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掌控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博弈

政府掌控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博弈
政府掌控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博弈

政府掌控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博弈

长期以来,高校办学自主权一直都是高等教育改革讨论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问题日趋迫切。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理清政府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利益博弈关系,分别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标签:办学自主权;博弈;政府;高校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是由冯·诺依曼证明,于1928年正式诞生的。指的是在一定规则约束的条件下,各参与者依靠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采取各自的行动,以达到利益最优化和风险最小化。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现在已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但其在生物学、政治学、教育学领域也均有涉及。梅贻琦执掌清华时期,国共两党冲突不断,但他和清华的教授们都反对把学生培养成“不是左袒,便是右倾”的人,提出不应该给学生某种政治派别的思想,而是要教给学生一种判断能力,让学生具有超阶级、超党派的宏观主义和自由主义精神。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方案,在他任职北大校长期间无法实现,即便是后来他主持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也并不能做到。但是从古至今,政府掌控与高校办学自主权之间的博弈却从未间断过。

一、高校办学自主权内涵

目前,学界对高校办学自主权概念的定义不尽相同,办学自主权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界定,但对其基本内涵有一个趋同的理解。即办学自主权是相对性、层次性和历史性的统一。相对性中的“高校办学自主权”指的是自我主持的权利,“自主”不同于“他律”,它是一种自发、主动的行为,具有自我掌控性和独立性,其概念是相对于制衡而言的。所谓多层次,是指办学自主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表现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办学活动与政府控制之间的关系上,高等教育办学所具有的办学自主权。第二层次表现在一所高等学校的办学与政府控制的关系上,高等学校办学中享有的自主权。第三层次表现在高等学校的整体办学与校内各组成部分及教职工之间的关系上,校内各组成部分与教职工在办学中享有的自主权。笔者认为最高层次是以第二、第三层次为基础来发展的,同时也是第二、第三层次自主权实现的具体体现。当然,三层次的划分实质上也是享有办学自主权的多主体性不同层面的反映。所谓历史性,则是指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不同的时代气息对办学自主权存在的不同的认识,相比之下,西方大学的自主办学传统历史悠久,根植于内,而我国并无此传统,相反,中国社会政治干预教育的传统根深蒂固。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和外延也會发生变化。

二、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办学自主权问题及现状分析

(一)高校办学自主权制度立法存在问题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

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博弈论及其应用(期末学习报告)

博弈论及其应用长虹与同行家电业的价格战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博弈论及其应用 长虹与同行家电业们的价格战 一、事件背景 由军工厂转型的长虹是国内最早从日本松下引进彩电生产线的企业。1985年,军人气质十足的倪润峰执掌长虹。1994年,长虹在上海证交所上市;1995宣布自己成为“中国最大彩电基地”。 1996年,长虹的指挥官倪润峰决定拿出更大的动作。提出一个令人意外的“产业报国”计划。1996年,本土彩电企业陷入最艰难的苦战时刻,一个潜在的危机正在步步逼近。4月1日开始,彩电的进口关税将大幅下降。3月26日,长虹宣布,所有品种彩电一律大幅度让利销售,降价幅度从8%到18%。随后,猝不及防的其他中国厂家纷纷选择跟进。彩电业的价格大战,就在这样一种“产业报国”的氛围之中,拉开大幕。 价格战刚刚开打一个月,长虹的市场占有率就上升到19%,比降价前增加了7.9%。到年底,长虹坐稳了“彩电大王”的宝座。中国每卖出三台彩电,有一台出自长虹,有一台是外资品牌,还有一台才是其他国内品牌。倪润峰逐渐把国内同行们逼到了死角。在此战之前,国内各省市其实还有60多个地方性的彩电品牌,它们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割据一方,小富即安。然而在长虹的降价冲击下,大多数企业迅速凋零,成为行业重组中一颗颗散落的棋子,只能到长虹、康佳、TCL那里请求收购。彩电业从此步入由五六家大公司瓜分市场的时代。这一年,预算内国有企业的净销售利润率降低到历史最低点,亏损总数是1985年的28.6倍。相比之下,全国乡镇企业的产值增长22%,中外合资企业的所得税增长40%。 1997年,用价格战给中国企业家们好好上了一课的倪润峰被推上了事业的巅峰,1998年,在价格战中得到洗礼的国内同行开始显山露水。1999年,长虹的净利润下降74%;2000年5月,倪润峰卸下总经理职务,退隐江湖。2000年6月9日,康佳和TCL在内的九大国内彩电巨头联手组成价格联盟,准备正面迎击长虹的价格战。2005年4月16日,在这个特意挑选的休市日,长虹公布了2004年年报,抛出中国股市有史以来上市公司亏损之最:36.81亿元。价格战的发明者和坚决的拥护者,为最后的豪赌交出了最昂贵的学费。 二、各方的观点

