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什么?研究什么?(P3)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哪两性统一?(P3)答: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3.经济学一词是在何时出现的?(P3)答:在希腊奴隶社会时出现的。

4.我国的经济学分为哪三个部分?(P3)

答:1.理论经济学科 2.应用经济学科 3.管理经济学科

5.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何时产生的?(P4)

答:是在17世纪中叶产生的。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分为哪两个?(P4)

答:1.古典政治经济学 2.庸俗政治经济学

7.古典经济学的三大代表人物?(P4)

答:1.威廉·配第 2.亚当·斯密 3.李嘉图

8.小资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P4)答:1.西斯蒙第 2.普鲁东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何时产生的?(P5)

答: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理论基石是什么?(P5)

答: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大贡献?(P5)

答:1.历史唯物主义 2.剩余价值学说

12.生产力的发展过程?(P6)答:1.简单协作 2.工场手工业 3.机器大工业

1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哪三个方面进行调整?(P8)

答:1.生产力发展 2.经济运行 3.生产力关系

14.经济学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哪三新?(P8)答: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

15.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什么性?(P8)答: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9)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

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什么?阐明什么?提出什么?(P11)

答:1.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2.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战略。

3.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途径,改革开放的理论与政策措施以及对外

经济关系的准则。

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P5)

答: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6)

答:其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P7) 答:其统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其差异面在于,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由于马克思没有责任和不需要去为资

产阶级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4)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P8)

答:因为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

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P9-10)

答:因为只有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经济理论,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只有科学的、具有真正意义的经济理论,才能掌握群众,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建立在历史

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必然性和科学性基础上的。

(6)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什么意义?(P10-11)

答: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

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三要素是哪三个?(P13)

答: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2.劳动对象有哪两类?(P13)

答: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界原有的物品(原料)

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生产物(材料)

3.劳动资料最主要的是什么?(P13)

答: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4.新生产要素是什么?(P14)

答: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生产知识

5.生产因素有哪两个?(P15)答: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6.生产工具的两重标志?(P15)

答: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7.五大新兴科学技术?(P16)

答: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激光技术、集成电路、自动化技术

8.生产力状况包括哪两方面?(P17)

答:包括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两个方面

9.劳动生产力用哪两种方式表示?(P17)

答:1.是以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是以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10.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P17)

答:1.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 2.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3.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

11.三大差别?(P18)答: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劳动差别

12.协作分为哪两种?(P19)答:简单协作、复杂协作

13.劳动过程的两个侧面?(P19)答:分工、协作

14.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P20)答: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15.什么是社会生产体系?(P20)

16.生产方式包括哪两个方面?(P21)答:生产力、生产关系

17.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哪两方面?(P21)

答: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二、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18.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反作用?(P22)

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力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9.人类社会经历了五种基本经济制度?(P23)

答:原始公社经济制度、奴隶制经济制度、封建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0.资本主义生产实质?(P24)答: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1.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P24)

答: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22.什么是经济规律?(P24)

答: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规律的必然趋势。23.经济规律的特性?(P24)

答: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

24.在经济规律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P25)

答: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滚率,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25.经济规律和自然经济规律有何异同?(P26)

答:共同点是都具有客观性。

自身特点:1.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各种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长久不变的。3.在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利用新的自然规律,一般是比较顺利的。

26.经济规律的三大类型?(P26)

答: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代表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本质的联系。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他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P12)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2)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13)

答:方面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一方面,只有人们的物质资料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之后,政治、文化、

科学和教育等活动才能发展起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

先决条件。

(3)如何理解生产要素和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P13)

答: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人们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进行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4)社会生产力是如何构成的?(P4)

答: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

(5)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生产力?(P16)

答: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而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的应用。

(6)怎样理解分工与协作的关系?(P17)

(7)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是什么?(P19)

答: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8)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20)

答: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产居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由着生产所决定,它们有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9)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P21)

(10)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是怎样演变的?(P23)

