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运动学问题的两大破解支柱——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解析版)

专题01 运动学问题的两大破解支柱——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解析版)
专题01 运动学问题的两大破解支柱——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解析版)

“强基计划”尖子生的自我修养系列

运动学问题的两大破解支柱——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

运动学问题单独考查的命题概率较小,更多的是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作为综合试题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如果单独作为考查点命制计算题,则往往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问题,或者是一个物体的多过程、多情景的实际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分析物理过程,作好运动示意图或运动图像,弄清运动物体运动过程中各阶段运动量间的联系,是寻找解题途径的关键。

运动示意图

运动示意图就是根据文字叙述而画出的用以形象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一种简图(或草图)。同时在图上标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状态量和位移、时间等过程量。

运用运动示意图解题时,要分过程恰当选取运动学规律列方程,同时注意各过程间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及速度关系,列出相应的辅助方程,再将各式联立求解,便可得出结果。 [例1] 一个气球以4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气球下面系着一个重物,当气球上升到下面的重物离地面217 m 时,系重物的绳子断了,不计空气阻力,问从此时起,重物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重物着地时的速度多大?(g 取10 m/s 2)

【解析】绳子未断时,重物随着气球以4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绳子断后,由于惯性,物体将在离地面217 m 处,以4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重物由O →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h 1=v 02

2g =0.8 m

t 1=v 0

g

=0.4 s

重物由A →B 做自由落体运动, h 1+h =1

2gt 22

可解得:t 2=

2(h 1+h )

g

=6.6 s , 故从绳子断到重物落地的总时间

t =t 1+t 2=7 s

重物落地时的速度v =gt 2=66 m/s 。 【答案】7 s 66 m/s

[例2] (2020·武汉模拟)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 1=11 m 处,乙车速度v 乙=60 m/s ,甲车速度v 甲=50 m/s ,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 2=600 m ,如图所示。若甲车加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解析】(1)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离最大,即 v 甲+at 1=v 乙,

得t 1=v 乙-v 甲a =60-502 s =5 s ;

甲车位移x 甲=v 甲t 1+1

2at 12=275 m ,

乙车位移x 乙=v 乙t 1=60×5 m =300 m , 此过程中,甲、乙两车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故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

Δx=x乙+L1-x甲=36 m。

(2)乙车匀速运动到达终点共需时间

t2=L2

v乙

=10 s,

此过程中甲车的位移

x甲′=v甲t2+1

2at2

2=600 m,

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此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

Δx′=L1+L2-x甲′=11 m,

故乙车到达终点时,甲车没有超过乙车。【答案】(1)5 s36 m(2)不能

[应用领悟]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对于较复杂的物体运动过程,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综合分析物理过程,寻找物体运动位移关系等带来极大方便。在平时的练习中应尽量养成画运动示意图的好习惯。

运动图像

图像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以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

在运动学中,作为分析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常用的运动图像为v -t 图像。v -t 图像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斜”“截”五个方面体现出来,应用图像时应从这五个方面入手,予以明确后才能准确表达物理过程及物理量变化的对应关系。

[例3]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汽车甲在前,速度v 甲=10 m/s ,汽车乙在后,速度v 乙=30 m/s 。由于天气原因,当两汽车的距离为x 0=75 m 时,乙车的司机发现前方的汽车甲,立即以最大的加速度刹车,但汽车乙需行驶180 m 才能停下。 (1)通过计算判断如果甲车仍以原来的速度行驶,两车是否会发生碰撞?

(2)通过(1)问中的计算,如果两车会相碰,则乙车刹车的同时马上闪大灯提示甲车,甲车的司机经过Δt =4 s 的时间才加速前进。则为了避免两车相碰,甲车加速时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解析】(1)乙车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有 0-v 乙

2=2a

乙x ,解得a 乙=-v 乙2

2x

=-2.5 m/s 2

画出甲、乙两辆汽车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计算出两辆汽车速度相等时的位移分别为

x 甲=10×8 m =80 m , x 乙=30+102×8 m =160 m

因x 乙>x 0+x 甲=155 m , 故两车会相撞。

(2)设甲车的加速度为a 甲时两车恰好不相撞,则两车速度相等时,有v 乙+a 乙t =v 甲+a 甲(t -Δt )

此时乙车的位移x 乙=v 乙t +1

2a 乙t 2

甲车的位移x 甲=v 甲t +1

2a 甲(t -Δt )2

为使两车不相撞,两车的位移关系应满足 x 乙≤x 0+x 甲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a 甲≥0.83 m/s 2

