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业综合评价

课程学业综合评价
课程学业综合评价

课程学业综合评价

成立

“2010年5月,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精神,关注考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全国考办自考综合改革的意见和我省实际,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决定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合作建设并开通浙江省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平台。该平台是省教育考试院唯一指定的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平台。网络助学平台将向我省自考生提供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网络助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课程学业综合评价试点工作。”[1]

概念

课程学业综合评价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准的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学业综合评价改变了自学考试“一考定终身”的终结性考试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国家统考笔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对考生参加面授教学活动和网络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记录为过程性评价成绩,最后和国家统考笔试成绩加权合并后,得到考生的最终成绩。[2]

意义

通过网络助学平台开展课程学业综合评价,有助于探索自考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促进我省自考助学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自考教育制度。

在全省社会考生和开展中高职与自考衔接试点学校进行课程学业综合评价,根据情况,逐步向自考全日制助学院校推广。试点初期共开放了七十多门课程,考生可登陆网络助学平台进行选择。

内容

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由网上学习(包括网络助学平台提供的网上课件学习、网上作业、互动答疑、课程答辩等)和综合测验(网上过程性考试,下同)两部分内容构成。

构成

“(一)网上学习

网上学习占课程学业综合评价总成绩的70%,分三个部分:

1.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由听课时间和登录次数决定,占课程学业综合评价总成绩的20%;其中听课时间和登录次数分别占课程学业综合评价总成绩的14%和6%,并由系统实时记录。

2.知识点测验与阶段测验

知识点测验与阶段测验共占课程学业综合评价总成绩的40%,其中知识点测验和阶段测验各占20%。

“知识点测验”在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弹出,对考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在听课过程中不定时弹出若干知识点测验页面,由考生完成。

“阶段测验”考查该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将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6至8个阶段,对应每一个阶段设置一次“阶段测验”。

“知识点测验”和“阶段测验”均可以反复做,取最高分计入该环节成绩。考生可随时查看测验成绩。

3.网上班级活动

网上班级活动是对考生“参加网上班级活动”的情况进行评定,以参与率和成果大小两重因素评定,占课程学业综合评价考核总成绩的10%。参与率由后台系统自动记录;成果评定由参与活动的发帖质量决定。

(二)综合测验

综合测验占课程学业综合评价总成绩的30%,其目的为系统全面检验考生学习成果。考生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抽取2套试题答题,取最高分计入该环节的成绩。[2]”

评价方式

课程终结性成绩

考生通过网络助学平台完成的课程学业综合评价总成绩按30%和同课程统考笔试成绩按70%比例合成考生该课程的终结性成绩,即:

课程终结性成绩=(网上学习成绩+综合测验成绩)×30%+统考笔试成绩×70%

考生课程终结性成绩由相应省教育考试院认定和公布。

实施细则

1、网络助学平台由我院设制建设标准与要求,制定相关政策,指定管理人员进行后台管理和监控,组织专家审定课程学业综合评价试题库,组织实施综合测验。

2、“自考365网站”负责网络助学平台的运行、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功能的开发、提供学生其他相关的学习支持服务。

3、各级教育考试机构负责网络助学平台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的宣传和推广,并对综合测验进行监督检查。

4、经批准开展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的中高职与自考衔接试点学校负责校内的宣传和发动,鼓励和组织本校学生参加网络助学平台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并接纳社会考生报名,同时承担本考点综合测验的组织实施。

5、参加网络助学平台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的在校生和社会考生,需向试点学校(考点)报名,登录网上助学平台注册。报名、注册时,缴纳综合测验和网上学习费用。

6、综合测验费按照我省自学考试收费标准执行,每门课程48元/人(不含自考统考报考费、教材费等费用);网上学习费用按照网络助学平台规定的收费标准及方式缴纳。

7、网上学习和综合测验须在当次自考统考前完成。各试点学校在每次自考统考前一周内,将参加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的考生名单报我院,并按每门课程24元/人标准向我院缴纳综合测验费。[3]

根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确定试点课程信息如下:

