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学习起来困难。据调查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是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学,这就使得他们把学习数学当成了一种任务,成为了一种压力,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退缩。而我们的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很多时候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考虑,认为他们不思进取,基础差,解决的方法是增大练习量,一厢情愿的辅导他们,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没有永恒的、持久的发展动力,长时间下去,就会厌学。所以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数学乐学境界,学习数学的最高追求就是数学乐学的到达。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认为,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人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其全部才能可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学的乐学境界也就不再遥远了。所以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学会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何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具有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才是我们数学教师所追求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在学习的兴趣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续地表现为注意。”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加强了情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情感伴随学习的整个过程,使情感成为数学教学的催化剂。如果学生没有了良好的学习情感,也就不可能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及对追求数学真理的兴趣。

3、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要得到充分而又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得潜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以各种数学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能力,最终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基于这个目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升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在学生看来它往往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抽象的,枯燥的,整天就是算来算去,要想改变这一看法,使其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就必须使其明确数学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懂得数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且还是自然科学之母,是训练人们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通过严格的数学训练,养成一种坚定不移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形成一种严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使他们清楚学习数学的人,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严谨

的数学求真精神,严密的数学思维方法,科学的数学研究方法,严格的数学推理方法和灵活而精确的数学着眼点,都将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积极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使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要想牵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创设诱人深思的而又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合理的设疑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兴趣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地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探讨,在这种自主学习的状态下获得的知识,必定是深刻的。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4)、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喜欢一位教师,就会喜欢他的课。教师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我们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老师是“良师”更是“益友”,没有情感的数学课就没有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因此数学教师应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取了调查法、问卷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多个轮回的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听课、评课、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多种方法进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和相关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2010年10月——2011年3月为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于2010年10月3日立项,课题编号为20100032.课题组成立后,我们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广泛查阅资料,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一方面调查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并针对调查的结果制定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组成员的任务。为我们的第二阶段实验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信心。

2、2011年4月——2012年7月为实验的第二阶段,按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比较、记录、搜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的心理调查,使我们实施方案不断改进和完善。

3、2012年9月——2012年11月为实验的第三阶段,主要是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等。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升了数学文化素养。

为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很多活动,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兴趣。

(1)、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

我们始终认为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数学的发生、发展,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我们生活中需要的时候产生的,是人们靠智慧一点一点积淀而成的。所以,我们拿出数学辅导课的时间搞有关数学史的专题讲座。有时是老师讲,有时学生讲。让学生讲的时候,我们会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并将自己的体会整理成文,然后推选出好的,在同学们间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全员参加,共同进步。这一活动我们一直坚持到了现在,主要是在七、八年级进行,由原老师和关老师负责。原老师辅导的学生李涵同学写的《我心中的数学》一文,获得了新乡市中学生论文征文一等奖。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历史、文学、科学等方面获取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自然”的,世界是几何的。比如给学生介绍一下几何在科学中的应用: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机器人制造等最新电子产品,都广泛采用了传统的和现代的几何学理论。或几何在其它方面的运用,通过教师这方面的经常引导,学生就会形成一种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他自己就会无形中去积累这方面的材料,真正体会到学数学是有用的,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3)、抽象数学模型,学以致用,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大胆让学生去应用数学,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并说明如此测量的合理性;学完了相似形之后,请学生分小组设计方案,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并比较每一种方案的异同。再则我们将数学与其它学科广泛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建立起自然学科与数学间的有机联系。例如,在学习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后我们让学生解决自然科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反射角、入射角的计算;在学习对称知识后,让学生联系自然学科中的光的反射规律,说明光是沿最近的路线传播的。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会丰富其感性认识,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4)、加强数学审美的引导,培养数学鉴赏力。

