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

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

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结构:为神经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位于脊索背面;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3. 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

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

体,随后完全消失。

(二)一般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多为闭管式循

环。 (三)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后

口,三胚层。

二、 脊索动物的起源:

尾索动物

现代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头索动物

颌类

原始有头类 有

颌类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颌类

鳍足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

兽足类 有羊膜类 恒温动物

五、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2. 脊索为脊柱所取代。前端发展为头骨,后端发展为由脊

椎构成的脊柱;

3. 背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髓),后端分化为脊髓;

4. 原生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水生种类肺呼吸;

5.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6. 循环系统渐趋完善,有能收缩的心脏(从2腔 3腔

4腔),闭管式循环;

7. 肾管为肾脏所代替;

8. 除圆口类外,具有成对的附肢。

六、 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

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7.循环:主要特点如下。

A.心脏小,血流速度慢;

B.心脏位于最后一对鳃弓腹侧,较靠前;

C.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

D.肺鱼的心脏开始出现分隔,向双循环发展。

8.排泄:

鳃:排出氨、尿素、盐(海产种类);

肾:中肾,排出尿酸、肌酸及多余水分。

9.神经及感官:

(1)神经:大脑不发达,且背面只是上皮细胞,无神经细胞。

脑神经10对。

(2)感官:

眼:晶状体无弹性,通过其后面的镰状突起来调节与视网膜的距离,无眼睑,视力较弱。

耳:体表不见耳痕,仅有内耳,有听斑和耳石;

侧线:为鱼类所特有,位于身体两侧,能察觉低频振动。

10.内分泌;

后鳃腺;作用似副甲状腺;

肾间体;相当于肾上腺皮质部;

嗜铬体:相当于能上腺髓质部。

尾垂体;与脑垂体功能相当。

11.生殖及发育:

具有生殖腺(精巢和卵巢)及输导管(输精管和输卵管),多雌雄异体。

受精及发育:

(1)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大多数鱼类;

(2)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如非洲鲫鱼;

(3)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如虎鲨;

(4)体内受精,体内发育,如星鲨、柳条鱼等。

(四)鱼纲的分类;

1.软骨鱼系:板鳃亚纲:鲨目、鳐目;

全头亚纲:黑线银鲛;

2.硬骨鱼系:

肺鱼亚纲:有内鼻孔,鳔具有肺的功能。如澳洲肺全、美洲肺鱼、非洲肺鱼;

总鳍亚纲:具有内鼻孔,鳔能行气呼吸,如矛尾鱼;

辐鳍亚纲:无内鼻孔,占鱼类90%以上。

4.鱼类的洄游:按功能分为生殖洄游、觅食洄游、越冬洄游;按方向分为溯河洄游(由海向河)、降河洄游(由河

向海)。

八、两栖纲: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幼体为单循环,成体行不完全的双循环;

3.出现五趾型附肢;

4.水中交配,体外受精,体外发育,须经过变态。

5.皮肤裸露,富有皮肤腺。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6.新陈代谢水平低,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

(二)两栖类的形态结构:

1.外形:分蝾螈型、蛙型和蠕虫型。与生活习性有关

2.皮肤:表皮角质层不发达,富含多细胞皮肤腺,真皮密布微血管,适于辅助呼吸.

3.骨骼:

头骨:骨化程度高,舌颌骨变为耳柱骨,具双枕髁;

脊柱:分颈椎(仅一个,称寰椎)、躯干椎、荐椎(仅一个,腰带借此与脊柱相连)、尾

椎。椎体类型较多。

四肢:五趾型附肢,具肩带和腰带,增强支持力。

3.肌肉:肌节开始退化(尾部、腹部有残余),开始分化出颈肌、躯干肌、尾肌、附肢肌。

4.消化系统;

(1)成体肉食,蛙类眼球参加吞咽动作;

(2)始具唾液腺,但不具消化作用,分泌粘液湿润食物,便于吞咽;胃开始有消化作用;

(3)有的在上颌边缘生有颌齿,可帮助捕食。

5.呼吸系统;

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肺为一对肺囊,内具少数皱

褶;行咽式呼吸。

6.循环系统;

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行不完善的双循。

7.沁尿生殖系统:

肾脏一对(中肾型),中肾管为输尿管,具有泄殖腔膀胱;

雌体具卵巢一对,苗勒氏管为输卵管;

雄体具精巢一对,中肾管兼备输精作用,苗勒氏管退化。

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脑:大脑较鱼类发达,出现原脑皮,形成左右大脑半球;

神经:脑神经10对,脊神经形成臂丛和腰丛;

(2)感官:

眼:角膜突出,水晶体扁圆,靠水晶体牵引肌将其前拉聚光,视力较弱;

耳:有内耳和中耳

内耳:有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分化出听壶的);

中耳:有鼓膜、耳柱石、鼓室、耳咽管。

(三)分类:

无足目:具双凹型椎体,蠕虫状,无四肢。如版纳鱼螈;

