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全市概况

泰安市地处鲁中,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雄踞泰安城市北部,这里曾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泰安市现辖两区(泰山区、郊区)、两市(新泰、肥城)、两县(东平、宁阳),面积7765平方公里,人口530万。主要产业为煤炭、化工、纺织、机械加工、建材、酿造等,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1、区位条件:泰安市位于华北、华东沿海、黄淮海大平原等不同地域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机遇较多。泰安紧邻省会,与济南市同属鲁中经济区,有利于同全省建立密切的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

2、交通条件:泰安市交通发达,在省内综合运输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京沪铁路和规划的京沪高速铁路纵穿南北,市域内的泰辛、磁莱铁路与京沪铁路连接成环,铁路网密度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正在建设中的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也从城市西南部经过,104国道、泰莱一级汽车专用线及泰临公路等穿越本市。

3、矿产资源:泰安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现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和稀有贵金属矿等50多个品种,占全省固化矿产储量为50%左右,其中钾盐、自然硫为全省独有。

4、旅游资源:泰安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泰山与济南、曲阜共同构成了“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旅游区。800里水泊——东平湖,国家森林公园——徂徕山等尚待开发。

5、城市建设:泰城为泰安市的中心城市,1987年,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形成了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1995年底,城区总人口38.5万人,用地44.3平方公里。

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泰安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1981年编制,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对泰安市城市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原有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泰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瞄准三高”(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营造三大”(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体现三性”(超前性、特色性、可操作性),“协调三大关系”(城与山、古与今、城与乡),“兼顾三个效益”(经济、环境、社会)“实现三个一流”(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建设、一流的管理)的规划编制要求,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体现“区域和系统”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市场经济”的观念,“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观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

四、泰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坚持“科技兴市”战略,形成有一定辐射力的山东三大科教基地之一,保护独具特色的“山城一体”的历史文化风貌,完善服务网络,形成文明、繁荣、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接轨的运行机制,努力培植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

建立起一个第三产业发达和以高新技术旅游产品开发为主导的第二产业较为突出的中心城市(泰安);两个以煤炭、化工、机械电子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优势明显的县级城市(新泰、肥城)。两个第一产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加强点(宁阳、东平)和三条产业集聚带(沿104国道、磁莱铁路、泰肥公路)为主的现代化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市域远景将发展为:产业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群体城市。

五、城市发展总目标及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发展总目标:将泰安建成一个经济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社会精神文明、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交通快捷、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优美、居住环境舒适、城市个性突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与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规划区范围:

依据规划法的要求,结合泰安市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以行政区划为界,即泰山区全部和郊区的天平店乡、满庄、北集坡、省庄、邱家店、黄前、山口、徂徕镇以及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汶口镇的大汶口管理区。总面积1000.5平方公里。

六、城市化水平及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城市化水平:

预测到2000年全市总人口为545万人,2010年总人口为580万人。

采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预测2000年城镇人口200.37万人,城镇化水平36.7%,2010年为323.95万人,城镇化水平55.2%。

根据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全市未来空间组织模式为:双环结构,极轴开发,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市域内根据“基本职能”确定了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县级城市,两个县城,13个重点城镇,68个一般城镇。

七、城市性质与职能

泰安市的城市性质为: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的风景旅游城市。

泰安的城市职能: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风景旅游城市,山东省的科教中心之一,山东省的公路交通枢纽之一,山东省国际集装箱中转站,鲁中地区重要的经济与商贸中心城市。

八、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

城市规模;预测到2000年,城市人口为43万人,2010年55万能人,用地规模:2000年为48.5平方公里(人均112.8平方米),2010年为57.2平方公里(人均用地为104平方米)。

用地发展方向:根据门槛分析法,影响城市发展的第一门槛是铁路,第二是泮河,第三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区内还有一条地震断裂带和地下溶洞区、高产高效农业区和城东南的农业科研试验取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泰城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环内发展,以向西、向南发展为主,严禁跨越环山路向北建设。

九、城市形态与用地总体布局

城市形态:充分利用城市周围“二山”(泰山、徂徕山)、一河(大汶河)的自然环境,形成“一城”(泰城)、“二区”(山口、满庄)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泰城形成“一个中心区,六大组团”拥抱泰山的“半月形”城市形态。

