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 )也称短程蒸馏(short- path distillation ),是一种在高真空下(残气分子的压力<0.1Pa)进行的连续蒸馏过程,属于高真空蒸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距离小于分子间的平均自由程,一般为10-2~0.2m。液相表面压力为0.1333Pa,如果其设备设计的比较好,则此压力还可降到6.666×10-3Pa。在分子蒸馏过程中,分子的运动是无障碍的,各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增加,操作温度及物料受热时间也大大降低,它既不同于简单蒸馏,也不同于一般的蒸发,它是一种完全非平衡蒸馏。分子蒸馏过程与传统的蒸馏过程不同,传统蒸馏是在沸点温度下进行分离的,蒸发与冷凝过程是可逆的,液相与汽相间会形成平衡状态。分子蒸馏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并且在远离物质常压沸点温度下进行的蒸馏过程,更确切地说,它是分子蒸发的过程。由于其操作温度远低于物质常压下的沸点温度,同时物料被加热的时间非常短,不会对物质本身造成破坏,因此分子蒸馏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轻工、石油、油脂、核化工等工业中,用于浓缩或纯化高分子量、高沸点、高粘度的物质及热稳定性较差的有机化合物。

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

1.1 分子碰撞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当两分子离得较远时,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吸引力,但当两分子接近到一定程度后,分子之间的排斥力迅速增加.当两分子接近到一定程度时,排斥力使两分子分开.这种由接近而至排斥分离的过程就叫分子的碰撞过程。

1.2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一个分子在相邻两次碰撞之间所经过的路程叫分子的自由程.任一分子在运动过程中,其自由程都在不断地变化,而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不同物质分子的自由程各不相同.在某时间间隔内,自由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

设ν

m 为任一分子的平均速度;?为碰撞频率;λ

m

为平均自由程.

则有λ

m =ν

m

/?(1)

所以?=ν

m /λ

m

(2)

由热力学原理可知:

(3)式中 d一分子有效直径;

p一分子所处空间压力;

T一分子所处环境温度;

k一波尔兹曼常数.

对比式(2)和式(3)可得

(4)

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分布规律可用概率公式表示为:

F = 1一e-λ/λm(5)

F一自由程小于或等于平均自由程的概率;

λ一分子运动自由程.

由(4)式可看出,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该分子所处体系的温度成正比,而与体系的压力和该分子的有效直径成反比.

1.3 分子蒸馏基本原理

依据分子运动理论,液体混合物受热后分子运动会加剧,当某些分子吸收到足够的能量时,就会从液面逸出成为气相分子.随着逸出分子的增多,有一部分气相分子又会返回液相,在外界条件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分子运动的动态平衡.

根据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公式(4),不同种类的分子,由于其分子有效直径不同,故其平均自由程也不同.从统计学的观点看,不同种类分子逸出液面后不与其它分子碰撞的飞行距离是不同的,分子蒸馏的分离作用就是依据此原理实现的.如图1所示.

图1 分子蒸馏原理示意图

待分离混合液体在加热板上被加热,吸收到足够能量的分子逸出液面.轻分子的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大,重分子的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小.在离液面距离小于轻分子运动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运动自由程处,设置一冷凝板.气体中的轻分子能到达冷凝板上,且不断被冷凝,从而破坏了体系中轻分子的动态平衡,而使混合液中的轻分子不断逸出.相反,气体中重分子因不能到达冷凝板,很快与液相中重分子趋于动态平衡,表现上似乎重分子不再从液相逸出,从而达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分子蒸馏过程一般可分为五步:①物料在加热面上形成液膜;②组分分子在液膜表面上的自由蒸发;③组分分子从加热面向冷凝面的运动;④组分分子在冷凝面上的冷凝;⑤馏出物和残留物的收集。

分子蒸馏技术特点

由分子蒸馏原理得知,分子蒸馏操作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①轻、重组

分的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必须要有差别;②蒸发面与冷凝面间的距离要小于轻组份的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③必须有极高真空度。分子蒸馏与常规蒸馏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1.2.1 操作压强低

根据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公式,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与压强成反比,要想有足够大的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需要通过足够低压强来获得。因此,分子蒸馏是在极高真空(压强一般小于5Pa)下进行操作,这就大大地降低了组分的沸点。同时大大减少了组分与氧化物接触的机会,有利于易氧化热敏性天然药物和生物的分离。

1.2.2 操作温度低

分子蒸馏操作过程中混合物的分离是依据不同组分的分子逸出液面后的平均自由程不同的性质来实现的,所以分子蒸馏的分离并不需要沸腾状态。分子蒸馏可以在远低于物料沸点的温度下进行操作。

1.2.3 物料受热时间短

分子蒸馏器中的加热液面与冷凝面间的距离小于轻组分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即距离很小,从蒸发液面逸出的轻组分分子几乎未经碰撞就到达冷凝面而冷凝,所以,物料受热时间很短,一般在几秒至几十秒之间。由于分子蒸馏温度低,受热时间短,因此,它特别适合于高沸点、热敏性天然药物的分离精制。1.2.4 分离效率高

由于在分子蒸馏器中的加热液面与冷凝面间的距离很小,在蒸馏过程中轻组分分子连续不断从蒸发液面逸出,几乎未经碰撞就直接到达冷凝面而冷凝,中间不与其他分子发生碰撞,理论上没有返回蒸发面的可能性,所以,分子蒸馏过程是不可逆过程。另外,若用相对挥发度表示其分离能力,分子蒸馏的分离能力(a = F'l^/ )是常r 2 V ? 1规蒸馏的分离能力(a。=Pl/p )的C'Mg~Tg,倍,而且两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越大,分子蒸馏的分离能力就越高。

1.2.5 产品收率和品质高

由于分子蒸馏过程操作温度低,被分离的物料不易氧化分解或聚合;受热停留的时间短,被分离的物料可避免热损伤。因此,分子蒸馏过程不仅产品收率高,而且产品的品质也高。对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料的分离纯化,在保持天然产物(药物)的品质上,分子蒸馏技术显示其独特优势。

1.2.6 生产耗能小

由于分子蒸馏器独特的结构形式,其内部压强极低,内部阻力远比常规蒸馏小,分子蒸馏整个分离过程热损失少,因而可以大大节省能耗。

分子蒸馏的应用现状

1、废机油的回收

由于引擎内机油的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碳以胶体和粗糙粒子的形式存在,它的存在将大大损害废油的重新精馏回收过程。传统的回收方法采用在废油中加入极性物质如表面活性剂、无机盐、低浓度酒精等作为絮凝剂,然后过滤回收,这会造成二次污染;或是通过放电、超声波等物理过程来回收,这几种方法不但效率低且费用较高。利用分子蒸馏的方法不但机油的回收率达到了72 % ,而且把废油中的含灰量从0. 83 % 降到0. 00 % ,含碳量从2. 30 % 降到0. 06 % ,达到了使用标准。

2、高粘度润滑油的制造

硅氧烷类化合物是很好的润滑油,常用于光盘的制造中,可提高光盘的光滑性,以及光盘在不同湿度和高温下的稳定性,即延长了光盘的使用寿命。由于硅氧烷类化合物属热敏性物质且沸点均在200 C以上,常规蒸馏的分离方法容易使其变性,而通过分子蒸馏不但可使润滑油中成色物质的含量大大减少,而且使蒸馏相同量的硅氧烷的时间减少了40 %。

3、天然产物的分离

1. 3. 1 芳香油的精制

随着日用化工、轻工、制药工业等行业及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对天然精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芳香油的主要成分是醛、酮、醇类,且大部分为萜类。这些化合物沸点高,属热敏性物质。在传统的蒸馏加工过程中,因受热时间长、温度高,易引起分子重排、氧化、水解甚至聚合反应,使芳香成分遭受破坏。利用分子蒸馏在不同真空度下,可将不同的组分提纯并除去带色杂质和异臭,保证了芳香油的质量和品位。

