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在线作业答案剖析

刑法总论在线作业答案剖析
刑法总论在线作业答案剖析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

1.【第01章】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其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是对前段的()。

A 例外

B 补充

C 限制

D 特别

正确答案:A

2.【第01章】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式有()。

A 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

B 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

D 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

正确答案:ABC

3.【第01章】只要含有剥夺人身自由的内容的法律规范,均属于广义的刑法。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4.【第02章】刑法分则中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虐待罪更高的法定刑,这体现了()。

A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 罪刑法定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正确答案:D

5.【第02章】甲男和乙女于某日在公园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如何认定()。

A 聚众淫乱罪

B 组织淫秽表演罪

C 寻衅滋事罪

D 无罪

正确答案:D

6.【第02章】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A 限制解释

B 类推解释

C 文理解释

D 扩张解释

正确答案:B

7.【第02章】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正确答案:BCD

8.【第02章】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刑罚制度有()。

A 累犯

B 自首

C 缓刑

D 减刑

正确答案:ABCD

9.【第02章】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A 对累犯从重处罚

B 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 对中止犯的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D 对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D

10.【第02章】刘某,17岁,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法院根据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对其从轻处罚,符合刑法的()。

A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B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罪刑法定原则

正确答案:CD

11.【第02章】禁止溯及既往原则是司法原则,但不是立法原则。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12.【第02章】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13.【第03章】甲国公民从乙国劫持丙国的飞机到丁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对该人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

A 保护原则

B 属地原则

C 普遍原则

D 折中原则

正确答案:C

14.【第03章】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 犯罪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 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C 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D 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正确答案:D

15.【第03章】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越日本领空时,机上一美国公民杀死一巴西乘客,犯了故意杀人罪,对这一犯罪的美国公民应适用()。

A 美国刑法

B 中国刑法

C 日本刑法

D 巴西刑法

正确答案:B

16.【第03章】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地包括()。

A 犯罪结果地

B 犯罪行为地

C 罪犯住所地

D 罪犯被捕地

正确答案:AB

17.【第03章】对根据普遍管辖原则所审理的犯罪,其实体法的适用根据是国际条约,而不是国内刑法。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18.【第03章】我国现行刑法典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19.【第03章】只有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可以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20.【第04章】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理解为()。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 不构成犯罪

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正确答案:C

21.【第04章】下列哪一个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A 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刑罚处罚性

D 主观恶性

正确答案:D

22.【第04章】甲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控,车冲到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供电中断30余小时。甲的行为()。

A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B 故意毁坏财物罪

C 意外事件

D 交通肇事罪

正确答案:C

23.【第04章】下列哪些行为不是犯罪()。

A 甲酒后驾车将人撞死

B 乙驾车时,刹车突然失灵,致行人被撞死

C 丙趁黑夜盗得他人50元钱

D 丁狞猎时,误击了从树丛中跑出的一个人

正确答案:BCD

24.【第04章】如果某种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就表明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25.【第05章】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A 诬告陷害罪

B 故意杀人罪

C 盗窃罪

D 诈骗罪

正确答案:A

26.【第05章】伪造货币罪的犯罪对象是伪币,行为人通过伪币所获得的非法收入是犯罪所得之物。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27.【第05章】法益实际上就是犯罪客体,二者只是称谓不同,并无实际变化。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28.【第06章】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

A 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

B 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资

C 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

D 甲菜农在公共汽车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

正确答案:D

29.【第06章】甲系某医院内科医生。在为病人乙治疗的过程中,与病人家属发生争执。后乙发病,甲不闻不问,病人家属百般恳求。甲称:“平时你们不是什么都懂吗?现在来找我干嘛?”结果乙因并发症死亡。对于甲的行为()。

A 应当批评教育

B 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C 甲的行为系由于病人家属吵闹引起,乙的死亡应由家属和甲共同承担责任

D 甲对乙的死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D

30.【第06章】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特定行为的法律义务,而不履行该义务。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31.【第06章】认定因果关系则基本上完成了对于刑事责任的认定。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32.【第06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研究的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和行为与结果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33.【第07章】甲15岁时盗窃一辆宝马车价值50万元;年满16岁后盗窃一辆摩托车价值1万元。关于本案正确的说法是()。

A 甲不负刑事责任

B 甲应负刑事责任,犯罪数额为1万元

C 甲应负刑事责任,犯罪金额为51万元

D 对甲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

34.【第07章】2009年1月,甲(1993年4月生)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011年3月20日,甲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杀人后逃跑,6月被抓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本案不适用《刑法修正案(八)》

B 对甲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甲在审判时已满18周岁,可以适用死刑

D 甲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B

35.【第07章】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A 10周岁以下

B 不满14周岁

C 18周岁以下

D 不满16周岁

正确答案:B

36.【第07章】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 盗窃罪

B 抢劫罪

C 绑架罪

D 抢劫罪、绑架罪

正确答案:B

37.【第07章】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 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B 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

