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曲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

从神曲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
从神曲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

摘要: 作为承前启后的但丁, 思想是矛盾的、复杂的, 他思想的复杂性体现在《神曲》之中,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去透视但丁的思想性格。关键词: 神秘色彩象征总结政治倾向

凡读过《神曲》的人都知道, 但丁·阿利盖里是意大利中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标志着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的过渡。但丁自幼聪明好学, 在18岁时就开始写诗, 他的作品《神曲》是其一生中写作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部杰作。他竭尽全力、呕心沥血, 直到逝世前才完成。该作品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也是整个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总结性作品。但丁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的骑士家庭, 他对绘画、音乐、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政治等各门学科都很有研究, 是他那个时代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他9岁时, 被小姑娘贝阿特丽采的美丽所倾倒, 他将贝阿特丽采看作是拯救他灵魂的天使, 所以在《神曲》中, 但丁将象征着神学和信仰的贝阿特丽采比喻为圣女, 拯救迷途中的但丁, 使但丁能幸福地进入天堂见到上帝。但丁曾因为是白党被判终身流放, 长期的流放生活使但丁广泛地接触到意大利社会, 扩大了视野, 丰富了人生阅历, 熟悉了社会的各阶层, 加深了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认识, 看到各城邦之间的纠纷给意大利所带来的灾难, 看到了罗马教廷的黑暗和腐败, 他认识到只有团结和统一才是意大利的出路。流放生活给他创作《神曲》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翻开《神曲》, 认真阅读后不难发现, 《神曲》运用了中世纪梦幻文学的表现形式, 在构思和内容方面都受基督教的影响。诗中有许多繁琐的经院哲学的知识和难解的隐喻和象征, 具有神秘色彩, 这些都是它作为一部中世纪的作品所具有的特征。但我们又不能把其视之为一部宗教文学, 它是但丁从政治、哲学和道德的角度探索意大利和全人类出路的寓言性的总结, 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两重性, 存在着新与旧的矛盾。如何从《神曲》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 我们可以从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方面去分析。一、从思想内容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 1.《神曲》在走向天堂的神学框架中包含的主题是为了给人类指出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也是意图为意大利人民寻找一条摆脱苦难的道路。但丁生前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过写作《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 把他们引领到幸福的境地”。整部诗篇是一个寓言: 人生中途迷路, 游历地

狱、炼狱、天堂后最终见到上帝的过程, 象征着人类经过迷惘和错误, 经过苦难和考验, 最终走向光明与至善的历程。在寻求人类精神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中, 虽然但丁认为神学和信仰高于理性的哲学, 并强调了苦修、节欲和道德净化等基督教观念, 但他追求的理想却是现实的。而且, 对这种理想的追求, 逐渐由狭隘走向广阔, 由最初寻求城邦的统一到意大利的统一, 直至对整个人类未来道路的探索。在真理的追索过程中, 他又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长诗光明的结局表现了诗人对意大利和人类的未来的美好祝愿。2.《神曲》以梦幻故事的形式反映了现实的社会生活, 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神曲》以梦游三界的形式,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佛罗伦萨陷入党争的痛恨, 他指责了两派纷争、同室操戈给人民带来的无尽痛苦。诗中大部分描写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 抨击了党争、贪官污吏、高利贷者、宗教迫害等, 极其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地狱》篇, 描写灵魂在地狱里煎熬, 反映的其实是人世间的生活。在《神曲》这首长诗中, 但丁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政治倾向。对于各时代的人, 但丁都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 对他们作出评价。他厌恶在政治斗争中态度暧昧的骑墙派, 在地狱的第一层里, 他就将骑墙派的灵魂放在那里, 并让他们受着风吹和大黄蜂的刺蜇。他渴望意大利的统一, 即使在地狱里, 他也没忘记和鬼魂讨论祖国统一的问题。对那些热心于党派纷争的人, 他痛加斥责。而对为国家和民族作过好事或维护国家统一的人则予以赞扬。基柏林党的法利那太生前是但丁的政敌, 但由于他曾使佛罗伦萨免除了一次浩劫, 但丁称他为“高贵的灵魂”。但丁充满同情地描写了乌哥利诺祖孙被活活饿死的悲惨情景, 令人不忍卒读。这些描写揭示了党争的残酷。但丁主张政教分离, 反对教皇干涉世俗的政治斗争, 对教皇破坏意大利统一深恶痛绝。他对那

些披着宗教的外衣欺骗和欺凌民众的教会人士进行了愤怒的揭露, 在地狱里痛骂已故的教皇尼古拉三世, 在《天堂》第27篇里, 借第一任教皇圣彼得的嘴谴责了历任教皇。这虽然是从纯洁宗教的角度出发, 但客观上与人民的反教会情绪是一致的。3.《神曲》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 又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 长诗整体框架上笼罩着宗教神学的世界观和道德观, 它的主题指示人类摆脱迷惘和错误, 也是以天堂为最后归宿。但在具体的描写中, 长诗却表现出诗人对现世生活的极大热情, 走向天堂的过程也是依靠个人道德完善, 抛开了教会、

从《神曲》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河源517000)