1. 3. 2 天然维生素的提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天然维生素主要存在于一些植物组织中,如大豆油、花生油中。因维生素具有热敏性,沸点很高,用普通的真空精馏很容易使其分解。利用分子蒸馏技术提取维生素E,浓度达到

30 % 以上只需两步;把维生素D

3和原维生素D

3

的含量由30 % 提高到75 % 以上只

需经过一次蒸馏。

1. 3. 3 天然色素的提取

天然食用色素以其安全、无毒和有营养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等天然食用色素是人们必需的维生素来源,具有抗菌和防治疾病的作用。传统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有皂化萃取、吸附和酯基转移法,但由于有剩余溶剂的存在等问题影响了产品质量。钟耕等采用分子蒸馏法从脱蜡的甜橙油中进一步提取得到的类胡萝卜素,不含外来的有机溶剂,而且产品的色价很高。

1. 3. 4 不饱和脂防酸的分离和除臭

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在治疗和防止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症以及抑制肿瘤等方面都有较好疗效,特别是最近发现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大脑和视网膜有特殊的疗效。分离EPA和DHA 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尿素配位法、真空精馏法、超临界萃取法和分子蒸馏法。前两种方法要用大量的溶剂并产生副产品,又由于EPA和DHA有多个不饱和双键,而真空精馏法操作温度较高会导致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分解、聚合或异构化。因此,超临界萃取法和分子蒸馏法是分离EPA和DHA可选用的方法。Liang等利用分子蒸馏技术从鱿鱼内脏油乙基酯提取EPA和DHA,把EPA的含量从9. 0 % 提高到15.

5 %,把DHA的含量从14. 7 % 提高到34. 7 % ;Hiroaki Konishi等还把分子蒸馏技术用于不饱和脂肪酸的除臭,处理后的不饱和脂肪酸完全没有臭味。

1. 3. 5 羊毛脂的提取

羊毛脂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工业。羊毛脂的成分复杂,主要含脂、游离醇、游离酸和烃,这些组分相对分子量大、沸点高且具有热敏性。用分子蒸馏技术将各组分进行分离,对不同的成分进行化学和物理方法的改性,可得到聚氧乙烯羊毛脂、乙酰羊毛脂等性能优良的羊毛脂系列。

1. 3. 6 天然抗氧化剂的生产

天然抗氧化剂主要存在于一些植物如辣椒、生姜、丁香当中,广泛应用于食

品、化妆品,制药等工业。天然抗氧化剂要求活性高、稳定性强、无色无害。传统的分离方法直接在原料中加入有机溶剂、植物油或动物油来对原料进行萃取,在这些过程中包含对昂贵的危险性溶剂的处理。这些溶剂很难从抗氧化剂中清除干净,从而污染了得到的天然抗氧化剂。另外用有机溶剂或油萃取也会把植物中的叶绿素、芳香类化合物等有色物质萃取出来,这就需要增加脱色、除臭处理,从而降低了天然抗氧化剂的收率,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Umberto Bracco等利用分子蒸馏技术从鼠尾草提取物———挥发油中分离出带有轻微琥珀色的天然抗氧化剂,并从鼠尾草中成功地分离出活性最大的天然抗氧化剂鼠尾草酚。

1.4 核工业中的应用

在高热原子核反应器中,从锂中分离出浓度极低(约等于10-6)的氚一直是锂使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Tebus 等利用分子蒸馏的方法成功地从锂中分离出氚,并证明分子蒸馏法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还有学者把多级式分子蒸馏器用于同位素的分离和浓缩,成功地浓缩了铀235和铀238。

1.5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胆固醇的含量是一个人是否患心血管疾病的标志。人体血液中含少量的胆固醇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它用于人体形成细胞膜、激素和其他一些人体必需的组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猪油等动物脂肪当中,而猪油等动物脂肪是人们的日常食物,如果摄入过多,易导致人们患上冠心病。Lanzani等应用分子蒸馏技术,不但成功地脱除了动物脂肪中的胆固醇,使其达到食用标准,而且没有破坏脂肪中对人体有益的三酸甘油酯等热敏性物质。

1.6 环氧树脂的生产

由于环氧树脂的透光性能非常好,广泛应用于光学、光电子学、医药学和生物学,并可作为特殊涂料。生产环氧树脂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非常纯的反应原料并且严格控制合成时的反应条件;另一种是在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工业中常用的是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Spychaj 分别用分子蒸馏法和分离沉淀法对波兰的两种已经商业化的树脂Epidian5和Epi dian6进行了分离,结果显示,用分子蒸馏法得到的环氧树脂明显好于用分离沉淀法得到的环氧树脂,可完全用于光电子设备的生产。

1.7 聚合物中的应用

在由单体合成聚合物的过程中总会残留过量的单体组分,并会产生一些无用的小分子化合物,这些杂质严重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一般清除单体组分及小分子聚合物的方法是采用真空精馏。这种方法的操作温度较高,高聚物容易歧化、缩合或分解。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分离单体或杂质,能极好地保护高聚物的品质。Harmsen等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完全地脱除了聚酯中的小分子聚合物,并且使产品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800的聚酯含量低于2. 0 % ,使其完全符合用作生产聚氯乙烯薄膜的添加剂。

1.8 高浓度单甘酯的制备

甘油单酸酯是一种优质高效食用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精细化工行业有着广泛用途。甘油单酸酯是在碱催化下由甘油和脂肪酸直接酯化得到的。酯化后的粗产品中含有甘油单酸酯、甘油二酸酯、甘油三酸酯、甘油、脂肪酸和金属皂化物。Szelag等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可以从粗产品中分离出浓度高达95%以上的甘油单酸酯。

1.9 辣椒红色素中微量溶剂的脱除

辣椒红色素是从辣椒果皮中提取出的一种优良的天然色素,因其具有良好的

乳化分散性、耐光、耐碱、耐热和耐氧化性而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产品的着色过程。由于在提取过程中加入了有机溶剂,在普通的真空精馏对其进行脱溶剂处理后,辣椒红色素中仍残存1%~2%的溶剂,不能满足产品的卫生标准。用分子蒸馏技术对辣椒红色素进行处理后,产品中溶剂残留体积分数仅为2X10 -5 ,完全符合质量要求。

1.10 石油工业中渣油的处理

原油真空精馏后的残余物占进料总量的25%左右,实践中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对残余物进行后处理。但是溶剂萃取法存在以下缺点:很难用溶剂萃取出全部的润滑油和石蜡,且会萃取出高分子的物质,这对产品的获得很不利;溶剂萃取后的残余馏分中,沥青和沥青烯会形成胶体沉淀下来;溶剂的回收能耗很大。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处理渣油有以下优点:可以切割出更多的馏分;馏分间的切割更清晰,提高了产品质量;处理量提高好几倍;馏出物与残余物间的碳氢比显著增加;分离出的润滑油不含金属元素,无需加入添加剂即可直接应用。

1.11 重金属的脱除

Guerbet 醇作为一种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制药、纺织和润滑油等工业。在合成Guerbet 醇过程中需要用碱金属、镍、钛等物质的氧化物作为共催化剂,因此,在粗产品中含有金属盐和金属皂化物。有学者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由1-己醇催化反应制2-丁基辛醇的粗产品进行处理,发现2-丁基辛醇的收率很高且完全不含碱金属、重金属和金属皂化物。

结语

至今为止,虽然对分子蒸馏应用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对分子蒸馏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其相关过程的研究甚少。建议今后应加强如下方面的研究:(1)加强在污水处理等具有更大应用价值方面的研究;