答:原始公社经济制度—奴隶制经济制度—封建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

(11)经济规律为什么有客观性?怎样理解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P24)

答: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客观的。

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12)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P26)

答:自身特点:1.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各种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长久不变的。3.在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利用新的自然规律,一般是比较顺利的。

三大类型: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代表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本质的联系。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他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13)怎样理解经济规律体系?(P27)

答: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各种经济规律,组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1.物质资料包括哪两个?(P30)答: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社会再生产的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P30)

答:一方面是物质资料在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在生产。

3.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包括哪两个方面?(P30)答: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4.扩大再生产有哪两种类型?(P31)答: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5.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有哪几类?(P32)

答:1.综合性比例。2.部门之间的比例。3.部门内部的比例。4.地区之间的比例。5.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

6.产业结构的四大类型?(P33)

答:1.两大部类产业结构。2.农轻重产业结构。3.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4.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

7.按密集程度分为哪三类?(P34)答: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8.五大传统产业与七大新兴产业?(P34)

答:传统产业指农业、手工业、钢铁、纺织、建筑、汽车、能源

新兴产业指原子能、电子、航天、合成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信息

9.经济增长包括哪五大经济结构?还有哪五个质的变化?(P35)

答:五大经济结构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质的变化有平衡的保持、环境质量的提高、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状况的改善、贫困落后状态的减少和消除。

10.考察经济增长速度五大指标?(P35)

答: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按人均的增长

11.社会主义产品可以从那几个方面考察?(P36)

答:实物形态考察,价值形态考察

12.什么是GDP,GNP,NNP?(P36)

答:GDP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两个概念的指标不同之处,国民生产总值包括本国居民凭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

GNP是国民生产总值,是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活动总成果的重要综合性经济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NNP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耗费(即折旧)后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

13.影响经济的七因素?(P38)

答: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5.自然添加。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4.经济增长的方式有哪两种方式组成?(P39)

答:粗放型增长方式、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

15.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P40)

答: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复习思考题

(1)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其演进趋势是怎样的?(P32)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P36)

答: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或价值)和劳务总量的产出增长,它反映的是国民经济量的变化。2.经济发展除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生态平衡的保持、环境质量的提高、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状况的改善,以及平困落后状态的减少和消除的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质的变化。3.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又反映其质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关系的经济形势

1.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三种经济形势?(P41)

答:1.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

2.自然经济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占什么地位?(P41)答:占主导地位。

3.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什么形态?(P41)答:发展到最高形态

4.产品交换经济属于哪一中社会形态经济地位?(P?)

答:产品交换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产品直接交换来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态。地位是产品交换经济之所以必然成为取代商品经济的劳动的经济联系形式,是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条件决定和要求的。

5.产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P45)

6.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条件。(P46)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P47)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P49)

9.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P5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生产资料条件和生产的主观的标准条件所决定的。(P52)

11.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尺度是简单劳动。(P53)

12.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的必要劳动量成正比。(P54)

1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P55)

1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两个表现?(P56)

1.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有时不能再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并不一定在数

量上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

15.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P57-58)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是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16.货币的本质?(P59)

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般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7.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五大职能最基本的两个职能。

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世界货币的三职能:1.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2.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的差额。3.社会财富的代表,从一国转移到令一国。

P62)

商品交换按照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

P63-64)

1.价值规律自发的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的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

2.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生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 10、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补充:

一.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1、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为多少?2、这道题证明了马克思的哪一个原理? 题解: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1/单位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力=1/1=1 ∴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 ∴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0·80元 二.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为 1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 币币值仍然没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 为5,000件,而社会需要为1,0000件。 试计算:(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 (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背离是多少? 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1/单位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力=1/1=1 ∴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 ∴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100/125=0·80元