C 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 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正确答案:ABCD

38.【第07章】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可以适用死缓。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39.【第07章】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40.【第07章】根据刑法规定,国家机关也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41.【第07章】没有辨认能力一定没有控制能力,没有控制能力也必然没有辨认能力。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42.【第08章】甲蓄意杀乙,一日,将乙骗至郊外,用木棍击打乙的头部。甲认为乙必死无疑,便弃尸而去,后乙被人救起。甲的认识错误是()。

A 客体错误

B 对象错误

C 假想犯罪

D 因果关系的错误

正确答案:D

43.【第08章】甲某贩运假酒,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张某登车检查,甲某为摆脱张某,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疾驶后又突然刹车,导致张某头部摔地而死。甲某对张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B

44.【第08章】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

A 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B 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C 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D 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正确答案:D

45.【第08章】甲酒醉后在街上被人撞了一下,话不投机,就拔出刀子向对方刺去,对方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甲的心理态度是()。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B

46.【第08章】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

A 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

B 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内脏严重破损

C 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

D 邻居看见6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

正确答案:ABCD

47.【第08章】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B 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

C 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D 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C

48.【第08章】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过失犯罪?

A 甲没有驾驶执照,却在马路上驾驶汽车,行至一急拐弯处时,因为缺乏驾车技能,

而没有避免事故的发生

B 乙持有驾驶执照,但在极度疲劳时驾驶汽车,行至一急拐弯处时,因为无力控制汽

车而发生交通事故

C 丙持有驾驶执照,驾驶面包车行至某商店时因购物,未使发动机熄火,让12岁小孩

坐在副驾驶位上。后者驾车前行,导致他人重伤

D 猎人丁在深山老林打猎,误把上山采药的老农当作野猪,开枪致其死亡

正确答案:ABCD

49.【第08章】打击错误,是指行为本身的误差所导致的欲攻击对象与实际受害对象的不一致,它不同于方法错误。

正确错误

50.【第08章】不可抗力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在于行为人能否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51.【第08章】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52.【第08章】不确定的故意,可以分为未必故意、概括故意和择一故意。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53.【第08章】意外事件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在于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54.【第09章】甲运输毒品遭遇乙抢劫,甲为保护毒品遭遇反抗致使乙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D 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D

55.【第09章】甲农民为驯服骡子将其栓在树上,用皮鞭猛抽之,不料骡子受惊挣断绳子跑出,将路上行走的一小孩踩死,甲的行为构成()。

A 直接故意犯罪

B 间接故意犯罪

C 过失犯罪

D 纯属意外事件

56.【第09章】甲、乙二人所乘坐的“克林顿”号客轮在海上遇难,二人落水一同游向一块木板。甲抓住木板后,发现木板只能承重一人,于是将已经抓住木板的乙推开,致使乙溺水身亡。甲的行为不属于()。

A 紧急避险,不应当处罚

B 避险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避险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 避险过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从轻或减轻者处罚

正确答案:ABD

57.【第09章】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的罪名,而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要件确定罪名。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58.【第09章】抢劫罪已经既遂,被害人当场对抢劫犯予以暴力反击夺回财物的,属于事后防卫。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59.【第09章】对于精神病人的侵害行为,绝对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60.【第10章】甲在乙回家的路上对乙开枪射击,但未击中。此时枪内尚有三颗子弹,甲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开枪。甲的行为构成()。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未遂

C 犯罪既遂

D 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61.【第10章】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某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经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B

62.【第10章】甲持刀前往乙家欲杀害乙,路遇联防队员深感恐惧折返回家。甲的行为构成()。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未遂

C 犯罪既遂

D 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63.【第10章】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 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 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 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正确答案:B

64.【第10章】犯罪行为引起了危害结果即为犯罪既遂。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65.【第10章】犯罪中止不可能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66.【第10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只要犯罪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出现,都是犯罪未遂。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67.【第11章】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可将共分为()。

A 主犯、从犯.教唆犯

B 主犯和从犯

C 主犯、从犯和预备犯

D 主犯、从犯和胁从犯

正确答案:D

68.【第11章】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

B 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 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D 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

正确答案:D

69.【第11章】甲盗得摩托车一辆,让乙代为销售。乙明知是赃车,仍将摩托车卖给了不知情的丙。乙的行为构成()。

A 销售赃物罪

B 盗窃罪

C 盗窃罪与销售赃物罪

D 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70.【第11章】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71.【第11章】犯罪集团中的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72.【第11章】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故意实施犯罪的,不成立共同犯罪。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73.【第11章】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该犯罪单位成立共同犯罪。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74.【第12章】甲为杀乙,向乙家中投炸弹,造成乙死亡,房屋被炸毁。甲的行为属于()。

