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5课模拟考试!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5课模拟考试!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5课模拟考试!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第05课模拟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仇钺,字廷威,镇原人。初以庸卒给事宁夏总兵府,大见信爱。会都指挥佥事仇理卒,无嗣,遂令钺

袭.其世职

..。正德

..二年,用总制杨一清荐,擢宁夏游击将军。五年,安化王寘鐇及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广反。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锦等信之,时时就问计。钺亦谬输心腹。而阴结壮士,遣人潜出城,令还报官军旦夕至。钺因绐锦、广,宜急出兵守渡口,遏东岸兵,勿使渡河。锦、广果倾营出,而昂独守城。寘鐇以祃牙召钺,钺称病亟。昂来视,钺方坚卧呻吟。伏卒猝起,捶杀昂。钺乃提其首,跃马大呼,壮士皆集,径驰诣寘鐇第,缚之,众遂大溃。举事凡十八日而败。先是,中朝闻变,议以神英为总兵官,而命钺为副。俄传钺降贼,欲追敕还。大学士杨廷和曰:“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乃不追。事果定。而刘瑾暱陕西总兵官曹雄,尽以钺功归之,钺竟无殊擢。瑾诛,始进署都督佥事,充宁

夏总兵官。寻论功,封咸宁伯,岁禄千石

..。八年,大同有警,命充总兵官,统京军御之。钺上五

..,予世券

事,中请遣还京操边军,停京军出征,以省公私之扰。尤切时弊,时不能用。钺既至,值寇犯万全沙河。击之,斩首三级,而军士亡者二十余人,寇亦引去。奏捷蒙赉,朝论耻之。十年冬,称疾解营务。卒年五十七,谥武襄。

(节选自《明史·仇钺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

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B. 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C. 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D. 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袭世职”指继承世代承袭的官职,是世袭制中官职方面的一种传承。

B. “正德”,皇帝年号,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 “千石”,古代官品的高低常以俸禄的多少计算,年俸一千石以上的官员品级较高。

D. “世券”,又称铁券,形制如瓦。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仇钺出身低微,但受命运眷顾。他开始是宁夏总兵府的雇佣兵,大受信任和偏爱,继承了仇理职位,后由于总制杨一清的推荐,被提升为宁夏游击将军。

B. 仇钺机智有谋,立下平叛奇功。他用计获得贼人信任后,暗中结交壮士,派人悄悄出城搬取官兵,然后哄骗贼人守住渡口,率兵擒杀贼首,最终平定贼人。

C. 仇钺功劳被夺,终得朝廷重赏。仇钺平定贼人的功劳虽被别人窃取,但最终他官职得以晋升,爵位也有晋级,俸禄也相应提高,并且还给了“世券”待遇。

D. 仇钺妄奏捷报,遭到朝臣耻笑。大同告警,仇钺统军御敌,可所部军士死亡却大大超过贼人,贼也退去,仇钺奏上捷报后受到朝廷赏赐,但同时遭人耻笑。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钺上五事,中请遣还京操边军,停京军出征,以省公私之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B

3. B

4. (1)仇钺一定不会顺从叛贼,如果让他知道朝廷要提拔重用他,其意志会更加坚定的。不这样的话,只会抛弃良将帮助敌人而已。

(2)仇钺上奏五件事,其中请求让在京城操练的边军返回边疆,停止京军出征,以便减少对公家私人的烦扰。

3. B项“派人悄悄出城搬取官兵”错了,他并非派人搬取救兵。首先,要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等。做题时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对比对即能发现问题。

4. 第(1)题翻译的重点词语是“擢” “然” “资”。第(2)题翻译的重点词语是“上”“中” “京操边军”。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擢用、资,第二句中上、省等词,都要特别留意。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周昂前来看他时,仇钺正躺在床上呻吟不止。伏兵突起,乱棍将周昂打死。仇钺于是提着周昂的脑袋,跃马大呼,壮士顿时齐集,径直奔到寘鐇的府邸,将他捆绑起来,于是其部曲纷纷溃逃。他们举兵谋反共十八日便失败了。在此之前,朝廷获悉谋反一事,决定命神英为总兵官,而命仇钺为其助手。随即传来仇钺投降叛贼的消息,于是打算将诏书追回。大学士杨廷和却说:“仇钺一定不会顺从叛贼,如果让他知道朝廷要提拔重用他,其意志应当会更加坚定。不这样的话,只会抛弃良将帮助敌人而已。”朝廷这才没有追回诏书。事情果然被平息。而刘瑾与陕西总兵官曹雄关系亲密,将仇钺的功劳全部归于曹雄,仇钺竟没能被特别提升。刘瑾被诛后,仇钺才进升为代理都督佥事,朝廷命令充任宁夏总兵官。随后论功时,他被封为咸宁伯,年禄一千石,并被授予世袭诰券。正德八年,大同告警,仇钺充任总兵官,统领京军前去御敌。仇钺上奏五件事,其中请求让在京城操练的边军返回边疆,停止京军出征,以便减少对公家私人的烦扰。特别切中时弊,当时没有被采纳。仇钺到后,正赶上贼寇侵犯万全沙河。他率军进击,斩首三人,而所部军士死亡二十余人,贼寇也退去。仇钺奏上捷报,并蒙受赏赐,朝臣谈及此事都耻笑他。十年冬,他因病解除军务。后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谥号武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吾彦,字士则,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