开设课程:高等数学(一)微积分(00020)、高等数学(工专)(0002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英语(一)(00012)、计算机组成原理(02318)、大学语文(04729)、英语(二)(0001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财务管理学(0006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基础会计学(00041)、审计学(00160)、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世界市场行情(00102)、英语阅读(二)(00596)、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高级财务会计(00159)、高级英语(00600)、公共关系学(00182)、生产与作业管理(00145)、物理(工)(00420)、管理会计(一)(00157)、普通逻辑(00024)、国际经济法概论(00246)、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知识产权法(00226)、国际企业管理(00148)、企业会计学(00055)、成本会计(00156)、高等数学(工本)(0002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197)、综合英语(二)(00795)、管理心理学(00163)、民法学(00242)、民事诉讼法学(00243)、企业管理概论(00144)、资产评估(00158)、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4)、操作系统概论(02323)、质量管理(一) (00153)、中国税制(00146)、中级财务会计(00155)、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00898)、市场信息学(00893)、计算机网络技术(02141)、英语阅读(一) (00595)、企业经营战略(00151)、管理学原理(00054)、计算机网络原理(04741)、互联网数据库(00911)、电子技术基础(三)(04730)、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数据结构导论(02142)。

评价标准

参加课程学业综合评价试点学习的考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可取得过程性评价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经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以后以30%的比例计入总分,即课程最终成绩= 过程性评价成绩×30% + 国家统考笔试成绩×70%。

过程性评价内容由网上课程学习、阶段测评、综合测评、学习表现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分值的比例为:课程学习占30%,阶段测评占30%,综合测评占30%,学习表现占10%。

网上课程学习时长成绩: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助学平台自动记录考生学习时长,根据课件学习时长占课件要求时长的百分比计算该项得分。

知识点测评成绩: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助学平台自动记录考生参与知识点测评的作答情况,依据知识点的完成率计算该项成绩。

阶段测评成绩:考生通过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助学平台完成四套阶段测评,平台自动计算每套阶段测评的得分,并根据各套阶段测评的得分计算该项成绩。

综合测评成绩:考生利用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助学平台完成综合测评,平台自动计算成绩。

学习表现成绩:教师评分,并录入到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助学平台。

评价实例

某考生报名参加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课程学业综合评价。该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是:

学习时长:学习课件时长达26小时,其中精讲课件20小时,串讲课件6小时。。

知识点测评:完成课件包含的50个知识点测评试题。

阶段测评:完成该课程的4套阶段测评。

综合测评:在参加国家统一笔试前,参加该课程的综合测评。

学习表现:教师评分。

该生实际学习情况及过程性评价成绩:

(1)该生精讲课件学习时长为21小时,串讲课件学习时长为6小时,则该评价项成绩为:10分。

(2)该考生总共完成了48个知识点测评试题,其中正确了45个,则该评价项成绩为:18分。

(3)该生完成了四套阶段测评试题,各套试题的成绩分别是:

阶段测评一:第一次75分第二次93分阶段测评二:第一次83分第二次95分阶段测评三:第一次75分第二次95分阶段测评四:第一次80分第二次93分取每套阶段测评的最高分,分别是93分、95分、95分、93分;则该考核项的成绩为28.92分。

(4)该生参加了综合测评,取得了92分的成绩,则该考核项的成绩为:27.6分。

(5)该考生诚信表现良好,无违规违纪行为;课堂出勤为全勤;且按教学要求认真完成了全部课堂作业。教师参照《学习表现评分指标体系》给该生学习表现的成绩为10分。

因此,该生过程性评价成绩为=10+18+28.92+27.6+10=94.52分。

该生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1)如果该生国家统考笔试成绩为46分,则《毛》的最终总成绩如下:

课程最终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30%+国家统考笔试成绩×70% =94.52×30%+46×70%=60.556分,四舍五入后,该生本课程最终成绩为61分。

(2)如果该生国家统考笔试成绩为62分,则《毛》的最终总成绩如下:

课程最终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30%+国家统考笔试成绩×70% =94.52×30%+62×70%=71.756分,四舍五入后,该考生本课程最终成绩为72分。

基本形式及流程

江西科技学院针对社会考生统一开展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工作。参加试点的考生由教师进行报名注册,然后统一组织参加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的学习。

课程学业综合评价采用“网络+面授”混合式的助学模式,为考生提供线上线下学习支持服务。辅导教师利用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助学平台对考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记录和评价。学习结束后评估出考生过程性评价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由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后可与国家统考笔试成绩进行合并,形成考生的最终成绩,其中国家统考笔试成绩占70%,过程性评价成绩占30%,即参加课程学业综合评价课程的最终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30%+国家统考笔试成绩×70%。

1.浙江教育考试院领导就自考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答考生问.21CN教育.2010-8-4 [引用日期2013-01-16] .2.课程学业综合评价项目简介.江西科技学院.2010-5-6 [引用日期2013-01-16] .

