2、外因。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当前,我国的社会环境总的是好的,是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如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整体上上升了一个大的台阶,精神物质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如同学们受教育的机会也大幅度增加。但是也要看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重智而轻德、分数至上等错误观念的误导,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造成的压力,新的大学生活带来的不适应等,这些外在因素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

(三)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为人生提供导向,为大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同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能使大学生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转逆境为顺境,化阻力为动力,坚定信心,悦纳自我,越挫越勇,在困难中磨练,在困难中崛起,在困难中走向成熟,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实现心理健康。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遇到心理困惑或问题,要敢于正视它们,切不可逃避。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挫折中,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各个击破。其次,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阅读心理卫生书刊以及寻求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等途径,认识自己的心理,针对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矫正、调整,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愿意请求帮助,在自己的积极努力下,就一定能够克服,让自己心里永远阳光相伴。

(3)合理地调控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是有周期的,总是从平和、高峰、平和、低谷、平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高峰体验和低谷体验都是短暂的,通常都只有两三天,有的低谷体验甚至一天就过去了。在低谷时期,心情烦躁、敏感脆弱,一当受到外在的因素困扰,甚至极可能采取极端行为,给他人和自己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当处于情绪的低谷期,我们尤其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首先,合理宣泄(如遭遇了同学的恶毒伤害,唱歌、跳舞,找朋友或老师倾诉)。其次,积极转移(如有的同学感情受挫折而转移到学习中去;在生活中得不到理想的尊重,就转移到增强自我内涵的活动中去,如学习、锻炼、社会实践等)。最后,升华提高(对大学学习效果不满意,就认真分析原因积极改进。当自己屡屡退缩,不敢展现自己,就寻找一个个细小的机会锻炼自己,直到具备实力不怕出丑为止。)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对组织者来说,集体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即使是普通同学,也可锻炼其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获得友情。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各自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就是在遇到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心理困惑时也可以及时得到朋友的帮助。

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是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明确

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良好人际关系,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如促进人的成功,产生幸福和满足感,促进心理健康,保障身体健康等。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人生的美好在于人情的美好,人情的美好在于人际关系的美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最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人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任何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和矛盾,但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

(一)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这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与人交往应作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结合起来。每个人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你作到了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对待。

思考:某大学的小涵是寝室里最有钱的学生,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常在2000元以上,生活条件明显比其他5名同学优越很多。刚进大学时,小涵常请寝室的同学吃饭,自己的东西也常与朋友们共享,关系一度很好。但后来,由于同学不小心弄坏了小涵的热水器和充电灯等,使得小涵很恼火,加上平时一些观点上的小摩擦,使得她逐渐瞧不起这些没见识的“乡下同学”,这种情绪在言行上表现出来后,导致寝室里的贫困同学拉成战线来孤立她。受不了孤独的小涵最终不得已搬出了寝室。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平等与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保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诚信被视为最圣洁和最崇高的品德。中国历来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的说法,指的就是做人要重诺言,守信用。人类进入21世纪,诚实守信显得更为重要。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我们以诚待人,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伸和深化的保证。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一个真诚的人,应该是襟怀坦白、表里如一的人,任何的矫柔做作、虚伪奉承都会让人感到不自然,伤害他人的感情。诚实信用原则还要求我们做人要守信于人,人际交往只有讲信用,才能增进人们之间的信任感,人们之间的信任感是人际交往的催化剂,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守护神。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注意:一是为人处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二是做到一诺千金,不轻易许诺,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努力去实现。

思考:爱国实业家陈嘉庚先生在海外创业之初,曾遇到自己的企业尚无规模,而其父又欠债万元的困境。按新加坡的法律,不必父债子还,但陈嘉庚认为中华民族向来以诚信为本,虽然在法律上没有还父债的义务,但道义上不免遗憾。于是他和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清了父债。此举在东南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为其此后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于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3、宽容原则。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