有尾目:体长形有长尾,尾侧扁,有四肢。如大鲵、鳗螈、虎螈(能行幼体生殖)。

无尾目:四肢发达,椎体为前凹椎或后凹椎,如蟾蜍、黑斑蛙、虎纹蛙、海蛙。

(四)生态:

1.发育;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陆生。

2.休眠;由于体温不恒定,有冬眠和夏眠现象;

九、爬行纲: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使之完全适应陆地繁殖;

2.皮肤角质化程度高;

3.骨骼骨化良好,有颞窝,单枕髁;

4.完全的肺呼吸;

5.心脏三腔(2心房1心室,心室有不完全的中隔),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6.消化道化更多,出现盲肠;

7.后肾排泄;

8.神经系统较发达,出现新脑皮。

(二)爬行类形态结构特点:

1.外形:分头、颈(明显)、躯干、尾、四肢五部分,为典型的陆生动物体型。

2.皮肤;角质化程度高,外被角质鳞片(表皮来源);

3.骨骼系统:

头骨:骨化程度高,在鳄类还产生次生硬腭(使内鼻孔后移),单枕髁;

脊柱;脊椎化为颈椎(多枚,且有寰椎和枢椎的分化),胸腰椎,荐椎(2枚)、尾椎。

带骨: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前乌喙骨、锁骨、间锁骨构成;

腰带:骼骨、耻骨和坐骨形成闭锁式骨盆;

四肢:为五趾(指)型。

4.肌肉系统:分化复杂,具有肋间肌和皮肤肌。

5.消化系统;始具盲肠和肌肉质的舌,颌骨上生有齿(分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均为同型),有的特化为毒牙;具有口腔腺,分泌粘液润滑食物,有的特化为毒腺。

6.呼吸系统:内鼻孔后移;出现气管和支气管;肺囊内褶壁增加;不仅保留了咽式呼吸,还发展了胸腹式呼吸。

7.循环系统;具三腔心脏,心室具有不完全中隔(在鳄类有潘氏孔),行不完善双循环。

8.排泄系统;胚胎期功能肾为中肾,成体功能肾为后肾,

后肾管为输尿管、有的具膀胱。排泄物主要是尿酸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系统:大脑半球大为发达,出现新脑皮,中脑的综合作用开始向大脑转移;脊髓在颈部、腰部膨大;脑神经12对;

(2)感觉器官:

a.嗅觉器官:除龟鳖类外均具犁鼻器;

b.视觉器官:具环状肌,能改变晶状体凸度调节视距;具

有可动物的眼睑和瞬膜;

c.听觉;出现了外耳道雏形;

d.红外线感受器:蝰科腹亚科和蟒蛇科。

10.生殖系统:

雄性:睾丸一对,吴氏管输精,苗氏管退化,具交配器;

雌性:卵巢一对,吴氏管退化,苗氏管输卵。

(三)爬行类的分类:

1.喙头目:仅一科一种,即喙头蜥,其椎体双凹型,有脊索

残余。

2.龟鳖目:特征是身体略呈椭圆形,被有函状骨甲。如大头平胸龟、乌龟、海龟、棱皮龟、鳖(又称甲鱼、脚鱼、水鱼或王八)。

2.有鳞目;体通常细长,被角质鳞。

蛇亚目:盲蛇、眼镜蛇、响尾蛇;

蜥蜴目:壁虎、鬣蜥蜴、中国石龙子、草蜥、巨蜥、避役。

4.鳄目:心脏具四腔,但室间隔具潘氏孔,具槽生齿和次生硬腭。如杨子鳄、马来鳄、食鱼鳄。

(四)生态:

1.繁殖:

(1)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

a.卵膜:外包坚韧的卵壳,具支持和保护作用;

b.胚胎发育中胚胎产生了可供给胚胎水分及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胎膜: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在水环境中发育。

(2)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

2.体眠:为变温动物,能行冬眠或夏眠。

十、鸟纲:

(一)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37.0~44.6 ),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前肢特化为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以此主支迁移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出现各种复杂的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行为(筑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二)形态结构特点:

1.外形:体呈流线型,外被羽毛;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头小、颈长、尾短,前肢特化为翼。

2.皮肤:特点是薄、松、缺乏皮肤腺;有多种衍生物,如角质喙、鳞片、爪和羽毛(分正羽、绒羽、纤羽)。

2.骼系统:轻(薄、内有蜂窝状间隙)而坚固(有愈合现象)。头骨具单枕髁;飞翔种类胸骨发达形成龙骨突;腰带形成开放式骨盆。

3.肌肉系统:胸大肌和胸小肌发达,特具栖肌和鸣肌,皮下肌发达。

4.消化系统:具有角质喙(取食器官),口腔中无齿,有的具嗉囊;胃分腺胃和肌胃,消化能力强,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5.呼吸系统:肺呈海绵状,气管末端形成气囊,行双重呼吸,在微气管进行气体交换;发声器官为鸣管。