3.江西科技学院课程学业综合评价项目简介.最快拿本科.2013-1-16 [引用日期2013-01-16] .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新版

绵竹市天河小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为让教师准确把握评价目标,了解评价内容,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现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制定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不仅考

查“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还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次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袋)等。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评价内容及标准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由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和健康、审美与表现六部分构成。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方案

初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业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原则 1、参与性。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2、过程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3、综合性。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4、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通常应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 三、评价的形式 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或考试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四、评价的实施 评价要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其中对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具体评价方案可以由学校或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与活动情况加以评价,以充分体现评价的教育功能。 要成立评价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相应的职能小组(如专家组、考核组、评审组等),建立课程实施的评价制度,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五、评价的方法 学分制具有涵盖多元教学要素的管理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故试行利用学分制评价、管理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学分包括基本学分、奖励学分和学年学分与总学分。其中基本学分反映学生学习的分量和质量;奖励学分是嘉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特别优秀,取得突出成绩学生的学分;学年学分为一学年基本学分与奖励学分之和;总学分为初中三学年学分的平均值,表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成绩。总学分结合对学生的定性评价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活动全过程所显示出来的态度、表现、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探究、创新以及实践等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取得相应学分后方可毕业。 (一)学分的评定 1、基本学分 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必须达到的教育教学量,以及学生在活动全过程所显示出来的态度、表现,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创新意识、探究实践等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评定 1

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内容及标准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全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三、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以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要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的基准,通过作业纸笔测验、考试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 (1)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要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正确率,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况;完成作业的速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成果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作业展览活动,进行优秀作业及成果评比,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 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之外,更应注重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到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际表现能力的表现性作

学生学业评价标准(试行稿)

荔湾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标准(试行稿) 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实践科 一、评价的原则 1.参与性。注重学生亲历实践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保证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即学生是否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参与是否主动积极,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2.过程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3.综合性。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4.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通常应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过程、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 三、评价的形式 一般可采取“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或考查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四、评价的实施 评价分活动过程评价和学期评价。 活动过程评价应贯穿每项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具体的评价方式可以由学校或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行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与活动情况加以评价,以充分体现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 学期评价要求各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各年级考核评审小组(以教师为主、可适当加上家长代表、社会人士等),建立课程实施的评价制度,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棘针寨乡 关于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及细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山东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符合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综合评价制度,引导广大校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深入践行“名在减负、名在特长、名在名师、名在文化”的办学理念,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全县小学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评价内容 分办学行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学业水平、学生特长、办学特色等六大项,总分为100分。 三、评价标准 1.办学行为(10分) (1)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课表、课外活动安排表上墙上网,没有弄虚作假现象。(2分) (2)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的学生作息时间,不得随意调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不增减。(2分)

(3)有切实的课外作业总量监控机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节假日、双休日没有违规补课的现象,没有举办奥数班。(2分) (4)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学校组织的考试每学期不超过一次,科目不超过3门。(2分) (5)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视率、肥胖率明显降低。(2分)2.德育工作(10分) (1)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重视整合德育资源和开发优质德育课程,德育内容丰富。(2分) (2)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队伍健全,职责明确。(2分)(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校园育人氛围浓郁。(2分)(4)班主任工作扎实有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学校、社区、家庭沟通良好,形成合力。(2分)(5)学生熟悉《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无随地吐痰、乱扔乱抛、乱涂乱画、大声喧哗等现象。(2分)3.师资队伍(20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精选范文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非统一考试科目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