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在与他人交往中,由于性格、经历、文化和修养等差异的存在,因误会、不解和意见分歧而产生人际矛盾不可避免,这时就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宽容不是怯懦,宽容不是无原则地一味容忍退让,更不等于拿原则做交易,它与对坏人坏事的姑息迁就根本不同。正如一首小诗《学会宽容》说得好:“大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让我们都记住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滥施于人。

思考:我国历史上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一条巷内住着张方两户人家。因为地界不清,双方发生冲突,张家有一个人在当时是礼部尚书。张家就写了一封信带给了这位朝官。希望朝官能够给以干预。但朝官非常明智,不仅没有干预,还写了一信给家人。信中是四句话,一首诗: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接信后认为很有道理。决定后退三尺不再继续相争。方家人看到这一情景,深受感动,也向后退了三尺,这样在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尽宽的巷子。这巷子后来又被称为仁义巷。一场在所难免的争斗由于彼此的让步化干弋为玉帛了。这个故事又说明了什么原则呢?

4、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互助原则首先要求我们要有仁爱之心,就是要爱同志、爱朋友、爱同事、爱人民。爱是一种力量,每个人都要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学会主动地与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热情之手,在别人有忧愁时捧出火热的心,在别人有成就时送上真诚的祝贺,在别人遇挫折时给予鼓励,在别人犯错误时帮助改正。友爱是需要耕耘的,肯于付出,才能收获一个共同进步的良好人际关系。其次,互助原则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助人应该是真诚、无私的,不乞求他人回报。互相帮助不是对等帮助,也不是指望回报的帮助,更不是互相利用。真诚的互相帮助是把帮助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地、主动地为别人献上爱心。助人必须是真诚的,不应带任何恩赐的色彩,否则不仅会于事无补,反会令人反感。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竞争是互动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的活动过程。对人类而言,人类的发展,始终充满着竞争。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呈现全球化竞争格局。面对国与国之间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增强竞争意识,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提升参与竞争的能力。对社会而言,竞争有利于国家快速发展。有时会显得似乎不近人情,有的人甚至会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造福于人民和国家,是符合道德与法律的竞争。对个体而言,竞争影响人生。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竞争能拓宽人生业绩,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竞争能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但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需要正确对待竞争,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思想心态。

2、正确认识合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引入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同时,它又促进了人际交往,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培养积极进取、奋力争先的品格,注意培养友好合作、互帮互学的品格,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内容复杂、学科交叉、配合精密,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态、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单靠个人奋斗而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在现

代社会之中是难有作为的。

3、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从形式上说,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要做到敢于竞争和善于合作,必须在学习和工作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能是死水一潭。竞争可促进合作,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等。案例:乔丹的眼泪

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的另一位新秀皮彭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而成为公牛队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彭紧紧拥抱着,两人泪光闪闪。

这里有一个乔丹和皮彭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乔丹在公牛队时,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把乔丹推倒一类的话等等。但乔丹没有把皮彭当作潜在的威胁而排挤,反而对皮彭处处加以鼓励。

有一次乔丹对皮彭说:“我们两个的三分球谁投的好?”皮彭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命中率是28、6%,而皮彭是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的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乔丹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彭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为乔丹的无私所感动。从那以后,皮彭和乔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彭也成了公牛队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而乔丹这种无私的品质则为公牛队注入了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使公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乔丹不仅以球艺,更以他那坦然无私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个人都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人的个性与独立性存在于人的社会性中,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发展自我意识,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进行理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充分的社会化过程,把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成为社会的人。所以,协调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突出地表现在集体的学习、工作中或与人交往中,能共大同,存小异,在达到共同目标过程中以自己的个性等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而不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或信奉的“理论”强加在集体与他人身上,否则是孤独的、我行我素的人格表现。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只能借助于社会,都是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孤立地考虑个人需要,而不考虑社会需要,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会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就是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体现。社会整体利益,就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体现,它体现了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个人利益实现的保障。对

