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公司的营销战略及发展

吉利汽车公司的营销战略及发展
吉利汽车公司的营销战略及发展

吉利汽车公司(Geely)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的先驱]

吉利汽车公司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特别是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15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随着宁波、台州、上海等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集团的整车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有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共有109个4S汽车专卖店、489家品牌经销商、569家服务站;在海外建有的10余家销售服务网点经营吉利、美人豹、华普三大品牌系列轿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2004年吉利轿车在国内销售达到101611辆,市场占有率达到4.5%,在国内轿车市场排名由2003年的第十位跃居到第七位,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1.4%;有近5000辆吉利轿车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国的轿车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稳定的质量、细微的服务、超值的性价比和体验式的营销使得吉利轿车赢得了国内外老百姓的喜爱,截至2004年年底吉利轿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270000辆,并以每月10000辆的速度递增。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6000人,其中不乏从国内、外聘请的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和自已培养的大批优秀技术人才;目前集团已经拥有整车、发动机、变速箱和模具的设计、制造能力,先后成立的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吉利发动机研究所每年可推出2—3款全新车型和机型,被喻为“中国第一跑”的都市休闲跑车“美人豹”获得了“中国工业设计创新特别奖”,成为永久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中的中国自主设计开发的第一辆跑车;华普系列轿车被评为“性价出众产品”;吉利系列轿车被评为“消费者喜爱的自主汽车品牌”;自行研制的MR479Q系列发动机处国内同类机型的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成为国内第一款拥有自主产权的自动变速箱;吉利集团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国轿车界处领先地位。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生产的吉利、华普、美人豹等品牌的各系列轿车产品全部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顺利通过了3C认证。

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给国内汽车行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低迷的汽车市场和各厂家迫于市场压力竞相降价抛售的短期行为,吉利集团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集中精力狠抓质量、苦练内功,通过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面对市场、面对流程的管理体系和架构,实施了3+3滚动订单管理,有效地控制了生产库存,实现了对市场的快速应变。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

[编辑]

标志涵义

“椭圆”:象征地球,表示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化;椭圆在动态中是最稳定的,喻示及祝愿吉利的事业稳如磐石,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六个六”:

◆象征太阳的光芒,只有走进太阳,才能吸取无穷的热量,只有经过竞争的洗礼,才能百炼

成钢;◆六个六,“六六大顺”祝愿如意、吉祥;◆六个六,吉利一步一个台阶,不断超越,发展无止境;◆六个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才是吉利不断发展超越的精神源泉;◆六个六,发展民族工业,走向世界,是吉利不舍不弃的追求;

“内圈蔚蓝”:象征广阔的天空,超越无止境,发展无止境;

“外圈深蓝” 象征无垠的宇宙,超越无限,空间无限。

由地球走向太阳,由广阔的天空走向无垠的宇宙,只有拥有如此开阔的胸怀,具备如此坚毅的超越精神,才能不断成功,发展无止境;由浙江而中国,由中国而世界;由地域而民族,由民族而国际,吉利不舍不弃,只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所有的创新拼搏,所有的奋斗汗水,只为了一个真情的愿望:快乐人生,吉利相伴。

吉利系列车标

[编辑]

吉利,在自我雕琢中崭露头角

汽车消费需求在入世后不断升温,并在2003年达到了沸点,正是这3年的火爆,给了所有已经进入或打算进入的投资者极大的诱惑,也正是这入世三年的火爆,让吉利等自主品牌有了迅速壮大的机会。然而车市风云突变,2004年的车市又急剧降温,除了少数畅销车型生意依旧红火之外,整个车市或多或少有些皮软,当然,这也让所有狂热中的汽车参与者(制造商、销售商、消费者)更加清醒和理性,进入2005年后,整个车市显得更加四平八稳。而经历04年降温洗礼后的吉利等自主品牌,正在车市中表现得更加成熟。自主品牌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却仍未强大到与洋品牌、合资品牌分庭抗礼的地步,但吉利们正在自我雕琢中不断积蓄力量,并逐渐崭露头角。

来自车市的中国力量

如果说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吉利是在赔本赚吆喝(投入近2000万),那么06年年初的在美国底特律的亮相,人们就要怀疑吉利如此烧钱的动机是否单纯。吉利如此“心机”自会

有它的道理,在吉利看来,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2003年,吉利汽车开始开拓海外市场,2004年出口整车达到了5000辆,占全国轿车整车出口量的63.7%,2005年的出口量超过了7000辆,2006年的出口目标是突破1万辆。而按照“狂人”李书福为吉利规划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吉利的年销售量将达到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销往国际市场。

基于吉利汽车在国际车市上的雄起,其在国际顶级车展中的“登堂入室”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英国媒体把国际通信设备商的并购潮归因于华为在国际通信市场中的后生可畏,美国也有媒体认为,像吉利一样的中国车企业迟早会成为像日韩汽车一样的“洪水猛兽”,会成为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兴风作乱的主角,最终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中东某经销商,因担心重蹈当年轻视日韩车而坐失发展良机的覆辙,对吉利表现得百依百顺,全盘接受了吉利的合作条件。这也许就是来自车市的所谓中国力量。

路透社更是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准备好买辆中国车吗?”有人认为,国外主流媒体的这些反应,可以得出两点启示,首先,人们对自主品牌的消费品质认知正在提高——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不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而是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其次,中国自主品牌正在悄然崛起,也许离下一个日韩汽车神话的时代到来已经为期不远。

以往的所谓中国力量多源自劳动力成本的低廉,而轿车作为一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规模经济性更是十分明显。正因如此,许多人搞不懂中国车为何能在国外受到如此礼遇,但唱兴总比唱衰容易让人接受,甚至容易让人因此而飘飘然。

既然吉利让人如此期待,又让人如此惑解,何不对它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吉利的造车哲学

进入汽车领域时,有人担心吉利造不出汽车;造出了汽车,又有人担心,吉利拿不到汽车“准生证”;拿到了汽车“准生证”,人们又在担心吉利汽车质量不好;等吉利汽车的质量被消费者认可后,又有人担心吉利造车是不是在赔本赚吆喝;而等吉利实现了赢利,又有人开始担心吉利会不会夭折……吉利正是在这样一种怀疑与审视中一路走来,值得庆幸的是,吉利不仅没有在这种质疑中倒下,反倒是凭着其对汽车消费需求的独到了解和与众不同的造车哲学,反倒活得有了点小滋润。

在吉利汽车的生产车间,“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条幅格外显眼,而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正是吉利造车哲学的外化表现。以现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购买能力,“开洋车,住洋房”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仍是可望而不可求。因此,吉利要造的车,不仅要让老百姓买得起,而且是必须是好车,似乎与传统营销理论背道而驰,按照传统营销理论,企业的任何产品开发和经营行为都应先对市场进行细分,再根据企业的资源和各细分市场的饱和状况,选择目标市场,最后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进行市场定位……

吉利的造车哲学也许是所谓的反市场细分,又或者是吉利运用了现今比较时髦的所谓水平营销方法,对汽车消费的市场边界进行了重新界定,将原来被排除在外的寻常大众重新考虑进来,并承诺要为其提供高性价比的汽车(买得起的好车)。

颠覆市场规则需要勇气,更需要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对于独立特行的吉利,没有人会怀疑吉利造车的勇气,但正因如此,吉利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总是激情大于理性。而吉利和李书福有自己的“算盘”,也有自己的理性考虑。

按照国际汽车发展的轨迹,汽车迟早会成为国人代步的工具。以购买力做一比较,一般发达国家,人均一年的收入能买一辆轿车,美国、日本等国人均年收入能买两辆,而在中国,即便是按城市人均收入,3年都买不起一辆轿车。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意味着市场容量巨大,只要造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就能拓展出极大的市场空间。

