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的表现

新时期师德的表现
新时期师德的表现

新时期师德的表现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新时期师德的表现

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要求不同于过去的任何时候。以前提倡的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黄牛精神”不再体现一名教师师德高尚的全部,而是其中小小的一个方面。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一方面国家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另一方面由于多元经济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不时侵蚀着每一个教师。那么,新时期教师要具备什么样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和体验应具备七个方面的表现。

一、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首先是学习型的教师

有人生动地形容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名教师凭着学校学习的知识,站几十年的讲台,只能是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受学生和同事、领导的欢迎。因此,做一名好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使师德的表现更丰富。一是教育理论的学习;二是学科教学专业的学习,三是生活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我在25年教学教研工作中,《人民教育》、《青海教育》是每月必读物,它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理论水平,还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把握了教育发展的动态和方向。常言说的好:读好书,就好像是跟专家名人交流。我每月的阅读就等于和上百个行家对话,不仅提高了自己,而且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经验。另外,教育的专着也常读,这样就能吸收教育家的系统思想、方法,从各家各派的创新中受到启发,并应用于工作实践,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朱作仁的语文教学论着,田慧生的《教学论》,吴立岗的

《教学建模》,傅道春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等,每月或每学期读一本、写一些读书笔记,摘录一些教育教学名句,大大提升和丰富了我的教学思想。另外,在课堂上向学生学习,在课堂观摩中向其他教师学习,在生活中向周围的人学习,这不仅从生活和工作中积累和吸收各方面的信息和经验,更能从他人的工作中经常受到启发。我能够借鉴别人的优点,避免或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还与他人的智慧碰撞中丰富了自己,增长了才干。

学习使我充实,使我充满自信,学习使我产生力量和机智。当我因为抽点滴的时间多读许多书时,每一次的课堂就有了新意,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就有了创意。因为多学了知识而使我学会了研究,学会了工作,提高了教学和工作效率,因此,可以坦诚地说,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爱学习的教师。

二、良好师德的教师必须是始终拥有新教学观念的教师

在工作时间、环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方法的古板、单一决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低下。方法的陈旧源于教育观念的陈旧,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一讲到底,不让学生有动手做、动口议、动眼看,动口讲、动身表演的时间和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品质思维和表达能力就培养不起来。我认为:一个让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肯定是观念不新的教师。在11年的校长工作中,我大胆地搞“注、提”实验,数学中搞的《掌握——发展》实验,以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引领教师。全校21个班,50多名教师,1100多学生都在新的观念和方法中走在全县的前列。我曾

经给教师们说过:一所好学校的价值在哪里是给社会和家长的高教育质量的回报。支撑高教育质量的基础首先是新的教育观念。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中,不断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指导实践。在8年的全县教研工作中,我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是不单要做一个默默实干的人,还要努力成为掌握了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指导教学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的人。期间,我积极向全县推广目标教学、诱思探究教学,目标尝试教学,“注、提"实验等,让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带动了更大面积的教师改进方法,提高质量。新课程改革开始后,我县的大多数教师能够很快掌握新理念,其中,除了扎实的培训之外,先前已掌握的“诱思探究”等理论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我们从若干次的教研活动中发现,一个优秀的教师或教学骨干,他的课上的好,课评的也好,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反之,如果没有新的教育观念,只一味地吃苦耐劳,那必将是越干越僵,其结果,低效和无效的繁重劳动永远成不了学生和教师心中的好老师。

三、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一定具有研究意识的教师

做一名好教师肯定是越教越好。越教越好的诀窍窍在哪里,在不断研究教学。我在教学阶段,注意做到五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所任学科的发展进程,从教学观念上清楚最新动态,思路和教学要求;二是研究本学科教学大纲,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以其超前的思想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三是研究教材,即教材包含