即甲车的加速度至少为0.83 m/s 2。 【答案】(1)会相撞 (2)0.83 m/s 2

[例4] 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 ,右侧面是曲面AC ,如图所示。已知AB 和AC 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 、q 同时从A 点分别沿AB 和AC 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

A .p 小球先到

B .q 小球先到

C .两小球同时到

D .无法确定

【解析】

可以利用v -t 图像(这里的v 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s )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v -t 图像中做出p 、q 的速率图线,如图所示。开始时q 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由于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两图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为使路程相同(图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q 用的时间较少。 【答案】B

[提能增分集训]

1.[多选]汽车由静止开始从A 点沿直线ABC 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4秒末通过B 点时关闭发动机,再经过6秒到达C 点时停止,BC 间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AC 的长度为30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B 点时,速度是3 m/s B .通过B 点时,速度是6 m/s C .AB 的长度为12 m

D .汽车在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析】选BCD

由题意作出汽车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前4秒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6秒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秒末速度减为0,位移为30 m ,即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而三角形的高即为汽车通过B 点时的速度。由此可求得汽车通过B 点时速度为6 m/s ,AB 的长度为12 m ,汽车在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相同。所以选B 、C 、D 。

2.[多选]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需要的时间为t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后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B 点恰好停下,历时仍为t ,则物体的( ) A .最大速度v m 只能为2v ,无论a 1、a 2为何值 B .最大速度v m 可以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有关

C .a 1、a 2的值必须是一定的,且a 1、a 2的值与最大速度v m 有关

D .a 1、a 2必须满足a 1a 2a 1+a 2=2v t

【解析】选AD 画出符合题意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由题意:匀速运动和先加速再减速运动(OAC )位移相等,时间相等,故vt =v m t

2,可得出v m =2v ,虚线OBC 表示加速度值不同的

先加速再减速运动,由图可知A 正确,B 、C 错误;由v m =a 1t 1=a 2(t -t 1),v m =2v ,联立解得

a 1a 2a 1+a 2=2v

t

,故D 正确。

3.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

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求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运动员的跳水过程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由竖直方向的运动决定,因此忽略运动员的动作,把运动员当成一个质点,同时忽略他的水平方向的运动。把他的运动过程当作质点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如图所示,上升高度h,即题中的0.45 m;从最高点下降到手触到水面,下降的高度为H,由图中H、h、10 m三者的关系可知H=10.45 m。

由于初速度未知,所以应分段处理该运动。

运动员跃起上升的时间为:

t1=2h

g=

2×0.45

10s=0.3 s。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的时间为:

t2=2H

g=

2×10.45

10s≈1.4 s。

所以运动员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约为:

t=t1+t2=1.7 s。

【答案】1.7 s

4.长为L=5 m的一木杆AB自然下垂悬挂在天花板上,放开后,木杆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木杆的下方,有一高为h=15 m的窗户CD,窗户的上方C距A点高h1=25 m。求木杆全部通过窗户所经历的时间。

【解析】木杆AB向下运动的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设B 点到达C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A 点到达D 点所用的时间为t 2。则木杆全部通过窗户经历的时间为Δt =t 2-t 1。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得: 从B →C :h BC =h 1-L =1

2gt 12,

从A →D :h AD =h +h 1=1

2gt 22,

解得Δt =(22-2)s 。 【答案】(22-2)s

5.(2020·九江模拟)校车交通安全近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务院发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将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轨道。若校车以v 0=72 km/h 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在x =33 m 远处行人开始横穿马路,立即采取刹车措施。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 1=0.75 s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

(1)司机从发现情况至汽车走完33 m 距离,经过多长时间?此时车速多大? (2)如果行人横穿20 m 宽的马路,横穿速度为5 m/s ,行人是否有危险;

(3)《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校车运行中,如遇到意外情况,驾驶员按下安全按钮,校车速度会迅速降至7.2 km/h 以下,如果按(2)中条件,此时行人横穿马路是否会发生事故? 【解析】(1)在0.75 s 的反应时间内,校车行驶x 1=v 0t 1=15 m 之后校车匀减速行驶,设所用时间为t 2,加速度大小a =4 m/s 2

设校车减速的位移为x 2,运动过程示意图如下:

则x 2=x -x 1=33 m -x 1 由x 2=v 0t 2-1

2at 22

可得t 2=1 s

此时校车速度v 1=v 0-at 2=16 m/s

校车走完33 m 距离,一共用时t =t 1+t 2=1.75 s 。

(2)校车行驶33 m 正好到达路口时,行人距路边L =v 人t =8.75 m 行人接近马路中心,车以16 m/s 的速度行至路口,故行人有危险。 (3)校车在0.75 s 的反应时间内前进x 1=v 0t 1

