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练习题

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练习题
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练习题

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练习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解一元二次方程

(1)y 2+2y -4=0 (2)y 2+2y +4=0;

2、概括:并不是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有实数解,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会有实数解呢?

我们在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过程中得到

(x +a

b 2)2=2244a a

c b -. (1) 发现只有当 ≥0时,才能直接开平方,得

2

2442a ac b a b x -±=+. 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只有当系数a 、b 、c 满足条件 时才有实数根.

观察(1)式我们不难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三种情况:

①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要

x 1=x 2=a

b 2-; ③ 当b 2-4a

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这里的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通常记作:Δ=

3、用它可以直接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

例1:判断一元二次方程x 2-x +1=0是否有实数根

由b 2-4ac

0(填< 、>、 = )

所以它(有、没有)实数根。

4、可以应用判别式来确实方程中的待定系数,例如:例2: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

2x2-(m+2)x+2m-2=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出这时方程的根.

解:因为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Δ 0,即

Δ=

= 0

解这个关于m的方程得

练习

1、用判别式直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1)y2+y-4=0 (2)y2+y+4=0;

(3)y2-y-4=0 (4)y2-y+4=0;

2、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

2x2-4mx+2m2-m=0

(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

3、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

mx2-(2m-1)x+m-2=0

(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

还有另外的情况吗?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解下列方程,将得到的解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你发现表格中两个解的和与积和原来的方程有什么联系?

(1)x 2-2x =0;

(2)x 2+3x -4=0;

(3)x 2-5x +6=0.

探 索

一般地,对于关于x 的方程x 2+px +q =0(p ,q 为已知常数,p 2-4q ≥0),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根x 1、x 2, 能得出以下结果: x 1+x 2= 即:两根之和等于

x 1x 2= 即:两根之积等于

由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求根公式知

12b x a -+=

. 2x =

12x x +=

=

12.x x =

练习

1、(1)x 2-x -4=0 (2)x 2-4x+1=0;

12x x += 12x x +

=

12.x x = 12.x x =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px +q =0的两个根是0和-3,求p 和q 的值;

3、已知方程x 2+k x

=0的一个根是-1,求k 的值及另一个根.

4、如果2x 2- m x -4=0的两个根分别是1x 、2x ,且

12

11x x =2,那么实数m 的值是?

5、如果2x 2- 5x -4=0的两个根分别是α、β,那么α+β+αβ=

5、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6x +p 2-2p +5=0的一个根是2,求方程的另一个根和p 的值.

和同学讨论一下,上述两个问题有几种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韦达定理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 (1)当△>0?一元二次方程有2 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 = 2x = (2)当△=0?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122b x x a ==- (3)当△<0?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1: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 ) A .x 2+2x +1=0 B .x 2+x +2=0 C .x 2﹣1=0 D .x 2﹣2x ﹣1=0 【变式一】不解方程,判断一元二次方程2210x ax a -++=的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 B .只有一个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例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 2﹣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变式一】关于x 的方程()22210m x x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知识点二、韦达定理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的两根为12x x 、,那么有:1212b x x a c x x a ? +=-????=?? . 例3: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22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α+β-αβ的值是( ) A .3 B .1 C .-1 D .-3 知识点&例题

【变式一】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2210x x +-=的两个根为1x ,2x ,且1x <2x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1x + 2x =1 B .1x ?2x =-1 C .|1x |<|2x | D .21112 x x += 【变式二】已知1x ,2x 是关于x 的方程230x bx +-=的两根,且满足121235x x x x +-=,那么b 的值为( ) A .4 B .-4 C .3 D .-3 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要熟练掌握以下等式变形 ①()2 221212122x x x x x x +=+-; 例4:设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2410x x --=的两实数根,则的2212x x +值是( ) A .2 B .4 C .5 D .6 【变式一】设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0的两根,则2212x x + = . 【变式二】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6=0的两根,则α2+β2= . ②()()2 21212124x x =x x x x -+-; 例5:设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5x ﹣1=0的两实数根,则()2 12x x -的值为 . 【变式一】设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5x ﹣6=0的两根,则()212x x - = . 【变式二】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 2+7x ﹣6=0的两根,则()2 α-β= . ③12x x =-± 例6:设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3450x x -+=的两实数根,则12x x -的值为 . 【变式一】设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1 5102 x x --=的两根,则12x x - = . 【变式二】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2250x x +-=的两根,则α-β= .