博弈论期末习题

《博弈论》期末习题 专业:经济学学号:2 ;姓名:王兆丽 一、试写出掷硬币博弈的局中人及其策略与得益函数,并写出双变量得 益矩阵。 答:局中人:盖硬币者和猜硬币者。 策略: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可选择策略,若猜对,猜者得1盖者-1.否则猜者-1盖者1.由于每一方都不会让对方在选择之前知道自己的决策,所以可以看做是同时做决策的。 双变量得益矩阵; 猜硬币方 二、试举生活中的一例,说明囚徒困境是如何产生的?并试分析可能走 出囚徒困境的途径。 答:例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价格战。 产生原因:囚徒困境是在个体之间存在行为和利益相互制约的博弈结构中,以个体理性和个体选择为基础的分散决策方式,无法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并实现整体、个体利益共同的最优。简单的说,囚徒困境问题都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引起的。 可能走出的囚徒困境途径:(1)惩罚。如果政府对实行价格战以获利的企业实行惩罚,那么就会制止这种现象发生。(2)忠诚文化。有时候,建立一种相互忠诚的文化也可以帮助走出囚徒困境。在很多组织中,团体产生所面临的囚徒困境问题的轻重程度是不同的,这种差异的根本来源就是各个组织有自己的文化。(3)长期关系和重复博弈。建立长期关系使得囚徒困境博弈可以多次重复,如果这个“多次”足够长,那么人们就有可能为了长远的将来利益而牺牲眼前的一笔横财,合作也是可以达成的。

三、用逆向归纳法求解下面的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答:1、该博弈共包括四个子博弈:(1)从博弈方1选择R 以后博弈方2的第二 阶段选择开始的三阶段动态博弈;(2)从博弈方2第二阶段选择R 以后博弈方1 的开始选择的两个阶段动态博弈;(3)第三阶段博弈方1选择A 以后博弈方2 的单人博弈;(4)第三阶段博弈方1选择B 以后博弈方2的单人博弈 2、根据逆推归纳法先讨论博弈方2在第四阶段的选择。由于选择C 、D 个中 任何一个的得益都相同,因此在这阶段随意选择一个都可以。倒退回第三阶段, 博弈方1选择AB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再推回第二阶段,博弈方2选择L将得到 3选择R得到2,因此选择L;最后回到第一阶段,博弈方1选择L得到2选择 R得到3,。所以该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为:博弈方1第一阶段选择R, 博弈方2第二阶段选择L,即(3,1)是该博弈的完美纳什均衡。 四、两个寡头企业进行价格竞争博弈,企业1的利润函数是 q c aq p ++--=21)(π,企业2的利润函数是p b q +--=22)(π,其中p 是企业1 的价格,q 是企业2的价格。求: 1.两个企业同时决策的纯战略纳什均衡; 两个企业同时定价。根据两个企业的得益函数,很容易导出它们各自的反应 函数:απ1 /αp = -2(p-aq+c)=0 ____ p=aq-c απ2/αq = -2(q-b)=0 ______ q=b

落实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

落实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 □ 王康艺 民办学校享有招生自主权,这本来是一个不需要争论的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但是,一直以来,这一规定得不到有效落实,关于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法律条文形同虚设,而且个别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有偏见,在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标准、广告审批和学籍管理等方面设置障碍,以至于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发展。有些民办学校为了生存,千方百计走变通之路,甚至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应对办法,从而造成了招生行为的不规范和招生秩序的混乱。因此,重申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目的是要强调法律的严肃性,切实纠正对民办学校的歧视政策,通过建立依法行政的渠道,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条指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27条中作出了进一步说明,不但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而且规定民办学校“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外地的民办学校在本地招生提供平等待遇,不得实行地区封锁”。《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28条中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应