根据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原理: ∵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为5000件,社会需求商品使用价值量为10000件 ∴社会必需的价值量为10000×0·80元=8000元 ∴单位商品价格=0.80 ×5000/10000=1.60元 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60元-0.80元=0.80元 答:1、该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60元;2、价格高于价值0.80元 三.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提示:1、按货币流通公式计算所需要的货币量 2、按流通需要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之比求纸币每元值多少。 根据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当年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 (1400+400-350-250)/8 =150亿元 货币贬值后每元值=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 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 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 ⒉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⒊(2)c=22×(8/4)×50=2200(元) ⒋v=8×50=400(元) ⒌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⒍(3)m=2×4×50=400(元) ⒎m’=400/400=100% ⒏(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⒐总双数=8/4×50=100(双) ⒑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⒒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⒓(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⒔(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⒕(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⒖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⒗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⒘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⒙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⒚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 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 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⒉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术语、符号代表、计算公式。 1、c——不变资本 2、v——可变资本 3、m——剩余价值 4、w——商品 5、G——货币 6、Pm——生产资料 7、A——劳动力 8、C / V——资本有机构成 9、G`=G+△G(增殖额即剩余价值) 10、P——利润 11、P ̄——平均利润 12、P ̄’——平均利润率 13、p`——利润率 14、w`——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 15、K——成本=C+V 16、生产价格=K+ P ̄ 17、商品价值=C+V+M 其中C是旧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V+M是新创造的价值。 平均利润=企业利润+利息 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额;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 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剩余价值率=m/v 利润率=m/c+v 第2章 D Demand 需求 S Supply 供给 P Price 价格

Q Quantity 数量 Ed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价格弹性 EM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收入弹性 M money 收入 EAB Cros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Es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给价格弹性 第3章TU Total utility 总效用TU=f(Q) MU 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 MRSXY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商品边际替代率 第4章L Labour 劳动 K Capital 资本 TC total cost 总成本TC=f(Q) 4.1 AC 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 MC 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 FC Fixed cost 不变成本FC=常量4.4 VC Variable cost 可变成本VC=f(Q) 4.5 TR Total revenue 总收益TR=f(Q)=P×Q AR Average revenue 平均收益 MR Marginal revenue 边际收益 π利润π=TR-TC 4.6 TP Total product 总产量TP=f(L) 4.7 AP 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量 MP Marginal product 边际产量 MRTSLK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边际技术替代率 STC Short-run total cost 短期总成本STC=f(Q)=FC+VC STFC(FC)Short-run total fixed cost 短期总不变成本(固定成本)STFC=常量STVC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 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V)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 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 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全书思路 对欧洲各主要政治势力的兴衰成败进叙述、分析、归纳,指出了提高一国竞争力所必备的两点:1,统一、稳定、团结、自由的主权国家。2,先进的工业生产力。随即从理论层面对这两点加以论述,提出国家经济学概念和生产力理论,并驳斥了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和世界经济学的论点,同时指出了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以全力发展本国工业的必要性。最后对历史上相关学派和各主要国家曾经实施的经济政策予以评述,以巩固自己的观点。 二、主要论点 国家经济学:指出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差别,各国均有各自无从抹煞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特点和不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国经济发展必经的五个阶段,,各国只有共同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阶段,并在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联盟范围内,国际间的自由贸易菜对所有国家有利。 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包括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更加重要,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来自本国工业的强大,所以要已采取关税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生产为优先。 三、全书脉络 第一编历史(1-10) 第一章意大利人:以威尼斯盛衰之例指出:1,国别竞争要国家的统一。2自由贸易政策需随时局转换而变更。