“一个中心区”是指以岱庙、火车站周围所联接成片的泰城中心区。

城市中心区布局:由“一轴一线”和“五个中心”组成。

“一轴”是指:联结泰山与泰城的登山中轴线,由岱庙、通天街、红门路、南关路组成,形成反映泰安拥有博大精深历史文化内涵的中轴线。

“一线”是指位于傲徕峰下的新区时代发展线,向南延伸至泮河,北部是城市的行政中心、市政广场,中部为文化和娱乐设施,南部是水面开阔的中央公园,由望岳东路、望岳西路和中间绿化带构成长3.2公里、宽300米的新区南北轴线。该发展线的建设,将为泰城的新区开发和拓展奠定基础。

“五个中心”是指集中设置的市级公共设施。

行政办公中心——傲徕峰以南逐步建设市级行政中心。

商贸金融中心——市级商贸中心区设在火车站两侧,在西南部和东部建设2处大型批发市场。

文化娱乐中心——集中设置在“一轴一线”上。历只文化轴上,以传统文化设施为主,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研究中心等。时代发展线上,布置大型公益性、专业性娱乐设施,如会堂、音乐厅、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等。

体育中心——建设完善城西部市级体育中心。在城东新建一处区级公共体育场,搬迁市体校,开放市中体育场,建成市中心市民广场。将大专院校体育设施纳入全市体育设施规划,达到接纳省级综合运动会、国家单项运动会的能力。

科研教育中心——逐步置换岱宗大街以北及中轴线两侧不成规模的大中专院校用地,向城市东北安置,形成市级科研教育中心。

“六大组团”即围绕城市中心布局的六大功能组团,分别是大河旅游渡假区团、天平店新火车站区组团、城西南工业区组团、东南综合居住组团、省庄工业区组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团。

(一)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发展战略。完善道路及其管理系统,以公共运输网络为主体,以快速路主干线为骨干,形成功能完善、应变能力强的综合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组织自行车交通,严格控制摩托车发展,为私人小汽车发展留有余地。

道路系统规划。一条快速路,西接高速公路与泰肥路口立交,东连泰新路口与高速公路立交。路面宽60——70米,与市区内主干道交叉口全部采用立交形式。四纵三横双环构成主干道系统,路面宽40——60米。四纵:长城北路、迎胜路、龙潭路、迎春路;三横:东岳大街、灵山大街、泰前大街(原擂鼓石路);内环:大桥路+田园大街+凤台路;外环:沿“U”形高速公路内侧形成的“U”形环路。

次干道,是指风景游览路和各组团内部道路,路面宽24——40米。

步行街,根据旅游、商业需要设置。

(二)绿地系统规划:

泰安为具有“山城一体”特色的旅游城市,山城结合的关键在绿化,应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一流的山水型园林城市。

大环境绿化。由“两山、六带、四片、加一环”组成。两山是泰山、徂徕山;六带是指源于泰山流经泰城,汇入汶河的六条自然河流,(分别是泮河、涝洼河、奈河、梳洗河、双龙河和冯利庄河);四片是大河旅游区、西南郊区公园、东南农林科研实验区和东北林果风景区;一环即位于山城分界线上的环山路绿化带和高速公路绿化带。四大片绿化,从城市四个方向楔入,与城市道路、河流形成的绿地相汇合,给城市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

公共绿地。由“公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滨河绿化”组成。东岳大街、灵山大街、红门路、望岳路(即时代发展线)等10条城市林荫大道,将中央公园、泰山乐园、东湖公园、南湖公园等13处公园,以及岱宗坊游园等20多处街头绿地串联成网,构成广大市民休憩、游玩的幽雅绿色环境。规定:在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处建楼,必须退2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由工业区、水源地、铁路、电力高压走廊、市政设施的生产防护绿带和5处苗圃组成。

(三)水系规划:

水是泰安生产、生活、发展旅游事业的最宝贵资源。泰安每年经大汶河流失十几亿方的客水,因此,规划综合整治大汶河,新建蓄水大坝,形成城郊大水面,恢复“汶水徂徕如画”的历史风貌。整治疏通泮河、梳洗河等6条城市河流,整修胜利渠,开发泮湖(位于时代发展线南端的中央公园内),将东湖、五马湖与梳洗河连通,城内污水变清、死水变活。山上建设拦蓄水库,便于城市防洪调蓄,涵养水源、冲刷保养城市,形成山、水、城相映的独特城市景观。

(四)工业布局规划:

泰城内不再新上对城市环境影响大的工业项目,原有的工业用地逐步“退二还三”,特别是要求中心区内的仓库必须进行搬迁,土地置换,更新改造。对无污染、无噪声、运输量小的小型工业,在符合城市功能分区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在城区内建设。