6.循环系统:具四腔心脏,为完善的双循环;体温恒定为恒温动物;红细胞有核;只有左体动脉弓。

7.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大脑半球发达,为纹状体,表面光滑,视叶和小脑发达;

脑神经12对;

感官:视觉发达(双重调节),听觉次之,嗅觉退化。

8.泌尿生殖系统:

排泄器官:具有后肾,以后肾管为输尿管,无膀胱;排尿酸。

生殖器官:雄性具有成对的睾丸和输精管;雌性大多只具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右侧退化。

(三)鸟纲的分类:

1.古鸟亚纲;原鸟、孔子鸟、始祖鸟。

(1)有齿,肋骨无钩状突,胸骨无龙骨突或不发达;

(2)翼具三枚分散的掌骨,指端具爪;

(3)尾长,尾椎不愈合。

2.新鸟亚纲:

(1)特征;无齿,多数肋骨具钩状突,胸骨发达,有龙骨突;翼无爪;尾短,尾椎多有愈合现象。

(2)分目:分三个总目,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三)鸟类的生态:

1.生态类群;走禽、水禽、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鸣禽、地禽等。

2.繁殖行为;有占区、配对、营巢、孵卵、育雏等行为。

3.鸟类的迁徙:依据迁飞习性有不同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泊鸟。

十一、哺乳纲:

(一)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被毛、胎毛、哺乳。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体被毛,体温高而恒定(约25~37 ),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3.异型齿,口腔腺发达,出现口腔消化。

4.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很高的成活率。

5.头骨具两个枕髁;

6.皮肤富于腺体;

7.代谢废物以尿素形式排出体外。

(二)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

1.皮肤:

基本结构:表皮(由内向外依次是生发层、颗粒层、角质层)、具皮和皮下层;

皮肤衍生物:有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臭腺、乳腺),角化物(毛、爪、甲、蹄、角)。

功能;保护、感觉、调节体温、求偶等。

2.骨骼系统:

头骨:骨化程度高,下颌骨为一齿骨,具双枕髁,中耳腔中有三块听小骨(镫骨、砧骨、锤骨)

脊椎:颈椎恒定为七枚(海牛为6枚、树懒为9枚);双平椎,椎骨间具椎间盘。胸椎与肋骨和胸骨共同构成胸廓。

附肢骨:着生在躯体下方,前肢的肘关节向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利于支撑身体和运动;

3.肌肉系统:分节现象极少,分化水平更高;特具膈肌。

3.消化系统;消化道分化程度高,出现口腔消化(既有物理消化又有化学消化)。

4.吸系统:包括鼻、咽、喉(内有真声带能发声);气管及支气管由“C”型软骨环支持

管壁;肺呈海绵状,肺泡数量多。

5.循环系统:具四腔心脏,为完善的双循环;体温恒定;

红细胞无核;只有右体动脉弓。

6.排泄系统;包括肾(属后肾)、输尿管(后肾管)、膀胱和尿道。排泄物以尿素为主。

7.内分泌系统:分化水平高。(详见生理卫生部分)

8.神经系统:较其他类群动物大脑半球发达,具有沟回以增大表面积,具有由灰质构成

的大脑皮层。

10.感觉器官:耳除有内耳、中耳外,还有较长的外耳道和收集声波的外耳廓;视力发达。

11.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雄体;具睾丸、输精管、阴茎管;

雌性:具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子宫有双体子宫(家兔)、双分子宫(牛、羊、马)双角子宫(犬、猫、鲸)、单子宫

(灵长类)

胎盘是由胚胎的绒毛膜、尿囊和母体子宫内膜组成。分蜕膜胎盘(包括盘状胎盘和环状胎盘)和无蜕膜胎盘(包括散布胎盘和子叶胎盘)

(三)哺乳动物的分类:

1.原兽亚纲:卵生、有泄殖腔(故称单孔类);无耳廓;体温基本恒定(26~35 );体被毛,具乳腺(但无乳头)。如鸭嘴兽。

2.后兽亚纲:胎生,无真正的胎盘;腹部有育儿袋,内有乳腺和乳头,幼仔在其中发育;具有双子宫双阴道,肛门与泌尿生殖道分开;体温较原兽亚纲高(33~35 ),较恒定。如袋鼠、袋熊等有袋类。

3.真兽亚纲:有真正的胎盘;牙齿再出性(乳牙和恒牙更换明显);体温恒定向(37 );阴道单个。

食虫目:如鼹鼠、刺猬等;

翼手目;能飞翔和进行超声定位,如蝙蝠、果蝙、吸血蝠。

灵长目:大脑特别发达,第一趾与其他趾相对握。如金丝猴等;

兔形目:如华南野兔、鼠兔;

鲸目:次生性水生,体形似鱼,前肢鳍状,后肢退化,成体无毛。如鲸、白暨、江豚、等。

鳞甲目:如穿山甲。

食肉目:门齿小,犬齿发达,具裂齿,脚具利爪。一般为肉食性,如狼、虎、熊等;

鳍脚目:四肢桨状,趾间具蹼。如海豹、海象。

长鼻目:如非洲象、亚洲象;

