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山东省名校建设方案.doc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山东省名校建设方案.doc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山东省名校建设方案.doc

项目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项目负责人:

李逾男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营销师

张新一潍坊市丰华连锁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项目组成员:

张奕潍坊康成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虹山东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彭和文山东泰山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景涛山东银座集团潍坊商城副总经理

尹晓蓉青岛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周宁潍坊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胡春才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英国管理公会国际注册培训师刘增田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商品检验师

张建东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商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张丽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商学院讲师/物流师

史严梅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商学院讲师/经济师

王风国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商学院讲师管理咨询师

杨学艳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商学院讲师/营销师

李加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商学院讲师

韩翠兰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商学院讲师

王坤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商学院助教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区域和行业产业背景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截止到2011年底,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5.9亿元,同比增长17.3%。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2011连锁百强名单中,山东省共有11家连锁经营企业入围。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区交叠处,具有良好的行业产业和政策基础,吸引了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国际连锁业巨头纷纷抢滩,也激发了本土连锁企业如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家家悦集团、潍坊百货集团等的快速扩张,推动了区域连锁经营业的快速发展。

山东省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目前,农产品经纪、农村连锁经营、农产品营销策划、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物流配送等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2.人才需求分析

《山东省流通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推动连锁向大范围、宽领域、多行业延伸,向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方向拓展,形成快速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住宿、餐饮、家政服务5大连锁体系,打造100户跨区域运作、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连锁品牌(企业)。”山东省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现象仍将持续。潍坊作为连接鲁东、鲁西经济的重要贸易增长体、鲁中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有着巨大需求。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经济学院联合发布的《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的“行业——学科人才增量转换矩阵” 19个行业中,流通业以1.71万人的人才需求量居第三位。

随着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发展迅速,急需大量连锁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专门人才,每年缺口超过5万人。在山东省70多所高职院校中,仅有10余所院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生不足2000人。山东连锁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专业发展具有良好的行

业背景。

(二)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于2003年,现有在校生450余人,2008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门专业课程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与山东家家悦集团共建“家家悦储备店长班”,开展联合培养;2010年被学院确定为深化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同年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1.“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根据连锁经营企业岗位需求及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先后与山东家家悦集团实施了“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合作、与潍坊百货集团实施了“提前介入、联合培养”合作、与潍坊丰华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实施了“工读结合、岗位轮换”合作、与潍坊银座商城实施了“顶岗轮训、企业助学”合作、与青岛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实施了“人岗双选、假期实习”合作、与潍坊大润发实施了“人员交流、旺季短训”合作,通过校内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分岗位阶梯式轮训,初步形成“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2.“全程开放、真情实境、课岗对接、系统推进”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调研连锁经营行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标准,分解岗位核心能力,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为依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经过多年建设,专业课程《连锁企业门店运营与管理》、《商务谈判与沟通》、《市场营销》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商品学》、《连锁企业配送管理》、《经济法》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3.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本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0%,双师素质教师占70%,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自2008年以来,专业教学团队主、参编教材10部,其中《连锁企业门店运营与管理》教材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获省部级以上教科研奖励9项,市级教科研奖励5项。

4.社会服务具备一定的区域影响力

面向山东省现代农村经营服务体系,依托山东省供销社,开展流通管理、门店运营、营销管理、采购仓储、物流配送等方面培训,累计6000余人次。开展门店诊断、促销策划、品牌战略研究、门店设计等管理咨询服务,累计300余次,有较强的行业及区域影响力。

5.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专业现有七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8.2%,就业对口率95%。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显示,毕业生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他们中的优秀者,已经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连锁企业的骨干力量。历届毕业生的优异表现,为专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招生数量逐年递增。

(三)存在的问题

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但与省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动力机制尚待加强

问题表现: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比较松散,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较浅层次上。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校企无法实现平等对话,难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问题成因: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学院在校企合作的责权利方面没有明确界定,存在重校内教学、轻校企合作的现象。

2.“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还需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

问题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不够,存在培养模式落后于社会人才需求的现象。虽然在教学设计上重视实践教学,但在实施层面还未真正到位。

问题成因:目前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还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运行和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3.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尚有差距,还需进一步完善

问题表现:课程体系没有与岗位职业标准更好的对接,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未能实现零距离对接。

问题成因:校企未能深度合作开发职业能力课程,岗位职业标准未能提前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未能实现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