(2)加强在天然药物中重金属及超标残余农药的脱除等具有我国特色的应用研究;

(3)加强在分子蒸馏的过程模拟等基础理论的研究。

分子蒸馏虽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分子蒸馏的有关理论的研究远远跟不上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高真空下汽液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及传热、传质机理还有待于研究。另外,分子蒸馏的设计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

分子蒸馏操作规程

一级分子蒸馏操作规程 一、系统概述 本系统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粘滞的或具有高沸点,常规蒸馏无法处理的物料。本系统具有压降小、高真空度、传热系数高、蒸发时间短,可更好地保证物料不被破坏。 二、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分子蒸馏系统、导热油加热系统、冷冻水系统、循环水系统。下面对子系统逐一介绍。 1、分子蒸馏系统,由进料泵P101、导热油循环泵P10 2、重相出料泵P10 3、 轻相出料泵P104、热水循环泵P106、预热器E101、分子蒸馏E102、冷 井E103、真空缓冲罐V103、一级水环真空泵,三级罗茨泵P105组成。 设计使用温度为170℃、空载真空度10Pa以内。 2、导热油加热系统采用导热油温度自动控制,设计使用温度为170℃。 3、循环水及冷冻水来至公用系统 三、操作规程 在操作本系统前,请仔细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图纸和本规程,如因不遵循本规程和擅自改造、改变设备用途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本公司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1、开机步骤: 1)、在每次开机前,请检查各润滑点是否润滑充分、转动部分是否灵活、冷却水是否接通、阀门是否处在正确位置、有无泄漏、有无安全 隐患,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熟知应急处置措施。 2)、保持循环水和冷冻水阀门为打开状态,保证循环水和冷冻水供应正常。开启热水循环泵。检查导热油加热系统所有阀门,打开设备的导热油手动阀门(放空阀和旁通阀除外)。开启温度控制,进料预设温度为160℃,分子蒸馏内导热油温度设定为170℃。当导热油温度升至60℃时,启动真空泵,机组运行应平稳无异常噪音,长期运行需每班监控真空冷却器内液位,每周检测工作液水质,定期更换新工作液。 3)、真空泵启动程序:开启循环水阀门(开度50%,以工作水温度不超过50℃为宜),,开启一级水环真空泵,开启真空泵前进气阀门,当气温低于0℃时,每次停泵后必须将泵内积水排净(包括冷却水)以防冻裂; 观察真空度,当真空度低于-0.08MP时开启罗茨机组。分子蒸馏系统为10Pa以下。 2、分子蒸馏进料步骤: 开启进料阀,启动进料泵,调节泵后调节阀控制进料量1000kg/h,启动分子蒸馏刮板电机,刮板电机频率设定40HZ,产品色度可通过管路视镜观察。。 3、分子蒸馏出料步骤: 设定轻组分罐的出料液位上限为900mm,出料液位下限为300mm,设定重组分罐的出料液位上限为900mm,出料液位下限为300mm,保证 大气腿下端浸没在轻组分中,当出料泵启动时,应根据流量调节泵前阀门

分子蒸馏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 X Y Zhou 化学工程110427001 摘要分子蒸馏是一种新型的液-液分离技术,与传统的蒸馏技术相比:操作温度远低于液体沸点,蒸馏压力在极高真空度下,受热时间短,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物系中的有效成分。本文分析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过程,介绍了目前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分子蒸馏设备及其特点,以及分子蒸馏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应用。 关键词分子蒸馏;分离技术;分子蒸馏器 分子蒸馏技术[1]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是新型分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一般是通过蒸馏或精馏来实现的。在蒸馏或精馏过程中,存在着两股分子流向:一股是被蒸液体的气化,由液相流向气相的蒸气分子流;另一股是由蒸气返回至液相的分子流。当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表观上蒸气分子不再从液面逸出。若果利用某种措施,使蒸气分子不再返回(或减少返回)液相,就会大大提高分离效率。分子蒸馏技术正是在蒸馏技术的不断改进发展中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蒸馏分离技术。 1 分子蒸馏的原理、过程及其特点 1.1 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 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液体混合物的分子受热后运动会加剧,当接受到足够能量时,就会成为气体分子而从液面逸出。而随着液面上方气体分子的增加,有一部分气体分子就会返回液体,在外界温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分子运动的动态平衡,此外,不同种类的分子,由于其分子有效直径不同,故其平均自由度也不同,从统计学观点看,不同种类的分子逸出液面后不与其他分子碰撞的飞行距离是不同的[2]。 传统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一般都是利用溶液组分间沸点的差异,通过蒸馏或精馏来实现的,其气液处于平衡状态。而分子蒸馏技术却不同于常规蒸馏,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异,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具体的分离过程是:经过预热处理的待分离料液从进料口沿加热板自上而下流入,受热的液体分子从加热板逸出,并向冷凝板运动。轻分子由于平均自由程较大,能够到达冷凝板并不断在冷凝板凝集,最后进入轻组分接收罐;重分子因平均自由程较小,不能到达冷凝板,从而顺加热板流入重组分接收罐中,这样就实现了轻重组分的分离[3]。 所谓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是指在某一时间间隔内分子自由程的平均值。而分子运动自由程则是一个分子在相邻两次分子碰撞之间所经过的路程。根据热力学原理,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可用下式表达: 式中:k:波尔兹曼常数;p:运动分子所处的空间压力;T:运动分子所处的空间温度;d:分子有效直径。 由上式可以看出,压力、温度及分子有效直径是影响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3个主要因素。在蒸馏过程中,物系空间的压力和温度相同,系统中不同物质由于分子有效直径不同,其分子平均自由程也必然存在差异。分子蒸馏的分离作用正是依据分子平均自由程不同这一性质来实现的。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4]

分子蒸馏讲义

实验10 脂肪酸的分子蒸馏与分离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子蒸馏的原理、装置及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2.研究进料量、真空度、刮膜速度以及冷却水温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2 实验原理及要点 分子蒸馏是一种高新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日用化工行业、制药行业以及石油化工行业。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的分离、提纯以及传统方法无法进行分离的挥发性小的高沸点、高粘度的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具有很好的效果。分子蒸馏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常规的蒸馏,它是没有达到气—液相平衡的蒸馏,分子蒸馏的分离是建立在不同物质挥发度不同的基础上,分离操作在低于物料正常沸点下进行,首先物料先进行加热,液面的分子受热后接受足够的能量时,就会从液面逸出而成为气体分子。逸出的气体分子在气相中会发生碰撞,碰撞结果是有一部分气体分子返回液面,在外界温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气相中一分子相邻两次碰撞之间所走的路线,称为分子运动自由程,任一个分子在运动过程中其自由程都在不断变化, 在某时间间隔内自由程的 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对 于不同的物质分子,运动平 均自由程大,其挥发度也 大,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可 用以下函数表示: (1) 式中: k ——波耳兹曼常 数,1.381×10-23 J/K; d ——分子的有效直径,m; T ——运动分子所处的空间温度,K ; P ——运动分子所处的空间压强,Pa 。 2.1蒸馏速度 所谓分子蒸馏,就是指物料分子在蒸发液面挥发出来,直接在冷凝面冷凝下来所走过的行程小于其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单元操作。一般蒸发面与冷凝面的距离可在1—20cm 之间,最常见的是l 一5cm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要求蒸发面的真空度低于100Pa 。分子蒸馏的速度完全由物质分子自蒸发面的挥发速度决定,同气—液相平衡无关。Langmuir-Kundsen 从理想气体动力学理论推导出一个描述物质分子理想蒸馏速度: (2) 式中:G ——蒸馏速度,kg/(m 2·h); p T d k l m ?=22πT M p G 15=图1 分子蒸馏原理示意图