新上工业按工业种类到工业区安排建设。工业区的规划,要更新观念,按照花园式单位的标准建设。特别是要组织好为工业区配套的各项生活、娱乐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工厂办社会的问题,尽可能为新上工业创造方便条件。

按照规划,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无污染的项目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其它工业项目到西南工业区、省庄工业区或山口、满庄工业区建设。

(五)仓储用地规划:

结合高速公路、未来高速铁路建设及城市向西、向南方向的发展,在城市西南部规划建设用地为130公顷的全市大型中转、储备性仓库。在西南工业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区各设一处小型专用仓储用地。泰肥路两侧原仓储用地,进一步完善,以中转生活性仓储为主。

十、远景发展规划

1、空间发展的结构形态。从地理位置分析,泰城处于“两山一河”的自然环境空间。为保护历史文化风景旅游资源,有序控制城市发展,泰安的发展空间采取“一城两区七镇”的格局。二区,作为泰城的第二产业扩散基地,吸纳城市人口,截流农业剩余劳力,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远期发展环绕泰城的7个乡镇,(道朗、北集坡、徂徕、邱家店、黄前、大津口、夏张)以适应泰安市城镇化水平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2、远景规模、职能和其它。远景泰城人口70万。山口可由现在的1.8万人发展至5万人,远景10万人。满庄依托矿区发展化工、建材业,由现在的1万人发展至4万人,远景8万人。北集坡等7个乡镇远景人口2——3万人。远景将由一条连接7个乡镇的半环路与通过满庄、山口的快速路、高速公路连通,真正形成一城、两区、七镇,九星拱月的城市大格局。

3、在满庄西北预留一处旅游机场用地。

十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泰安应按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进行保护并贯彻“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山城一体、城不压山、城不上山、城中见山”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市域范围内“建立5个大的自然与文化保护区、一条自然风景保护带”,即:泰山风景名胜保护区、泰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汶口文化保护区、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东平湖自然风景保护区及大汶河流域自然风景保护带。并要加强对全市1000余处文物古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34处,市级40处)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另外,要加强对泰安历史发展演变中遗存的古城格局、古城遗址、传统街区、城市文脉的保护,加强保护富有泰安历史文化特色的人文古迹,并保护好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纪念物。

(一)泰山的保护

1、泰山要按照《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重点加强对泰山主景区,特别是岱顶、登山中路的保护,禁止新建任何破坏景观的建筑。目前岱

顶的建筑物太多,密度太大,有些建筑物的体量、高度与环境极不协调,要下决心予以改造,加大绿量,彻底改变岱顶的裸露地面和荒芜杂乱的现象,恢复史载

“万松侍卫”“芳草如茵”的景观。

2、要尽快连通环山路,使其通而不畅,体现旅游道路功能,扩大泰山脚下的旅游范围,加强各景点间的联系。并确定环山路及大河棉纺厂以西的104国道为山与城的分界线、“警界线”,该线以北不得进行有碍景区保护的各项建设,现有影响景区的单位和建筑物,要逐步分期搬迁。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泰山旅游结构是当务之急。疏散泰山主景区的游客,缓解高峰岱顶游客人满为患的矛盾,要积极开发新景点,如扇子崖、天烛峰、樱桃园、玉泉寺等,要保护好景区的自然景观,恢复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古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搞好景区的道路建设和交通组织,在不宜开山修路的地段,选择适当位置,建设体量适应的空中缆车,形成景区的旅游环路。

4、为保护景区内的大气环境,要加快改善其燃料结构,远期以电力代替目前的煤炭,近期严禁使用有烟煤,鼓励使用液化气燃料。

(二)泰城的保护

1、保护明泰城(岱北街、青年路、财源大街、虎山路围合的街区)原有的道路格局、走向及传统街道原有的空间尺度关系。恢复古城南门,外迁古城内的工业、仓库、行政办公单位及特殊用地,增加绿地、广场、服务类用地,控制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建筑形式采用泰安传统建筑风格,限制玻璃幕墙、不锈钢等材料的使用。