海牛目:如儒艮、海牛;

奇蹄目:如马、犀牛(角由毛变化而来)、斑马;

偶蹄目:如野猪、牦牛、黄、角马等。反刍动物的胃由四部分组成:瘤胃、网胃(巢胃)、瓣胃、皱胃,前三部分由食道变态形成,皱胃能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角分实角和洞角,由骨质部分和角质部分组成。

《普通动物学》试题

1、下列关于脊索动物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脊索动物门的种类终生都具有脊索,因此得名

B、尾索动物的幼体在尾部具有发达的脊索

C、头索动物的脊索在其头部最发达

D、文昌鱼属典型的尾索动物

4、以下哪一组特征是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

A、脊索、后口、真体腔

B、后口、三胚层、真体腔

C、咽鳃裂、两侧左右对称、真体腔

D、神经管、三胚层、两侧对称

5、哺乳动物中唯一能飞行的类群是:()

A、鼯鼠

B、飞狐猴

C、蝙蝠

D、有袋类

6、以下哪些特征是哺乳动物所共有的:()

A、具毛

B、具胎盘

C、脑为大型脑

D、直接产出幼体

E、具有以上四种

8、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来说,分化最明显最集中的时期是:()

A、受精卵最初的几次分裂

B、胚胎发育形成

C、从胚胎形成到胎儿出生

D、出生后的生长发育

11、哺乳动物的胎盘是:()

A、母体子宫壁内膜的一部分

B、胎儿在子宫内的绒毛膜

C、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的结合部分

D、类似鸟卵中卵壳膜的结构

12、食虫目属真兽亚纲中较原始的类群,其原始特征是:()

A、鼻间隔宽阔,手掌裸露,听觉发达

B、存留有门齿、犬齿、臼齿多种类型,吻长适于吸虫

C、趾行式、嗅觉不发达、怀孕期长

D、牙齿结构分化较少,个体一般较小,吻部细长,指端具爪

13、没有泄殖腔的动物是:()

A、硬骨鱼

B、软骨鱼

C、青蛙

D、鸭嘴兽

15、鸟类呼吸时气体交换的真正部位是:()

A、背支气管

B、腹支气管

C、微支气管

D、平行支气管(三级支气管)

17、两栖类脑最高级的整合中枢所在部位是:()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大脑

18、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趋势是:()

A、无神经-神经索-梯状神经索-链状状神经索

B、梯状神经索-腹神经索-链状神经

C、无神经-神经网-梯状神经-链状神经

D、梯形神经-神经网-链状神经

19、鸟类大脑发达是由于:()

A、嗅叶发达

B、纹状体发达

C、原脑皮发达

D、新脑皮发达

22、未受精卵发育成生物体称为:()

A、受精作用

B、接合作用

C、克隆

D、孤雌生殖

24、犀牛的角是:()

A、真皮形成的骨质实角

B、表皮角质形成的,内无骨心

C、表皮角质形成的,内有骨心

D、真皮形成的骨质洞角

25、在下列各类动物中,哪一类的卵黄囊极小?()

A、有羊膜卵的动物

B、有尿囊膜的类群

C、由母体的血液给胚胎提供养分的类群

D、体外受精的类群

27、以下所列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点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A、脊索、后口、次级体腔

B、肛后尾、三胚层、两侧对称

C、咽鳃裂、两侧对称、次级体腔

D、后口、三胚层、分节现象

28、在硬骨鱼中,以下哪一项与食性无关?

A、咽喉齿的形状与排列

B、鳃耙的形状

C、肠的长短

D、是否具有独立的红腺

(29~37题为是非题:正确打“√”,错误的打“×”)

31、鱼类的体腔分为围心腔、胸腔和腹腔。()

32、爬行类有别于两栖类的外形特征包括体表被角质鳞片,指(趾)端具爪、颈部明显。()

33、自羊膜卵的出现,才确立了脊椎动物完全陆生的可能性。()

34、早成鸟的鸟和雏鸟的死亡率与晚成鸟的相似,它们的窝卵数也很接近。()

35、无尾两栖类前后肢均为五指(趾),指(趾)间具蹼,皆无爪。()

36、爬行类胚胎期产生鳃裂,胚胎用鳃呼吸。()

37、现存有袋类动物只产于澳洲。()

(40~43题是多重判断题)

41、判断下列关于鸟的鸣叫叙述的正误:

A、鸟的鸣叫声多种多样,没有种的特异性。()

B、八哥能效仿人言,主要是有与人相似的舌。()

C、许多种鸟有效鸣有能力,可以学习其他一些动物的鸣声。()

D、鸟类在繁殖期的鸣声往往比其他时期丰富、多变。()

43、判断下列关于鱼鳔叙述的正误:

A、鱼鳔是鱼类的沉浮器官,可以随时调节身体比重。()

B、鱼鳔在发生上来自消化器官。()

C、所有有鳔类的鳔都有一根鳔管与消化管通连。()