A 想象竞合犯

B 实质数罪

C 牵连犯

D 吸收犯

正确答案:A

75.【第12章】甲为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而伪造公文、印章,甲的行为属于()。

A 想象竞合犯

B 实质数罪

C 牵连犯

D 吸收犯

正确答案:C

76.【第12章】甲盗得一钱包,内有一张活期存折。甲冒充存折上的储户去银行取款,甲的行为属于()。

A 想象竞合犯

B 实质数罪

C 牵连犯

D 吸收犯

正确答案:C

77.【第12章】我国刑法理论中实质一罪包括()。

A 想象竞合犯

B 结果加重犯

C 继续犯

D 连续犯

正确答案:ABC

78.【第12章】我国刑法中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有()。

A 从一重处断

B 从一重从重处断

C 数罪并罚

D 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ABC

79.【第13章】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是()。

A 道义责任论

B 社会责任论

C 人格责任论

D 相对的意志自由

正确答案:D

80.【第13章】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包括()。

A 定罪判刑

B 定罪免刑

C 转移处理

D 消灭处理

正确答案:ABCD

81.【第13章】定罪判刑是刑事责任实现的唯一方式。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82.【第13章】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是人的绝对意志自由。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83.【第14章】刑罚的目的是我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84.【第14章】惩罚犯罪是我国刑罚的目的之一。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85.【第15章】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之日计算。

A 判决执行之日

B 主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

C 判决确定之日

D 判决生效之日

正确答案:B

86.【第15章】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A 有过失犯罪

B 有一般立功表现

C 有故意犯罪

D 无任何好的或者坏的表现

正确答案:ABD

87.【第16章】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且不得再次宣告缓刑

B 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C 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

D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正确答案:D

88.【第16章】对于累犯,()。

A 应当从重处罚

B 不得适用缓刑

C 不得减刑

D 不得假释

正确答案:ABD

89.【第16章】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90.【第16章】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刑法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91.【第16章】送子女或亲友归案,如果不是出于犯罪分子的主动,而是由家长.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就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92.【第17章】假释的考验期,从()起算。

A 判决宣告之日

B 判决执行之日

C 判决确定之日

D 假释之日

正确答案:D

93.【第17章】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A 10年

B 13年

C 15年

D 20年

正确答案:B

94.【第17章】赵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满释放后3年半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对赵某依法不得适用()。

A 假释

B 缓刑

C 减刑

D 临外执行

正确答案:AB

95.【第17章】撤销假释的条件有()。

A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

B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有漏判之罪

C 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

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

D 没有立功表现

正确答案:ABC

96.【第17章】对于管制犯、缓刑犯和假释犯,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均可以决定适用禁止令。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97.【第17章】对于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98.【第17章】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99.【第18章】罗某因涉嫌抢劫被公安机关拘留后,寻机脱逃。对罗某的抢劫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追诉期限为10年

B 追诉期限为15年

C 追诉期限为20年

D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正确答案:ABC

100.【第18章】特赦的效力及于罪与刑两个方面。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0150)《刑法总论》网上作业题答案

(0150)《刑法总论》网上作业题答案1:2010年春季第1批次 2:2010年春季第2批次 3:2010年春季第3批次 4:2010年春季第4批次 5:2010年春季第5批次 6:2010年春季第6批次 1:[多选题] 3.关于刑法的解释,一下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刑法第9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此为立法解释 B: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委司法解释 C:全国高教自考委员会指定教材《刑法学》对简介故意的解释为学理解释 D:全国人大法工委对刑法的修订提出的建议稿委立法解释 参考答案:ABCD 2:[多选题] 2.特别刑法包括() A:单行刑法 B:附属刑法 C:刑法修正案 D:刑法典 参考答案:ABCD 3:[多选题] 1.刑法中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 A:法律 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 C: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D: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

参考答案:ABCD 4:[论述题]简述刑法的机能。 参考答案: 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 5:[单选题]5.我国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用刑罚同()斗争。 A:一切违纪违规行为 B:一切违法行为 C:一切犯罪行为 D: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 参考答案:C 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 6:[单选题] 4.至2006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发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A: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六个修正案 C: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六个修正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可以认定是犯罪 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事法规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B.某外国C.甲国D.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 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不满16周岁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B.犯罪中止C.故意杀人既遂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 11、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属意外事件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 12、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B.犯罪构成的个数C.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D.犯罪结果的个数

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 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7、( 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 B、侦查的时候 C、起诉的时候 D、审判的时候 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新罪:先减后并) A、10年以上15年以下 B、5年以上15年以下 C、5年以上11年以下 D、6年以上11年以下 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 C、立功 D、犯罪动机 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BCD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BCD)。 A、危害行为B、犯罪的时间C、犯罪地点D、犯罪方法 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CD)。 A、故意形式B、过失形式C、作为形式D、不作为形式 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ACD)。 A、法定的义务 B、道义上的义务