而如果把汽车仅仅看成是一种简单的代步的工具,也许有人会说一台电动车就足够了,但在人们看来,“有车族”三个字才会让人觉得体面,电动车之类显然不在“有车族”之类。因

此,汽车消费的心理价值也许会与其作为代步工具的价值等同,甚至在购买决策中被付与更大的权重。

因此,人们不禁会担心吉利的算盘会不会落空,吉利的“百姓车”能否获得人们的认同?在人们的认知中,美国车宽敞舒适,欧洲车优质耐用,日本车精细节能,除了企业不同的定位选择带来的不同市场反映之外,汽车更需要一种国家背景的背书。

事实上,人们对“洋车”的认同正是源自其国家角色和企业品牌的背书,德国车有德国人的严谨及其在精密机械制造中的声望为其背书,也有像奔驰、宝马、大众这样的名企业的实力为其任何一款新车提供担保;美国车同样有美国这一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经济实体为其产品背书,也有通用、福特这样的“巨无霸”为产品提供担保;而日本车同样有发达的国家经济背景和丰田这样的企业为其产品提供背书和担保。正因如此,欧美车与日韩车似乎天生就有比较好的体格,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中国人能不能自主造出复杂的汽车不仅让外国人怀疑,即便是国人,对于自主品牌,人们的自信心正在苏醒,但仍需不断积累。

李书福下面的这段话可能会让人们对吉利的造车哲学做一个更好的注解。“汽车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作为厂家,我们有责任培育老百姓汽车消费的心理和欲望,使他们不要恐惧这个东西,觉得轿车他们也能买。我想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消费时代就不可能真正到来。国外很多小孩生下来就坐汽车,十六七岁开始买旧车,赚了钱之后再买新车,市场、商家培育了他们这样的消费过程。在我国,很多人出门没有车坐,很多小孩也没有坐过车,总要有一种很低端的产品慢慢地去培养他们,从没有轿车的消费群体进入比较高档的轿车消费时代,是需要这么一个过程的。”

吉利正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这样一个教育与启发市场的角色。

对于吉利,也许应该用市场业绩来评判其造车哲学的对与错、是与非。从1998年吉利第一台车下线;2003年4月,吉利第十万辆轿车在宁波基地下线;2004年5月21日第21万辆吉利轿车用户产生,在台州吉利汽车城举行交车仪式;2005年10月14日,宁波公司举行自由舰第10000辆下线仪式;2006年元月份吉利产销记录再次刷新,共实现生产17590辆,同比增长68%;实现销售20282辆,同比增长96.13%。而这一切似乎与学究们引以为豪的经典品牌营销理论相驳。

眼睛向下的自主创新

“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受制于人。”这个道理好懂,搞汽车组装是劳力,掌握核心技术需要劳心,我们不是不想掌握核心技术,只是核心技术高高在上,让许多国内车企可望而不可求。当然,掌握核心技术的路径至少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购买(合资就是以市场换技术,也是购买的一种,不过这种购买的载体是市场);另一种是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在李书福和吉利看来,唯有自主创新才是正道,合资购买就像抽鸦片,掌握不了品牌和技术,合资企业则会在上瘾的同时会消磨光国内车企的斗志。

“汽车合资就像勾引我们抽鸦片。品牌掌握在谁的手里,核心的技术掌握在谁的手里,主动权就掌握在谁的手里。如果中国人把什么都交出去,最后什么也得不到。中国汽车业其自主品牌发展正处在…边缘化?的险境之中:一是市场边缘化,中国汽车市场90%的份额由跨国公司的品牌占领;二是技术边缘化,尽管与跨国品牌的合作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但合资道路并没有换回汽车研发的技术。”李书福的话既言之凿凿,又发人深省。

事实上,吉利的自主创新也不是主动为之,而是生存所迫,也是逼出来的救赎。在吉利自主CVVT发动机成功之前,吉利的主要是用丰田的A8发动机。但这其中的窝囊气实在没少受。有时候甚至会感觉是在受人“敲诈勒索”,而自己却也只能无奈接受。

技术是人搞出来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吉利造车之初,什么都缺,更缺研发人才。为此,吉利没少费心思。为得到国家自动变速器Ecu组组长徐滨宽,李书福数次天津之行只为联络感情,正是这种精诚所至,徐滨宽接下了主持吉利自动变速器研发的帅印,并最终获

得自动变速器研制成功。除此之外,吉利还请来了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担任吉利集团技术顾问;韩国汽车工程学会会长,韩国大宇研发中心主任,主持过凯越和spark的开发,大宇国际副总裁沈奉燮担任集团研发副总裁;中国科学院士闻邦椿担任北京吉利大学校长……

正是这种不惜代价的人才引进,让吉利搭建的研发平台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在这样的平台基础之上,吉利研制并成功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台Z系列自动变速器;中国第一套智能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中国第一台采用智能可变配气正时系统(VVT)的全铝发动机……

核心研发技术的掌握除了可以避免受制于人,为吉利带来的也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由于在变速器、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上实现了自给自足,吉利生产的自动变速器一台成本只需几千元,而进口一台要上万元,而在发动机等其它核心零部件上节约的开支更多,这就为吉利在成本控制上节约了一大笔开支。正是有了这样的平台优势,吉利豪情轿车虽然售价不到3万元,但在生产环节的利润率仍能保持在5%左右。

也正是这种“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让吉利在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中,让自主研发的成果和实力都得到不断提升。

积极向上的自主品牌

自吉利1998年第一辆车下线,吉利先后拥有了经济型轿车美日、豪情;中级轿车自由舰、华普、金刚;以及跑车美人豹。从中不难发现,吉利正在经历着一条由下而上的自主品牌成长曲线。

吉利出道之初被人视之为一条不折不扣的“鲶鱼”,因为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要让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所以总是利用最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并在多轮价格战中树立了自己经济型轿车主力军的“名望”,也不断地给竞争对手制造出各种麻烦。以敲敲打打起家的吉利,在为人们提供较高性价比汽车的同时,也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低档次、低品质的品牌形象。有人直言,“吉利汽车价格便宜,花4万块钱就能买到漂亮的外型,舒适的驾乘享受!不足之处,吉利汽车的小毛病比较多,内饰工艺较为粗糙,车身外部的焊接工艺较差。”

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汽车是吉利追求的,那么在这一追求过程中,在消费者认知中,形成了低档形象也就可以理解,也是难以避免的。要做大做强,吉利单凭低价格这一招鲜是很难吃遍天的。自加入WTO以来,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分割市场蛋糕的同时,都不自觉的扮演着教育消费者的角色,真正有购车需要和能力的人越来越在乎品牌所能带来的形象与情感价值,而品牌显然是吉利的软肋和硬伤。此外,原材料的上涨,也让经济型轿车的成本增加,价格牌失色不少。在经历了低价制胜的草创阶段后,吉利不可避免的走到了质量制胜、品牌制胜的新阶段。2005年面世的吉利“自由舰”,先后登陆法兰克福车展和美国底特律国际车展,并夺得2006年美国底特律国际车展“银钻奖”,两次车展让吉利吸引了海量的眼球,获得了足够的传播回报。此外,自由舰还顺利通过了美国顶部碰撞试验,这也是国内汽车首次在国际上完成顶部碰撞试验,今年3月,吉利又通过了欧洲ECE标准碰撞实验。这一切预示着吉利品质的提高,也正在改变着人们对吉利价廉质次的品牌认知。

