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机会成本:指因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换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值,即是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任何一种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分析机会成本的现实前提,当一种资源同时存在多种用途时,每一个使用这种资源的决策者或选择主体都会面临使用这一资源的机会成本问题。

绝对优势理论: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指是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进行国际专业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由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关税壁垒:指高额进口税。国家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形成对国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像一堵墙一样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故名。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此外,还有差价税和进口附加税。它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利率平价:利率平价条件是指用相同货币衡量的任意两种货币的预期收益率相等的条件。这一条件意味着,外汇存款的潜在持有者把所有的外汇存款都视为有同等意愿持有的资产。

汇率超调:也称“汇率调节过度”,十一中关于汇率动态的理论,只当汇率对某一扰动作出反应是,汇率最初的变动会超过其最终要达到的均衡水平,然后逐渐恢复到长期均衡位置的现象

生產可能性邊界:生產可能性邊界表示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

贫民劳动论: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坏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因此贫民劳动论认为,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国内产业没有必要与低效率低工资的外国企业展开贸易。但克鲁格曼确认为,本国决定进行贸易还是自己生产,关键是用本国自己的劳动来衡量,与外国的低工资率并无太大关系。

派生需求:是指因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如对较低生产阶段(消费品生产阶段)的初始需求的增加,可引起对较高生产阶段(生产资料生产阶段)的派生需求的增加;再如,投资需求的增加,可引起一系列派生需求的增加(如收入增加带来消费品需求的增加等),最终引起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成倍增加。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在进行局部均衡分析时,一种商品的价格被看成仅仅受该商品的供求影响,它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市场上决定,而不必考虑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分析方法,由于局部均衡分析是以其他市场情况不变这样的简化条件为前提的,因此他不如一般均衡分析那样能够更为完整地把握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

相对需求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均衡相对价格。

相对供给曲线: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一般来说,相对供给是相对价格的增函数。

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又称“瓦尔拉斯均衡”,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成为“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给定所有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所有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并假设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即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要素价格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李嘉图模型:是指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李嘉图模型是一个单一要素的贸易模型,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不同国家各产业部门之间的不同点,也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唯一因素。

李嘉图模型的中心含义是:如果每个国家都专门生产并出口本国劳动率相对较高从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他们之间的贸易就能为每个国家带来利益。核心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和贸易模型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至今仍得到事实的支持。

标准贸易模型:标准贸易模型建立在四个重要关系的基础之上: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区县之间的关系;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贸易条件(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价格)对国家的福利的影响;确定世界均衡的世界相对供给与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预算约束:指一个企业的支出要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小至家庭大到国家,都存在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条件,即取决于要求遵守行为规则的社会关系。生产函数:表明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与产品的最大产量之间技术关系的函数。生产函数既可以用于描述某一个企业或行业的生产特征,也可以作为总生产函数应用于整个经济。

特定要素:是“流动要素”的对称,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些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有些则不能。前者称为“流动要素”,后者为“特定要素”。

流动要素:是“特定要素”的对称,指能够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些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有些则不能。前者称为“流动要素”,后者为“特定要素”。

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是借助于特定要素和流动要素的区分而提出的贸易模型,因提出“特定要素”的概念而被称为“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一方面以多种生产要素为基础,另一方面将各种生产要素区分为特定要素和流动要素两大类,并以此对国际贸易问题进行研究。特定要素模型能就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问题做出较好的解释。根据该模型,在每个国家的出口部门中,特定要素的拥有者将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在那些同进口产品进行竞争的部门中,特定要素的拥有者将因国际贸易而受损。国际贸易对流动要素拥有者的影响则不确定,他们可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也可能因国际贸易而受损。

充裕要素:是“稀缺要素”的对称,是指一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充裕要素的“充裕”是相对的,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

要素比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指从资源禀赋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作出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用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用国家生产成本有高有低,成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由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里昂惕夫侼论:指资本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有大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偏向性增长: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要素密集: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稀缺要素:是“充裕要素”的对称,指一国拥有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稀缺要素的“稀缺”是相对的,他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在绝对数量上的稀缺,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稀缺。