..。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

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

..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

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

..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节选自《晋书·吾彦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

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B. 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C. 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D. 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指吴国,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割据政权,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B. 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C. 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D. 孝廉,三公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祭祀和供奉其祖宗牌位之事的官职,属正三品。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彦出身贫寒低微,兼有文武之力。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后来陆抗提拔重用了他。

B. 吾彦做建平郡太守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以致多城失守。

C. 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也不想埋没人才,就举荐他升迁为员外散骑常侍。

D. 因为吾彦曾在晋武帝面前指出陆抗的不足,陆抗之子陆机陆云就经常诋毁吾彦,后来经长沙孝廉尹虞的劝说,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稍减一点,诽谤的话逐渐停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D

3. C

4. (1)吾彦调到雁门担任太守,顺阳王司马畅骄横放纵,以前的内史皆被他诬陷因而获罪。(2)你们因为吾彦回答皇帝的问话稍有点不妥,就不停地诋毁他。我担心南方的士人都将会远离你们,那时你们便孤单了。

文言断句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解答时可先阅读画线句子上下文,推断画线句子大意,然后找出人名断句,排除AC两项,再找出对话,排除B项,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

4.翻译时可先将语句放回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然后找出重点实词虚词逐一落实,翻译完成后注意调整语序,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注重的重点词语有:(1)“诬”,诬陷;“以”,拿、用;“罪”,获罪。(2)“小有不善”,稍有点不妥;“无已”,不停止;“去”,离开;“独坐”,独处,孤单。

参考译文:

吾彦,字士则,是吴国人。吾彦出身贫寒低微,兼有文武之才。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陆抗对他勇敢和谋略感到惊奇,准备提拔重用他,又担心大家不赞同,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跳窜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只有吾彦坐着不动,举起几案来抵挡刺客。大家都佩服吾彦的勇敢,于是陆抗提拔重用了他。

不久吾彦升迁做了建平郡的太守。当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吾彦于是铸造铁链阻断江面。等到王濬的军队逼近边境时,沿江的许多城镇都纷纷投降归顺,或者被攻占沦陷,只有吾彦仍坚守建平。王濬的大军攻不下建平,只好后退三十里,以礼相待。

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晋武帝让他做金城太守。武帝曾经随意问:“孙皓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吾彦回答说:“吴主孙皓英明雄俊,才能杰出,宰相大臣们才德出众,明达事理。”武帝笑着说:“如果国君明达,大臣贤德,为什么会亡国呢?”吾彦说:“上天赐给吴主的禄位总有终了的时候,吴国的命运也有期限,所以吴主被陛下您擒获。这大概是天命吧,怎能是人为之事呢!”张华当时也在坐,对吾彦说:“你做吴国大将,加起来的时间也有几年了,人们蔑视你的无闻,这是我感到迷惑的地方。”吾彦大声而严厉地说:“陛下了解我,你没有听说吗?”武帝很赞许他。

恰逢交州刺史陶璜死了,武帝委派吾彦担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吾彦赠送陆机兄弟很多财物,陆机准备接受,陆云说:“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陆机于是没有接受。因为这个原因陆氏兄弟经常诋毁吾彦。长沙孝廉尹虞对陆机兄弟说:“从古到今由卑贱而发达的人尚且有帝王,何况是公卿?像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人,都出身贫寒,被人役使的人,但都担任内侍外镇的官职,没人讥讽他们。你们因为吾彦回答皇帝的问话稍有点不妥,就不停地诋毁他。我担心南方的士人都将会远离你们,那时你们便孤单了。”于是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稍减一点,诽谤的话逐渐停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雄字温叔,贵州人。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干办公事,入相,荐于朝。乾道五年,召见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诏除正字。

