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本文根据近些年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分别用GM(1,1)模型、阻滞增长模型与按年龄分组的离散人口模型来对我国人口进行中短期和长期预测。

模型一首先对建立的GM(1,1)模型,用Matlab数学软件进行求解后,再与实际人口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又用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市、镇、乡各区人口男女比例,并会出男女比例图表。最后又根据人口统计数据预测了

考虑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会对人口的增长起阻滞作用,模型二运用了阻滞增长模型对未来人口进行分析预测,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下图各区人口预测结果,如下图:

考虑到种群的按年龄分布,模型三运用离散型人口模型,将人口按年龄分组,对未来数年人口老龄化程度进行预测,得到未来数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突出,程度明显,预计在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25%。

经过以上的模型预测,本文较好的模拟出了未来50年的人口发展趋势,并充分运用了图表对其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GM(1,1)模型阻滞增长模型离散型人口模型人口老龄化

一、问题重述

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1)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附录2就是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

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参考附录2中的相关数据(也可以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特别要指出所建立模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二、 符号说明

(0)()X k 第k 年总人口量(k =1,2,3…)

人口增长率

m x 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i x k 时段k 第i 年龄组种群数量(0,1,2,,1,2,,k i n == ) i b 第i 年龄组的繁殖率

i d 第i 年龄组的死亡率 i s 第i 年龄组的成活率

()i b k 第k 年i 岁女性生育率

()k β k 年i 岁的每位女性的总和生育率

()N t t 时刻总人口数

1.不考虑自然灾害、战争等引起的人口分布变化; 2.无较大的国际性人口迁移; 3.年龄为i 但不足1i +的记为i 岁; 4.当年龄超过90岁的以90岁计算; 5.60或65岁以上人口为老龄人口。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r

模型一

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记2001年为第一年,第k 年总人口量为()

()0X k ,

做一次累加(AGO)生成数列

(1)

(0)1

()(),(1,2,,10)k m X k X m k ===∑

有灰微分方程的白化型:

(1)

(1)dx ax b dt

+= 令Y=()(0)(0)(0)(2),(3),,(5)T

x x x

u=(),T a b (1)

(1)

(1)(1)(1)(1)1(1)(2)211(2)(3)2(4)(5)1112x x x x B x x ??

??-+ ???

? ???-+ ???= ? ?

? ???+ ??

???

-

由最小二乘得?u

=()

??,T

a b =()1T T B B B Y - 求解得

(1)(0)(1)((1)),1,2,,5,ak b b

x k x e k a a

-+=-+=

且()

0?x

(k+1)=(1)(1)(1)(),1,2,,5,x k x k k +-= 通过以上公式的数据求解,然后进行如下的 预测值检验: 4.1.1残差检验:令残差为()k ε,计算得

(0)(0)

(0)()()

(),1,2,,5()

x k x k k k x k ε-==

如果()0.2k ε<,则可认为达到一般要求;如果()0.1k ε<,则可认为达到较高要求。

4.1.2级比偏差值检验:首先由参考数据(0)(0)(1),()x k x k -计算出级比()k λ,再用

发展系数a 求出相应的级比偏差

10.5()1(

)()10.5a

k k a

ρλ-=-+

如果()0.2k ρ<,则可认为达到一般要求;如果()0.1k ρ<,则认为达到较高

首先,利用excel以及利用相关数据得到各地区男女比例:

图一:各地区男女比例

其次,综合灰色预测算法,利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以下结果

表一:

表二:2001-2005市人口统计值与模型值

图二:

由以上灰色预测的结果可知:2001——2005年的预测值与原始值的相对误

差以及级比偏差都<0.1,所以证明模型的建立比较准确。又由于灰色预测离散型模型只能预测短期的值,所以通过matlab 计算的到一下数据:

4.2模型二

由于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会对人口的增长起阻滞作用,并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其受到的阻滞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当人口增长到一定数目后增长率会下降。

阻滞作用体现在对人口增长率r 的影响上,使得r 会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如果将r 表示为x 的函数()r x ,则它应是减函数。可得到微分方程

0(),(0)dx

r x x x x dt

== (1) 对()r x 的一个最简单的假定是,设()r x 为x 的线性函数,即

()r x r sx =- (0,0)r s >> (2)

r 称为固有增长率,表示人口很少时(理论上是0x =)的增长率。为了确定系数s 的意义,引入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m x ,称人口容量。当m x x =时人口不再增长,即增长率()0m r x =,代入(2)式得m

r

s x =,于是(2)式为

()(1)m

x

r x r x =-

(3)