于个人的正当利益的范围,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我国宪法的规定里面,如公民的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而关于社会利益,则体现在公民对他人、对国家、对民族、对全球(如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的义务。所以,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4.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权利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作贡献,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地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权利和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个人的自我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在漫长的物种进化史上,人从自然界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无论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类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的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关系。如果自然资源被耗尽、自然环境被严重恶化,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身。而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的巨大约束。比如,我们的生态环境具有先天脆弱性,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比如,我们的资源矛盾十分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2/3的城市缺水,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9.7%。与此同时,我国这2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无序、无度的消耗,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巨大破坏,资源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下面是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一组沉甸甸的数据:从上世纪50到90年代,每年沙化土地扩大面积从560平方公里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1952年我国人均耕地2.82亩,2003年人均耕地减少到1.43亩,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圈地”热潮中仅最近7年全国耕地就减少了1亿亩,被占耕地大量闲置,同时,土地利用强度加大,土地肥力衰退,我国的中低产田比例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2/3增加到上世纪90年代的4/5;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适度原则,即人要从自然界取得资源,但索取要适

度,要使资源能够长久甚至永续使用;二是保护原则,即要使用与保护并重,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三是节约原则,即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不掠夺和浪费资源。学习思考:

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3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试题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选题 1.(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A. 法制观 B.道德观 C.价值观 D. 人生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 )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A. 自然属性 B.文化属性 C.阶级属性 D.精神属性 3.正确的( )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A.价值观 B. 世界观 C.社会观 D.道德观 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 ( ) 是人生观的核心。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人生目标 5.( )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目标 6.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地用( )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实用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 )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人生追求 8. 人与自然之间(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 A. 友好共生 B.相互依赖 C.相互矛盾 D.相互适应 9.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 ( )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A.个人价值 B.自我价值 C.个体价值 D. 他人价值 10.人生的( )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自我价值 D.精神价值

领悟人生的真谛作文

读书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每当我迷惑、彷徨时,书犹如一支明亮的火炬,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为我排忧解难,下面是作文栏目小编为您精心编辑的领悟人生的真谛作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示,写出好的作文。 作文一:读书伴我成长 读书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每当我迷惑、彷徨时,书犹如一支明亮的火炬,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为我排忧解难,增强我的勇气和自信心;当我悲伤痛苦时,书告诉我说,悲伤只是暂时的,只要勇于去开拓,便会发现快乐就在眼前;当我被别人误解时,书告诉我说,勇敢地去走你的路,他们会看到真实的你。 读书,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从小一有空,我便读起《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读物。读了这些书,不仅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从中摘录一些好词佳句,等到写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不会感到欲言无物、词汇匮乏了。 读书,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记得很小的时候,脑子里总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月亮?鱼为什么不能到陆地上来生活?等等。但当我上小学并爱上了读书之后,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甚至有时候我还充当小朋友的小老师,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由衷地感到读书的好处,更坚定 我要多读书,才能多长见识的信念。 读书,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读了《古井》这篇文章,文中的古井就同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的、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读完这篇文章,我体会到做人应该有博大的胸怀,也更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我还是个中学生,现在我还不能干大事,但在学校里,我能做到助人为乐。遇到同学学习有困难,我会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读书,使我立志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宏愿。前人已经为我们铺平了道路,创造了幸福的生活,难道我们这代人不应该把社会建设得更繁荣富强吗?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只有从小刻苦读书,掌握渊博的知识,长大才能用自己的才干为人类服务,报答我们亲爱的祖国。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创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的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读世界经典名着《巴黎圣母院》,让我们看到如此丑陋的卡西莫多却能够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他的内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耀人的光彩,使我们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以及古人流传于世的名言警句,这些都能使我们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的: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的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的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人生观” 2、关于“追求正确人生目的”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导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存需要:发展需要: 生理需要认知需要 安全需要发展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当我们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在我们解决自身生存问题,我们希望获得别人的爱与尊重,我们有对美的感悟与追求,为了梦想而奋斗,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奋斗、创造,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取决于人们、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以及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