2、分子蒸馏操作规程

2、分子蒸馏操作规程 分子蒸馏车间作业指导书 一、开机前准备工作: (1)开蒸汽总阀,系统逐级破空,放出冷井物料; (2)进料泵、过料泵、出料泵、传动点动试运行,并检查油杯液封; (3)检查真空系统阀门是否复位,并检查泵组真空油; (4)检查导热油系统阀门和蒸汽系统阀门; (5)检查冷却水塔水位; (6)检查脱气罐及各储罐阀门; (7)开启空压机和制氮机; 二、开机程序: 1、检查导热油及蒸汽是否达到要求。导热油温度≥170℃,蒸汽压力≥0.4Mpa。 2、开启冷却塔风扇(配工艺)及冷却塔循环水泵,查看泵压; 3、同时开启冰水机及冰水循环泵,查看冰水机电流; 4、开启6-8级热水循环泵; 5、开启真空泵组,按顺序开启。同时观察真空泵进出冷却水温差是否正常。直到绝对压力达到A线一级≤10Pa,二到八级达到0.1Pa,B线一级≤50Pa二到八级达到3Pa,再进行以下操作。 6、开启水喷射泵,由酯化油罐中抽30-35cm液位酯化油到脱气罐中,开启蒸汽升温,保持真空,温度105±5℃。开启水环泵拉各级接收罐真空; 7、等到泡沫消除,脱气完毕后,开启进料泵,调进料泵转速60r/min左右,观察视筒,并逐级开启各级过料泵和传动开关。 8、等冷油逐级走至出渣口,设置表盘各级温度,然后开启加热开关。 9、逐级开启出料泵,直至各级温度稳定至设定温度±2℃。

10、调整转速,逐渐提到120r/min左右,稳定走料半小时; 11、进行出料读秒,并取样,将接收罐清空,抽回至脱气罐; 三、日常操作: 1、脱气:脱气罐油温达到105±5℃后继续搅拌无明显泡沫,完成脱气; 2、进料:进料切换注意脱气罐液位不要完全走空,先开另一脱气罐出料阀门,再关闭原脱气罐出料阀门; 3、出料:出料泵调节至适当转速,不间断出料。每次放料,单一进行,不要一次同时关闭多台出料泵停止出料,放料完成后,等接收罐拉起真空后,立即开启出料泵,以免造成轻相料包溢罐,进入冷井,甚至抽至旋片泵泵腔; 4、装桶:当每级接收储罐液位达到1m时立即进行装桶。 ①半成品桶面擦洗:用回收酒精擦洗桶面,直至去除油污; ②半成品桶充氮:将氮气管插入桶底进行充氮,至桶口冒出白色烟雾(氮气),③接收罐氮气破空:关闭接收储罐真空阀,开启氮气阀门直至达到0.1Mpa;④标重:油净重180 Kg,关闭出料阀门,旋紧桶盖,做好标签和记录; 5、巡查记录: ①每小时记录各级温度、压力; ②每小时观察出料及过料泵液封情况; ③每小时观察真空泵、冷却水塔、冰水机、水环真空泵、水喷射泵;④每小时空压机、制氮机放水排污; ⑤每半小时观察脱气罐温度、真空、液面。 四、关机程序: 1、进料基本结束后,将两桶二级油抽至脱气罐。 2、调节各级温度,设置各级温度为20℃。设置完毕关闭加热开关。 3、关闭各级出料泵及阀门,调节转速至60r/min左右。开启各级回前级系统,逐级开启出料泵,由出渣口接料。 4、进料结束,关闭进料泵,逐级关闭过料泵及过料阀门,然后关闭出料泵及传动。

KDL1分子蒸馏设备操作流程及使用注意事项

KDL2分子蒸馏/薄膜蒸发设备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1、进行开机前检查,清理设备周边非本机运行所需要物品,检查电 源连接情况,给设备送电。 2、检查真空泵油位和颜色,如果缺油,添加泵油,如果油颜色变深 看不到泵体,立刻更换泵油。 3、将泵与系统链接阀打到水平位置,断开泵与系统连接,开泵预热 20min。 4、在接收烧瓶内涂抹密封脂(保证系统密闭性),并将接收烧瓶安装 到位,关闭真空调节阀,关闭进料容器锥形阀(注意顺时针轻轻旋到位后不要再用力旋,否则可能顶破,真空密封是靠进料容器的物料来保证的)。将泵与系统链接阀打到垂直位置,开启泵与系统连接。 5、将液氮装入到冷阱中,装入量需超过一半,低于一半时需重新添 加。待系统平稳3-5min后,打开真空显示仪表电源,即可显示系统真空状态。。 6、薄膜蒸发(相当一般的旋转蒸发仪功能):用于脱出样品中低沸点 溶剂。开启外置冷凝水,开启加热器电源,设定温度后点击加热器面板上“ok”键开始加热,旋松真空调节阀增大系统真空度,温度和真空度设定根据低沸点溶剂而定,切不可在高温和极限真空度(0.001mbar)下进行此操作,以免损坏真空泵。薄膜蒸发后,收集烧瓶1为重组分,瓶3为低沸点溶剂。 Or 6、分子蒸馏:开内置冷凝器冷却水,开启外置冷凝水,开启加热器 电源,设定温度(需低于超过250℃)后点击加热器面板上“ok” 键开始加热,当温度>150℃时,打开搅拌电机电源,调节转速(低速即可),以免搅拌器连接的白色成膜棍子局部受热过高。分子蒸馏时,开启加热前设备要先达到真空状态,以免蒸发器内空气受热膨胀产生内压而损坏玻璃容器。 7、待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将待分离物料倒入进料容器,通过逆时针 旋转锥形阀以调整进料阀的开度来调整进料速度。开始进料后,调节搅拌电机转速至250-300rpm/min左右(具体大小根据进料速度和物料粘度而定,以防止物料飞溅,并保证物料成膜均匀),

蒸馏过程安全控制要点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524 蒸馏过程安全控制要点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蒸馏过程安全控制要点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蒸馏是根据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来分离液体混合物,使其分离为纯组分的操作。其过程是通过加热、蒸发、分馏、冷凝,得到不同沸点的产品。蒸馏过程危险控制要点: ①根据物料的特性,选择正确的蒸馏方法和设备。对于难挥发的物料(常压沸点在150℃以上),应采用真空蒸馏。对于中等挥发性物料(常压沸点在100℃左右),采用常压蒸馏。对于沸点低于30℃的物料,则应采用加压蒸馏。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则需采用特殊分离方法。混合物各组分沸点极接近或组成恒沸物时,可采用萃取蒸馏和恒沸蒸馏。分子蒸馏则可使混合物中难以分离的组分容易分开。 ②易燃液体蒸馏不能用明火作热源,而应采用水蒸汽或过热水蒸汽加热。 ③蒸馏设备应具有很好的气密性,应严格地进行气密性检查,对于加压蒸馏设备,应进行耐压试验检查,并安装安全阀和温度、压力调节、控制装置,严格控制蒸馏温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精)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简介 分子蒸馏是一项较新的尚未广泛应用于产业化生产的分离技术,能解决大量常规蒸馏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题目。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能在极高真空下操纵,它依据分子运动均匀自由程的差别,能使液体在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将其分离,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系的分离。由于其具有蒸馏温度低于物料的沸点、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因而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本钱,极好地保护了热敏性物质的特点品质,该项技术用于纯自然保健品的提取,可摆脱化学处理方法的束缚,真正保持了纯自然的特性,使保健产品的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分子蒸馏技术,作为一种对高沸点、热敏性物料进行有效的分离手段,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为适应浓缩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需要,分子蒸馏技术得到了规模化的产业应用。在日、美、英、德、苏相继设计制造了多套分子蒸馏装置,用于浓缩维生素A,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应用面太窄,发展速度很慢。但是,在过往地三十多年中,人们一直在不断地重视着这项新的液-液分离技术的发展,对分离装置精益求精、完善,对应用领域不断探索、扩展,因而一直有新的专利和新的应用出现。特别是从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物质的青睐,回回自然潮流的兴起,分子蒸馏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对分子蒸馏的设备,各国研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发展至今,大部分已被淘汰,目前应用较广的为离心薄膜式和转子刮膜式。这两种形式的分离装置,也一直在精益求精和完善,特别是针对不同的产品,其装置结构与配套设备要有不同的特