吉利金刚是吉利集团继自由舰后推出的又一款全新车型,金刚依据“6S”造车理念,融合了更多的市场元素和国际流行的造型元素,是吉利挤身中级轿车行列的重要筹码。2003年9月首辆吉利“美人豹”都市跑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2003年12月美人豹跑车被评为“中国最佳风云跑车”。

在子品牌上,吉利已经从豪情、美日向自由舰、金刚成功过渡,正是凭借自由舰、金刚的出色市场表现和反应,吉利在车市这块大蛋糕中切出了属于自己的越来越大的份额,2004年吉利轿车在国内销售达到101611辆,市场占有率达到4.5%,在国内轿车市场排名由2003年的第十位跃居到第七位,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1.4%;06年前2个月,吉利销量高达35514辆,一举挺进乘用车销量第五名,而跃进“前五”对吉利来说还是首次,吉利正

不断提高其在中国车市的分量。

吉利品牌的“积极向上”,不仅从市场中获得很大的利润回报,而且在品牌形象上也有望脱掉赤贫的帽子。从市场得来的信息是,吉利自由舰和金刚带给吉利最大的变化是促进了吉利用户的结构从低向上发展,趋向白领化,自从2005年吉利汽车成功推出吉利自由舰后,吉利的这种用户结构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今年金刚的推出,使得这种变化尤为突出。在目前金刚的用户中,年轻的白领用户占据40%,其中以大学教师、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公务员、中小企业老板为主。

而且用户结构和典型消费人群的变化对吉利品牌价值的提升意义深远。

机动灵活的销售模式

无论创新使技术如何完美,产品是如何的吸引人,品牌是如何的有亲和力,如果其不能在销售终端实现对消费者的“化学反应”,那么技术、产品、品牌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吉利同样需要把产品转换成真金白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市场条件下,选择不同的销售模式,吉利在销售模式上表现出足够的机动性。在创业初期,由于主要目标是销量,吉利采用的是“捆绑式”销售,在全国各地以区域经营的形式,由经销商买断产品,企业只同经销商发生支付关系,而不直接同客户发生营销关系,这样吉利可以全身心的搞研发和制造,抓内部管理,搞流程设计和制度建设,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在当时是非常适合吉利的。

但是,随着吉利的不断成长,产品线不断扩大,原来的“捆绑式”销售模式逐渐显现其弊端:各经销商产品结构混乱,经销商之间恶性价格竞争严重。而采用4S店(集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为一体的汽车专卖店),由于4S店必须有品牌的支撑,而且必须为顾客提供一整套的服务体系。在这种销售模式中,吉利面对着一个如何对各经销商分配车型和品牌,以及如何避免各经销商内部相互杀价引发恶性价格竞争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吉利开始尝试从金刚上市后,对自己的销售模式做一些变革和调整,以缓解网内内耗的矛盾,并借鉴和采用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分网销售。

吉利分网销售的具体模式可以归纳为,授权经销商经营部分品牌,不同品牌间的经销商互为二级,比如A品牌的经销商要想经营B品牌,就要从B品牌经销商处提车,成为B品牌的二级经销商。目前,吉利集团把汽车销售分为三大块,分别是美人豹跑车、上海华普和吉利汽车。其中吉利汽车的品牌和产品不断丰富,在售车型现已经包括豪情、美日、优利欧、自由舰、金刚等。而且随着吉利产品线的拓展,吉利品牌必将走向进一步的分网。

对于分网销售模式,吉利经销商对此也有积极的回应,“吉利分网还是有必要的,随着吉利产品链越来越长,经销商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有限的展厅内也放不下那么多车,亟需通过分网筛选和发展经销商,为下一步更多的新车上市做好承接。”某地吉利经销商乐观的表示。

事实上,对于分网销售的优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二点,首先,分网能防止同一地区经销商在同一车型上相互杀价,在一定程度上对恶性价格战可起到牵制作用。其次,经销商可集中优势“兵力”做好一两个拳头产品(车型),防止同一地区各经销商对共同销售车型在品牌推广、广告投放过程中的相互推诿。从这两点看,分网实现了在销售模式上的趋利避害。

在吉利的新车远景上市之际,一个独立运作的远景销售部在销售公司中成立。并专门组织最强的销售力量,以最集中的资源协助一个新产品在短期内迅速做大。按照吉利的规划,这种单独的运作方式并不是长期不变的,当单独品牌的网络开发完成,且新上市的产品达到一定销售规模时,网络就可能会合并。

吉利分网销售模式的推出,是为了治理混乱的市场,增强新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由于去年上市的自由舰,目前仍是吉利最畅销的产品,如果将新车型金刚交给原来的经销商销售,他们不一定会下大力度推广;相反,如果将金刚交给新的经销商,他们可以集中精力针对该

车系发布广告,组织市场推广活动,这正是分网的优势所在。事实上,当金刚获得了市场认可,再合网也为时不晚。

汽车界有句行话:坏车坏在质量,好车好在服务。为突出对销售和服务的重视,2005年初,吉利更是制定了“服务至尊,网络制胜”的营销战略,对服务与网络的重视,正是吉利不断成长的本钱。

扎马步与种实验田

按照吉利的海外战略,其在国际市场的开拓将分为三个市场层次和三步走,第一个市场层次是中东、北非、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也就吉利第一步要开拓的市场,通过这一步熟悉国际市场,积累经验,为开拓国际市场探路;第二个市场层次是东欧、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吉利会在这些市场做好销售的同时,尝试进行CKD(半散件组装),这也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第二步;第三个市场层次是欧洲和美国,这里是汽车的发源地,也是市场最成熟,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是吉利最后要拓展的市场。

吉利在目前所处的阶段正介于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自从2003开始国际拓展以来,吉利2004年整车出口达5000辆,2005年达到7000辆,而2006年的目标是达到10000万,凭借不错的质量和让人无法抵挡的价格优势,吉利国际拓展之路可谓顺风顺水、前景喜人。

面对不错的发展势头,吉利却显示出不寻常的成熟和理性,在学习、总结了日韩汽车海外发展的得失后,吉利得出结论,进入国际市场5年之后,售后服务问题的重要性就会突显出来。因为车总是要坏的,售后服务绝对不能完全的交给国外经销商,更不能对国外的经销商形成依赖。如果没有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车卖得越多,对品牌的伤害会越大。这是国内许多“走出去”企业的交过学费后的总结。

因此,吉利将海外市场拓展的重点放在了售后服务上,而不是急于把汽车买到国外去,去追求出口数字上的好看,并下大力气加大在海外建立售后服务网络。在吉利看来,搞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就好像扎马步,马步扎好了,基本功打好了,功夫才能快速提高。同样,服务网络的建设会为吉利日后的品牌和销售打稳功基。就目前来说,出口仅仅是锦上添花,国内市场才是吉利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因此,吉利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从不含糊。对新车的推广,吉利就没采用业内流行的一步到位,全面推广的策略,而是采用了种试验田模式,即在新车先在少数城市试点推广,从推广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然后有针对性的找出应对办法,而后才是全国推广,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推广和试错的成本,让吉利新车上市场少走弯路。比如吉利的“金刚”轿车就选择了经济相对落后的郑州首发上市,然后经过30多个城市三个月的预售,三个月后才正式全国上市。

吉利这种局部试验田的做法是和它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吉利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资金不足是它发展的最大瓶颈,它不可能像合资企业那样动则几亿、十几亿的砸向市场,它的任何一次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分钱就要派上一分钱的用场,吉利根据自身实力和目标顾客的特点,避开竞争激烈的一线市场,而是另辟奚径,把重点放在二三级市场,精耕细作,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全国,步步为营,虽然推广速度会有点慢,却是把风险降到最低。