D、肺鱼枯在夏眠时用鳔进行呼吸。()

53、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

A、头索动物

B、尾索动物

C、圆口动物

D、鱼类

54、七鳃鳗和鳗鲡均属:()

A、海产鱼类

B、脊索动物

C、颌口类动物

D、头索动物

55、下列哪类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A、两栖类

B、鱼类

C、爬行类

D、鸟类

56、爬行类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因为:()

A、有了颈部

B、体表有了角质鳞片

C、心室中出现了隔膜

D、出现了羊膜卵

57、下列各组动物中,哪一组代表脊椎动物呼吸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的顺序。()

A、江豚→大鲵→扬子鳄→肺鱼

B、肺鱼→大鲵→扬子鳄→江豚

C、大鲵→扬子鳄→江豚→肺鱼

D、扬子鳄→大鲵→肺鱼→江豚

58、鸟类气囊不具有什么作用?()

A、减轻身体的比重

B、气体交换

C、散发多余的热量

D、贮存空气

59、关于双重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B、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

C、肺和气囊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D、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60、除鸭嘴兽外,能产卵的哺乳动物还有:()

A、负鼠

B、袋鼠(有袋类)

C、针鼹

D、齿鼠(食虫类)

61、下列动物中,是胎生又不具有真正胎盘的动物是:()

A、针鼹

B、豪猪

C、鸭嘴兽

D、袋鼠

62、判断正误:

A、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发声器官都有喉头()

B、野兔能够完成快速的奔跑,从骨骼系统看是因为它们具有发达的肢骨和异凹型椎体()

C、脊椎动物的皮肤衍生物来自它们的真皮和表皮()

63、下列哪种鱼的鳞片是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

A、鲤

B、鲈

C、鲟

D、鲨

64、哪种子宫最为原始:()

A、双体子宫

B、双角子宫

C、分隔子宫

D、单子宫

65、偶蹄类中大多数反刍动物胃分四室,请你指出有腺体的部分()

A、瘤胃、蜂巢胃

B、重瓣胃

C、蜂巢胃

D、皱胃

66、下列哪些动物是真正的鱼:(多项选择)()

A、鲨鱼

B、鲸鱼

C、章鱼

D、墨鱼

E、鳄鱼

F、鳗鱼

G、娃娃鱼

H、鲟鱼

I、鲍鱼J、海马K、鱿鱼L、海龙M、柔

鱼N、文昌鱼

77、下列哪一组动物均有肛门:()

A、软骨鱼、硬骨鱼、爬行类

B、七鳃鳗、硬骨鱼、狗

C、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D、软骨鱼、鸟类、单孔类

78、下列哪一组动物具有爪?()

A、狗、蛇、海马

B、蜥蜴、鲸、蟾蜍

C、蛙、鲟鱼、鸡

D、鳄、穿山甲、鹰

79、下列哪一种陈述指出了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真正的不同?()

A、一种是真体腔动物,另一是无体腔动物

B、一种是原口动物,另一种是后口动物

C、一种是上皮神经系的,另一种是上神经系的

D、一种是后口动物,另一种是上神经系的

80、下列哪一种动物的肩带只有肩胛骨?()

A、黑猩猩

B、袋鼠

C、猎豹

D、针鼹

81、哺乳动物的卵子与精子在下列哪一部分相遇?()

A、在输卵管伞部

B、在输卵管壶腹部

C、子宫腔内

D、在子宫内膜上

82、脊椎动物精子排出体外的方式哪一个是正确的?()

A、没有生殖管道的排出

B、中胚层生殖嵴独立产生一套排精管道

C、借用肾脏的原排尿管道的排出

D、生殖腺壁本身延伸出管道的排出

(86~94题为是非题,判断正确划√,错误划×,不选划0)90、脊椎动物都是后口动物,无脊椎动物不都是原口动物()95.蛙的通气与小鼠不同的是:()

A.蛙主要通过皮肤通气B.蛙采用正压通气C.蛙气囊发达D.蛙肺泡直径小

97.下列动物中,小肠相对最长且最弯曲的是:()A.野猪B.家兔C.山羊D.野马99.不靠血液把氧气运往全身各处的动物有:()

①水螅②涡虫③蚯蚓④蝗虫⑤河蚌⑥鱼

A.①、⑤、⑥B.②、③、⑥C.①、②、④D.②、④、⑤

101.动物的结构都是由3个胚层直接或间接发育而来的。下列结构中,哪项不是由内胚层发育来的:()

A.肠上皮B.口腔粘膜C.肝脏D.肺泡104.在支撑脊椎动物身体的中轴骨骼中,哪种动物还能找到残存脊索的结构:()

A.鲟B.青蛙C.蛇D.鸡105.大脑的新脑皮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它是从下列哪类动物开始出现的:()

A.两栖纲B.爬行纲C.鸟纲D.哺乳纲106.牙齿在脊椎动物中的普遍存在的,哺乳动物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它们的牙齿属于:()