之后速度迅速降为v 2=2 m/s 后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运动了x 3

由x 3=v 22

2a 可得:x 3=0.5 m

即校车又经过0.5 m 停下

校车一共前进x =x 1+x 3=15.5 m 故不会发生事故。

【答案】(1)1.75 s 16 m/s (2)有危险 (3)不会发生事故

6.在水平轨道上两列火车A 和B 相距x 。A 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大小为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 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两车可视为质点,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 车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方法一:利用运动示意图求解

要使两车不相撞,A 车追上B 车时其速度最大只能与B 车相等。

设A 、B 两车从相距x 到A 车追上B 车时,A 车的位移为x A 、末速度为v A 、所用时间为t ; B 车的位移为x B 、末速度为v B , 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对A 车有x A =v 0t +1

2×(-2a )×t 2,

v A =v 0+(-2a )×t 。 对B 车有x B =1

2at 2,

v B =at 。

两车位移关系有x =x A -x B ,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 A =v B ,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0=6ax 。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 车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是v 0<6ax 。 方法二:利用v -t 图像求解

先作A 、B 两车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

设经过t 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 有v A =v =v 0-2at , 对B 车有v B =v =at 。 解得t =v 0

3a

经t 时间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为原来两车间的距离x ,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 由图像可知x =12v 0·t =12v 0·v 03a =v 02

6a ,

解得v 0=6ax ,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 车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是v 0<6ax 。 【答案】v 0<6ax

7.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求:

(1)恒力甲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a 1与恒力乙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a 2之比; (2)恒力甲作用过程中物体的末速度v 1与恒力乙作用过程中物体的末速度v 2之比。 【解析】对应题中叙述,设A →B 过程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x 1,由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可以建立起方程。B →C →A 过程,物体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然后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下面从两个角度求解本题。

方法一:利用运动示意图求解

A →

B 过程,x 1=1

2a 1t 2,v 1=a 1t

B →

C 过程,x 2=v 1t ′-1

2a 2t ′2,

0=v 1-a 2t ′

C →A 过程,x 1+x 2=1

2a 2(t -t ′)2,v 2=a 2(t -t ′)

由以上方程联立可解得: a 1a 2=13,v 1v 2=12

。 方法二:利用v -t 图像求解

画出v -t 图像如图所示,由A →B →C 过程的位移与C →B →A 过程的位移大小相等。

即图中S △OB ′C ′=S △A ′QC ′得 v 12(t +t ′)=v 2

2

(t -t ′) B →C 与C →A 过程加速度相同, 即图线B ′C ′与图线C ′A ′斜率相同, 可得v 1t ′=v 2t -t ′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 t ′=13t ,v 1v 2=12

a 1、a 2的大小分别对应图线OB ′的斜率与图线B ′C ′的斜率,易得: a 1a 2=t ′t =13

。 【答案】(1)13 (2)1

2

8.(2020·郑州质检)高铁列车上有很多制动装置。在每节车厢上装有制动风翼,当风翼完全打开时,可使列车产生a 1=0.5 m/s 2的平均制动加速度。同时,列车上还有电磁制动系统、空气制动系统、摩擦制动系统等。单独启动电磁制动系统,可使列车产生a 2=0.7 m/s 2的平均制动加速度。所

有制动系统同时作用,可使列车产生最大为a =3 m/s 2的平均制动加速度。在一段直线轨道上,列车正以v 0=324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列车长接到通知,前方有一列车出现故障,

需要减速停车。列车长先将制动风翼完全打开让高速行驶的列车减速,当车速减小了1

3时,

再通过电磁制动系统同时制动。

(1)若不再开启其他制动系统,从开始制动到停车,高铁列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若制动风翼完全打开时,距离前车只有2 km ,那么该列车最迟在距离前车多远处打开剩余的制动装置,才能保证不与前车相撞? 【解析】(1)由题意可得v 0=324 km/h =90 m/s

打开制动风翼时,列车的加速度为a 1=0.5 m/s 2,设当车速减小了1

3时,列车的速度为v 1,v 1

=2

3

v 0=60 m/s 设此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x 1,

开启电磁制动后,列车的加速度为a ′=a 1+a 2 继续行驶的距离为x 2

高铁列车的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在此过程中行驶的距离:x 1=v 02-v 12