2、保护好古城墙、城门等遗址,用绿化的形式,再现古城的格局。

3、保护好传统商肆区(市场街)及传统居民区,恢复重建一批浓聚泰安传统特色的民居,可作为“名人纪念馆”、“民俗博物馆”、“群众文娱场所”等。

4、建筑物高度控制分区

低层区不高于7——10米,主要指通天街、红门路、岱庙四周;环山路以南500米的范围;以及蒿里山周围100——300米的范围。

多层区不高于20米,主要指岱宗大街以北,体育中心与温泉路之间的范围(不包括体育中心与行政中心)。

高层引导区指:商业中心、新火车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5、关于蒿里山的规划建设

规划蒿里山为以传统文化凭吊和绿色游览为主的纪念性公园,以刻石等方式凭吊遗址。在山顶建设体量适宜的标志性建筑(即小型纪念馆),通过画展、模型、雕塑介绍蒿里山地区的古文化精髓,标志性建筑不拘泥恢复,而采取有地方风格的仿古形式,成为市区中心一处有观光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景点。

(三)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

1、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山城一体”。在山与城的关系上,山为主,城为从,天地合一;在历史文化上,山、城一脉贯通;在空间联系上,源于泰山的六条河流形成绿带将山城融为一体;道路组织上,中轴线由城上山、形成序列;景观视觉上,城中看泰山,崇尚造化之这功,山上观泰城,仿佛人间天堂。

2、城市形象

通过五区、六带、八条景观大道,十六条通视走廊,十大广场,五个出入口,全面体现城市形象。

五区为泰山风景区、古城风貌展现区、新时代景观区、大河自然风景区、田园风光区。

六带即6条河流形成的绿带,八条景观大道即东岳大街等8条主要游览干道。

十六条通视走廊即城中观山和景点间的视线通廊,要防止建筑物遮挡视线。

十大广场,即行政广场、高速铁路西客站广场、体育中心、中轴线南段文化广场、蒿里山公园广场、中央公园广场、火车站广场、市中广场(农业大学南边)、桃花源入口广场、庙前广场。

五处出入口即城西北104国道出入口、城西泰肥路立交桥出入口、城南104国道出入口、城东东岳大街出入口、城东南泰新路出入口。出入口处以广场、绿地、小品等,建立引导性、标志性的形象工程。

十二、泰城基础设施规划

(一)给水规划

①城市总用水量近期25万吨/日,远期40万吨/日。

②供水除现状水源(17.5万吨/日)外,近期开发利用汶口水源地(5万吨/日)远期开发利用彩山水库、西埠前——邱家店水源地(10万吨/日),以及东平湖引湖入泰工程(10万吨/日)。

(二)排水规划

①城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②保留扩建南关污水处理厂,新建王家洪沟污水处理厂。

(三)防洪规划

①泰城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②应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定期组织对河道清挖和维护,严禁侵占河道、阻塞河道等现象发生。

(四)电力规划

远期泰城电网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

(五)电信规划

远期,城区长途局2座、汇接局2座、端局6座,电话普及率66部/百人。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务,为用户提供广泛的信息处理服务。

(六)热力规划

远期,泰城形成“三个热电厂、两个区域锅炉房”的供热格局,集中采暖率达到90%。

(七)煤气规划

规划采用肥城焦化厂和泰安化肥厂双气源供气。采取管道煤气为主,液化气供应为辅的供气方案。城市居民气化率达100%。

十三、泰城近期建设规划

旧城区以对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提高为主,加大绿化面积、控制建筑密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新调整城市道路网,打通部分断头路、丁字路,尽快打通擂鼓石大街西段、迎胜路、环山路、南外环路,着手建设时代发展线。建成区适当向西扩展,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南工业区的建设。抓紧编制大河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和山口、满庄分区规划,创造城市大发展条件。

《泰安市城市规划实施办法》

2011-05-25 信息来源: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编制和修订城市规划以及在泰安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木办法。

第三条泰安市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市市区、近郊区、工业区、规划控制区和风景区。其规划区域分别为:

(一)城市市区是指京福高速公路以东、京沪高速公路以北、省庄镇文化路以西、泰山环山路以南的范围;

(二)近郊区是指市区东、西、南方向边沿外延2公里的范围;

(三)工业区是指山口、满庄镇行政区范围;

(四)风景区是指泰山凤景名胜区规划范围;

(五)规划控制区是指除市区、近郊区、工业区、风景区以外的规划区域,主要包括大津口、黄前、北集坡、邱家店、徂徕五个乡慎的行政区和大汶口、省庄、天平等乡镇(办事处)部分行政区以及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

城市市区、近郊区、工业区、规划控制区,应根据城市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区域范围,由市政府公布。

第四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和《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负责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管理工作。

市计划、建设、国土资源、环保、交通、公安、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管委会,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做好规划管理相关的业务工作。