当依法建立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招生自主权是法律赋予民办学校的一项重要权利,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难以得到保证,有些地区还借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行为的名义正在拟订和出台政策,这将导致基层民办学校的生存境况越来越艰难。比如,跨县域招生须经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的规定,既违反了民办学校依法自主确定招生范围的法律规定,也是对家长依法自主选择民办学校权利的剥夺;对民办学校在招生方式上实行禁止性规定,显然也违背了法律赋予民办学校自主确定招生方式的权利;关于学生学籍档案的建立要经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的规定,也明显违背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学生学籍管理采用“备案制”的规定,而这恰恰要比采用民办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制”还要带来更多困难。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指出,作为直接面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自负盈亏的民办学校,应该比公办学校享有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尤其是更充分的自主招生权,从而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保障家长和学生多元选择教育的权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他特别针对当前“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缺少自主权”和“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中小学(重点是民办高中)跨地区招生受到封锁”的现状,强烈呼吁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能与职责,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要少一点“行政干预”和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 教改办〔2014〕2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部署,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根据《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现就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以构建政府、高校、社会新型关系为导向,积极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政府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一步明确高校的办学权利和义务,更好地落实高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社会的支持和监督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支持的格局,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二、积极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根据《高等教育法》规定,立足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当前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推进。 ——支持高校科学选拔学生,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成绩为基本依据,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校依据学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支持高校选拔具有特殊才能和创新潜质的人才。支持高校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主调整优化同一层次研究生类型结构,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进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健全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录取制度,完善以导师团队为主导的复试选拔机制,支持高校选拔符合培养定位的学生。支持高校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考核”机制,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潜质的综合评价。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

2000年第4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42000(总第144期) JO URNA L O F XIA MEN UNIVERSIT Y(A rts &Social Sciences) G eneral No.144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 李泽X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与政府宏观管理的关系问题,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 关键问题。政府与高等学校双方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双方基点具有不一致性,政府必须适度把握 对高等学校的控制。在现代社会中,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大量的法令法规加强了 政府的地位,提高了政府控制高校的能力。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否,与政府管理功能的 合理发挥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关系;办学自主权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0)04-0102-07 在教育界,/体制改革是关键0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高等教育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职责、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它主要反映了高等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管理体制改革是重点所在、核心所在。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政府与政府的关系,也就是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二是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的关系,也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积极参与、大学自主办学的关系;三是高等学校内部的校内管理体制(微观),也就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其中,第二层次的问题特别复杂。高等学校在处理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过程中,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是其重点与核心。本文将密切联系这一核心问题对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政府与高等学校双方关系的特性 11双方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即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或称双方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政府是对全社会各方面的活动进行协调与控制的机构;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政府作为关系的一方,在与高等学校发生关系时,以国家的名义出现并行使广泛的职权,对高等学校产生直接的、权威性的促进或限制作用,# 102#X 收稿日期:2000-08-30 作者简介:李泽(1962-),男,广东三水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教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博弈论期末论文

城市公交优先机制中的博弈论分析 摘要:针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的现状,通过建立基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 态博弈模型,验证了交通公共资源利用方面常出现的问题。为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 置,避免公共资源悲剧的发生,通过建立类似于“公共地悲剧”的完全信息静态模 型,对均衡条件进行讨论分析,以有限理性的复制动态和优化稳定策略分析为基础 理论,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并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相关对策与建 议办法,为政府实行公交优先机制提供了有力论证。 关键词:交通拥堵;博弈;公共地悲剧;公交优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中所面临的交通拥挤、能 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这一系列的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优先发展政策 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首先提出,随后被众多专家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 最有效的途经之一,它是对城市道路交通资源进行优化,保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 项有效、可行的政策措施。“公交优先”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简称,不仅是专指常 规公交通行权上的一种片面优先,且从广义上讲,凡是有利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 和措施均可称之为公交优先。目前,在我国提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良好机遇下, 确定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旌是保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的 历史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本研究中,运用博弈理论的概念与方法,通过研究交通需求者的出行决策与公共 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剖析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矛盾的实质,为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 避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以有限理性的复制动态和优化稳定策略分析为基础理论, 寻求解决交通问题的办法,证明了我国大城市实行公交优先机制的必要性,并对公交优 先机制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二、引入博弈理念 2.1博弈概念 博弈论根据其所采用的假设不同而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前者主要强调的是团体理性;而后者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强调的是个人理性。本研究中的博弈论主要指的是非合作博弈,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最后达到力量均衡。对于这一点,博弈论和出行者对道路的利用行为研究模式是完全一样的,特别是利用行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2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有限理性的进化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即各博弈方同时决策,且所有博弈方对各方得益都了解的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前提条件是决策者的完全理性,完全理性包括(追求最大利益的)理性意识、分析推理能力、识别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和准确行为能力等多方面的完美性要求,其中任何一方面不完美就属于有限理性。在这个问题上,简单的假设各个博弈方都完全的理性,能够给分析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指望现实的博弈方能通过博弈分析找到最优策略,而且不会因为遗忘、失误、任性等原因偏离最佳选择,达到“完全”的理性常常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考虑博弈论的适用范围和价值,必须将“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予以同时考虑。“有限理性”意味着博弈方往往不会一开始就能找到最优策略,而是会在博弈过程中学习博弈,必须通过试错才能寻找较好的策略。在有限理性博弈中,要达到具有真正稳定性和较强预测能力的均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