刑法学教学案例《刑法分论》

《刑法分论》教学辅导案例 编者:张明楷※ 一、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案例 1.2002年2月2日晚9时,犯罪嫌疑人费某、刘某等4人酒后由费驾驶面包车在某村公路上行驶,骑自行车的贾某被他们的面包车迎面撞倒后当场昏迷,4人将贾某抬到面包车上准备送往医院。费、刘二人在开车去往医院的途中,因发现没带钱,就把昏迷中的贾放到一间废弃的小屋中,并往贾上衣内放了10块钱,尔后二人开车离去。当晚,刘回家后怕贾在小屋内冻死,又从家里拿了旧被子和旧褥子,送到小屋并盖在贾的身上。2月3日上午,满身灰尘和血迹的贾某苏醒后,自己回到家。事后,经法医鉴定,贾某受了轻伤。费、刘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2.甲因家庭琐事与丈夫争吵,随后甲跑到楼顶,想跳楼自杀但又没有下定决定。丈夫报警救助后,民警迅速到场。后来出现许多围观人员。A与B在楼下大声喊:“跳啊!快跳啊!我没有时间等,我还要上班!快跳啊!……”最后,甲跳楼身亡。A与B的行为是否构成杀人罪? 3.王某为民警,某日晨3时许在歌舞厅唱歌时与老板发生争吵;王从歌舞厅出来后,发现自己所骑的摩托车的高压火花塞被人拔掉,便怀疑是老板干的,遂产生报复心理。王回到单位后,从自己管理的枪柜中取出一支56式冲锋枪,返回歌舞厅,在歌舞厅外面向该歌厅二楼(黑灯)射击五枪,但未造成人员伤亡。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还是故意杀人罪? 4.2003年10月的一天晚上,李某酒后驾驶一辆货车在某县由北向南行驶途中在超越其同方向行驶的一辆公交车后,又向右打方向盘,当两辆车行至一十字路口遇红灯停车时,公交车司机王某下车到李某的汽车驾驶室左侧,抓住车门欲与李某理论,李某见状即发动汽车,王某便抓住李某汽车的左侧门,李某不顾王某的安全,闯红灯加大油门向前驶出200多米时,从右超越同方向行驶的一辆货车,王某被该车车箱伸出的钢筋挂下来,李某驾车逃逸。王某因伤势过重,于次日8时死亡。经法医鉴定,王某系头部受到强大外力的撞击致颅脑损伤而死亡。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5.谢某(15)岁,伙同张、米、孙(均未成年)于某日12时许,在某大街附过预谋对沙某(19)进行殴打,谢在预谋时曾说“今天要活埋了他”。谢指使孙将沙骗到孙家门口,谢、张、米等候并拦截沙,沙见状跑到某路口时,被张抓住,谢与张对沙进行拳打脚踢,后又将沙带到一楼房四层平台上,谢持木棍继续对沙进行殴打,沙两次向谢求饶,并一次骑坐在平台上,表示如果继续被打将跳楼,谢仍不住手,并说:“你跳,我不信你会跳,你今天不跳都不行了。”沙被迫从四层楼跳下,当场死亡。沙跳楼后,谢不仅未救,反而表示:“自己跳下去的,省得埋了。”伤害、伤害致死?抑或故意杀人? 6.周某与宋某有仇。因宋某人高马大,周某估计自己不是对手,就邀黄某同去寻仇,同黄某商量好“别打出人命来,不能用刀。弄个轻点儿的,吓唬吓唬他就行”。次日傍晚,周某同黄某找到宋某后,周某即冲上前去,死死抱住宋某,并示意黄某上前打宋某。黄某即拿出事先准备的匕首,连续朝宋某胸部猛刺3刀。宋某当即倒地死亡。如何认定本案? 7.X为了与又朋友A分手,便对A说:“周围的人都不同意我们结婚,我们分手吧。”A说:“与其分手,不如一起死算了。”X假装同意一起自杀而决意杀害A。X提出将车开到海里溺死,A同意。A开着车,X坐在副驾驶位上。在A加速冲入大海一瞬间,X从车里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2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2

课程 刑法总论 专业 年级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分考 试方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危害行为的形式 C.犯罪对象的特点 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2.以下是所有犯罪均需要的构成要件(D ) A 故意 B 犯罪目的 C 精神智力完全正常 D 主观具有罪过