第五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必须围绕建设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处埋好城与山、古与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提高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城市规划区内的本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服从城市规划的义务和监督城市规划实施的权力。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七条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和修订,报省政府审批。

城市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流域防洪规划相衔接。

第八条在城市市区、近郊区范围内,应当按下列规定编制专业、分区和详细规划:

(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专业规划编制任务书,分别编制专业规划,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

(二)城市主次干道两侧、重要地段、城片开发,文物保护区、旧城改造等,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详细规划,报市政府审批:

(三)城市新区、开发区,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报市政府审批;

(四)市区、近郊区内的村民住宅建设、旧村改造,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编制详细规划,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九条规划控制区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分区规划,工业区要编制详细规划,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条城市专业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必须符合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国家及省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并推行招标投标制。

编制城市规划所必需的城市勘察、测量等基础资料,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及时提供,使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统一坐标和高程系统的地形图。

第十一条专业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局部调整,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重大变更的,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经批准的专业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城市规划展等不同方式,向社会公布,进行广泛宣传。

第十四条在城市市区、进郊区、工业区内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按下列程序申请办理建设使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等,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实地勘察,初步选定用地位置和界限,提出建设用地的规划设计条件;

(三)建设单位或个人依据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设计总图,报市规划行政规划主管部门审查;

市区、近郊区范围内的单位院落改建、居民区建设、房地产综合开发等,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图;

(四)经审查论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建设用地位置和界限,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其中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由开发区管委会受理并初审后,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凭中标通知书或拍卖成交确认书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许可证。

第十五条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由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进行审查,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工业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村民住宅建设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使用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章的规划许可证,审批后有关资料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工程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按规定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方案确定后,再接第十四条成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手续。

第十八条在城市市区。近郊区范围内临时使用土地的,应当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在临时用地上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或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在使用期间因国家建设需要,应及时无条件清场退地。

第十九条在城市市区、近郊区范围内挖沙取土,围填水面,设置主产生活废弃物堆放场所等活动,须征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

第二十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服从市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和储备土地的决定,

第三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一条在城市市区、近郊区,工业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以及其他设施的,必须按下列程序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等有关贸料,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问依据城市规划;提出建设工程规划没计要求,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三)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公园、广场、城市雕塑或建筑小品的设计方案,应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四)建设单位或个人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施工图等有关资料,经审核同意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开工手续。开工建设前,须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现场验线后,方可正式施工。

其中开发区内的建役顶日,由开发区管委会受理初审后,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二条规划控制区内的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进行审查,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开工建设前,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现场验线后施工,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督。

工业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申请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使用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章的规划许可证,审批后有关资料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则许可证时,应附有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古树名木,并保持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第二十四条在城市市区、近郊区范围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临时建设规划许可手续,户外广告的设置与管理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临时建设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使用期满应立即拆除临时建筑,清场退地,确需延期使用的,应在期满30日前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使用手续。

第二十五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在验线的范围内,按照建设规划许可规定的内容和批准的设计进行建设,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建役用地范围,不得改变工程设计,确需变更的,应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六条工程竣工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对建设工程进行规划检查验收,符合工程规划许可要求的,出具工程规划认可文件,未出具认可文件的,有关单位不得通水通电,不得发放房屋产权证明。

第二十七条城市市区。近郊区范围内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改门改窗等,必须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新建居民住宅之间以及其他建筑与住宅之间的南北问最小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3倍,城市新区不得小于1.5倍;其他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1倍;东西向间距必须满足消防需要。

第二十九条建筑物,构筑物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按建筑物和道路的性质、规模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凡占压规划道路红线的建筑,一律不得改建,扩建,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逐步拆迁。

第三十条城市主要道路两侧,一般不规划建设住宅楼。有碍市容市貌的临街建筑,应逐步予以改造。

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单位,一般不得规划设置围墙,大问,传达室、车库,变(配)电室等建筑物构筑物。确需设置围墙的,不得高于1.8米,并采取通透、美化、绿化措施。

第三十一条成片开发,城市新区,居民区建设,其绿地率不得低于35%。

各类建筑必须处理好第五立面,改善城市景观效果。

公共建筑匝配套建设相应容量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库)。住宅建设应当将储藏间建在底层,楼房之间要进行适当绿化。

第三十二条各种管线应按规划要求的位置埋设或架设,市区内设置各种管线应当埋设在地下,现有的架空线路,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逐步改为地下埋没。