福利恶化型增长:使一国整体福利水平恶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在严格假定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形。由于一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可能会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非常强的出口偏向型,那么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可能抵消生产能力提高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使得该国整体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进口偏向型增长:指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进口成品能力提高的增长方式。一国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该国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该国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但不同产品的生产能力的提高幅度可能存在很大差别。如果一国进口类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幅度超过了其他类产品,那么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进口偏向型增长。

等价值线:是描述市场产出价值的曲线,同一条等价值线的产出价值相等且不变。

出口补贴:制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出口商品给予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梅茨勒悖论:指在极端条件下,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造成贸易条件的强烈改变,反而是进口品国内价格下降的现象。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当一国对其进口产品实施关税时,将使该产品的国内价格上升,这将导致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即该国稀缺要素的价格加速上升,且进口产品的国内生产因受到鼓励而增加,达到保护效果。

贸易条件: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贸易条件反映该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无差异曲线:是指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所有消费品的不同组合所描述出来的曲线。

劳动市场共享:指厂商的集中能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的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这个市场被厂商和工人所“共享”,即在这个市场中,厂商会较少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工人也较少面临失业。

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销售商品的行为。倾销实际上是价格歧视的一种,即厂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最大的收益。倾销发生的基本条件:(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厂商是价格制定者而非接受者(2)市场相互分割,一国居民不能以低成本回购出口商品以套取差异。形式:偶然性、间歇性或掠夺性、长期性。

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苦熬大二是单个企业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的经济现象。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一个国家内的个别厂商也学不存在边际收益题赠,但在整个国家、整个行业的水平上却存在边际收益递增先想。

消费者剩余:指对于一件商品消费者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于它的实际支付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产生是由于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的不同数量评价不同,他对这种商品的不同数量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也就不用。在厂商不能对消费者索取差异性价格的条件下决定市场价格的是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他正是对这一产品评价最低的消费者。这样,那些非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者)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关税壁垒:指高额进口税。国家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形成对国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像一堵墙一样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故名。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此外,还有差价税和进口附加税。它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另一类是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1947年签署、1948年生效的关于关税与贸易政策的国际多边贸易条约,同时也是负责实施该协定、组织缔约方之间进行多边贸易谈判和解决贸易争端的非正式国际组织。宗旨:缔约各国政府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度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以及过大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

贸易创造: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这就是贸易创造。

关税同盟—两国之间的贸易实行零关税,并且对外实行共同的关税政策。

贸易转移: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这对进口国是种福利损失。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广义国际收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是指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如无偿援助、易货贸易、捐赠等。

流动借贷: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固定借贷: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无实质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现象,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关键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出口商的需求弹性只有在足够大时,贬值才能引起更大需求。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汇率下跌对进口的抑制作用也就越强。假设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则当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绝对值大于1时,汇率下调就能改善贸易收支,否则就会出现相反情况,这是该条件的重要性。

官方储备: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

SDRs:特别提款权:是与基金组织有关的储备资产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人为地创造一种储备资产以弥补当时作为主要储备资产的黄金的不足。作为国际结算的信用资产,其不具有内在价值。每隔一定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份额将其分配给会员国,会员国可以用它支付债务,或卖掉以获取外汇现金。它是无附带条件的流动资金。

国际投资头寸: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其为一国对外的金融资产与负债存量的余额。其不属于国际收支表的标准构成,但与该表共同构成一国全面的国际账户。它的构成与国际收支表中的金融账户是一致的。

外汇汇率: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等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等。

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条件是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且对方不报复。

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汇率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没有义务干预的汇率。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浮动与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情况。

联系汇率:即盯住汇率。国际金融中汇率决定的一种做法,即将本币盯住某单一国家的货币,与之建立某种联系来确定自己货币的汇率,实际汇率围绕它根据供求状况在一定幅度内浮动。某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之。

升水、贴水:在直接标价法(即用本币表示外币价格的标价法)下,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的差价称为升水,低的差价为贴水。在间接标价法(即用外币表示本币价格的标价法)下,相反。

偿债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还本付息的债务额与当年出口收入的比率。实践证明,该比率在20%以内为宜,30%为警戒线。

