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8066286.html,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作者:胡俊刘薇

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03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如何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成为关键问题,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产业结构挑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产业调整;农村生产要素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工作。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1982年起,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作出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名字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目标和原则,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统筹部署。

1 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

1.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就是实现农村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道路,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和起点。生态宜居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农村产业发展不能走过去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发展产业。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又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效果作了要求,农村产业发展是为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既要注重生产发展,又要注重生产效率。这两点要求都直指农村产业发展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调整的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结合建设美丽乡村和脱贫攻坚,为农村产业调整带来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之后,返乡创业潮的来临也为农村产业调整带来了不少稀缺人才。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看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后,农村产业调整面临的困境。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8066286.html,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吕焕琴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51期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滋养身心,旅游开拓视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深度融合,不仅促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基于文旅融合理念,以宁波为例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的现状和问题,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推广,加强品牌建设;多元化催生文旅新业态等具体策略,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意义。 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进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工程。只有实现文旅和谐、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2018年10月31日,宁波市召开了文化产业工作推进会,市委市政府围绕文化强市的目标,围绕“书香宁波”“影视宁波”“音乐宁波”“创意宁波”四个建设,大力引进文旅项目。11月25日,以“乡村振兴,文旅乡情”为主题的“一人一艺”乡村计划暨宁波首个美丽乡村文旅中心在宁波象山县溪里方村成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宁波美丽乡村围绕乡村文旅、乡野艺术节、壹艺坊、文旅一日游和数字乡艺行动五大板块,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激活文旅活力,构建文化振兴体系,深度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努力实现乡村文化“村村有品牌,户户有特色”。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现状分析 在宁波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的机制下,目前我市的文旅发展态势迅猛,这为美丽乡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村名艺术的普及,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要载体,把“一人一艺”与“文化礼堂”相结合,在保存、改造、创新发展宁波美丽乡村建设做了很多的工作和成绩。象山溪里方村、舫前村和下沙村將农村文化礼堂升级打造成“艺+堂”特色的乡村文旅中心,提炼各村独有的“盆景园艺、乡村美术馆、古村古居”、“茶文化、诗词文化、佛学文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乡村建设。目 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示范建设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具有 一定的秩序化特征,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文章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视角下,阐述了美丽乡 村建设的具体途径,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 引言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惠民惠农政策的发布,我国的农村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成为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也造成了农 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使得农村 生态文明逐步走进了公众视野,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党和国家在规划和投资上作 出了大量努力,也收获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难以 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背景下考 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推动农村生态治理的绿色转型。 1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途径。在 建设美丽文明乡村的进程中,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把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到 了国家战略高度,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其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稳定 有序的环境保障。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强调 要顺应历史发展,体现人文精神,培育乡风文化。和谐文明祥和的乡村能为乡村 全面振兴提供稳定有序的环境保障。其三,为建成“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的文化 基础和思想支持。2018年2月4日,党中央正式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大力推动“三农”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文 化振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坚 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支持。 2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规划指引 一般来说,乡村建设理应有着完善的规划作为指导,确定房屋建筑的位置、 功能、风格等细节,这样当建筑建成以后就会高低错落有致,充分彰显出乡土特色。然而在乡村地区私搭乱建的现象较为严重,主管部门的监管不严,尚未出台 严谨的乡村建设规划细则,有些建筑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就拔地而起,甚至部分村 民会随意占用耕地来搭建建筑,使得乡村景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给整改工作增 加了难度。 2.2乡村经济薄弱,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目前,大多数农村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因此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 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为主。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劳动 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因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严重不足,有朝着“空心村” 发展的趋势,并且农村留下的老人、妇女和小孩,普遍缺少有文化知识、有技术 的人才作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这一情况可 能还会延续。 虽然我们已经实施了乡村振兴计划,鼓励企业进驻乡村,为乡村带去技术、

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资源·环境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 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赖柄范 (荆州区八岭山镇人民政府,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为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提出并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当前我国部分农村产业发展受到了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土地流转效率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将综合农村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土地流转;劳动力流失[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城乡融合的进程,更会影响到我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伟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辛曲折的探索和实践,农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产业也在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桎梏着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上,党和国家为了更进一步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农村经济也将再一次迎来腾飞的契机。因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分析探讨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为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由于土地整合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比重高、农产品价格低、劳动力需求大,许多农民不愿意尝试大规模的种植,宁愿维持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种养,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而部分种养大户,也因自身农业技术专业素质较低,对农业专业技术缺乏掌握,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种养结构,导致其抵御灾害的风险能力较低,不能发挥带动作用。近年来兴起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也因组织结构松散,混乱的内部管理机制、融资难度大、协作水平低等原因经营不下去而破产,严重挫伤了农户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所以我国农业最基本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的格局。1.2 土地流转效率低 1.2.1 社会保障供给薄弱,农地流转意愿不强。一是受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的影响,农民对土地具有强烈的依赖意识 和价值意识,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思想误区,流转意愿不强。二是加上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农村与城市在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上存在巨大的差距,无形中加剧了土地在农民心中的重要性。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在流转土地上“有所保留”,往往是把条件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耕种。三是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大、风险高与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之间形成的剪刀差,导致有承包意愿的农户望而生畏。 1.2.2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一是农村缺乏规范、合法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土地存在着许多无序流转、非法流转、流转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管理主体对土地管理和监管上存在失位,乱作为和不作为致使土地纠纷时有发生,土地流转经济效益得不到真正发挥。三是缺乏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信息阻塞,导致需求端与供给端无法有效对接,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土地评定缺乏科学的标准,不能给予合理、公正的土地价格。1.3 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 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收益低,逼迫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谋求发展,农村目前的人口构成主要是老人、儿童、妇女,职业农民的减少导致农村产业发展乏力,尽管国家制定了多项返乡创业支持政策,但扶持政策没有落实,且农村公共供给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中青年劳动力回流率较低,致使大面积的抛荒现象出现。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用工、物价、土地成本上升,暂缓了对内陆地区进行开发与投资的步伐,从而降低了劳动力返乡的吸引力,从事农村产业发展的农业企业也受到劳动力不足的影响,致使农村产业发展缓慢。1.4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量, [收稿日期]2018-10-30 [作者简介]赖柄范(1993—),男,湖南桃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赖柄范: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的10个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的10个模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产业振兴”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只有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 推进“产业振兴”,要实现农业农村产业全面发展,尤其是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快其产业链、价值链的拓展,进而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农业产业和产品的附加价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对于乡村振兴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一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有“清凉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十多年来,莫干山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近年来,莫干山不仅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国内外的游客,许多曾经走出大山的当地村民也纷纷返乡,参与到建设家乡的大潮当中。

二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 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 三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泰山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搭界。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 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确立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发展思路。 四以“中郝峪”为代表的“综合发展模式” 中郝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 多公里。该村践行的“三变”模式得到全国各地乡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