(3)式的另一种解释是,增长率()r x 与人口尚未实现部分的比例m m

x x

x -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固有增长率r 。 将(3)代入方程(1)得

0(1),(0)m

dx x

rx x x dt

x =-= (4)

方程(4)右端的因子rx 体现人口自身的增长趋势,因子(1)m

x

x -则体现了资源和

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显然,x 越大,前一因子越大,后一因子越小,人口增长是两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方程(4)可以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得到

()1(1)m

rt

m x x t x

e x -=

+-

由附录二用matlab 分别求得以下数据:

表六:各区,,m r s x 值

然后运用*0

()1(1)*m

r t

m x x t x

e x -=

+-公式,用matlab 求得2011-------2025的数据如下

表:

表七:2011~2025年各区人口预测 (单位:710人)

图三:2011~2025各地区人口值 (单位:万人)

继续运用阻滞增长模型求得2026----2050年各地区人口数如下表:

表八:未来25年中国各地区人口数(单位:710人)

及中国总人口达到峰值,且值为16.1万亿左右。

表四:2043----2050年人口预测图

4.3模型三

在种群数量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动物的繁殖率和死亡率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们对种群数量的增减有着重要影响。事实上,在人口预测中人口按年龄的分布十分重要,本模型将考虑按年龄分组来预测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

模型建立 将种群按年龄大小等间隔地分成n 个年龄组,本模型中以每1岁为1个年龄组。与年龄的离散化相对应,时间也离散为时段,且时段的间隔与年龄区间的大小相等,即以1年为1个时段。

种群是通过雌性个体的繁殖而增长的,所以用雌性个体数量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比较方便,下面提到的种群数量均指种群中的雌性。

记时段k 第i 年龄组种群数量为(),0,1,2,,1,2,,i x k k i n == ,第i 年龄组的繁殖率为i b ,即第i 年龄组每个雌性个体在1个时段内平均繁殖的数量,第i 年龄组的死亡率为i d ,即第i 年龄组1个时段内死亡数与总数之比。1i i s d =-称为成活率。这里假设i b 和i d (从而i s )不随时段k 变化,在稳定的环境下这个假设是合理的。i b 和i s 可由统计资料获得。()i x k 的变化规律由以下的基本事实得到:时段1k +第1年龄组种群数量是时段k 各年龄组繁殖数量之和,即

11(1)()n

i i i x k b x k =+=∑ (1)

时段1k +第1i +年龄组的种群数量是时段k 第i 年龄组存活下来的数量,即

1(1)(),1,2,,1i i i x k s x k i n ++==- (2)

记时段k 种群按年龄组的分布向量为

12()[(),(),,()]T n x k x k x k x k = (3)

由繁殖率i b 和存活率i s 构成的矩阵

1211

21000000

n n n b b b b s L s s --??

????=??

??

??

(4) 则(1),(2)可表为

(1)(),0,1,2,x k Lx k k +== (5)

当矩阵L 和按年龄组的初始分布向量(0)x 已知时,可预测任意时段k 种群按年龄组的分布为

()(0),1,2,k x k L x k == (6)

有了()x k 不难算出时段k 种群的总数。

4.3.2人口模型 为方便起见本模型只涉及女性人口(考虑性别比函数即可得到

,且以1岁为1个年龄组,1年为1个年龄段,即k 年i 岁的女性人数为

()i x k 。设生育率与年龄和时间有关,记k 年i 岁女性生育率(每位女性平均生育

的女儿数)为()i b k ,育龄区间为12[,]i i 。设死亡率只与年龄有关,记k 年i 岁女性死亡率为i d ,存活率为i s 。

进一步将()i b k 分解为

2

1()(),1

i i i i i i b k k h h β===∑ (7)

其中i h 为生育模式,而()k β满足

2

1

()()

i i i i k b k β==∑ (8)

是k 年所有育龄女性平均生育的女儿数,若女性在育龄期所及的时间内保持生育率不变,则()k β就是k 年1i 岁的每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女儿数,即总和生育率(或生育胎次),是控制人口数量的主要参数。

仍用()x k 表示女性人口的(按年龄)分布向量,如(3)式,为表明()k β的作用,将(4)式是L 矩阵作如下分解。记

1

210000000000n s A s s -????????=??

??????

,1200000000000i i h h L ??????=????????