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制度。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五、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机构。 学校应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由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评价工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范文范例参考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评价要素 评价内容 学生 自评 家长 意见 教师 评价对师长有礼貌,与同学友好相处,言行文明。 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道 德 品 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守则》。 质 珍视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公牢记“八荣八耻”,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民观念。谦恭礼让,为人正直。 素举止文明,爱护环境,自理自立,敢于大胆 养提出新奇独特的见解。 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 难。 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 有自主合作学习意识。 力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的动 手能力,有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交流与合作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完任务。尊重并理解他人,能够合理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积极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坚持上好“两操两 运动 课”。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 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定时、定量,不偏食, 健康不择食,尽量少吃零食 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有良好的卫 生习惯。 语文 学习 成绩数学 英语 说明: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学姓性学年 校名别期级班级 项目评价基本标准 自 我评 价 小 组评价 教 师评 价 长 评价 家 合 综 热爱祖国 认识国旗、国徽,会唱 国 歌、行队礼。 知规范:《小学生日常行 遵纪守法为规范》,了解法律,自觉遵 守校规校纪。 课堂上注意听讲,多想、勤奋学习多问、大胆提问题,考试不作 弊、卷面干净。 行待人接物讲礼貌,不随地 为文明礼貌吐痰,不打架骂人,尊重老师 和长辈。 与 习关心集体 在校做好值日工作,爱护公物,在家里学做简单的家务。 惯 合理花钱,学会储蓄,爱勤劳俭朴惜物品,不浪费,生活学会自 评 理。 价 标 参加锻炼 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有一定的 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准 社会公德 公共场所中行为规范,即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 与邻居、同伴和睦相处, 团结友爱主动关心他人,帮助有困难的 同学。 积极广泛地参加各种公益勇于实践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家 乡的变化。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改)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牛城乡初级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案 为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特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校,促进学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要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汇总

石莲子镇中心小学 “星光教育”引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 实施方案 为深化落实临沂市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实施,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落实我校“润育潜质、星光绽放”的办学理念,按照我校“四精四园”建设的工作思路(即通过实施“校园建设精巧化、安全工作精心化、教科研工作精细化、教职工队伍管理精良化”,把校园打造成学生“精神文明的家园、发展个性的乐园、健康成长的学园、陶冶情操的花园”,以让师生在校园里幸福开心的过着每一天且每一天都有所进步、有所成长。),结合我县提出的“小学生要养成的二十个好习惯”,我校决定实施以“星光教育”为引领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具体方案如下: 一、实施“星光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及《山东省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和《临沂市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临办发【2015】16号)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开展“星光教育”,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 二、实施“星光教育”评价的工作目的。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但相同点就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被

肯定、被认可,都具有特定的天赋和可塑性。实施“星光教育”引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主要目的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引导全体学生寻找自身潜力,挖掘自身潜力;引导广大教师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更多的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成长中的自信。实施“星光教育”评价,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正面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的温暖和关爱,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全面的发展,从而进一步落实我校“润育潜质、星光绽放”的办学理念和“四精四园”建设的工作思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实施“星光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评价要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发展水平、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进行,涵盖“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知识技能、身体形态机能、爱好特长......”等20项关键指标,我校彻改以前单一的分数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有个性特长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学校的“星光教育”评价共设15种星,分别是:1、遵规守纪之星;2、文明礼貌之星;3、劳动奉献之星; 4、卫生整洁之星;5、艺术特长之星;6、阅读写作星;7、学习进步之星;8、勤奋学习之星;9、诚实守信之星;10、孝亲敬老之星;11、体育健美之星;12、学习好习惯之星;13、行为好习惯之星;14、演讲解说之星;15、团结协作之星。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一线产业和服务工人的技工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然而,高速度必须与高水平相匹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系统、全面地搜集教学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做出价值判断和评估的过程。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导向、监控、矫正、鉴定等功能。 1、教育导向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标准,为教师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能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

2、监控诊断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实施教学监控,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分析、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评价实质上是一个教学分析、教学监控和教学调整的过程。 3、反馈矫正作用 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将各种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调整、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将评价信息和结果反馈给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使其了解学校教学状况,及时调整并做出决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4、甄别鉴定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可科学、客观地对每一个教师不同的工作及效果给予一个不同层次的鉴定,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认可,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与平衡,产生信任感、公平感和成就感,并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三)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1、未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技工院校由于师资配备率低、教师教学工作量大,造成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只注重量的考核,不重视质的评价。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甚至个别学校对教师教学工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2009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三、评价的基本内容、标准、结果呈现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各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要素、关键表现提示等。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 一是等级评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 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四、评价操作程序与方法。 1、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解读教学文案