2a 1

=4 500 m

再打开电磁制动后,列车的加速度为a ′=a 1+a 2=1.2 m/s 2 在此过程中行驶的距离:x 2=v 12

2a ′

=1 500 m

则高铁列车从开始制动到停车行驶的总距离:x =x 1+x 2=6 000 m 。

(2)设最迟需要在距离前车Δx 处打开其他制动装置,此时列车速度为v 。由题意知,此时列车减速的加速度为最大制动加速度a =3 m/s 2。 设列车打开剩余的制动装置之前运动的距离为x ′, 列车的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Δx =v 2

2a

x ′=x 0-Δx =v 02-v 2

2a 1

可解得:Δx =1 220 m 。 【答案】(1)6 000 m (2)1 220 m

9.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6 m/s 。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a 1=3 m/s 2,乙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a 2=4 m/s 2,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Δt =0.5 s(即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0.5 s 后才开始刹车),为了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的距离? 【解析】画出v -t 图像如图所示。

若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不相撞,之后两车一定不会相撞。 两车速度相等时,

可得v 0-a 1t 0=v 0-a 2(t 0-Δt ), 解得t 0=2 s 。 由x 甲=v 0t 0-1

2a 1t 02,

解得x 甲=26 m ;

x 乙=v 0Δt +v 0(t 0-Δt )-1

2

a 2(t 0-Δt )2,

解得x 乙=27.5 m , 故x 0=x 乙-x 甲=1.5 m 。

即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1.5 m 的距离。 【答案】1.5 m

10.摩托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启动,加速度大小为a 1=1.6 m/s 2,稍后做匀速运动,然后以大小为a 2=6.4 m/s 2的加速度做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共历时130 s ,行程1 600 m 。试求:

(1)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 max ;

(2)若摩托车从静止启动,a 1、a 2不变,直到停止,行程不变,所需最短时间为多少? 【解析】(1)整个运动过程分三个阶段: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减速运动。 可借助v -t 图像表示,如图甲所示。 利用推论公式v 2-v 02=2ax

有:v max 22a 1+????130-v max a 1-v max a 2v max +v max 2

2a 2=1 600。

其中a 1=1.6 m/s 2,a 2=6.4 m/s 2。 解得:v max =12.8 m/s(另一解舍去)。

(2)首先要分析得出摩托车以什么样的方式运动可使得所需时间最短。借助图乙所示的v -t 图像可知:当摩托车先以a 1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 max ′时,紧接着以a 2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时,行程不变,时间最短,如图乙对应图线所示。 设最短时间为t min , 则t min =

v max ′a 1+v max ′

a 2

① v max ′22a 1+v max ′22a 2

=1 600 ②

其中a1=1.6 m/s2,a2=6.4 m/s2。由②式解得v max′=64 m/s,

故t min=64

1.6s+

64

6.4s=50 s。

即最短时间为50 s。

【答案】(1)12.8 m/s(2)50 s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强化一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象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 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象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 3.用到的知识有:x-t图象和v-t图象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 一、运动学图象 1.直线运动的x-t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2.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如图1) 图1

①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 (5)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物体速度相同. 自测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内() 图2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第4s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0~2s内,甲、乙同向运动,在2~4s内两者反向运动,选项A错误;第4s末两物体相遇,两物体间的距离不是最大,选项B错误;由题图知在0~4s内,甲、乙的位移都是2m,故平均速度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速度的大小,可知乙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自测2如图3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此可知() 图3 A.前1s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m B.前2s末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m/s C.前3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m/s D.前3s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A 解析在v-t图象中,相应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知,前1s内物体的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21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要点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完整word版)运动学图像专题(含答案)

图像专题: 在运动学中的图像,主要是S-T 图像和V-T 图像。 题目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首先要看这个图像是描述什么物理量跟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看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步错了,那接下来所有你做的判断很有可能都是错的! 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图像中尽可能多的读取到多一点信息。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除了要看横纵坐标外,还要看什么呢? 1、看变化趋势,看走势。比如S-T 图像中,S 是随时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先变大后变小,等等。 2、看起点,也就是看截距。比如S-T 图像中T=0时的位移,就代表物体的出发点离O 点多远。再比如,V-T 图像中T=0时的速度就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3.看斜率,弄懂图像中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除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它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从S-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速度的大小,越倾斜,速度就越大。这里,还要注意速度的正负。同样,V-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加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就越大。这里,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4.看面积,弄清图像中横纵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乘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面积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V-T 图像中的面积就代表位移。在这里,试卷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我们还要定量算出位移的大小。追及、相遇问题常有以图像题出现的。 5.看交点。如果时间为t1时,两曲线有交点,那就说明,这时候两物体有相同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纵轴。比如,S-T 图中如果图像有交点,那就说明那个时刻有相同的位移。 【练习题】 1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 ) 2.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t 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 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 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4.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 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 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S A B C