第二章汉撒商人:以汉撒商人重商轻本的云最方式最终衰落违例,指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三章荷兰人:指出一国强大民族性的重要性,单靠工商业是无法是国家摆脱逆境的。 第四章英国人:分析英国人称霸原因:1,适时的政治政策。2,工业化的传承。 第五章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以两国的衰败违例,反证宗教、政治自由是工商业深根发芽的土壤。 第六章法国人:工业的发展对一国农业的促进。 第七章德国人:指出德国工业的发展呼唤国家的统一、国内市场的自由顺畅和统一的对外关税。 第八章俄国人:指出了国民的团结和稳定的政治环境的积极作用。 第九章美国人:指出工业立国是更本,农业国是无法于工业国竞争的。 第十章历史教训:对上文史实的再归纳总结。 第二编理论(11-27) 第一部分(11-16)论述国家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第二部分(17-25)论述工业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26-27)指出实施关税保护的可行性。 第三编学派(28-32)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劳动产品,二就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就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就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就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就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就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与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就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与提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一)-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生产工具:(BCD)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4.生产力:(ABCDE)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 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政治经济学概念解释 导论: 1、政治经济学: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2、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客观性: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 ②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它。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当某种经济条件不存在时,与之相关的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这里讲的经济条件是指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 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几个社会的商品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生产竞争规律等。 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 第一章: 1、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就系统的组成要素看,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所组成。 (1)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所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2)占有,是一个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时期内,占有者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并且具有排他性。 (3)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4)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3、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之为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4、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第二章: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的、社会属性。 2、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3、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4、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5、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第三章: 1、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价格: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第四章: 1、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 2、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已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3、利润率:利润额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又被称为资本利润率。 4、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

政治经济学计算公式 剩余价值(M)是商品价值(C+V+M)超过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而形成的余额。 其中(C+V)是资本家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所预付的资本价值,(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m’)就是剩余价值( M)与可变资本(V )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 资本的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 如果以U表示资本周转的计量单位“年”,以u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那末,一年里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 n=U/u 一定量资本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周转次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慢。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内的预付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按照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每年从出售商品中提取的用于更新的货币准备金就是折旧费或折旧基金。折旧费与固定资本的原始价值的比例就是折旧率。

6.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 + 商业资本总额) 7.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8.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 平均p

9.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相当于能够取得这笔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10.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 11.银行利润在量上相当于利用自有资本获取的平均利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 12.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 =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利息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一、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值 →统一与对立 2.交换价值: 3.货币的双重交换价值 4.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这种职能表现为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使商品的内在价值得以外在表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②流通手段。这种职能表现为货币作为买卖商品的手段来使用,起着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最初是以贵金属条块形式出现的,这给商品交换带来了不便,于是就逐渐产生了具有一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面值的铸币。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并作为法定的货币来流通。铸币长期流通发生磨损,其实际价值和它标明的价值相脱离,使得贵金属货币由价值符号来代表成为可能,于是纸币便应运而生。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使之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这就引起了人们贮藏货币的欲望。货币退出流通而作为社会财富被人们贮藏起来,这就是货币的贮藏于段职能。贮藏货币的职能可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流通量。 ④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买卖中,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来偿还债款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还可以用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和赋税等。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既有利于商品流通和节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但也可能因债务偿还中断而影响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行。 ⑤世界货币。货币超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充当般等价物使用,这就是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表现在:一是作为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二是作为般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 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由-国转移到另一国。作为世界货币,一般来说必须是贵金属条块的形式,特殊情况下某个国家由于经济力量十分强大,其铸币或纸币可在一定时期在世界很大的范围内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如第二次世更大战后的美元 5.价值规律 两个原则:①价值决定原则:价值决定价格②交换原则:等价交换 二、剩余价值理论 1.劳动力的特点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 1.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2.某企业预付固定资本共1050万元,其中厂房价值300万元,折旧年限为30年;机器设备价值700万元,折旧年限为10年;小工具等价值50万元,折旧年限为5年。另有预付流动资本200万元,平均每3个月周转一次,该企业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多少? 3.产品总值为5 万元,其中不变资本2 万元,剩余价值率200%,求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4.已知某服装厂有工人100名,每个工人的工作日为12小时,平均每个工人2小时生产1件衣服,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6元,工人日工资为2元。工人每小时创造新价值为0.5元。求: (1)一天消耗多少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资本家每天获得的剩余价值是多少?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工人每天的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4)每件衣服的价值是多少? (5)如果工作日长度不变,工资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则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5.某企业年生产9000件商品,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投资固定资本10万元,平均使用年限10年;投资流动资本5万元,周转时间3个月,雇工100人,月人均工资50元,求年剩余价值率。 6.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7.某资本家企业年预付资本12万元,其中可变资本5000元,原材料流动资本1.5万元,假定该企业的m’=200%,流动资本周转次数每年12次,试问:(1)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 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 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 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 观的指导思想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 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 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 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三、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四、如何看待当代西方经济学? (1)当代西方经济学即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其掩盖资本主义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并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来说,具有庸俗性质。 (2)当代西方经济学从其研究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方法和制度、认识和阐述市场经济运行及政府调控的规则,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又有一定程度的科学成分。 (3)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1、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1)结算的方式: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A、含义P7: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C、注意银行信用卡的使用特点P8