3.在下列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中,属于所有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是( A )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和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4.甲在15周岁时盗窃他人2万元人民币,但在其17周岁时案件被侦破,对甲应( D )。 A按盗窃罪从轻处罚B按盗窃罪减轻处罚 C构成盗窃罪但免除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 5、对于单位犯罪,我国刑法规定( A )。 A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B以单罚制为主,双罚制为辅 C一律实行双罚制D一律实行单罚制 6、.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故意杀人的,( D )。 A构成故意犯罪但应当从轻处罚B构成过失犯罪 C不构成犯罪D构成犯罪,与普通人犯罪一样处罚7.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小孩遇到危险,甲(会游泳)怕连累自己未救,致使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中的义务来源是( D )。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职业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8、.按《刑法》规定,以下不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D )。 A.犯罪的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 B.犯罪的预备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C.犯罪实行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 D.行驶在外国的我国国际列车上的犯罪 9.以下判断正确的是(c ) A《刑法》第14、15条规定的结果是物质实害结果 B故意犯罪均要有结果才是既遂 C司法实践需认定危害行为与结果是否有因果关系的结果指物质性结果 D过失犯罪的结果均是物质实害结果 10、周某14岁生日那天,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庆贺生日。饭后约晚上10点回家途中,周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装有数千元钱的包抢走。周某( c )。 A.构成抢劫罪B.如被害人重伤则构成犯罪 C.不构成犯罪D.构成犯罪,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1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d )? 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来不及停车的车辆轧死。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刑法导论 2008 年08 月21 日10:46 I ?关于刑法的体系,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 ?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B.刑法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C.狭义刑法体系仅指“刑法典”的体系 D.广 义刑法体系包括①“刑法典”;②单行特别刑法;③附属刑法 2?关于刑法典正确说法是:() A ?刑法典分为总则、分则、附则3编B.刑法分则主要是根据犯罪的同类客体分为10章 C ?在1997年修订刑法之后,只颁行过一个单行刑事法,此后对刑法修订全部采取“修正案”形式D.目前已有6个修正案(截止于2007年12月底) 3?罪刑法定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含义是:() A ?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成文法,排斥习惯法B.刑法不得类推解释或类推适用 C ?刑法不得溯及既往 D ?刑法不得规定过分的、残酷的、不确定的刑罚 4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正确说法是:() A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事司法的原则不是立法原则 B.犯 罪与刑罚只能由法律规定,因此排除犯罪性事由只能由刑法明文规定 C.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价值理念是 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D ?不违反行政法、民商法的行为当然也不违反刑法 5?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刑罚的轻重与罪行和刑事责任相适应 B ?罪行指客观行为及其侵害性C.刑事责任指行为人主观意 识的罪过性和人身危险性 D ?罪刑相适应仅仅是指刑罚的轻重与罪行轻重相适应 6?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刑相适应原则?() A .对累犯从重处罚 B .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 .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D.对不满 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 .行为地在我国,结果地不在我国 B .行为地不在我国,结果地在我国 C .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 D .行为地和结果地都不在我国 & (犯罪地确认、属地原则适用)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 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对乙某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B.对乙某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C ?对乙莱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D?对乙某谋杀案我国没有管辖权 9.(普遍管辖原则)张某系美国公民,因为多次组织从哥伦比亚向美国贩卖毒品,被美国有关当局通缉。张某于2000年5月到中国旅游。美国方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通报中国警方,请求中国警方将张某逮捕。 经查张某从未向中国贩卖过毒品,也未在中国贩卖过毒品。我国依法可以对张某采取下列措施:( ) A ?对张某实行逮捕 B ?立即驱逐岀境C.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 D ?应美国请求实行引渡10?甲某身绑炸药混上我国某民航班机。在飞机起飞后,甲某露出身上的炸药,手持火柴,胁迫机组人员 将飞机开往韩国。机组人员与甲某周旋,称需要加油,在国内某机场紧急迫降后将甲某制服。甲某的行为: ()A ?构成劫持航空器罪(既遂)B.构成劫持航空器罪(未遂)C ?构成爆炸罪(既遂)D.属于国际 犯罪 II ?下列哪种情形可适用属地原则确立我国刑法对案件的效力?() A ?甲某劫持一架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在我国南京市机场迫降 B.甲为杀害乙,从日本邮寄投放了毒药的糕点给住在南京市的乙,乙收到后发现糕点霉变未吃。 C?属于俄罗斯的一列国际列车行驶在我国领域内时,外国人甲盗窃外国人乙的数额较大财物。 D?甲潜入泰国驻华使馆盗窃了数额较大的财物。 12?中国公民甲在日本盗窃了美国公民乙价值2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于此案的甲:()A?日本国可以属地原则为依据适用日本刑法审判B?中国可以属人原则为依据适用中国刑法审判 c ?依据中国刑法必须追究乙的刑事责任D?依据中国刑法不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究乙的刑事责任13?我国船舶“长城”号停靠在巴西港口时,中国籍船员甲乙二人打架斗殴,甲致乙死亡。 巴西法院判处甲某故意伤害罪,处4年有期徒刑。甲某假释回国后:() A ?我国法院依法有权对:甲某该项罪行再次审判 B ?我国法院对甲某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c ?我国法院不能对甲莱该项罪行再次审判,因为这违反“一事不两罚”的原则 D。我国法院对甲某再次审判时,不需考虑甲某在外国已经受到处罚的事实 14.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城内犯罪或国内犯)应适用属地原则(即根据犯罪发生在中国)确立中国刑法对该罪行的效力,但法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B. 对于一起刑事案件根据属地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均可以确立我国刑法效力时,适用属地原则 C. 对于一起刑事案件根据属人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均可以确立我国刑法效力时,适用属人原则