数学不能立刻唤起人们的美感,不能一眼就看出它的审美价值,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受到阅历、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对审美对象很难形成我们所期望的审美视觉。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地挖掘审美内容,(其实挖掘数学美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领会数学美的过程,只有自己领会了才能传播美),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如:在讲到图形的变化时,让学生欣赏一下埃舍尔运用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丽版画,同时介绍一下这位荷兰艺术怪才是怎样用"空间几何学"和"空间逻辑学"创造出《瀑布》这幅违反物理学原理,但有将三维空间形状及其本性突现出来的奇异的作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讲到相似的时候介绍一下分形几何——雪花曲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我们还设计游戏,通过动手操作,如制作模型,绘制实物的三视图,用轴对称、旋转、平移设计图案,通过自己对生活和数学的思考写一篇《我发现的数学美》,并让学生的作品在全班乃至全校交流,使活动给他们带来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推动理性思考。总之,我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预设的场景,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的美丽和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明确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教师在教学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最佳学习状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这样无形中就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讲《条形图和扇形图》时,我们创设的情境是首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热情,并回忆赞美大自然的诗句,在学生沉醉于对大自然的风光无限遐想中时,提出问题,你了解目前我国城市污染状况吗?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学习主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是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数学是有价值的。接着通过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拟合,来构造数学模型,经历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的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到达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我们具体的做法是:

①、设疑于新课开头处,养成思维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头处设疑,能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数学活动中,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二次函数应用》时,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打球时,怎样才能将篮球准确地投入蓝中?掷铅球时,怎样才能掷的更远?学生回答:体育课上老师说应该成45度教投出,这时我抓住时机即时追问:“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在学生思维达到最高点时,引入课题及本节课的学习意义,这样教师的设疑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也导入了新课,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开始思考、讨论、经过艰苦的劳动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养成很好的思维习惯。

②、设疑于知识关键处,了解思维规律

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数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对思维过程有所认识,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一般说来,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一些知识的交叉点,关键点,往往是理解和深化知识的关键。在此处设疑,可引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和深化了知识,同时暴露在处理一个数学问题时的思维,对学生认识思维过程的教育,无疑是十分有效的。例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的关键处就是直线与圆的三种关系。为此,我们设疑: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它们的数量特征分别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又问:“如果把点换成直线呢?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画一个圆,用直尺当直线并任意移动,观察一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再想一想,怎样定义这几种位置关系?学生讨论、归纳出后,继续问:”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否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样,进行定量分析?”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并用直尺在黑板上的圆上连续移动,使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等于半径到大于半径。通过这样层层设疑,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就不难掌握了。

③、难点设疑,启发思考

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化解知识难点,排解有关疑点,巧妙设疑是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和理解重难点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相似三角形判定》这节课,本节的难点是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得出。如果按照课本让同学们先画图,再测量。这样很难使学生信服,因为作图有误差,更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及特点,我们这样设计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再问:“你能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相似的定义猜想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吗?”学生说出很多,在他们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我再追问:“如何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证明?”由于是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这样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体验成功,愉悦学习。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确实发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效果不错,但是应注意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怎样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因为学生毕竟受知识面的影响,如果一味的让学生自主交流,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会使学生养成浮躁、不求甚解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通过交流,商定出:

①、探究活动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选择探究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思维发展,如果探究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的挑战性,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反之,探究问题过于复杂,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者寥寥无几,也会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②、不能给探究活动贴标签,要注重实效

在实践中,探究式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探究活动”成为引诱学生钻教师预设的“圈套”,没有丰富的探究空间;二是“探究活动”成为一种“标签”,学生其实没有真正地进行探究活动,而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去发现“新知识”。所以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对教材整合的一定要整合,有时课时目标没有完成,但是辐射目标完成了,同样也是成功。

(4)、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兴趣

平时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就喜欢这门课。对于学困生,往往给予特别的关注,爱护他们的自尊心,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双差生,只要有进步,就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后进生往往是三分钟的热度,学习兴趣持续不了多长时间。通过调查得知,后进生由于基础差,知识学的不连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兴趣很快就消失了,所以为了使后进生能够持续的发展,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我们给他们设计了《数学课堂学习情况表》,让他们明白这节课我要学会什么?学会了什么?还要什么疑问?通过这样的细化,使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数学课堂学习情况表

经过一年多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在课题研究结束时,我们再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有开始时的71.5﹪提高了90.2﹪,当我们看到调查结果时,我们感到了安慰,感到了作为教师需要智慧的付出,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七、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在对课题的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对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们所总结的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教育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思考的还很多,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八、参考文献