(9)

则模型(5)式应表为

(1)()()()

x k Ax k k Bx k β+=+

(10)

当根据统计资料知道了人口的初始分布(0)x 和存活率矩阵A ,并给出了生育模式矩阵B ,就可用不同的总和生育率()k β来预测或控制未来的人口数量。

首先利用有关数据求得各地区人口生育模式如下表:

图四:各地区生育模式

其次,利用人口存活率等数据进行处理,求得不同地区存活率等数据如下表:

表十:各地区人口存活率

970

9759809859909951000h (市)

h (镇)

h (乡)

各地区生育模式

总计

4.3.3人口发展方程 使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外乎出生、死亡和迁移。为简化起见只考虑自然的出生与死亡,不计迁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时刻t ,年龄小于r 人口记作(,)F r t ,t 和r 均为连续变量,设F 是连续、可微函数,称人口分布函数。时刻t 的人口总数记作()N t ,最高年龄记作m r (理论推导时设m r →∞)。于是对于非负非降函数(,)F r t 有

(0,)0,(,)()m F t F r t N t == (1)

定义

(,),0m F

p r t r r r

?=

≤≤? (2) 称年龄密度函数。(,)p r t dr 表示时刻t 年龄在区间[,)r r dr +内的人数。(,)p r t 非负,且

(,)0m p r t = (3)

记(,)r t μ为时刻t 年龄r 的人的死亡率,其含义是,(,)(,)r t p r t dr μ表示时刻t 年龄在[,)r r dr +内单位时间死亡的人数。

为了得到(,)p r t 满足的方程,考察时刻t 年龄在[,)r r dr +内的人到时刻t dt +的情况。他们中活着的一部分人的年龄变为11[,)r dr r dr dr +++,这里1dr dt =。而在dt 这段时间内死亡的人数为(,)(,)r t p r t drdt μ。于是

1(,)(,)(,)(,)p r t dr p r dr t dt dr r t p r t drdt

μ-++= (4)

上式可写作

1[(,)(,)][(,)(,)](,)(,)p r dr t dt p r t dt p r t dt p r t drdt r t p r t drdt

μ++-+++-=- (5)

1dr dt =就可得到

(,)(,)

p p

r t p r t r t μ??+=-?? (6)

这是年龄密度函数(,)p r t 的一阶偏微分方程。其中死亡率(,)r t μ为已知函数。 4.3.4人口的评价 经过以上的预测与数据处理,接下来可以对未来50年人口

的评估与分析:

4.3.4(1)人口抚养比

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根据劳动年龄人口的两种不同定义(15岁—59岁人口或15岁—64岁人口),计算总抚养有两种方式。所以通过对各年龄段 的人口进行规划得到如下图形: 图四:人口抚养比

从上图结果得知我国人口抚养比将在未来数年连续减少。 4.3.4(2)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为了更具说服力,接下来分别以60岁与65岁以上的人口为老龄人口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

图五:2005~2050年人口老龄化比例

从上图中看出未来数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60岁以上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将达30%,65岁以上人口将达25%。

五、模型评估与改进

亮点:

1.运用了离散形式模型,它的优点是便于用计算机作数值计算,可用不同的总和生育率来预测或控制未来的人口数量。

2 在长期的预测中,本文利用了logistic模型,充分考虑了相关因素,使预测结果较准确。

3.本文充分发挥了图表模式,让数据结果更鲜明。

不足之处:

1.用阻滞增长模型来描述种群的数量变化时,未考虑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数量主要由总量的固有增长率决定。

2.由于不同动物的繁殖率和死亡率有着明显的不同,不能更精细地预测种群未来的增长。

3.未了预测长期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在建立差分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将生育率、生育模式等概念引入所建立的模型式,得到了离散形式的人口模型。

模型改进:

1.对中期预测中,可以综合考虑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迁移率,生育模式,人口老龄化等等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然后分析各因素对人口的影响度,即对比计算各因素与人口增长的关联度,并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最后根据人口基数以及已知各地区人口数据对其进行预测。

2.对于长期人口预测,可以综合城市的饱和,国家的政策等,将各地区人口增长数乘以一个合理的权重,使模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

参考文献

中国统计年鉴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W.F.Lucas.微分方程模型(朱熠民等译),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

[4]Song Jian(宋健),Yu Jingyuan(于景元).Population System

Control.Springer-Verlay,1988

[5]马莉著《matlab语言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

[6]张德丰等著《matlab概率与数理统计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7]周品何正风等著《matlab数值分析》,机械工程出版社,2010.1

程序代码:

(1)灰色预测前数据的预处理

for i=2:5 %2到5行的数

a= t(i-1,2)/t(i,2)

if a<0.55 || a>1.4

for n=1:5

t(n,2)=t(n,2)+1000;

end

i=2;

a= t(i-1,2)/t(i,2);

end

end %人口预测数据处理过即灰色预测模型中的条件满足

t

(2)灰色预测

x0=h %h为导入的数据

n=length(x0);

lamda=x0(1:n-1)./x0(2:n);

range=minmax(lamda);

x1=cumsum(x0);

for i=2:n

z(i)=0.5*(x1(i)+x1(i-1));

end

B=[-z(2:n)',ones(n-1,1)];

Y=x0(2:n)';

u=B\Y %求a,b

x=dsolve('Dx+a*x=b','x(0)=x0'); %dsolve 求微分值

% eg.dsolve('Dx = -a*x') returns ans = C1/exp(a*t)

x=subs(x,{'a','b','x0'},{u(1),u(2),x1(1)});

yucel=subs(x,'t',[0:n-1])

digits(6),y=vpa(x) %为了提高精度,先计算预测值,再显示微分方程的解 yuce=[x0(1),diff(yucel)]

epsilon=x0-yuce %计算差值

delta=abs(epsilon./x0) %计算残差

rho=1-(1-0.5*u(1))/(1+0.5*u(1))*lamda %计算级比偏差值

(3)Leslie 模型

A=zeros(91);

for i=1:90

A(i+1,i)=s(i,9);

end

B=zeros(91);

for i=1:35

B(1,i+14)=s(i,13); %按年龄分组的 Leslie模型 p 219 end

x(:,1)=s(:,2);

for k=2:46

x(:,k)=(A+B.*1.5).^k*x(:,1);

end

x

(4)未来100年不同地区各年龄人口的计算

for n=1:3

for t=1:100

x(t,n)=y(1,n)/(1+(y(1,n)/y(3,n)-1)*exp(-y(2,n)*t));

end

end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摘要 人口总数的预测对未来资源分配,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口预测模型结合所给数据进行人口预测,并进行模型改进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较理想的人口变化趋势。 第一问中,采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人口的增长规律,通过简要的假设设置相应的预测系数 第二问中,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运用Matlab以及Excel得出人口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三问中,通过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编程得到相关的系数x =r 万人,并判断模型的可用性。 .0 248205= 0253 m 第四问中,根据所得的模型,带入相关数值得到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4210万人 第五问中,通过改进求解拟合参数的方法,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分析可知2030年可能会达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峰值近似为145168万人,与国家人口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最小二乘估计;Matlab;线性拟合

一. 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对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研究人口增长的规律。 问题一,作出适当的简化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大陆人口群体增长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对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画出1949~2017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问题三,对第1问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问题四,预测203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 问题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二.问题分析 由于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第一问的模型选取应该选用能够反映阻滞作用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使增长率r能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下降,基于此选择了典型的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函数,并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 第二问中由Matlab能够得到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三问中对于大数据处理要得到模型中的相应参数需要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系数估计,通过分析曲线的特点评价模型的可用性。 在第四问,根据模型带入相应的时间预测对应的人口总数。 第五问中,由分析可知,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要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精度要更高,因此通过观察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可以近似拟合成一次函数的现象,将估计参数的方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并结合数据实际曲线,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1)生育模式相对不变 (2)所用数据真实可靠 (3)不考虑生存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制约,不考虑意外灾难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 (4)较短的时期内的死亡率是稳定的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建立了短期与长期两种预测人口增长的模型,并对附录中城镇乡的人口演变趋势做拟合与分析。 本文的建模过程选用了1996年到2005年的人口数据。短期人口预测用曲线的直接拟合,分析出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符合指数函数bt =+,利 y ae c 用logistic模型求出人口最大上限 x,据此拟合人口增长的指数函数x(t),预测 m 2006-2011年的人口数量。长期预测中,建立灰色动态模型GM(1,1)预测中国人口长期增长趋势。在解系数的过程中运用了最小二乘法,得出预测人口数据的方程)0(?x,并预测2011年到2015年的人口数量。在对中国总人口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总体预测后,我们从附件中提取出城、镇、乡三地人口、男女出生性别比、老龄人口比率等相关数据,对中国未来城、镇、乡三地人口比例、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做趋势预测,从而达到了对中国人口全方位的预测。 关键词: 曲线拟合、灰色动态模型、最小二乘法、自然增长率

