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胜利油田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胜利油田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胜利油田“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二ΟΟ九年六月

信息化规划编制小组

2008-6-29版本

1.前言

“十二五”期间是胜利油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油田面临着勘探目标日益复杂,稳产基础不够牢靠,降本增效压力较大,外闯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加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潜在影响,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打造上游“长板”,创造“百年胜利”的任务异常艰巨。油田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了“集成发展”阶段,“十二五”是信息化应用效果凸显的黄金时期,信息化势必成为油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有力“抓手”。为确保建好信息化、用好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油田的发展战略,在胜利油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组织编制了胜利油田“十二五”信息化规划。

2.国内外油田信息化发展状况

从上世纪50年代末信息技术进入勘探开发应用领域开始,国内外石油企业信息化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勘探开发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手段。根据著名的“诺兰模型”,企业信息系统发展可分为“初始期、扩展期、控制期、集成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六个阶段。目前国外先进石油公司信息化水平已发展到“数据管理期”并已逐渐进入到了“成熟期”,国内比较先进的石油公司包括胜利油田还处于“数据

管理期”早期阶段,正在向企业级数据集成和一体化共享方向发展。

2.1.国外油公司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先进石油公司将信息化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已从单个业务领域、单一业务应用发展到企业级集成应用、业务协同应用层面,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的有机融合,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高度融合,实现了业务全流程的计算机化

当今先进的石油公司,信息化已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战略,提升到与勘探、开发业务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信息规划来来完成对业务的完整支持,保证勘探开发业务目标

的实现。

StatOil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强调标准化和集成化、集中管理和控制,企业专业软件配套管理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勘探开发业务的流程划分和定义,他们把业务流程划分4-5级。第一级包括勘探与油藏技术、钻井与井控技术、开发与工程方案设计、生产与维修、市场与供应五个一级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对每个一级业务流程进一步细分,如勘探与油藏技术又细化为盆地评估、矿权获得、资源量评价、油田开发、油田生产与维护五个子流程;第三级细分再将油田开发细化为油田地球物理评价、油田地质化学评价、油藏地质评价三个子流程;最后进行第四级细分:如地球物理评价细化为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地质模型建立、构造分析五个子流程;地震资料解释可以定义业务的具体流程。第二步,应用软件管理的定义与执行。经过优化分析,一个业务配套一套最适合的软件,软件配套注重相互可集成、数据可交换;在软件管理上集中采购、集中管理。该公司在综合解释上以Landmark公司产品为主,在油藏数模建模以Schlumberger公司产品为主。

Statoil公司、OXY Elk Hills油田、Newfield油田实现了从勘探到开发直到废弃,所有的生产、运营、设计都在计算机上完成,已经达到了全业务流程管理的数字化。油气勘探方面实现了快速钻探,利用MWD/LWD支持快速决策和

Just-in-Time即时通讯;油田开发方面实现了精细油藏描述,整合日常生产、油井测试和经济指标进行构成分析,实现了安全、有效、简单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实现了油井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基于状况的油井维护,实现了盈利能力、生产力、成本和安全的综合KPI管理,极大的降低了开采运营成本。

(2)通过信息资源整合、集成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企业信息集成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保证信息化向成熟阶段迈进的重要基石。国际石油公司通过数据、系统、硬件的大规模整合实现了集中化、专业化管理,通过建立开放式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了信息化应用向全管理流程和全业务过程的渗透。

Chimire Field油田全面整合了生产监督监测、油气田管理、油气田生产等信息系统,实现了流线型生产管理,对油田生产进行了全面优化,油田产量增加了30%。充分利用专业化服务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并提供技术托管服务已成为管理合服务上的一种趋势,斯伦贝谢和兰德马克两大专业服务公司长期以来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美国等大量国际石油公司提供专业化数据和专业技术服务,Santos油田使用斯伦贝谢公司作为专业化数据服务公司,实现了数据专业化服务,节省了40% 的时间,相当于每个月增收$30万。

(3)业务协同向外部协同、全球化协同方向发展

石油公司面向整个公司运营建立了企业级协同平台,有效满足了企业内部、外部、全球、生产经营多个方面的协同运转。Statoil公司在综合研究方面实现了从物探、处理解释到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的研究一体化;在生产运行方面实现了从设计、远程监控、综合分析到远程指挥的一体化。SHELL公司建立了钻井生产指挥远程协同工作平台,当某地区一口井发生井喷时,一方面,通过远程实时传输系统及时将该井的现场情况包括视频信息全面展示到指挥中心,钻井服务公司及科研机构同时提供该井的所有地质资料和分析意见;另一方面SHELL公司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世界各地的钻井工程专家、地质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快速拿出最优解决方案,从而大大降低了事故损失和风险。