讨论篇目: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参加者:组长:刘海全 讨论记录: 讨论内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讨论时间:2012-6-5 22:00~23:10 讨论地点:34-214 主讲人:学号:AP1011516 姓名:刘海全 记录者:刘海全

主讲人发言 一、写作背景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的开头部分,写作于1857年8月下旬,是马克思为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写的总的导言,1903年3月第一次发表于德国《新时代》杂志。 在《导言》中,马克思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并用唯物辩证法深入分析了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等社会再生产四环节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方法。 二、内容概述 首先,马克思说明:要从政治经济学方面观察一个国家的时候,我们应该从人口,人口的阶级分布,人口在城乡海洋的分布,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布、输入、输出,以及这些人口全年的生产和消费的分布,商品价格等等开始。也就是说在观察一个国家的时候我们应该先从组成国家的人口开始观察,同时应该注意的还有围绕着这些人口的一系列事物进行观察。 所以,应该从是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和前提开始。但是当我们从人口开始观察时,我们又不能忽略人口的阶级,抛却了阶级人口就会成为一个抽象。同样的,对于阶级、资本等等所形成的因素,我们也应该对其一清二楚,否则它们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所以,我们只有经过更切进规定之后,才能使这些抽象成为越来越简单的概念。然后这些概念才能成为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例如,十七世纪的经济学家观察国家是从人口,民族,国家,若干国家等等开始的,但是最后总是能找出一些具有决定意义的抽象关系的一般关系,如分工,货币,价值等等。而这些个别要素一旦确定下来和抽象出来,从劳动,分工,需要交换价值等等这些简单的东西上升到国家,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各个经济学体系就开始出现了。这是第一条路: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第二条路是: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也就是说抽象的规定,在思维不断的发展演化的过程中会慢慢变成具体。如何使抽样变成具体呢?马克思认为从具体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做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例如,最简单的经济范畴,如交换价值,是以人口,以在一定关系中进行生产的人口为前提的,也是以某种形式的家庭,公社或国家等为前提的。它只能作为一个既与的,具体的生动的整体的抽象片面的关系存在。 黑格尔论法哲学,是从主体的最简单的关系即占有开始的,这是对的。但是在家庭或主奴关系这些具体的多的关系之前,战友并不存在。更确切的说这些家庭或氏族它们还只是占有,而没有所有权。所以,占有是以这个“比较具体的发的范畴”为前提的。在资本存在之前,银行存在之前,雇佣劳动存在之前,货币能够存在,而且历史上存在过。一次,从这一方面看来,可以说,比较简单的范畴可以表现一个比较不发展的整体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或者可以表现为一个比较发展的整体的从属关系,后面这些关系,在整体向着一个比较具体的范畴表现出来的发展之前,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在这个限度内,从简单上升到负载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有一些十分发展的,但在历史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1.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叫做社会生产 关系,也叫经济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三要素与四环节)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 结物,就是价值)。价值体现在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私人劳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 人性质 4.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分工(自然分工的基 础上) 5.抽象劳动: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6.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 7.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本身 价值的价值 8.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 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9.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代售 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10.信用: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1.垄断: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 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与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12.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 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它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13.金融寡头: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 合,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 14.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 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15.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 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 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 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