二次函数根的分布专题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专题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我们将主要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两种情况系统地介绍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的充要条件及其运用。 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基本分布——零分布 所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零分布,指的是方程的根相对于零的关系。比如二次方程有一正根,有一负根,其实就是指这个二次方程一个根比零大,一个根比零小,或者说,这两个根分布在零的两侧。 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不等实根为1x ,2x ①方程有两个不等正根 ??? ? ? ? ??? >=>-=+>-=?>>00040,0212 1221a c x x a b x x ac b x x ②方程两根一正一负 :0021<<=<-=+>-=?<<00040,02121221a c x x a b x x ac b x x 即时应用: (1)若一元二次方程 0)1(2)1(2 =-++-m x m x m 有两个不等正根,求m 的取值范围。 (2)k 在何范围内取值,一元二次方程0332 =-++k kx kx 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非零分布——k分布 设一元二次方程20(0) ax bx c a ++=>的两不等实根为1x,2x,k为常数。则一元二次方 k1x2x k 根 的 分 布 ① 12 x x k② 12 k x x③ 12 x k x 图 象 充 要 条 件 2 b k a f k 2 b k a f k f k 根 的 分 布 ④ 1122 k x x k⑤ 11223 k x k x k⑥两根有且仅有一根在 12 ,k k内 图 象 充 要 条 件 1 2 12 2 f k f k b k k a 1 2 3 ()0 ()0 ()0 f k f k f k 12 f k f k 或 1 12 1 ()0 22 f k k k b k a 或 2 12 2 ()0 22 f k k k b k a k k k 2 k 1 k 2 k 1 k 3 k 2 k 1 k

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归纳完整版

次方程根的分布与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归纳 9 元二次方程ax + bx + C = 0根的分布情况 设方程ax 2 +bx +c =O (a H O )的不等两根为X |, X 2且X 1 < X 2,相应的二次函数为 f (x )=ax 2 +bx + c = 0,方程的 根即为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它们的分布情况见下面各表(每种情况对应的均是充要条件) 表一:(两根与0的大小比较即根的正负情况) 分布情况 两个负根即两根都小于 0 (X j <0, X 2 <0 ) 两个正根即两根都大于 0 (为 >0,X 2 A O ) 一正根一负根即一个根小于 0, 一个大于 0(X i V Oc X 2 ) 大致图象(> a 得出的结论 A >0 f (0 )>0 A >0 存0 f (0 )>0 f (0)v 0 O 大致图象(V a 得出的结论 △ >0 A >0 舌。 l f (0)<0 占。 ”(0)<0 f (0)A 0 综合结论(不讨论 a o < b a 计(0)< 0

表二:(两根与k 的大小比 较) 分布情况 两根都小于k 即 ( >0 ) yJ \ / / ■ k K a 得 出的结论 o > A - 两根都大于k 即 X i A k, X 2 A k o > A - 一个根小于k ,一个大于k 即 x , < k < X 2 y l I \ k 八 J “ f (k )v 0 o 大致图象(< a 得出的结论 O > A - I A>0 t^>k 2a f (k )<0 f (k )>0 综合 结论(不讨论 a △ >0 」0 -^>k 2a a 计(k )A 0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一、一周知识概述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进行配方,当b2-4ac≥0时的根为 . 该式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求根公式法,简称公式法. 说明:(1)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由系数a、b、c的值决定的; (3)应用求根公式可解任何一个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应用时必须先将其化为一般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二、重难点知识 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是重点,难点是对各种方法的选择,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在对四种方法都会使用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 “开平方法”一般解形如“”类型的题目,如果用“公式