时刻雕琢中的吉利

国际品牌联盟副主席弗朗西斯·麦奎尔在考察中国后说:“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最大的误区是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中国有能力生产优质产品,缺的恰恰是品牌的塑造。”吉利正是这样的企业,尽管现在仍显得有几分的乳臭未干,但吉利更像是一块被泥土裹住了的玉石,在经过雕琢后它会成为一块美玉。吉利要实现从石到玉的蜕变,在理论上,它需要一位既勤奋又执着的玉匠,这样吉利才能在即定战略下一无返顾、永往直前。不仅如此,这位玉匠还需要有高超的手艺,从而使吉利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驾驭不确定性,若其不然,或者仅仅是以一种投机的心态,那么吉利仍只会平庸。

因为看到国内井喷似的汽车消费需求,吉利该出手时就出手,实现了从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的跨越,而后又运用公关巧取“准生证”,把握住了进入汽车市场的最佳时机;终于有了入场券,但造车之初,吉利仍是无技术、无资金、无政策支持,凭着一种无知无畏的拼搏精神,凭着手中的榔头硬是敲出了一辆一辆的汽车;“三无”后来者角色,决定了吉利在车市中的位置,低价切入成为吉利的必然选择,但是这也在无形中在消费者认知中形成了吉利低档品质形象;要脱掉这一帽子,吉利必须在产品和品牌上有所作为,于是就有了自由舰、金刚、美人豹的面世,此后的法兰克福、底特律车展,吉利也是一掷千金、毫不吝啬,但吉利确实不是在是赔本赚取吆喝,车展带给吉利的是实实在在的品质认知的提高,借此,吉利终于实现了对品牌提升的加速……

昨天的吉利也许是无知无畏,今天的吉利却已是有知无畏,如果说,吉利的昨天的成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赶上了中国车市需求最旺的三年),那么吉利现在和以后的发展更需要的是自身能力的提高及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快速洞察和响应。

吉利昨天的弱小,并不代表明天依然弱小,更不表示吉利会自甘平庸,没有什么是一从不变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

“我拒绝承认现实存在着不可能实现的东西。我还没看到任何人敢绝对说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哪怕他对这世上的事悉数皆知。如果那些自称是权威的人说:…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那么肯定会有一批追随着不假思索地附和:…是的,绝对不能做!?就我而言,一切皆可能……” 这是成就昔日福特辉煌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至理名言。

[编辑]

吉利:民营造车

外有世界汽车巨头打压,内缺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汽车企业依然在努力证明自己,比如吉利。

1997年进入轿车行业的吉利汽车,被誉为中国汽车界的一匹黑马,开创了民营企业造轿车的先河。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是车界“狂人”,没有人会摇头。而也正是这个狂人,在2005年9月13日,让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第一次光明正大的站在了世界五大汽车展之一的德国法兰克福车展舞台上,李书福那条自造的“中国龙”,终于开始在国际舞台上登场亮相了。

像卖打火机一样卖汽车

2005年对吉利汽车而言,除了是其国际化顺利进展的一年外,更是其国内外收获的一年。由于参加了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在一些海外汽车媒体眼中,“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代名词已经从红旗变成了吉利。吉利带着5款新车在德国的露面,不仅获得了3000辆吉利旗舰车型的订单,还得到了向欧洲市场海上运送300个集装箱汽车的机会。

自造车以来,浙江草根商人李书福就一直希望能够“像温州人卖打火机一样”,把吉利卖到全世界去。“在未来,三分之二的吉利汽车将出口海外。”这是李书福的梦想。可以说,花2000万去法兰克福参展,对于李书福来说,并非仅仅是一次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亮相的机会,而是把吉利推向国际市场的一个跳板。

为了搭建这个跳板,李书福带领着吉利国际化,已经辛辛苦苦地耕耘了近10年。

1997年,李书福义无反顾地进入汽车行业,坚定不移地扛起了“民族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创新”两面大旗。

到目前为止,吉利先后开发出豪情、美日、优力欧、美人豹、华普、自由舰等系列车型,为40万中国消费者圆了汽车梦,并将轿车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海外三分之二”这一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吉利希望在2015年实现的目标,届时,吉利的产量将达到200万辆,其中140万辆出口或在海外生产。

而在总结吉利汽车所以能进入世界顶级车展时,李书福归纳为四点:一是自主品牌;二

是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三是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四是最关键的—吉利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其他人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意见和批评,从公关策划上来讲,我们都是成功的!”吉利集团新闻公关部发言人张小东从法兰克福归来后,非常自豪地对告诉记者说,在德国,德国电视一台、二台、德国之声,以及德国的重要平面媒体都报道了吉利的德国之行;在国内,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主流媒体也都进行了报道,吉利要的就是海外认知度。“很明显,我们做到了。”

来自吉利的统计显示,车展期间到吉利展台参观者达到50多万人次,媒体2000多家,来访客户500多个,来自100多个国家,意向定单10万余台,成为此次汽车盛宴的大赢家。

从“模仿奔驰”开始自我研发

去过吉利在宁波、上海、台州和临海等生产基地的参观者们,一定会看到那一个个全新的现代化轿车总装厂,冲压线、焊接线、涂装线、总装线,丝毫不比跨国公司在中国国内的工厂逊色。

一般来讲,国内企业搞自主模式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边干边搞;一种是局部关键技术比如在发动机技术上搞突破,最终带动整车;还有一种是进行全面体系设计,将汽车分成几大模块,统一设计、全面投资。

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是国内地方性的汽车企业还是大的汽车集团,都在尝试和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自主研发之路。而吉利就从边干边搞发展到了全面体系设计。

9年前,吉利刚进入汽车行业时,没有造车经验的李书福买回一辆奔驰,分分拆拆“造”出自己的“奔驰”。谁知一上路吓坏了交警,人们嘲笑他是“疯子”。后来他拿到“准生证”宣告要造3万元的车给老百姓时,人们依然嘲笑他是“疯子”。然而,嘲笑与困境没有让这位浙江汉子退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之路。

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豪情”在浙江临海下线。这款“豪情”两厢车的第一位设计是钣金工,因为豪情样车完全是手工敲出来的,而且完全是模仿夏利造出来的,发动机也是采用的夏利配套发动机。就是这辆钣金工敲出的“豪情”,居然通过了国家强制性安全检查。但李书福并没有闭门造车,排斥与世界专业技术公司的合作。在保持民族自主品牌的前提下,吉利先后与韩国大宇、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德国吕克公司等国际汽车公司开展联合开发设计,确保吉利的研发水平在未来国内外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在2001年12月26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第七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吉利集团生产的轻型客车HQ6360、MR6370和三厢式轿车MR7130又名列其中,真正实现了从生产两厢轻型客车到生产三厢轿车的跨越。这标志着民营企业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正规军,吉利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惟一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进入汽车行业8年以来,吉利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上获得了7项发明专利、30项新型实用专利、37项外观专利,应用了53项四新技术,获得了13项科技成果,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创建闯出了一条道路。吉利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整车生产能力在国内汽车行业也首屈一指,成为我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并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

[编辑]

吉利版“劳斯莱斯”[1]

在2009上海车展上,吉利将携带22款整车、9款发动机和3款变速器参展,其中22款整车都是三个子品牌下的全新车,在产车不再参展。在22款新车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吉利高档豪华轿车GE,也就是之前传言的“小劳斯莱斯”正式曝光。据悉,吉利GE中文名为"吉利卓越"。车长在5.3米左右,轴距3.1米左右。外形设计与劳斯莱斯幻影车型非常相似,这也是吉利进入豪华轿车领域的第一款车型。

