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选]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图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5.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罗马民法大全》包含哪几部法律?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

6.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图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教师提问: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提示: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3.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4.问题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5.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3 板书设计

1.《查士丁尼法典》:目的、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时间、对文化的影响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历史上,拜占庭帝国指的是() A.东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波斯帝国 2.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 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 C.克里特岛 D.亚历山大 3.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机构汇编罗马法,其主要目的是() A.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 B.建立完整的罗马法律体系 C.给后世留下罗马的文化遗产 D.恢复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 4.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A.《罗马民法大全》 B.《法学汇纂》 C.《查士丁尼法典》 D.《法理概要》 5.昔日繁盛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哪一个国家所灭亡() A.亚历山大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下列不属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的是() A.奥斯曼帝国的武力进攻 B.长期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C.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 D.《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7.拜占庭文化的三大因素不包括() A.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B.儒家学说 C.基督教 D.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8.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欧文化的贡献表现在() A.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B.吸收了古印度的佛教文化 C.确立了军事封建制度 D.吸收西亚等地的文化 二、读图简答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1)《罗马民法大全》由哪四部法典组成?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优秀教案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 (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 (2)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及其影响,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因其以东部城市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历史上又称东罗马帝国。其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你知道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新知讲解。 1.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地图,提问:拜占庭的版图内包含了之前的哪些古文明?教师概况点评拜占庭帝国地理的优势,介绍其发展特点。 版图范围: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社会情况:农业商业经济活跃、社会稳定

2.阅读归纳: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的过程。 措施:将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思考: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结果:不仅没有给予拜占庭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地区。 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十字军东征14世纪,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上涂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3.罗列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历程。 (1)6世纪,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外患不断。 (2)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十字军东征)征服。 (3)15世纪中期(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4.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1)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2)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西欧、东欧)? 5.展示图片介绍查士丁尼的生平。 查士丁尼483年生于农民家庭。其叔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查士丁尼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基本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疆域。 6.回顾罗马帝国因为奴隶制的衰落而衰落,得出拜占庭如果不想重蹈罗马的覆辙,就要在奴隶制上和罗马不一样,引出《查士丁尼法典》。让学生概况法典的主要内容。 提问: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7.阅读教材,问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习题word版:第9课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第9课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繁盛时期:9—11世纪是拜占庭帝国的繁盛期,首都君士坦丁堡是西亚与欧洲最大的城市。 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帝国文化:拜占庭文化博采众长,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 知识点2查士丁尼大帝 地位: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他是帝国历代皇帝中文治武功最出色的一位。 功绩: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他主持编纂的《查士丁尼法典》。 知识点3《查士丁尼法典》 颁布:查士丁尼深谙法律对维护国家安定的重要作用,他即位后指令成立法律编委会,要求对自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以来的罗马法进行系统整理,并于529年正式颁布《查士丁尼法典》。 影响:《查士丁尼法典》是不同时期的罗马统治者制定与颁布的法律、法规、命令的汇编,还吸收了许多法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对现代法律体系影响至深。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小乐同学查找资料,完成资料卡片如图所示,资料卡片描述的城市是(C) A.罗马 B.雅典 C.君士坦丁堡 D.长安①东罗马帝国首都 ②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 ③沟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金桥 2.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国家是(C) A.阿拉伯帝国B.古巴比伦王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罗马帝国 3.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评价的帝国指的是(D) A.雅典城邦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知识点2查士丁尼大帝 4.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里的“他”是(A) A.查士丁尼一世B.屋大维 C.恺撒D.伯里克利 5.查士丁尼一世是东罗马帝国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被列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查士丁尼对罗马法的主要贡献是(B) A.制定罗马习惯法 B.主持编纂法律,使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C.开始编写罗马成文法 D.制定了公民财产关系的法规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它经受住了“蛮族”的猛烈攻击,艰难地站稳了脚跟。9—11世纪是它的繁盛期,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西亚与欧洲最大的城市。这里的“它”指的是()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列宁曾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在法制建设方面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人物是() A.查士丁尼 B.克洛维 C.查理曼 D.君士坦丁 3.查士丁尼命人编辑《新法典》,该法典是() A.查士丁尼亲自编写的法典 B.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的汇编 C.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汇编 D.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4.下列关于“十字军东征”给拜占庭帝国带来的影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东征的十字军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 B.东征的十字军占领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 C. 它使拜占庭国势日渐衰弱 D.帮助拜占庭帝国解除了外部威胁 5.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的标志是() A.阿拉伯人的攻击 B.十字军东征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建立 D.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

6.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 B.吸收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 C.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D.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成文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它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材料二随着罗马的扩张和人口增多,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也不断膨胀。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修新的法律文献。在新的法律文献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来,查士丁尼又相继组织人编写了有关法律论文、法令等三部法律文献,加上先前新的法律文献,这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其中有很多法律原则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 (1)材料一中的罗马“成文法”是指什么?该成文法的颁布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新的法律文献”指的是什么?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新的法律文献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三部法律文献”指的是哪些法律文献?《罗马民法大全》有何历史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在法律编修过程中,查士丁尼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复习,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发展脉络,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时间脉络和对基本事件有清晰的定位。 2、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历史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主义精神和唯 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罗马日本大化改新三大宗教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基督教会的演变新航路开辟的因果和影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讲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教师有的放矢,重点难点点拨。 【教学流程】