《培养你的兴趣》马志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教育概论》叶澜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数学美学》吴开朗北京教育出版社《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孔凡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我们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触角去搜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生成于学生生活,只有在真实的世界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难道不是无效的吗?实践活动很重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活动课的选择上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玩中发现并掌握问题。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针对这一特点,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活动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进而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谊。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法与过程。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活动要求: 1、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调控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对教学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题(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题(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题篇一 一、填空 1、2时=()分2分=()秒 2、180分=()时20秒=()分 3、在0里填上“>”、“<”或“=” 5分○50秒4时○300分200秒○4分 400分○6时1时40分○100分150秒○2分30秒 4、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2)看一场电影要2() (3)从南京坐火车到北京要13() (4)小明跑100米要用16() (5)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6)张勤洗两块手帕要用10() (7)李勇做50道口算题要用5() (8)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6() 5、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00到4:30,播讲了()分钟 6、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9时从上海站开出,上午()时到无锡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3、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 4、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 5、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 6、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7、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8、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A、6 B、5 C、30 4、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A、半小时 B、35分 C、40分 5、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24个零件,小工用了6小时,小李用了8小时。() A、做的一样快 B、小王做的快 C、小李做的快 四、应用题 1、月亮每秒绕地球行8千米,地球每秒绕太阳行2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多少千米? 2、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 3、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4、杨师傅4小时做了36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比杨师傅多做3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80-3=30+49=99-4=23+8=7+55= 34-6=46-6=6+5=60-7=67-9= 18+7+9=23+30=60-15+7=2+6+13= 59-6=24+7-8=66-9=58+19= 二、填空。 1、一条红领巾有()个角。数学书的封面有()个直角。 2、()九七十二 七()六十三 五()四十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十堰市东风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外活动课程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系统的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他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是做出来的。这在当时影响很大,在美国历时五十多年,全世界也议论纷纷效仿。 当代,心理学和哲学为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总的根本作用,他认为,人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以原苏联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将马列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建立在主体对客体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他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欧美各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 2、国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变革 1992年根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计划中规定必须有活动课程的精神,许多小学开展了数学活动课程和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同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有关论述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做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和参加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自愿参加”。可见当时提倡的数学活动课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是以培养数学方面的兴趣、特长、拓展数学知识面为目的的少数人参加的课外活动。大纲对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课外活动没有具体的要求,因此,数学活动只是包含于科技文体活动之中的,可供自由选择的一项内容。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的要求,并明确了每个年级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001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标中提到的数学知识不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 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黄颖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摘要:本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精神,符合儿童好动、好奇等特点,结合教材的时间教学内容,设计一节“时间实践活动课”。并捕捉“生活现象”——设计一列模拟“时间列车”,让学生在“时间列车”每一节车厢(学习车厢、运动车厢、游戏车厢、休息车厢)参与活动,以记录每节车厢的开始、结束时间和用时为主线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互之间合作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时代呼唤教育能培养出具有高度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教育行为的转变。国家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教改精神,我校在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教学教改指导意见。即:1、面向全体,尊重差异。2、激发兴趣,主体参与。3、分类指导,合作答疑。4、反馈及时,探究事理。5、注重过程,学会学习。6、促进发展,评价激励。学校鼓励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理论,并于上学期末还安排每位教师一节体现“新课标”教改精神的教改研究课。 当时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7、8岁的学生,他们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但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表扬,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亲身去体验。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看电视儿童节目,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我就思考怎样把一节课以既有故事的生动、完整,又有儿童节目的兴趣、激情,并使学生在其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呢?我精心的设计了一节“时间实践活动课”,力求做到既体现新课标精神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含答案)

2019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含答 案) 寒假是适用于全世界在校学生的一个较长的夏季假期。一般在7月-8月左右。。查字典数学网提供了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一、填空。(共26分) 1.看图列式。 2. ◇△=23,△最小是( ),这时◇是( )。 3. 8个一和3个千是( )。8个百和5个十合起来是( )。 4.用3、4、0、6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数是( ),最接近4000的数是( )。 5.最小的四位数是( ),排在它前面的一个数是( )。 6. 这个数写作:( )。 7.根据数的规律接着写三个数。 330、320、310、( )、( )、( )。 5080、5090、( )、( )、( )。 919、828、737、( )、( )、( )。 8.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华跑100米用了20( ),小红吃饭大约用15( )。 午睡大约用1( )。一块橡皮大约厚15( )。 课桌高大约是7( )。小明身高130( )。