吉利GE的前脸与劳斯莱斯幻影惊人的相似,超大直瀑式镀铬,方形的前大灯,圆形雾灯都与幻影如出一辙。从前脸已经很难分辨它是不是劳斯莱斯了,而这也是所要达到的效果。

光看图您能分辨出哪个是劳斯莱斯吗?仔细一看两个天使造型还是有差别的,一个仰头、一个弯腰,您可记住了。当然要是偷偷换了标就不好说了。

据介绍,吉利GE的车长在5.3米左右,轴距3.1米左右。我们从外形上可以看出,它与劳斯莱斯幻影有着非常相似的造型,叫小劳斯莱斯这个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这款新车隶属于吉利三大品牌中的上海英伦品牌,定位高端车,据了解售价将超百万。为显尊贵在车的侧面还贴有VIP标识,而车的名字暂定为“GE”。

车外后视镜带转向灯、镀铬轮毂、立柱尾灯等都有着劳斯莱斯的风格,而中式的拉花设计又是国车特有的。

公司发展总体战略及发展模式分析

项目工作成果之六: 三年发展规划报告 报告版本:定稿 完成时间: 报告执笔:*** 督导:*** 发送:北京xxxx公司刘玉奇先生及相关人员

北京xxxx公司 三年发展规划报告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一、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及竞争态势 1.1机械式停车设备特点 1.2机械式停车设备市场分析 1.3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 1.4机械式停车设备业竞争态势 1.5 加入世贸后影响分析 二、xxxx公司现状分析 2.1 公司市场营销 2.2 公司生产管理 2.3 公司知识资产 三、 xxxx公司发展总体战略及发展模式分析

3.1战略目标及战略选择 3.2xxxx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 3.3以虚拟制造为基本模式 3.4以客户增值扩展市场 3.5 以知识资产为核心能力 3.6 借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增长 3.7 三年中重点工作列表 一、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及竞争态势 1.1 机械式停车设备特点 目前,我国城市的停车场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平面停车库、自行式立体停车库、机械式全自动立体停车库。比较而言机

械式立体停车库具有如下的优点: ●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占地面积 机械式停车设备可以向空中和地下发展,占地面积仅是平面车场的1/2—1/25,比建筑自行式停车楼节省空间达75%以上,也比建筑自行式地下车库用地面积少50%以上,这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造价低 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个泊位投资约2—12万元,而建筑自行式停车楼每个泊位在20—40万元,平面停车场在某些地段仅土地使用费就要4万元/泊位。 ●使用方便 机械式停车设备操作十分简单,存取车辆所用的时间也不长。按照机械式停车设备设计要求,每次存取车时间不超过120秒,一般不能出现存取车排队的现象。 ●增加汽车防盗性和保护性 目前,我国每天有300辆汽车被盗,轮胎、反光镜等配件经常丢失,挡风玻璃被砸碎、车体被划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机械式停车设备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机械式停车场(库)也存在如下不利因素: ●一次性投入仍然很高,同时投资回收时间比较长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个泊位至少也要几万元,一般人暂时是不会购买机械式停车泊位的; 同时,租用一个泊位每月也至少需要几百到几千元,而在城市的非中心地带租用一个平面式停车位的费用要低于机械式停车设备。

江淮汽车研发策略

江淮汽车研发策略与评价 公司设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与上海同济大学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JAC-同济同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江淮汽车-合肥工大汽车技术研究院”,2005年6月公司在意大利都灵成立了设计中心,2006年11月5日在日本成立了设计中心。江淮汽车肩负着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使命,高举自主品牌的大旗,整合全球资源,实施自主创新,长期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持续深入推进精益生产,积极构筑民族汽车的品质和品牌优势。1990年江淮汽车公司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客车专用底盘,改写了中国客车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公司由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逐步发展为国内少数拥有全系列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汽车企业之一。公司主导产品不仅占据着国内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的锋芒日益凸显形成了覆盖世界六大区域、辐射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布局,其中轻卡出口连续9年位居行业第一。公司多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已连续18年年均增长率达41.13%,创造了令业内外高度赞誉的“江汽现象”。吴邦国委员长、贾庆林政协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公司视察,并对公司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公司1990年开发出的填补国内空白的客车专用底盘改写了中国客车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其后开发的各系列产品均取得成功,并在各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6~9米客车专用底盘连续16年保持国内同类底盘市场销量第一;轻型卡车销量位居国内第二;出口量已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公司长期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持续深入推进精益生产,积极构筑民族汽车的品质和品牌优势,并于2010年10月21日荣获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奖。 第一代引进现代技术:2003年,江淮正式进军重卡市场。第一代格尔发主要引进韩国现代重卡技术,是江淮与韩国现代结合中国道路特点,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联合开发的高端重卡。现代重卡技术源于德国奔驰公司,可以说,第一代格尔发是具有欧洲血统的高端重卡。该系列产品配装高性能6缸或8缸柴油发动机,排放达国Ⅱ标准,标配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ASR(驱动防滑系统)。该车驾驶室采用全浮式悬挂,车架坚固,承载能力强,顶级车型为空气悬挂。 第二代完全自主开发:2005年,江淮推出了新一代格尔发重卡。新格尔发完全独立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申请了专利。驾驶室、车架、前后桥等关键总成的生产均由江淮自主完成,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其他配套产品从国内采购。 外观造型方面,新格尔发大气自然,沉稳厚重,公路用车为高顶驾驶室。动力方面,新格尔发配装来自国内几家大型柴油发动机厂的产品,包括玉柴、潍柴等,排量为7~10升,扭矩覆盖922~1460Nm。 第三代极具欧洲风格: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期间,江淮格尔发H系列重卡首次与观众见面。这款极具欧洲重卡时尚风格的产品一经推出,便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格尔发H系列重卡采用宽大曲面前风挡玻璃,安装了一体式大横条进气格栅,与之前的产品相比,外观更显端庄、霸气。H系列重卡底盘采用斜拉式悬架,承载力比直拉式更强;拥有两套制动系统,在一套系统失效的情况下,另一套系统仍能正常制动,可确保行车安全。该车配装潍柴、玉柴国Ⅲ发动机,按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的气囊减震座椅可依据人体坐姿任意调整角度,舒适性更强。 第四代融入中国元素:造型方面,新车型驾驶室与之前产品相比前脸进气格栅变化明显,融汇了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元素。底盘方面,新款格尔发车架主、副梁采用6000吨液压机一次压制成型,实现了无缝隙贴合,承载能力、使用寿命明显提高。格尔发的技术来自90年代戴姆勒-克莱斯勒共同开发的重卡平台,在业界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在底盘技术上,江淮格尔发的车架主副梁采用6000吨液压机一次冲压成型,实现了无缝隙

吉利汽车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吉利汽车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汽车产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波及效果和带动作用,它可以创造较高的就业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国产汽车企业整车研发能力增强,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产品种类不断丰富,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其中,吉利汽车2017年累计销量达124.71万辆,同比增长63%,成为当年国产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吉利集团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的战略目标。因此,本文对吉利汽车集团进行案例分析,运用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PEST分析、产业五力模型分析、产业生命周期分析、产业集群分析和产业集中度分析,明确了吉利汽车发展的外部环境,并对吉利汽车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总结;同时,从品牌与产品布局、人力资源状况、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状况等方面分析吉利汽车的内部资源能力条件,并对吉利汽车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总结。 在进行SWOT矩阵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吉利汽车集团的成长战 略:(1)SO战略:多品牌及产品多元化,充分发挥沃尔沃、领克、吉利三大品牌的协同效应并实现对乘用车市场的广域覆盖;市场渗透,在现有市场加大对博越、新帝豪等热销车型的营销推广,扩大市场份额;(2)WO战略:采取内部发展(新建)的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新建工厂,绕过贸易壁垒,实现全球化战略布局;新能源战略,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3)ST战略:进行市场开发,在国内南方市场站稳后,辐射带动北方市场发展,并逐步实现市场全球化。(4)WT战略:采取外部发展(并购)的方式,通过并购获取技术、品牌及供应链整合,实现规模效应。另外,本文还通过“战略钟”分析,提出了吉利汽车集团的竞争战略,即吉利三大品牌及其系列产品对应的成本领先战略、混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最后,本文还对吉利汽车集团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进行了阐述。