4.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问题表现:专业发展缺乏有力的指导与引领,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具备较高理论知识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较少,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问题成因:缺乏师资培养长效机制,教师重教学、轻科研,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任教师较少。师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职称评定、评优树先、经济收益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5.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监控、考核等环节仍需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功能比较单一

问题表现:校内实训室不能满足岗位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校内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没有发挥协同效应,不能在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未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学生实训、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生产经营、带动辐射等方面的功能。

问题成因:校内实训室投入有限、设备不足。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困难,只能进行一些较低层次的跟岗实习,学生轮岗困难,能力递升难以实现,顶岗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校外实训基地对专业教学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

6.学生的职业修养及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问题表现:学生缺乏缺乏踏实稳健的就业心态、好高骛远、不愿从事基层工作、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没有凸现。

问题成因:一是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没有给予素质教育课程充分的重视;二是没有将企业文化深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三是立体化的素质教育体系没有形成,目前只是停留在开设部分人文课程的阶段;四是对专业核心文化缺乏理念层面的锻造。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为依托,紧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搭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专业发展平台,形成“深度融合、共育共享”的合

作办学机制;深化“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机制;深入推进情境化、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改善师资结构,提高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争取打造省级教学团队;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及精品资源共享课,提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服务教学的能力;带动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实现专业群间资源共享。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紧密、职业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在省内外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专业,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及山东省现代流通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带动山东省中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改革与发展。

(二)具体目标

1.体制机制建设

优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学院“山东省农村现代经营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搭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合作发展平台,形成“深度融合、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全面对接行业企业,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专业与企业相互促进、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

2.专业教学改革

通过职业岗位群调查,分解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宽校企合作范围,与9家不同行业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建立深度融合、稳固发展的合作关系,每年新增1家联合培养合作企业。深化“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完善顶岗实习监控与管理,强化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

构建“全程开放、真情实境、课岗对接、系统推进”的课程体系,引入职业标准进行核心课程建设。开发6门优质核心课程,争取将《连锁企业门店运营与管理》建设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依托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完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5部工学结合教材。

3.教学团队建设

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选拔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聘用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争取培养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院级教学名师2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5名;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使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建立4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努力打造省级教学团队。

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实现原有条码技术实训室和收银实训室升级改造,改建为连锁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开辟现场教学一体化教室,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拓展;新建创业先锋综合实训室、连锁经营模拟实训室和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与农资实训室。

新建12家优质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实习管理机制,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有效保证顶岗实习质量。

5.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开展流通管理、门店运营、营销管理、采购仓储、物流配送、再生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45次;承担教科研项目7项;开展连锁从业人员培训4500人次;利用优质教学资源,为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服务,打造6家社区样板店;校企共建农产品生产经营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发挥专业辐射作用,带动中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

6.专业群建设

带动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形成现代流通管理专业群,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争取于2015年将《市场营销》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培养专业群骨干教师3名,密切产学合作、突出高职特色。

7.文化建设

通过专业文化长廊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文化建设,从行业企业中吸取先进的文化理念,开阔学生的行业视野,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

三、建设内容

(一)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1.创新体制,搭建合作办学平台

(1)成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新途径,根据“多元投入、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在学院“山东省农村现代经营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

成立由台湾润泰集团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山东家家悦集团、青岛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青岛利客来集团等多家单位参与的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委员会设立秘书处,负责校企合作日常事务。

(2)校企共建连锁经营信息管理平台

在连锁经营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指导下,校企共建连锁经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成员间信息共享。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管理。

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落实学院各项校企合作制度,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完善教师密切联系企业制度、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

推动校企之间战略、资源、业务、人员的融合,使企业深度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校外委员单位可共享专业实训室及其他教学资源,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委员会成员共同承担人才培育、师资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

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从校企双兼互聘、基地共建、人才共育等多方面实现校企互通,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营。

建立校企双方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负责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问题进行检查、指导、咨询、审议、监督和协调。

建立专兼结合、双向互通的教师双兼互聘运行机制,规范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等问题。

4.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年度考核评价与激励体系,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实绩考核和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学院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对在校企合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授予相关的荣誉称号,对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教师在外出交流学习、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确保保障校企合作长期稳定进行。

表4-3-1 体制机制建设规划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二)教学改革

以职业岗位群——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调研,归纳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发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为进一步整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如图4.3.1 所示。