运动学图像问题

1-5 “x-t及v-t图像”习题 1.如图1-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 C.在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 D.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2.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中正确的 是() A.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第3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5-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0

高中物理 运动学图像模块 知识点精讲及巩固练习

模块01 运动学图像 一. 描述运动的基本参量: 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a 、时间t 是描述运动的基本参量.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前三个参量跟时间的关系来描述质点的运动规律,即t x -、t v -、t a -关系图像. 二. 位置-时间图像(t x -): (1)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 图线截距的意义: ①纵轴截距表示运动物体的初始位置. ②横轴截距表示运动的物体位移变为0的时刻. (4) 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5) 经典习题: 例1. (2018·四川省雅安市第三次诊断)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 象可知( ) A .甲比乙运动得快 B .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C .在前25 s 内,两物体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D .在前25 s 内,两物体位移大小相等 答案 C 三. 速度-时间图像(t v -): (1)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 图线截距的意义: ①纵轴截距表示运0=t 时刻的初速度. ②横轴截距表示速度为0的时刻. (4) 两种特殊的v -t 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5)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如图)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解析版)-2021届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专题导航】 目录 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1) (一)t x-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3) (二)t v-图像的理解 (4) 热点题型二两类常规运动图象的区分 (7) 热点题型三运动学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8) 类型一根据题目情景选择运动图象 (9) 类型二根据图象信息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9) 类型三图像的转换 (12) 热点题型四“四类非常规运动学图像”的理解与应用 (14) 类型一a-t图象 (14) 类型二x t-t图象 (15) 类型三v2-x图象或x-v2图象 (17) 类型四x-v图象 (18) 【题型归纳】 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题型要点】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2.三点说明 (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3.x-t图象、v-t图象、a-t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 (1)x-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a-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题方法】运动学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

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解析版)

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 【题型归类】 类型一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1.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可知() A.小车在20~40 s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B.20 s末小车回到出发点 C.小车在10~20 s内与20~30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小车在0~10 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在10~20 s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20~30 s和30~40 s,加速度的方向相反,A错;20 s末,正向位移最大,B错.10~20 s和20~30 s内,图线斜率符号相同,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同,C对.小车在0~10 s内的位移小于10~20 s内的位移,故平均速度也小些,D 对. 【答案】:CD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比A晚出发2 s 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 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 s时距原点20 m处相遇 【解析】:由x-t图象可知,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比A

晚出发2 s,图象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x-t图象可知,B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比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要大,A、B两直线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相遇,交点的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和相遇的位置,故A、B 两物体在A物体出发后4 s时相遇.相遇位置距原点20 m,综上所述,B、D选项正确. 【答案】:BD 类型二两类图像的对比 3.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中,给出了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线1、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x-t图象中0~t1时间内物体1和2的平均速度相等 C.v-t图象中t4时间内3的加速度大于4的加速度 D.两图象中,t2、t5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解析】: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 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平均速度v=Δx Δt知 x-t图象在0~t1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Δx相同,时间Δt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在v-t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0~t4时间内的前半段图线3的斜率小于图线4的斜率,a3a4,故3的瞬时加速度不是总大于4的瞬时加速度,故C错误; x-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0~t5这段时间内速度为正,故t5时刻反向运动,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 【答案】:AC

图像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1891426.html, 图像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作者:高万志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6年第11期 [摘要]解决物理问题,常常要借助一定的数学工具。图像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解决各种物理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借助图像描述物理情景,利用图像分析解答物理问题,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等。 [关键词]图像法物理问题实验数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81 图像法,能直观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表述物理规律,能有效处理实验数据。但要灵活运用,有一定的能力要求,为此,要求学生要“三会”:一会依据相关要求画图,如依据实验所得的数据,画出相关物理量的变化关系,依据已知的函数关系画相应的图像,且能对图像变形或转换;二会识图,认识图像,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如图像与坐标轴交点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等;三会用图,要能从题目所给的物理图像中分析挖掘出解题所需的物理条件,要能用图像描述复杂的物理过程,能用图像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下面结合实例进行分类例析。 一、用图像法求变量的值 求变量的值,也是中学物理常见的问题。求变量的值,不便直接用物理公式计算,给相关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较大困难,而用图像法,可简单解决这类难题。 [例1]如图1所示,轻弹簧一端与竖直墙连接,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用水平力缓慢拉物体,使物体前 进x,求这一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解析:用水平力F缓慢拉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F=kx,即该力与位移成正比。由于F是变力,所以不能用功的定义式w=Fs直接计算。 画出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则图线与横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大小即为拉力做的功。