点,因此,就分子蒸馏装置本身来说,其开发研究的内容尚十分丰富。 在应用领域方面,国外已在数种产品中进行产业化生产。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自然物质的提取方面应用较为突出,如:从鱼油中提取EPA与DHA、从植物油中提取自然维生素E等。另外,在精细化工中间体方面的提取和分离,品种也越来越多。 我国对分子蒸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八十年代末期,国内引进了几套分子蒸馏生产线,用于硬脂酸单甘酯的生产。国内的科研职员也曾经作过一些研究,但未见产业化应用的报道。 分子蒸馏成套产业化装置具有设计新奇、结构独特、工艺先进,可明显进步分离效率。从小试到产业化生产又到小试的反复循环实验探索中,特别解决了产业化生产中轻易出现的突出题目。如有效地解决了物料返混题目,明显地进步了产品质量,创造性地设计了有补偿功能的消息密封方式;实现了产业装置高真空下的长期稳定运行。该项技术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开发的产品有二十余种,如:硬脂酸单甘酯、丙二醇酯、玫瑰油、小麦胚芽油、米糠油、谷维素等。并已确定了应用分子蒸馏技术的有关工艺条件,为进行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分子蒸馏的原理和装置的结构决定其有如下特点: 1、分子蒸馏的操纵温度远低于物料的沸点: 由分子蒸馏原理可知,混合物的分离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分子溢出液面后的均匀自由程不同的性质来实现的,并不需要沸腾,所以分子蒸馏是在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进行操纵的,这一点与常规蒸馏有本质的区别。 2、蒸馏压强低: 由于分子蒸馏装置独特的结构形式,其内部压强极小,可以获得很高的真空,因此分子蒸馏是在很低的压强下进行操纵,一般为×10-1Pa数目级(×10-3为托数目级)。

芳樟醇车间操作规程(2015.7.27)

芳樟醇制备操作法 1.甲基丁炔醇制备操作法 1.1原料名称及投料比 名称规格投料量(Kg)分子比重量比备注 丙酮含量>99% --- 1.0 1.0 乙炔-氨--- Nm3 2.0 乙炔含量约20% KOH ---+水--- (配制成40-50%水溶液) 硫酸铵含量约40% ---+水--- KOH:硫酸铵=1:1.15~1.2。(当量比) 1.2炔化操作法 1.2.1将--KgKOH投入溶碱釜中,加入饮用水---Kg,开搅拌,开夹套蒸汽加热让KOH全溶配制成40-50%水溶液,用真空抽入KOH液计量罐中待用。 1.2.2.将---Kg硫酸铵投入硫酸铵溶解釜中,加入饮用水---Kg,开搅拌让硫酸铵全溶配制成15%硫酸铵水溶液,用真空抽入硫酸铵溶液计量罐中待用。 1.2.3用真空将丙酮---kg抽入计量罐中待用。 1.2.4置换空气:炔化釜内通入N2气置换二次,第一次当釜内压力达0.5Mpa后泄压至0.05Mpa时再重复第二次通入N2气;最后通入NH3气置换一次,压力达0.5Mpa后泄压至0.05Mpa,泄压所排氨气用管道输入氨水回收系统。(首次反应或炔化釜开盖检修后均需置 含量应低于0.1%) 换空气,要求炔化反应系统的O 2 1.2.5置换空气毕,开启反应釜搅拌,夹套及蛇管盐水。依次将计量罐中的KOH碱液,丙酮料液用泵打入密闭的炔化反应釜。 1.2.6相继开启液氨-乙炔储罐至炔化釜间进料阀向炔化反应釜通入液氨-乙炔---m3,控制温度<---oC,时间<---分钟通毕,(夏季气温较高时要特别注意此时液氨-乙炔储罐内的压力,如高於2.0Mpa则不可迅速将液氨-乙炔放入)。控制温度6-8℃,压力<---MPa反应約---小时。取样送检(丙酮含量<1%)终止反应。若不合格继续反应,直到合格。1.2.7将终止剂硫酸铵溶液---Kg泵入己按1.2.5置换空气的终止釜中,再将合格的炔化反应液带压转入终止釜(亦称闪蒸釜),开搅拌进行闪蒸。 1.3闪蒸操作 1.3.1开启气液分离器到液氨-乙炔储罐间阀门,再缓慢开启终止釜到气液分离罐间阀门,泄压闪蒸。控制终止釜料液温度<---℃。待终止釜温度下降时,当釜温降至---℃开启终止釜夹套蒸汽阀门缓慢升温,闪蒸---小时后缓慢开启夹套热水(---℃),开启氨-乙

分子蒸馏技术原理

1、分子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子蒸馏不同于一般的蒸馏技术。它是运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因而能够实现在远离沸点下操作。 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液体混合物的分子受热后运动会加剧,当接受到足够能量时,就会从液面逸出而成为气相分子,随着液面上方气相分子的增加,有一部分气体就会返回液体,在外界条件保持恒定情况下,就会达到分子运动的动态平衡。从宏观上看达到了平衡。 液体混合物为达到分离的目的,首先进行加热,能量足够的分子逸出液面,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重分子平均自由程小,若在离液面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平均自由程处设置一冷凝面,使得轻分子不断被冷凝,从而破坏了轻分子的动平衡而使混合液中的轻分子不断逸出,而重分子因达不到冷凝面很快趋于动态平衡,不再从混合液中逸出,这样,液体混合物便达到了分离的目的。 2、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 由分子蒸馏的原理可以看出,分子蒸馏有许多常规蒸馏所不具备的特点。 2.1分子蒸馏的操作真空度高。 由于分子蒸馏的冷热面间的间距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轻分子几乎没有压力降就达到冷凝面,使蒸发面的实际操作真空度比传统真空蒸馏的操作真空度高出几个数量级。分子蒸馏的操作残压一般约为0.1~1Pa数量级。 2.2分子蒸馏的操作温度低。 分子蒸馏依靠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并不需要到达物料的沸点,加之分子蒸馏的操作真空度更高,这又进一步降低了操作温度。 分子蒸馏在蒸发过程中,物料被强制形成很薄的液膜,并被定向推动,使得液体在分离器中停留时间很短。特别是轻分子,一经逸出就马上冷凝,受热时间更短,一般为几秒或十几秒。这样,使物料的热损伤很小,特别对热敏性物质的分离过程提供了传统蒸馏无法比拟的操作条件。 3.4分子蒸馏的分离程度更高。 ,由分子蒸馏的相对挥发度可以看出: x式中:M1————轻分子分子量; M2————重分子分子量 而常规蒸馏相对挥发度α=P1/P2 ,由于M2 >M1 ,所以ατ>α。2 q+ p1 d2 `1 J/ u 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分子蒸馏技术,能分离常规蒸馏不易分离的物质,特别适宜于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分离。 分子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10Pa)条件下,在加热面上被蒸发的分子经过尽可能短的距离到达冷凝面进行冷凝,从而实现液-液分离的蒸馏过程。它具有蒸馏温度低、蒸馏真空度高、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优点,是一种较新的尚未广泛运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分离技术。 物料从上法兰盖进入分子蒸馏器,通过转子上的分配盘将物料连续均匀的分布到垂直的筒体加热面上,物料靠重力下降的同时,被旋转的刮膜装置在加热面强制形成极薄的湍流状液膜。 被蒸发的分子经过很短的距离到达内置冷凝器并冷凝下来,通过蒸发器底部的出料口排出,重组份进入短程蒸馏器的残渣收集槽并从侧面的出口排出。其蒸馏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 物料在加热面上形成液膜 分子在液膜表面上蒸发 被蒸发的分子从加热面向冷凝面运动 被蒸发的分子在冷凝面上冷凝 蒸馏物和残留物的收集排放 ◆真空度高、蒸馏温度低 分子蒸馏器及其配套设备充分考虑到分子蒸馏的要求,确保最小的空气泄漏率,并根据具体工艺要求,配置最合理的真空系统及其附属设备,使分子蒸馏器内部能稳定处于高真空状态(0.1Pa~10 Pa),此外由于刮膜装置在加热面上强制形成极薄的湍流状液膜,在较低的蒸馏温度下,被蒸发的分子经过很短的距离到达冷凝面并冷凝下来。