一、问题的重述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附录2就是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 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 二、符号说明 nianfen 年份 chusheng 出生率 bata0 估计的参数值 nlinfit 非线性拟合函数 1 y出生率函数 2 y死亡率函数 m x人口上限 t 时间 x(t)人口增长函数 X(0)中国各年人口总数 X(1) X(0)的一次累加序列 Z(1) X(1)的紧邻均值生成数列 -a 发展系数 b 灰色作用量 )0(?x人口预测值 c 均方差 k ?相对误差 三、模型的假设 1.假设人口迁入迁出对问题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 2.忽略社会环境、自然、经济、文化水平的对人口的影响; 3.长期预测中,不考虑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的影响。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中国人口短期预测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根据查找资料得到,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与人口增长符合指数增长的模型bt y ae c =+。模型选取了1996年到2005年的全国人口进行nlinfit拟合。(代码见附录一) 处理人口增长函数时,考虑到人口数量受资源等因素的约束,中国人口将有一个上限。定义函数时,用“人口上限与指数函数相减”模式。死亡率、出生率等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而且随着环境等的因素,中国的总人口最终会趋 向一个固定值,即最大容纳量x m,由logistic模型求出。假设x m 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则可利用逐年的历史数据来计算出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设x(t)为第t年中国总人口数,r为人口的增长率,x m 为中国人口的最大容纳量。

人口预测模型经典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对人口预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一次线性回归模型,灰色序列预测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考虑到三种模型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又用加权法建立了熵权组合模型,并给出了使预测误差最小的三个预测模型的加权系数,用该模型对人口数量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下: 其次,建立Leslie人口模型,充分反映了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利用以1年为分组长度方式和以5年为 负指数函数,并给出了反映城乡人口迁移的人口转移向量。 最后我们BP神经网络模型检验以上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字:一次线性回归灰色序列预测逻辑斯蒂模型Leslie人口模型BP神经网络

一、问题重述 1. 背景 人口增长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人口变动和增长也不明显,生产自给自足或进行简单的以货易货,因而对未来人口发展变化的研究并不重要,根本不用进行人口增长预测。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达到空前水平,这时的生产不仅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还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了解供求关系的未来趋势。而人口增长预测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2. 问题 人口增长预测有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之分,而各个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人口预测。例如,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约为70岁左右,因此,长期人口预测最好预测到70年以后,中期40—50年,短期可以是5年、10年或20年。根据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一)及《中国人口年鉴》收集的数据(附录二),再结合中国的国情特点,如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性别比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指出此模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问题的基本假设及符号说明 问题假设 1. 假设本问题所使用的数据均真实有效,具有统计分析价值。 2. 假设本问题所研究的是一个封闭系统,也就是说不考虑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人口迁移问题。 3. 不考虑战争 瘟疫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4. 在对人口进行分段处理时,假设同一年龄段的人死亡率相同,同一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相同。 5. 假设各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呈正态分布 6.人类的生育观念不发生太大改变,如没有集体不愿生小孩的想法。 7.中国各地各民族的人口政策相同。 符号说明 ()i a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 ()i c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k i c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中第k 年龄值人口总数占总人口 的比例 ()A t --------------------第t 时间区间内各年龄段人口总数的向量 ()P t --------------------第t 时间区间各年龄段人口总数向量转移矩阵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65岁+”5年后将破2亿,应对老龄化最重要窗口期开启 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下称“报告”),进行了上述预测。 报告称,人口老龄化既有挑战也是机遇。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积极、科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至关重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应尽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应该尽快推进的重要改革包括,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和完善退休制度,如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以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2050年老年人口将近5亿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属于较晚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但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老龄化发展速度在加快。 国家统计局有分析文章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14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报告认为,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典型的特征。200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比例1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827 万人,占比为7%。200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亿人,超过多数发达国家的总人口。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1.78亿,占总人口比例13.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8亿人,占总人口的8.9%。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 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这一过程仅用约22年,速度快于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和瑞典,这两国分别用了115年和85年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也快于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 高龄化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一个重要的特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有1904万高龄老年人。《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8 年,低龄老年人口、中龄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从 6.16%、 3.34%、0.96%左右上升到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06-02-24)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

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院(部)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学生姓名:赖银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20040291指导教师姓名:高义讲师 论文提交时间: 2008年5月26日 论文答辩时间: 2008年5月30日 学位授予时间: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摘要 本课题来源于20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甲组A题,本文以中国人口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综合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讨论了已有的一些预测方法及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然后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和题目提供的数据表确立了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大学生数学建模提供的2001年到2005年的各分量数据为预测指导方向、以2006年和2007年的公报数据为结果检验参照数据的整体建模思想,并在建模过程中提出了人口年龄推移算法,即通过上一年年末市镇乡男女各年龄人口数量、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计算出本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并结合2001年到2005年市镇乡人口比拟合出未来人口迁移变化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上一年年末人口总数加上当年出生人口数和迁进人口数,减去当年死亡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获得本年年末人口数量.依次进行推移,对未来30年中国人口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30年中国人口规模将保持增长的趋势,2010年为13.4亿,2020年为13.9亿,并在2034年达到峰值14.2亿,中国人口实现零增长. 在此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平稳下降,妇女生育保持稳定的低水平,死亡率保持较低水平,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年龄结构继续向老年型人口转变. 文章最后结合预测结果提出了我国未来应继续坚持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和加强关注农村老年人口等人口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人口数学模型人口预测人口政策 I