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合作的正和博弈。()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 纳什均衡一定是上策均衡。(×) 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在一个博弈中如果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则不存在上策均衡。(√) 在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博弈双方能获得的最好结果。(×) 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上策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均衡。(×) 因为零和博弈中博弈方之间关系都是竞争性的、对立的,因此零和博弈就是非合作博弈。 (×) 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是有利的。(×) 在博弈中存在着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所以后行动的人不一定总有利,例如: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企业就可能具有先动优势。 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 (×) 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的策略组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和存在惟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作为原博弈构成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共同特点是重复博弈本质上不过是原博弈的简单重复,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重复采用原博弈的纳什均衡。(√) 多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博弈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两阶段都采用原博弈同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轮流采用不同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两次都采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者混合战略和纯战略轮流采用。(√) 如果阶段博弈G={A1, A2,…,An; u1, 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可能(但不必)存在重复博弈G(T)的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其中对于任意的t

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调研报告

xxxx小学 关于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 的调研案例 为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有关工作摸底调研的通知》要求,我校及时召开班子会、教师会全面传达文件精神,会上对调研内容认真分析,全面梳理。经过多天的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调研,现就此项活动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主题: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 二、调研内容: 1.如何创造让广大校长教师安心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2.如何完善中小学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 3.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中小学自主办学的氛围? 4.如何增强中小学校协同发展的活力? 三、调研结论 【内容一】:如何创造让广大校长教师安心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主要措施: 1.美化、亮化校园环境给师生一个温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2.科学化分布教师工作室,每年春季定期给全体教师办公室添置不同的花卉,让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安心从教。 3. 合理化的组织教师撰写电子教案,通过同课异构等方式,切实为教师减负。 4.积极改善师生用餐环境,合理、健康、科学的搭配师生膳食,让全体教师吃的放心、吃的舒心。 5.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标准化的健身房,让教师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身体锻炼,丰富课余生活。 6. 适时举行全体教职工运动会,通过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加深团队协作能力。 【内容二】:如何完善中小学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 主要措施: 1.全面修订了学校管理制度,通过量化考核和检查评议,使学校的各类管理更加公平、公正、阳光。 2.在职称评审工作中严格执行“两承诺两推荐”、“四评测四公开”办法,通过规范管理,严格制度,鼓励先进,真正发挥了晋级工作的激励作用,切实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 3.每学期举行开学典礼,张贴光荣榜,为优秀教师颁发荣誉证,进一步树立榜样,宣传典型,有效的激励了全体教师的敬业心和责任感。

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有关情况摸底调研报告

甘河农场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有关情况摸底 调研报告 1.当前本地区学校自主办学机制的现状。 国家不断强调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从政策执行情况来看,相关教育实践也的确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学校仍受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较大约束,所拥有的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 在学校内部管理中,部分学校的教师仍无法有效参与到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使中。 2.如何创建让广大校长和教师安心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3.如何完善中小学校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 4.如何更好依法维护学校和校长、教师的权益。 5.如何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有效运行机制。 6.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中小学自主办学的氛围。 7.如何增强中小学校协同发展活力。 本研究以公办小学办学自主权的落实情况为研究内容,在阐释了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内涵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N市A区部分公办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访谈调查,及广东省Z市部分公办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国家不断强调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从政策执行情况来看,相关教育实践也的确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学校仍受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较大约束,所拥有的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在学校