二聚酸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二聚酸车间工艺操作规程 一,二聚酸生产配料工段工艺操作规程 目的,原理,影响因素,操控。 01.目的 02.适用范围 03.职责 04.岗位名称 05.功能作用 06.辅助材料及包装物 07.产品规格型号 08.使用工具和机器设备 09.工艺流程 10.工艺参数 11.机器设备操作流程 12.工艺操作方法 13.附助工作 14.安全生产 15.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6.常见质量问题解决方法 17.关键控制点

二,二聚酸生产聚合,酸化工段工艺操作规程 目的,原理,影响因素,操控。 01.目的 02.适用范围 03.职责 04.岗位名称 05.功能作用 06.辅助材料及包装物 07.产品规格型号 08.使用工具和机器设备 09.工艺流程 10.工艺参数 11.机器设备操作流程 12.工艺操作方法 13.附助工作 14.安全生产 15.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6.常见质量问题解决方法 17.关键控制点

三,二聚酸生产压滤,水洗工段工艺操作规程 目的,原理,影响因素,操控。 01.目的 02.适用范围 03.职责 04.岗位名称 05.功能作用 06.辅助材料及包装物 07.产品规格型号 08.使用工具和机器设备 09.工艺流程 10.工艺参数 11.机器设备操作流程 12.工艺操作方法 13.附助工作 14.安全生产 15.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6.常见质量问题解决方法 17.关键控制点

四,二聚酸生产短程蒸馏工段工艺操作规程 目的,原理,影响因素,操控。 01.目的 02.适用范围 03.职责 04.岗位名称 05.功能作用 06.辅助材料及包装物 07.产品规格型号 08.使用工具和机器设备 09.工艺流程 10.工艺参数 11.机器设备操作流程 12.工艺操作方法 13.附助工作 14.安全生产 15.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6.常见质量问题解决方法 17.关键控制点

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短程分子蒸馏

短程分子蒸馏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短程分子蒸馏与真空泵连接,所以开机时要特别注意检查各组件 连接的密闭性; ◆进样器、一、二、三级接收瓶均是玻璃磨口,且均有掐口固定, 故操作时勿过分用力; ◆该设备采用外夹层循环热油加热,温度较高,切勿触碰; ◆真空泵微调阀构造主要部件为高密度不锈钢针,开启前,必须先 将冷凝柱注满液氮。 ◆若一天内进样量较多,建议一级接收端口连接三口旋转阀,底端 使用升降架托住,设备运行中不能停机取样换瓶,若停机,则待第二天再开机。 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先打开冷却水循环泵,调整温度后预冷凝; ◆提前将冷凝柱中注满液氮,预冻,期间液氮少于1/2需及时添加; ◆打开油泵,调整到要求温度后进行预加热; ◆打开刮膜器转子,试运行,一看其转动是否均匀连续,二听其刮 膜声音是否有杂音,如出现以上任一异常情况,找仪器负责人或实验室老师解决; 操作流程 1、安装进样器(顺时针旋紧进样器)、一、二、三级接收瓶,打开 冷却水循环按钮; 2、打开刮膜器转子,调整到指定转速(不得超过400 r/min);

3、在液氮达到要求液位(不得少于冷凝柱体积1/2)后打开真空泵; 4、待压力不再下降,调整真空泵微调阀(不得低于0.5 mbar); 5、压力调整到位后,逆时针旋转进样器阀门,调整进样速度; 6、设备运行过程中,可通过进样器随时添加料液; 7、待进样器内液体体积剩余50 ml左右且不再进样时,关闭真空 泵,回调微调阀,待压力显示到1000 mbar时,待机10 min, 待压力泄尽,关闭加热器,取下进样器,倒出剩余样液,换装 无水乙醇; 8、换下一、二级接收瓶,装上空瓶,拧开进样器,缓慢注入无水 乙醇,借余热清洗设备; 9、待清洗干净后,关闭冷却水及转子,取下进样器及接收瓶另洗; 10、关闭电源,清洗台面。 设备清洗及维护 由于该设备的精密性及重要性,必须由仪器负责人或实验室老师负责进行设备的清洗维护工作。 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 ◆进样器流速失控 此时顺时针拧紧控制阀无明显改善后,切记不能过分用力旋钮,仅关闭真空泵,不要进行其他操作,及时联系仪器负责人或实验室老师进行处理; ◆刮膜器声音异常或转速不均匀连续 关闭转子和真空泵,联系仪器负责人或实验室老师进行处理;

分子蒸馏设备及其进展

分子蒸馏设备及其进展 2007-09-13 14:17 分子蒸馏设备及其进展 摘要分子蒸馏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现已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针对分子蒸馏装置、结构特点及分子蒸馏器的国内外进展作了详实的介绍;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应用,提出了对分子蒸馏设备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分子蒸馏;设备;进展 分子蒸馏[1](molecular distillation)也称短程蒸馏(short-path distillation),是一种在高真空(10-1~101Pa)条件下进行的液-液分离技术。具有蒸馏温度低,体系真空度高,物料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且分离过程不可逆,没有沸腾鼓泡现象。特别适用于分离高沸点、热敏性和易被氧化的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的维生素 [2]-[4]和中草药有效成分[5]-[7]的提取、石油化工[8]、食品工业[9]、化妆品工业[10]和农业[11]等各行各业。尽管分子蒸馏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分子蒸馏设备的文献却较少。为增补这方面的空白,笔者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详实地介绍了分子蒸馏设备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并对分子蒸馏设备系统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分子蒸馏装置 1.1分子蒸馏的原理 分子蒸馏是利用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差别进行物质分离的,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12]。待分离的物料在加热板上形成均匀液膜,经加热,料液分子逸出。在与加热板平行处设一冷凝板,冷凝板温度低于加热板,且与加热板的距离应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这样大部分的轻分子就能到达冷凝面形成液体流出,重分子则返回到加热面,从而实现了分离。 1.2 分子蒸馏设备的组成 一套完整的分子蒸馏设备主要包括进料系统、分子蒸馏器、加热系统、冷却系统、真空系统和控制系统[13]。分子蒸馏大致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为保证真空度,一般采用二级泵联用的方式,并设液氮冷阱保护真空泵。分子蒸馏器是整套装置的核心。分子蒸馏装置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分子蒸馏器的结构改进上。 2 分子蒸馏设备的国内外进展 分子蒸馏技术自上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分离机制,极佳的分离效果受到各国广泛重视。随着分子蒸馏技术日趋广泛的应用,其设备也不断被改进及完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 段。 2.1 静止式 静止式[14]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简单、低廉的分子蒸馏设备。根据形状可分为釜式、盘式等。图3就是一典型静止釜式分子蒸馏器,加热器直接加热置于蒸发室内的料液,冷凝器悬于料液上方。高真空下料液分子飞离液态表面至冷凝器表面被冷凝成液滴,并由接馏分的漏斗收集。该装置的主要缺陷是液膜很厚,物料被持续加热,容易分解,分离效率低,现已被淘汰。 2.2 降膜式 降膜式装置[15]也是早期形式,结构简单,如图4所示。物料从进料口进入,经分布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蒸发表面形成连续更新的液膜,并在几秒钟内被加热。轻组分从蒸发面逸出飞向冷凝面,然后在冷凝面冷却成液态流出被收集,残余的液体从重组分出口流出。这种装置的蒸馏效率远远高于静止式分子蒸馏器,但由于蒸发面上的物料受流量和粘度的影响不能形成均匀的液膜,有时甚至不能完全覆盖蒸发面,并且靠重力流动的液膜处于层流状态,传质传热效率不高,因而严重影响了蒸发有效面积和蒸馏效率。