现值经济债务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未偿还债务的现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世行认为80%为临界值,债务超过临界值60%的为中等债务国。贸易乘数: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作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在贸易乘数公式中,它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和的倒数。贸易乘数原理主要分析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l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边际进口倾向: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边际进口倾向越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反之则较大。

开放经济: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为开放经济。

封闭经济:一国在经济活动中没有与国外的经济往来,如没有国际贸易或国际金融、劳动力的交流,仅仅存在国内的经济活动,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并末存在密切的往来,称该国处于封闭经济状态。

学习曲线:是表明企业生产成本与企业人员学习过程相互关系的曲线。

动态收益递增:又称“动态外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累积产量增加,通过“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作用导致行业中每个单独企业的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形。与静态外部规模经济不同,企业平均成本的下降不是源于一个时点上行业规模的扩大,而是来自一段时间内的产量逐步递增和经验的逐步积累。

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单个企业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的经济现象。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一个国家内的个别厂商也许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但在曾哥国家整个行业的水平上却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现象。行业规模较大的国家将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国家具有更高的效率。某个国家也许在某一行业不再保有成本优势,但若某种历史因素或特殊因素使得该国较早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则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足以保证该国继续过去的生产模式和贸易模式。

内部规模经济:指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由其自身内部引起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收益不断增加的经济现象。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以扩大销售市场,同时也将通过集中生产,实现单个厂商的规模经济。其最终结果是产品的集中生产和世界性销售。

相互倾销:指不同国家生产同种或类似产品的厂商都对出口产品制定一个低于国内市场价的价格并进行双向贸易的现象。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扩大产品的国内销售量会导致其国内价格的下降,因此它往往限制产品在国内的销售量;同时,如果它能够在国外市场上扩大该产品的销售量,那么即使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也能够在不影响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增加总利润。如果对方国家的厂商也采取了这种行为,那么就发生了相互倾销。

从价关税:指按课税对象,以一定的价格实现的收入为计量单位征收的税,即按照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计算公式:从价税额=货物价值*从价税率。特点:课税对象的价格越高,其征收税额就越多;价格越低,其征收税额就越少。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指一国政府对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所给予的直接的限制。在配额以内,该商品可以进口;配额以外,不能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或处以罚金后方能进口。分为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

出口限制:又称“自愿出口限制”,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地规定某个时期某种商品或某些商品的出口数量,超过规定的数量,就自动禁止出口。出口限制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主要有非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和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两种形式。

非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是出口国迫于进口国的强大压力,自行单方面规定出口配额,限制本国商品向该国出口;

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是由进出口双方通过谈判,签订“自愿限制协议”或“有秩序销售协议”确定出口配额。

出口补贴:指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出口商品给予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出口补贴有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方式。直接补贴:商品出口商,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贴;间接补贴即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包括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缴纳的国内税、暂时免税进口、退还进口税、免征出口税等。

从量关税: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中主要以商品的重量为单位来征收,有的按商品的净重计征,有的按毛重计征。物价上涨时,征收从量税,税额不能随之增加,财政收入相对减少,难以达到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的作用。从量税计算公式:从量税额=商品数量*从量税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与绝对数量无关。K/L

要素密集度:生产某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与绝对投入量无关。

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斯萨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悲惨增长:要素积累带来的经济增长可分解为两部分,纯粹的增长利益和转移至他国的利益,如果后者超过前者,则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

要素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于某一产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

重叠需求理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有效保护率:关税或其他政策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ERPj=(V`j-Vj)/Vj*100%

关税: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

套利:两种货币资金短期r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兑换成高利率货币,以赚取利差的行为

抛补的利率平价:远期汇率升贴水等于两国利差(F-S)/S≈r-r*;

无抛补的利率平价:预期升贴水等于两国利率差(Se-S)/S≈r-r*

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E¥/$=P¥/P$ 两国的货币汇率=两国价格总水平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货币汇率的变化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通胀率上升,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币购买力下降,汇率下降。

名义汇率: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关系。

实际汇率:良国家商品篮子的比价关系Qa/b=Ea/b*Pb/Pa

汇率超调:在短期内,由于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调整速度,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并不是同时达到均衡,资产市场调整快于商品市场调整,出现超调。汇率对于货币的反应过度。