图4.3.1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路径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专业调研、岗位分析,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需求,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全面分析职业岗位群及职位层次所需的知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序化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适时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2)完善“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放育人”是指在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校企深度融合,与联合招生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实行针对性培养,专任教师授课与企业讲师培训结合,为学生定制阶梯式成长职业规划。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课程设置贴近职业岗位需求,针对本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形成校内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地操作、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开放性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

教学团队的开放性。注重教师的知识更新与后续教育,开展校企人员双兼互聘,鼓励教师担任社会兼职和到企业实践锻炼,通过聘请校外专家现场教学、举办专场讲座及专业建设研讨会等形式,实现校企横向合作与交流。

专业文化的开放性。将连锁企业文化融入到专业文化中,注重校企共培共育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嵌套与渗透。企业提前介入,以联合培养企业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

“岗位轮替”是指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遵循认知及能力递升规律,第一学年

从基层岗位出发,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及职业基本技能;第二学年综合性顶岗实习与岗位技能培训交替进行,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第三学年以理论提升为主,重在培养店长职业技能、岗位管理及职业拓展能力。岗位轮替教学过程如图4.3.2所示。

图4.3.2 岗位轮替教学过程

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破“岗位轮替”的实现瓶颈,与9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连锁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深度,每年新增1家联合培养企业,带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表4-3-3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规划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2.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通过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知名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行业资深专家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创新及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问题展开研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适应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针对区域产业特征和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等进行调研论证,与企业共同修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路径如图 4.3.3所示。

图4.3.3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

表4-3-4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建设规划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3.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按照“课程开发市场化、教学组织阶梯化、教学模式任务化、教学内容模块化、考核方式企业化”的建设原则,以职业行动领域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规范为评价标准,构建“全程开放、真

情实境、课岗对接、系统推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4.3.4所示。

图4.3.4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2)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在充分考虑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任务的难易程度、学时分配的合理性、教学组织的可操作性前提下,根据认知规律及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确定与其相对应的支撑课程。通过整合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岗位能力、专业课程对照如表4-3-5所示。

表4-3-5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专业课程对照表

本资料由皮匠网收录,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点击: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24930348.html,/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说明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

名校长工作室三年周期汇报文件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自治区伊宁市第三中学名校长工作室三年周期汇报材料 想要一时的繁荣可以种花, 想要十年的繁荣可以种树, 想要世世代代的繁荣必须播种思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第三中学名校长工作室---- 仰望星空----梦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积跬步,至千里! 2013-2015年,在自治区教育厅、伊犁州、伊宁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伊宁市第三中学名校长工作室按照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根据工作室三年工作规划,各成员校长在工作室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创性地做好新课程改革、民族团结、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结合本校实际,做好争先创优和创建工作。在校长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等工作方面成效卓著。现将工作室三年周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名校长工作室是校长们共同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管理理论的学习班。 1、明确任务----引领是基础,示范是关键,辐射是目的。 2012年12月18日,工作室举行揭牌仪式,由伊犁州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庞晓红主持,州教育局局长奴尔太·叶捷别克就首届名校长工作室的启动作了动员讲话,市政协常务副主席热西旦·马木提对工作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5名入室校长清醒地认识到了工作室的八大功能,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伊宁市三中名校长工作室的一员,不仅仅是是伊犁州优秀校长的杰出代表,还是全州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2、建章立制----为工作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在工作室主任何一龙的组织领导下,各位入室校长集思广益,将“智慧来自求索,思想源于实践”作为工作室的室训,并建立健全了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

专业群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 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国家示范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 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 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 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 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 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 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 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 机。 2、据《2009 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 31 个省市共有 201 万家企事 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 来 10 年内,我国大约需要 200 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 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 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 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 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 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范 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淮南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 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小学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实践课程)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课程总体目标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在本校科学性和可行性,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推动本校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课程具体指导思想 1.校本教材要体现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要根据本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条件和需要设计开发教材。 3.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4.积极倡导研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5.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 6.从学生实际出发。