2007全国数学建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2007全国数学建模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 针对题目所提要求,我们建立了两个中国人口预测模型,分别用于对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做短期和中长期的预测。 为了对中国人口发展做短期的预测,考虑到题目所给的数据资料的不全面,我们由马尔萨斯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得到启发,针对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把出生率和死亡率函数这两大对人口增长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作为建模的关键参数,在附件中没有给出中国近年总人口数的情况下,建立了短期内预测中国人口增长的微分方程模型。在该模型中,为了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函数这两个重要参数,我们通过分析题目所给数据,提取出有效信息,计算归纳出2001年到2005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灰色模型,用于对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得出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关于时间的函数。较准确的估计出了人口增长的关键参数,使得建立的人口增长短期预测模型不仅符合中国人口的发展特点,而且简单易用,能在未知总人口数的情况下预测人口的相对发展变化,这一优点使得可以方便且准确的用于预测中国人口短期内的发展趋势。 为了对中国人口发展做中长期的预测,考虑到短期模型在预测人口中长期发展中的局限性以及影响人口发展的众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我们利用灰色动态模型的特点,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查到了中国近年的人口总数(见附表一),把人口数做为灰色量,对原始各年人口序列进行分段建模,对各分段模型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根据各阶段宏观指标的相关确定一组适当的权数,进行预测模型的最优组合,以确定最优预测模型,从而建立了中长期预测中国人口增长的灰色动态系统人口模型,对中国人口进行了中长期的预测。 在对中国总人口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总体预测后,我们从附件中提取出城、镇、乡三地人口、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相关数据,对中国未来城、镇、乡三地人口比例、男女出生性别比、妇女生育率、老龄人口比率等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做趋势预测,从而达到了对中国人口全方位的预测。 关键词:出生率、死亡率、指数增长模型、灰色动态模型、性别比、老龄化、生育率。

浅论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二、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粗文盲率等数据均显示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三、人口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四、人口分布。从城乡分布来看,全国城镇人口低于下面缓存人口比重。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数学建模 人口模型 人口预测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摘要】 本文着重于讨论两个问题:1、从目前中国人口现状出发,对于中国未来人口数量进行预测。2、针对深圳市讨论单独二胎政策对未来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对教育、劳动力供给与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影响。 对于问题1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出发,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提出了 Logistic 、灰色预测、等方法进行建模预测。 首先,本文建立了 Logistic 阻滞增长模型,在最简单的假设下,依照中国人口的历 史数据,运用线形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拟合, 对 2014 至 2040 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 得出在 2040 年时,中国人口有 14.32 亿。在此模型中,由于并没有考虑人口的年龄、 出生人数男女比例等因素,只是粗略的进行了预测,所以只对中短期人口做了预测,理 论上很好,实用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后, 为了减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这些随机事件对预测的影响, 本文建立了 GM(1,1) 灰色预测模型,对 2014 至 2040 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同时还用 2002 至 2013 年的 人口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的精度较高,适合中长期的预测, 得出 2040 年时,中国人口有 14.22 亿。与阻滞增长模型相同,本模型也没有考虑年龄 一类的因素,只是做出了人口总数的预测,没有进一步深入。 对于问题2针对深圳市人口结构中非户籍人口比重大,流动人口多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灰色GM(1,1)模型,通过matlab 对深圳市自2001至2010年的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其人口变化近似呈线性增长,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99,我们就此认定其为线性相关并给出线性方程。同理,针对其非户籍人口,我们进行matlab 拟合发现,其为非线性相关,并得出相关函数。并做出了拟合函数 0.0419775(1)17255.816531.2t X t e ?+=?-。 对于新政策的实施,我们做出了两个假设。在假设只有出生率改变的情况,人口呈现一次函数线性增加。并拟合出一次函数0.032735617965.017372.5t Y e ?=?-;在假设人口增长率增长20%时,做出了预测如果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到2021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数将会到达1137.98千万人。 关键词:GM(1,1)灰色模型 Logistic 阻滞增长模型 线性拟合 非线性拟合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张孟琦、王光昭、陈阔 指导教师:杨亚莉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 L25) 摘要:本文从中国60年代开始出现的回声婴儿潮现象,以及如今中国城乡人口生育差异和男女比例失调等特点出发,将市、镇、乡中不同性别人口按年龄段分别处理,并引入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因素,建立起一个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常微分方程组初值问题的数学模型和Leslie矩阵迭代模型。还利用该模型对中国未来人口的增长变化进行了预测。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分别建立长、短期男女人口比例模型,针对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就中国男女比例变化趋势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增长变化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与讨论。 关键词:回声婴儿潮;男女比例;老龄化;城镇化