刘育根

○文学语言学研究

112

2007年第34期周刊考试

教皇的媒介已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先声。其二, 对教会僧侣特别是教皇的激烈抨击是长诗重要的内容, 地狱里大量的教会僧侣受着刑罚, 当时的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还活着, 但丁已经将他的灵魂打入地狱, 让他和他的前任一起遭受火刑的惩罚。然而但丁并不反对宗教, 并虔信神学。其三, 长诗贯穿着但丁对意大利复兴和统一的热切盼望, 但他憧憬的祖国统一不过是复兴罗马帝国, 并寄希望于神圣罗马皇帝。其四, 长诗表现出诗人对知识的崇敬和对中世纪蒙昧主义的反叛, 主张尊重理性, 提倡追求真理, 肯定人的才能和智慧, 把古代异教徒放进地狱, 也将尤利西斯作为奸谋者安排在地狱里。作为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 它所总结的也基本是中世纪文化知识。其五, 但丁对追求爱情自由的情侣保罗和弗兰采斯加表示了同情, 但还是把他们放在寒风狱里受着鞭打, 将古往今来犯色戒的灵魂都打入地狱, 甚至连贪吃的灵魂也未能逃过, 表现了作者比较坚定的禁欲主义态度。二、从艺术特点上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在艺术方面, 《神曲》表现出对中世纪文学的继承和新文学因素相结合的过渡性特点。长诗处处可见中世纪文学的手法, 诗歌结构极其严谨完整。全诗分为三部分, 每一部分的诗行大致相同。三界的内部结构也精心安排, 地狱九层, 炼狱加上内外层也是九层, 天堂九重, 加上天府又成为“十”这个整数。诗句运用了民歌的“三韵句”。在神学中, “三”代表“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十”代表完美。诗的梦幻故事的文学形式, 大量的象征、寓意等, 都是中世纪文学的流行手法。序曲中就有无比丰富的象征意象: 黑暗的森林, 象征意大利的社会现实, 在森林中的迷路象征人类的迷惘; 三头猛兽, 象征着阻挠

人类到达光明世界的邪恶力量; 维吉尔、贝阿特丽采对但丁的引领, 象征人类必须在理性和哲学的引导下, 经受苦难和考验, 经过道德的净化, 再经过神学和信仰的引领, 走出迷惘, 到达理想的境界。另一方面, 长诗又有新的文学因素, 即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萌芽。地狱、炼狱、天堂出自神学观念, 却以具体的描写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 灵魂所居的虚幻的世界富有现实感, 通过具体的描写, 使人可以感受到地狱的阴森恐怖、炼狱的宁静平和、天堂的光明幸福; 长诗描写了各种类型的人物, 刻画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形象栩栩如生; 来自生活的形象生动的比喻, 使诗歌富有生活气息。《神曲》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 对于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生活的文学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 可以说是近代文学的先声, 后世许多诗人、画家、音乐家都从中汲取创作营养。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我们可以看出, 进步与保守、新与旧杂于其中, 反映了但丁在新旧交替时期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参考文献: [1] 金紫千.简明文学手册.内蒙古: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4.7. [2] 陈应祥, 傅希春.外国文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重印). [3]金元浦, 孟昭毅, 张良村.外国文学史.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 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缺失问题由来已久。本文认为, 忠诚是相互的, 要教师对学校忠诚, 学校首先必须对教师忠诚。倡导民主管理, 真诚沟通, 建立有认同感的校园文化, 为教师创设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学校对教师忠诚的基本内容。关键词: 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缺失

以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要在21世纪激烈的高教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教师对学校忠诚, 与学校共创辉煌是学校成功的关键。密歇根大学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Dave Ulrich认为,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取决于员工能力和员工投入程度两方面的因素, 即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投入程度, 而投入程度是由忠诚度决定的。这条规则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因此, 如何培养教师忠诚, 提高教师的奉献精神是民办高校管理者应当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一、目前现状“忠诚”两字, 出自儒家学说, 经过长期历史的磨砺和熏陶, 剔除其封建“忠君”意识的糟粕, “忠诚”的观念体现一种中华民族群体特有的价值取向, 成为一种较稳定的民族心理特质与人格品质, 渗透于中国人民的心底深层。教师忠诚是指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和竭尽全力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意识上和学校价值观及政策等保持一致; 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学校做贡献, 时刻维护学校集体的利益。然而,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不尽如人意。教师不忠诚于学校, “脚踏两只船”; 不忠诚于教学, 工作例行公事, “做一天和尚, 撞一天钟”。教师队伍流动性越来越频繁, 频率远远大于

公办学校。从全国各地的人才招聘市场的招聘资讯就不难发现, 民办院校招聘师资人才的广告屡屡出现, 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事业有了大的发展而教师数量不够; 另一方面, 更主要的是学校现有教师不能信守职业承诺毁约跳槽导致学校正常教学工作难以为继, 而不得不经常招兵买马。教师不忠诚, 限制了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 给学校和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有两点尤为值得一提。其一, 造成学校管理成本空前加大。教师不忠诚使学校某些工作出现瘫痪而且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增加教师流失的置换成本。从用人成本的角度分析, 学校引进一位教师要花费不少成本, 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优秀教师的流失会使学校付出更大成本。据美国管理学会(AMA)的报告, 替换一名雇员的成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薪酬的30%, 对于紧缺的岗位, 此成本相当于雇员全年薪酬的115倍甚至更多。这对于以“生利”为出发点的民办高校来说是一种难以承受之痛。其二, 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师是学校的核心员工, 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师不忠诚不仅导致学校的学术氛围难以形成, 教学研究薄弱, 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不遵循职业操守, 动不动毁约跳槽, 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起负作用。新老教师更替过于频繁, 而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衔接, 致使学生对教师、对教学产生不适应, 甚至怀疑和不信任。这些不良心理倾向既损害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又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二、原因分析

关于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缺失的几点思考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望城410205)

戴恩湘

○高教高职研究

113

但丁与《神曲》

但丁与《神曲》

————————————————————————————————作者: ————————————————————————————————日期:

但丁与《神曲》主讲内容: 1.但丁生平及创作缘由 2.《神曲》思想主题及象征意义 3.《神曲》所反映的矛盾 4.《神曲》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 外国语学院 范遥天

一 阿利盖利·但丁(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是古罗马人的后裔。 母亲:贝拉 爱人:贝娅特丽丝(Beatrice) 老师:布鲁涅托-拉蒂尼 13世纪90年代参政,党派斗争:归尔甫派(效忠教皇和吉柏林派(效忠帝王),归尔甫派分裂为黑党(破落户)和白党(暴发户)。 1302年,但丁出使罗马,黑党夺权强加污蔑但丁,并革除其公职,判处终身流放。 晚年定居维也纳,1321年9月14日因病逝世,享年56岁。 但丁最初的写诗经验源于爱情,对他的初恋情人———贝亚特丽丝的爱慕,成为但丁作《神曲》乃至他所有诗作的泉源。

二 但丁的这部作品,同中古时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寓意。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还是比较清楚的,即人经过了迷惘和苦难,到达了真理和至善的境界。在作品中但丁通过自己的叙述或通过与鬼魂谈话,反映了中古时期文化领域内的各种成就,并说出了他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达了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和新世界观。但丁在《神曲》中广泛而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在批判封建主义的同时,他对作为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并垄断了当时全部文化的教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严厉地批判统治阶级的寡廉鲜耻以及对人民的残酷压榨;他否定神权统治和教会至上的观点,坚决反对教皇掌握世俗权力;他揭露教会的罪恶,谴责僧侣们的无耻勾当。不仅如此,他对新兴市民阶级的自私以及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弊端也作了一定的指责。 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想。总之,《神曲》是一部灵魂的旅行史。人类必须经过迷惘和错误的考验,才能到达真理和至善至美的境界。全部意义在于使人改过从善,出于烦恼,而登于极乐。它也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讨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从当代意识看,它的艺术境界表现出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深沉忧虑。 在《神曲》中,维吉尔是理性和哲学的象征,他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象征着个人和人类在哲学的指导下,凭理性来认识罪恶和

但丁神曲读后感三篇

但丁神曲读后感三篇 你知道吗,《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我们来看看读者们的读后感,了解一下他们的感受吧。 篇一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古代新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记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应其中。《神曲》的外壳固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事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念叨的是国度的兴衰,听他们倾诉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们的丑行劣俗。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基础情节架构看似简略: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其略受贝亚德之拜托,率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功臣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遇不同的处分,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尽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呈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位置,在迫使但丁对自

己的差错作一番告白后,亲身领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类幻想到达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需阅历的苦难。但丁盼望人能意识本身的罪行,改过自新,去达到感性天堂的净界。 和很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思外,还有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逝世后灵魂的状态;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在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当受到公平的赏罚。”然而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局部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动而设的;假如某些章节的探讨方式是思维的方法,目标不在思辨,而在实际行为”这里断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举动,就由于如斯因此存在强烈的政治偏向。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普遍地、深入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他一方面感慨意大利的决裂和局面凌乱,悲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倡寮”、“意大利各城市充斥了暴君”;他也严格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裁减权势,竟不来意大利行使天子的权力,“放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跟批评尤其尖利。他震怒地叱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恶,“你们的贪心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地步,把

《神曲》新解·炼狱篇 但丁神曲读后感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作品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并被多次收入世界优秀小说选集。主要作品有《五香街》《灵魂的城堡》等。第九歌这一歌描述了庄严的灵魂拷问,美德和爆发的生命力之间的关系,自由的内幕,以及美的历程。 在那个时辰,将近破晓的时候, 燕子说不定想起她以往的悲痛, 正在凄凄切切地开始她的啁啾; 我做了一个梦,仿佛看到一只鹰 生着金色的羽毛,停在空中不动, 张开了双翼,准备猛扑下来。 燕子的歌是灵魂的哀歌,永远是苦难,永远是悲哀。悲哀的灵魂需要飞翔的力量,所以梦里总是有一只鹰。人必须通过梦想来摆脱肉体,那种严厉的审判的梦想。法律高悬于天庭,无人能逃脱鹰的惩罚。死神降临一般的惩罚对于描述者来说意味着审判的开始。一切进入到程序里头,炼狱的法律开始起作用,描述者于是在生与死之间挣扎,经历那炼狱之火的洗礼。灵魂就在这恐怖的洗礼之后重生了。 随后描述者的眼睛转向生命和自由之海,浮吉尔告诉他说他已经到达炼狱。现在是时候了,描述者必须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生命力。浮吉尔还告诉描述者说,他是在梦中由代表美德的仙女琉喜霞将他送到这儿来的。这意味着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因为美德就是整个炼狱机制的基础,人只能通过美德来发挥生命力。鹰就是仙女,她迫使灵魂产生裂变的力量,展现出严酷之美——既同死亡接轨,又达到生命力的极限。这种灵魂运动升华的层次越高,人获得的自我意识就越强。这便是自由的内幕。琉喜霞将“我”推上了自由旅程。自由的大门前有三级阶梯。 我们就往那里走去,踏上了第一级, 那是一块光可鉴人的白云石, 我一走上去它就映出我的身影。 第二级的颜色比蓝灰深一些, 也是石头,高低不平,烧成石灰, 它的横里和它的直里都已坼裂。 那横在上面的一大块是第三级;

【最新】但丁神曲读后感(二)

【最新】但丁神曲读后感(二) >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的故事情节. 读过>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来为此书命名,名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像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 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神曲》读后感范文三篇