A.同型齿B.异型齿C.多出齿D.侧生齿107.动物的消化分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下列哪类动物同时在口腔中进行这两种消化:()

A.鱼纲B.两栖纲C.爬行纲D.哺乳纲108.不少食草兽类与其食性和取食行为相适应,消化系统出现了复胃,牛羊具有4室,哪部分属于真正的胃:()

A.瘤胃B.网胃C.瓣胃D.皱胃109.动物头部的骨骼是靠枕骨髁与颈椎相联接的,人类具有2个枕髁,哪类动物与人类一样具2个枕髁:()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111.脊椎动物的口腔和食道上皮组织是:()

A.单层柱状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扁平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

114.尿酸是以下哪些动物的主要排泄物:()

A.哺乳类、鸟类、甲壳类B.爬行类、昆虫、哺乳类C.鸟类、寡毛类、昆虫D.爬行类、昆虫、鸟类

115.牛的食物在何处进行初步消化后逆呕到口腔中重新咀嚼()

A.瘤胃和网胃内B.瘤胃和皱胃内C.瓣胃和网胃内D.瓣胃和皱胃内

116.鸟类呼吸时,新鲜空气通过鸟肺的方向是()A.吸气时新鲜空气均从头方到尾方穿过肺,呼气时是从尾方到头方穿过肺

B.吸气和呼气时新鲜空气均从头方到尾方穿过肺

C.吸气和呼气时新鲜空气均从尾方到头方穿过肺

D.吸气时新鲜空气从头方到尾方穿过肺,呼气时是从尾方到头方不通过肺

117.以下哪些都是表皮衍生物形成的()

A.乳腺、指甲、毛B.圆鳞、栉鳞、鸟羽C.汗腺、鹿角、指甲D.角质鳞、盾鳞、牛角

120.鱼、鸟和哺乳动物三类动物中,视力好坏的关系是:()A.鱼>鸟>哺乳动物B.鸟>哺乳动物>鱼C.哺乳动物>鱼>鸟D.鸟>鱼>哺乳动物

121.指出下列动物和其特征的正确关系()

A.鲤鱼——不喝水、排泄尿素B.鸽——主动排盐、排泄氨C.鲸——不喝水、排泄尿素D.鼠——主动排盐、排泄氨122.下列哪些生物与发充过程中可见的胚外膜的关系是正确的?()A.鱼——羊膜B.蛙——尿囊

C.爬行类——卵黄囊D.蛙——绒毛膜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C

6.A

7.C

8.B

9.D 10.C 11.C 12.D 13.A 14.B 15.C 16.D 17.B 18.C 19.B 20.B 21.D 22.D 23.A 24.B 25.C 26.D 27.D 28.D

29.√ 30. √ 31.╳ 32. √ 33. √ 34. ╳34. ╳36. ╳37. ╳

38.无;皮层;39.同体;不同时;异体;自体。

40.A. √B. ╳C. ╳D. √ 41. A. ╳B. ╳C. √D. √

42. A. ╳B. √C. √D. ╳ 43.A. ╳B. √C. ╳D. √

44.B 45.A 46.B 47.C

48. A. ╳ B. ╳ C. ╳

49.B 50.C 51.D 52.B 53.C 54.B 55.B 56.D 57.B 58.B 59.C 60.C 61.D

62.A. ╳ B. ╳ C. √

63.D 64.A 65.D 66.A F H J L 67.A 68.A 69.B 70.B 71.B 72.A 73.D 74.C 75.D 76.D 77.B 78.D 79.B 80 C 81.B 82.B

83.ABD 84.AC 85.ABC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93. ╳ 94. √

95.B 96.C 97.C 98.A 99.C 100.D 101.B 102.B 103.D 104.A 105.B 106.B 107.D 108.D 109.B 110.B 111.D 112.A 113.B 114.D 115.A 116.C 117.A 118.A 119.B 120.B 121.C 122.C 123.CD 124.AB

脊索动物门三个亚门的比较:

类群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仅见于尾部,多在成体消失终生具有,纵贯全身仅存于早期胚胎,以后