一价定律:当贸易是开放的并且交易费用为0时,同样的货物销售价格一致Pi=(P*)i*e

马歇尔-勒纳条件: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超过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一,则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改善国际收支,扭转贸易状况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一国货币当局采取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市级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和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可用J曲线来表示

吸收分析法: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改善。(1-a)dY>dAd

蒙代尔-弗莱明分配法则:将稳定国内经济使其在没有过度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达到充分就业之均衡的任务分配给财政政策,而将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分配给货币政策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第4章【圣才出品】

第1篇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世界贸易概览 2.1复习笔记 1.经济规模与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 (1)规模问题:引力模型 现实证明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其进出口总额息息相关。把整个世界贸易看成整体,可利用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来预测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引力模型方程式如下: 其中, T是i国与j国的贸易额,A为常量,i Y是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j Y是j国的国 ij 内生产总值, D是两国的距离。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 ij 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2)引力模型的内在逻辑 引力模型之所以能较好地拟合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现状,其原因在于:大的经济体收入高,因而大量进口产品;大的经济体能生产更多品种的系列产品,因而更能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进而大量出口产品。在两国贸易中,任一方的经济规模越大,则双方的贸易量就越大。 (3)引力模型的应用:寻找反例 当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依照引力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时,就需要从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如文化的亲和性、地理位置、运输成本等因素。事实上,这也是引力模型的重要用

途之一,即有助于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4)贸易障碍:距离、壁垒和疆界 距离、壁垒和疆界对国际贸易有负面作用,会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大小于根据引力模型所计算出的结果。另外,在各国GDP和距离给定的情况下,有效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比无效的贸易协定更能显著增加成员国的贸易量,这也是美国与其邻国的贸易量明显大于其和相同大小的欧盟的贸易量的原因之一。 2.正在演变的世界贸易模式 (1)世界变小了吗? 人们认为,现代化的运输和通讯可以超越空间距离的束缚,世界因此成了小“村落”。事实的确如此。但是,有时候政治的力量可以超过技术进步的作用,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及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等都严重制约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并且用了几十年才得以恢复。 (2)交易内容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制成品是主要的交换产品,所占比重最大。矿产品特别是现代世界不可或缺的石油依旧是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引人注目的是发展中国家已经从初级产品出口国转变为主要的制成品出口国。另外,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凸显重要,并且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3)服务外包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随之出现。服务外包也称之为离岸服务,是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现象,使得曾经必须在一国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 (4)旧规则依然可行吗?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复习 相对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体现交换双方的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实际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边际替代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 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倾销: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依据:1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2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3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的同类产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持续性/掠夺性 最佳关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条件: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幼稚产业:某种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的产业。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贸易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他们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贸易转移: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对进口国是福利损失。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主要目的: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状况,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公式表述为ηx+ηm>1,这一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美元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以使美元持续流入外国,但是这又必然导致各国对美元清偿能力信心下降;如果美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又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对美元的需求,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套期保值: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课程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金融专业本科生,拟于大二第二学期授课。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Teaching purpose:grasp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give us a global perspective to the whole economy. The course’s basic goal is to make students set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al activity, grasp the basic concept of worldwide business. Teaching requirement:This course trains thinking method of student and uses ability to focus on, adopting classroom teach, case discussion, role act, classroom lecture the teaching method combined together. And it encourages student's classroom to make a speech, participate in

discussing actively. 1.The quantity of the case: more than 10 logic cases, 4 comprehensive cases. Demand to upgrade a comprehensive case every academic year. 2. Multimedia teaching: PPT courseware demand and this syllabus content are totally matched.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C h a p t e r1I n t r o d u c t i o n (1 period) 1、Chapter Organization Introduction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 2、This Chapter presents data demonstrating the growth in trade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is chapter also highlights and briefly discusses seven themes which arise throughout the book. These themes include: 1) the gains from trade; 2) the pattern of trade; 3) protectionism; 4),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5)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6)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7)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Students will recognize that many of the central policy debates occurring today come under the rubric of one of these themes. Indeed, it is often a fruitful heuristic to use current events to illustrate the force of the key themes and arguments which are presented throughout the text. C h a p t e r2L a b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T h e R i c a r d i a n M o d e l(3 periods) 1、Chapter Organization The Concep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One-Factor Economy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Relative Prices and Supply Trade in a One-Factor World Box: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actice: The Case of Babe Ruth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Price After Trade The Gains from Trade A Numerical Example Box: The Losses from Non-Trade Relative Wages Misconceptions Ab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计算题 七、论述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 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 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十四章经济全球化分析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绝对优势理论强调黄金和白银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支撑,对充满活力的商业是非常重要的 B.正和博弈指博弈中一个国家盈利而另一个国家受损 C.比较优势理论传达的基本信息是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比限制的贸易创造更多的世界生产量