评价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关键点详解《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通过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一套全新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以切实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 教育质量评价是世界性难题。相对来说,我国起步比较晚,专业力量不足,实践经验较少,但是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不能等。在大方向和长远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下决心推进这项改革,一边做,一边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完善。 去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就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全面部署。随后又确定全国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启动了相关培训工作。评价改革只有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才能逐渐建立起新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点一细化评价指标体系 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是不是科学合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把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指标框架经反复研究论证,我们力求用这些指标反映每个方面评价内容,

同时又能够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然而,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各地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我们提出了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一套评价指标框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是不是科学合理、是不是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在实验过程中,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对20个关键性指标和具体的考查要点进行调整完善,但是应当涵盖5个方面的内容,不能只选取其中的某一两个方面,特别是不能只考查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要包括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要关注学生的负担,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省为单位开展实验的,要以省为主完善指标体系。以地市为单位开展实验的,要以地市为主完善指标体系。 在初始阶段,各地可以将重点放到考查要点的细化完善上,可以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研究提出相应的考查要点。一些指标如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的有关指标,列出了考查要点,但还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开发适宜的评价和测量工具,不断检验完善。 目前,考查评价指标和要点的标准,有些有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政策依据,有的有明确的数量规定,如体质健康、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等,但有的只有原则性要求,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具体标准和全国以及区域的常模,如学生品德发展、兴趣特长等。评价标准和依据的细化

小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跃进小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为学生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测试结合起来,把书面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3.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4.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努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

的涵盖面。 5.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 1.操行表现评价: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养成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习惯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等个人操行表现。 2.学业发展评价: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 3.个性特长评价:学生个性特长形成与发展的状况及学生在体育、科技、艺术比赛和各类学科素养竞赛获奖情况。 四、评价方法 操行评价采用定性语言表述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给学生以激励性评语和恰当等级。 学业发展评价分为常规评价及期末检测两部分。常规评价采取平时积累、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期末检测采取学生整体参与,时间固定。检测成绩实行A、B、C、D等级制。 个性特长评价通过开展书画赛、田径运动会、文艺联欢、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歌咏竞赛等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对有特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总结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总结 一、充分认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推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和改进教育宏观管理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各地在改进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看,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二、准确把握推进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关注兴趣特长;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 2.坚持促进发展。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改变过于强调甄别和简单分等定级的做法,改变单纯强调结果和忽视进步程度的倾向,推动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 3.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过程严谨有序,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不断提高评价的专业化水平。 4.坚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评价的各个环节,整合和利用好相关评价力量和评价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协同推进相关改革,使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形成合力。 5.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适宜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 (三)总体目标

最新小学数学综合评价方案

一年级数学综合评价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与考试方式必须改革。在评价与考试领域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进行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在课改的每一阶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评价保障。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发现和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建立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课程评价的功能已经发生转变,既重视学生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强调评价的真实性、情景性;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倡导建立评价主题多元、评价项目多种、评价方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二、评价目的 小学生综合评价既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教学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知识能力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多元化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完善教学过程,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内容 学习习惯、课堂参与、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期末测试。 学习过程评价,40%,(形成性评价20%;课堂参与10%;平时作业10%);期末笔试60%。 四、评价办法 1、学习过程(40%)。 (1)它包括形成性测试评价20%,即数学的各单元测试成绩占综合评价的20%。数学每上一个单元教师都要及时检测,及时反馈。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管理办法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加强学习过程的指导、管理、考核和评价,对于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探索自学考试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条为构建完整、系统的社会助学课程学业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试行办法》(考委[2010]1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综合评价标准体系(试行)》(考委办函[2013]9号)、《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暂行办法》(鄂教高[2011]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中有关概念说明: (一)学业综合评价: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对参加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考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量化考核,并评定课程成绩的一种多元化评价方式。 - 1 -

(二)助学方式:包括课堂面授、网络助学等。 课堂面授:助学机构集中组织考生在固定地点,由授课教师在课堂讲授。 网络助学:助学机构利用网络技术和课件资源,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组织考生集中或分散地学习、练习、测评、互动答疑等。 (三)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含统一考试(以下简称“统考”)、过程评价、技能考核(实践考核)(以下简称“技能考核”)、面试等。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及助学形式确定。 第四条学业综合评价应遵循教育规律,体现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特点,坚持质量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规范。 第五条实施学业综合评价的自学考试课程成绩根据考核评价方式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具体组成办法按照全国考办及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以下简称“省教育考试院”)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考委”)的指导下,负责全省自学考试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 1 -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xx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危机组成部分,其根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心爱党、心爱社会主义、心爱祖国,厚道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康健的体魄、优良的心理素质以及康健的审美情趣。详尽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非统一考试科目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康健、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厚道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劳;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例外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崇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康健。心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大的体魄,形成康健的生活方式。(六)审美与