9. 在○里填上、或=。 5毫米○3厘米40分米○4米60分○6时 10.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998 1010 1001 1100 11.一台电脑5018元,大约是( )元。 二、计算(共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500+2=66+28=80-26=1000-400= 39+53=800+900=1600-900=6030-30= 30+400=65-23=486=91-34= 568=36+24=55+37=800+7000= 60+70=83-54=670-600=56-32= 2.用竖式计算。(加★题要验算) (14分) ★657+468= ★672-254= 172= 485= 386+531-429= 727-529+267=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10分) 1.★8=□△,△一定不是( ) ① 6 ② 7 ③ 8 2.用5、0、6 三张卡片摆三位数,能摆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 ①2个②4个③6个 3.每个皮球8元,用50元钱买7个皮球还差( )元。 ①5元②6元③7元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举例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举例 (1)游戏性的作业。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因此可以在游戏中进行作业,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达到传授学生知识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时,让学生观察教室中都有哪些角,然后采取抢答的方式回答。这时学生就开始仔细观察,并争先恐后地抢答。然后笔者又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的游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发一盒火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火柴棒摆出不同的图形,并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因每个小组摆出的图形不同,所以每个小组角的个数也就不同。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趣味游戏作业,使得数学计算题不再枯燥,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生活化的作业。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趣味作业还可以进行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比如,学习了重量单位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先掂一掂袋装食品的重量,然后再看包装上面所写的重量,让学生对重量单位有一个实际的感受。在学习了计算面积和体积之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量一量家中的长方体物品,然后算出它们每个面的面积和整体的体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

考计算能力,调动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也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带来了无穷乐趣。 (3)合作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社会要求人才所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新课程倡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合作性的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学习了计数方式和统计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门口的马路在某一时间段内过往的车辆进行数量统计,每个小组中的几个人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记录小轿车的数量,有的记录自行车的数量,有的记录货车的数量等,然后用写“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绘制出统计条形图。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不但准确迅速地完成了作业,巩固了课堂所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4)综合性的作业。课堂中传授的知识往往比较单一,且各个知识点都是分开进行教学的,没有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综合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且需要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才能解决,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综合化。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活动课《我长高了》 活动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重难点:并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活动准备:每组1把米尺,1根长绳,2个皮尺,2张练习纸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新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你们有信心吗? 生大声说:有。 师: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生2:还要与被测物体保持水平。 (评析:教师将测量这一枯燥的操作活动,融入趣味十足,富有竞争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使测量更具有挑战性。) 二、展开活动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1)量出1米长的绳子。 师:下面进行第一轮比赛。我们每个组都有一把米尺,一根绳子,请大家量出1米长的绳子,做出记号。比比看,哪个小组量得又准又快。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又准又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你们组量的既准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分工的吗? 组:我们组是两个同学拿尺子,两个同学拉绳,一个同学检查,一个做记号。) 师评:他们组不仅分工明确,而且还能互相配合,所以量的又准又快!希望其他组能向他们学习,学会分工、合作,在第二轮比赛中争当第一。 (评析:一句“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反馈合作过程的思想。合理的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前提。教师善于从合作过程中,发现善于合作的小组,为大家树立榜样。) (2)量出2米长的绳子。 师:第二轮比赛,请合作量出2米长的绳子,做好记号,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检查测量结果。 师:第×组量的最快,请拿出一面小红旗,能说说你们是怎么量的吗? 组1:在第一次量出的1米后面再量出一个1米,就是2米。 师: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试题1 一、口算。 30+54=87-42=46+54=60+39=30÷6=8÷4= 7×8=29+30=7+7+7=36÷6=90-90=28+12= 32÷4=4×9=35+45=20-18=45+55=49÷7+500= 二、填空。 1、五千四百零八写作( ),这是一个( )位数。 2、6个千、4个一组成的数是( ),10个一百是( )。 3、和23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由1、8、0、3组成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它们的位都是( )位。 5、把7999、9908、10000、8957、9889这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 6、在20202中,万位上的2表示2个( ),中间的2表示2个( ),右边的2表示2个( )。 7、4km=( )m20xxm=( )km500cm=( )m 8米-60分米=( )分米5千米-5000米=( )米 8、你的铅笔长18( )你的`数学课本长20( ) 9、2213=( )+( )+( )+( ) 10、一道除法试题,余数是7,除数最小是( )。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1)余数不能小于除数。( ) (2)余数要小于除数或等于除数。( ) (3)五千零四写作504。( ) (4)的一位数是9比最小的两位数少1。( )