刑法学案例分析45题

案例1:刑法对外国人的效力范围 卞某,23岁,外国人,系某国在医科大学的留学生。某年5月13日,卞某某遭到医科大学另一外国留学生安某拳打后,蓄意报复。6月10日晚7时许,卞某得知安某在留学生l楼104会客室会客,便手持木棒,到会客室敲门。安某将门打开后,卞某用木捧击打安某。安挣脱后,会同在该校的本国留学生翁某、风某、莫某等7人,手持木棒、手杖等器械,聚集在留学生宿舍2楼走廊西端。卞某也和某国留学生朱某、穆某、白某等5人手持木棒和尖型菜刀等,聚集在留学生宿舍2楼走廊中部208房间门前,双方形成对峙状态。后双方发生殴斗。在厮打中,卞某手持的木棒被打掉,随手用尖型菜刀乱刺,刺中对方留学生翁某的上腹部,创伤透入胸腔,将肝脏切成局部破损,经抢救无效,于次日下午死亡。 [问题]卞某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可否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2:刑法的效力范围 李学沛,男,26岁,工人。王义勇,男,24岁,工人。李、王二被告均系我国公民。某年10月,该二人受雇在美国轮船上工作。同月24日,轮船停泊于巴西某港口后,二人在轮船上饮酒闹事,不仅不听从船长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劝阻,反而公然杀死制止他们的中国公民张世良。杀人后又抢劫了一些其他船员的财物,然后逃到巴西某市藏身,并策划逃到第三国。由于在隐藏期间二人的财物被盗,王义勇被迫回到船上,并报告了李学沛隐身之处。其后,巴西警察将李、王二犯逮捕。 [问题]李、王的犯罪行为可否适用我国刑法?为什么? 案例3:刑法的效力范围 ]温源和,泰国籍。戴文,广东省广州市人。余锡宽,广东省台山县人。上述三人在泰国曾策划进行跨国贩毒活动。约定戴文负责接运毒品,经我国昆明、广州至深圳市出境。某年4月18日,戴文与余锡宽进入昆明市与从泰国到达的温源和会面后,共同约见了潜入昆明市

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刑法总论专业法学年级2013 级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正确的是( c ): A.不明知所犯罪客观要件内容就不构成故意犯罪 B.错把乙当甲杀害是犯罪对象认识错误 C.错将100克面粉当毒品海洛因贩卖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 D.非法拘禁他人两天后出于良心发现自动中止放出被害人构成犯罪中止 2.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B )。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下( D )情况成立共同犯罪。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和共同行为的的同时犯 C.共同过失行为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4.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 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5.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故意,窃得一军人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B )。 A.结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6.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

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C ) A.刑事拘留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刑事拘留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 7.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D ) A.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B.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C.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 D."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 8.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B )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之内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期满六年后又犯故意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9.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 A.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 D.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 10.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C )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但判前先行关押时间不算在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悉乙家的丙为自己能盗窃成功标别墅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

刑法总论试题2

刑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D )。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D A.应认为是犯罪未遂 B.也应以犯罪未遂论 C.不认为是犯罪中止 D.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3. 犯罪分子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属于重大立功的是( B ) A. 协助司法机关捕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B. 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 C. 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D. 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的 4.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C )。 A.死刑立即执行 B.死刑缓期二年执行C.无期徒刑 D.有期徒刑15年 5. 缓刑的适用对象只限于( D ) A.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6. 在追诉期间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C ) A.时效继续 B.时效中止C.时效中断 D.时效延长 7. 行为人在实施背叛国家罪的过程中,其行为方法或行为结果又触犯了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其犯罪形态属于( C ) A. 想象竞合犯 B. 结合犯 C. 牵连犯 D. 吸收犯 8. 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 C ) A.只能附加适用 B.只能独立适用C.可以独立适用 D.不能独立适用 9. 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相区别的关键是( D ) A.犯罪的主体不同 B.侵犯的客体不同C.行为的方式不同D.对他人死亡的结果能否预见不同 10.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的是(D) A. 所有不作为均是过失犯罪 B. 有因果关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C. 对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处罚 D. 对想像竞合犯按一重罪处罚 11. 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A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C.有的有影响有的无影响 D.一般的影响是从宽处理 12. 我国刑法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采取和数罪并罚原则是( A ) A.吸收原则 B.并科原则C.估堆原则 D.限制加重原则 13.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C ) 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 14. 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C ) A. 甲乙互不相识,共同在一仓库内行窃 B. 甲在境外购毒品,乙在境外购淫秽物品,二人共谋共雇一走私船回国,后被查获。 C. 甲乙共谋共同杀丙,但最终乙因病未去犯罪地,甲一人杀死丙。 D. 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 15. 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处罚原则是( C )

