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爬天都峰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二、学习目标

1.在熟读并理解课文词语的前提下,能够自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六要素。

2.通过六要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酌语句,感叹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

三、重点难点

感知课文,并通过六要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品酌语句,感叹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跟大家聊一聊你们的假期生活。我想问一问,你们有没有去爬过山?(学生各抒己见)那位同学能够站起来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爬山经历?

2.指名回答,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资料,了解“天都峰”。

2.认读词语,加强巩固。

3.了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并引导学生将课文当中的六要素找出来。

(1)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啊,每一件事情发生都有六要素,那么你们知不知道,事情的六要素又是什么呢?

(2)指名回答,板书概括。

事情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自主学文,找出课文当中的六要素。

(4)指名反馈,板书内容。

(5)师:现在,谁能够通过这篇课文的六要素来介绍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生自由发言)

(6)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全班齐读。

4.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主要我们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就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了。

三、品酌语句,感叹天都峰的特点。

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初步感知天都峰的险要。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你感受到了天都峰怎样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当中的第二自然段,了解天都峰的特点。

(1)师:找找课文当中哪个自然段直接为我们描写了天都峰的特点?(第二自然段)

(2)自读课文,圈出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字或者词

(3)指名反馈。

(4)齐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该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5)指名说说想法,小结:天都峰的特点是又高又陡。(附板书:高、陡)

(6)师追问:那我们有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天都峰的这些特点呢?

3. 品酌语句,感叹天都峰的特点。

出示句子,引导学习。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a.“抬头望”证明天都峰很高,高到我们要抬起头去观看它。

b.“在云彩上面”可以看出天都峰很高,高耸入云。(附板书)

(2)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a.从“笔陡”体会石级的险要、直。

b.从“挂”字体会天都峰旁铁链的垂直、悬空,并由此感受天都峰

的特点。

(3)师:(浏览天都峰的图片)同学们,讲讲此时此刻你们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4)师:看到如此险峻的天都峰,连作者都在怀疑自己了,她是怎么想的?

由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5)出示句子

a.我爬得上去吗?

b.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

叫人发颤!

(6)自由朗读并思考:她为什么要这么问?

小结:小作者因为害怕而担心自己爬不上去,所以此时看到天都峰又

对自己有点没信心。

(7)设置悬念,留下疑问:可是课文最后写到的是小作者已经爬上去了,她在爬的过程中又可能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思考小作者是如何爬上天都峰的?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课文,朗读课文,品酌语句,能够感叹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设计的环节多为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但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学生刚刚步入三年级,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又因为刚刚开学,学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以后还要多运用一些方法激励孩子多思考,多发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今后教学中,对于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