法”就显得多余的了。 (2)“因式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是首先考虑的方法。 (3) “配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一般不使用,但若能恰当地使用,往往能起到简化作用,思考于“因式分解法”之后,“公式法”之前。如方程;用因式分解,则6391这个数太大,不易分解;用公式法,也太繁;若配方,则方程化为,就易解,若一次项系数中有偶因数,一般也应考虑运用。 (4)“公式法”是一般方法,只要明确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若方 程有实根,就一定可以用求根公式求出根,但因为要代入(≥0)求值,所以对某些特殊方程,解法又显得复杂了。 2、在运用b2-4ac的符号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b2-4ac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即只有确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时,才能确定a、b、c,求出b2-4ac; (2)在运用上述结论时,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以便确认a、b、c; (3)根的判别式是指b2-4ac,而不是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 (2); (3). 分析: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找出a、b、c的值,再代入公式计算,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归纳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根的分布情况 设方程()2 00ax bx c a ++=≠的不等两根为12,x x 且12x x <,相应的二次函数为()20f x ax bx c =++=, 方程的根即为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它们的分布情况见下面各表(每种情况对应的均是充要条件) 表一:(两根与0的大小比较即根的正负情况) 分 布情况 两个负根即两根都小于0 ()120,0x x << 两个正根即两根都大于0 ()120,0x x >> 一正根一负根即一个根小于0,一个大于0()120x x << 大致图象( >a ) 得出的结论 ()00200b a f ?>??? -?? ()0 0200 b a f ?>??? ->??>?? ()00??? -??? ->??f 综 合结论(不讨论 a ) ()00200b a a f ?>???-?? ()0 0200 b a a f ?>???->???>?? ()00

分 布情况 两根都小于k 即 k x k x <<21, 两根都大于k 即 k x k x >>21, 一个根小于k ,一个大于k 即 21x k x << 大致图象( >a ) 得出的结论 ()020b k a f k ?>??? -?? ()0 20 b k a f k ?>??? ->??>?? ()0??? -??? ->??k f 综 合结论(不讨论 a ) ()020b k a a f k ?>??? - ?? ()0 20 b k a a f k ?>??? - >???>?? ()0

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第四课时 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学习目标: 1、熟练使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ac b 42 -的值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 授课内容: 1、用公式法法解下列方程: (1)0222=--x x (2)0122=+-x x (3)0222=+-x x . 2、观察上述方程的根,方程(1)两个实数根________,方程(2)两实数根________, 方程(3)_______________。那么方程根出现不同情况是由什么来判断的呢? 3,结论: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的情况可由ac b 42-来判定: 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__________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我们把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 说明:(1)可以不解方程求ac b 42 -的值来判别方程的根的情况。 (2)上述结论反过来也成立。 例题讲解 例1、不解方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 (1)0132=-+x x (2)0962 =+-x x (3)04322=+-y y (4)x x 5252=+ 变式:求证:不论x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 =--kx x 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 数根。

例2、k 取什么值时,关于x 的方程022)2(22=-++-k x k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 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无实数根? 变式1:已知关于0232 =-+-k x x 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0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变式:关于x 的方程..2 (2)2(1)10k x k x k ---++=有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41)210x k x k -++-=,K 取什么值时 ○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3、方程无实数根; 2,试说明关于x 的方程222(1)2(4)0m x mx m +-++=无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归纳(完整版)

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与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归纳 1、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根的分布情况 设方程()200ax bx c a ++=≠的不等两根为12,x x 且12x x <,相应的二次函数为()20f x ax bx c =++=, 方程的根即为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它们的分布情况见下面各表(每种情况对应的均是充要条件) 表一:(两根与0的大小比较即根的正负情况) a