总部在美国休斯敦的POGO公司,在实施泰国海湾B8/32区块的勘探开发作业时,不在泰国设立办事机构,而是在现场(钻井平台)安装VSAT卫星地面站,通过广域网,与休斯敦建立通道。有关钻井、造斜、测井、气测等数据,以加密形式迅速传到总部,登录到数据处理软件包中,进行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供分析集成做出决策,再反馈至现场执行。所以平台上的钻井工程师与总部的钻井专家、地质师、油藏工程师如同在一个“虚拟办公室”中协同工作(确定井位,设计和调整井身轨迹,调整钻井措施,商定完井策略等等),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显著效益。

(4)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进行研究和决策

国际石油公司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了直观的构造、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实现了“虚拟现实”环境中进行研究、分析与决策,提高了研究与管理水平。比较先进的企业已达到油藏管理的三维实时动态模拟、监视、分析、控制阶段。例如Kutai Basin, Indonesia公司使用斯伦贝谢公司Petrel and DP、BP、ChevronTexaco等产品综合研究实现了全维三维可视化,通过实施在钻井过程中不断更新油藏地质模型,提高了对目的层岩性变化的预测准确度,从而提高钻井成功率,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井轨迹精度。俄罗斯、西非、马来西亚、墨西哥等石油公司也与斯伦贝谢公司合作,在三维可视化基础上建立了业务流程管理与和专家系统,能够动态的进行油田开发规划,将油田开发规划与经济和业务目标相结合,大大优化了油田生产。

(5)通过数据深度挖掘和专家知识的加工积累,实现了智能化决策支持

2000年以来,国外先进的石油公司通过将数据管理技术、可视化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实现信息的集成与专家知识的不断积累,供团队决策,提高了决策水平。

斯伦贝谢公司建立了可视化决策支持中心,在决策中心能够显示所有与项目研究及决策有关的数据。针对地下,决

策中心可享用各类综合研究成果,并可放大局部问题进行讨论、微调;针对地面,决策中心能够享用各类综合调度成果成果,可从一个完全可视化的环境中得到各类管理信息,如管网、电网、交通道路、站库等;在决策指标方面,实现了对各类生产经营情况按业务管理要求进行归纳、提炼出能反映各类生产管理情况的宏观指标。建立了专家知识库,实现了数据、知识管理与决策流管理。以采油工艺知识库应用为例,它包含了“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工艺设计编制过程;设计实施变更情况及原因;效果跟踪与评价;取得的经验与教训”等决策流全过程信息,还包含地质、生产管理等其它相关信息。当一口井出砂时,可以支持从出砂原因分析、同井及邻井以往防砂出砂案例分析、防砂措施方案研究与编制、效果预测与评价等各个层面,查找类似经验,并把决策分析过程问题记载入库,专家解答知识库的问题并把结论记载入库,对库中的内容进行分类、校验、整理等,建立了智能化知识系统,并可与技术中心链接直接为油田现场提供技术支持。斯伦贝谢公司内部实施后,解决技术问题的时间缩短了95%,工程修正的时间缩短75%,每年节省费用$1.5亿。

2.2.国内石油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国内石油企业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数企业都已发展到集成期,比较先进的企业已进入了数据管理期,如大

庆油田、新疆油田、长庆油田等。三大石油公司都执行了信息化整体规划与设计,从总部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控制,重点开展了数据中心、应用集成、流程优化与控制、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工作,达到对企业信息化应用进行整体提升的目的。

(1)新疆油田以数据管理为核心,初步建成数字油田

2009年,新疆油田在中国石油各油田中率先全面建成数字油田,并向智能化迈进。在数据及信息应用方面主要完成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了公司级的数据中心,真正实现了对勘探开发综合研究的一体化服务。依据企业自建标准,建成了新疆油田数据中心、四个勘探综合研究项目数据库(地震综合项目库、井综合项目库、成果综合管理库、归档综合管理库);数据中心及项目数据库采用了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数据中心与项目数据库之间实现了数据的无缝数据交换,充分发挥了数据中心数据一体化服务的强大优势。

二是建立了数据管理与与勘探开发业务并重的管理模式,理顺了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共享使用的关系,全面实现了数据正常化。新疆油田公司信息化工作围绕数据中心建设,建立起了一整套数据管理体系并不断持续完善,概括为以下四方面内容:通过持续不断的基础数据建设,全面实现数据正常化;以中心数据库为基础、OpenWorks平台为核心

环境,实现项目研究数据管理功能及对主流应用软件的数据支持功能;以中心数据库和项目库为支撑,建立起完善的科研数据服务体系和生产管理数据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已经融入了生产环节,成立了近80人的油田公司数据中心,形成了公司领导-机关处室-数据中心-各生产单位的信息组织体系。

三是已初步建成数字油田,围绕数字油田建立了4个平台、4个共享系统,81套应用系统投入使用。新疆数字油田已初步建成,基本实现了“数据管理正常化”、“档案资料桌面化”、“业务工作桌面化”、“新疆油田桌面化”,“应用系统集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并计划于2010年全面建成数字油田,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