3.爬天都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通过对话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回顾。 1.课文讲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跑“爬”而不用“登”“上”等字? 讨论交流,明确: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山势陡峭与登山的艰难。 二、品读“爬山前”部分。 1.提示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问:你想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天都峰? 2.课文那一段描写了天都峰?是怎样描写的?读第2自然段,圈点勾画,从中理解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笔陡的石级;从天上挂下来的。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认真从“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理解“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能用朗读表现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吗?注意读好语气词“啊”“哩”。 5.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为什么能爬上去呢?组织交流。自由读第3-5自然段。 (1)“我”看到老爷爷时,想了些什么?老爷爷看到我时想了些什么? (2)这里用了两个“也”字,你读懂了它们包含着什么意思吗?讨论,理解“也”字:“我”年龄太小,老爷爷年龄太大,都让人不敢相信能爬上天都峰,“也’字含有对对方勇气的称赞。 (3)老爷爷说”咱们一起爬吧“有什么意思?从“一起”中理解到相互鼓励之意。 6.大家能用朗读把一老一少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吗?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三、品读“爬山时”部分。 1.爬山的过程非常艰难,你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出来?自由读6-7自然段,一边想一边想。 (1)引导学生勾画重点词语,理解这些词语是怎样表达爬山的艰难及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精神的。 勾画重点词语,从“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等,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及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精神。 (2)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以及爬上山顶后的喜悦。 (3)你能够用朗读表达出来吗?注意读到“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时要露出喜悦的表情。 2.爬山时老爷爷和“我”都会想些什么?谁能想象一下?(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丰富彼此鼓舞的内涵。)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两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两课时) 【备课资料包】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 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 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 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峰 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 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 人把洞门”。天 都峰虽高不及黄 山的主峰莲花 峰,但其险峻程 度则绝非莲花峰 可比,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古时候,天都峰无路可登,能够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释岛云,慕东国僧掷钵神异,来游黄山,成为有记载的登天都峰第一人。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舟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17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级、链”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2.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级、链”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2.黄山风景很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见想要领略这美丽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这不,这里有一个小伙伴就要去爬黄山天都峰。(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3.她能爬上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出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含义。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 课件出示: xiānɡ:相关互相相对 xiànɡ:相声相片照相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教师指导记忆、书写。 课件出示: 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 (1)学生观察生字,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辫”“辩”“辨”和“瓣”。 (3)指导书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香河县刘宋镇张庄中心小学邳亚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会读会认会写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本节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逐步使学生养成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回顾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回答。 2、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上”等字?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山势陡峭与登山的艰难。二、品读感悟“爬山前”部分(1~5自然段)

1、师:你想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天都峰?(课件展示天都峰的图片) 学生看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天都峰,表现其特点。 2、师:课文哪一段描写了天都峰?课文是怎么写的?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从中体会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板书:高陡) 3、师: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小组交流,从“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理解“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师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5、能用朗读表现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难以可攀、令人望而生畏吗? 学生自己读一读,评一评。 6、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为什么能爬上去? 学生自由读3~5自然段。 组织讨论: (1)“我”看到老爷爷时,想了些什么?老爷爷看到“我”时,想了些什么? (2)这里用了两个“也”字,你懂得它们包含着什么意思吗? (3)老爷爷说“咱们一起爬吧”是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1)想象“我”的心理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2)交流,理解“也”字: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对对方勇气的称赞,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3)从“一起”中理解互相鼓舞之意。 7、大家能用朗读把一老一小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吗?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文题目在“天都峰”前冠于一个“爬”的动词,就有了两个表达内容,一是“天都峰”形态内容,二是谁,怎样“爬”内容。教学时要根据这个明显特点,抓住两大板块,因势利导,分层推进。丰富对天都峰“险”的感性认识;角色体验,来自对方的鼓励;设身感受,攀爬的艰难和奋力。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和内化语言,同时放飞想象,发散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颤、攀、鲫”等6个生字;会写“辫、似”等11个生字。 2、在理解自然段意思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整体感知有所体会。 3、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语言,迁移内化。 4、学习从人物对话中品味人物性格和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天都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交流热身 (一)课件出示:天都峰文字图片资料,游人爬天都峰片断。 (二)学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峰。 (三)教师相机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看和交流,对天都峰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爬天都峰》(相机板书课题) 二、读题质疑 (一)学生读课题。 (二)抓住动词“爬”,名词“天都峰”,展开探究。

1、谁?怎样爬天都峰? 2、天都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梳理疑问。 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板书: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 三、循疑读书。 (一)示范朗读课文。 (二)师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要点:爬天都峰人物,课文里的天都峰是怎样的。(要点:我和爸爸,老爷爷;高、险) (四)再读课文。 1、学生画出生字词,对照工具书,拼一拼,读一读。 (1)指导读准“颤、攀、鲫”三个生字。(多媒体) (2)考察学生对生字的熟悉程度(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观察“辫、似”两个生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多媒体) 2、整体感知。 (1)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课文内容。 提示: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提示:一会儿攀[pān]着铁链[liàn]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3)以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提示: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 四、小结启思。 这节课我们通过“谁”“做什么”的句式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如何爬天都峰,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了课文叙述顺序,收获不小。 五、练习 1、给“爬、峰、辫、顶、仰、似”找一个以上的形近字,然后组一个以上的词,抄写1到3遍。 六、作业 每个生字写5变,组两个词。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案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会认“峰、陡、链、颤、攀、呵”6个生字,会写“峰、陡、链”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请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指导书写“爬”“峰”,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了解天都峰。