四、教学内容介绍

五、课程具体设计思路: 该册校本课程一共分为3个模块:趣味化学,身边的力和晴天娃娃。这三个模块涉及到简单化学、常见的力以及电学知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对能力的要求都成递进关系,三个模块的所有课程都是实践性的,需要学生动手探索或探究去完成。在“趣味化学”模块中,利用身边常见的物质来完成一些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一模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身边的力”模块中,重力、大气压力、离心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都会被介绍和探究到,在这一模块中,探究过程会被强调,比如,探究如何使竹签陀螺稳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竹签陀螺的稳定性等等,通过学习,学生会自主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在“晴天娃娃”模块中,“项目式”和“任务式”被突出出来,这个模块的最终任务是要学生自主完成一个下雨报警器的设计和制作,通过前4次课的知识积累,学生应该可以自主设计完成一个报警器的制作,通过最终作品的呈现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加强"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注重基础知识应用中逐步渗透,不需要太强调学科系统性。 4.遵循科学实践教育规律,注重基于课程整合理念的"任务驱动"。 5.以"动手实践"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7.注重教材内容的兴趣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8.注重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中,或者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名校长工作室活动方案

名校长工作室活动方案(精品) 一、指导思想 以创办适宜学生成长的学校为宗旨,以推进教育公平提升学校品质为目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为指导。根据教人【2023】282号《关于命名市金城名校长工作室的通知》文件精神,坚持理念培育、实践感知、辐射引领、整体提升的原则。从工作室建设入手,以自身的学习发展培养带动一批具有浓郁教育情怀,敬业精神强,专业素质高,管理水平强,创新能力强,具有教育家素质的中青年校长群体,并以此为点,示范带动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努力打造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推动兰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目标定位 发展校长,为名校长队伍培育预备队。 “把日常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付之于行动”实现发展学校,为学校的品质提升培育领头雁;实现区域发展,为教育公平、均衡培育后备军. 三、具体目标 (一)开展课题研究

1.专著:三年一周期内著书1本,形成工作室系列丛书。 2.课题:省级课题1个以上,形成工作室系列研究成果。 3.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两篇以上,形成工作室系列成果推广。 (二)培养中青年校长 1.工作室成员三年一周期内应就本学校发展的某一方面有研究有成果,拥有本学校发展团队,形成工作室梯队建设。 2.工作室成员三年一周期内,应针对其他学校发展的某一方面有建议、有策略、有实践,拥有周边学校发展团队,形成工作室辐射梯队。 3.工作室成员三年一周期内,应对本地区教育发展有前瞻性的规划和建议,拥有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团队,形成工作室从校长、教研员、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全结构梯队。 (三)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1.将工作室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本校及其他学校,对所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归纳,分析梳理,找出进一步推广的策略。 2.帮助工作室及成员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学校梳理提升特色成果,并助力提升和推广。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分析 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

通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汇总

通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列全国各行业之首,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又一电子信息产业相对集中和高速发展的地区。 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是世界各国竞相努力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正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11月,我国通信技术产业年收入已达7311.6亿元,同比增长11.3%。 信息化建设、开放通信市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三网合一、因特网、电子商务、政府和企业专用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等都为通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移动通信是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第一支柱行业。2005年,移动通信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9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量的54%,手机产量达到6830万部,占全国手机产量的22%,列全国第2位。移动通讯行业已形成以移动通讯终端设备(手机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以天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的手机生产能力和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 (2人才需求分析 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一五”期间销售收入将保持年均增长15%左右,预计到2010年末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超过4000亿元,其中移动通信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产业之一,到2010年手机产量达到1亿部,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并建立整机设计、芯片设计中心等10个以上的企业相关研发中心,

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和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基地。伴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与3G相关的一条移动通信产业链将急需大量3G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人员与3G手机制造人员。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每年需新增通信类从业人员4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000余人,约 占新增通信类从业人员的20%。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产业需要大量富有创新思想、动手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参与建设,以通信技术专业为重点的通信产品制造、通信网络运营专业群应紧跟时代步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通信产品和设备的急速增长、通信网络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地区、行业的发展战略,都对通信类各层次人才提出了较大的需求。 2.现有基础及优势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同年即开设通信技术专业,是天津市最早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2003年通信技术专业被评为天津市的改革试点专业。通信技术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效果显著。 (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按照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实际要求订单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胜任企业的工作。订单班的专业基础课在校内进行,专业课在校内与企业共同实施并以企业为主完成。2004年我院与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订单培养“三电一体化”班;2006年我院与天津亚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安防监控系统”班、与天津大无缝钢铁有限公司合办“无损探伤”订单班;2007年与雅马哈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订单培养“雅马哈公司”班。 (2教育教学成果 通信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该专业有天津市级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1项。市级精品课程2门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样本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专业方向:义务教育初中英语 姓名:郑梨红 准考证号:

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 一、初二年级。 一、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因此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 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 项目优势劣势 地理环境城市中心社区人员素质复杂、绿地少、 学校规模规模较大,全校26个班。教师敬业精神强班级间联系不足,场地缺乏

师资年轻、活力强,经验不足,对学校不熟悉 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较好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创新弱 行政人员有热情、关系和睦编制不足,教师需兼行政职务 家长望子成龙,对教育投入热情较高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态度 社区参与愿意参与学校事务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硬件设施基本设施齐全设备数量不足 地方资源较丰富社区与学校未有效建立信任合作机制 课程资源已开始实施学校学科小组等活动课程活动水平与质量不高 (1)在校内因素方面,我们应分析: A.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能力与需求 B. 教师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与经验 C. 课程现状与优缺点 D. 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 E. 校内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2)在校外因素中,我们应考虑: A. 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与社区的价值观 B. 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现 C. 学科知识内在内容与教材教法的革新 D. 教师支持系统,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 E. 社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

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活动方案

强烈推荐名校长工作室活动方案(优秀)为进一步推进黎学校曾辉名校长工作室各项活动的开展,根据《韶关市校长工作室和教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工作室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结合工作室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学习共同体为目标,以校长的办学实践和理念为主线,以校长的自主研修为基础,以科研课题为切入口,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示范、指导作用和工作室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探索学习,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努力提升校长的办学能力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使名校长工作室成为培养、成就名校长的摇篮。 二、工作室目标 1.认真完成《韶关市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中的各项任务。 2.努力使工作室变成“指导提高、研讨互学”的平台,为区域范围内优秀的中青年校长和学校管理者搭建发展平台,成长一批市、县级名

校长。既让学员从我校的管理中受益,也使我校从学员所在学校的长处中受益,达到“主持人+学员+专家”齐心协力办好工作室之目的。 3.本工作室虽然以一年为目标规划期。但在周期结束后,主持人与学员、专家在工作中建立的友谊仍然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继续交流,继续互相关心,使相关学校不断提升、发展。 4. 深入扎实的开展好课题研究,做好三个结合:课题研究与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提高成员校办学水平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提升工作室成员领导水平相结合。 三、工作任务 工作室的主要任务,一是组建工作室成员团队,并进行培养提升,努力把团队成员培养成县市名校长,二是接受团队成员跟岗学习,并对成员学校的发展做好把脉工作,增添活力,加快学校发展,使学校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三是辐射,引领区域学校校长的专业提升。 四、成员组成: 名校长工作室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挂牌名校长,主持工作室的全面工作,是工作室的责任人;二是工作室成员,由部分骨干校长、副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专业群建设方案

专业群建设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国家示范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据《2009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31个省市共有201万家企事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大约需要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范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淮南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本地区及整个中部经济快速崛起。 二、专业现有基础、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为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政府部门、学校、其他行业的电子化部门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网站策划与推广、现代办公的中、初级商务应用型人才。 2、专业现状 电子商务专业立足于现代服务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是商务类专业中最具特色、又充满活力的一个新型复合型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 ⑴、师资队伍基础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 “诵读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活动设计方案 榆厢小学六一班 xxxx 一、课程提出背景: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各中小学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亮点。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 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学习的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 读》、《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教学的设定目标: 1. 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 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 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 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 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 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方案 3.5.1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 2.项目组主要成员 邱寄帆(负责人)、王海春、魏中、高枫、王津 3.服务的产业 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和以航空工业为重点的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面向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 4.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等(*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3.5.2 项目建设背景 1.国家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带动工业化进程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和最有发展力的产业。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技术,而且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网络与软件技术已成为区域优先建设与发展的专业。 2.专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四川省提出,要加强工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以高新技术、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基础,构建新型工业结构。今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这其中,信息产业成为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快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然而,我省目前适应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特别电子信息类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省劳动力市场对计算机类相关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达10万人。 成都、绵阳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四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信息技术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链较为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在软件外包方面,目前国家已将成都列为全国五大软件外包基地之一。根据对在川军工企业和其它电子信息企业的走访调查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预测,“十一五”期间,四川地区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银海公司、北京中讯公司、迈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网络与软件技术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形成了以网络、软件技术等为重点的相关高新技术公司群体。 网络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应用的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3G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对这类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因此,四川省有3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对人才的行业需求 从服务面向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既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也要积极服务于航空行业和国防工业的需求。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先进制造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