人生感悟-领悟人生的真谛

人生感悟|领悟人生的真谛 对于人生,你有什么感悟呢?是不是也会像名人们一样从生活琐事中悟到了真理?一起来看看他们所悟到的人生感悟是什么样子的吧~ 1、看一轮皓月如何将岁月的影子拉长,看流莹的美好将彼此的双眼缠绕。人生就像是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穿越时光的隧道,感受岁月的苍桑,一路与你风雨兼程。 2、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有些人与事,是你必须要路过的驿站,好坏、成败聚散、爱恨,都无所谓,它只帮你尝遍人生百味,阅尽世间百态,看淡世事冷暖。所有的经历,都是催熟的良药。重在当下,不论未来如何,今后怎样,实实在在地抓好今天,就是装点了今后,美化了未来。 3、有时我也会迷惘,面对繁杂的世事。人生,就是一道难解的题,边走边解,能解就解,不能则不解,放下,慢慢再解。事情,不因你烦恼而顺利,不因你不快而变易,学会放下,懂得看开、看淡。真的放开,一切也容易了。 4、有些人在你的生命中来了又去,这并不稀奇。可总觉着有句话想说,却死活想不起来要说的是什么。再见面笑着聊天,春天正好阳光正好,道别转身,却不知为什么眼泪掉下来。这才想起要说的话:“谢谢你曾走进我心里。”不管对方听到没听到,都

没关系。 5、一切都在于选择,我们在学习真诚的时候,也在学习背叛,一个人如果永远不能背叛自己,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有明天,他就只能活在过去。 6、不管什么样的选择,都意味着一种人生的历程与况味,我们没有办法预知某种选择的机会成本,人生这条单行道的最终,赋予它意义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心中怀有使命感,失落感,危机感的人才是不平凡的人。若时时原谅自己,必常常迷失自己;若处处善待自己,必屡屡失却自己。 7、你对自己好,就会变得更出色,在别人眼里,更加有价值。而你对别人付出太多,自己就会变得更薄弱,你的利用价值完了,也就完了。所以,学会爱自己,宠自己,把更多的机会留给自己。别总是对别人太好,老想着取悦别人,你越在乎别人,就越卑微。只有取悦自己,并让别人来取悦你,才会令你变得更有价值。 8、什么是人生关键性的一刻——是一个决定;是一次选择;是向左,还是向右;是继续,或者放弃。——是跟过去告别的一刻;是勇敢擦拭伤口的那一刻;是抉择未来的那一刻。——要开心,先要“开”心。 9、我们总是在事后才明白,懂生活,很难,会生活,更难。许多人过日子总很累。不管是身边人做什么,都会让她劳心劳力伤心伤神。其实这世上,哪有这么多不如意,只不过是你的心思太重,想的太多而已。 10、不属于自己的。看一眼都会觉得累。人们都向往和寻找快乐,其实快乐就是一种心情,秘密隐藏于人的心中。快乐从不

第三章_领悟人生真谛_创造人生价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生观的核心是( B )。 A.人生价值 B. 人生目的 C. 人生态度 D. 人生信仰 2. 人生目的是指人( B )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 为什么发展 B. 为什么活着 C. 为什么工作 D. 为什么努力 3.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 C )和基本意图。 A. 心理问题 B. 心理矛盾 C. 心理倾向 D. 实际行动 4.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 B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 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 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 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5.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质是( A ) A.贡献 B.索取 C.存在 D.享用 6.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须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为自己服务 C.为少数人服务 D.为统治者服务 7.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 B )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C.国家对个人的积极评价 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8. 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的发挥离不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体要( A ) A.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B.为个人作出无条件的牺牲 C.反对任何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 D.束缚个人,限制“个性”的发展 9. 下列心理品质或行为特征中,有利于增进人际吸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是( B ) A.挑拨离间,惹事生非 B.坦然为人,乐于助人 C.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 D.只享受权利,向他人和社会索取,不负责任,不作贡献 10. 下列有关人生价值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领悟人生真谛经典