新疆数字油田内容包括“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信息标准及管理制度建设、专业数据库建设、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网络基础建设”共五大内容。围绕数据中心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数字油田应用软件体系,研发4个平台(油田数据管理平台、油田业务控制平台、网络协同工作平台、油田空间数字平台)、4个共享系统(信息门户系统、信息集成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81套应用系统投入使用。

(2)大庆油田进行了上游板块的一体化应用体系建设,实现了企业级数据和应用共享

从2004年开始中石油信息化建设全面进行国际合作,主要是以IBM为咨询合作方,以兰德马克为技术合作方,进行上游企业信息化整体设计,包括上游项目、下游项目、ERP 项目、电子商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基础项目、组织机构项目、项目管理8大项目。总体目标是建立管理局和采油厂两级数据中心,以兰德马克的专业软件为主体建立应用系统和生产经营决策系统,实现数据和应用的共享。目前已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建设了以主数据库、项目数据库、专业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中心,及应用系统集成平台;建立了集勘探开发生产管理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发布、管理和应用于一体,规范、统一、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生产管理信息应用体系;已实现了大庆油田和其他油田及中国石油总部的生产运行、过程监控与管理等需要,实现了上游生产信息资源共享。

(3)长庆油田信息化建设在生产管理方面成效显著

长庆油田结合“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发展理念,着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油田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整体规划设计了“油气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以达到对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扁平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目的。该系统由大屏幕显示、地理信息平台、生产建设信息管理、路电讯管理、原油集输SCADA监控、天然气集输SCADA监控、工业视频监控、应急管理、各厂数字化信息系统接入等多个子系统或模块构

成。

生产建设信息子系统,以勘探开发建设流程为切入点,将每一口井的建设进度、油气水井的生产动态、油气集输主要参数等生产管理信息进行高度集成,以图形化进行展示,自动生成各类分析曲线和生产报表。路电讯子系统,实现对油气区所有道路走势、沿途场站等信息的查询,对道路的所有危险点、施工情况、车辆情况进行警示;在GIS上显示油区所有变电所、供电线路、变压器及通讯设备信息,结合日常生产管理的油水井信息,优化供电网络,提高供电服务保障能力。原油集输监控子系统,实现输油管线、场站基本信息查询,管道输油压力、温度、流量、外输泵运行参数的自动监控,将场站总安全容量、实际液量与安全运行上下限范围进行动态的实时对比监控,超出安全范围自动报警。天然气监控子系统,对天然气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输气管线、场站基本信息查询,对气井、天然气净化厂(处理厂)、集配气站、集气干线、外输管线等生产过程参数进行全过程监控,准确掌握气田现场生产状况,对超限、泄漏进行报警。生产重点场所视频监控子系统,对井场、站库、倒班点、环境保护区域等重点场所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视频监控查看平台,将视频信息进行集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外界因素所产生的干扰或突发的意外故障,辅助事件处理,确保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应急管理子系统,包括应急

指挥、预测预警和应急资源管理等功能,实现综合协调、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异地会商、辅助决策、现场图像采集等主要功能,基于三维地理信息,实现应急现场视频监控,应急预案查询,应急物资、救援人员分布查询及合理调配,其他隐患风险分析,事件等级评估,远程应急指挥等。地理信息子系统,是以上各个管理模块的展现终端,将以上各应用子系统的数据结合在地理信息在平台上,并非常直观的展现出来,做到既能掌握全局也能深入了解细节信息。

石油行业信息化发展先进水平标志:

一是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

二是

3.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围绕油田“三稳一保”的阶段发展目标,油田“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建成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数据模型,初步实现了勘探开发数据的集中管理、共享应用;提升了综合研究软硬件装备能力,形成了专业软硬件资源集中配臵、远程共享应用的格局;建成了勘探、开发、采油工程决策、生产指挥、经营管理等局级层面的大系统,实现了决策等关键业务工作模式的改变;勘探、开发生产管理等油田核心业务实现了工作网上流转、成果网上共享的协

作。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科学规划、精心运作,油田信息化大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对油田核心业务的支撑作用逐步凸现。

3.1.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增储上产的必要手段

“十一五”以来,油田不断加大勘探开发研究的信息化应用力度,在提高资料处理解释能力、丰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高性能计算机在油田地质综合研究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的微机集群节点数达到了2000个,处理速度达到每秒40万亿次,使叠前时间偏移进入常规处理阶段,高精度高密度处理、叠前深度偏移等先进的处理方法得以实现。综合解释方面进行了主流解释软件的企业版配臵,实现了对区带采用三维立体可视化、多属性资料进行解释,解释人员采用协同工作的方式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油藏数值模拟微机群节点数达到137个,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6万亿次,模拟时间缩短为过去的七分之一,提高工作效率近6倍。

通过决策系统的应用深化,创新了决策模式,实现了利用丰富的资料进行多方案对比论证。勘探决策支持系统以勘探部署、勘探动态、勘探成果、探井实时信息集成为基础,支持专家集中论证,实现了井位部署决策信息的快速调用和井位的优选,成为了勘探论证会的必备工具。开发决策支持