你对天都峰有哪些了解呢?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资料。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三、对照自主学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老师来检查一下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第一组词语:(多音字)似乎白发苍苍似的发明出示第二组词语:发颤汲取奋力攀着峰顶笔陡铁链鲫鱼背(介绍鲫鱼背)出示第三组词语:忽然、咱们、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 2、认写生字,生字指导,把出错的字写在课堂收获上。 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卡。重点指导书写“辫”和“勇”字。

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爬天都峰 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二、学习目标 1.在熟读并理解课文词语的前提下,能够自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六要素。 2.通过六要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酌语句,感叹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 三、重点难点 感知课文,并通过六要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品酌语句,感叹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跟大家聊一聊你们的假期生活。我想问一问,你们有没有去爬过山?(学生各抒己见)那位同学能够站起来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爬山经历? 2.指名回答,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资料,了解“天都峰”。 2.认读词语,加强巩固。 3.了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并引导学生将课文当中的六要素找出来。 (1)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啊,每一件事情发生都有六要素,那么你们知不知道,事情的六要素又是什么呢? (2)指名回答,板书概括。 事情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自主学文,找出课文当中的六要素。 (4)指名反馈,板书内容。 (5)师:现在,谁能够通过这篇课文的六要素来介绍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生自由发言) (6)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全班齐读。 4.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主要我们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就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了。 三、品酌语句,感叹天都峰的特点。 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初步感知天都峰的险要。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你感受到了天都峰怎样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当中的第二自然段,了解天都峰的特点。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基础积累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10分) 1.在jì yú()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jì niàn()。老爷爷拉拉我的小biàn zi(),xiào hē hē()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2.我们要敬爱老人,bǎo hù()yòu xiǎo()者。 3.看着眼前的shí jí()和tiě liàn(),我的心里直fā chàn()。我心想:这么高的山,我能pān dēnɡ()得上去吗? 二、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嗅觉(chòu jué)嘶哑(sī yá) B.庞大(pánɡ dà)照相(zhào xiànɡ) C.拯救(zhěn jiù)无奈(wú lài) D.猴子(hǒu zi)牙齿(yá cǐ) 2.下列选项中既有一对反义词,又有一对近义词的一项是() A.庞大躯体身躯微小 B.奋力居然打猎拍打 C.绝望猛烈激烈安然 D.分明分开强大抬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家那小子摔碎了玩具邻居家的。 B.大家特别注意安全,太干净了,这间教室。 C.我把杏分给小伙伴们吃,也送给邻居叔叔婶子们尝鲜。 D.生物老师教给了我们许多科学。 4.天都峰位于() A.山东泰山 B.陕西华山 C.湖南衡山 D.安徽黄山 5.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B.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C.只需把事情发生时的人物交代明白,时间和地点没必要交代。 D.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 搏()幼() 博()幻() 躯()愣() 躺()慢() 四、结合语境,在恰当的词语下面打“√”。(8分) 1.要不是你的勇气(鼓动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依 然)爬上来了! 2.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意义),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汲取)力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原文】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案】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预习指引 模块一初读课文 (一)、阅读步骤 步骤一:审题建立阅读理解目标——预测文章内容与文章结构(文章可能会写什么?文章结构是怎样的?) 步骤二:浏览课文——验证预测,边读边思考 步骤三:反复读课文,以思维导图梳理课文 (二)阅读思考 1、文章是在写有一件事吗?是哪些信息告诉你的? 2、在阅读过程中你遇到不懂得词语是怎么想的?将思考的过程记下来,准备与同学分享。模块二我的感悟 1、给文章重新拟一个题目,表达你对课文的深度理解。新题目() 2、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了(),表达了()。 3、请找出文章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片段,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模块三我的批注与发现 1、课文中有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选择你认为精彩的做批注。(比如:在你认为精彩的句子下画线,在书的边上写上: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爬天都峰很不容易。) 2、看一看全文以及你所批注的词语或句子,你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准备与同学分享。模块四我的练笔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你身边发生的一件事。 1、生字我会学。 (1)、为课后生字词注音并组词。 (2)、想想难字的记字方法。 2、(1)搜集天都峰的资料。(2)搜集两句克服困难的名言,抄在笔记本上。 课堂学习的教案 一、谈话导入,分享收集的资料