D.要素禀赋仅包括各国拥有劳动力和资金资源的程度,而不包括拥有土地的程度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A项,重商主义强调金银的重要性,力图通过奖出限入的措施保证和扩大贸易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B项,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D项,要素禀赋包括各国拥有劳动和土地资源的程度。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两国的()。[北京邮电大学2015研] 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还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比较成本的差异来源于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阐述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的“三个优势”不包括下列哪一项?()[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市场竞争优势 B.所有权优势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考试重点

绝对优势: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的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李嘉图模型:是一个单一要素模型,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不同国家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唯一的不同之处,也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唯一因素。李嘉图模型的中心含义是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够专门生产并出口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那么他们之间的贸易就会给每个国家带来利益,他的两个核心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和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至今仍能得到事实支持。 机会成本:是指因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有替换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值,即是指经济决策中影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 要素比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指从资源禀赋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的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做出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其内容是:各国的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生产要素丰裕,其商品价格自认就相对低一些,生产要素稀缺,其价格相对高一些。生产要素丰裕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出口偏向性增长:是指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出口产品生产能力提高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就是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张偏向出口产品。 福利恶化性增长:是指一国整体福利水平恶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在严格假定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况。一国的出口偏向性增长可能导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因此,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极强的出口偏向性,那么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抵消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正面效应,使得该国整体的福利水平恶化。 出口补贴:是指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对出口商品给予的现金或财政上的补贴。 动态收益递增:成本随着累计产量下降而并非随着当前劳动生产率的上升而下降的情形就是动态收益递增 倾销: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商品的行为。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的扩大而使单个企业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的经济现象。 边际收益:在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均保持不变情况下,新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量。 幼稚工业论:认为新兴工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提供保护以免在外国强大的竞争下夭折,并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而逐步取消贸易保护,为自由贸易的实行创造条件。垄断竞争: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这种结构下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 价格歧视:一家企业在销售同样的商品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价格的做法 完全垄断:完全排斥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单个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由其自身内部引起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收益不断增加的经济现象。 相互倾销:不同国家生产同种或类似产品的厂商都对出口产品制定一个低于国内市场价的价格并进行双向贸易的现象。 行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国家之间就同一产业的产品所进行的贸易。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Chapter 3 1.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a production of a good if it has a lower unit labor requirement(aLW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than the foreign country in this good.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685845.html,parative Advantage(相对优势):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3.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oses in terms of computers is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that could be produced with the same resources as a given number of roses. 4.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the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 such as aLW (wine) and aLC (cheese) 5.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 (say wine)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ny given amount of another (say cheese). Chapter 4 1.Abundant factor: the resource of which a 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large supply(labor in home,land in foreign) 2.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w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shifts out much more in one direction than in the other. 3.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when Home and Foreign trade, the relatives prices of goods converge. This convergence, in turn, causes convergence of the relative prices of land and labor. 4.Heckscher-Ohlin theory: It shows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influenced by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refers to countries) and 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refers to goods)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5.Scarce factor: in that country, and the resource of which it has a relatively small supply( land in Home, labor in foreign)

清华大学国际经济学-案例讨论第三问

第三问: 1.投机家的投机活动主要是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基本原理如下所示: 2.理论的问题所在: ①未考虑交易的成本,然而,交易成本却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 影响套利收益,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国际间的抛补套 利活动在打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 ②利率平价说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假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 但实际上,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会受到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阻碍。目 前,只有在少数国际金融中心才存在完善的期汇市场,资金流动所受限制也少。 ③利率平价说还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 率平价成立。但事实上,从事抛补套利的资金并不是无限的。这是因为:与持有国 内资产相比较持有国外资产具有额外的风险。随着套利资金的递增,其风险也是递 增的。 ④套利还存在机会成本,由于套利的资金数额越大,则为预防和安全之需而持有的现