讲明本册考点 人类文明 的开端 解 疑 析 错 归 纳 拓 展 迁移 .拓展 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知识考点:人类文明的开端 、亚欧封建社会和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步入近 代的运动与革命和改革、殖民掠夺与殖民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抗争、工业革命 考点一:古代文明 (一)考点回顾 一、 上古人类文明 1.大河流域的文明: ① 约公元前 3100 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② 公元前 1894 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 一部著名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法典的实质是保护 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③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 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3.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 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4布匿战争:罗马战胜迦太基的战争。公元前 27 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亚欧封建社 会和古代文 明交往方式 典例 剖析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导学案 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含答案)

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学习目标】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预习案】 【自学导航】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希腊以及亚洲西部__和__非洲北部地区__。 2.《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__查士丁尼__。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__查士丁尼法典__》《__法学汇纂__》《__法理概要__》《__新法典__》的统称。 4.《__罗马民法大全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__ 军区__,把__自由农民__编入军队。__军事将领__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6.__1453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君士坦丁堡__,改名为__伊斯坦布尔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__基督教__、希腊罗马的__古典文化传统__,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__东方文化因素__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文艺复兴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探究案】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齐心协力,勇于展示,我们就是完美的团队)

【探究一】 阅读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罗马民法大全》有何重要历史地位?你如何评价它。 历史地位: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评价:《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2、结合教材,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它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原因:一是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二是外族势力入侵;三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 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影响: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 【检测案】 1、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是因为() A.它的第一个皇帝叫拜占庭 B.它的首都是拜占庭 C.拜占庭是东罗马帝国内最著名的建筑 D.拜占庭文化底蕴深厚 2、下列关于《查士丁尼法典》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中世纪的西欧和拜占庭 第9课 拜占庭帝国学案 川教版

第9课拜占庭帝国 【学习目标】 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2.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作用。 3.知道拜占庭文化的特征、历史贡献和作用,培养人文素养。 【重点难点】 1.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文化的贡献和作用。 2.难点: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原因。 【自主学习】 1.罗马帝国分裂形成的东罗马帝国史称_______________。逐渐实现了从_____________制到____________制的转化,继续存在了近千年之久。皇帝_____________统治时期是帝国的黄金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出现全面繁荣,首都君士坦丁堡因繁华富丽而被西欧人视为_____________。 2.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皇帝都梦想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查士丁尼为此频频对外用兵,结果导致民穷财尽,帝国便日渐衰落。11世纪以后,内忧外患接踵而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侵扰,使帝国的大片领土被蚕食。14世纪,崛起的____________人趁机侵占了帝国的大片属地,帝国仅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周边的狭小地区。_______________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延续了千年的帝国灭亡了。 3.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将罗马的各种法律文献和他颁布的法令进行整理编订了大型的法律典籍_______________。是欧洲历史上_______________系统完备的法典。这部法典不但是对罗马法的总结,而且成为后来_______________立法的基础。 4.拜占庭继承了______________的精髓,渗透了_____________的精神,吸取了______________的影响,形成了______________的拜占庭文化。 5. 普洛克比的____________生动描述了查士丁尼的对外战争,记载了日耳曼国家以及斯拉夫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____________集建筑、绘画、雕刻于一体,其新颖的形式和风格体现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征。拜占庭文化对中世纪西欧文化的演进,特别是对后来的______________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_____________的文明开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合作探究】 1. 为什么说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是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2.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和原因各是什么? 3. 议一议:拜占庭文化怎样体现了融汇东西的鲜明特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美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材分析: 《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组成的《罗马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部编人教版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图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5.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罗马民法大全》包含哪几部法律?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 6.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图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教师提问: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提示: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3.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4.问题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5.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3 板书设计 1.《查士丁尼法典》:目的、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时间、对文化的影响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9课《拜占庭帝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拜占庭帝国》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演变有误的一项是() A.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 B. 11世纪时,拜占庭帝国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C.东征的十字军曾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D. 1453年,亚历山大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2.我们平时所说的千年帝国——拜占廷帝国,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A.西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3.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他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 ) A.建立拜占庭帝国 B.定都君士坦丁堡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4.定都君士坦丁堡,又称拜占廷帝国的是() A.波斯帝国 B.马其顿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5.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6.《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以后西欧各国制订民法影响深远。颁布该法典的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罗马帝国 7.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里的“他”是() A.查士丁尼一世 B.屋大维 C.恺撒 D.伯里克利 8.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国家是()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罗马帝国 9.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在()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 C.克里特岛 D.巴比伦10.2019年4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本次访问,是普京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后 的第一次出访,也让土耳其一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哪个帝国()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 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395年,直至1453年灭亡,延续了1058年。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为首都,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 A、西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查理帝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果你要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历史,则必须了解( ) A、法兰克王国的崛起 B、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C、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也见证了拜占庭的兴衰历程。这个千年帝国灭亡的标志是( ) A、13世纪末,被西罗马帝国灭亡 B、16世纪,君士坦丁堡陷落

C、15世纪,首都麦加陷落 D、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陷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395年,直至1453年灭亡,延续了1058年。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罗马民法大全》包括下列哪几部法律( ) ①《查士丁尼法典》 ②《法学汇纂》 ③《法理概要》 ④《新法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2019年部编)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罗马民法大全》 【教学难点】 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希腊以及亚洲西部__和__非洲北部地区__。 2.《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__查士丁尼__。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__查士丁尼法典__》《__法学汇纂__》《__法理概要__》《__新法典__》的统称。 4.《__罗马民法大全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__军区__,把__自由农民__编入军队。__军事将领__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6.__1453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君士坦丁堡__,改名为__伊斯坦布尔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__基督教__、希腊罗马的__古典文化传统__,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__东方文化因素__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文艺复兴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阅读P47~P48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 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 (二)、讲授新课: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气候特点:干旱少雨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 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很多小国。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