范成大使金,将行,雄当登对,允文招与之语。既进见,雄极论恢复。孝宗大喜曰:“功名与卿共之。”即除右史,两月除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贺会庆节,雄馆伴。子敬披露事情不敢隐,逻者以闻。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言对,上喜。金使入辞,故事当用乐,雄奏:“卜郊有日,天子方斋,乐不可用。”上难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上大喜。雄请复置恢复局,日夜讲磨,条具合上意,除中书舍人文言文阅读答案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文言文阅读答案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自选人入馆至此,未满岁也。

时金将起河南之役,议尽以诸陵梓宫归于我。上命雄出使贺生辰,仍止奉迁陵寝

..及正受书仪。雄既见金主,争辨数四。其臣屡喝起,雄辞益力,卒得请乃已,金人谓之“龙斗”。尝上疏论恢复计,大略谓:“莫若由蜀以取陕西,得陕西以临中原,是秦制六国之势也。”八年,以母忧去。

朱熹累召不出,雄请处以外郡,命知南康军。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会周必大亦力言之,乃止。

自雄独相,蜀人在朝者仅十数。及眷衰,有言其私里党者,上疑之。已而陈岘为四川制置,王渥为茶马,命从中出。雄求去,诏勉留,曰:“丞相任事不避怨,选才无乡旧。”盖有所激也。祖宗时蜀人未尝除蜀帅,雄请外,除观文殿大学士、四川制置使。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上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陵无险可恃,雄请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扰。

绍熙四年薨

.....,年六十五,赠少师。嘉定二年,谥文定。

(选自《宋史·赵雄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B.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C.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D.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斋戒。主要用于祭祀、典礼等庄重严肃的场合,斋戒者事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戒除游乐,以示虔诚庄重。

B.绍熙四年,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文中的“绍熙四年”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陵寝,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通常规模宏大,花费巨大,其名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

D.薨,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把有爵位高官的死以及皇帝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皇子、公主的死也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雄主张恢复中原,多有献策。晋见孝宗时,赵雄力论恢复国土,深得孝宗赏识;曾经与孝宗日夜探讨恢复之计,恳请设置恢复局。

B.赵雄出使金国,不辱使命。皇帝令他出使金国,围绕迁陵寝与接受国书仪式,赵雄与金主和他的朝臣据理力争,最终完成使命。

C.赵雄私袒乡党,失去信任。赵雄任相后,蜀地人士在朝廷中任职的有十几个人,皇帝听到传言起疑心,不再让他在京城为官。

D.赵雄机智应付,保护儒生。朱熹因极论时事惹怒皇帝,周必大巧妙应对,尽力规劝,从而避免朱熹受处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难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D

4.(1)孝宗对此感到为难,派遣宦官晓谕赵雄,赵雄上奏:“金使一定不敢不顺从,若有其他变故,我能带他与他一起回到驿馆。”

(2)王蔺担任御史,认为按旧例不可以,上书论谏此事。赵雄请求免官,改任泸南安抚使。

3.D项“周必大巧妙应对”的表述不正确,应为“赵雄巧妙应对,周必大尽力规劝”。原文说:朱熹上书论到时事,使孝宗很不高兴,孝宗令赵雄加以判别分析。赵雄奏道:“朱熹是个狂妄无知的人,词穷理短,将其处罪正成就了他的名声。若老天包涵大地保佑,可以置而不问。”碰巧周必大也极力劝阻,孝宗才停止处罚朱熹。

4.第(1)题:“雄”,赵雄;“难”,感到为难;“即”,若;“引”,顺引。第(2)题:

“王蔺”“御史”“泸南安抚使”不变,“故事”,按旧例;“乞”,请求。译文语意正确。文气畅达。

参考译文: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隆兴元年(1163)类省试赵雄考取第一名。虞允文任四川宣抚使,将赵雄辟为宣抚使司干办公事,虞允文被召回朝廷任宰相后,将赵雄举荐入朝。乾道五年(1169),孝宗在便殿召见赵雄,以为奇才,当日亲自手写诏书拜赵雄为秘书省正字。

