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根有魂有梦想 京韵传承扬国粹

有根有魂有梦想   京韵传承扬国粹
有根有魂有梦想   京韵传承扬国粹

有根有魂有梦想京韵传承展国粹

江夏区明熙小学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京剧更是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和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等6部门《关于印发<武汉市“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宣文〔2016〕32号)要求,加快推动“戏曲振兴发展暨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实施,在戏曲进校园工作中,明熙小学主动作为,积极部署,扎实推进,以京剧特色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的健康深入开展,让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找准定位,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明熙小学京剧特色定位恰当,具有鲜明的内生性、校本性和独特性:一是有魂。学校站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超越功利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二是有根。江夏是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故乡,区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深化特色的地域优势,校本性很强。三是有梦想。京剧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传承京剧文化特色就是致力于人文化成,躬身修已、怡情立德、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既符合学校发展需求也利于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作为江夏区戏曲进校园试点基地校,学校以此为契机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列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学校《京剧进校园工作三年规划》。专门成立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具体落实,教导处、政教处、艺术组教师为主体的学校京剧艺术进校园工作小组,聘请了省市京剧专业艺术演员进行授课和社团活动指导。为确保该项工作的效果和持续推进,学校认真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江夏区明熙小学京剧艺术特色定位分析报告》、《江夏区明熙小学京剧艺术特色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意见,以及《江夏区明熙小学学生京剧社团管理制度》、《江夏区明熙小学京剧教学教研规范》等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进了京剧艺术进校园工作的科学规范管理与长效推进。

二、开发课程,成立社团,提升品位。

在戏曲进校园的推进工作中我们从整合教育资源、拓展特色发展项目入手,一方面积极开发京剧校本课程,全面普及京剧知识;一方面进依托本地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与湖北省京剧院、武汉市京剧院、江夏区京剧社等社会艺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开发课程,普及戏曲教育。

学校把“戏曲进校园”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学期工作计划,开发使用京剧校本教材《京韵飘香》,课程围绕“了解戏曲艺术、弘扬国粹经典”展开,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戏曲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戏曲唱段,提高艺术审美修养。依托音乐课堂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戏曲传承活动,结合现行教材内容把对优秀戏曲艺术作品的赏析纳入学校艺术教育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校情适机将戏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与德育、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相结合,统筹安排,学校从2016年秋季开始在三年级8个班进行京剧课试点教学,每周每班利用一节音乐课时间由市京剧院的专业老师上一次京剧课,每周五晨读时间利用校园广播对全校学生进行戏曲欣赏。

(二)专业引领,戏曲名家进校园。

为提升学校音乐教师京剧鉴赏和理论艺术水平,更好地在学校开展京剧进课堂的教学普及活动,学校常年聘请湖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长福、时景艳老师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为师生讲解戏曲知识,教授表演技巧,开展戏曲辅导活动。在规范外聘高水准京剧教师的同时,加大学校校内音乐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同时,成立了京剧教学备课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探讨反思京剧教学中和社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每学期每人都要执教一节关于京剧的研讨课,既是交流研讨也是比赛,最后的成绩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并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挂钩。

(三)条件保障,提升社团品质

明熙小学京剧社成立于2007年,以“传承经典国粹”为主题和宗旨开展京剧艺术活动。为保障京剧社的正常规范开展,学校在校舍面积十分紧张的情况

下,划拨专项经费,努力创造条件,专设了一间京剧活动教室,一间京剧服装器材室,为传承戏曲艺术提供活动阵地。

此外,积极抓住京剧名家谭鑫培这个地域资源,努力打造京剧社团特色,聘请正宗谭派传人江夏区纸坊京剧社谭川汉、夏海兰老师进行每周两次的常规指导教学。为促进戏曲进课堂的教学工作的落实并提升学校少儿京剧社团的专业品质,2016年学校在区文化局、区教育局的支持帮助下与武汉市京剧院签订了师资教学协议,由武汉市京剧院选派一名生行名家和一名旦角名家来我校进行京剧教学,进一步充实和壮大了我校京剧进校园工作的师资力量。2015年至今,聘请了湖北省京剧院一级演员担任戏曲教学的艺术顾问,执教校京剧社团,同时在少儿京剧社原有一个班的基础上另外根据男女生性别和戏曲行当专业增开一个生角班和一个旦角班,做到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真正达到以点带面,提高京剧进校园的普及面和实效性。