运动学中图像问题

运动学中图像问题-专题复习 运动图像既是知识,也是一种方法。利用运动图像可以很形象地表示质点的运动过程;利用运动图像还可以解决质点运动的许多问题,既可以定性判断,也可以定量计算,因此图像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1.直线运动的x-t图像 X/m 甲 X0 X1乙 0 t0t1t/s (1)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轴:横坐标表示时间 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 (3)点:某时刻物体的位置(状态) (4)斜率:大小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 正负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 (5)交点:t1时刻甲乙两物体在x1位置相遇 (6)截距:初始时刻、初始位置(相对于参考点的距离) 注意:①图像不是物体运动轨迹 ②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直线运动的v-t图像 V/m·s 甲 v1 乙 0 t1t/s (1)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轴:横坐标表示时间 纵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 (3)点:反映某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方向) (4)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5)交点:t1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 (6)截距:开始计时的初速度 (7)面积:反映某段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 x-t与v-t图像的比较

X-图像 图像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 度)。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 X 0。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4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4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0~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 1。(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无意义) ⑥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⑦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⑦表示物体从静止开始做正向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 例一 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前4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在1~3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 .3s 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5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2~3s 内与3~4s 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E.第2s 末物体的加速度为5m/s 2 F.第1s 末和第3s 末物体所在的位置相同 ⑦ ⑦ X X 0 X 1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方法点拨] (1)x -t 图象描述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及出发点等信息,注意x -t 图象不是运动轨迹.(2)v -t 图象能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位移大小和方向,但没有出发点.(3)遇到特殊图象根据图象形状确定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写出函数关系式,转化为常见的形式,从而确定运动情况. 1.(x -t 图象)(多选)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 、B ,A 在西B 在东,一辆匀速行驶的 汽车自东向西经过B 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 路牌向B 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 原速率飞回A ,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 .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 图中t 2=2t 1,由图可知( ) 图1 A .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两倍 B .第一次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 C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1.5倍 D .小鸟和汽车在0~t 2时间内位移相等 2.(v -t 图象)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并做直线运动,则下列描述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图2 3.(特殊图象)t =0时刻一质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时间t 内相对初始位置的位移为x .如图2所示,x t 与t 的关系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t =2 s 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 A .8 m/s B .6 m/s 2 C .4 m/s D .2 m/s 4.(a -t 图象)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正确的是( ) 图3 5.如图4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P (t 1,x 1)为图象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0,x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方法专题指导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方法专题指导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 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 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 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例3、如图是额定电压为100伏的灯泡由实验得到的伏安 特曲线,则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多大?若将规格是“100 v、 100 W”的定值电阻与此灯泡串联接在100v的电压上,设 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温度而变化,则此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多大? 4.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

(一)运动学经典图像题

(一)运动学图像问题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 位移-时间图象(s-t 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 一、 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s-t 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是一条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 于 ,即v = ,如右图所示。 二、 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1. 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⑴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 。 ⑵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 移,其位移为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 ⑵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 ⑶可以根据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⑷还可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 即a = , 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三、区分s-t 图象、v t -图象 ⑴如右图为v t -图象, A 描述的是 运动;B 描述的是 运动;C 描 述的是 运动。 图中A 、B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物体作 运动;C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C 作 运动。 A 的加速度 (“大于”、“等于”或“小于”) B 的加速度。 图线与横轴t 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 ⑵如右图为s-t 图象, A 描述的是 运动;B 描述的是 运动;C 描述的是 运动。 图中A 、B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物体向 运动;C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C 向 运 动。A 的速度 (“大于”、“等于”或“小于”)B 的速度。 ⑶如图所示,是A 、B 两运动物体的s —t 图象,由图象分析 A 图象与S 轴交点表示: , A 、 B 两图象与t 轴交点表示: , A 、 B 两图象交点P 表示: , A 、 B 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四、图象与图象的比较: ? 图3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s -图象与 图象中的比较。 图象 图象 o S S

初中物理运动图象专题(练习+知识点)