江淮汽车营销策略分析(DOC)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江淮汽车营销策略分析 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陈影 学号 312105030204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11000 完成日期 2016年 5 月 4 日

江淮汽车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 众所周知,在安徽省的本土汽车之中,有一家公司一直屹立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步,那就是江淮汽车公司。江淮汽车公司以其独特的制作和营销策略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知名汽车品牌。每当人们一提到安徽本土的汽车品牌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江淮汽车,当人们在汽车门店选择购买汽车时都会去江淮汽车的展厅去看一看。江淮汽车的汽车车型十分的丰富,能够满足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用途,家用轿车,货车等等,让人们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然而,江淮汽车能够顺顺利利的发展到现在与其特有的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本片论文就是以江淮汽车为例为大家介绍了汽车品牌是如何稳健发展的。 关键词:安徽省;本土汽车;车型丰富;营销策略

Analysis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the Jianghuai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in Anhui Province, the local car, there is a company has been standing in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firm step, that is, the. The company with its uniqu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strategy has been in the market has a place, has become a well-known automobile brand. Whenever people mention the local car brand in Anhui, the first time I think of it is the Yangtze River, when people in the car store to buy cars will go to the exhibition hall to see a look. The car models are very rich, can meet different people and different purposes, household cars, trucks, etc., so that people have more independent choice. However, Jianghuai Automobile can be smoothly developed to now, instead of a unique marketing strateg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this piece of paper is to Jianghuai Automobile as an example for everyone introduced car brand is how healthy development of. Key words:Anhuiprovince;Local car; abundant models; marketing strategy

吉利:一家“全球企业”的进阶史(上)

吉利:一家“全球企业”的进阶史(上) 2019年09月24日 8月底的时节,北方已略感秋意,而江南的西子湖畔,依然热力澎湃。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1760号的吉利大厦,其明快通透又充满现代感的高层玻璃幕墙映射着这种热力,时有行人驻足观瞻,震撼于炫目的光芒。 在周边鳞次栉比的高层楼宇环抱中,26层的吉利大厦并非仅靠外观夺目。在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版图中,不论是汽车产业的升级,还是民营企业的蜕变,乃至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从其中任何一个维度着眼,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都是重要地标之一。 从1986年以生产冰箱零件起步;到2001年在中国“入世”前夕获得国家轿车产品生产资质,成为中国首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再到如今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涵盖出行服务、线上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体育等在内的全球型企业集团,吉利控股30余年的成长史,书写着也见证着“中国制造”从筚路蓝缕到举世瞩目。从台州走向全球的吉利控股,不仅是李书福个人拼搏的商海传奇,更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坚实业绩。 2014年1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吉利控股时说,“吉利汽车不仅是让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更了不起的是,吉利走向了世界,还收购了全球知名汽车公司。吉利汽车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经济不断升级的缩影”。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走进吉利控股位于杭州的总部,试图全面解析其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未来展望,以期为更多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历经深度调整,自主品牌大发展 对于现代国家来说,汽车行业往往是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更是广泛而深刻。在中国,同样如此。 “我领导组建了项目筹备组,在公司内部选了两个工程师,加上我自己,共三个人开始研究汽车技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他的《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一文中如是回忆当年。对于他和吉利来说,进军汽车行业虽然立场坚定,但创业之路充满艰辛。本世纪初,吉利还是进军汽车行业不久的新兵,出身草根的它满怀豪情亦难掩忐忑地等待着国家有关部门的一纸公告,盼望由此正式踏上生产轿车的征途。如今,吉利控股集团已是由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和铭泰集团五个子集团公共同构成,分别运营吉利汽车、几何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曹操出行、荷马、盛宝银行、铭泰等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集团;现资产总值超过33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12万人,从2012年至今,连续八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 已将众多知名汽车品牌揽入怀中的吉利控股,其征战汽车江湖的故事,要从构建自主品牌说起。自主品牌是吉利控股汽车业务的核心与根基,轿车则是吉利控股的压舱石。从2001年获得轿车生产资质以来,吉利自主品牌汽车历经三度调整,从而实现三轮阶段性发展。 据吉利汽车集团有关负责人向本刊调研组介绍,第一次调整是2003年—2004年。2003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对汽车行业实施宏观调控,轿车市场在爆发井喷之后开始大幅回落。吉利抓住这一时机,迅速做出战略调整,宣布完全自主研发,开始内部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投资数亿元对工厂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工厂管理逐步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经过一系列调整,吉利汽车品质提升,销量亦随之增长,特别是在经济型轿车这一行业细分领域中表现优异。当时吉利一款名为自由舰的车型,是继夏利之后国内第一个销量上万辆的自主品牌车型。 第二次调整是2007年—2008年。2007年,吉利发布《宁波宣言》,明确提出不打价格战,要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道德战,从“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战略转型。同时,还提出了“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发展战略,明确了集团大的战略方向。通过这次调整,吉利汽车从容应对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第三次大调整是2013年—2014年。2014年,吉利汽车仅完成41.8万辆的销量,销量下滑严重;与此同时,吉利汽车新产品和技术出现断档;吉利旗下的自主品牌矩阵成员多且杂,亟待梳理整合。基于此,吉利开始实行变革,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技术领先和越级对标,实施流程再造和降本增效,提出“造每个人的精品车”这一品牌使命,并发布“蓝色吉利行动”新能源战略。同时,发布全新品牌架构,将帝豪、全球鹰、英伦三个品牌整合成为吉利一个品牌,自主品牌产品架构更为明晰。 经过这一轮调整后,2015年,吉利博瑞上市,与吉利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一同宣告吉利汽车正式迈进“精品车3.0时代”。 从2018年开始,吉利汽车进入新一轮战略调整,提出要继续坚持“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总体发展战略方向,不断打基础、练内功,保持战略定力,紧盯战略目标落地,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持续推动企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多年的辛勤耕耘迎来累累硕果。吉利汽车集团公关副总裁杨学良向本刊调研组介绍,2018年,尽管面临下半年开始车市走低的不利局面,吉利汽车依然逆势增长,当年产销量突破150万辆,轿车与SUV均衡发展,多款车型继续保持细分市场领先优势,全年交付10多款车型,实现中国品牌L2级别车型量产零突破,自主研发的BMA全新架构及其量产车型获得市场认可。2019年,尽管受中美贸易摩擦、国V和国VI排放标准切换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不确定性加剧,但吉利汽车仍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上半年累计总销量651680辆,位列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一名,市场占有率从2018年的6.3%提升至6.5%,产品结构均衡发展,单车平均售价、高端产品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今年,以携手2022年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吉利汽车启用了全新标识,宣布品牌全方位升级。吉利汽车新标以延展的宇宙为设计源点,将星光银、深空灰和地球蓝融汇其中,与吉利汽车“扩散的宇宙回想”设计语言一脉相承,“新标识象征着吉利汽车将迈入全新的年轻化、科技化、全球化战略时代”,杨学良说。 品牌新标识的启用,与吉利汽车对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的判断深度契合。吉利认为,正从增量市场过渡到存量市场的国内车市,竞争格局已经从产品竞争升级为产品、技术及品牌的多维竞争,而品牌是市场竞争的焦点。与此相应,在延续原有品牌体系的基础上,吉利汽车特别提出了以人本、创新、卓越为核心关键词的全新品牌核心价值。 新的品牌理念需要通过新的产品来传达。在今年4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吉利汽车携全新概念车吉利PREFACE、纯电动车型几何A、帝豪GSe、电气化车型缤越MHEV及PHEV、缤瑞MHEV、帝豪GLPHEV、嘉际PHEV和博瑞GE、嘉际等车型亮相,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阵营书写了又一份精彩答卷。 积极海外拓市,布阵全球化战局