专业群建设方案框架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基础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 具体目标 (三)预期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讲课讲稿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缘起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突破口,利用其无所不在的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场所”。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志愿服务为抓手;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校本课程的总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有些家庭,由于家长放任孩子自由成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

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生阶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三、校本课程具体活动目标重点难点 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重点: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难点: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校本课程活动的原则准备时间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朋友关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2016年名校长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名校长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草稿) (2015.9—2018.8)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实施方案》,本工作室以校长的办学实践为主线,以校长的自主研修为基础,以建立校长学习共同体、促进提升管理水平、提炼办学思想、丰富自身内涵,努力成为专家型校长为目标,以校长工作室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间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形成一支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较强的研究和管理能力、鲜明办学风格的、体现鄂托克教育特色的专家型校长,使名校长工作室成为名校长和未来学校教育领军人才的摇篮。 二、理念 合作交融发展 三、工作室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升学校内涵;努力达到校长共同成长、学校共同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希望通过“名校长工作室”特定的工作氛围和条件,努力促使工作室成员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校长或优秀学校管理者,以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新水平。

2.提升专业理论和研究水平。每位成员都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成为研修型校长。期望每个成员能够形成个性化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区域内学校管理新模式和新方法,研究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努力实现工作室成员所在校的管理工作有亮点、有特色,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工作室学员们通过课题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理论素养,进而在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均能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4.定位成员各自的发展方向,整理自己的办学思路,凸显自身学校办学特色,使成员的办学理念更加系统化、特色化,所在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明显提高。 5.工作室将以“校长领导力和课改扎实推进力研究”为课题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工作室成员带着课题在各自学校通过实践、探讨、总结和反思,以“成功案例分享”和“特色案例诊断”为主要形式,开展专题研讨,积累课题研究资料,定期在工作室发布研究信息,工作室成员相互鼓励,做好科研成果转化。 6.至少培养1名自治区级称号优秀教育工作者。 四、具体措施 (一)体系架构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名校长工作室XX年度工作汇报

名校长工作室XX年度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凌XX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龙秀杰,非常有幸被工作室推荐作为发言代表,非常有幸在这里向各位领导汇报工作室的工作开展情况。受工作室的委托,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智慧共融实践圆梦》,敬请指导。 凌X名校长工作室自授牌以来,认真落实广汉市教育局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有关文件要求,践行智慧共融、协同共进的室训,围绕建成成员们释放压力的“ok厅”,学习理论的“阅览室”,交流经验的“展示台”,实现价值的“孵化室”的目标和定位,开展“八个一”主题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成员们的综合素质,受到各方的好评。 一、有的放矢,细读一本书。工作室要求成员们在每学期认真研读1本以上教育管理专著。每名成员都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选读专业著作,积极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室成立以来,大家深入研读的理论文献、专业著作十余部(篇),理论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有感而发,精写一篇文。成员们博客交流逾百篇;写出的多篇学习心得、工作反思、理论探讨、教改收获等,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登载交流,扩大了业内交流面和影响力。室主任凌XX撰写的《关于学校师本管理的几点思考》被光

明日报主办的《博览群书》XX年1期登载,《家校共育促成长》一文被中国教育科学院核心期刊《中国德育》XX年第8期登载,《三教同步护生命家校同心共圆梦——实施家校“同心圆”课程的理性思考》登上了《教育导报》第2654期头版。成员刘XX在《四川教育》发表了专题论文《梦想档案,点燃学生梦想》,秦XX撰写的《做孩子需要的教师——读<与幼儿教师对话>引发的思考》荣获XX市二等奖。室主任凌XX以基点校——XX中学实验学校为工作室建设平台,推进“四个课堂”大餐,供成员们现场观摩。 三、寻找支撑,诚聘一顾问。去年底,工作室特聘XXX 市教科所副所长、特级教师罗XX作顾问,今年6月,工作室特邀四川省教科所专家、《教育科学论坛》执行主编崔XX 研究员一行指导工作。专家们为工作室内涵发展、实效发展、高位发展,给予定期和不定期指导。专家顾问的智力资源,既有专业引领和技术支撑,又能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成为我们高速前进的“加油站”。 四、踏石留印,解剖一学校。工作室坚持定期深入成员学校,听取专题介绍,帮助其厘清办学理念,找准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去年底,成员们到刘理荣所在的雒城二小,就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集体会诊、开出处方,供其选用。该校“建立梦想档案,放飞孩子梦想”等活动,有效助推了儿童生命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