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七:一战、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热点专题七:一战、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热点专题七:一战、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热点专题七:一战、二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其核心是德国。和三国协约(英、法、俄)其核心是英国。两大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1、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的加剧。

2、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是:巴尔干半岛,它也是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3、导火线(借口):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对类似的暗杀等恐怖事件的看法:我们应坚决反对暗杀等恐怖活动。它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更不能将暗杀者视为民族英雄。)

4、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5、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加速战争结束的事件:

①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

②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

③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7、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8、大战的影响:(后果):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9、启示:(或通过对一战的学习,你有何感受?)

答:战争就是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战争开始阶段的主要进程:1940年

4、5月,德军“闪击”西欧和北欧。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英国首相邱吉尔坚持抵抗。

4、战争的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原因(基础):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建立会议: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建立标志: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意义: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雅尔塔会议:

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时间:1945年初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与会国:美、英、苏三国首脑

内容:A、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B、成立联合国,由中、美、苏、英、法五国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C、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2、7―194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7、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而加速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8、战争的结束

欧洲战场:1945年4月底,苏军攻占德国首都柏林的国会大厦,希特勒自杀。5月2日,德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亚洲战场:(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

红军对日作战。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9、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

(2)其他重要原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等等。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改变了世界面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中的对峙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一超多强”,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当今格局特点: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有,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持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世界经济的“世界化”

(1)经济的世界化趋势

含义: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逐渐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世界化趋势”。

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世界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经济世界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世界化的影响:世界经济世界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利:促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弊:发展中国家因为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水准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大。

经济的世界化对中国的影响: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中国应对经济世界化的对策:中国在顺应经济世界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也正式成为WTO的一员。中国在经济世界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习题详解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内容标准】(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006年武汉市中考思想历史卷及答案(大纲卷) 28.学习历史需要准确掌握基础知识。下列关联正确的一组是 A. 林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B. 拿破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 C.杜鲁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代言人 ?200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2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D.经济全球化趋势日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非实验区) 24.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多极化??? B.“一超多强”? C.“五强并立”??? D.单极世界?? 2006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20、从下图中你所能得到的信息是 美苏争霸B、日本成为经济强国C、出现了众多跨国公司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2006年泰州市二〇〇六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23.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 B.欧共体、德国 C. 法国、加拿大 D.欧盟、俄罗斯 2006年安徽省濉溪县初三毕业会考历史试卷(开卷) 24、当今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显著表现是()A、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新秩序过渡 B、由两级格局向多极化发展C、由美国称霸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D、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课改区) 24.下列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B、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定型 D、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成为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江苏省盐城市二○○六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史地试卷 23.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独霸世界 B.西欧、日本和美国三足鼎立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D.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湖北省宜昌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使用) 20.某班开展以"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明同学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其中不准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 B.美苏"冷战"???? C.多极化趋势?????? D.科索沃战争 2006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20.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是 A.两极对峙 B 多极化形成 C “一超多强” D 和平共处 2006年山东省中考试题 15、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素材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初期,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4.苏东剧变仅仅说明的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5.“独联体”是由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 6.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直接因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 7.多极化出现于两极格局形成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解体后,多极化的格局并未形成,而是处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中,目前则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8.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格局(或称世界格局);而国际局势则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间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国际局势的恶化,但不一定会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 9.二战以来的美日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战后初期,日本从属于美国;1948年后为伙伴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1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篇一: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

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 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地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

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 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2表现: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演变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考试大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搜索:①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②两极格局的影响;③“冷战”的含义及表现 实战高考: 1.(08江苏单科)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3.(2009高考海南单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4.(2010·广东文综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基础知识梳理 一、冷战的兴起 知识补充: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个超出欧洲范围,具有全球性的国际秩序; 2)、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 “冷战”兴起的背景 (1)二战胜利后,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 (2)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确保东西边界安全,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4)美国将苏联视为称霸的最大障碍; (5)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两国领导人的不信任和猜疑; (6)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冷战开始: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时空坐标】 【主干知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 (1)新变化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关贸总协定