最新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 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简介 分子蒸馏是一项较新的尚未广泛应用于产业化生产的分离技术,能解决大量常规蒸馏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题目。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能在极高真空下操纵,它依据分子运动均匀自由程的差别,能使液体在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将其分离,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系的分离。由于其具有蒸馏温度低于物料的沸点、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因而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本钱,极好地保护了热敏性物质的特点品质,该项技术用于纯自然保健品的提取,可摆脱化学处理方法的束缚,真正保持了纯自然的特性,使保健产品的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分子蒸馏技术,作为一种对高沸点、热敏性物料进行有效的分离手段,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为适应浓缩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需要,分子蒸馏技术得到了规模化的产业应用。在日、美、英、德、苏相继设计制造了多套分子蒸馏装置,用于浓缩维生素A,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应用面太窄,发展速度很慢。但是,在过往地三十多年中,人们一直在不断地重视着这项新的液-液分离技术的发展,对分离装置精益求精、完善,对应用领域不断探索、扩展,因而一直有新的专利和新的应用出现。特别是从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物质的青睐,回回自然潮流的兴起,分子蒸馏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对分子蒸馏的设备,各国研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发展至今,大部分已被淘汰,目前应用较广的为离心薄膜式和转子刮膜式。这两种形式的分离装置,也一直在精益求精和完善,特别是针对不同的产品,其装置结构与配套设备要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就分子蒸馏装置本身来说,其开发研究的内容尚十分丰富。 在应用领域方面,国外已在数种产品中进行产业化生产。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自然物质的提取方面应用较为突出,如:从鱼油中提取EPA与DHA、从植物油中提取自然维生素E等。另外,在精细化工中间体方面的提取和分离,品种也越来越多。 我国对分子蒸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八十年代末期,国内引进了几套分子蒸馏生产线,用于硬脂酸单甘酯的生产。国内的科研职员也曾经作过一些研究,但未见产业化应用的报道。 分子蒸馏成套产业化装置具有设计新奇、结构独特、工艺先进,可明显进步分离效率。从小试到产业化生产又到小试的反复循环实验探索中,特别解决了产业化生产中轻易出现的突出题目。如有效地解决了物料返混题目,明显地进步了产品质量,创造性地设计了有补偿功能的消息密封方式;实现了产业装置高真空下的长期稳定运行。该项技术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开发的产品有二十余种,如:硬脂酸单甘酯、丙二醇酯、玫瑰油、小麦胚芽油、米糠油、谷维素等。并已确定了应用分子蒸馏技术的有关工艺条件,为进行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分子蒸馏的原理和装置的结构决定其有如下特点: 1、分子蒸馏的操纵温度远低于物料的沸点:

分子蒸馏的原理word版

分子蒸馏的原理 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它不同于 传统蒸馏依靠沸点差分离原理,而是靠不同物质分子运 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这里,分子运动自由程 (用λ表示)是指一个分子相邻两次碰撞之间所走的路 程。 当液体混合物沿加热板流动并被加热,轻、重分 子会逸出液面而进入气相,由于轻、重分子的自由程不 同,因此,不同物质的分子从液面逸出后移动距离不同, 若能恰当地设置一块冷凝板,则轻分子达到冷凝板被冷 凝排出,而重分子达不到冷凝板沿混合液排出。这样, 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 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 分子蒸馏技术作为一种与国际同步的高新分离技术,具有其它分离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 1、操作温度低(远低于沸点)、真空度高(空载≤1Pa)、受热时间短(以秒计)、分离效率高等,特别适宜于高沸点、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分离; 2、可有效地脱除低分子物质(脱臭)、重分子物质(脱色)及脱除混合物中杂质; 3、其分离过程为物理分离过程,可很好地保护被分离物质不被污染,特别是可保持天然提取物的原来品质; 4 、分离程度高,高于传统蒸馏及普通的薄膜蒸发器。 >>> 分子蒸馏技术工业化应用产品 A 氨基酸酯阿魏酸三萜醇酯 B 丙烯酸酯丙二醇酯苯乙烯-丙烯腈丙交酯薄荷酯白术挥发油苯基马来酰亚胺柏木油菠萝酮苯甲酸C12~C15醇酯 C 长链二元酸(C9-C18)粗石蜡除草剂柴胡挥发油茶树油苍术油川芎提取物蚕蛹油 D 单甘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月桂酸甘油脂等)(牛油及猪油等)脱胆固醇大蒜油丁三醇当归提取物2-丁基辛醇独活提取物豆甾醇独活提取物多糖酯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苯二甲酸二乙酯脱除多氯联苯

分子蒸馏装置UIC_KDL5说明书b

实验室短程蒸馏(分子蒸馏)装置操作指南(初稿) 注意:实验室短程蒸馏装置(分子蒸馏装置)总价达7万欧元,其关键部件都为全玻璃材质,易碎。操作中尤其需要仔细的部件,包括: 1.全玻璃针形阀:进料筒下方,控制进料速度用的带白色塑料旋柄的是全玻璃针形阀。操作时千万小心,旋动时轻缓操作,关闭时切不可使劲往里顶,否则玻璃易破碎。 2.真空泵系统:开启或关门真空泵系统时,一定要按操作说明书上的顺序进行,否则会损坏真空泵系统,或者将扩散泵(DIP)中的真空泵油吸入旋片泵(RVP)中而导致真空泵系统故障。 3.启动真空泵系统前:须先于玻璃冷阱中加注入约2/3高度的液氮,将加热蒸馏出来的有些轻组分冷冻凝结截留下来,不致于被真空泵系统吸入泵体内,损害泵性能。而且冷凝于冷阱中的轻组分,应当在关闭泵系统后、冷阱中无液氮时,及时将这些液状轻组分收集于底下接受瓶中除去。 4.物料要求:对待上机物料(样品)的要求是:经加热蒸馏分离处理后,不管是重组分、还是轻组分,都一定要易于清洗,如用蒸馏水,或者用普通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经淋洗法清洗干净,否则会因为蒸馏装置是由全玻璃材质制成的,易碎、难于拆卸,且结构较复杂而不易清洗。因为各玻璃部件连接间的密封圈都是用橡胶制的,不能用铬酸洗液等强酸、强碱性清洗液清洗。 5.往蒸馏装置加料时注意事项:因为进料筒口位于装置的上方,位置较高,所以直接法往进料筒中加料时,要站在凳子上,这时须注意: (1) 加料时,防止加料用容器等物件往下掉,砸坏下面的玻璃部件; (2) 加料时,人要站稳,以免跌倒,碰坏中间的玻璃部件。 6.卸样时注意事项:因为试样收集瓶及接口,都是玻璃的磨口,易破碎。所以操作时动作要轻缓,切忌心急。 7.工作完毕后清洗要求:每天工作完毕后,都必须将整个彻底清洗干净,且须在接受瓶的磨口连接间塞入一干净纸条,以防一段时间不用后,玻璃磨口粘住,打不开。 8.设备各非可动部件,未经管理员允许,不得擅自拆装:各部件,尤其已由安装工程师固定到位的玻璃部件,且各部件之间的密封用橡胶圈,都是一次性的,一般不得随意拆装,需拆装时,最好请仪器公司的安装工程师。 各部件操作方法 进料加热器(Product Food Heater) z如果待分离物料的粘度不高,能从进料筒中自由下流,可以不开启,即不对物料加热。 z如果待分离物料的粘度较高,难以从进料筒中自由下流,应该开启,即需对物料加热。 (1) 打开进料加热器上的电源; (2) 设定进料加热器中的循环加热油的温度,即进料筒加热夹套中导热油的温度。设定方法:z按住具向上箭头(增加温度)或者向下箭头(减少温度)的触摸按钮,待液晶显示屏中数字闪动,即可发现温度数字在增加或减少,直至达到所需温度。 z也可按一次,增加一个温度值,再按一次再增加一个温度值。 (3) 面板右下方,中间带斜箭头的调节钮,是用于设定油浴中导热油的最高温度用,现设定值为指向