系统在局、厂两级投入试点应用,实现了水驱油藏开发和稠油热采新区产能建设油藏地质方案优选,对开发指标进行预测,优选油藏地质方案;实现了天然气业务管理、稠油热采业务管理等13项开发管理业务的网上协同,使开发工作部署、实施、效果跟踪等工作衔接更加紧密,提高工作效率近一倍。采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以直井举升方式为试点,对不同参数下的生产动态进行模拟,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评价,实现了举升方式的优选。

在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全面支撑局级层面业务的同时,专业部门从自身需求出发,基于勘探、开发应用库开发了一些小的应用系统,如勘探方面用于数据查询的系统包括勘探动态数据Seimis、勘探静态数据EIS、勘探网(部分动态)、钻井实时数据、录井实时数据、测井曲线发布各种查询系统等十几套,这些系统解决了专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但由于系统侧重某类数据的查询展示,用户往往需要登陆多个系统才能获取完整的信息,给用户应用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由于采用的系统架构和开发标准不统一,系统集成整合难度大。

3.2.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的重要保障

一是实现了生产动态的及时把握、快速反应。物探方面,实现了物探野外施工中单炮能量、频率、信噪比等信息的监

测和定量分析,保证采集质量;钻井方面,每年对500多口重点探井和特殊工艺井相关的地质、工程等实测参数进行自动采集,为钻井现场监控提供信息;采油厂所有外输管线和部分厂内管线实现了压力、流量的实时监控,泄漏点智能定位范围在500米以内;1200多口油井实现了生产参数实时采集,运行状态远程监测。实施了重点区块的井群视频监控,实现了生产异常、盗油事件的及时发现、快速反应,视频监控油区内的盗油和破坏事件下降近50%。

二是加大重点设施、关键环节的自动控制,提高安全、清洁生产水平。70多个海上原油生产单井平台实现无人值守,57座变电站(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具备了无人值守的条件,31座注水站(占总数的16%)实现了重点运行环节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减轻了巡检工作量,为减少人员、岗位调整创造了条件。东营原油库、101油库等8座(占总数的17%)原油站库实现了压力、温度、流量等数据自动采集和机泵、阀门的自动控制以及连锁保护,其中3座原油站库实现超高液位自动连锁报警控制,安全运行反应提高到秒级。对东营原油库、储备站的50个可燃气体报警点实现了实时监测,并与119消防中心实现了联动。

三是对部分生产环节实现了预警分析。按照影响油田产量运行的因素,进行产量变化原因的对比分析,为及时把握阶段产量变化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了信息支持。在

此基础上,设臵开井数、井口产量、剩余水平等主要生产指标的合理波动区间,建立了分级产量预警机制,辅助工作的超前部署,已在东辛采油厂试点运行。建设了陆上生产应急事件处理功能,完成了事件上报、接收上级指令、现场处理指挥的流程化展示。基于电子海图,实现了海上船舶运行海洋气候、抛锚区域、船舶碰撞等安全报警,确保了海上生产安全。

四是开展了集输与注水生产系统优化试点项目建设。建立了优化模型,试验区集输设备能耗同比降低了6.8%,注水设备能耗同比降低了10%。

生产运行方面,少数二级单位进行“小系统”开发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以采油厂作业管理为例,各采油厂从本单位业务管理需求出发建设了各自的作业管理系统,实现了作业设计运行、作业现场管理及监督、作业费用结算、效果分析等功能,目前功能相似的作业管理系统就有四套,而且这些系统都没有实现与生产指挥系统和ERP系统的借口,给系统的集成整合造成了困难。

3.3.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规范管理、细化管理的有力支撑

在全面应用ERP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油田实际情况,整体规划、整合系统、拓展应用领域,提升经营管理信息应用水平,力争实现经营管理透明规范、流转有序、协作高效、

决策科学。

一是按照油田企业ERP应用管理规范,对ERP系统业务操作情况进行检查,完善业务监控及通报制度,确保规范操作。实现了89个内控要求的控制点由线下检查转为ERP线上检查,加大了内控的执行力度,减轻了内控检查的工作量。

二是加大了经营管理信息集成应用力度,实现了成本费用的按照厂、矿、队、区块进行细化、归集,重点从关键考核指标和关联交易结算两个方面进行开发,为精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持。

三是拓展ERP应用范围,整合相关经营管理系统。推广实施了辅助审计功能模块,实现了动态审计、远程审计,促进审计方式由事后向事中转变。取消了ERP系统与财务稽核系统接口、“三流合一”系统质检接口,实现了ERP线上付款审核控制,物资质检线上操作。进行ERP系统与中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站的整合,强化了物资采购管理。

目前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系统应用格局已初步形成,但分公司各部门仍有20套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其中13套难以与ERP系统实现集成,造成经营管理数据的综合应用对部门专业系统的依赖加强,从而消弱了ERP系统的核心作用。