《神曲》读后感范文三篇 《神曲》读后感范文篇一 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读了但丁的《神曲》,但是现在我发现,一周时间读《神曲》确实太短了一些。我不得不借助简介来更深入的了解这部巨著。 《神曲》讲了主人公迷失在黑暗森林,遇见三头犬,在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地狱和炼狱,又在贝阿特丽切的带领下游历了炼狱和天堂的故事。说是故事,但是其中带有大量的隐喻,给阅读者,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海外读者带来了不小的阅读困难。所以说要想读懂它,首先要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以及其中的隐喻。 但丁生活的时期,已不是物质经济生活极度匮乏,社会发展相当缓慢,基督教垄断人民意识形态的时期了。当时意大利的一些地区通过发展工商业,成为了欧洲最富庶的区域。早期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虽然此时资本主义还不足以和封建主义相匹敌,但是资本主义的思潮对欧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而但丁在政治倾向上,也是与资本主义相一致的。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国家,而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地区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意大利”仅仅对这些小城邦聚合体的一个统称。当时,统领意大利的主要是两个势力,一个是教会,一个是王族。教会和王族争权夺利,使得意大利很不安宁。但丁在这个环境之下,既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又未完全摆脱基督教文化。于是,在这个背景的影响下,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但丁,写出了这部伟大的著作,《神曲》。 《神曲》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思想特点。一开篇,但丁便遇到了自己崇拜的诗人维吉尔。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讲,这是一个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伟人。但是,他仅仅因为出生在基督教创立之前而信奉无神论,就被判进入地狱。就连荷马等伟人,也被置于了地狱之中。这充

但丁《神曲》读后感范文

但丁《神曲》读后感范文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古代新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记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子夜,黑夜与凌晨的交界。处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事物,都面临着黑暗与光明的选择。 而那时中华大地,列强鞑虏,内贼患打碎了千年的安息沉寂,也在那时失去了习惯常规的 中华大地陷入了无尽的迷惘。黑暗贪婪的侵吞着一切,包括那就在眼前的光明。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 宇宙观均反应其中。《神曲》的外壳固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事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念叨的是国度的兴衰,听他们倾诉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们的丑行劣俗。 《神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 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 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在但丁的笔下,寥寥几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 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类幻想到达的 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需阅历的苦难。但丁盼望人能意识本身的罪行,改过自新,去达到感性天堂的净界。 和很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思外,还有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逝世后灵魂的状态;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在意志去行善行恶, 理当受到公平的赏罚。”然而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局部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 是为可能的行动而设的;假如某些章节的探讨方式是思维的方法,目标不在思辨,而在实 际行为”这里断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举动,就由于如斯因此存在强烈的 政治偏向。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普遍地、深入地揭露 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他一方面感慨意大利的决裂和局面凌乱,悲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倡寮”、“意大利各城市充斥了暴君”;他也严格谴责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裁减权势,竟不来意大利行使天子 的权力,“放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跟批评尤其尖利。他震怒地叱责教 皇贩卖圣职的罪恶,“你们的贪心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地步,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选拔 起来。”其代表人物就是庞尼菲斯八世,因而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 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灵魂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发布他必定要入地狱。 《简爱》读后感范文一

神曲读后感800字5篇

神曲读后感800字5篇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神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曲读后感1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

甚至批判这部书。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而在《净界》和《天堂》里,作者则通过对佛罗伦萨的评判上升到一个整体的层面,通过神人之口委婉道出。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自我成长、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读之,大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神曲》大意的一点自我见解。而从小的方面看,《神曲》诚然是一曲中世纪拙朴的史诗。在《神曲》里,随处可见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英雄主义、正