金就越少。而且这一机会成本也是随套利资金的增加而递增的。基于以上因素,在 现实世界中,利率平价往往难以成立。 3.本案例中的主要风险 如果因为政策原因,德国政府采取措施降低利率或者市场变动引起德国马克的贬值,那么这些投机客可能因为来不及抽出投资资本而遭受重大的损失。 4.资料摘录:欧洲货币危机后索罗斯的失败投资 国际资本并不是没有破绽和不可战胜的。对此,索罗斯明察秋毫。他认为,欧洲内部的固定汇率制已经结束,德国没有必要为了维持马克的汇率而不惜血本,德国马克应该立即贬值以围剿投机资本。早在1993年6月时,索罗斯就断言德国马克将会贬值,并写信把自己的对马克即将贬值的预言发表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打垮英格兰银行之后,索罗斯名气太大了。他的观点一经发表,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德国马克汇率从6月11日的80美分跌到6月25日的59美分,量子基金因此而获利约4亿美元。一篇文章就为他赚得4亿美元,索罗斯决定发起更大的行动。 1994年初,索罗斯开始斥巨资卖空德国马克,当时传言他卖空了300亿美元的德国马克。 不仅如此,索罗斯预测德国马克贬值将利好其出口,他还大量买进了德国出口企业的股票,以求获得股市、汇市的双重收益。刚开始的时候,德国马克兑美元的汇率有一定的下跌,似乎印证了他的看法。应该说,索罗斯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的名气太大了,德国央行似乎产生了逆反心理,决定要维持汇率。也许是因为国际资本在衍生品市场对德国马克贬值布下的陷阱让德国人感到恐惧,也许德国人认为只要打垮了索罗斯,就是砍倒了制造欧洲货币危机的国际资本的一杆大旗,这样就算取得了胜利。总之,德国人决心维持马克的汇率,并教训一下索罗斯。德国的经济实力比1992年时被索罗斯击败的英国要强大的多,在德国央行的坚持下,德国马克最终维持了坚挺的汇率,这让索罗

各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网址

各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网址 《线性代数》(同济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等数学(同济第五版)课后答案(PDF格式,共5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参考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习题参考答案(共48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答案 http://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详细习题答案(童诗白,华成英版,高教版)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高教版,第八版,西北工业大学) 《大学物理》完整习题答案 .com/viewthread.php?tid=217&fromuid=164951 《管理学》课后答案(周三多)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习题答案[杨可桢等主编] 程守洙、江之永主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详细解答及辅导 .php?tid=3&fromuid=16495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本详解(四册全)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课后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册的课后习题答案 1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答案(第二版)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全集(共含250道题目和答案)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上册,秦曾煌主编) 完整的英文原版曼昆宏观、微观经济学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阎石,第五版) 《电路》习题答案上(邱关源,第五版) 《电工学》习题答案(第六版,秦曾煌)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4685845.html,/viewthread.php?tid=112&fromuid=164951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课文翻译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大全(3套试卷及答案+各章习题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共10章)ewthread.php?tid=21&fromuid=16495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其应用》课后答案(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赫桐生,高教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viewthread.php?tid=78&fromuid=164951 《化工原理答案》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出版社,王志魁主编,第三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练习答案 read.php?tid=1282&fromuid=164951 《流体力学》习题答案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 高等数学习题答案及提示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罗伯津斯基定理: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4、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6、贸易条件:指该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 7、幼稚产业理论:对于某些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9、跨国银行: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10、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11、单一价格定律: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存在价格歧视前提是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套利 12、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 13、重商主义 :一国药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4、进口配额: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给予直接限制的政策措施。 15、最惠国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16、里昂惕夫之迷:根据H-O理论,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17、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 18、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国际经济学-第一次个人作业