战后国际关系史第一章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一章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式、观看冷战视频。 [教学重点] 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终结原因。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格局的发展前景。 [教学要求] 国际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国际格局的定义和类型,了解战后的国际局势,理解美苏两大阵营间的矛盾与争斗,掌握导致冷战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和原因,深化对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认识。 第一节国际格局的定义及类型 一、国际格局的定义 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按照国际法,各国际行为主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是平等的,但由于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的差距,又使它们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不平等。一些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科技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总是处于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地位,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总是享有更多的决定权,被称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角或中心力量。一般而言,世界政治格局主角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首先,具有强大的实力,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文化实力等等。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军事实力是实现政治目的的主要手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其次,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一个国家在外交上不能独立自主,而是依附于大国或屈从于大国的压力,没有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地位,是不可能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最后,具有制衡作用,影响全局。实力强大的行为主体在世界政治中举足轻重,但有时一些行为主体的实力并不强大,却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扮演主要角色,这主要取决于一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影响力。正确的外交政策和游刃有余的外交手段,有时能够弥补实力的不足。 国际格局既是相对稳定,又是变化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政治的基础是经济,国际格局是由世界经济关系决定的。二是国际格局的变化还取决于在格局中充当主角的国家力量的消长极其力量对比的变化。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主角国家力量的对比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从长期看,有着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一旦主角力量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 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初中三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陈东同学确定了下列研究题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欧洲联盟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下面关于冷战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③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下面最有可能是其演说内容的是( ) A、“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原料、金属等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生产 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B、“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 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方位本土。我们将在海洋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 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D、“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答案】: 【解析】: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 1.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繁荣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尤其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原因: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重要原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原因);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根本原因) (2)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西欧经济的发展: 欧盟: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①欧盟成立时间:1993年;使用单一货币:欧元;②欧盟内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见知识点第24页;②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影响:政治上,有力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的两极格局,美国的霸主地位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盟、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 (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2)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知识拓展】 ★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 一、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会议);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变动原因 1、第一次原因: 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

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 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3、第三次原因: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

济结构的多级化 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 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

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 第一次: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 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

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 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7课美苏“冷战” 一、杜鲁门主义: ⒈“冷战”的含义: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 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1)目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重点:欧洲 (2)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3)表现: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组织。 (4)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2、马歇尔计划 (1)时间:1948年(2)实施对象:欧洲 (3)目的:为了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加强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4)作用:P98 3、北约(1949年)、华约(1955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二、美苏争霸: ⑴第一阶段: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但美国占据优势。 ⑵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势头,美国转攻为守。 ⑶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重新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方针,苏联转入全面收缩。 (助记:美国:两头强,中间弱;苏联:两头弱,中间强。像鸡蛋) ⑷影响: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 定的局面。 第18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两极格局的终结: (1)东欧剧变和两德统一,结束了战后40多年来美苏在欧洲对峙的局面,打破了雅尔塔 体系。 (2)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归纳: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的建立。) (3)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形势总的特点:走向缓和。但世界并不安宁,呈现出缓和与紧 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二、科索沃战争: (1)概况:1999年春夏,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境内 科索沃省的“人权”为幌子,避开联合国,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 (2)结果和影响:南联盟丧失了对科索沃的控制权。科索沃战争是首次不经过联合国安理 会授权采取的军事行动。它给南联盟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3)科索沃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目的是加强控制巴尔干。 三、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 局面。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 不可逆转的。 (2)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3)启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要加强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4)归纳: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

专题十八-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专题十八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纲要求】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专题知识梳理】 考点一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后,__________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__________ 的实力也不断增强。 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 (1)“冷战”的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__________演说。 (2)“冷战”的表现: 3、对峙与冲突: (1)美苏分别支持成立西德和东德,德国分裂。 (2)在亚洲爆发了____________ 战争和___________ 战争。 4、影响: (1)“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____________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在__________过程中,西欧国家间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 ①1951年,_______成立,促使法德和解。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___,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__________联合,开始摆脱________控制。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测试题(附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1)材料一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3)材料三中公约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哪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杜鲁门主义。 (2)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共同签订;在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导致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杜鲁门主义。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北大西洋公约》。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认识冷战政策。