1、引言: 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117,2003年抽样调查为119,个别省份超过130。2005年1%抽样调查为118.58。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预计到2020年,20-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同时,中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采取干涉生育措施的国家,因此我们想就此对我国未来男女比例的影响做出分析。 在这里我们要引入回声婴儿潮(Echo baby boom)的概念来分析我国的人口情况。下图(底图来源:世界银行)是中国1962年以来40多年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蓝色): 因为1962年之前有过5年左右的非自然增长,所以我们把50年代的数据不计入分析过程。进入60年代,随着“三年困难时期”结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稳定,又加上鼓励生育,所以在1962

年-1971年期间第一个稳定的婴儿潮B,其峰值发生在1966年(红线1)。70年代中期开始调整了生育政策,并且随着生产生活的模式的变化,之后人口增长率陡降。80年代以后,婴儿潮B的大多数女性开始进入生育年龄(当时全国平均是22岁),开始迎来了第二批稳定生育高峰,婴儿潮C,这个C的形状是B的复制,就像回声一样一波一波的,所以称为(第一)回声婴儿潮,发生在1982年-1991其峰值出现在1988年(红线2,即1966+22,完全符合生育年龄均值)。现阶段是平均生育年龄是27岁,随着回声婴儿潮C中出生的人口逐渐进入生育年龄,理论上潮D的峰值应该出现在2015年,但是尽管现在全国已经放开二孩政策,近几年的曲线却较为平缓,回声婴儿潮D并没有如期而至。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生育观念改变导致的,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在未来如果不考虑世界大战、重大灾害等重大事件,总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不会有较大波动,我们将在这个条件下建立模型推算未来的男女比例。 2.模型的预备知识 2.1模型假设 1)不考虑国境间人口流动对人口统计的影响; 2)不考虑所统计的数字中的人口漏报的现象; 3)不考虑各地方生育法规的灵活性政策对全国人口政策影响; 4)不考虑针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政策;

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数据分析

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数据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的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 一、基础资料 表1 中国人口结构调查表 表2 中国人口统计年签

本文主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参考《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规律,主要考虑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人口总数的关系,即当出生率=死亡率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同时还分析了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剧、男女出生性别比升高等新特点对人口的峰值及出现峰值的时间的影响,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增长趋势趋势做出了预测。 二、前提条件 1、模型假设 (1)、假设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真实可信。 (2)、人口的死亡率保持一定值基本不变,即:死亡率为一常数。(3)、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国家的控制人口政策不变,即:人口的出生率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持续减小势头。 2、符号定义

t ………….从1980年起第t 年(对于1980年0t =) F(t)………第t 年的人口总数 u(t)………第t 年的人口出生率(‰) R ………..人口的平均死亡率(‰) w(t)………..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由于 ‰1000?-=年平均人口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出生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所以 R -u (t )w (t )= 3、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求解 从求最大人口数及人口最大年份的问题出发,建立人口总数模型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模型。 第t 年人口的总数为: [][]R 1) t (u 1) 1-t F() t F(-?+?= 建立人口的出生率模型: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出生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及最低不能低于0的条件,通过SPSS 软件对1980-2005的有关数据(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相关数据列于附录中)进行指数曲线拟合得出: -0.0243t e 24.3625) t u(?= 拟合出的曲线如图1所示: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和趋势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和趋势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根据中国人口出生率,结合生育政策将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变化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2~1957年)为高出生率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1年)为自然灾害导致的低出生率阶段;第三阶段(1962~1970年)为高出生率阶段;第四阶段(1971~1979年)为出生率迅速下降阶段和第五阶段(1980年至今)为出生率在低水平上的波动阶段。 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①计划生育的提出(1953~1961年)。1953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提出和倡导节制生育。1955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人口要有计划地增长的思想,指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方针、原则,指明了开展计划生育的基本途径。期间,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等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和讲话,受到当时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②计划生育的实行(1962~1970年)。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周恩来同志在他的许多报告和讲话中,阐述了实行晚婚和节育的有关问题,计划生育工作在城市取得进展并向广大农村推行。