3.4.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服务为民的重要手段

启动了油田“一卡通”系统,完成了系统建设,并在仙河

社区进行了试点应用,下发了相关文件,制订了油田水、电、气、暖等多种表计标准,职工个人信息采集工作已全面展开。建立了油田“一号通”系统,实现“440”与水、电、气、暖等各项业务的互联互通和业务联动,建成了服务便捷、内容丰富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不仅方便了居民“一号”报修,同时建立了服务与监督相对分离的服务管理体系,保证服务做到保质保量。不断丰富网上教育资源,增加了管理类、科技类电子文献和课件,编制和发布了钻井采油机工、采气工、地震勘探工等六个工种的视频操作示范规程。

3.5.夯实了信息化建设基础体系,为信息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组织队伍建设上,形成了油田信息化领导小组、局信息中心、二级信息管理部门的三级组织管理架构,明确了油田信息化领导小组、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各专业部门信息化工作职责。近几年,信息管理部门职能定位正在从技术支持向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和组织协调转变。

在制度保障上,油田形成了涵盖信息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制度保障体系,做到了每一项业务有标准流程,每一个操作环节有据可依,保证了信息工作的规范运作。油田以实施IT 内部控制为契机,充分借鉴内控的先进理念,对现有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补充修订了12项管理制度,重点对油田层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做出明确规定。在总部内控检查

中,胜利油田获得中石化油田企业IT内控总分第一名。油田已初步形成了7大信息标准体系,各类标准141个,其中:企业标准70个,行业标准36个,国家标准35个,基本覆盖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环节。胜利油田所应用的标准已经成为中石化上游企业的主体标准。

在装备及网络建设上,按照“油气为主、兼顾均衡”的原则,对服务器、工作站、PC机等装备进行了配臵,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效率。为了确保信息化应用质量,建成了上联集团公司,下联勘探开发主要基层单位,外接互联网的天地一体、内通外联的综合信息网络, 并实现了与外闯市场队伍和海外合作区块的信息联通。建立了油田计算机防病毒系统,以及数据备份和安全身份认证体系,确保了网络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4.信息化发展形势分析

信息化是一场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在本质上来说是战略性的。在胡锦涛总书记向党的十七大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推进信息化的思想贯穿全篇,成为报告的一个重要亮点,与之直接相关的表述共有十处之多。无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还是民生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党的建设,处处都贯穿着信息化的思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十二五工作总结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过几年建设,目前重要领域和重点业务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金盾、金关、金财、金税等近百个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陆续建成并顺利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提高,地区差异现象依旧存在 在中央层面,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水平稳步提升,并逐步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各部门加大应用系统建设力度,在继续推进金盾、金关、金财、金税等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系统。相关数据显示,到“十二五”中期,中央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80%相较“十一五”时期增长了10% 另据调查,中央政府各部委办公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100%税务、金融监管、社会保障等有“金字工程”支撑的重点领域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接近或达到100% 在地方层面,地方各级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逐步提升,应用不断深化。截至20XX年底,省级、地市级和区县 级政府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分别达到75% 60囁口40%

有效支撑了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履职。 此外,核心业务数据库覆盖率有所提升,绝大多数中央部委的核心业务都有数据库支撑;省、市、县三级核心业务 数据库覆盖率分别为32% 24嚇口29% 但是,业务应用的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总体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省、市级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普遍在80%以上, 区县达到50%;而中西部省、市级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接近50%多数中西部区县级业务系统仍处在起步阶段,覆盖率仅在30%左右。 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风险依然严峻 “十二五”期间,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数据显示,有92%的中央国家机关和71%的省级政府将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作为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地方和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建立网络信任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监管体系。同时,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制度建设,加大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力度,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在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对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比例呈现回升态势,20XX年有%的被调查者发生过信息安 全事件,与20XX年相比增长%特别是针对移动终端的安全事件频发。在抽查的2714个政府网站中,有%勺网站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平均每个网站存在个风险漏洞。另据20XX年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 五工作计划 Summary of informatization work in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and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XX-20XX年,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年来分别为324亿元、398.7亿元、398.5亿元和433.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7%、25.5%、11.6%和8.02%;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2.7亿元、