领悟人生真谛 来源:人生领悟https://www.360docs.net/doc/e111847235.html,/ 1、真正的悟者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和智慧,使他身在红尘却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人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2、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穷尽人间各种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地活。“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 3、谁的经历不是平凡而又平凡?内心经历的不同才在人与人之间铺设了巨大的鸿沟。 4、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 5、一切最高的奖励和惩罚都不是外加的,而是行为者本身给行为者造成的精神后果。 高尚是对高尚者的最高奖励,卑劣是对卑劣者的最大惩罚。 6、天性健康者容易彼此理解;天生病态者之间往往互相隔膜。 7、利益常借信仰之名交战。 8、在自由竞争状态,自然选择淘汰了劣者;在专制状态,人工选择淘汰了优者。惟有平庸者永远幸免,有最耐久的生命力。 9、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平和。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 10、幽默是受伤的心灵发出的健康机智宽容的微笑。有超脱才有幽默。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 11、自嘲就是居高临下地看待自己的弱点。自嘲混合了优越感和无奈感。自嘲使自嘲者居于自己之上。聪明者嘲笑自己的失误。 12、在较量中,情绪激动的一方必居于劣势。 种种强烈的情绪,愤怒或痛苦的姿态,如果没有观众在场,其中有多少能坚持下去。 13、一个人只要不讨厌自己,是不该怕无聊的。不读别的书,正好仔细读自己的灵魂这本书。 14、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就无严肃可言。平庸就是最大的不严肃。 最高的严肃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最高的智慧。 15、给人最大快乐的是人,给人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习题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A. 法制观 B.道德观 C.价值观 D. 人生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 )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A. 自然属性 B.文化属性 C.阶级属性 D.精神属性 3.正确的( )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A.价值观 B. 世界观 C.社会观 D.道德观 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 ) 是人生观的核心。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人生目标 5.( )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目标 6.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地用( )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实用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 )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人生追求 8.( )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A.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B.价值标准 C.价值评价 D.价值理念 9.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 )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A.个人价值 B.自我价值 C.个体价值 D. 他人价值 10.人生的( )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自我价值 D.精神价值 11.人生的( )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A.个人价值 B.内在价值 C.知识才能 D.社会价值 12.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 )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个人价值 D.物质价值 13.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A.劳动和聪明才智 B.知识和学历 C.名利和地位 D.思想和观念 14.( )以及人们通过它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A.知识 B.金钱 C.权力 D.劳动 15.一般来说,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 )。 A.低 B.高 C.不确定 D.无意义

品经典诗文感悟人生真谛心得体会

品读经典诗文感悟人生真谛 ——心得体会 头屯河农场学校李洪英 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蓦然回首,这一学期的晨诵教学,总有些许遗憾,心头多的是一份压抑的无奈。如果说工作很忙,也的确如此,不过,我并没有愧心的面对学生,而是想尽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同时,我也诵读《500句经典名句》,徜徉在名句中,品悟生活的快乐。 在诵读中,我发现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这些优秀诗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了解民族历史的演变,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和美好。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为自己的审美打下了基础。 诚然,在浩如烟海的经典诗文中,仅仅依靠每天早上20分钟的诵读与赏析,肯定是不够的。但就是通过这有限的时间,学生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很多的事理,也受到了心灵的润泽…… 可以说,学生是在经典诗文的浸润下长大的,从小,学生就接触到了不少经典古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把学生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然而,学生只做到了“背诵”,而离真正的“诵读”还很远,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真正体会经典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意境,从而有所收获…… 读书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致之音,学生每天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诵读更需声情并貌,在读经典的影响下恭敬认真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出新,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家智慧库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 持之以恒,才能诵有所成。身为教师的我每天也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自己背诵《500句经典名句》做起,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课堂做起,用激情点燃生命,用自己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和特殊的兴趣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从而点燃起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热爱兴趣。我深知,读书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滋润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走向。晨诵中,我以《知识大集结》中的古诗文经典名句为依托,带领全班学生积极开展晨诵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先自己熟读,然后诵读,同学间互相背诵,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着经典名句的熏陶。为了检测学生的诵读理解,要求学生每天把诵读过的默写下来,写在晨诵记录本上。诵读的过程很重要,虽然本班又没有被评为“书香班级”,但师生收获的是对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理解,