③计划生育的全面开展(1971~1978年)。1971年2月,卫生部等向国务院送交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并得到国务院批转。1974年底,毛泽东作出了“人口非控制不行”的重要批示。1973年7月,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1978年6月,国务院对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和加强。这一时期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收到明显效果。 ④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1978年起,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邓小平深刻而明确地指出中国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同年,他提出了“人均目标”的概念,深化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各级领导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正式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2年底,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把计划生育列入宪法,并把计划生育列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的行政工作之一。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使生育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还积累了丰富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 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一)人口总量的发展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可以把中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3、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发展的不正常状态也迅速得到改变,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2007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中国人口增长预测与控制题目和论文赏析(1)(1)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与控制 摘要 近年来,中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增高和乡村人口城镇化。针对这些特点,建立各个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最后建立中国人口的增长模型。 对于问题一,首先将人口增长的预测问题转化为对出生率、死亡率和城镇乡转移率的预测。通过原题附录3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出生率、死亡率和城镇乡转移率,并依此建立了不同参数随时间变化的递推数学模型,讨论了各个参数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其次,分别拟合死亡率和生育率、城镇乡转移率对年龄的分布。建立了差分数学模型,将死亡率、生育率与城镇乡转移率的预测归结到总和死亡率、总和生育率与城镇乡总和转移率的预测,由于概率分布是相对稳定的,模型参数整体健壮。对中短期的预测而言,总和死亡率、生育率和转移率的变化是近似线性的;对长期的预测,采用SI和SIS模型来描述其非线性变化,其模型的控制参数变化体现了国家人口政策的控制力度,结果表明模型具有长期可控性。 对于问题二,采用所建模型对0—90岁人口做出中短期和长期预测。2006-2030年总人口逐年增加,2006年为13.062亿,2007年为13.109亿,2008年为13.158亿,2010年为13.3亿,2023年达到高峰期13.829亿,以后开始下降趋于平缓,到2030年为13.805;乡城转移率逐年增加,短期线性变化,2006年为0.454,2007年为0.471,2008年为0.490,2010年为0.526,长期由非线性模型描述,到2030年,城乡比例为0.901;整体老龄化程度增大,2006年为0.129,2007年为0.134,2008年为0.139,2010年为0.150,到2030年为0.325,在农村老龄化尤其严重,可以确定为地区间的迁移。同时在做长期预测时,不同的国家策略导致不同的人口状况(见图[26-30]),得到的结论可以作为国家制定人口方针的建议。 对于问题三,指出模型的优缺点。通过求解经典的Logistic模型和Leslie模型,并将所得结果与本文模型结果比较,发现本文模型具有易操作性、可控性、健壮性等优点;主要缺点是在短期预测时准确度稍差。 关键词:人口控制差分模型预测拟和Leslie模型Logistic方程 一、问题重述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2007 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1) 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附录2就是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

数学建模中国人口模型

数学建模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人口的预测模型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陈保锋 学号:200812010117 2010 年5月9日

目录 一摘要 (3) 二问题的提出 (3) 三问题分析 (3) 四模型假设 (4) 五符号说明 (4) 六模型建立 (5) 模型一 (5) 模型建立 (5) 模型求解 (5) 模型二 (7) 模型建立 (7) 模型求解 (8) 七模型检验 (9) 九参考文献 (10) 【1】赵静但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10) 【3】张德丰数值分析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1 (11) 【5】马正飞数学计算方法与软件的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12 (11)

一摘要 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通过对1978年到2008年的全国人口数量的统计数据,建立两个数学模型:指数模型,阻滞模型。模型通过假设条件,根据假设建立合理的模型,以及MATLAB对数据的处理,并且运用数据拟合求模型的解r,最后通过求的的r预测中国未来十年内的人口变化规律,从而可以合理的有计划的利用资源,使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模型中国人口数量 二问题的提出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问题之一,人口的剧烈增长导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日益恶化,认识和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做出较准确的估测,从而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以及合理有效地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通过1978年到2008年的人口数据变化的规律,对2010年到2020年全国人口数量做出合理的预测。 三问题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观察,运用MATLAB的画图功能,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增长,人口数量也在急剧增长,而且图像与指数模型吻合,所以不妨假设人口模型符合指数模型,建立第一个数学模型。但是通过对指数模型和实际数据的比对,发现指数模型在1978年到2003年间与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