根在区间上的分布还有一种情况:两根分别在区间()n m ,外,即在区间两侧 12,x m x n <>,(图形分别如下)需满足的条件是 (1)0a >时,()()00f m f n ???>?? 对以上的根的分布表中一些特殊情况作说明: (1)两根有且仅有一根在()n m ,内有以下特殊情况: 若()0f m =或()0f n =,则此时()()0f m f n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两个特性及简单运用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两个特性及简单运用 我们知道方程的解是由方程的系数(包括常数项)决定的。因此,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其系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中我们探索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的情况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与系数的关系。现在我们接着来探索一般形式下的一元二次方程20(0) ax bx c a ++=≠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与系数的关系。 例1、先阅读,再填空解题: (1)方程:x2-4x-12=0 的根是:x 1=6, x 2 =-2,则x 1 +x 2 =4,x 1 ·x 2 =-12; (2)方程2x2-7x+3=0的根是:x 1= 1 2 , x 2 =3,则x 1 +x 2 = 7 2 ,x 1 ·x 2 = 3 2 ; (3)方程3x2+6x-2=0的根是:x 1= , x 2 = .则x 1 +x 2 = , x 1·x 2 = ; 根据以上(1)(2)(3)你能否猜出: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且a、b、c为常数)的两根为x 1、x 2 ,那么x 1 +x 2 、x 1 x 2 与系数a、b、c有 什么关系?请写出来你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解析:方程3x2+5x-2=0的根是:x 1= 1 3 x 2 =-2。则x 1 +x 2 = 5 3 -,x1·x2= 2 3 -。 能猜出: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且a、b、c为常数) 的两根为x 1、x 2 ,那么x 1 +x 2 a b - =、x1x2 a c =。理由如下: 根据求根公式可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且a、b、c 为常数)的两根为: a ac b b x 2 4 2 1 - + - =, a ac b b x 2 4 2 2 - - - = 所以x 1+x 2 = a ac b b 2 4 2- + - + a ac b b 2 4 2- - - a b - = x 1x 2 = a ac b b 2 4 2- + - · a ac b b 2 4 2- - - a c =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的两个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专题: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含答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姓名 ◆课前预习 1.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的情况可用b 2-4ac?来判定,?b 2-4ac?叫做________,通常用符号“△”为表示.(1)b 2-4ac>0?方程_________;(2)b 2-4ac=0?方程_________; (3)b 2-4ac<0?方程_________. 2.使用根的判别式之前应先把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________形式. ◆互动课堂 【例1】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x 2-5x+3=0; (2)x 2;(3)3x 2+2=4x ; (4)mx 2+(m+n )x+n=0(m ≠0,m ≠n ). 【例2】若关于x 的方程(m 2-1)x 2-2(m+2)x+1=0有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k+1)x+4(k -12 )=0.(1)求证:无论k 取什么实数 值,这个方程总有实数根;(2)如果等腰△ABC 有一边长a=4,另两条边长b ,c 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求△ABC 的周长. 【例4】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m+1)x+m 2=0.(1)当m 取何值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为m 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使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并求这两个根. ◆跟进课堂 1.方程2x 2+3x -4=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_.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10x+5=0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如果方程x 2-2x -m+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值为_______,此时方程的根为________. 4.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x -1=0没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2(3m -1)x+9m -1=0有两个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6.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没有实数根的是( ). A .x 2+2x -1=0 B .x 2 C .x 2 D .-x 2+x+2=0 7.如果方程2x (kx -4)-x 2-6=0有实数根,则k 的最小整数是( ).A .-1 B .0 C .1 D .2 8.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实数根的方程是( ). A .x 2-x+1=0 B .x 2-2x+3=0 C .x 2+x -1=0 D .x 2+4=0 9.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6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1 B .k ≠0 C .k<1且k ≠0 D .k>1 10.关于x 的方程x 2+(3m -1)x+2m 2-m=0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课外作业 1.