(5)1000里面有100个10。( ) 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试题2 一、口算 24÷7=36÷5=8×6=29÷4= 11÷3=46÷5=72÷8=7×5= 9÷9=23÷4=37-8=40+37= 24+60=67-9=64-9=46+40= 24÷8=25+50=58-50=37+4= 二、填空题 1、19根小棒可以摆( )个小正方形,还剩( )根。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的结果,( )要比( )小。 3、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 )个,其中的余数是( )。 4、有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 )个,还剩( )个。 5、△÷8=3……□,□里是( ),△÷□=6……5,□里最小是( )。 6、一根绳子34米,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这样的( )段,还剩( )米。 7、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50张纸最多能做( )个正方体。 8、□÷□=8……3除数最小是( ),这时被除数是( )。 9、□÷□=□……3,除数应是( ) 10、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在横线上。 一袋面粉重25_______ 一个鸭蛋约60_______ 一辆卡车可以装货4000_______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导引与案例解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导引与案例解析 张奠宙1 唐彩斌2 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上海 200062 2. 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310002 【摘要】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四大领域之一它的涵义是一种学生人人参与的必修学习活动是具有可综合性、思考性、操作性、趣味性的数学活动。本文按照活动的内容将这一领域的活动分为综合应用型操作实践型数学欣赏型数学文化型数学素养型并结合22个案例具体解析。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涵义分类案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把小学数学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与其他几个领域的内容和要求相比综合与实践活动领域的内容要求显得尚不明晰只有相应的框架性目标与个别案例从现实教学状况来看仅仅有理念层面的引导难以付诸于教学行为到底什么是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哪些基本的类型怎样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本文就是基于此而展开讨论并提供25个典型的案例。。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我们认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符合以下的要求

1 问题情景的综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综合与实践活动不能是其他学习领域的简单重复问题情景必须较为开阔能够为所有学生理解又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难题而是人人都能参与起点低开放度大的问题现在目前技能难度系数高的问题比较多体验性与欣赏性的比较少。比如555555555□999999999中间填几能被7整除就太难了。常见的去居民区调查等并非小学生适合体验的实践活动。比如调查小区内每户人家的用水量难免给居民带来一定的不便而调查所得数据背后的社会问题也并非一个小学生所能理解的。 2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既然是实践活动并非只是做一道习题或考题那样的单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动”起来。不止动脑还要动手包括其他的活动。 3 数学活动应当体现数学本质有助于提高学习着的数学素养。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泛化的综合型活动即便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联系也要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便是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必须呈现数学的本质。比如1000000颗黄豆有多重事实上百万颗黄豆的重量不重要重要的是百万这个数的构造。具体的实物1百万有多少这是人的生活体验不是数学的本质。每个居民向灾区捐款500元月多少居民能捐满到1百万13亿人中有多少个1百万这些素材不仅有现实背景而且还有数学意义。 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类型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尝试把“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分为以下5个主要类型综合应用型操作活动型数学欣赏型数学文化型数学素养型。并分别用案例加以说明。 1 综合应用型。这是指在实践活动中需要把数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灵活应用解决问题。可能是代数与几何内容的结合可能是统计与排列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制作钟表》.doc