§3 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识要点]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2.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1)明确要研究的对象A (如车上的人); (2)选择参照物B (如地面); (3)判断A 和B (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有改变。 若位置有改变,说明A 相对于B 在运动,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则A 相对B 是静止的。 *注: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二)速度(V )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 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②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的方法)。 2.速度(v )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 (2)定义: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类似于观众的方法) (3)公式:v=s/t s:路程 t:时间 (4)国际单位:m/s , 读作“米每秒”。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根据v=s/t 可以得到: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即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三)平均速度(V )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 公式:v=s/t *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该段的总路程/该段的总时间 *总时间包括兔子睡觉的时间等。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速度计(速度表)、子弹炮弹出膛口、探头检测到的汽车速度等都是瞬时速度。 *一般情况下(物体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S/m O V(m/s)

运动学图像专题--带答案

1.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t1、t2、t3和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速度最大? A.t1 B.t2 C.t3 D.t4 2.一质点沿x 示,则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 C.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0.75m/s D.质点在1s末速度为1.5m/s 3.如图所示, 图中每一个图都有两条图线, 分别表示一种直线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4.在2014年11月11日至16日的珠海航展中,中国展出了国产运-20和歼-31等最先进飞机。假设航展中有两飞机甲、乙在平直跑道上同向行驶,0-t2时间内的v-t图象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乙在0-t2 B.飞机甲在0-t2内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C.两飞机在t1时刻一定相遇 D.两飞机在0-t2内不可能相遇 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 A .甲比乙运动得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 B .t=20s 时,乙追上了甲 C .t=10s 时,甲与乙间的间距最大 D .在t=20s 之前,甲比乙运动得快,t=20s 之后乙比甲运动得快 6.如图所示t x -图象和t v -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t x -图象中1t 时刻v 1=v 2 C. t v -图象中0至3t 时间内4的平均速度大于3的平均速度 D. 两图象中,2t 、4t 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7.A 、B 、C 三质点运动的x -t 图象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0~t 0这段时间内,三质点位移关系为x A >x c >x B B .在t 0时刻A 、B 、 C 运动方向相同 C .在0~t 0这段时间内,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D .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C 加速度方向相反 8.受水平外力F 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 图线如图所示,则( )

运动学图像专题练习

运动学图像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 【图像要点】 运动图像x-t图像v-t图像a-t图像 物理意义质点的位置坐标随时 间的变化规律 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规律 质点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规律 图线斜率表示速度表示加速度表示加速度的变化率 面积无意义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 面积表示位移大小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 示速度的变化量 纵轴截距初始位置初始速度初始加速度 两线交点两个质点相遇两质点速度相同两质点加速度相同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在0~2 s内,质点做直线运动,在2~4 s内, 质点做曲线运动 C.在0~2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2 m D.在2~4 s内,质点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方向发生了改变 2. 如图为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t0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B.在0~2t0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C.在0~t0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增大 D.在0~2t0时间内,甲、乙发生的位移不相同

3. (多选)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由图像可 知() A.质点一直处于运动状态 B.质点第3 s内的位移是2 m C.质点前4 s内位移是2 m D.质点前6 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 4. 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前5 s内质点静止 B.5~15 s内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2 C.15~20 s内质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 D.15 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20 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 5. 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A.0~1 s内做加速运动,1~3 s内做减速运动, 第3 s末回到出发点 B.0~3 s内位移是12 m C.0~1 s内与1~3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2 s时的速度方向与0.5 s时的速度方向相反 6. (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运动学问题的处理方法

运动学问题的处理方法 怎样合理地选用运动学规律解题呢?首先要根据题意找准研究对象,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复杂的题可画出运动过程图,并在图中标明此位置和物理量。再根据公式特点选用适当的公式或推论解题。如果题目涉及不同的运动过程,则重点要寻找各段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的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如果巧用图像法、巧选参考系等方法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易解,这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体会。 一、 巧用图像解决运动学问题 运用s-t 和v-t 图像时,要理解图像的正确含义,看清坐标轴的物理意义。在具体解决有些问题时,如果能够根据题意画出图像,解题就方便了。 例1一宇宙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的表面垂直升空,宇宙探测器升到某一高度,发动机关闭,其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⑴升空后8秒,24秒,32秒时的探测器运动速度分别是多少? ⑵探测器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⑶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上升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多少? 解析:⑴由图像可知升空后,8s,24s,32s 的速度分别是64m/s,0,-32m/s ⑵探测器达到的高度,可以从0—24秒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m s 7682 24 64=?= ⑶探测器上升加速过程的加速度21/88 64 s m a == 关闭发动机后仅探测器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其加速度即为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 则由图像可知222/4/24 640s m s m t v a -=-=??= 负号表示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例2 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第1s 内以加速度a 运动,位移s 1=10m ,第2s 内以加速度-a 运动,第3s 、第4s 又重复上述的运动情况,以后如此不断地运动下去,当经历T = 100s 时,这个质点的位移是多少? 解析:画出质点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由于每1s 内的加速度相等,即每1s 内v-t 图线的斜率相等,因此,图像呈 -32 O 8 16 24 32 32 64 v/(m.s -2) s/t 图1 图2 V t v 0 O