在下列方程中,有实数根的是( ) (A )x 2+3x+1=0 (B (C )x 2+2x+3=0 (D )1x x -=11 x -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kx -1=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同号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异号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 +a 2+3a -4=0有一个实数根是x =0.则a 的值为( ). A 、1或-4 B 、1 C 、-4 D 、-1或4 4.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m -+=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5.若0是关于x 的方程(m -2)x 2+3x+m 2-2m -8=0的解,求实数m 的值,并讨论此方程解的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2.难点:正确理解“当b2-4ac<0时,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 3.疑点:如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在实数范围内,当b2-4ac<0时,无解.在高中讲复数时,会学习当b2-4ac<0时,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虚数根. 三、教学步骤 (二)整体感知: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时,得到b2-4ac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称b2-4ac为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比较重要的,用它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也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有关内容,并且可以解决许多其它问题.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是由谁决定的过程中,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分类的思想方法,对思维全面性的考察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渗透作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1)平方根的性质是什么?(2)解下列方程: ①x2-3x+2=0;②x2-2x+1=0;③x2+3=0. 问题(1)为本节课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问题(2)通过自己亲身感受的根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2.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将 (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教师通过引导之后,提问:究竟谁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答:b2-4ac. 3.①定义: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表示. 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没有实数根.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a≠0,∴ 4a2>0这一重要条件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对上式开平方,随后有下面三种情况.正确得出三种情况的结论,需对平方根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正确的理解,所以,在课前进行了铺垫.在这里应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2)当b2-4ac<0,说“方程ax2+bx+c=0(a≠0)没有实数根”比较好.有时,也说“方程无解”.这里的前提是“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也就是方程无实数根”的意思.4.例1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x2+3x-4=0;(2)16y2+9=24y;(3)5(x2+1)-7x=0. 解:(1)∵△=32-4×2×(-4)=9+32>0,∴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原方程可变形为16y2-24y+9=0.∵△=(-24)2-4×16×9=576-576=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原方程可变形为5x2-7x+5=0.∵△=(-7)2-4×5×5=49-100<0,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问题 问题1. 试讨论方程02 =++c bx x 的根的情况。 (1) 根的个数:b 、c 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相等实根?无实根? (2) 根的大小:b 、c 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有两个正根?两个负根?一正根、一负根? 一根为0? (3) 根的范围:b 、c 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两根都大于1?都小于1?一根小于1,一根 大于1? 说明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A )有没有实数根;(B )有实数根时,两根相等还是不等;(C )根的正负;(D )根的分布范围。 利用根的判别式,可以解决(A ),(B ),结合运用韦达定理,可以解决(C )。而要解决(D ),需综合运用判别式、韦达定理及不等式的知识。 思路1 (方程思想)设c bx x x f ++=2)( (1) 方程0)(=x f 有两个大于1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 ???->+-<≥-??????>-->+≥?12040)1)(1(2 022121c b b c b x x x x (2) 方程0)(=x f 有两个小于1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 ???->+->≥-??????>--<+≥?12040)1)(1(2 022121c b b c b x x x x (3) 方程0)(=x f 有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的充要条件是.1,0)(-<++≥--++=≥-=?>-.104201)1(0 41222c b c b b c b f c b b (2) 方程0)(=x f 有两根都小于1的条件是: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经典试题