为确保少儿京剧社团的活动效果,学校在音乐教师师资不足情况下克服困难专门配备了专职音乐教师对京剧社团进行专门的组织和管理,并配合专家进行京剧社团的日常训练和辅导。正因学校关注了戏曲进校园工作软硬件活动条件的创设与经费投入,确保了学校戏曲进校园教学工作和少儿京剧社团能够坚持长期常态有序的开展活动。

(四)多措并举,感受戏曲魅力。

1.组织学生进剧场。学校多次积极组织学生走进谭鑫培剧场观摩公益性戏曲演出、邀请市京剧团专家来校做戏曲知识讲座、组织家长参与亲子戏曲欣赏等活动,并将之作为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内容,建立学生课外、校外戏曲实践活动记录制度。

2.戏曲夏令营进校园。学校每年举办戏曲夏令营实践活动,开展戏曲排演观摩、角色和行当体验互动和名家名曲赏析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学校少儿京剧社景艳班的学员黄瑾钰谈参加京剧夏令营的学习体会时说:“我很荣幸参加了学校的京剧夏令营,让我更加认识了解京剧的美。我也越来越热爱这种美,我一定要更加好好学习京剧艺术的精髓。”

3.戏曲团体进校园。学校每学期与区体卫艺站积极配合,积极接纳省、市、区等专业戏曲团体、名家走进校园,安排师生观摩省市专业剧团来校举行的京

剧、楚剧等戏曲表演欣赏与知识讲座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让师生接受优秀戏曲的熏陶,激发孩子们对戏曲的兴趣。

4.戏曲广播操进校园。为了进一步增强戏曲进校园工作的特色与趣味性,让戏曲之美融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之中。从2017年春季开始,学校每天利用早操和体育课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第一套戏曲广播操”推广教学普及,每天的大课间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间,随着悠扬的戏曲音乐响起,学生们哼着戏曲小调,从“腕花小云手”开始起范儿,时而踢腿腾挪,时而拱手作揖,个个精神抖擞。戏曲广播操进校园,是学校在推进戏曲进校园,传承戏曲文化工作中的又一次拓展和尝试,此项活动既强身健体,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又让学生体验了戏曲表演的趣味与特点,师生全员参与效果好。

三、传承梦想,持之以恒,凸显特色。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京剧里许多剧目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取材于历史,都是惩恶扬善的故事,能够以史为鉴,教书育人。如何引起全社会对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重视和热爱,营造京剧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对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意义。

“京剧大师谭鑫培是从江夏走出去的,江夏人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个国粹,就从小学生开始吧。”2007年,明熙小学时任校长吴维强在学校开设了“小小谭鑫培”京剧班。诚然,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多元文化的冲击,京剧传承观众基础日渐薄弱,同时受功利思想影响,特别是对于家长们来说京剧不纳入升学考试内容,仅仅作为一种爱好或者兴趣社团的存在,很难激起学生和家长们参与的热情和充足的学习动力。特别是10年前,当时江夏区还没有兴建谭鑫培公园,媒体也少有小学开设京剧课的报道。当时明熙小学开班的情形只能用一个“难”字来形容:京剧老师难找价高,学生们也不了解这门艺术,在如此情况下,明熙小学京剧社成立之初只招到了20个女生和10个男生。京剧在舞台上看起来美轮美奂,但学起来可真难,通常一节课就练一个眼神或者动作,六七岁的孩子难免觉得枯燥。而且京剧当时并不热,很多家长让孩子转学钢琴、架子鼓等热门艺术,第一批孩子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12个。