80.1亿元、103.9亿元和12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9%、21.8%、12.3%和7.5%,占全区GDP比重分别为15.4%、15.6%、17.6%和18.5%。规模工业企业数持续增长,从20XX年的52家到20XX年的96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实现利税总额从20XX年的46.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63.1亿元。预计20XX年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可达475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可达133亿元,是20XX年的1.85倍,同比增长85%左右。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特别是推进“无线长沙”建设步伐,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XX年至20XX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敷设光缆13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天心区范围全境,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初稿) (2016---2020年) 执笔:尹勇 一、“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情况 从“国重”学校到“国示”学校,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从无到有,逐步丰富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历程,在学校科学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有: 1.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100M、电信、联通双宽带链路出口,校园网络主干网络传输速度万兆(10G)、千兆(1G)到楼层、百兆(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络。全校铺设信息点1200余个,以光纤链路连接所有楼栋汇聚交换机。校园网中心机房采用高端惠普服务器并用虚拟化技术进行服务器集群,同时配备了24TB存储设备,核心交换机采用华为电信级交换机背板带宽为12TB,交换容量为2TB,为数字化仿真实训、数字化实训室、虚拟实验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所有教室均接通校园网络并安装多媒体设备145台套,为数字教学资源进课堂提供了条件。无线网络建设进展迅速,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前,全校联网的教学与办公用计算机1200余台,建成网络教室140 多个,配备电子白板10 套。 2.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具备一定基础。立足校园网络,提供稳定的门户网站服务、文件服务、实训仿真服务等基础信息服务。教学科研资源方面,建

设了包含68门精品课程和共建共享课程;购买了通用主题素材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等4个资源类系统,电子图书资源已达10万册。 3.门户网站成为学校主要展示和交流平台。学校门户网站是校园网的首批应用项目,由学校和网络公司共同开发和管理,建成已有近10年历史,经历了两次改版,功能不断完善,在促进信息公开、对外宣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后,又重点推动了各二级部门网站以及国家示范校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江职中好人榜评选等专题网站和互动栏目的建设,促进校务信息公开,强化门户网站对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服务职能。目前我校门户网站日访问数超过三千人次,是学校对外最主要的窗口和平台。 4. 建设了一批部门级应用信息系统。学校建有门户网站、数字化校园平台1个、建成学生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师培训系统、教学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等共16套校园数字化平台子系统。 学校利用现有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汽修、电商、数控等专业利用岗位实境视频教学中心、数控编程室、营销模拟实训中心等专业化教室,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开展仿真模拟教学;依托教师培训系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自动记录教师学习进展情况,截止2015年底,学校参与培训教师达800余人次,实现教师校本培训的规范化、信息化。全面推开无纸化考试,学校基本实现了学生技能鉴定理论考试、技能期末理论考试教考分离和应知评价无纸化,在线考试、网上阅卷覆盖12个专业27个学科。 二、“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CH7—交通科技与信息化

第七章交通科技与信息化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要以科技进步为引领,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 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推进科技进步 一、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继续推进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行业重点实验室布局,优化实验室研究方向,重点加强交通安全、节能环保、智能交通、决策支持等领域实验室建设,对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域和方向、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行业重点实验室,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培育 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稳步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在明确总体布局、建设模式、实施方式、管理机制和发展政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民航工程技术、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等领域建设15个左右行业研发中心,促进行业技术开 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加快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继续加大对直属交通运输科研机构基础条件投入,重点支持应用基础研究装备、重大关键仪器设备和大型综合试验场建设;继续支持工程建养、运输、信息、安全、节能、环保和决策支持等领域科研条件建设;注重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性作用,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二、加强重大科技研发 支持重大交通科技专项。以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为主,依托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支持跨江海通道大型结构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内河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开发与应用、新一代公路基础设施维护技术与装备开发、水上搜救打捞、航空安全等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实用性强的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成果。 突出交通科技研发重点。以实用性、前瞻性技术为主,紧密结合全国和区域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开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港口与航道建设与养护、内河通航枢纽、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城市客运、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交通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交通运输信息化、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支持等重点方向研发,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专栏12“十二五”重大科技研发专项 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专项研发:

关于我国“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于我国“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中国工程院“十二五”规划信息化专题组 2009年6月15日 一、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信息化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我国信息化的五大应用领域如下: ●经济领域的信息化,包括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服务业 信息化、电子商务等; ●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包括教育、体育、公共卫生、劳动保障 等; ●政治领域的信息化,包括OA、门户网站、重点工程等; ●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包括图书、档案、文博、广电、网络治 理等; ●军事领域的信息化,包括装备、情报、指挥、后勤等。 中国科学院2009年6月10日发布的“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

国必须及早准备。该报告中的路线图同时提出了必须着力解决22个 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其中,包括6个信息领域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后I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的过程工程、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系统、艾级(1018)超级计算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将对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由IBM 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描述了信息社会的远景。“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通过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使得政府、企业和人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智慧方法有三方面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二)信息化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信息化的发展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组织体系和社会 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周宏仁]。 1、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造就了信息化的第二产业;催生了众多新兴的产业部门(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支撑整个信息化进程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微电子和软件产业);导致了现 代服务业的诞生和迅速发展。 2、信息化发展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十二五医疗信息化