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经典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4分) 1、下列方程中,无实数根的是( ) A 、011=-+-x x B 、762=+y y C 、021=++x D 、0232=+-x x 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2(22=+++-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3m 且m ≠2 D 、m ≥4 3且m ≠2 3、在方程02=++c bx ax (a ≠0)中,若a 与c 异号,则方程( ) A 、有两个不等实根 B 、有两个相等实根 C 、没有实根 D 、无法确定 4..下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 A .x 2+4=0 B .4x 2-4x +1=0 C .x 2+x +3=0 D .x 2+2x -1=0 5..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中无实数根的是( ). A .x 2+4x -1=0 B .x 2-x +14 =0 C .240x D .x 2+x +1=0 6..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x +(m -2)=0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7.若一元二次方程(k -1)x 2+2kx +k +3=0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32 B .k <32

C .k ≤32且k ≠1 D .k ≥32 8.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2x 2+(2m +1)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34 B .m ≥34 C .m >34且m ≠2 D .m ≥ 34且m ≠2 9.已知a 、b 、c 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则方程(a +b )x 2+2cx +(a +b )=0的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 B .可能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二、填空题:(每题4分) 10、下列方程①012=+x ;②02=+x x ;③012=-+x x ;④02=-x x 中,无 实根的方程是 。 11、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2=+-mx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 的值 是 。 12、如果二次三项式k x x 2432+-在实数范围内总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13、在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x 中)(c b ≠,若系数b 、c 可在1、2、3、4、5中取值,则其中有实数解的方程的个数是 。 14.若ac <0,则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__. 15.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kx -4)-x 2+6=0没有实数根,那么k 的最小整数值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6,17,18,19每题6分20,21每题8分)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学习目标】 1、学会用韦达定理求代数式的值。 2、理解并掌握应用韦达定理求待定系数。 3、理解并掌握应用韦达定理构造方程,解方程组。 4、能应用韦达定理分解二次三项式。 知识框图 求代数式的值 求待定系数 一元二次 韦达定理 应用 构造方程 方程的求 解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根公式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内容分析】 韦达定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如果方程有两个实数根12,x x ,那么 1212,b c x x x x a a +=-= 说明:(1)定理成立的条件0?≥ (2)注意公式重12b x x a +=-的负号与b 的符号的区别 根系关系的三大用处 (1)计算对称式的值 例 若12,x x 是方程2 220070x x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212x x +; (2) 12 11x x +; (3) 12(5)(5)x x --; (4) 12||x x -. 解:由题意,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122,2007x x x x +=-=- (1) 2222121212()2(2)2(2007)4018x x x x x x +=+-=---= (2) 1212121122 20072007 x x x x x x +-+=== - (3) 121212(5)(5)5()2520075(2)251972x x x x x x --=-++=---+=- (4) 12||x x -= ===说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要熟练掌握以下等式变形: 222121212()2x x x x x x +=+-, 121212 11x x x x x x ++= ,22 121212()()4x x x x x x -=+-,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精讲精练

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精讲精练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求它的另一个根及b的值。 分析: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中,若已知它的一个根,往往由韦达定理可求另一根,并确定字母系数的值。 解:(方法一)设方程的另一根为,则由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得: 解得: (方法二)由题意: 解得: 根据韦达定理设另一根为x,则 点拨:解法一较简单,主要原因是突出了求解的整体性。 例2. 已知方程的两根为,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2);(3) 分析:若方程两根,则不解方程,可求出关于的对称式的值,只须将其配成含有、的形式。 解:由已知,根据韦达定理 (1) (2) (3)

点拨:体会配方思想,将代数式配成含有的形式,再代系数即可。 例3. 已知: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且满足, 那么求的值。 分析:由两个条件可得出为方程的两不等实根,再对所求代数式配方变形。 解:由题意,为的两个不等实根 因而有 又 点拨:善于转化未见过的题,充分挖掘已知条件。 例4.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有一个相同的根,求k的值。 解:(解法一)设方程两根α、β,方程的两根,则有: 由 当时,代入 当时,由 代入 则 代入 把代入<2>中, 或 (解法二)将与相减得: 此时方程根为0或,即题中两方程相同根为0或

(1)若是0则; (2)若是,则; 或 点拨:两种解法各有千秋,一运用了解方程组思想,二运用了“若方程与有公共根,则公共根必满足方程”的结论。 例5. 已知方程 (1)若方程两根之差为5,求k。 (2)若方程一根是另一根2倍,求这两根之积。 分析: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可根据题设中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确定方程系数字母的值。 解:(1)设方程两根与,由韦达定理知: 又 (2)设方程两根,由根系关系知: 点拨:已知两根的关系,应用韦达定理解决系数求值问题。 例6. 已知方程两根之比为1:3,判别式值为16,求a、b的值。 分析:必用判别式,又韦达定理知,,显然可求a、b。 解:设已知方程的两根为m,3m 由韦达定理知: 即 把代入 得: 点拨:把判别式、韦达定理综合出题,更易贯通新旧知识。 例7. 已知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当时,求m的值。 分析:应注意,即可用根系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根的判别式 主讲:黄冈中学高级教师余国琴 一、一周知识概述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进行配方,当b2-4ac≥0时的根为 . 该式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求根公式法,简称公式法. 说明:(1)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由系数a、b、c的值决定的; (3)应用求根公式可解任何一个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应用时必须先将其化为一般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二、重难点知识 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是重点,难点是对各种方法的选择,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在对四种方法都会使用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 “开平方法”一般解形如“”类型的题目,如果用“公式法”就显得多余的了。