(完整word版)从神曲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

摘要: 作为承前启后的但丁, 思想是矛盾的、复杂的, 他思想的复杂性体现在《神曲》之中,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去透视但丁的思想性格。关键词: 神秘色彩象征总结政治倾向 凡读过《神曲》的人都知道, 但丁·阿利盖里是意大利中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标志着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的过渡。但丁自幼聪明好学, 在18岁时就开始写诗, 他的作品《神曲》是其一生中写作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部杰作。他竭尽全力、呕心沥血, 直到逝世前才完成。该作品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也是整个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总结性作品。但丁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的骑士家庭, 他对绘画、音乐、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政治等各门学科都很有研究, 是他那个时代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他9岁时, 被小姑娘贝阿特丽采的美丽所倾倒, 他将贝阿特丽采看作是拯救他灵魂的天使, 所以在《神曲》中, 但丁将象征着神学和信仰的贝阿特丽采比喻为圣女, 拯救迷途中的但丁, 使但丁能幸福地进入天堂见到上帝。但丁曾因为是白党被判终身流放, 长期的流放生活使但丁广泛地接触到意大利社会, 扩大了视野, 丰富了人生阅历, 熟悉了社会的各阶层, 加深了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认识, 看到各城邦之间的纠纷给意大利所带来的灾难, 看到了罗马教廷的黑暗和腐败, 他认识到只有团结和统一才是意大利的出路。流放生活给他创作《神曲》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翻开《神曲》, 认真阅读后不难发现, 《神曲》运用了中世纪梦幻文学的表现形式, 在构思和内容方面都受基督教的影响。诗中有许多繁琐的经院哲学的知识和难解的隐喻和象征, 具有神秘色彩, 这些都是它作为一部中世纪的作品所具有的特征。但我们又不能把其视之为一部宗教文学, 它是但丁从政治、哲学和道德的角度探索意大利和全人类出路的寓言性的总结, 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两重性, 存在着新与旧的矛盾。如何从《神曲》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 我们可以从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方面去分析。一、从思想内容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 1.《神曲》在走向天堂的神学框架中包含的主题是为了给人类指出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也是意图为意大利人民寻找一条摆脱苦难的道路。但丁生前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过写作《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 把他们引领到幸福的境地”。整部诗篇是一个寓言: 人生中途迷路, 游历地 狱、炼狱、天堂后最终见到上帝的过程, 象征着人类经过迷惘和错误, 经过苦难和考验, 最终走向光明与至善的历程。在寻求人类精神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中, 虽然但丁认为神学和信仰高于理性的哲学, 并强调了苦修、节欲和道德净化等基督教观念, 但他追求的理想却是现实的。而且, 对这种理想的追求, 逐渐由狭隘走向广阔, 由最初寻求城邦的统一到意大利的统一, 直至对整个人类未来道路的探索。在真理的追索过程中, 他又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长诗光明的结局表现了诗人对意大利和人类的未来的美好祝愿。2.《神曲》以梦幻故事的形式反映了现实的社会生活, 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神曲》以梦游三界的形式,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佛罗伦萨陷入党争的痛恨, 他指责了两派纷争、同室操戈给人民带来的无尽痛苦。诗中大部分描写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 抨击了党争、贪官污吏、高利贷者、宗教迫害等, 极其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地狱》篇, 描写灵魂在地狱里煎熬, 反映的其实是人世间的生活。在《神曲》这首长诗中, 但丁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政治倾向。对于各时代的人, 但丁都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 对他们作出评价。他厌恶在政治斗争中态度暧昧的骑墙派, 在地狱的第一层里, 他就将骑墙派的灵魂放在那里, 并让他们受着风吹和大黄蜂的刺蜇。他渴望意大利的统一, 即使在地狱里, 他也没忘记和鬼魂讨论祖国统一的问题。对那些热心于党派纷争的人, 他痛加斥责。而对为国家和民族作过好事或维护国家统一的人则予以赞扬。基柏林党的法利那太生前是但丁的政敌, 但由于他曾使佛罗伦萨免除了一次浩劫, 但丁称他为“高贵的灵魂”。但丁充满同情地描写了乌哥利诺祖孙被活活饿死的悲惨情景, 令人不忍卒读。这些描写揭示了党争的残酷。但丁主张政教分离, 反对教皇干涉世俗的政治斗争, 对教皇破坏意大利统一深恶痛绝。他对那

CANGSANG 文学艺术 透过但丁的 神曲 解析电影 七宗罪 中

··2009· 6一、电影《七宗罪》 美国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的电影《七宗罪》在1995年9 月刚上映便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电影,不但获得各大电影节的提名,捧回数项大奖,更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数一数二的犯罪心理学经典电影之一。故事发生在一个整天下雨的不知名城市,本片从一宗看似普通的杀人案开始,一个大胖子在用餐时死去,脑袋埋在意大利面条里,乍看似心脏病发作,被面条窒息而死。但是,警察很快发现他曾双手双脚被绳索捆绑,头部有被枪抵过的痕迹,解剖后证实死于胃壁破裂,显然是被人强迫不停进食而撑死的。凶手动机不明。办案经验丰富的黑人老警探萨默塞特却预感到案件的不寻常,预测这将是一宗连环凶杀案。很快老警察的这一推测就得到了证实。就在案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人们发现当地的一个著名律师死在他的办公室,现场留着鲜血抹写的大字:Greed (贪婪)。萨默塞特重返大胖子遇害的饭厅,办案细心的他很快发现发现凶手故意留在冰箱后面的一张写着“路途漫长而 艰苦,一出地狱即光明”的纸条,以及用油脂写的大字: Gluttony (饕餮)。经验丰富的萨默塞特意识到两件案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联想到了天主教的宗教七宗罪(骄横、嫉妒、愤怒、懒惰、贪婪、贪食、贪色),而现在似乎已经应了其中的两项罪,他认为接下来还有五宗案件发生分别是骄横、嫉妒、愤怒、懒惰和贪色。敏感的老警察前往图书馆查阅了《神曲·炼狱篇》《坎特博雷故事集》等与案件相关的书籍,而接下来发生的另一宗案件更是再一次证实了萨默塞特的推测,从律师行找到的指纹把老警察和另外一个名叫米尔斯的年轻警察带到了一个有着精神病纪录,出身信教家庭,曾因贩毒、强奸等罪入狱名叫维克多的人的住处,当他们到达时见到的却只是床上躺着的一个皮包骨的“死人”。当警探俯身查看尸体时,“死人”却突然动了一下。原来维克多被凶手困在床上已长达一年之久,且左手已被人砍掉。在维克多床头的墙上,赫然留着“Sloth (懒惰)”字样。原来这又是一宗经过凶手精心策划的案件,在律师行找到的指纹只不过是凶手为了跟警察玩“游戏”而故意留下的。米尔斯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在被凶手牵着鼻子走。萨默塞特则认为,罪犯是个狂热的教徒,深谙《圣经》《神曲》等典故,认为自己正在以“上帝使者”的身份,行使“审判权”,以“救赎”自己的灵魂。他猜想凶手必定会在图书馆留下借阅的痕迹,经仔细排查,一个叫杜·约翰的疑点最大。于是两人一同来到了此人的住处,果然不出所料,此人就是整个案件的策划者,在他的住处运用的宗教色彩最为浓重。十字架,红色、金色、黑色,赋有神秘的色彩,多方面为其在世间的传道者的身份做了暗示。 此外,在房间里找到的作案工具,书籍和日志也都证实了这一点。很快某夜总会一妓女被杀,现场留下的字迹“Lust (贪色)”,凶手再一次向他们挑战。紧接着,意想不到的案件又发生了:一个模特儿被割鼻毁容,现场留下了“Pride (骄横)”的字样。就在米尔斯和萨默塞特通宵达旦疲于奔命之时,一个浑身血淋淋的男子一早前来投案自首。此人正是连环凶手案的策划者杜·约翰!影片结尾更是出人意料之外,按照凶手的计划,凶手因为envy (嫉妒)杀了米尔斯的妻子,并以此引起米尔斯的wrath (愤怒)射杀凶手。“七宗罪”映射的七宗案件全部完成,在这部片子里,一个连环杀手充当了人性原罪的审判者,最终诱使一个执法的警察圆满完成了他的“罪与罚”。 二、基督教影响下的《神曲》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1265~1321)的代表作《神曲》宛如中 世纪的一盏明灯,这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出现的作品,《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诗人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 一名活人对冥府—— —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骄横、嫉妒、愤怒、懒惰、贪婪、贪食、贪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雅特里奇出现。贝贝雅特里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雅特里奇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神曲》从思想内容到组织结构都和基督教息息相关。神游者遍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这本来就是宗教文学常用的格式。全部《神曲》表明,为善者升天堂过幸福生活;作恶者入地狱受罪永世不得翻身;回头是岸者到净界洗涤错误才能得到救赎,这就是典型的宗教思想。精通神学并深受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6~1274))影响的但丁,借助基督教救赎观念和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神学教义来结构全诗,作为虔诚的 透过但丁的《神曲》解析电影《七宗罪》中凶手的杀人动机 李孟端 摘要电影《七宗罪》自1995年9月在美国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作品《神曲》,来对电影中凶手的杀人动机进行新的诠释。 关键词《七宗罪》杀人动机基督教《神曲》 235--