的知识与技能,呈现的方式方法,教材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所需要利用的教学资源等;四是研究学生,依据所教对象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方法,选用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和品质来研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情感、兴趣、态度、自学能力等的培养方法。我时刻在想: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愿意进取,再教给学习方法的话,当教师的就成功了一半;五要研究围绕学生的学来选择教师教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来逐一强化和显现,在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注意了对上述对象的研究,使我知此知彼,工作起来,总能够把握轻重,有序推进。在教研室的八年中,我注意研究全县各学校的教学动态,教师素质,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有关近期打算、中期规划心里总有新思路。例如,当了解到中小学教师素质普遍低时,我通过教师基本功达标训练的方式,既抓理论学习,又抓基本功,一抓就是三年;当我发现教师们普遍教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状况,积极在各学科推行目标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课堂驾驭教材、学生的能力。

研究教学不是神秘的事情,只不过是在做个教学的有心人。

四、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一定是具有反思行为的教师。

上海着名特级教师叶澜说过,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可能不会有成就,而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一名名师。教师的反思

意识和反思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也是成为良师的途径之一。反思型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意的回顾,体会成功的方法,寻找改进的思路;应该对所教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洞察学生进步过程中的心理轨迹,完善有效教育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教研员,习惯了对每次组织活动的反思。每一个阶段工作的反思,能够及时听取教师们对活动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总结活动中生成的方法和经验。新课程改革的三年中,每个学期结束,都有阶段性的反思,并努力突出学期工作重点。例如2001年起步,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通过40多节的各地区各学科各课型的调研,发现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整体落实不到位,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低效或无效,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方式运用不得法,于是巡回进行专题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巡回示范,及时点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后的地方、校本课程的开设和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与教育测评等工作都在推进的同时,重视及时反馈和纠正,使整个实验工作向健康方向发展。

教师也好,教研员也好,如果有了反思意识,就能够自觉主动地搜集到各种信息,针对自己的工作做反省。反省的过程是再认识研究的过程,也是力求今后的工作方法更加灵活,效果更加显着的催化剂。因此,新时代的师德建设呼唤反思意识。

五、具备良好师德的人必须是一个模范型教师

这里的模范指的是在学生面前为人师表,在同事面前严于律已。我当校长11年,10年满勤。学校教学楼后的5米高60米长的土崖坡经常受操场上排水的冲刷,不时滑塌,我不等不靠,和周围的建筑单位协商,要来废砖,和师生一起抬,一起垒,硬是没花一分钱筑起了50公分厚的护墙。在忙学校管理的同时,始终不忘深入教学,在学校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少于120节的听课和指导来引领教师改进教法,提高质量。当教研员,更多的场合是在学校和教师们在一起,我从早到晚工作近8个小时,连同四分之一的休息日泡在里头,以勤奋的工作赢得了教师们的信赖。

2001—2000年新课程改革启动,我巡回到各乡镇教委进行通识培训,这次专题讲座一讲就是10天,每天7个半小时。第8天到了拦隆口教委,完成了上午的讲座,饭后感到太累了,于是倒在校长的床上深深地睡了过去。等我忽然惊醒时,校长就坐在我的身边,我埋怨他为什么不叫我,他说,你太累了,时间虽然到了,我实在不忍心喊醒。我立刻翻身赶到教室,又投入到讲课中。这次讲课讲到第6天时,嗓子已经发炎了,发声很困难,我含着“西瓜霜”,坚持把课讲完。此时我看到听课的所有教师异常投入,格外地配合我支持我,让我十分感动,这种场景又促使战胜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有时连续下乡,早晚风风火火赶班车,又要扎扎实实工作,到了晚上多少次都像骨头散了架似的,妻子还在埋怨,可我已进入梦乡。我认为我这样做,教师需要,我自己充实,如果以我的实际行动能够影响一批人,作为教育局的一位成员为大

家做出样子,大家也为之所公认或拥戴时,我感到这是最大的欣慰。由于长期努力工作,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慢性胃炎,乙性肝炎等疾病轮番袭击我,有时使我十分痛苦,我只好站起来在桌子上垫一摞书,在上面写材料,腿站硬了,又跪在椅子上写,一直把手头的活干完了。虽然这样的情况不十分普遍,但领导和同志们看见了及时劝我多休息,甚至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劝我注意身体,但我觉得,除了积极的治疗外,减轻病痛折磨的最好方法是用扎实的工作分散注意力。实践告诉我,当自己的行动被他人所理解、认可,对他人产生帮助时,再苦再累我也感到愉快。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做的比别人好时,我就很坦然。我说什么,要求别人做什么底气就十足。