范成大出使金朝,快到启程的日子,轮到赵雄与孝宗对谈,虞允文将赵雄叫去与他谈话。晋见孝宗时,赵雄力论恢复中原,正合皇帝心意。孝宗很高兴地对赵雄说“:功名当与你共享。”于是立即拜赵雄为右史,二个月后晋升为舍人。金廷使节耶律子敬来到朝廷祝贺会庆节,赵雄任馆伴使。耶律子敬披露事情不敢隐瞒,巡逻士兵将此禀告上级。孝宗连夜召见赵雄,赵雄将耶律子敬所讲原原本本告诉皇上,孝宗很高兴。金使返回前入廷辞行,按惯例应当奏乐,赵雄反对,上奏道:“占卜祭祀天地多日,天子正在斋戒,不可奏乐。”孝宗感到为难,派遣宦官告诉赵雄,不可不用乐。赵雄回奏“:金使一定不敢不顺从,若有其他变故,我就将使者带回驿馆。”孝宗很高兴。赵雄又上书孝宗,恳请设置恢复局,君臣日夜相互探讨恢复之计,所有论述都符合孝宗的心意,孝宗拜赵雄为中书舍人。这样,赵雄升迁很快,自选人升至馆职,还不满一年时间。

其时金人将挑起河南之役,议定尽以诸陵梓宫归还宋廷。孝宗令赵雄出使金国,前往祝贺生日,金人只同意迁回陵寝及确定国书仪式。赵雄拜见金主后,多次同他争辩。金廷大臣多次站起喝骂赵雄,赵雄无所畏惧,辩词更加有力,最终使金主同意了他的请求,金人将这称为“龙斗”。赵雄曾上书论述恢复计策,大体以为:“恢复应由川蜀进取陕西,占领陕西,虎视中原,则成秦国控制六国大势。”八年,赵雄以母亲逝世,离职守丧。

张木式两次被孝宗召见,他以为恢复之议固然不错,只是计策不当,又草成奏疏。孝宗很高兴,第二天将奏疏拿给大臣观看,并且亲自书写诏令:“恢复应当如张木式所陈述才对。”随后以张木式为侍讲官,说:“尚且得以在卿直班时与卿讨论政事。”虞允文与赵雄等人很不高兴,他们于是诋毁并抑制张木式。朝廷于广西横山买马,当地各部族都很高兴,争相用好马与朝廷交易。孝宗知道张木式治理政务的成绩,偏向任用张木式,大臣都很嫉妒。等到张木式再至荆南任职,赵雄就事事为难张木式。当时司天上奏,相星在楚地,孝宗说“:张木式当是。”人们愈加忌恨张木式。

光宗将受禅即帝位,召见赵雄,赵雄上万言书,陈述修身齐家以正朝廷之道,所论都很切合实际。光宗下诏授予赵雄宁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卫国公,改任湖北安抚使。赵雄患重病改判资州,又为潼川府知府,改任隆兴府知府。绍熙四年(1193)赵雄逝世,终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为少师。嘉定二年(1209),定谥号为“文定”。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阅读4 一、【2015奉賢一模】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2分)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公不许.()(2)连易.数人()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军人认为这是一匹劣马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 A、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 B、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还要学会用人。 C、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 D、要善于发现人才。 二、【2015奉賢二模】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注释:如礼:按照规定的礼节、仪式。恻然:同情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无他过.()(2)孝基徐.察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3其父所委财产归之”的原因 14 A B C D 三、【2014奉賢一模】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①,为里监门②以自食。吏尝以过笞③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④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⑤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①陈:陈国②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③笞:鞭打。④蹑:踩⑤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耳乃引.余之桑下()(2)不及.张耳远甚()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部编版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一、人物品评篇 (一)(2019·达州改编)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 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tuó):布袋的一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御史诣.学宫诣:到 (2)属吏咸.伏谒咸:都 (3)迁.淳安知县迁:升迁 (4)宗宪子过.淳安过:路过 2.下列选项中,与“倒悬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解析】“倒悬之”的“之”是代词,意为“他”。A.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代词,他;D.助词,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附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后,在任期间穿布衣,吃糙米饭,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

(完整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班级()姓名()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答:。 五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 秋毫()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④怡然 称快() .. ⑤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⑥鞭.数十,驱之别院()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9.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训练 童趣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2)鹤唳.()(3)土砾.()(4)丘壑.()(5)癞蛤蟆 ..()(6)藐.小()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余.忆童稚时( ) 项.为之强.()()果.如鹤唳.云端()()以.丛草为.林()()方.出神()兴.正浓() 驱.之别院()则或.千或百() 以丛草为.林()心之.所向() 二虫尽为.所吞()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物外之.趣() 常蹲其.身()怡然.称快() 必细察其.纹理()果然.鹤也()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六、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3、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七、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1、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2、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 它们分别指的是: 3、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所倒之“树”指的是: 《论语》十则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 () 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 人不知而不yùn()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人物品评篇 (一)(2019·达州改编)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 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tuó):布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御史诣.学宫诣:到 (2)属吏咸.伏谒咸:都 (3)迁.淳安知县迁:升迁 (4)宗宪子过.淳安过:路过 2.下列选项中,与“倒悬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何陋之.有(《陋室铭》) 1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解析】“倒悬之”的“之”是代词,意为“他”。A.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代词,他;D.助词,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附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 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后,在任 2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 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 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①兔走.触株走.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 ④冀.复得兔冀.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 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 。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 是: 。 七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课内文言文阅读答案