内部管理中,部分学校的教师仍无法有效参与到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使中。 本研究在分析了公办小学办学自主权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执行和政策规定两方面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政策执行方面而言,主要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对学校办学自主权有关内容认识不清晰,且受政策执行过程中自上而下单一模式和政策惯性的影响,使相关政策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执行;就政策本身的规定而言,主要是由于政策的制定较为宏观,缺乏具体内容的规定,及政策与政策的不一致,而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实行产生了较大阻碍。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立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对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四点建议,即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内容、加大政策宣传、增强权力监督,以及提供多种途径。 乡村教师生存现状堪忧,主要体现在“补充难、留不住、职称低、机会少、责任大、条件差”等方面。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校长,希望各位关注农村教师压力陡升的问题,为农村教师安心教育教学本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呼吁。 农村教师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学生安全。从学生开学起,学生的校车安全、营养早餐安全、体育课安全、冬季取暖经费筹集、取暖费筹集后煤炉的安全使用等等都是悬在校长、教师头顶的高压线。教师的神经一直紧绷,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工作难免受到干扰。 教师既要承担额外工作,又要负责,是农村教师面临又一大压力。国家实施的营养餐计划,对农村孩子提高营养水平,促进发育成长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在贫困、偏远农村,校长、教师成了厨师,每天为学生蒸馒头、洗鸡蛋、煮鸡蛋,成了常态。除了额外工作,校长和教师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责任和压力也很大。

博弈论期末论文终稿

关于考试作弊中的博弈分析 蔡於期 又到了期末,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又要开始应对各门的考试了。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地方的复习的身影越来越多,但是,也有一些人没有复习,他们现在想的是找各种学霸,以便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能抱上“大腿”(即考试作弊)。如果能抱上“大腿”,考试就没有压力了。其实,抱“大腿”这种行为蕴含着许多的博弈论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对其的探讨,来了解博弈论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博弈论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关键词:考试作弊;智猪博弈(“搭便车”);进化博弈;不可置信威胁 一、智猪博弈(“搭便车”) 其实,不管是考试作弊还是什么作弊,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因为它造成了不公平,而它的不公平性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会造成坏影响的“搭便车”的行为。我们可以假设有两个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分别是A和B。A是平时认真学习的乖学生,而B则相反,平时只知道玩,成绩很差。现在到了期末,B就要求A在考试时“帮助”B,即考试作弊。这时A有两个选择,帮助或者不帮助。当A选择不帮助时,就会被别人说是“小气”,同时影响自己和B的要好关系,这对A来说是一笔损失。当A选择帮助B作弊时,A心理面难免会有不满,因为B可以“坐享其成”,而且A帮助B作弊也要冒着被学校处罚的风险。对于B来说,也有两个选择,作弊或者不作弊,这里B除非有重大变故,否则的话会选择作弊。当然,也不排除B良心发现,不想作弊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得益矩阵: B A 作弊不作弊帮助5, 55, 0 不帮助3, 04, 0 表1. 考试作弊得益矩阵 从上面的得益矩阵我们看出,经过博弈的分析,不管A同学内心愿意还是不愿意,最终都会选择帮助B来考试作弊,因为这样是最优的策略。所以A同学就得在考试前的期末复习期间像个勤奋的“大猪”,早出晚归,来往奔波于自习室和宿舍之间,而B同学就只需像“智猪博弈”里面的“小猪”在槽边安心等待享受成果就行了。所以,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往往会使自己成为一只辛苦的“大猪”,而让别人安享成果,这样不仅对自己不公平,对于其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博弈的概念: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它包括四个要素:参与者,策略,次序和得益。 2.一个博弈的构成要素: 博弈模型有下列要素:(1)博弈方。即博弈中决策并承但结果的参与者.包括个人或组织等:(2)策略。即博弈方决策、选择的内容,包括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或多种行为的特定组合等。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范围称策略空间。每个博弈方各选一个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3)进行博弈的次序:次序不同一般就是不同的博弈,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4)得益。各策略组合对应的各博弈方获得的数值结果,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非经济利益折算的效用等。 3.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合作博弈: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非合作博弈: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主要区别:人们的行为互相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假设博弈方是两个寡头企业,如果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协议,联合最大化垄断利润,并且各自按这个协议生产,就是合作博弈。 如果达不成协议,或不遵守协议,每个企业都只选择自己的最优产品(价格),则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团体理性(效率高,公正,公平) 非合作博弈: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可能有效率,可能无效率) 4.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完全理性:有完美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不会犯选择行为的错误。 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判断选择能力有缺陷。 区分两者的重要性在于如果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那么他们的策略行为和博弈结果通常与在博弈方有完全理想假设的基础上的预测有很大差距,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博弈分析可能会失效。所以不能简单地假设各博弈方都完全理性。 5.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 个体理性:以个体利益最大为目标;集体理性: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 第一章课后题:2、4、5 2.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 设定一个博弈必须确定的方面包括:(1)博弈方,即博弈中进行决策并承担结果的参与者;(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即博弈方行为、选择的先后次序或者重复次数等;(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弈方行为或最终利益