《制作钟表》活动设计 番禺市桥中心小学雷雯 【活动内容】 结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90~96页认识时间内容,自编课程。【活动背景】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和本学期的第七单元都学习了有关钟表的简单知识:(1)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数字)、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它们可以共同表示出钟面时间。(2)能认、读、写整时、半时和几时几分(5分5分数),知道1时=60分。(3)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初步的推理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到低年级孩子喜欢动手制作和爱画画的天性,我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自编了这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本课通过让孩子经历“初次制作钟表→完善自制钟表→巧用自制钟表”三个实践活动环节,力求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设计理念】 近两年来,“核心素养”一直都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但一般而言,一节40分钟的常规课,因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条件约束,很难一下就把全部素养一次落实。所以这次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教学过程里渗透培养部分核心素养,力求在本课教学中,培养孩子“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三方面的素养。

【活动目标】 1. 回忆钟面要素,经历自主建构钟表的过程。 2. 在实践活动中,巩固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重难点】 自主建构钟表,经历实践过程。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钟面教具、手工卡纸、彩色笔、蝴蝶扣等。 【活动过程】 一、初次制作钟表 (1)出示一个谜语,请孩子们猜猜看谜底是什 么? (2)请孩子运用一些简单工具,在圆形纸上尝试 制作一个钟表(右图)。 (3)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收集和展示部分孩子的自制钟表,请学生们自己找出不足,分析原因;再请学生们根据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攻克难点。 学情预设:估计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会出现困难:①12个数字的定位。 ②指针的区分。③中心点的固定。……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经历“尝试制作→分析困惑”的实践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式的活动,也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019年全员培训小学数学实践作业提交-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第98、99页。 课标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新课标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如果我们将数学公式的教学仅仅看成是一般数学知识的传授,那么它就是一个僵死的教条,只有发现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才能演绎出生动结论。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三角形警示标志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打下基础。本课内容编排的最大特点是加强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体会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建立猜想、归纳发现和抽象出公式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这样的编排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锻炼数学推理能力,从而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学生分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研究(同名4075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研究(同名4075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研究,以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新课程标准下我们以“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为研究课题,开展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实践《数学课程标准》,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上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为什么以“实践活动”作为贯彻、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切入口?我们通过“新标准”的学习,觉得“实践活动”这四个字的内涵和外延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第二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段话中的“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句,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实践与体验。这是一。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改中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验,促使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例如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小学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学生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知识的过程,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宝贵的实践、体验、感受的过程被轻视甚至无视。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过程既

人教版小学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 全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 第一部分 一、填空。 1、 1米=()厘米 300厘米=()米 8米=()厘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棵树高25()数学书厚约7() 小明身高1()22()桌子高70() 4、在()里填上“>”、“<”或“=”。 3米()3厘米 30厘米()29厘米 1米()100厘米 3米()2米75厘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40厘米+26厘米=() 30米+15米=() 60厘米-16厘米=() 二、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在()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2、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3、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三、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 、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3、量一量。 我的手掌宽约()厘米。我的一拃长()厘米。 我的身高是()厘米。我的一步长()厘米。 四、动脑筋。 1、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厘米。 2、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次。 3、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米。 第二部分 一、填空: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26 ()+13=26 ()-12=30 22+()=30 2、在()里填上“>、<、=”。 21+29 () 40 53-23 () 53-25 51-29 () 32 34+25 ()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 二、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5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实施方案 昌乐特师附属小学 于怀美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我们习惯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知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所以造成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不但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外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那么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我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为专项作业——实践性作业。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让学生带着数学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实践、自主探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的依据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于上述要素,它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专题研究,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场景中“用数学”,使数学课后作业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之上。 (2)通过多方面的作业设计和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分为:调查性实践作业、操作性实践作业、探究性实践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研究 报告

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十堰市东风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外活动课程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系统的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她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她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是做出来的。这在当时影响很大,在美国历时五十多年,全世界也议论纷纷效仿。 当代,心理学和哲学为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总的根本作用,她认为,人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以原苏联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将马列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建立在主体对客体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她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