Removed_刑法总论案例分析[1]42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试卷(B) 一、案例分析(20分) 案情:被告人赵某系三代单传,与杨某结婚后生一女孩,赵某为此深感不满,常常夜不归宿。赵某两次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均被驳回。2003年9月16日,赵某同他人的奸情被杨某发觉后,夫妻间开始发生争吵。当天下午,杨某买回一瓶农药,喝下去后对丈夫赵某说:“我喝农药了。”赵某说:“喝药了你怎么不去医院?”说罢,带着孩子关上房门到院子里玩。20分钟后,赵某返回屋内取东西,发现屋内农药味很浓,杨某口吐白沫。赵某情知不妙,便将女儿放在母亲处,谎称有事外出,与情人私奔外地躲藏。当晚,赵某的母亲送回孩子时,发现杨某已经死亡。经法医鉴定“杨某为氧化乐果中毒死亡”。当天,赵某往家里打电话证实杨某已中毒死亡,携情人四处躲藏。 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赵某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构成遗弃罪;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构成(间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问题:请用刑法理论全面分析赵某的行为性质。 二、案例分析(20分) 案情:陈某与方某、郭某等人共同商议报复许某。一日,陈某得知许某一人在家,便纠集郭某、李某、张某携带凶器一同前往许某家。途经方某家门口时,方某的父亲见如此架势,便对其他4人说家里有急事要办,将方某拉回家中,陈某、郭某、李某、张某4人前往许家将许某砍成重伤。第一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中止;第二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未遂;第三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既遂;第四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问题:请分别为以上四种观点说明理由,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20分) 案情:陈某与刘某系个体户张某小吃店的小工,2002年陈某与刘某均向张某提出离开小吃店的想法,但都被张某拒绝。一天中午,陈某便与刘某商议,决定趁张某不注意时将张某的财物盗走,然后两人一起离开。下午张某在里屋休息,张某的妻子李某外出,陈某在外面洗碗,刘某进屋加佐料,这时刘某发现了李某外出时放在抽屉里的柜子钥匙,于是便打开柜子,将里面的人民币1500元盗走。之后刘某来到屋外,对陈某称其已经偷了张某的钱,陈某听后,又到里屋,将柜子里剩余的500元盗走。之后两人逃到一旅馆里进行分赃,陈某分到1000元。(在福建省,盗窃罪成立的数额是1500元) 问题:请用刑法理论全面分析陈某与刘某的行为性质以及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20分) 案情:被告人王某犯抢劫罪和盗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三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5000元。刑罚执行过程中,公安机关发现王某还有故意伤