第三十三条总体规划中确定搬迁的环境污染单位,不得改建扩建,应予以外迁。短期内不能外迁的限期治理成转产。

在城市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禁上新建、扩建污染水源的项目现有项目应转产或外迁,管理措施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的文件和用地无效。

第三十五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城市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制止违法建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则责令停止建设对影响城市规划的限期拆除、强制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

(一)未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建设的;

(二〕擅自扩大或移动建设工程用地位置的;

(三)擅自变更规划设计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改门、改窗或设置户外设施的。

以上行为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补办手续,交足有关费用,并处以土建工程造价3%一10%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并依法追究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迫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越权审批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程序和和要求审批的;

(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

第三十七条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自觉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加强对规划控制区内各项建设工程的检查,对违反规划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埋。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泰山风景名胜区各景区的详细规划,由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经市政府审定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建设项目申请,由泰山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受理和初审。应当由市政府审批的,报市政府审批;应当由上级审批的,经市政府审定后逐级报批。

第四十条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按泰政办发[1993]78号文《关于市政府行政性规章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的通知》规定进行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

评与关注。)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建设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互联网 【发文字号】云府办[2014]25号 【发布部门】云浮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11.04 【实施日期】2014.11.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云府办〔2014〕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我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粤府办〔2014〕8号)精神,加快发展我市宽带网络,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切实解决当前我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协调难、入户难、选址难等问题,推动我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宽带网络的统筹规划 (一)落实与城乡建设等规划的对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光纤宽带网络、通信基

站、通信管道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做好衔接,统筹安排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要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作为交通、水利、市政等大型公共设施的重要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对电信和广播电视通信管道年度建设计划要加强统筹规划,并根据国家标准按共建共享原则统一安排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二)严格执行国家规划设计标准。城市新建住宅区、住宅建筑及商住楼的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活动,要严格执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国家标准(以下统称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对规划有通信基站的住宅小区、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和公用设施,设计、建设等单位要按照公众通信基站建设设计标准和规范,预留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所需的机房、电源、管道及天面空间,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 二、推进公共领域宽带网络建设 (三)加强大型公共设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路、铁路、港口等大型公共设施要配套建设通信传输管道配线管网、通信基站、电信间、设备间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持电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企业对既有大型公共设施进场改造,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在保障列车、铁路等专用信息系统安全前提下,加大力度做好公众移动通信信号对城轨、高铁、高速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覆盖。(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市各电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企业) (四)开放公共建筑支持宽带网络建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无条件免费开放机

咸宁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咸宁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说明书·图册

编制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商务局 设计单位:咸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前言 项目名称:咸宁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编制单位:咸宁市商务局、咸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编委会主任:周勇 编委会副主任:胡建、傅火金 项目负责人:甘茂 编制单位负责人:柯雄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饶浩羽(注册规划师) 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何谦(规划师) 项目参加人:李思博 参编单位:市商务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城投公司、中石化销售湖北咸宁销售分公司、中石油湖北咸宁销售分公司、咸安区商务局、咸安区规划局、嘉鱼县商务局、嘉鱼县规划局、赤壁市商务局、赤壁市规划局、通城县商务局、通城县规划局、崇阳县商务局、崇阳县规划局、通山县商务局、通山县规划局 参编人员:甘茂、钱辉建、章柏林、李桃杏、杨丹、刘尊华、陈中枝、徐水平、张莉、黄爱兰、郑元香、刘妮娜、李玉霞、卢强、涂炳炎、余月明

目录第一章:概述 一、“十二五”期间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五、主要结论 第二章:加油站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二、机动车保有量和过境机动车数量 三、现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里程 四、现有加油站基本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加油站需求预测 一、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二、道路发展主要规划项目 三、机动车保有量和过境机动车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加油站销售量预测分析 五、加油站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第四章:加油站布局规划 一、规划总体目标 二、布局原则 三、加油站设置的基本指标标准 四、布局方案 五、分年度实施计划与布点规划实施图 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图册 1、咸宁市市域加油站规划图 2、咸安区市域加油站规划图 3、咸宁市城区加油站规划图 4、赤壁市市域加油站规划图 5、赤壁市城区加油站规划图 6、嘉鱼县县域加油站规划图 7、嘉鱼县城区加油站规划图 8、通城县县域加油站规划图 9、通城县城区加油站规划图 10、崇阳县县域加油站规划图 11、崇阳县城区加油站规划图 12、通山县县域加油站规划图 13、通山县城区加油站规划图 14、咸嘉新城区加油站规划图 附件: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法规类别】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部门】延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8.29 【实施日期】2012.08.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发挥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发展要素快速集聚,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提升,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我市改革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发展的承载区、效能建设的示范区,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1.开发区实行“一区三园”管理模式。姚店工业园区为开发区主体区,安塞工业园、甘泉工业园为开发区两翼区。安塞工业园、甘泉工业园实行双重管理,日常建设管理由所在地县政府负责,重大事项报开发区管委会审定。园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免须征得开发区同意。 2.开发区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部分行政执法权和社