1、收集克服困难的名言。 2、收集天都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同伴互相认读,生字词过关。 (2)、找出你们认为最难的字,说说记字方法,准备在全班分享。 2、检测学习生字情况 选几个小组读词语,并说一两个字的记法。 3、分享思维导图 (1)、选择2、3个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思维导图,并找几个同学评价。(2)、老师分享自己写的思维导图,学生评价。懂得写思维导图的模式。 爬天都峰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爬山前笔陡挂发颤(起因) 爬山中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终于(经过) 爬山后互相道谢汲取力量(结果) 4、分享“我的感悟” (1)、为课文重新拟一个题目,表达你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题目: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 ) ,表达了( )。 3、选择课文片段朗读,读出你的感悟。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师: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说个绕口令。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树搂两搂,三棵……来,谁先来试试。 (几个学生读。)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一口气说到十二棵柳树。) (全体鼓掌。) 师:我说得不错嘛,对不对,同学们,老师也需要鼓励一下。生:是。 师:好,开始上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次见面,希望大家能从不同的途径收集黄山的资料,大家带来了吗? 师:给大家看一看。 生:我搜集的是文字资料。 师:给大家念一念。 (生念。) 师:你带的什么资料? 生:照片。 师:这么美的资料如果不给大家展示真可惜,来,到这来。(投影出示照片。)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 师:感谢您搜集的资料,大家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老师也搜页 1 第 集了一些资料,大家能不能给教师一个机会,让我也展示一下我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资料。)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天都峰上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师:好,请大家齐读课题。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书。放开声音读书。读吧,自己读。(生自由读。) 师:书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学习本课生字。各组小组长负起责任来。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利用生字卡片,学得最好。 (小组学习生字。) 师:有的同学已经进行了第二遍了,先停下来。我发现咱们八个组的小组长都非常负责任。我们来接读课文。 (生读。) 师:好,请坐,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字非常容易志错,现在谁来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 (出示:攀。)

师:一起读。 (生读攀。) 师:同学们,大家在较短的内容就能把课文读顺了,在读课页 2 第 文当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这是你的读书感受。 生:第六自然段爬天峰。 师:你们都是这种感受吗? 生:是。 师:那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犹豫? 师:把话说完整。 生:犹豫是什么意思? 师:相信你在读书中能解决。 生:石级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就是楼梯的样子一层一层的。 师:还有问题吗? 生:汲取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师板书:汲取)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那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比较熟的天都峰。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3、《爬天都峰》教案 ———三(4)汤雪英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 勇气居然决心终于(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

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1)、指名读。(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3)、强调加点词语。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