但丁读后感

但丁读后感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雅特丽齐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13世纪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前夜,佛罗伦萨诞生了位伟大的诗人,这就是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但丁(1265—1321)。 《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和最高成就,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得以产生,是与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状况、诗人所具

有的深厚学识和独特的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但丁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是世纪前期欧洲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工商业极不发达、基-督教完全垄断意识形态的状况。13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地,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 早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建立了城邦共和国,取得了自治权。尽管与整个欧洲甚至与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区比较而言,这只是资产阶级取得的小小的胜利,但它却对社会现实和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丁在政治倾向上,就是与意大利的资产阶级相一致的。 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而只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称,经济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主要有两大势力,一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为罗马教皇。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中世纪中期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名称。

但丁《神曲》感悟

①你对中世纪末期的欧洲有什么了解并谈谈但丁的生平及思想(政治生活、爱情经历、哲学思想等)。 由于中世纪战争的肆虐、疾病的流行,中世纪时期的庄园经济渐渐衰落,地主对雇佣者的限制逐渐减弱。独自经商的人变多,私人财富的流动性变大,资产阶级产生并得到兴起,商品市场开始形成,原有的封建城堡式经济体制被打破。这样的社会改变带动了,中世纪长期停滞的经济重新复苏并发展,自由的商人变多,商品交换的频繁使城市兴起,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样的改变让中世纪的人们逐渐改变了在黑暗时期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开始追求世间的乐趣,和世俗的快乐。我觉得这是文艺复兴的序曲,由于中世纪这样的变化,才有了文艺复兴的可能。 读读但丁的一生,实话讲我感到有些心疼。他来自一个支持教会的没落贵族家庭,在中世纪晚期的社会背景下一定生活的不轻松。加上幼年丧母,但丁本身就十分缺乏母爱,在社会或是家庭中对感情保有一丝的自卑,就像他长大后对待他珍爱一生的女人一样,没有交流,没有表达自己的爱意,只是默默看着,在心里悄悄的幸福。但丁在书中提到35岁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当时他担任为六大行政长官之一。当时佛罗伦萨的政界分为两党,分别是支持教会的“黑党”和支持民众自由的“白党”,但丁不顾家庭背景,毅然站在白党的行列并作为领袖,与势力雄厚的教皇和贵族做着不懈的斗争。但是,由于但丁过于年轻没有执政的经验,过于直接的执政方法让黑党势力十分不快。不料,不久后贵族势力重新掌权,迫使法庭对他判罪,判其终生流放,不得回到家乡,否则将处以重刑。不久后,因为但丁写信告诉亨利七世如何侵入佛罗伦萨城,白党势力也开始痛恨但丁,但丁开始了痛苦且孤独的流亡生活。 《神曲》的创作,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的伟大意义,而对于但丁来说,可能仅仅是他向纸张倾诉内心时留下的痕迹。政治生涯开始之时,他不顾家庭的期待毅然选择站在他认为正义的,支持人民自由的一方,却最终遭到放逐,就连当初的同党,也开始痛恨他。少年时一见钟情的女子,多年后的重遇还是擦肩而过,他只是默默看着这个他深爱一生,却从未相识的女子,心中对爱的缺失,在这段故事中化为对爱情的自卑。他没有父亲母亲,没有爱人陪伴在身边,甚至一个可供倾诉的挚友都没有,他流浪他乡,他只有一支笔,他对爱情的一切憧憬,对佛罗伦萨人的一切仇恨,都通过这支笔书写。他没有破口大骂,没有仰面痛哭,他把他所仇恨的人一个个安排在地狱中的不同位置,用他深邃的想象力和思想描述了他由地狱走向天堂的故事,见到他一生唯一爱的人。他用写作来救赎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播下的痛苦种子,却收获了是人的桂冠。但丁,的确是一个从痛苦中生出的伟人啊。