山大函授刑法总论模拟题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A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D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1985 年5 月生1998 年6 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 余元1999 年8 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 余元2001 年10 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 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B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B 。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A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7、A 不满18 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 B、侦查的时候 C、起诉的时候 D、审判的时候 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 年执行4 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 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D 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 年以上15 年以下 B、5 年以上15 年以下 C、5 年以上11 年以下 D、6 年以上 11 年以下 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 C、立功 D、犯罪动机 10、防卫过当是指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BCD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BCD 。 、危害行为、犯罪的时间、犯罪地点、犯罪方法、 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CD 。 、故意形式、过失形式、作为形式、不作为形式、 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ACD 。 、法定的义务、道义上的义务、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5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AB 。 、犯罪时空上不同、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犯罪的结果不同、犯罪的行为不同、 6根据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原理下列ABCD 不构成共同犯罪。 、缺乏意思联络的同时犯罪、同时实施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D、一方故意另一方过失而构成的犯罪、 7 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AD 。 、事前避险、假想的避险、事中避险、事后避险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 案例1:被告人王某于1998年3月7日手持一张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卡上存在500元人民币,王某欲取300元。在取款时由于操作失误多加了一个零,取300元变成取3000元。没想到,自动取款机并未因操作失误而拒付,而是果然吐出3000元,使王某大为意外。王某出于好奇,又操作一遍,结果自动取款机又吐出3000元。此时,王某已经知道自动取款机出现故障,但出于贪心,王某又先后从自动取款机取出人民币2万元,占为己有。案发后,王某认为又不是我到银行去偷钱,是自动取款机把钱主动送给我,王某的辩护律师也认为这是一个不当得利的问题,属于民法调整的行为,不构成刑法中的犯罪。 那么,本案到底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还是刑法中的犯罪呢? 【解析】王某第一次获得3000元人民币,是操作失误所致,具有不当得利性质,但后来他明知自动取款机发生故障,还多次取款,这是利用自动取款机的故障进行盗窃的行为,数额较大,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由此可见,王某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2:1991年和1996年,被告人张子强等人将在内地非法购买的一批枪支弹药偷运到香港。1997年9月,被告人张子强等人经密谋并由张子强出资,在广东省汕尾市非法买卖大量炸药、雷管和导火线,偷运香港。此外,被告人张子强一伙在广州等地经多次密谋策划后,分别于1996年5月和1997年9月在香港绑架了李某、林某和郭某,勒索巨额赎金。在本案中,就走私枪支、弹药罪而言,从内地走私到香港,属于跨境犯罪。就绑架罪而言,预备行为发生在内地、实行行为发生在香港。那么,内地的司法机关对张子强案是否具有刑事管辖权呢? 【解析】张子强案虽有一部分犯罪行为发生在香港,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行为发生在内地,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司法机关对本案均有管辖权。由于张子强在内地被捕获,因而内地司法机关对本案行使管辖权是正确的。 案例3:被告人高建生,男,24岁,某市建筑工人。1985年7月16日上午,高将所骑的摩托车停放在本市城区中山南路民用电器贸易中心门前的便道上。此时恰逢三轮车工人康桂泉(男,66岁)为该贸易中心拉货至该贸易中心门前。康认为摩托车“碍事”,将车挪开。高建生不让动。争执中,摩托车被碰倒,高建生便用右手打了康左胸一拳。康仰面摔倒在马路沿儿下,当即“伸胳膊,蹬腿,张嘴”。在群众的协助下,高将康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尸体检验报告称:(1)死者康桂泉患有高度血管粥样硬化,形成夹层动脉瘤,因瘤破裂,引起大出血,心包填塞死亡。(2)死者胸部左侧有皮内出血,符合被拳击伤的情况。此一拳可使夹层动脉瘤破裂。在本案中,被告人高建生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呢? 【解析】本案高建生的行为与康某的死亡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因果关系,那么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呢?应当认为是有因果关系的,因为高建生虽然不知道康某患有动脉瘤,但康某已是66岁高龄,拳击致其胸部左侧皮内出血,这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 1.以下不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A.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A.发生在荒野 B.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C.发生在“严打”期间 D.被害人是盲人 4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 A.罪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 5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 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38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30余万美元的“中介费”、“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 A.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B.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C.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7外国人A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B实施伤害行为,造成重伤。对此案件,应适用( )。 A属地管辖原则 B属人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8\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决定》规定:本决定颁布后审判的案件适用本决定,其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 A从新原则他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9当开往A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某与C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酌情考虑适用我国刑法 10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采取()原则。 A、普遍管辖原则 B、保护原则 C、属地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以下属于广义刑法()。有人认为D项不属于,故不选D项不算错 A刑法典 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外汇犯罪决定 c刑法修正案 D立法解释 2.以下系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及答案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江某举枪射杀站在悬崖边的高某,枪响后,高某应声坠落悬崖。经法医鉴定:高某只有坠伤而无枪伤。推断:高某被江某枪声惊吓落崖身亡。江某的行为应定为()。 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 C.过失致人死亡 D.意外事件 2.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属于( )。 A持续犯B结合犯 C连续犯 D.牵连犯 3.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 )。 A.一定根据 B.主要根据 C.唯一根据 D.次要根据 4.死刑只适用于( )的犯罪分子。 A.罪大恶极 B.罪行严重 C.罪行极其严重 D.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5被判处死缓的,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 ),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 A.没有犯罪 B.没有故意犯罪 C.确有悔改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6.新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不包括()。 A.从重情节 B.从轻情节 C.减轻情节D加重情节 7.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8.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 A.可以免除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在考验期内发现假释犯还有漏罪,应当撤销假释,把原判刑罚与漏罪所判刑罚,按( )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 C.刑法第69条规定 D.刑法第71条规定 10.某甲犯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数额巨大,应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诉期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社会危害性 B.具有刑事违法性 C.具有刑罚当罚性 D.具有特殊复杂性 2.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 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B.公共生活准则要求的义务

刑法学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考试科目:《刑法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 分) A. 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 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 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 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 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2. 关于赦免制度,下列法正确的是( )。(2 分) A. 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特赦的规定 B. 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大赦的规定 C. 对于大赦的犯罪人,只免其刑不免其罪 D. 对于特赦的犯罪人,只免其罪不免其刑 3.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对自首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自动投案”的是( )。(2 分) A. 甲犯罪后本不愿投案,后在父母的陪同下勉强前往 B. 乙犯罪后不愿投案,父母无奈将其强行捆绑后送交司法机关 C. 丙杀人后潜逃,在火车站遇警察盘问,丙交代了其杀人事实 D. 丁在过失致人死亡后,打电话报警并在原地等候 4. 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 分) A. 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 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第8页/共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