课内文言文复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采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家事夫婿谢:辞别 B. 虽与府吏要.要:约 C. 适.得府君书适:适合 D. 还部白.府君白:禀告、告诉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我有亲父母 ..间 D. 昼夜勤作息 .. ..体无比 C. 便作旦夕 .. B. 可怜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作计何.不量 B. ①蹑履相.逢迎 ②何.不作衣裳②黄泉下相.见 C. ①遣丞为.媒人 D. ①因.求假暂归 ②慎勿为.妇死②与今无会因. 4、下列对于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兰芝之兄逼迫兰芝再嫁,是因为倾慕太守家的权势,可见其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B.写太守家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是为了说明太守贪婪,平时搜刮民脂民膏以中饱私囊。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小学语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小学语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阅读《狐假虎威》完成习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亡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欣赏寓言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完成习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处:晋·傅玄《》。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 3.这句话被人们用来比喻什么,不正确的选项是() A.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 B.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C.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口 D。客观环境对人没有太大影响。 答案 一、1.(1)做首领(2)认为(3)对的(4)逃跑 2.(1)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2)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3)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1)助词,无义(2)它,代狐狸(3)它,代缺点或错误(4)到 (4)它,代学过的知识(6)的 4.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5.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 二、1.太子少傅箴 2.靠近朱砂的变红,靠近墨的变黑 3.D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猥.自枉屈猥: (2)以咨诹.善道诹: (3)以彰.其咎彰: (4)此臣所以 ..报先帝所以: (1)降低身份 (2)询问 (3)表明,显扬 (4)……的原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以.伤先帝之明不以.物喜 B.若无兴德之.言何陋之.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D.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因为”;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看见”: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 3、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4、(1)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 (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 二、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检测(含答案) 专题巩固(十六)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2017?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濂稽首⑧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宫。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释】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

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 (3)上感悟,遽起( )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宋先生其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一)孟子语录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生命,原本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原本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二)女娲补天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焱(y 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 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释 1.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 的故事流传 2.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 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

4.爁炎: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5.颛:纯朴善良。 6.狡虫:凶猛的禽兽 译文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裂毁,天不能覆盖,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三)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在大别山附近、、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参考答案: 一、 1、(1)随着,顺从(2)甚于、超过(3)奔驰的马(4)树枝 2、竭力攀高的人,看到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的心;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大意对即可) 3、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能结合语句分析,大意对即可。)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 1、①用、把②希望、愿望③使……劳累④助词,将宾语前置。 2、①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②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 的庸人。 3、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三、 1.A。(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 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四、 1 C 2D 3D 4、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5、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 五、 1、(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 2、B 因为(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是“他”和“难道”之意;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语前置。) 3、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 4、(1)得书难:(2)拜师难 六、 1唐朝柳宗元 2 C

最新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最新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①拏,又作“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下雪;勉强;尽力 (2)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1)结合句意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注意“雪”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拏:通“桡”,撑(船)。毳衣:细毛皮衣。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 焉得,哪能。更,还。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作者描写雪景,他不是用非常优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而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就是数词加量词,没有色彩,没有形象,语言非常简洁,不加渲染,但却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时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如

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45篇)

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45篇) 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文意理解题常见错误的类型

词义曲解 张冠李戴 移花接木 无中生有 逻辑混乱 强加关系 文言文断句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小学文言文阅读短文 八篇

文言文成语故事 一、【例文】 1.执竿入城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1执:握,持 2 亦:也 3 计无所出:计,计谋,策略。指想不出办法4俄:不久5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6 至:来到7非:不是8但:只是9 矣:了10以:用11中截:从中间截断12而:连词,表承接,然后13遂:于是14 之:指竹竿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道理]做事要善于思考,不要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2.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13.其--他,代词。14.者--……的地方。 15.求--找。16.之--剑,代词。17.矣--了。 18.而--但是。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