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欧美各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 2、国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变革 1992年根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计划中规定必须有活动课程的精神,许多小学开展了数学活动课程和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同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有关论述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做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和参加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自愿参加”。可见当时提倡的数学活动课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是以培养数学方面的兴趣、特长、拓展数学知识面为目的的少数人参加的课外活动。大纲对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习惯于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习惯于上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数学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我们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例如:《小鬼当家》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从小探索,利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我们搞教研,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教研不能与日常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应以教育科研促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教研。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二、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表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精选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习题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作业习题 一、口算 24+30=8×4=28-13=7×9=5×3=57-7= 47-20=60-3=45+40=8×9=9×6=4×7= 6×9-9=35-9+9=8×8-50=65-15-50= 二、笔算 47+48=83-63=75-58= 35+48-75=47-29+36=60-26-16= 三、想一想,填一填 1、5+5+5+5+5+5+5=(),写成乘法算式是(),读作()。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片树叶长6() 楼房高30() 课桌宽60() 一张床长2() 3、在○里填上“>”、“<”或“=”。 44+5○5080○19+6173-25○4034-20○15 4、在○里填上“+”、“-”或“×”。 4○4=85○3=153○3=94○6=24 5、用1、2、3三张卡片能摆成()个两位数,分别是()。 四、列式计算; 1、3个6连的和是多少?

2、9的5倍是多少? 3、8的6倍是多少? 4、比72少27的数是多少? 5、2个8是多少? 6、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7、5个7是多少? 8、5的6倍再减去7,差是多少? 9、8个3是多少? 10、减数是56,差是37,被减数是多少? 六、判断。 1、2个4写成乘法算式是2×4。() 2、3×2改写成加法算式2+2+2。() 3、4×3读作3乘4。 4、4+4+4+4+4=4×5=5×4。() 5、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 七、解决问题 1、妈妈给小明买了8本故事书。 (1)买的科技书比故事书多3本,买了多少本科技书? (2)买的连环画比故事书少2本,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2、有一副儿童跳棋共分了3组,每组里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棋子? 3、VCD机卖了7台,摄像机卖了4台,电视机卖的台数是VCD的3倍,电视机卖了多少台?

小学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奇妙的数学符号

小学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奇妙的数学符号 一、活动内容: 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搜集资料,以故事形式介绍数学符号的来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2 、通过巧填数学符号的学习,用扑克牌算24的游戏,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同时,实践也不断提供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变化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以及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另外,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美国教育家彼得克来恩也认为:“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2、“人本心理学”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它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以及亲身经历,是目前西方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 四、活动准备:1、自制多媒体课件2、扑克牌若干副,数学符号的头饰五个五、

活动过程: (一)、引入师: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去数学王国里去玩一玩,高兴吗?(画面显示:数学王国,并配以优美音乐)师:数学王国的大门上有一组有趣的算式。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些算式有趣在哪里?(出示):3 +3 -3-3=3 +3-3 ÷ 3=3 -3 +3÷ 3=3+ 3+ 3 -3=3÷ 3-3÷ 3=3 +3 +3 ÷3=3× 3 -3 -3=3 ×3 -3 ×3=(3 ×3 +3)÷3=3 ×3 +3 -3=师:是呀,这10个算式中的各个运算符号都不一样。那么,计算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起来算一算。(指名口算,屏幕上随机显示计算结果)集体校对。师:你发现计算结果一样吗?为什么算式中的数字都是3,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呢?指名回答。师:看来,数学符号真是神通广大、奇妙无比。数学课上,我们常常要和这些符号们打交道,数学符号成了我们天天见面的好朋友。你们看,展现在面前的这座又大又神奇的宫殿里就住着奇妙的数学符号们。(出示课题:奇妙的数学符号)齐读。(二)、介绍数学符号来历1、过渡:我们都认识哪些数学符号呢?(画面随机显示各种符号)师:早在几千年以前,我国古代人们就会计算加减法和乘除法了,但是却没有想到用符号来表示这些运算,而是用汉字的相加、相减、相乘、相除来表示。想一想,那该有多麻烦!所以,一些聪明的人就发明了运算符号。这些运算符号都是谁发明的,你想了解它们吗?2、指名表演师:你们看,他们来了!(五位小朋友戴着头饰走上讲台)他们很愿意自我介绍,掌声欢迎他们,好吗?表演对话:加号:我是加号减号:我是减号合: 问:谁还有补充?师:小朋友了解的可真多。不过他们介绍的只是几个数学符号的来历,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