公司发展战略管理与分析----案例

《公司发展战略管理与分析》课程 网络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基本要求:要点清晰,理论与实践依据逻辑严谨表述完整,结论明确,有一定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问题解决方案合理、简单有可借鉴之处。用A4型纸作答或打印,不得相互抄袭,独立思考,如发现雷同答案按不能结业处理。有问题请通过发送E-mail至as2961065@https://www.360docs.net/doc/e26301783.html,进行沟通与交流。 案例一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某报纸曾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有三位关系世界命运兴亡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们,使地球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灭亡的厄运;第二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陷入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的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荒而亡的命运。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不超过100字) 案例二 1984年,海尔只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如今,它已成为我国加电行业中门类最齐全、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堪称多主体、多成分、多元化的开放式大企业集团,拥有57家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14家),直属员工1.8万人,总资产达56.8亿元。它在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开设了分厂,在北美、欧共体、中东等重点市场发展了31家海尔专营商,800余个经销点。 海尔兼并扩张的基本原则是“总体一定要大于局部之和”。虽然希望加盟海尔的企业很多,1997年上半年,平均每两天就接到一个企业要求加盟的信息,涉及重工、轻工、电子、生物、服务等各个行业。但海尔的宗旨是求强、必须兼并一个成功一个,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企业重组后的潜能。在接收兼并企业时,海尔派出的不是财务部门,而是企业文化中心,根据被接收企业各自不同的情况,海尔选择了不同的兼并重组形式。靠海尔精神、海尔理念成功地激活了“休克鱼”,海尔的15个兼并扩张案例个个成功,走上了一条成功的扩张之路。问题:海尔能够成功扩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我国其他企业的改革具有什么借鉴意义?海尔集团采取的公司层发展战略是什么,试进行有效说明?(不低于1500字) 案例三 一家在同行业居领先地位、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技术产品制造公司,不久前两位精明能干的年轻财务管理人员提出辞职,到提供更高薪资的竞争对手公司里任职。其实,这家大公司的财务主管早在数月前就曾要求公司给这两位年轻人增加薪资,因为他们工作表现十分出色。但人事部的主管认为,按同行业平均水平来说,这两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已经是相当高的了,而且这种加薪要求与公司现行建立在职位、年龄和资历基础上的薪资制度不符合,因此拒绝给予加薪。对于这一辞职事件,公司里的人议论纷纷。有的说,尽管这两位年轻人所得报酬的绝对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他们的表现十分出色,这样的报酬水准是很难令人满意的。也有的人质疑,公司人事部门主管明显地反对该项提薪要求,但是否

江淮汽车营销策划方案实施

A 瑞 鹰 整 体 销 策 划 策划人:刘旭 策划时间:2012-3-13

目录 一、市场分析 (一)整体市场分析 (二)竞争对手分析 (三)消费者分析 二、江淮汽车现状分析 (一)江淮汽车的优势 (二)江淮汽车的劣势 (三)结论(江淮要进入商务车市场应该越过哪些障碍点) 三、策略综述 四、市场定位 (一)目标消费群定位 (二)目标市场定位 (三)独特的销售主张 五、结语

壹、市场分析 一、整体市场分析:上个世纪90年代初,江淮汽车把握机遇,紧紧抓住了公交和长途客车行业对客车专用底盘的舒适型和可靠性的需求,主动地暂时弱化了卡车的生产,强化和 集中了客车专用底盘产品技术的研发、生产能力的开发和市场 的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江淮已经走上了国际化的资源整合之 路,比如引进日本五十铃、日野、日产、日产柴的动力系统来 完善和提升底盘的特性。这是江淮汽车同日本一流汽车企业技 术、贸易的深度接触和富有成效的交流的过程,这是江淮汽车 真正参与国际化的技术和商务合作的开始。无论是从经济规 模、人均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还是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和 营销方式和营销体系均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还不具备与国外 汽车厂商进行竞争的实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集中度极低,200余家整车生产企业的总产量仅相当于一个世界级中型汽车生产厂的生产量。 合理的经济规模是汽车生产厂商在当前日趋激烈的生产竞争中实现利润最大化、具有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我国排名前三位的汽车公司一一一汽、东风、上汽1998年的产量之和仅为日本三大公司 的7.4 %。营业额与世界大汽车厂商相差甚远。总体而言,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集中度是极低的。 2、我国的汽车厂商还没有形成自主的开发能力,技术引进或模仿开发是开发的唯一手段。 可以说研发是中国汽车工业最落后的环节,也正是由于研发能力低下,所以我国的汽车技术始终落后于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水平。首先,中国的汽车厂商并未真正形成自主的开发能力,现有的产品除了引进的就是测绘仿制或者参照国外车型和利用国外技术匹配而成的、其次,中国汽车的产品更新周期非常长,技术性能落后。再有,生产技术落后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 3、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的汽车行业仍处在条块分割的局面,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配置。无法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国汽车生产厂商已经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其生产模式有了新的变化, 目的都在于降低成本,提高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以增强竞争力。而我国的汽车工业生产方式相对于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模式来讲还出于十分落后的水平。首先,我国的汽车工业即使在国内也难以做到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以谋求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二是汽车工业由于地方和部门利益的驱动以及资本市场发育的限制,结构调整的步履非常艰难; 三、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普遍存在企业结构大而全的局面,零部件生产分散化,生产企业规模不经济、产品和工业水平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最后,管理粗放,水平不高,区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 4、我国汽车流通领域是以集贸市场和多品牌小型销店式的经营为主体,售后服务水平也比较低。 国际通行的汽车营销一般采取集销售、维修、装饰、配件、二手车为一体的品牌专营店和“专卖总汇型”的汽车交易市场相结合模式,一般均财运自建营销网络或指定代理商的方式建立包括有销售到多种售后服务的、覆盖整个市场的网络。而我国的汽车营销目前仍处于体系不健全、方式落后、售后服务差、融资消费刚起步的状态。汽车流通领域还是以集贸市场式和多品牌小型销售店式的经营为主体。 1、我国载货汽车的生产已初具规模,并有一定的竞争力。载货汽车市场上国产汽车仍然具有绝对的优势。 2、未来客车的市场容量将会持续高速增长。 3、轿车市场一度扩展的很快,使过去十年里我国汽车工业产品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未来若干年中, 市场扩张依然会受到各种制约,轿车缺乏竞争力是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而被“八国联军”分割的即有市场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

蒙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蒙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蒙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述评提到蒙牛,我们不得不提到牛根生,可以说是牛根生成就了蒙牛,也可以说是牛根生创造了一个神话,的确,蒙牛的崛起是一个超越了伊利的一个神话,但是,这个神话是如何创造的,它的形成条件;他的战略部署;它每走的一步;下面我们就为您解读蒙牛的创造神话。 说道蒙牛,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伊利,不光是因为它们的市场战略的相似,也不是因为牛根生和伊利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因为伊利的存在即阻碍了蒙牛的发展,也成就了今天的蒙牛,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蒙牛的发展战略众所周知,今天的蒙牛的企业愿景是争做行业第一,但是,蒙牛初期的口号并不是这个。蒙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自己制定了不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及规划,也正是它的正确规划也才让蒙牛有如此神奇的成长,下面我们就来解析蒙牛的成长过程。 1、家有小牛初长成-----------蒙牛创立之初蒙牛刚刚创立时,只有1000万的启动资金。而且由于牛根生与伊利的关系,更使得蒙牛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初期发展时的蒙牛,并没有暴露出自己的野心,也没有把矛头指向伊利,而是打出了“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