《神曲》读后感_《神曲》读书笔记五篇

《神曲》读后感_《神曲》读书笔记五篇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 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关于《神曲》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 《神曲》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但是专 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 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我们知道,中世纪的 欧洲的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 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 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 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 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 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作 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 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 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 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而在《净界》和《天堂》里,作者则通过对佛罗伦萨的评判上升到一个整体的层面, 通过神人之口委婉道出。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自我成长、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读之, 大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神曲》大意的一点自我见解。而从小的方面看,《神曲》诚然 是一曲中世纪拙朴的史诗。在《神曲》里,随处可见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

但丁《神曲·地狱篇》象征性解读知识讲解

但丁《神曲·地狱篇》象征性解读

但丁《神曲·地狱篇》象征性解读 作者:富聪 来源:《速读·上旬》2018年第04期 在与康·格朗德的信中,但丁阐释了文字的多义性所包含的范畴,即字面义、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宗教)四种。 为了阐明我们要说的话,则须知晓这部作品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相反它可以说是多义的,即含有不止一种意义。因为第一种意义是望文生义,另一种意义却是借文字所提示的事物而得;前一种称之为字面义;后一种则称之为为寓言义或神秘义①。 朱光潜将《神曲》多义性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统称为象征性。象征性包含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对中世纪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但迫于篇幅所限,《西方美学史》②并未对象征手法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历来学者均着眼于《神曲·天堂篇》中宗教神秘主义的象征性,忽视了历史意蕴深刻的《地狱篇》,导致读者无法深入理解后者表现出的象征性及其文学价值。 一、《地狱篇》中象征(寓言)手法的运用 从寓言义层面分析,地狱篇对伪君子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文字的象征性: 他们披着一口钟,帽子盖到眼睛,和克吕尼的僧装差不多。他们的衣帽,外面涂着金,光辉夺目;但内质是铅的,十分笨重,腓特烈所造的拿来比较,那么他的是草做的一般了③。 但丁采取隐喻的修辞手法,将伪君子虚伪华丽的外表比作镀金的钟,里面却隐藏着笨重而暗淡的铅,恰当地揭露出这类人外强中干的本质。作者以巧妙的构思描述自己的审判,即将虚伪的外表变成束缚他们灵魂的沉重劳役,寓言的深义与金和铅的物质属性十分贴切。 从道德义的角度分析,但丁以戏谑的口吻讽刺了仇敌腓特烈二世。这位道貌岸然的统治者内心贪婪而残忍,不仅肆意剥削意大利贫苦百姓,还将政治反对者套入铅衣,再置入火中慢慢加热融化。作者借助反讽的手法,表面否认腓特烈二世“人钟”酷刑的沉重,实则将他同地狱里施刑的魔鬼并列,痛斥他衣冠禽兽的嘴脸,否定华丽外表下丧失人性的本质。 地狱篇对伪造者的描写简洁精悍,仅一句便涵盖了前三重意义: 你的惩罚是口干得舌头坼裂,污水使你的肚子膨胀到遮住你的眼睛! 从寓言义层面分析,污水象征了充满造假者内心肮脏而丑陋的伎俩;从道德角度分析,污水又可以理解为对金钱不择手段的追求与人性中不断膨胀的贪婪。这一段中污水、膨胀、遮住眼睛这三个义项,词性不同,象征义也并不唯一,却都生动贴切地比喻了被财富遮蔽双眼,迷失了人生道路的罪人形象。 二、维吉尔形象象征义分析 纵观《神曲·地狱篇》中的诸多意象,维吉尔最具象征性。

关于《神曲》的读后感大全

关于《神曲》的读后感大全 【篇一:神曲读后感】 每次看完一本书之后,没有什么语言文字的整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所以打算从现在开始,每次看完一本书都写点读后感神马的,好歹给自己个念想吧。 花了断断续续两三个月的时间看完了但丁的名作《神曲》。这本书大概在小学还是初中就知道了,但只是知道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物,具体讲什么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老实说,看完之后,依然十分迷茫的……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知道原来欧洲的中世纪,宗教是王道啊……神曲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一听就像是要讲点跟上帝有关的事情。里面讲了很多种罪,类似七宗罪那种。但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他所知道的已故名人或同时代的人安排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他们犯着不同的罪,接受不同的惩罚。领导他走过前两部分的则是古罗马的一位叫维吉尔的诗人,也是但丁很钦佩的一位人物。所以说,里面人物的安排多少也是但丁个人喜恶的表现,也是他所在党派的表现看完《神曲》的另一大感触即是——但丁看的书真多。东西方文化差距真大!他每首诗基本都要用到大量的隐喻、类比什么的,引用的都是意大利本国文化或者是其他西方古代文化,像我这种肚子里没多少货色的人基本是看啥啥不明白。比如说他会经常引用希腊神话的典故,但是他的诗句里不会具体指名道姓,而

是把那件事或者那个人描述一下,然后引申一下神马的。如果没有下面长篇长篇的注释,估计我那些精彩的段落引用都会直接被我忽略……没文化,真可怕…… 最后总结下,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没有那么理解透彻,好歹我也看过一回了,就当开开眼,知道个大概。等以后有机会有兴趣了再回来好好钻研钻研。起码我知道了欧洲中世纪跟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后再看到些相关文章,也大概有个底。 嗯,就是这样了。 【篇二:神曲读后感】 《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子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

