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历史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得就是粗线条得知识,每课得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就是,部分学生总就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就是态度与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与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得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您真正弄清学习历史得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得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得印象。历史还就是一部好得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与发扬本民族得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得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得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就是历史学不好得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得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得目录就就是知识得框架,我们要学会瞧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得都就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得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就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得,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得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就

是如何被英国占领得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得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得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得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得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得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得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得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得学生懒散拖沓,所学得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与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得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得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与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得解答方法与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得选择题一般都就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得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得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寓教于“图”思维律动 —运用思维导图推进历史教学 龙口市明德学校于亚范孙新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目前初中生学习历史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知识体系;不能够把相关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历史知识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掌握;根据题意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组织答案的思维能力不够等等。随着明德学校省级课题——初中数学“思维律动”课堂建设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尝试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结果发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历史教材由《课程》到主题,再到单元、课、框目,本身就是思维导图的关联点,说明编者在编辑教材时也在运用思维导图结构,搭建《历史》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学会放射状、关联性思考。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兴趣,帮助其从整体上系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备课中,用“图”设计,把握课程结构。 首先,传统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的文字教案和表格备注式教案,这种教案能清晰反映课堂进程,教具的使用情况,预示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他们的缺点同样在于繁杂的文字描述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

作负担,无法直观的感受教学设计的结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无法表达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制作新型教案,发现这样能够对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促成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加强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用“思维导图”备课,最好的办法是先看封面和单元前言,再看目录,然后翻动全书几次,把握住对全书的“感觉”。将教材的单元、课、框分成各个主题,确定思维导图的框架。最大的主题(教材的名称、单元、课)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达到整体把握课程结构。 二、预习中,览“图”记忆,进行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运用思维导图给出文本框架结构。 预习中,先让学生浏览课本找出各个段落的关键词,接着,完成《伴你学》知识梳理的思维导图,这样预习操作简单,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就可轻而易举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动态生成的过程,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利器。 三、课堂中,看“图”回顾,建构知识网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已经设计好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上可以运用教学软件,或者直接画在黑板上,当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它迅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结构的把握,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况,分析了其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 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

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 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 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 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 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第二,思维导图工具性也是可视化的。 利用视觉的手段对认知知识进行表象化,以此对认知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的把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力度。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也就是利用图画将学习者的思维复制勾勒出来,以实现可视化信息,更直观的提供给学习者信息,方便他们的学习[2]。 最后,思维导图是属于笔记方法之一。 思维导图在最初设计时候的目的视为了迅速的刺激大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学习质量。 但是因为传统的文字笔记浪费时间多,在记笔记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那么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其核心思想是联想和关联。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建立记忆链接,激发大脑的潜能,使人们在联想和关联的环境下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新课改下的历史高考强调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与探究、阐释、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因此,在历史高考中,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使庞杂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以发展历史思维,领悟思想方法,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历史高考复习效能。那么,在历史高考复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来进行备考复习呢?本文拟以《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来加以说明。 一、在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教材知识是各单元、章节知识之间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纵向、横向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对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同时,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系统化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确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一方面,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彼此隔绝到世界市场

雏形出现、世界市场拓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形成到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理解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如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等。 二、在理清历史时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历史时序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应该具备的基本历史素养。在新课改下,最基本的历史时序概念,却普遍成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短板”。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编制专题性事件大事记;掌握与时间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世纪、年代等;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特征。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站在时序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古代史主要是农业文明、人类社会彼此隔绝;近代史主要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史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出现,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 三、在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的过程中增进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 历史知识关键点是指历史发展过程具有转折或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是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更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试内容。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知识关键点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形成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积极主动思考,进行思维联想,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全面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高中历史我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为了更清楚 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者将他们绘制成表, 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 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死后,儿子 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政。秦二世的暴政引 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 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 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 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王莽自立,西汉灭亡。 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 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新统一中国。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国号汉,史称东汉。 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 灭亡。传八世共十四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下曹操、刘备、 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 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 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 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 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 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 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 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 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 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态度和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你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

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懒散拖沓,所学的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的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 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 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 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 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 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 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 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 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 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 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 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 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 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 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 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 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隋朝是自西晋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死后,儿子杨广继位,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唐朝: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公元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共历二十一帝,建国289年。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宋朝: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大将赵匡胤为皇帝,建立宋朝。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但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皇室成员赵构迁都江南,建立南宋。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共历十八帝,建国319年。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10年。

初中历史全面整理

初一上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 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 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 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 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 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 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 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 侯),叫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3、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六、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即洛阳)——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②打出 “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败,晋文公成为霸主。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5、吴越争霸:吴王阖闾任用孙武打败楚,成为霸主。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 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七、战国争雄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由晋 分裂而成。 2、战国时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齐国孙膑)、长平之战(秦将白起) 3、合纵与连横: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以苏秦为代表,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以张仪为代表。 八、商鞅变法: 1、背景:①战国时生产力发展,标志为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②秦国相对落后。③秦孝公决心变 法图强。 2、变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农抑商。 ③奖励军功。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影响:①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社会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秦国战斗力提高。③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4、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 九、秦朝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 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都咸阳。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了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内容:①确立皇帝的称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 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 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是隶书)。 十、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的暴政。表现在:①“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 残酷地剥削。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残暴。 2、开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陈 县建立张楚政权,曾攻到咸阳附近的戏。 3、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刘邦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