领悟人生的真谛

领悟人生的真谛 【1】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要栽培苦涩,挽留寂寞,不如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洒遍房间的每个角落,走向生命最初的原野,让风儿带走忧伤,让雨水洗净满身的疲惫,让崭新的生命展现出生命的光环。生活的意义是有一群信赖彼此照应的朋友。在相聚的时候,大笑;在分开的时候,挂念;在无聊的时候,可以找到发短信的人,即使有一天,终究要散落天涯。可是曾经,生命交汇过;曾经,为彼此的委屈伤心过。 【2】人的生命过于苦短,无需每天醒来带着遗憾。谁不曾从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然而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人们不懂什么是幸福。 【3】人的一生,选择与命运相连。你选择了圆满,却付出了艰辛;你选择了高尚,却遭遇了卑微;你选择了文明,却在野蛮中行进。你越是坚持你的选择,或许你承受的却是一生的磨难。不过,你选择了飞翔,总能看到蓝天;你选择了远航,总能感受大海。所以,每一个人要选择好自己的人生,坚持住选择的坚持。 【4】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5】没有永恒的夜晚,没有永恒的冬天,一切都会过去,但一切也都会重来。正如明天不一定会更好,但是它一定会来。当你再奢望明天的时候,也许最好的昨天正悄悄地离你而去,再也回不到昨天。人生有喜有悲,有得有失。不同的经历使人成熟,变得坚强,让人思索,懂得珍惜。活在当下是最好的选择! 【6】如果有一天,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当经历过,你成长了,成长了你就成熟了,成熟了你就淡定了,淡定了你就能如鱼得水了,此时你的境界将是一个完美的升华。 【7】每一个现在,都是每一个人以后的记忆。人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都是人们以后的回忆。无须缅怀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认真地过好每个今天,说能说的话,做可做的事,走该走的路,见想见的人。唯有脚踏实地,不漠视,不虚度,我们才能为明天的回忆增加光彩和亮色。 【8】很多事情的发展注定有个结束,好好享受美丽的过程,擦身而过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遗忘,放声的笑一回,大胆的哭一场,抬头望一望,一片灿烂的阳光,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不要轻易让自己掉眼泪。

【精选】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学习目标与要求: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至关重要。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明辨是非,深入思考,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重点:1、世界观与人生观 2、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3、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4、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学习难点:1、如何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 2、如何看待“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3、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辨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互动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观点。 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3、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第一,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 第二,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1、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 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 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2、作用:首先,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再次,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和他人进行索取。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含义: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2、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

思修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A. 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2、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 人生信仰 3、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是(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 人生信仰 4、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 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 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C.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5、人生价值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 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 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D.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6、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 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是() A. 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B. 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C. 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D.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7、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 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意味着在人生价值中() A. 个人价值就是社会价值 B. 社会价值就是个人价值 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

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摘要 1、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4、学会科学地决策和判断 5、广交朋友,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6、要有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7、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潮流 二、关键字 理想信念决策判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人生定位价值观 三、引言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向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四、正文 初入大学,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满怀希望和憧憬,在这里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掌握知识,获取本领,畅游知识的海洋,却很少有人思考过,我们究竟在度过怎样的一段人生,我们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和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及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有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面对一日千里的社会发展现况,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形形色色的事物也进入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更应坚定自己的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因此,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必需的是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依据事物的价值大小决定取舍的心理和态度,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 人生的千差万别主要是门类繁多的价值观导致的。耶稣和佛陀的价值观成就了他们神佛的品质。价值观就是一种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追求,许多人一辈子匆忙奔波最后一事无成,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或者说他