但丁《神曲》

但丁《神曲》读后感 但丁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新旧交替时期的伟大诗人。而他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品《神曲》,则被誉为中世纪文学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世纪文学和最高成就,并且也被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先声之作。 《神曲》全诗共分三部,《地狱》《炼狱》和《天堂》。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 由于本身对《圣经》,地狱以及一些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平时也看了不少基于这方面拍摄的犯罪电影,所以我这次选择了但丁的《神曲》,主要是看了地狱篇。初读的时候感觉非常晦涩难懂,其中牵扯涉及到了大量神话、圣经故事以及现实人物。很多人名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其所代表象征的意义很难理解。以至于看一篇诗,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查询书中提到的人物或者故事,不然是根本看不懂的。也正是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基督教神学观念,中世纪思想的偏见,世界观的种种矛盾,也在《神曲》中得到表现,充分展现了《神曲》所带有的“百科全书”性质。 抛开人名故事,《神曲》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对现在的人,包括我来讲,也是不大容易读明白的,一句话通常需要反复斟酌好几遍才能略微领悟意思。不过,耐心地看下来,也获益匪浅,之后衍生出来的很多文学影视作品所引用的内容也比以前知道的详细很多。像是电影《七宗罪》里提到的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正是但丁《神曲》炼狱篇中对炼狱的描写。甚至我还发现动漫《黑执事》里出现的地狱之犬布鲁托也在地狱篇中提及。 在《神曲》里,罗马诗人维吉尔作为但丁的引导人带领他游览了地狱和炼狱。维吉尔是但丁心中最崇敬的诗人,是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然而但丁却依旧把维吉尔放在了地狱里,其原因地狱篇中也有提到。 “而我也同样是万古不朽,与世长存,他们并无罪过;但即使他们有功德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不曾受过洗礼,而洗礼正是你所虔信的那个宗教的入门。因为他们先于基督教而出生,他们无法对上帝做应有的崇敬,我本人呀归属到这些人当中。正因为这些缺陷,而并非由于其他罪孽,我们才遭劫,也仅仅为此而遭惩处。” 从但丁对待维吉尔毕恭毕敬小心谨慎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但丁对维吉尔是极其尊崇的,却因为维吉尔出生于基督教产生之前,不信宗教而把他打入了地狱,可见但丁是一个宗教信仰者,对基督教思想持肯定态度。以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为尺度衡量善与恶的思想。这与但丁所处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高中时期学历史的时候老师就讲过但丁是文艺复兴三杰,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并在艺术创作中追寻现实主义和人类的情感。其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知识探索的各个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并不反对基督教;恰恰相反,这一时期众多的伟大作品都是为宗教而作,而且许多艺术作品得到了教会的赞助。 然而,从文化生活的其他领域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待宗教的方式还是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虽然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神曲》也已经初具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比如但丁虽然把维吉尔,荷马,贺拉斯,奥维德,卢卡努斯,凯撒等伟人归入地狱中,可是却把这些伟人和别人区分对待。一方面但丁正面肯定并赞扬这些伟大人物,一方面使上帝赋予他们特殊的恩泽,将他们置身于光亮中。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是高贵的城堡,还有美丽的护城小河和嫩绿的草地,明亮而开阔,氛围静谧。 还比如,但丁遇到那些痛苦的正在承受折磨的灵魂总是抱着一种怜悯同情的态度,为他们感到可怜而心痛。在地狱第二环,但丁看见犯了淫欲之罪而在暴风中飞旋的弗良齐斯卡与保罗这对恋人时,心中万分伤心,泪流如注。竟而“蓦地不省人事,如同突然断气”,“晕到

[读书笔记-[神曲]]神曲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神曲]]神曲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神曲》 《神曲》是但丁·阿利吉耶里的人生巨作之一,也是使人广为传颂和赞誉的诗集。书本讲述了但丁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磨练及冒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九层地狱,因为中国民间也有类似的地狱之说,即十八层地狱。但是中国的十八层地狱跟但丁所描述的九层地 狱有所不同。 首先,在层数的说法上有所不同。中国的十八层地狱,数目是对的,但是意义上确有所区别,《十八泥犁经》上说明层的差别,最 主要不在于空间的上下,而是时间和刑法上的不同,尤其是时间上;而《神曲》中的九层地狱是由漏斗形成的巨大深渊中紧贴内壁的一 圈圈圆环构成。每个圆环都比上一个圆环要小,一共九个,即“九 层地狱”。而相同的部分,也是每一地狱比前一地狱,苦难加剧。 其次,设置地狱的意义表面上的意义都是相似的,都是惩罚罪孽甚重的人,但是在深层上的意义却是不同的。《十八泥犁经》是劝 人们在阳间多做善事,多积德。《神曲》则展现的是着宗教外衣的 教皇、教士统治着的社会,他们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人们的生活 悲凉而凄惨,是但丁对暗黑社会的强烈抨击,对人们的深刻同情。 《神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背后深刻的意义,但是我却只对它描述的地狱十分感兴趣,可能是它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以另一 种形式展现了当下社会的丑恶。也可能是未能深深体会到作者的情 感是怎样的,仅感受到文字表面上的魅力。但是从另一种角度看这 本诗集,我更倾向于把它理解为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目标、梦想而进 行的冒险,这一趟冒险困难重重,但是却十分有意思,隐藏着未知 的冒险,考验的是人的勇气和胆量。我在想,但丁不过也是在追求 者天堂,只有他鼓起勇气,勇敢与教皇、教士统治的社会作斗争, 发起反抗,可能就不会有终身未回到佛罗伦萨的命运了,而有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