被脊柱取代

背神经管在幼体其前端发育成脑泡,成体

退化为一个神经节

背方未愈合,前端膨大

为脑泡,脑神经两对,

脊神经背根与腹根不

合并

分化发育成脑和脊髓

咽鳃裂发达,终生具有发达水生种类终生具有,陆

生种类仅存于胚胎

循环开管式,反向循环无心脏,闭管式循环有心脏,闭管式循环

生殖发育有性生殖、无性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具有世代交替,发育

为逆行变态。

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发育时间短。

以有性生殖为主

生活习性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着生活浅海沙中底栖生活,不

善运动

海水生、淡水生或陆生

其他特征外有被囊(故称被囊动物)管细胞排泄排泄系统渐趋完善代表动物海鞘文昌鱼鱼类等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称解析(20 分) 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指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向: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下倾斜的方位,通常用方位角表示。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指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质点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 剪应变: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γ。 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 1 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 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变形特征不同。非均匀变形分连续变形与不连续变形两种。 应变椭球体: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 1 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椭球体, 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椭球体。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应变,称为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变形,称为非旋转变形。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形状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劈理:劈理是一种潜伏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劈理域通常指由层状硅酸盐或不容残余物质福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透入性构造:指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应地质体的整体发生了变形或变质作用。 非透入性构造:指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区段的构造,如节理断层之类连续劈理: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辩劈理域和微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隔,用肉眼就能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 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现状构造A 型线理。 交面线理:交面线理是两组面理相交或层理相交的线理,长平行于同期褶皱的枢纽方向,B 型线理。 窗棂构造: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棂柱表面有时被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1绪论 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 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生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八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自然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生态种群” 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是现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生动物门 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肌肉组织中骨骼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为随意肌;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自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是不随意肌

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 4、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 5、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纲,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 6、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 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端细胞法;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体腔。 2、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有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大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为体腔。 5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成体制;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水螅型个体出芽或横裂无性生殖,水母型个体有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 2、腔肠动物的两种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初中生物会考资料(含彩色图片_精心整理)(1)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中科院大学-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1应变椭圆:在二维应变中,初始为单位半径的圆,经均匀变形后为一椭圆。 1.2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互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块段状,即石香肠。 1.3窗棂构造:由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状的大型线状构造,他代表横向上挤压缩短。 1.4褶劈理:发育于具有先存次生面理的岩石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次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1.5伸展褶劈理:是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晚期褶劈理,与糜棱面理成小角度(约35°)相交,其运动方向反映沿糜棱面理的伸展方向,所以叫伸展褶劈理 1.6.A-线理:是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由于其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顾又称A 型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1.7.S-C-C’面理:S-C面理:组构是一种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组合形式,即由S面理和C 面理组成。其中,S面理是先于C面理的挤压面理,C面理是形成稍晚的剪切面理。 1.8A型褶皱:指褶皱枢纽与A线理平行的褶皱,常发育于强烈韧性剪切带中。褶皱轴与a线理具有等同的运动学意义,即指示物质运动方向。 1.9鞘褶皱: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1.10.眼球构造:强硬的碎斑(porphyroclast)与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优选定向,形成不对称的眼球构造。可分为σ型和δ型。残斑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1.11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中。压力影构造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矿物组成 1.12雪球构造:剪切带中常伴随同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1.13双重逆冲构造:它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1.14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 1.15剪应变(shear strain):在二维应变中,某直线与由它顺时针转90o所成直角在变形后的改变量ψ的正切叫该直线的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 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 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 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 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 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 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 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普通动物学第4版复习资料和试题word精品