心得体会: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释放高校办学活力

心得体会: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释放高校办学活力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总书记报告中关于“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论述,对教育事业发展作了系统性、全局性的部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贯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坚持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做好贯彻结合融入,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释放高校办学活力,努力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 深刻理解行政管理改革“放管服”的内涵。“放管服”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政府自身建设的完整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化。“放”的核心是政府角色定位问题,是要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边界和相互关系,难点是如何补缺位、纠错位、控越位,让政府归位问题,目的是激发活力和创造力。“管”的核心是政府管理转型问题,管理变革要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科学技术新进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涉及管理体制、部门职责、政府层级、运行机制、技术平台、

法制保障等方方面面,目的是建设现代政府。“服”的核心是在“放”与“管”的全面深刻变化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服”既是改革举措,也是改革目标,目的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可以充分调动高校积极性,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充分认识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2017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召开了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落实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抓住关键,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进一步给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意味着高校将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这既是弱化高校行政化的有益探索,也是高校走上恢复学术至上道路的必须追求。从高校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它更是回归了教育的本真。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坚持三管齐下,协同推进。一是把简政放权作为推进改革的牛鼻子,进一步在学科专业设置、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进人用人、教师职

高校岗陪教师资格证新版多选题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多选题 1、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的新型独立学院是(人文学院、神学院)。 2、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独立学院、专门学院)。 3、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独立性、自由与合作相统一)原则。 4、18-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运动中,(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首次废弃了中世纪大学流传下来的经院主义课程,使哲学脱离神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5、1984年,伴随着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形成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以国家任务为主,以招收(委培生、自费生)为辅的招生形式和录取办法。 6、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打破宗教信仰限、重视技术教育、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7、柏林大学的章程规定,教师实行等级制,由(助教、副教授、教授)组成。 8、持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的主要代表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9、从16世纪开始,高等教育受(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影响并逐步扩大。 10、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分离、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同一、评价主体价值中立)。 11、从大学理念的内涵构成上来看,它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等成分。12、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的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分别源自(中 世纪西欧、德国和美国、中世纪大 学、柏林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 13、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经存在 的古老专业是(医师、教师、律师、 牧师)。 14、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 的特征是(自治性、国际性、民主 性、职业性)。 15、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育专门 人才、传承人类文明、探求科学真 理、推动社会进步)。 16、大学的文化功能的特性包括(基 础性、上层性、民族性、国际性)。 17、大学面临着的“理念危机”是 (大学使命的弱化、大学观念的落 后、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目标的 混乱)。 18、大学目标是大学在(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提升创新) 的总的要求或实际标准。 19、大学社会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服务的形式日趋多样,主要形式有 (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 装备服务)。 20、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 括(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 息、专家服务)。 21、当代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是(自 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 新精神)。 22、当今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发 展变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内容和 形式更加丰富,日趋多样化、与社 区相互合作,使服务呈现双向性、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体化、社会服 务范围更为广阔)。 23、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主要表现为(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 化、高等院校规模的多样化、教育 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学生成分的多 样化)。 24、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 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信息化、高 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25、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 追求包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加强智能 的教育)。 26、对高等教育目的的贯彻执行应 建立一个由(抽象到具体、长远到 近期、整体到局部)的不同层次的 转化体系,遵循由高等教育目的到 高校培养目标再到专业目标、课程 目标直至单元作业目标的路径。 27、多年来,我国尝试着进行了一 系列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这 些改革的主要方向是( A. 扩大高 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B. 高考制度 的改革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原则出发、C. 增加对学生实践能 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D. 培养 多样化人才)。 28、俄罗斯实行新体制的院校基本 与国际上通行的学位体制接轨,包 括(A. 学士学位教育、B. 不完全 高等教育、C. 硕士学位教育、D. 专 家资格教育)。 29、二战后,教育平等日益成为各 国推行民主政治时所要考虑的重要 内容,主要表现为(A. 就学权利平 等、B. 教育条件平等、C. 教育过 程平等、D. 教育结果平等)。 30、法国短期技术大学的培养对象 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在职工 人)。 31、高等教育比较法的类型包括(相 异比较、同类比较、横向比较、纵 向比较)。 32、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 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过快的发展 速度,也带来了诸多的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 被弱化、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高 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被忽视、高 等教育市场化观念被诱发)。 3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标志是(世 界留学生规模剧增、合作办学趋势