模范型的教师必然是严于律已的教师,是走在别人前头的教师。何谓为人师表,我的理解就是时时处处做得比别人好。

六、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

在我的25年工作历程中,我悟到:学生喜欢,课要讲的好,课堂上讲民主,学生学习主动,堂堂有收获,能够以自己的行动感染教育人,学生就喜欢。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思维方式,与同事在交流中使他人受益,同事就欢迎。我听课后的评课不摸“光墙”,不批评指责,而是诱导教师首先自我反思,并帮助总结出成功的地方,不足的原因,并细心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我以相关的理论作指导,以问题为突破口,以今后应该怎样去教为方向。我的话语努力做到诚恳、热情、语气中带着欣赏。带着期望。我努力做

到我的评课使每个人每次都有收益,把有效的指导变成教师努力改进方法的动力,把每一次的点拨变成永久的回忆,以致于使被评教师产生对我的期待和需要。现在不少校长,教师不时地主动邀请我到他们的学校指导工作,到课堂指导教学,这使我更加忙碌,更加使我充实。新课程改革至今,我在县内外的专题培训达到130多场,每次看到讲座给老师们带来兴奋和共鸣,进步与提高,我就越发为我的奉献而愉悦。我深深地体会到,别人的需要就是对我的肯定,就是对我的鼓励,因为我的努力使全县的教育教学有大的发展是我最大的快乐。

七、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情感型的教师

我认为,首先是对教育事业的真挚和热爱,那就是全身心地用爱心去投入工作。如果少了这份真情实感势必会在工作中大打折扣;其次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了解。尊重是了解的前提,不尊重,也就谈不上更深刻的了解。把学生视为平等的朋友,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接纳他们的弱点,宽容他们的缺点,挖掘他们的个性特点,只有用真情去交流,去呵护,去激励和欣赏,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并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师生关系中教育引导他们;第三是对同事们的友善与帮助。我作为教研员,直接面对的是教师,因此尤其要关爱他们,把自己视为教师们的挚友,在教学工作中互动互助,共同进步。有的教师各方面优秀,在教研活动中侃侃而谈,他们会用自己的实践陈述观念,让我感到欣喜。有的教师则观念不新,参与活动不积极,没有进取心,对此不能靠指责,更不能靠批评和埋

怨,因为提高和激励他们,是我们的责任。我经常告诫自己,假如这位教师是我,在此情此景中应该最想得到什么勿庸置疑,是真挚友好的帮助。因为我的宽容和富有爱心的指导,唤起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激发起他们的热情和进步,那么我的工作就做到了教师心里。换言之,正因为我和我的同事们让更多的教师分享到这种真情,教师教学研究和改革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机勃勃。

在我周围的人们心中我是一个极为平常的人,因为我做不出让人感动的事迹,可我对自己的看法是一个不敢平常的人。从很普通的代课教师到公办教师,再当校长,当教研室副主任,一步一步得到党的培养,领导的指导,曾经得到过数次的奖励。我不敢懈怠,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常的贡献。有很多人说我傻,我也承认太傻。因为工作二十多年,有多次可以进修的机会,可总是忙了工作,放弃了深造的机会,以致于现在仍然是中专学历,中级职称。但这些已经过去,我不能沉湎于永久的自责中,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减少我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有好多好心人都说,工作看得过去就行了,报酬不多给一分,你的工作与你的收入极不相称,好比呢……但我只有淡谈的一笑,因为自己知道“毛病”在哪里。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只有大胆地工作,发挥和奉献我的特长,每次培训或教研活动对他们有所帮助,满足教师们成长和发展的真正需要,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回报,因为从这里我将不断获取动力,获取信心,获取永往直前的责任和力量。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是一个认真的人,是一个认真做好教师的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