会事务管理权。按照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将宝塔区姚店镇和李渠镇所辖部分区域交由开发区托管,以后根据开发区建设发展需要逐步调整变更管理范围。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维持现有隶属关系不变。 3.国土、税务等部门要积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业务培训、指导由派出单位负责,日常管理、目标考核由开发区负责。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免须征得开发区同意。 4.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在开发区设立相应分局,授予市一级管理权限,由开发区统一考核管理,其领导成员的任免须征得开发区同意。 5.成立开发区综合执法局,全面负责开发区城市管理、国土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执法。 二、创新建设管理机制 6.授予开发区市一级项目管理权限,由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负责辖区内项目审批和管理。需省级审批、备案的项目,由市发改委转报省发改委审批、备案。 7.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编制并报市政府审批,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管理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8.开发区建设项目的选址、审批、管理由开发区负责,相关证书由市住建局、规划局委托开发区规划建设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

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扩张策略。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云浮市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

云浮市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 (惠州学院旅游系地理科学) 摘要: 云浮,又被称为石城,位于珠三角地区向外辐射第二圈层——环珠三角地区,具有直接承担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区位条件。本文立足于云浮市实际情况,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有效地利用云浮市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取得经济的有效增长,对云浮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产业结构、港口资源、石材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的分析,剖析影响云浮市经济发展的因素,重新定位,探讨其经济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关键字:产业结构产业转移港口石材旅游对策 1.导言 1.1研究的背景 笔者通过对云浮市的了解(亲身感受建市十几年来的变化、调查、采访)【1】,及时了解云浮市的发展动态,加上阅读大量的有关文献,利用网上资源,对云浮市经济发展做了一个大概的分析,以及对云浮市将来的经济发展提出见解。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从广东全省发展来看,云浮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存在较大的差距,故对云浮市经济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立足山区实际,不断开拓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尽快减少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分析云浮市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其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取得经济的有效增长以及与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 2.云浮市经济发展概况 2.1地理位置【2】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省梧州市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市区距肇庆60公里,距广州160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上溯广西梧州60海里。 2.2经济产业发展现况 第一产业(农林业),主要是发挥山区经济的优势,农林业相结合,分为丘陵果林区、山地林区、盆地粮食生产区等,素有中国果品加工之乡、中国无核黄皮之乡、中国砂糖橘之乡等。但产业存在数量多、规模不大、四处分散的局面,管理有待提高。 第二产业,正努力创建中国最大的石料建材生产基地、广东省水泥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广东重要的电子信息和机电产品生产基地、广东重要的食品加工生产基地,以便更好地与珠三角地区发生经济的链接,实行产业转移。其中,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硫化工、电力等五个特色产业。 第三产业,包括有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产业、商贸展览产业等。其中,云城国际石材展贸中心为全亚洲第一,规模之大、石材丰富、特色明显。

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精品文档85页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3) 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4) 第四章区域协调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27) 第六章主城区用地规划 (35) 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44)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50) 第九章景观特色营造规划 (52) 第十章旅游体系规划 (55)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与综合防灾规划 (57) 第十二章空间发展时序与近期建设规划 (69)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及管理措施 (72) 附则 (73) 附表 (74) 附件一专家评审意见 (80) 附件二、咸宁市委专题会评审意见 (80)