三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式备课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部分:大单元14课时教学设计流程表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彩生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彩生活 第二部分:14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七彩生活(单元导读) 读背:读背《主题读写》中的单元导语,感受生活的快乐。 (1)学生个别读,读准字音。(2)师生承接读,引导背诵。(3)自由背诵后汇报。 读悟:个别诵读课本的单元导语(从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读划:读《1.我们的民族小学》一遍,划出描写校园美丽的句子。 读背:诵读关于七彩生活的5条名言,《主题读写》1—10页。 读思:浏览《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和《槐乡的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美读一遍。 读·分享:把自己认为美得一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读悟:集体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 读悟:个别读课本中的单元导语,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 1. 浏览读“一主”中的四篇文章,了解课文大概容,并试着抓住重点语句去感悟校园的美丽。 2. 读背本单元5条名言,初步积累,为本单元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14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1.我们的民族小学》(以文带文) 读认:观察各民族服饰图片,并根据图片识字。 读认:认读19个词语,写好难写的生字。(绚丽多彩好奇热闹) 读思: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美丽、团结) 读批:自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学校美丽的学校,用“~~~~”划出学生团结的句子。 读说:默读课文并找排比句,并仿写——向——,向——,向——。 拓展延伸:《主题读写》中的《孔雀舞》,标注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用“~~~~”画出喜欢的句子, 谈谈喊凤的生活带给你的感受,批注在文章中。 设计意图: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主题读写》中的《孔雀舞》,拓展感悟喊凤带给我们的生活。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画面给学生欣赏。 5.小结。 二、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3至9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 1.小妹妹说了什么? 2.小妹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3.那当她看到老爷爷时,心里又怎么想呢请你来说。 4.你们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呢你读。 5.你们从哪儿看出这位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呢? 6.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她怎样奋力爬天都峰的。

(1)抓“奋力”、“攀着”、“手脚并用向上爬”体会 (2)指导朗读,有个别读,分男女读,集体读,读中领悟奋力及登山的不易。 7小结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比较句子体会爬上天都峰顶的不易及喜悦之情。 (1)“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你发现老师念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2.小结(通过前面对三个小问题逐步深入、具体的理解,对“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也就水到渠成,自然地迎刃而解了。 四、(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品读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顶。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4、(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5、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老爷爷说的话。请男生读。 五、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师: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说个绕口令。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树搂两搂,三棵……来,谁先来试试。(几个学生读。)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一口气说到十二棵柳树。) (全体鼓掌。) 师:我说得不错嘛,对不对,同学们,老师也需要鼓励一下。生:是。 师:好,开始上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次见面,希望大家能从不同的途径收集黄山的资料,大家带来了吗? 师:给大家看一看。 生:我搜集的是文字资料。 师:给大家念一念。 (生念。) 师:你带的什么资料? 生:照片。 师:这么美的资料如果不给大家展示真可惜,来,到这来。(投影出示照片。)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 师:感谢您搜集的资料,大家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老师也搜

集了一些资料,大家能不能给教师一个机会,让我也展示一下我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资料。)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天都峰上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师:好,请大家齐读课题。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书。放开声音读书。读吧,自己读。(生自由读。) 师:书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学习本课生字。各组小组长负起责任来。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利用生字卡片,学得最好。 (小组学习生字。) 师:有的同学已经进行了第二遍了,先停下来。我发现咱们八个组的小组长都非常负责任。我们来接读课文。 (生读。) 师:好,请坐,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字非常容易志错,现在谁来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 (出示:攀。) 师:一起读。 (生读攀。) 师:同学们,大家在较短的内容就能把课文读顺了,在读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 这篇精读课文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 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课型:精讲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通课文,对词、句进行理解。 2.读懂人物的对话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插图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方案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爬天都峰》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共需2课时,此教学设计方案为其中的第2课时,第1课时借助网络课件中“课文诵读”、“学习生字”栏目达到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的目的。本课时主要是在上一课基础上进一步讲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 《爬天都峰》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 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 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 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知识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想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学生要想读不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经过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生字卡片 2.《爬天都峰》视频、《爬天都峰》图片 3.网络教室、网络课件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人教版《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 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 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 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 读课文第3 到7 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 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 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 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小学语文人教版优质课《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与评析

着力读书训练着眼思维发展——《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