“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23日表示,公共卫生信息化是整个卫生信息化的一部分。着力解决卫生信息的“孤岛问题”,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推进“3521工程”。 据悉,今年年初,卫生部已完成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初步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 孟群表示,目前卫生部信息中心邀请有关专家,就“十二五”期间将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与卫生信息化应用、建设相结合的课题展开研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局长许速告诉记者,闵行区糖尿病管理率86.99%,血糖控制率69.28%,高血压管理率超过80%,而全国平均值是不足10%,这些都是信息化建设的功劳。闸北区卫生局局长王光荣则表示,闸北区下一步启动“智慧卫生”的十大项目,把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进行深度开发。 记者注意到,事实上,嗅觉灵敏的国内外企业早就嗅到了医疗信息化的商机。IBM、西门子、思科、GE、微软等众多跨国企业已提前布局抢位,而国内上市公司中银江股份和东软集团也早已开始分享医疗信息化的大蛋糕。 医疗信息化获百亿资金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医疗信息化的拐点出现,未来三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上海证券报记者宦璐○编辑阮奇 近期以来,医疗信息化产业不断迎来新冲击波:专注于医疗信息化的IT公司金世达第二次冲关IPO;炙手可热的iPad的电子病历服务新近获得67.5万美元的第一轮投资…… 在全球医疗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下,我国的数字医疗、健康物联网等医疗信息产业的发展开始风生水起。本报记者昨日获悉,我国今年将斥资上百亿元完善信息化医疗系统,包括配备乡村医疗机构等。 200亿新增投入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国向记者表示,今年我国将斥资上百亿完善信息化医疗系统,同时,卫生部今年拨款24.5亿元专项资金给予45万个村级卫生所配置电脑及网络,建立数字化医疗档案。 “最近两年,各级政府正通过投资来完善县级医院的医疗系统。去年,每个县医院投入250万元,这部分投入中,很大比例是用来建设医疗信息化体系,如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

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容【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 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 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 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 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 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 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 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 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 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 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各部委“十二五”规划动向 (7)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 【农业部:编制 948 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各产业“十二五”规划点评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 【“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主要省市“十二五”规划进程 (24)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规划成浙江省政治协商重点】 (26) 【海南省:将跨海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 (26)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路】 (27)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九大关注重点】 (28) 【西藏“十二五”规划:立足实际超前谋划】 (29) 【香港自请纳入“十二五”规划】 (30) 【“十二五”规划聚焦 10 大城市群】 (31)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科学分析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实际需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是未来五年指导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和农业服务信息化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成绩,信息化基础明显改善。“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需求更加迫切,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重大机遇,任务也十分艰巨。 (一)信息化基础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完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截至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7.5台/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达到115.2部/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达到67部/百户。 信息资源建设成效显著。经过“十一五”努力,覆盖部、省、地市、县的农业网站群基本建成,各级农业部门初步搭建了面向农民需求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政策等各类信息。据统计,我国农业网站数量达31000多家,其中政府建立的有4000多家。农业部相继建设了农业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统计、农业科技与人才、农产品价格等60多个行业数据库。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66766人阅读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隐藏>> 13 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科教人才强国不是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7日晚浮出水面。第七部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到1500字,22处讲“创新”,让人看到了执政党的孜孜以求。就在此前公布三个月前,新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四个多月前,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世;四年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这一系列中长期纲领性文件的颁布,都在不断呼唤“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讲“创新”要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特殊创新力的人,才能引领各个领域前沿问题的解决,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创新型人才”必然成为国家战略。“建议”也明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数字可证中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2009年,全国共有在校生2.6亿人,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以下。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979万。但要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则要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普及达到40%以上。而要实现有创新能力的人数呈规模效应的“人才强国”,远非几个文件所就能达到,需要全社会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珍视。今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时谆谆告诫教育者“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这显示出中南海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同样的困扰也存在于教育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无破解良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而这注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求索过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现在讲“创新”好像是个很时髦的词,其实创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讲中国缺乏创新就是缺乏像互联网那样改变世界的技术,而是要从教育基层的点点滴滴做起。教育部日前下令要求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时,强调“使横跨十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在头一个五年圆满完成既定任务”,而这要求“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着力提高教育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能力”。14 广州日报:您认为,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哪些新的亮点?辛鸣: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其一、发展思路一脉相承。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十一五”再至“十二五”,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根本指针一直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始终。此前,有人曾对“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进行炒作,但实际上,这没有必要,因为它的内涵并没有超出科学发展。新兴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二,发展战略前后衔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强调转变发展经济方式的要求一直未变,只是在进入“十二五”之际,我们更加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 序言 中国旅游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示精神,全面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阶段。为推进旅游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及指导,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特制订本规划。本规划作为旅游业首部国家级信息化五年规划,将立足于整个旅游产业,力求做到全面、完整,为“十二五”期间旅游信息化发展提供宏观指导,为各地各级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为旅游信息化各参与主体提供方向指引。 一、现状和形势 (一) 发展现状 1. 旅游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国家、省、市三级旅游信息化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旅游信息化规划、管理和组织工作有效推进,全国行业管理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信息化管理由办公自动化和面向行政管