博弈论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用博弈论思想分析经济学现象,分析生活中一个经济现象 学院:计算机技术与科学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软件123 学号: 1208060324 学生姓名:廖杰 指导教师:刘涛 2014年 5月 23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正文 (4) 一、完全信息讨价还价 (4) 二、不完全信息下的讨价还价 (6) 三、总结 (7) 参考文献 (7) 附录一 (8)

从讨价还价看经济、市场 摘要 本文阐述了博弈论在讨价还价方面的应用理论。主要在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下,进一步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地介绍讨价还价理论模型以及应用。 讨价还价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常见、普通的事情,也是博弈论中最经典的动态博弈问题。现实经济中充满了“讨价还价”的情形,大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协定,小到个体消费者与零售商的价格商定,还有厂商与工会之间的工资协议、房产商与买者之间关于房价的确定、各种类型的谈判等等。这实际上是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问题,也可以把讨价还价看作为一个策略选择问题,即如何分配两个对弈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的收益问题。 关键词:博弈论,讨价还价,博弈树

Viewing from the bargaining, market economy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rgaining game theo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Main under 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incomplete information, furth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bargaining model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Bargaining as the most common, ordinary things in market economy, as well as the most classical game theory of dynamic game problems. Is full of "bargain" in real economic situations, big to trade agreements between countries and agreed on the price of small to individual consumers and retailers, and manufacturers and the unions wage agreement between, between property developers and buyers about the determination of prices, various types of negotiation, and so on. This is actually a game between two agents, can also read the bargain as a strategy choice problem, namely how to divide the two player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ome problem. Key words:Game theory Argy-bargy, Game tree

博弈论测试题四

博弈论测试题四 (每题10分) 1、在下面的战略式表述博弈中,说明两个参与人是否有占优战略及其理由,是否有占优战略均衡,若有,说明均衡结果。 2、在下面的战略式表述博弈中,说明战略组合(U, L)不是纳什均衡和(D, R)是纳什均衡的理由。 3、求下面扩展式表述博弈的纳什均衡及结果。 3, 0 7, -1 2, 5 5, 1 L R Column Row U D 9, 5 5, 3 6, 7 9, 5 L R Column Row U D 进入者 (40, 50) (10, 30) (0, 400) (0, 400)

4、求下面战略式表述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画出反应对应图。 5、在下面的扩展式表述博弈中,写出两个参与人的战略空间,求其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及结果。 6、求下面扩展式表述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及结果。 2, 2 4, 3 3, 4 2, 2 L R Column Row U D 在位者 (300, 0) (0, -10) (300, 0) (100, 90) 1 (10, 60, 0) (0, 50, 20)

7、图示以下列战略式表述博弈为阶段博弈的无限重复博弈的纳什威胁点、可行支付集合、个人理性支付集合、个人理性可行支付集合和子博弈精炼可达到的支付集合。 8、写出下列扩展式表述博弈的战略式表述,求出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及结果,如何使两个企业既守法又不减少所获收益? 9、在以下静态贝叶斯博弈中,在位者知道自己是低成本的,进入者不知道在位者是高成本还是低成本,但知道在位者是高成本的概率是60%,两个参与人同时行动,画出这个博弈的扩展式表述,说明在进入者选择进入的情况下在位者在两种成本情况下的战略选择,计算进入者两种战略选择的期望支付,写出这个博弈的贝叶斯纳什均衡及结果。 企业1 (1, 1) (-1, 2) (2, -1) (1, 1) 在位者 高成本[0.6] 低成本[0.4] 进入 者 进入 不进入 默许斗争 默许 斗争 8, 8 0, 6 6, 0 2, 2 L R Column Row U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