2014年第一次国际经济学作业题目清单 第一次作业说明: 1)本题目清单中列示了各章的题目号,也列示了题目。所列示的题目是根据各章中的题目号中的题目修改的,因此,大家根据题目清单中的题目回答问题就可。列示题目号是方便大家寻找相应的教科书章节和原来的题目。 2)清单中,第二章到第九章共有14个题目,可以选择9个题目回答。第十章中的8个题目任选2个即可。 3)大家在网络学堂提交作业,作业提交截止日期是:12月21日(周日)。过时不再接受提交的作业。 国际经济学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Appleyard) 第二章 第2、3、9题 1.什么是重商主义的思想支柱?为什么重商主义强调对经济要进行管制? 解:重商主义的思想支柱是:(1)国际贸易总体来说是零和性质;(2)需要一个强大有力的政府进行市场干预;(3)劳动价值理论;(4)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管控; (5)一个国家需要寻求贸易顺差 对经济进行管制的原因是: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的唯一体现形式是贵金属的持有,经济活动和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增加这些货币的持有,而一般的个体追求自己的利益难以实现这个目标,所以经济活动应该受到强烈的管制和干预。 2.重商主义悖论是什么意思?该悖论如何反映在重商主义的工资政策和人口政策方面? 解:重商主义的悖论:(1)富有的国家有很多的穷人;(2)富有的国家要花费很多的财富来保护他们的财富。体现在工资政策和人口政策方面主要是:为了减少劳动成本,工资被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而家庭却被鼓励生育孩子(通过税收和津贴的支持),这些现象导致了非常庞大的穷人阶层。 3. 近年来,中国保持了大量的贸易顺差,经济学家认为这种现象的持续是几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人民币的汇率水平。重商主义如何解释这种盈余?为什么说大卫休谟认为这种盈余会自行消失? 解:重商主义者如下解释这种盈余:重商主义者认为持续的贸易顺差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它产生了一中财富的净增长,对于重商主义者而言,贸易顺差代表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成功,而不是一个问题。大卫休谟认为这种盈余会自行消失是因为:从中国来说,大量的贸易顺差即持有大量的外汇相当于外币的供应量上升,这样会导致在不断地贸易中外国货物的价格上升,那么因为贸易顺差(外汇增多)而带来的红利就会减少了;从外国的角度来说,由于他们用于购买中国的货币不多,使得中国的产品价格下降(否则根本就卖不出去了),所以他们也会从中获得一定的好处而弥补了所谓的财富减少,长期以往,这就是一种会自动消失的盈余! 第三章 第2、4、8题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第9版教材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Organization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The Gains from Trade The Pattern of Trade How Much Trade? Balance of Payments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 ?Chapter Overview The intent of this chapter is to provide both an overview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o provide a guide to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It is relatively easy for an instructor to motivate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The front pages of newspapers, the covers of magazines, and the lead reports on television news broadcasts heral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U.S. economy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is interdependence may also be recognized by students through their purchases of imports of all sorts of goods, their personal observ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dislocations due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ir experience through travel abroad.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generates an understanding of many key events that shape ou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history, these events includ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larg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dramatic ap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80s followed by its rapid deprecia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80s; the Latin American debt crisis of the 1980s and the Mexican crisis in late 1994; and the increased pressures for industry protection against foreign competition broadly voic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more vocally espous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90s.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East Asia in 1997 and spread to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and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in Europe highlighted the way in which various national economies are linked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se connections. These global linkages have been highlighted yet again with the rapid sprea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protests at global economic meetings and a rising wave of protectionist rhetoric have highlighted opposition to globalization. The text material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context in which such events occur. ? 2012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Addison-Wesley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复习资料

导论 ?经济学的产生 资源的稀缺性欲望的无限性 微观经济学----资源配置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资源利用 国际经济学----跨越国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经济学诞生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 ?宏观经济学创立凯恩斯1936年《通论》 全面天才:数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 ?定义:它是一门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后果的科学,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以总量分析为特征,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的行为及后果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价格 ?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1 、定义 ?英文定义: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n econom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中文定义: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定义阐释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 国有120名劳动力,B 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 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 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 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 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 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而B 国为,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 本低于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 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 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 时间? (4)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 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思路: (1) 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 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 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 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 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 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 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 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 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4)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 为800/4=200单位。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U 01上升到U 1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U 02上升到U 1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 3.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 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 需要2小时,用图画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