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注释默写:

《答谢中书书》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7、【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记承天寺夜游》

1、【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

3、【中庭】院子里。

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大概是。

6、【但】只是。

7、【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

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⑤夕日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⑦五色交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今异义,古义:只是,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今异义,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③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古今异义,古义:不追名逐利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④月色入户.:古今异义,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

⑤念.无与为乐者:古今异义,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⑥盖.竹柏影也:古今异义,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⑦相与步于中庭

..:古今异义,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

⑧相与步于中庭: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散步。

⑨怀民亦未寝: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睡,卧。

2、一词多义:

欲:

①夕日欲颓: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

自:

①自康乐以来:自从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与:

①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

①遂至承天寺:于是

②遂迷,不复得路:终于

寻:

①寻张怀民:寻找

②未果,寻病终:不久

空: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

②空谷传响:空荡荡的

③而或长烟一空:消失,消散

3、特殊句式:

①相与步于中庭: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②但少两人如吾两人者耳:倒装句,定语后置,应为“但必如喜两人者闲人耳”。

③解衣欲睡:省略句,省略主语。

④盖竹柏影也:判断句。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

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课内简答题:

1、《答谢中书书》中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答谢中书书》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答:全文抓住“美”字来写。写了山峰、水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游鱼。描写特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赏析《答谢中书书》中的“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的字词翻译

答谢中书书的字词翻译 《答谢中书书 》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 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 精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的字词翻译以及原文的文言现象, 各位同学可以了解一下。 《答谢中书书》原文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字词翻译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 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 即谢徵, 字元度, 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 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 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 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 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 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 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 答谢中书书中考重点
2. 《答谢中书书》佳句赏评
3. 《答谢中书书》作者详解
4.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27短文两篇(1)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8—20题。(10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l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 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 19、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①五色交辉译文: ②沉鳞竞跃译文: 20、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答案:18.①四季。②休息。这里指散尽。③坠落。④参与,这里指欣赏。(4分,一词1分) 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分,一句1分)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 27短文两篇(2) 阅读古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解: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解释划线的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部编)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一作:阳)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

答谢中书书 原文、译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整理编制:巍山县紫金中学左增福) 一、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现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集注》。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为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二、原文及注释: 山川之[1]美[2],古来[3]共[4]谈。高峰[5]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6]。青林[7]翠竹,四时[8]俱备。晓雾[9]将[10]歇,猿鸟乱[14]鸣;夕日欲颓[15],沉鳞竞跃[16],实[17]是[18]欲界之仙都[19],自[20]康乐[21]以来,未[22]复有能与其奇[23]者[24]。 1、之:的。 2、美:美景。 3、古来:自古以来。 4、共:都。 5、高峰:高耸的山峰。 6、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8、翠竹:翠绿的竹林。 9、四时:四季。10、俱:都。11、备:长久存在 12、晓雾:早晨的雾。13、将:将要。14、歇:消散。 14、乱:此起彼伏。15、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6、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 17、实:确实,的确。18、是:这(是)。 19、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20、自:从。 21、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22、未:没有。20、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23、奇:指奇山异水。24、者:...的人 三、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除我以外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教学重难点: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教学准备:幻灯机,录音机,练习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更是人生一大乐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将一起阅读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谢中书作为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传达自己与自然万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二、知识检测:1、文学常识积累《答谢中书书》作者是(朝代)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号,丹阳秣陵人。有《》。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2、解释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合作学习(一)题文探奇,整体感知阅读题目与文章内容,你有什么发现?不妨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此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文章以感慨发端,接着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最后又以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二)朗读背诵,品味感悟1、听读。听准读音,听清朗读的节奏、语气、语速等。2、跟读。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小声跟读。以上通过伴乐朗读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3、集体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有感情。4、学生自读。结合文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方式:同位对译,小组交流,并向全班质疑问难。)5、理清思路,用3~5分钟背诵课文。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三)赏析写景,体验感情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写景视角;境界特点;点睛之词;“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四)总结写法,实践体验。“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答谢中书书翻译四时

答谢中书书翻译四时 《答谢中书书 》一篇散文 ,短短 68 个字,却成为古今共谈山水的经典作品。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四时:四季。俱:都。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 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 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 (526 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 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 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题解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 书信。文题中的 “ 答 ” 是 “ 回复”“ 写给 ” 的意思。 “谢中书”, 即谢徵(zhēng), 字元度, 陈郡阳夏(河南太康)

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 《答谢中书书》教学片段及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一: 师: 这些美景, 经过我们的努力, 都能发现、 欣赏。 陶弘景却在文中说: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所发觉的美是不是仅仅是我们 所体会到的那些“清峻的山水,丰富的色彩,勃勃的生机”?再自由 朗读课文 ,看看透过这些文字,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从“实是欲界之仙都”看出,作者非常超脱,体会到了美景 背后的洒脱。 师:“欲界”什么意思? 生:人界。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人界”,而用“欲界”? 生(陷入沉思):…… 师:这“欲”字,传递着陶弘景的独有的人生感悟。 “ 欲:欲, (欠,张大嘴巴,急于进食),《说文解字》:欲,贪欲也。 陶弘景一生历经宋、齐、梁三朝。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不安,战争连绵 不断,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追问:“欲界”看出陶弘景怎样的情怀? 生:是以超凡脱俗之心,观俗世之景,一份恬淡浸在这两字上。 教学反思:汉字从形、音、义的关联上分类,可大致分为四种:表形文字、 形义文字、形音文字、义音文字。中国的汉字有相当一部分是形义文字,这些汉 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有着衣钵的传承。甲骨文、金文往往蕴含这个汉字本初 的意思,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主旨与情感。学生可以轻易地借助翻译书, 说出它们的字面的意思, 但学生不会主动地走进这些言语的背后。 教师应在学生 觉得易懂的词语 上追问,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抓住字形、字义,抵达文字所寄托情意的 最深处。 教学片段二: 师:“实是欲界之仙都。”其中“实是”,一词是什 么意思?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引导语:《》中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及原文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