(2)“因式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是首先考虑的方法。 (3) “配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一般不使用,但若能恰当地使用,往往能起到简化作用,思考于“因式分解法”之后,“公式法”之前。如方程;用因式分解,则6391这个数太大,不易分解;用公式法,也太繁;若配方,则方程化为,就易解,若一次项系数中有偶因数,一般也应考虑运用。 (4)“公式法”是一般方法,只要明确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若方程有实 根,就一定可以用求根公式求出根,但因为要代入(≥0)求值,所以对某些特殊方程,解法又显得复杂了。 2、在运用b2-4ac的符号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b2-4ac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即只有确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时,才能确定a、b、c,求出b2-4ac; (2)在运用上述结论时,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以便确认a、b、c; (3)根的判别式是指b2-4ac,而不是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2);(3). 分析: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找出a、b、c的值,再代入公式计算, 解:(1)因为a=1,,c=10 所以

数形结合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有关一元二次(函数)方程根(零点)的分布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若y =()f x 与x 轴有交点0x ?f (0x )=0。 下面我们将主要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两种情况系统地介绍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的充要条件及其运用。 所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零分布,指的是方程的根相对于零的关系。比如二次方程有一正根,有一负根,其实就是指这个二次方程一个根比零大,一个根比零小,或者说,这两个根分布在零的两侧。 设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0≠a )的两个实根为1x ,2x ,且21x x ≤。 【定理1】:01>x ,0 2>x ????????<>=>≥-=?00)0(0042b c f a ac b 或???????><=<≥-=?0 0)0(0 42b c f a ac b 上述推论结合二次函数图象不难得到。 【定理2】:01>=>≥-=?00)0(0042b c f a ac b 或???????<<=<≥-=?0 0)0(0 42b c f a ac b 由二次函数图象易知它的正确性。 【定理3】210x x <x ?0=c 且0a b 。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非零分布——k 分布 设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0≠a )的两实根为1x ,2x ,且21x x ≤。k 为常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根的k 分布(即1x ,2x 相对于k 的位置)有以下若干定理。 构造相应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0≠a ) 【定理1】2 1x x k ≤->≥-=?k a b k af a c b 20 )(0 42 【定理2】k x x <≤21????? ??? <->≥-=?k a b k af a c b 20)(0 42。 【定理3】21x k x <

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讲义(韦达定理)[整理]

课 题: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讲义(韦达定理) 教学目的: 1.掌握用韦达定理解决含参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的基本方法 2.培养分类讨论、转化的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用韦达定理解“含参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韦达定理的正确使用 授课类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韦达定理: 方程02 =++c bx ax (0≠a )的二实根为1x 、2x ,则 ?? ??? = -=+a c x x a b x x 2121 二、讲解新课: 例1 当m 取什么实数时,方程4x2+(m-2)x+(m-5)=0分别有: ①两个实根; ②一正根和一负根; ③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④两根都大于1. 解 :设方程42 x +(m-2)x+(m-5)=0的两根为1x 、2x ①若方程42 x +(m-2)x+(m-5)=0有两个正根,则需满足: ?????>>+≥?0002121x x x x ???? ?????? >->--≥---04 5 0420)5(16)2(2m m m m ??? ???><≥+-520 84202 m m m m ??? ? ??><≥≤5214 6m m m m 或?m ∈φ. ∴此时m 的取值范围是φ,即原方程不可能有两个正根. ②若方程42 x +(m-2)x+(m-5)=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则需满足: ?? ?<>?0021x x ?? ?? ??<->---04 50 )5(16)2(2m m m ?m<5. ∴此时m 的取值范围是(-∞,5). ③若方程42 x +(m-2)x+(m-5)=0的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

【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节,在《华师大版》的新教材中是作为阅读材料的。从定理的推导到应用都比较简单。但是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不等式,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奠定基础,并且用它可以解决许多其它综合性问题。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 教学关键: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使用条件的透彻理解。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 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 3、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 2、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策略: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了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设计,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和体验获取知识过程的时间,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具体如下: 序号教师学生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争先恐后,欲解疑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