领悟人生真谛,造人生价值

领悟人生真谛,造人生价值

————————————————————————————————作者:————————————————————————————————日期: 2

3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时) (导入语) 自从有了人,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从此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人们从没放弃思索:“人是什么?”“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是人类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也是青年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一节我们讲人生观的问题,首先涉及到对人的理解。请各位同学谈谈你认为人是什么?发言2分钟) 一、人是什么 对“人是什么”或者说“人的本质是什么”的求索,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童年时代。在中国思想史和西方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在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上,确实不乏真知灼见,为最终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然而,只是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运用它来观察人、分析人、认识人的时候,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第一,人是什么 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里的怪物,长着美女的头,狮子的身子,总在悬崖上蹲着,对路过的人说出谜语,凡答不出来的,它就将其撕成碎片,并吞食干净。很久的时间里,都没人能答对它的谜语,它已经吞食了无数的牺牲者。但是,当一个叫俄狄蒲斯的英雄来到它面前时,它说出了一个自认为是最难的谜语,却一下子被俄狄蒲斯猜中了,斯芬克斯既气恼又羞愧,便怪叫一声,自己从悬崖上摔下跌死了。 斯芬克斯那著名的谜语,希腊人耳熟能详,我们也应该知道。谜语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种生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这究竟是什么生物?俄狄蒲斯回答,这是人。的确,人初生时不会走路,幼婴期只能四肢并用爬动,到了青壮年时期,自然用两条腿走路,而到了老年,需要拄拐杖,因此可以视为用三条腿走路。 人是没有羽毛直立行走的动物——柏拉图 人是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第二,如何理解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比如,虽然同在上网,但哈尔滨的网友与香港的网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等奖教学设计)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点名(把水杯、手机放置好) (二)问好(如有迟到问为什么迟到)起立、上课 (三)简短对话 (四)时政播放 (五)复习旧知:人生观有哪几部分组成?其核心是什么? (六)导入新课: 故事一:《两个汉子和两个袋子》 说的是在一片沙漠中有两个袋子,一个袋子里装着金子,一个袋子里装着食物,让两个汉子去选择,第一个汉子选择了金子,结果他和那袋金子永远留在了沙漠里;第二个汉子不得不选择了食物,结果他走出了沙漠,到达了绿洲。 故事二:《一个父亲和两个儿子》 一个父亲给他的两个儿子留下了两样财产,一样是家产,一样是手艺。大儿子继承了家产,二儿子继承了手艺。结果大儿子坐吃山空,最后饿死,二儿子靠手艺养家,生活的幸福美满。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看似平常的话语里,包含了对需要、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意义等问题的看法。

领悟人生真谛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协调自我与各方面的关系。 学时:6学时 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人是什么? 人生为了什么? 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实践回答着这些问题。 图1,洪战辉,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12岁起就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艰难的生活面前,他没有悲观绝望、放弃责任,他用自己的行动回答着“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 图2,王顺友,全国劳动模范,四川凉山州木理县乡村邮递员。他20年如一日,在一个人的马帮邮路上孤独地行走。他的人生又是为了什么呢? 图3,残疾身躯,辉煌人生:张海迪和霍金,他们都是残疾人,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辉煌的人生。 图4,马加爵法庭接受审判;图5,2006年3月,某重点大学一学生跳楼自杀;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有的人选择仇恨,有的人选择放弃生命。 图6,日本另类青年,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人应该怎样活着?”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回答着:人活着有

什么意义,人活着有什么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 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二)什么是人生观? 1、人生观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的构成: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等。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人是什么? 司芬克斯的谜语—— “是什么,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 从自然的意义上认识人: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在人科、人属中除了人以外,没有其他动物。 从哲学的意义上认识人: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 古人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什么“贵”? “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