理的职能逐步发展为整个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各类旅游信息化标准规X的制定及推广应用逐步展开,《旅游电子商务标准(草案)》和《饭店信息管理标准(草案)》两部旅游信息化领域国家标准完成申报,旅游地理信息、旅游遥感信息、旅游卫星定位信息等多项行业标准陆续出台。旅游信息化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基于高可信网络的数字旅游服务开发及示X系统》取得初步成果,应用示X效果获得一致好评。 2. 旅游电子政务稳步推进。 以内部办公网络和业务管理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得到迅速普及与推广,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内部信息发布、公文处理等功能基本实现,办公效率显著提升,行政成本有效降低;旅行社监管系统,导游管理系统,景区管理系统,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统计与财务系统,假日旅游预报系统等多个行业管理系统稳定运转,管理体系逐步规X,行政管理能力逐步加强;各级旅游政务网陆续开通,政务公开、办事指南和在线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形象不断深化。 3. 旅游在线服务市场快速崛起。 网络预订渠道快速发展,网络预订市场急剧增长,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初具规模。2009年旅游在线预订的用户规模为3024万人,同比增长77.9%;网上旅游预订市场规模为38.9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 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下是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指导思想、主题、主线的原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 “十二五”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临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十二五”期间是我县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关键时期。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促进信息技术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加速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城市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只有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促进我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临邑县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临邑县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1、信息化普及水平大幅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县用10%的企业安装了ERP系统,部分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相关企业安装了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流程性企业集散控制系统(DCS);开辟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政府政务网站建设全面实施,实现了政务信息公

开。5年间,信息化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大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2、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明显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各产业有效融合,传统产业逐步升级改造,极大带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农业和农村领域,9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网页或网站;各乡镇都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采用统一的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上网直通车”项目,使全县所有村庄具备了上网直通车开通条件,目前已接入站点达到600多个;集中精力抓了农村通信网络建设,于2009年底宽带网络已覆盖全县大部分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有效指导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工业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建筑、电力、规划、科研设计、机械加工等重点行业基本普及,计算机监控技术在80%规模以上的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纺织服装等流程型生产企业得到应用,有近30%的规模以上企业成功或部分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带动了企业生产的节能、降耗和增效,恒利热电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供暖监测系统”和泓淋电子的“企业ERP系统”两项目被列入国家信息技术“倍增计划”,90%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网站,网上支付、网上销售已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改造资金投入达1.2亿元,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5以上。 在政府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开通了临邑县政务网,所有政府下属部门制作了政务网站,70余个科局单位进行了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五年规划/规划发展历程 起源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回顾“五年计划”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而且可以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可以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五年计划发展历史数据, “十一五”改革开放“十一五”攻坚战 概述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些基本政策。第一个转变是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出发点,实现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增长的转变。 结果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5.2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2.1万亿美元;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260亿美元,年均增长11.9%,是“十五”的1.6倍;外商投资额2010年为59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36.9%。 “十二五”(2011~2015):迎接新常态,实现新增长 概述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和国内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开好局,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结果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7.9%。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经济结构明显改善。2012年服务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服务业占国内市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9.5%;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潜力释放,消费对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约58%;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4年城镇化率为54.77%。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也是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 目的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的均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翻一番,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城镇化率显著提高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按照我国目前的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已经脱贫,所有贫困县都摘帽解决区域整体贫困问题。公民的社会文明素质和水平显著提高。生态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信息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粤府〔2011〕47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省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信息化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不断加大。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控技术应用率达50%以上,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率达40%

以上。农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山区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各类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县级以上医院普遍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基本建成,数字出版产业全国领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取得明显进展,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络和机器对机器(M2M)等技术的物联网方兴未艾,云计算顺利起步,前瞻性提出并实施“数字广东”战略。 2.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我省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并成为全省首个突破万亿元产值的主导产业,对我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20389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2445 1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信息技术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3.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和便民服务,提升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建成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政务网络体系和全省电子政务密钥管理、电子认证基础设施以及涵盖省直单位、18个地级以上市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通过电子政务网站群提供政务信息公开和网上行政审批等便民服务。电子纪检监察综合平台在行政审批、行政效能投诉、行政执法、财政资金运行等重要领域实现省、市、县三级全面覆盖。政法系统信息网络平台完成省、市、县三级以及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纵向和横向的互联互通。 4.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省固定电话用户达3169.1万,移动电话用户达9708万,用户规模和业务量均居全国首位。有线电视网用户达1704万,其中数字电视用户929万,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8%,在国内处于领

2019年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2019年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xx-20xx年,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年来分别为324亿元、398.7亿元、398.5亿元和433.7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7%、25.5%、11.6%和 8.02%;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2.7亿元、80.1亿元、103.9亿元和12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0.9 %、21.8 %、12.3%和 7.5%,占全区GDP比重分别为15.4%、15.6%、17.6%和 18.5%。规模工业企业数持续增长,从20xx年的52家到20xx年的96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实现利税总额从20xx年的46.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 63.1亿元。预计20xx年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可达 475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可达133亿元,是20xx年的1.85倍,同比增长85%左右。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