《答谢中书书》注释、翻译、默写、阅读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一、重点注释默写: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7、【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三、理解性默写: 1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D )。 A.及城溃及:到了…的时候 B.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营乃:于是,就 C.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距离 D.所以三年不攻者所以:用来……的方法 【解析】D……的原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 例句: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A.独田单宗人皆以铁笼得免 B.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C.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两篇短文《答谢中书书 》及《记承天寺夜游 》的对比阅读,都是中学是比较重要的名篇,再考试中时有出现,希望同学 们多加练习。 《答谢中书书》及《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句子 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3.……四时 俱 备( )( )( ) 4.晓物将歇( )( )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 ) 6.实是欲界之仙都( )( )( ) 7. 未复能有与 其 奇者( )( )( )( ) 二、译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三、理解性填空 1. 山 川 之 美 , 在 陶 弘 景 的 笔 下 的 情 景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 者 从 听 觉 与 视 觉 的 角 度 来 写 一 天 中 的 景 物 变 化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 弘 景 发 表 议 论 抒 发 感 情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①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晓雾将歇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①,沉鳞竞跃②。实是欲界之仙都③。自康乐④以来,未复有能与⑤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⑥ 苏轼 元丰六年⑦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⑧,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⑨。怀民亦未寝,相与10步于中庭11。庭下如积水空明12,水中藻、荇13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14如吾两人者耳。 ①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谢中书,即谢微,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③〔四时〕四季。④〔歇〕消散。 ①〔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②〔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③〔欲界之仙

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④〔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⑤〔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⑥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卷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⑦〔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⑧〔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⑨〔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10〔相与〕共同、一起。11〔中庭〕院里。12〔空明〕形容水的澄澈。13〔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14〔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感悟,进入文本情景交融的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优美的语言中欣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把握作者情感脉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材简析: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而生动。阅读本文要由景入情,去体验作者与自然相融恰的生命愉悦,领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态趣。《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河山秀丽,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故古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些文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1、解题:(1)读课题,为何这样读?有没有别的读法? (2)书是一种文体。 2、关于作者及背景: 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资料及背景材料、教师补充。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字音、节奏、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学生个别读、齐读,要求读中出情。 4、分组朗读交流,整体感知文意: (1)理解字词意思:(媒体显示,生抢答) 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相跳出水出。 欲界:佛教语,即人世间。仙都:仙人居住的地方。 与(yù):参与,文中指欣赏。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注释默写: 《答谢中书书》 1、【五色交辉】 2、【四时】 3、【歇】 4、【夕日欲颓】【颓】, 5、【沉鳞】 6、【欲界之仙都】 7、【与】 《记承天寺夜游》 1、【念】 2、【相与】 3、【中庭】 4、【空明】 5、【盖】 6、【但】 7、【耳】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三、理解性默写: 1、《答谢中书书》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3、《答谢中书书》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4、《答谢中书书》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5、《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6、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复杂又旷达情怀的语句: 四、课内简答题:

1、《答谢中书书》中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答谢中书书》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3、赏析《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找出《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起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6、《记承天寺夜游》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7、《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 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 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 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 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

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 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 ()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 ..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二、参考答案: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三、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译文翻译

答谢中书书译文翻译 导语: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 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 的答谢中书书 译文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课《短文两篇》、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文·全梁文》〔中华书局 1958 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 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 《陶隐居集》。 译文 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 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 山、 水美丽的景色,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 高耸入云; 水, 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 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 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 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 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

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基础知识归纳以及答案

10、《短文两篇》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壁,五色交辉 ..()俱.()备。晓.()..()。青林翠竹,四时 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 ..() 竞.()跃。实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 ..()。庭下 ..()步于.()中庭 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念无与为乐者。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归纳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一词多义 与:未得能有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四、判断文意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平远、高远两种视角,写出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仰观俯察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动景转入对静景的描写。() 5、“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6、《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7、“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10、“闲人”,即清闲的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达了赏月的自豪与欣喜;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10、《短文两篇》答案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

、,、、/-八匕、t—r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二、重点字词。. 山川之美:的。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青林翠竹: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 【四时】四季。具备:都。晓雾:早晨。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相。实是:实在。【复】再 与(yu)参与,这里指欣赏自康乐:从。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 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性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3、平视的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江南山水画赞美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 7、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四、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答谢中书书的题目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的题目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 是南朝文学 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答谢中书书的题目及翻译, 我们来看 看下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0.将下列句子 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 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

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 9.(4 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10.(4 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 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3 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 (4 分)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 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以上两点各 2 分,意合即可)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简析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 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 遁迹山林, 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 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 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 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 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 创作了具有相 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