思修教案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适用全院所有专业 院系(部)______经管艺术系____ __ 班级17级新闻、金融;会计1、2、 3、4、5班;17级国商1、2班 物流1、2、3班;酒管1、2班 17级电商1、3、5班、艺术 教师________ 张苗苗______ ___

教案首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复习导入】 找同学回答:中国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延伸 视情况给予肯定和表扬。 【告知目的】 主要内容: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目标: 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人生观,把握其内容和要求及其对人生的意义;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挫折;掌握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条件,在履行人生责任中创造崇高的人生价值。 【课程新授】 导入: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的旅客上船。”——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人的这段旅行(人生)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著名作家:毕淑敏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季羡林 今天,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主题就是: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一)人生观的含义 人的本质即“人是什么”,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的含义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主要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一)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二)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

十条人生哲理经典段子,太经典了

十条人生哲理经典段子,太经典了 本文是关于人生哲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十条人生哲理经典段子,太经典了 1、一个青年去应征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片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考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感悟: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行了。 2、有一家商店经常灯火通明,有人问:“你的店里用的什么灯管,那么耐用?”店主回答说:“我们的灯管也常常坏,只要常常更换就行了。” 感悟:原来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常常更新就行了。 3、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了的脚踏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感悟: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勤快点就行。 4、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 感悟:原来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行了。 5、有个牧场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场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感悟: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就行了。 6、住在田里的青蛙:“你这里太危险了,搬来和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里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他已经被车子轧死,暴尸在路边。 感悟: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行了。 7、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刚好有一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感悟:其实脱离沉重的负荷很简单,不要简单地模仿,放弃固执和成见就行了。 8、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堆,应该如何找?”有人说:“从草堆中心线开始找。”有人说:“从草堆的最凹处开始找。”教练说:“按部就班地从草地的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感悟: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试图寻找捷径就行了。 9、有一支淘金的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感悟:原来快乐很简单,拥有少一点就行了。 10、人生的光彩在哪里?早上醒来,光彩在脸上,充满笑容地迎接未来;到了中午,光彩在腰上,挺直腰杆活在当下;到了晚上,光彩在脚下,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资料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 生价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的: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的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的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人生观” 2、关于“追求正确人生目的”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导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存需要:发展需要: 生理需要认知需要 安全需要发展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当我们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在我们解决自身生存问题,我们希望获得别人的爱与尊重,我们有对美的感悟与追求,为了梦想而奋斗,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奋斗、创造,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取决于人们、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以及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摘要 1、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4、学会科学地决策和判断 5、广交朋友,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6、要有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7、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潮流 二、关键字 理想信念决策判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人生定位价值观 三、引言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向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四、正文 初入大学,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满怀希望和憧憬,在这里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掌握知识,获取本领,畅游知识的海洋,却很少有人思考过,我们究竟在度过怎样的一段人生,我们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和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及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有憧

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面对一日千里的社会发展现况,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形形色色的事物也进入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更应坚定自己的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因此,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必需的是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依据事物的价值大小决定取舍的心理和态度,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 人生的千差万别主要是门类繁多的价值观导致的。耶稣和佛陀的价值观成就了他们神佛的品质。价值观就是一种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追求,许多人一辈子匆忙奔波最后一事无成,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或者说他们的价值观是混乱的,不确定的。没有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没有价值观的人生是迷茫的。 对生命的原理明白的越早越好,或许明天就是人生的终点站,所以,活着的一天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不能虚度任何一寸光阴,决不能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找准位置,创造价值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位置与价值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们既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也不能说出一个绝对的关系。不能说位置决定了价值,也不能说价值体现了位置。总的来说,位置和价值是不能划等号的。 所处的位置不同,价值也就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创造的财富也不相同。当然,所处的位置越高,创造的价值不一定高,泱泱华夏,多少帝王将相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他们身居高位,却能体恤百姓,以人为本。可是数尽历史五千年,这样的帝王将相又有几人呢?莫过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文韬武略,可是他们所创造的价值真的永存于世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