01、赤潮是由(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造成的。 02、乌贼胚胎发育以(外包)方式形成原肠胚。 03、水螅刺细胞在(外胚层)。 04、海蜇身体为(辐射对称)。 05、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无体腔。 06、涡虫神经系统(梯形)。 07、(蚯蚓)为闭管式循环。 08、昆虫口器(上唇)不是由附肢转化形成。 09、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 10、(鱼类)皮脂腺是单细胞腺。 11、两栖耳柱骨相当于鱼类(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而成。 12、耳蜗是(哺乳类)具有。 13、脊椎动物第V对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14、(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鉴别特征。 15、鲨鱼鳞片是(盾鳞)。 16、梨鼻器是爬行类(嗅觉)器官。 17、尾肠系膜静脉是(鸟类)特有的. 18、哺乳类椎体连接型为(双平型)。 19、皮肤表皮层:腔肠动物(外胚层),原腔动物(角质膜),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单层柱状上皮 细胞)。 20、陆生脊椎动物不具有(腰带不与脊椎相连)特点。 二、名词解释(24分)7填空题 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简断形式,在有性生殖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和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又称左右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包囊:一些原生动物,在外界环境不良条件下,分泌一种胶质将动物体包起来,代谢降低,以适应环境。当环境适合时破囊而出,这是一种生物学适应。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归律的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做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已转换生活环境、方式,满足它们生殖、索食、越冬所需条件,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 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结构,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并与宽大的骨盆愈合,在行走时支撑体重 同源器官:|不同种类动物某些器官在外形上不同,功用也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上的来源却相同。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一系列左右对称排列、数目不等、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是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呼吸器官。 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过长期演变终于在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申请精华)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鳍 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 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 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结构:为神经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位于脊索背面;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3. 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 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 体,随后完全消失。 (二)一般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多为闭管式循 环。 (三)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后 口,三胚层。 二、 脊索动物的起源: 尾索动物 现代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头索动物 无 颌类 原始有头类 有 颌类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颌类 鳍足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 兽足类 有羊膜类 恒温动物 五、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2. 脊索为脊柱所取代。前端发展为头骨,后端发展为由脊 椎构成的脊柱; 3. 背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髓),后端分化为脊髓; 4. 原生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水生种类肺呼吸; 5.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6. 循环系统渐趋完善,有能收缩的心脏(从2腔 3腔 4腔),闭管式循环; 7. 肾管为肾脏所代替; 8. 除圆口类外,具有成对的附肢。 六、 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 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迎会考复习的知识点细目: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理解]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都有放大作用,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2.使用显微镜。[独立操作] (1)取镜和安放:取镜时,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对光:使用低倍镜和较大的光圈对光,并使反光镜、通光孔、物镜在一条直线上(3)观察: ①用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双眼睁开;左眼看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 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下图为显微镜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右图显微镜中所标序号的结构名称: 1 目镜, 2 镜筒, 3 转换器 4 遮光器, 5 镜座, 6 镜臂 7 细准焦螺旋,8 粗准焦螺旋, (2)更换物镜时应转动[ 3 ] 转换器。物镜的放大倍 数与镜身长度成正比,目镜反之。 (3)图中4所示结构中有数个大小不一的光圈,其 作用是调节光线强弱。人眼中,相当于这一结构的 是瞳孔。 (4)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转动[ 8 ] 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5)甲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他先转动目镜,发现污点不动;再移动装片,发现污点仍然不动。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 (6)乙同学在显微镜目镜视野的右上角观察到这样一个图像:b ,那么,载玻片上的原始图像应为q ;欲将视野中的图像移至正中央,应将玻片朝右上角方向移动。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 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采二地质报告 (班级内部资料,坚决打击侵权行为) 第六章 煤层厚度:与之间的垂直距离。 煤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瓦斯:矿井瓦斯通常指赋存在煤层及岩层中并能涌入矿井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是一种无毒、无味、无颜色,可以燃烧的气体,难溶于水。 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每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吨。 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从煤层和岩层以及采落的煤(岩)体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天。 煤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与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和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称为煤于瓦斯突出。 岩溶陷落柱:是指由于岩溶和坍塌作用形成的镶嵌在煤系中在杂乱无章的碎石堆集体,简称陷落柱。 断煤交线:断煤交线是指煤层底板与断层面相交的线。 矿山压力:矿体或采掘空间周围的岩体,称为围岩。存在于采掘空间围岩内的力,称矿山压力。 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的划分。 答: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不稳定岩层,厚度一般 为~,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比较容易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普通动物学复习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门一、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具有三种营养方式,即①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②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③渗透营养(腐生营养)。有的兼有其他营养方式,如绿眼虫在有光时行光合营养,无光时行渗透营养。 2、形态结构:体制有不对称、球辐对称;单细胞,少数联合成群体;细胞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完成动物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如运动器(纤毛、鞭、伪足),消化细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胞肛),防卫细胞器(刺丝泡)。 3、生理:通过体表进行呼吸、排泄,伸缩泡和收集管主要是排出多余的水分。 4、生殖:方式多样,以胞囊度过不良环境。 (二)代表动物——草履虫 1、生活环境:富含有机质的淡水中。 2、形态结构:形似倒置的草鞋;表膜密被纤毛,细胞质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有大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 3、动:纤毛摆动,使虫体沿纵轴旋转前进。 4、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 鞭毛纲:运动胞器为1或多根鞭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1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生殖。如眼虫、夜光虫(与赤潮有关)。肉足纲:运动胞器为伪足;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常见种类:痢疾内变形虫、太阳2、虫。 孢子纲:全寄生,行渗透营养,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配子生殖。如疟原虫。、3纤毛纲:运动胞器为纤毛(较鞭毛短而多),分化出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有大小一,4、横二分裂。常见种类:草履虫、栉毛虫、棘尾虫、喇叭虫。 二、多孔动物门(侧生动物们)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固着生活、淡水或海水生。 2、形态结构: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多细胞,有细胞分化但无明确组织; 体壁由皮层、胃层及二者之间的中胶层构成;体柔软多孔似海绵;具有特殊的水沟系,有利于摄食和呼吸。 3、生理:摄食、呼吸、排泄通过水沟系来完成。 4、生殖发育:胚胎发育中有胚层逆转现象;海产种类发育中两囊幼虫出现两次囊胚。 (二)多孔动物的分类特征: 胚胎发育中出现胚层逆转现象;体内有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被认为是较早分化出来的原始多细胞动物的一个侧支,故名侧生动物。

初中生物会考最全资料

初中生物会考最全资料《一》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 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 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 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 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 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 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 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 物和裸子植物)。 23、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 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工程地质期末复习简答题(归纳)

一 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要点: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2.简叙各褶曲要素。 要点:核: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翼: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转折端:从翼向另一翼过 渡的弯曲部分。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由各岩层枢纽所连成的面。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答: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 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 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4.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要点: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5.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要点: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 后者主要是加固围。 论述题(10分) 分析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工程地质评价) (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 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 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 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二 1.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 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 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野外鉴别矿物的步骤? (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

重点中学中考资源整理 初中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按章节单元整理,中考必备

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 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之间主要有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

(完整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知识点

n g o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线粒体。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 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 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

i m e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9、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值是10%—20%物质循环特点:循环流动、周而复始10、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各个生态系统密切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 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 的是“p”。 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③ 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④ 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