第四章 专题一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演变完美版

第四章总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单元知识结构: 阶段特征 1、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朝着多极方向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 从经济发展看,稳定和高速到“滞涨”;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其中联邦德国和日本最突出,但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滞涨”状态; 从经济格局看,美国的经济霸主到三足鼎立;从7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从政治格局看,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世界: 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到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中国走改革开放,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民族解放运动方面: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专题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战争期间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中美苏两国居主导地位,因此也叫美苏两极格局。 美苏两极格局特点:两大阵营阵线对峙,(所以其内部矛盾服从于美苏矛盾) 斗争表现形式:冷战(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经济上的割据) 2、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3、建立: 背景(战后初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①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原因哪些? ②战后初期世界主要政治经济形势说明力量对比的变化。 A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西欧普遍衰落,欧洲中心地位丧失,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受到严重削弱(德、意、日作为战败国被挤出世界事务;英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失去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开始依附于美国,成为二流国家;法国虽恢复了大国地位,但从实力上沦为二流国家 ?美国的力量大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 B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C人民力量的壮大,战后出现两股强大的历史潮流 ·欧亚各国人民民主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更多的国家冲破资本主义体系走上社会主义道 路,国际关系中原有的均势被打破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2)过程 雅尔塔会议(1943)—联合国成立(1945)—处置战败国(1946) 3)内容 ·重新划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 ·建立联合国——是雅尔塔体系的维系机构 背景: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几大国之间为了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 概况:时间:1945 总部:纽约初期操纵国:美国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理会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原则: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地位: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为宗旨,反映了世界一体化的趋势。成立初期,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后来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第三世界兴起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人民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政策的讲坛。在21世纪,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应该也可以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设问: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态度却不同。据此回答:(1)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分析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同: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一些法西斯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都占领了两国国土。异:对法西斯分子的惩罚力度不同,日本小于德国;对两国领土占领方式不同,德国分区占领,日本则被美国单独占领;对法西斯政府的处置不同,德国被彻底摧毁,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原因:美国战后势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和法西斯势力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但主要精力放在巩固欧洲的既得利益上;中国等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处于恢复之中。 (2)战后50-70年代初,德日两国都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比较两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不同原因。 日本更注重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美国在亚洲的两次侵略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

主题: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中考历史部分主干知识 一.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影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又有哪些? 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 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因素: 1、经济实力(决定性因素); 2、科技的发展; 3、军事实力的变化; 4、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三、第三次演变有何特点? 1、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它不是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建立的; 3、多极化格局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4、第三世界在新的世界格局确立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三次变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 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 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 ①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 B.美元获得了与英镑同等地位 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 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解析:选D美国的建议是要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确立美元的主导地位,英国的主张是要继续维持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英美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故D项正确。 2.(2017·衡阳联考)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及英镑之后第五个加入全球货币篮子的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领域的合作 B.为成员国经济复兴建设提供长期贷款 C.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的地位被动摇 D.人民币此后开始成为最重要世界货币 解析:选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间的金融组织,故A项正确;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将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欧元、英镑作为世界货币,并没有提到美元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最重要”表述不准确,没有对这五种货币进行排位,故D项错误。 3.(2017·宜昌调研)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D.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 解析:选C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建立,自由贸易的趋势推动了奉行市场经济的工业国经济发展,比重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计划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29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练习

主题29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现代科学技术 1. (17·滨州)二战后,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C) A. “铁幕”演说发表 B. “欧洲复兴计划”提出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北约建立 2. (17·泰安六三制)《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C) A. 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 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 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 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3. (17·咸宁)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下面关于冷战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②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17·百校联考三)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演说中提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里,共产党队伍已经建立……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如果我们不趁还来得及的时候正视这些事实,那就太不明智了。”这则演说推动出现的局势是(D)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一超多强”局面 C. 多极化趋势 D. “冷战”对峙 5. (17·百校联考二)“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的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D) A.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 B. 美苏“冷战”的结束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C. “冷战”后世界局势总体紧张,但新的大战却未能爆发 D. “冷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威胁和平因素依然存在 6. (17·长沙)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C)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两极格局 C. 一超多强的局面 D. 多极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