运动学图像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运动学图像专题复习2015.8 题目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首先要看这个图像是描述什么物理量跟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看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步错了,那接下来所有你做的判断很有可能都是错的! 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图像中尽可能多的读取到多一点信息。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除了要看横纵坐标外,还要看什么呢? 1、看变化趋势,看走势。比如S-T 图像中,S 是随时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先变大后变小,等等。 2、看起点,也就是看截距。比如S-T 图像中T=0时的位移,就代表物体的出发点离O 点多远。再比如,V-T 图像中T=0时的速度就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3.看斜率,弄懂图像中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除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它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从S-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速度的大小,越倾斜,速度就越大。这里,还要注意速度的正负。同样,V-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加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就越大。这里,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4.看面积,弄清图像中横纵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乘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面积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V-T 图像中的面积就代表位移。在这里,试卷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我们还要定量算出位移的大小。追及、相遇问题常有以图像题出现的。 5.看交点。如果时间为t 1时,两曲线有交点,那就说明,这时候两物体有相同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纵轴。比如,S-T 图中如果图像有交点,那就说明那个时刻有相同的位移。 一、选择题 1.某物体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B.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 D.在t=4 s 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 2.A 、B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x-t 图像如图所示,则在0~t 0 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质点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三质点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 3.下列图象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秒末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2 t/s O C v/ms ?1 1 2 ?2 s/m t/s O A 2 2 1 D v/ms ?1 t/s O 2 2 1 B O 1 2 t /s s/m ?2 2

高中物理运动图象经典习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5?上海模拟)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2s,它们运动的图象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A.t=2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m B.t=4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 2.(2015?江苏校级模拟)物体A、B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v 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3.(2015?莲湖区校级模拟)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S=6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制动,此后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当t=4s时两车相遇B.当t=4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两车有两次相遇D.两车有三次相遇 4.(2015?湖南一模)某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让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定性画出了运动员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对运动员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5s末都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B.0~10s末做自由落体运动,15s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C.10s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15s末

D.10s末~15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 5.(2015?遂宁模拟)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 B.在t=5s时追尾 C.在t=3s时追尾 D.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 6.(2015?东湖区校级模拟)﹣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3m处,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当t=7s时,质点在轴上的位置坐标为() A.x=3.5m B.x=6.5m C.x=9m D.x=11.5m 7.(2015?醴陵市模拟)在空气阻力大小恒定的条件下,小球从空中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碰撞时间极短)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以向下为正方向,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m/s2,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小球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0m B.小球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 C.小球弹起到最大高度的时刻t2=0.80s D.空气阻力与重力的比值为1:5 8.(2015?淄博一模)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50m处

专题1.1 几种常见的运动学图像

第一章直线运动 专题1.1 几种常见的运动学图像 常见的运动学图像有x?t图像、v?t图像,a?t图像,通过图像能直观的表达物理规律,展示运动过程,因此图像问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解决图像问题要认清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把握图像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尤其要注意斜率的物理意义,注意判断物体运动的起始点、唯一、运动情况等。 方法提炼 一、x?t图像 一定要将位移图像对应以为坐标轴来观察物体的运动,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纵坐标表示的是某一时刻对应的位置或一段时间对应的位移。 2.两图像的交点表示这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因此该交点表示相遇。 3.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斜率正负表示速度方向,绝对值表示速度大小。斜率为正,表示物体向x轴正 向运动;斜率为负,表示物体向x轴负向运动。 4.横轴截距表示物体过一段时间才从参考点出发(即何时出发);纵轴截距表示计时开始时,物体的位 置相对于参考点有一段不为零的距离(即何地出发)。 5.位移图像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6.一些典型的图像 图1.1-1 图1.1-2 图1.1-3 如图1.1-1为一数轴,O表示参考点,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如图1.1-2所示为四条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其中: (1)表示物体在t=0时刻从0点出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2)表示物体在t=0时刻从距0点s0处出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3)表示物体在0点先静止了一段时间t0,然后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4)表示物体在t=0时刻从距0点s1处出发,由于斜率为负,故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1.1-3所示,A曲线上每一点切线斜率逐渐增大,故A做加速运动;而B曲线上每一点切线的斜率在逐渐减小,故B做减速运动。 二、v?t图像 图1.1-4 图1.1-5 图1.1-6 图1.1-7 图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