附件三、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文件 (80)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第一条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以京广高速铁路、武咸城际铁路、大畈核电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上马为契机,地处“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之间中心位置的咸宁,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按照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战略决定和“五个一工程”为核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当前区域发展的新形势,完善城乡规划成为咸宁市立足武汉城市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008年10月咸宁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湖北咸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获专家评审通过。经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咸宁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 第二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咸宁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咸宁在武汉城市圈南部地区中心的辐射、带动与链接作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思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和谐城市。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 (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 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 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 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 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 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 的城市扩张策略。 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Shen Longbao look in the eyes, for a chance to kill him. Shen Longbao behind smart to keep gendarmes, picked up a brick reservoir in cotton vest, walked into a small alley corner, seeing four weeks nobody will step up and pulled out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云浮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云浮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摘要:云浮市和广东省的平均水平相比,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云浮市需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利用资源、地理区位优势,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基础,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通过产业集群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云浮市;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群化;引进外资。 1 云浮市现阶段产业结构的状况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是连接珠三角、沟通大西南的“广东大西关”,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状况如下: 1.1 云浮市的主导产业 1.1.1 第一产业 云浮市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对发展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云浮市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主要产品有肉猪、肉鸡、柑桔、无核黄皮、荔枝、凉果、肉桂、蚕茧、松脂等。并且,罗定市荣获“中国肉桂之乡”,新兴县荣获“中国果品加工之乡”和“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郁南县荣获“中国无核黄皮之乡”、“中国绿色食品基地县”、“广东省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柑桔产业龙头县”和“中国沙糖桔第一县”等荣誉。 1.1.2 第二产业 石材产业是云浮市的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历史长达200多年历史,素有“石都”美誉,是全国三大石材基地之一,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知名度,多年来石材销量位居全国前茅。荣获“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国人造石之都”、“广东民族民间石雕艺术之乡”等称号。 云浮号称“东方硫都”,云浮硫铁矿总储量达2.08亿吨,储量、品位冠居全球,是全国最大的硫铁矿生产基地,唯一的硫铁矿出口基地,广东省最大的商品硫酸生产基地。 云浮市是广东省的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全是石灰石总储量达72亿吨以上,加上西江航道的存在,为水泥的外销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条件,具有发展水泥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云浮市服装产业正磅礴发展,毛纺和服装产品畅销珠三角以及港澳、欧美地区。其中,罗定市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引进了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先进设备,可生产仿羊绒生纱、人造毛纱、酸碱毛线等产品。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月 5 日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 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国家出台若干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政 策和战略措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 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 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城 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行修订。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

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 本次修订期限至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市域: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 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 8034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 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 1244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 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 3121 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五、城市发展目标 至 2020 年,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 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六、城市性质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云浮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规划文本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加强城市建设监督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关于加强“十二五”近 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近期建设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云浮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云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结 合云浮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包括云城区的云城街道、高峰街道、河口街道、都杨镇和云安县六都镇,总面积692.23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11年-2015年。 第四条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屋 第五条文中黑体字表示的部分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目标与策略 第一节发展目标 第六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5%。 ——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9.4%,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 %。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 ——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七条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八条道路交通建设目标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缓解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持续增长的压力,提供安全、畅达、经济、舒适的城市交通服务。 对外交通:落实“七三三三一”交通工程建设计划,全力拓展大西关交通网络,以加快促进融入珠三角1.5小时核心经济圈的步伐,加快汕湛高速建设。 城市交通:在增强三个组团之间交通联系的前提下,优化与完善各等级道路网结构,加强各街道(镇)内部交通以及之间联系通道的打通,以适应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合理引导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建成都杨西江大桥、新城快线、站前路、G324线安塘至河口段改线工程等快速路;并利用云浮的自然人文环境,加大建设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的力度。 第九条配套设施建设目标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均衡布局、功能完善、市级片区级社区级纵深发展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水电等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配建各类设施,满足产业的发展要求。 第十条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全面、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城市环境质量稳步提高,生态建设向纵深推进,循环经济得到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 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政府 2019年4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修编背景 (6) 第一节区域概况 (6)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8) 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结论 (9)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 第二章规划目标 (14)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 (14)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15)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6)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 (19)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9)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1) 第四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26) 第一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6) 第二节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7) 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 (29) 第一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9)

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31) 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32) 第四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 (34) 第五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措施 (34) 第六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 (36) 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37) 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 (40) 第八章土地整治 (44) 第一节土地整治的目标 (44) 第二节土地整治具体措施 (47) 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9) 第十章规划调整完善实施措施 (51) 第一节法律保障措施 (51) 第二节行政保障措施 (51) 第三节经济保障措施 (52) 第四节社会保障措施 (52) 第五节技术保障措施 (53) 附表 (54)

前言 为保证松山区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进一步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对土地利用实行严格用途管制,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赤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编制《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面分析了松山区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制定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进行了主要用地规划和空间管制引导,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一、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1、规划的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构建和谐社会为理念,对土地利用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强化土地的宏观调控,协调部门和产业间的用地矛盾,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对非农业用地由外延增量为主,转变为内涵挖潜为主,努力实现宏观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有计划的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促使土地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