分子蒸馏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分子蒸馏技术 系别:化学系 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 2012122142 姓名:贺翠 时间: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分子蒸馏技术 贺翠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分子蒸馏技术是高纯材料制备的瓶颈技术,一直备受各国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分子蒸馏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其应用特点,结合实际应用的要求,对分子蒸馏的技术理论、分子蒸馏分离过程以及在精细化工、医药、高纯度物质、超分子化合物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前沿,做了较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分子蒸馏分析精馏 分子蒸馏技术(Molecular Distillation,MD)不同于一般蒸馏技术,它是运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别而实现物质的分离,能够实现远离沸点下的操作。它具备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成本,极好地保护热敏性物质的品质。分子蒸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纯物质的提取,它可摆脱化学处理方法的束缚,真正保持了纯天然的特性,所以特别适用于天然物质的提取与分离,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香料等工业中。 1 分子蒸馏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追溯到第2次世界大战以前,伴随真空技术和真空蒸馏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液-液分离技术。Hickman[1]博士是最早的发明人之一,早在1920年,他就利

用分子蒸馏设备做过大量的小试实验,并将该方法发展到中试规模。当时的实验装置非常简单,他们是在一块平板上将欲分离物质涂成薄层使其在高真空下蒸发,蒸汽在周围的冷表面上凝结。操作时使蒸发面与冷凝面的距离小于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从而气体分子彼此发生碰撞的几率远小于气体分子在冷凝面上凝结的几率。因此,这种简单的蒸馏方法在美国首先以“分子蒸馏”的概念出现,并沿用至今。 20世纪的30~ 60年代是分子蒸馏技术的研发时代,至60年代末,德、日、英、美及前苏联均有多套大型工业化装置投入工业化应用。但由于相关技术的发展还很落后,致使当时分子蒸馏技术及装备在总体上还不够完善。例如,分子蒸馏蒸发器的分离效率还有待提高、密封及真空获得技术还有待改进、应用领域还有待拓展、分离成本还有待降低等。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研究者改进的方向。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50多年来,各国研究者均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有新的专利和文献出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专业技术公司专门从事分子蒸馏器的开发制造,使分子蒸馏技术的工业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分子蒸馏技术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20世纪60年代,樊丽秋[2]首次在国内进行了分子蒸馏相关研究;70年代末,余国琮、樊丽秋[3]发表了对降膜式分子蒸馏研究的相关论文;80年代,国内才有分子蒸馏器方面相关专利出现,随后又引进了几套国外的分子蒸馏装置,用于硬脂酸单甘酯的生产。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及科研单位对分子蒸馏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发。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天然物质的青睐以及全球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特别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迫近,分子蒸馏技术在高沸点、热敏性天然物

分子蒸馏原理(精)

分子蒸馏原理 根据分子运动理论, 液体混合物受热后分子运动会加剧, 当接受到足够能量时, 就会从液面逸出成为气相分子。随着液面上方气相分子的增加, 有一部分气相分子就会返回液相。在外界条件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最终会达到分子运动的动态平衡,从宏观上看即达到了平衡。 根据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公式, 不同种类的分子, 犹豫其分子有效直径不同, 故其平均自由程也不同, 即从统计学观点看, 不同种类分子逸出液面后不与其他分子碰撞的飞行距离是不同的 分子蒸馏的分离作用就是依据液体分子受热会从液面逸出, 而不同种类分子溢出后, 在气相中其运动平均自由程不同这一性质来实现的。 分子蒸馏是一种非平衡状态下的蒸馏,由其原理来看,它又根本区别于常规蒸馏。因此,它具备许多常规蒸馏无法比拟的优点 (1操作温度低: 常规蒸馏是靠不同物质的沸点差进行分离的, 而分子蒸馏是靠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进行分离的,也就是说后者在分离过程中,蒸汽分子一旦由液相中逸出(挥发就可实现分离,而非达到沸腾状态。因此,分子蒸馏是在远离沸点下进行操作的。 (2蒸馏压强低: 由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公式可知, 要想获得足够大的平均自由程, 必须通过降低蒸馏压强来获得。另外,由于分子蒸馏装置独特的结构形式,其内部压降极小,可获得很高的真空度。尽管常规真空蒸馏也可以采用较高的真空度, 但由于其内部结构上的至于 (特别是填料塔或板式塔, 其阻力较分子蒸馏装置大得多,因而难以达到高的真空度。一般常规真空蒸馏其真空度仅达 5kPa ,而分子蒸馏真空度可达 0.1- 100Pa 。

由上述可知, 分子蒸馏是在极高真空度下操作, 又远离物质的沸点, 因此分子蒸馏的实际操作温度比常规真空蒸馏低得多,一般可低 50-100℃。 (3受热时间短: 鉴于分子蒸馏是基于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因而装置中加热面与冷凝面的间距要小于轻分子的运动平均自由程 (即间距很小 ,这样,由液面逸出的轻分子几乎未发生碰撞即达到冷凝面, 所以受热时间很短。另外, 若采用较先进的分子蒸馏器结构, 使混合液的液面形成薄膜状, 这时液面与加热面的面积几乎相等, 那么物料在设备中的而停留时间很短。另外, 若采用较先进的分子蒸馏器结构,使混合液的液面形成薄膜状,这时液面与加热面的面积几乎相等, 那么物料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很短, 因此蒸余物料的受热时间也很短。假定真空蒸馏需受热数十分钟,则分子蒸馏受热仅为几秒或几十秒。 (4分离程度及产品收率高: 分子蒸馏常常用来分离常规蒸馏难以分离的物质, 而且就两种方法均能分离的物质而言, 分子蒸馏的分离程度更高。从两种方法相同条件下的挥发度不同可以看出这一点。 (5另外,众多学者在研究分子蒸馏分离过程中传热、传质阻力的影响因素后,认为因其液膜很薄,加之在非平衡状态下操作,传热、传质阻力的影响较常规蒸馏小的多,因此,其分离效率要远远高于常规蒸馏。 鉴于以上众多因素,可见分子蒸馏操作温度低,被分离物质不易分解或聚合;受热时间短, 被分离物质可避免热损伤;分离程度高,可提高分离效率。因此,总体上说,分子蒸馏产品的收率较传统蒸馏会大大提高。 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 --液分离技术,它不同于传统蒸馏依靠沸点差分离原理,而是靠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