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亿,首现下降

统计局: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亿,首现下降
统计局: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亿,首现下降

统计局: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亿,首现下降

新京报讯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达93727万人。此外,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18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2.6% 。全国流动人口2.36亿人从年龄段看,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这是在多年增长后的首次下降;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7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此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认为,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9亿总量仍是最大优势国家。

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此表示,这是相当长时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绝对下降。他认为,人口和劳动力的供给波动变化是非常长期的,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应该是稳步地、逐步地有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是否对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感到忧虑,马建堂表示“不否认”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这样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消失,应该说有争论。” 马建堂说,这一数字尽管在稳步下降,但9亿多的总量依然很大,这仍然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资源优势。

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

显著影响。伴随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中国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这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翟振武教授表示,“人口红利”指人口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时间段。人口红利消失后,反而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倒逼产业升级的换代,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