俗话说:持之以恒,方能久久为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对于京剧社团的孩子们更是如此,每周周二和周四下午,孩子们都会在学校里接受专业教师的训练,从京剧的基础一点一滴学起,反复练习、反复模仿,小手磨出老茧、嗓子时常唱哑……但是,哪怕再苦再累孩子们从不退缩!在京剧的学习中,孩子们逐渐体悟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伢变得能吃苦了。起初孩子压腿觉得疼,但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还主动把学习跟练功时间安排好。”三(3)班男生李强的妈妈如是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爱上了京剧,每年的京剧社招新学生们都踊跃报名。

10年来,明熙小学京剧社团把孩子们送进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省市艺术学校,也把京剧做成了一门校本课程,全校的每个孩子都能来一段京剧的念白和身段。现在中戏附中上高一的王致贤是学校京剧班第一批学员。王致贤说,学校里的京剧课让她迷上了京剧,给她打牢了基本功,也让她走出了江夏。也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越学越喜欢,京剧是门特别深邃的艺术,我一头扎了进去。”

梨园春雨扬国粹,京剧特色结硕果。寒来暑往,通过学校对戏曲进校园工作的的不懈坚持与推进,通过多形式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让古老戏曲与莘莘学子相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学生们心底埋下了传承的种子。学校少儿京剧社团的一批批孩子们也在戏曲京剧艺术的学习中不断成长,表演技艺日趋成熟,京剧社师生在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级各类艺术展示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江夏区大礼堂、体育馆、谭鑫培公园,都留下了孩子们唱、念、做、打的身影。在2009年江夏区谭鑫培公园开园仪式上,我校8名学生表演的京剧节目《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

、(唱段)》,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京剧进校园活动还提升了我校的艺术底蕴。其中经典节目《贵妃醉酒》荣获2009年江夏区百花奖文艺评比一等奖,武汉市第九届学校艺术节上荣获小学组艺术节目二等奖。2011年6月,在江夏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十八届百花奖大赛中,我校京剧社团的孩子们表演的京剧联唱《京韵》,在全区观众面前展示了传统国粹的独特魅力,荣获一等奖。校京剧社的京剧小演员们表演的《红娘》,《小放牛》、《穆桂英挂帅》等京剧传统京剧曲目在历届“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中都获得了好成绩。赵紫萱、赵紫嫣、熊家宝、余依文、付雨萌、唐倩文、王致贤、等同学多次在市区艺术小人才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在2017年江夏区电视台首届少

儿春晚演出中,明熙京剧社的学生登台献艺,一展身手,表演的京剧节目《说唱脸谱》好评如潮,带动区域内京剧文化从小众高雅走向大众时尚,增添师生的人文内涵和优雅气质,省市多家媒体对此均作过报道。学校也于2017年被市教育局确定为第一批“戏曲进校园”工作示范校。

四、“戏曲进校园”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近年来,在“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实践探索中,学校不断完善活动机制,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平台,努力创设条件支撑和保障京剧特色项目的实施。今后此项工作思路如下:

1.戏曲进校园活动品质有提升。今后的工作中将在开发京剧艺术进校园这一项目资源上下足工夫,将它作为一项校本课程开发,把戏曲知识介绍、学校活动的组织、学生活动情况等内容系统化、专业化。使戏曲课程、音乐课程、活动演出三位一体;学生学习、体验、展示三位一体,让学生学得更精了解更多,提升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品质。

2.戏曲进校园工作制度更完善。为让这项工作参与面广,活动常态化进行,将不断扩大学生京剧社团的规模,不断提升学校专任教师的戏曲专业化知识能力水平,不断强化外聘专业师资的指导力度,以戏曲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培养优秀京剧小人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投入到京剧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在学习中感受优秀戏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3.戏曲进校园工作成效更显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为让戏曲进校园工作成效更显著,让每位学生都能象喜欢传唱流行歌曲一样热爱传承戏曲文化,让戏曲也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今后将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戏曲文化熏陶,通过开展戏曲讲座进校园、戏曲专家进校园、戏曲欣赏进课堂、戏曲社团进校园、戏曲夏令营进校园、戏曲演出进校园等多种活动方式去引导学生了解、走近、热爱并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