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实施情况经验交流

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实施情况经验交流 一、对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方式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是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它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方方面面。“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然带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革新,也必将导致学生在学习观念、方式和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量化评价为主要特征的实证化评价方式(例如纸笔测试方法)在我国高校评价方法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评价方式以准确、高效、适应性强、说服力强被我国高校广泛采用;但其弊端是重结果、轻过程;重视甄别和奖惩之功能,忽视改进和激励之功能;忽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易造成评价信息的失真等问题, 二、建工学院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方式改革的实施 1、师生对课程考核学业评价观念转变。 传统的学业评价以课程考核这一静态、单一的结果作为区别学生个体之间学业学习效果的标准,主要的目的是甄别、选择和奖惩。这与“211”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与宗旨不相适应,经过开展此项改革,教师作为评价者应重新建立课程考核和学业评价的新观念:学业评价不仅仅为甄别,更是为了改进;不再为了选择,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再是为了奖惩,而是为了激励。通过在更新教师学业评价观念,引领教师建立与本专业和本课程相适应的学业评价方式和体系,在学业评价评价方法、手段、评价实施过程上进行大胆有效的改革,从而达到“211”模式下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现我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2、“21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业评价原则的确定 基于上述观念,确定了课程考核学业评价改革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在这种原则基础之上,才能谈到评价方法的革新、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具体的评价技术层面的问题等。 2)激励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只要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付出艰辛的努力,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者。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信心,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3)全面性原则。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然是全面发展就不能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或与学生相关的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方面。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在多元评价标准下,发现学生潜力,推出更多一些优秀的学生,这就是坚持全面性原则的意义。 3、具体实施情况 1)对传统量化考核方式的继承和发展 纸笔测验作为考查认知领域中的一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仍然有它的适用范围,我们在继承的同时,还应根据课程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譬如命题上将考核重点不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要放在孤立地对基本技能进行测试,不再仅仅考察学生记忆、简单理解,而应重点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对学生深度的理解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 另外,也考虑创新考试管理模式也是不失为对纸笔测验这种传统考核方式的发展,譬如

网络助学的考生学业综合评价考核细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学业综合评价考核细则 参加网络助学的考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符合相应条件者可参加综合测验,综合测验成绩合格者按30分计为学业综合评价成绩。即: 参加学业综合评价的课程总成绩=30(学业综合评价成绩)+笔试成绩×70% 考生网上学习考核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学习时长满分为40分,知识点测验和阶段测验满分为40分,其中知识点测验、阶段测验各占20分,网上班级活动满分为20分,前面所述三项合计达到70分以上者方可进行综合测验,综合测验成绩合格者按30分计为学业综合评价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业综合评价成绩。 某考生选择了《大学语文》的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基本要求为: (一)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包括学习时长(包括基础课程与串讲课程)和登录次数两项,分别占28%和12%。 1、学习时长 考核标准:实际学习时长与要求学习时长的比例,作为该项考核的标准。实际学习时长大于或等于要求学习时长,则该项得分为100分。 例:课件的基础课程总时长为50小时,则要求学习时长为30小时;考生实际学习时间为15小时,则该项考核成绩为(15÷30)×100=50分。 2、登录次数 考核标准:实际登录次数与要求登录次数的比例,作为该项考核的标准。实际登录次数大于或等于要求登录次数,则该项得分为100分。 例:某一门课程的学分为5分,则要求登录次数为20次;考生实际登录次数为17次,则该项考核成绩为(17÷20)×100=85分。 (二)知识点测验与阶段测验 知识点测验与阶段测验包括知识点测验和阶段测验两项,各占20%。这两项测验都可以反复做,目的是鼓励考生多做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学习。 1、知识点测验 考生在学习课件过程中,大约每隔15-20分钟会弹出一个知识点测验(按知识点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题弹出)。知识点测验弹出时,课件暂停播放、学习时长暂停累积,考生做完题之后课件继续播放、学习时长又恢复累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