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这让很多人记住了蒙牛,记住了蒙牛是内蒙乳业的第二品牌。 在别人眼里,似乎蒙牛在为伊利打广告,其实,蒙牛是凭借着伊利的名气,提高了自己的身价,显性上,似乎蒙牛在学习伊利,伊利是乳品行业的龙头老大,而实际上,这样的广告也给蒙牛带来了实际的意义:其一,在成立之初,蒙牛和伊利的关系就很不愉快,这样在外部环境上,给蒙牛带来不少的困难,而这样的口号打出来,一下子就降低了伊利的敌意,变被动为主动。其二,蒙牛刚刚兴办的时候,启动资金较少,不能做大规模的宣传,但是利用伊利的名声来宣传自己,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让人们记住自己。 2、小牛长成了蒙牛---------蒙牛逐渐成熟蒙牛接着伊利的声望,逐渐座上了行业第二的位置,这个时候的蒙牛应该算得上是羽翼丰满了,因此它的宣传口号也随之变化了,此时的蒙牛已经和伊利并驾齐驱了,因此把发展的重点逐渐向全国扩大,在宣传上,蒙牛投入300万引进灯箱广告的宣传方式,这种宣传方式在中国尚属首家,而此时的宣传口号也变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蒙牛在此提出了一个“乳都”的概念,什么叫乳都,顾名思义,乳制品的出产的首都,给消费者一种呼和浩特出产的牛奶就很好的暗示,让消费者潜意识中就承认了蒙牛的质量比别人的好的思想,可以说这是蒙牛战略中的一大

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汽车的战略需求与实践分析

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汽车的战略需求与实践分析 作者:暂无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5年第5期 付强兰州商学院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步伐加快。其中,通过海外并购方式实 现跨国经营的案例越来越多。在这些海外并购案例中,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战略目标都是通过并 购获得国外知名品牌、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打入国际主流市场,更好地实 现“走出去”战略。然而,在海外并购交易完成后,能否达到这些战略目标,还取决于后期品 牌的整合、管理模式的选择、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技术协同效应的发挥。有鉴于此,本文将以2010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称“吉利控股”)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以下称“沃尔沃 汽车”)为例,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现途径,重点检验并购后战略目标实现状况,为今后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经验参考。 一、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汽车的事件回顾 (一)收购过程 沃尔沃(Volvo)是1927年创建于瑞典哥德堡的国际著名品牌。199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 司花费64.5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集团旗下的小汽车公司,但是从2006起沃尔沃汽车一直处于 亏损状态,2008年更是巨亏了接近15亿美元。由于沃尔沃市场表现不佳,加之金融危机的冲 击进一步加深,福特汽车为了迅速回笼资金以度过危机,不得不出售除福特品牌以外的其他多 个品牌。2008年12月04日,福特汽车标价60亿美元出售沃尔沃汽车。2008年12月17日, 吉利控股开始启动收购沃尔沃汽车的谈判。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 购沃尔沃汽车达成并签署了最终协议。2010年8月2日,在伦敦举行了收购沃尔沃汽车的最终 交割仪式,吉利控股完成了收购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全部股权,世界级豪华汽 车品牌沃尔沃正式被中国的自主品牌收归旗下,持续数年之久的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终于落下 画上了圆满句号。 (二)收购标的 吉利控股以18亿美元的价格(最终按照调减机制支付了15亿美元并购交易价格,比先前 协议时少了3亿美元)成功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深陷困境的瑞典汽车生产商沃尔沃的100%股权,并承诺提供9亿美元作为沃尔沃今后的营运资金。收购对象包括厂房、设备等实体资产、 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生产平台和产品生产线以及经销和供应商网络等资产。其中,实体资产 包括沃尔沃汽车的研发中心、零部件生产厂、整车组装厂及仓储中心的厂房、生产设备及存货 等资产;知识产权包括沃尔沃汽车的2450项商标和专利等注册权益、福特汽车无偿转让给沃尔沃的1500项发动机、平台、模具等技术专利和200多个设计专利、以及福特汽车无偿许可给沃尔沃汽车使用的45项发动机技术和20项安全技术等;生产平台包括生产紧凑型轿车的p1平台、生产大中型的P2平台以及由p2平台升级的p24平台等3个主要的最新车型平台;产品生产线 包括S40、S60、S80、C70、C30、XC90、XC60、V50、V70等9个系列沃尔沃全球销售的车型; 经销商网络包括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200多家经销商网点,其中60%和30%都分布在欧 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 (三)收购后的整合

吉利汽车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第一家民营资本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吉利控股集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吉利控股集团的发展历程,其次分别运用PEST模型,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对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同时也从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三个角度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再运用SWOT模型对吉利汽车公司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以及吉利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吉利虽然面临着国内外汽车公司的激烈竞争,但由于其产品的定位准确,仍然发展迅速。最后通过上述分析,认为今后吉利可采取多品牌战略但重点产品突出,同时改善现有的渠道,抓住机会进行并购重组以提高国际影响力,从而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吉利汽车公司;SWOT模型;发展战略 1.吉利控股集团的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我国最早的民营资本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始建于1986年,但直到1997年才进入轿车领域。然而吉利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集团资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十一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九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过年“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台州、宁波和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同时吉利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近千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截至2013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300万辆。 同时集团为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储备人才,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在国内外建立汽车的研发中心,如杭州的吉利汽车研究院,在瑞典哥德堡设立了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等,这对吉利的整车,发动机的研发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在国内投资建立了大量的汽车高等院校,如

公司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金鼎公司企业进展战略咨询报告 (1):背景陈述 金鼎街是一条布满了大公司和大部委的街道,按理讲,应是一条日夜通明的星光大道。但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伴随着上班一族的匆匆离去,这条街也逐渐空落下来。等到夜幕深垂的午夜时分,街道两旁一改白天的喧闹繁华,俨然变成了一座毫无生气的死城。 金鼎街上有一家日本料理餐厅,取名为“津津”,不禁让人联想起津津乐道之美意,只是“津津”是如何“料理”顾客的呢?那个地点不但饭菜的味道差强人意,而且价钞票更是贵得离谱。可确实是如此一家餐厅却日日爆满,一个“饭点”翻几次台、换几拨客人是太平常的情况了。什么缘故?因为整条街只有这么一家“看上去专门美”的餐厅,顾客没有选择。 我们要谈的确实是治理这条街的房地产商,不妨叫它金鼎公司好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企业老总是政府官员出身,80 年代下海经商,背靠强大的政府资源开发了几块黄金宝地,其中,

最重要的确实是掌握了垄断性资源——金鼎街。在这条街上,他们连续开发了好几座写字楼,尽管有些是典型的处女作——不但楼的外观土气,而且内部格局也并不科学,但是照样租售得火。20年来,伴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金鼎公司也于90年代末进展成为当地金融密集区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开发商。在面对房地产业内群雄纷纷涉足网络、高科技、文化、金融等行业,走上多元化经营道路时,金鼎公司也坐不住了,跟风似的创办了自己的生物、微电子企业等等,总之,是听讲什么赚钞票他们就做什么。 结果几年下来,钞票是砸到里面去许多,却始终没有预期的财源滚滚,这些产业反而倒都成了鸡肋,留着是累赘,扔了又惋惜。另外,他们发家的主业房地产也逐渐显出后劲不足、“老本”不够的问题。金鼎街依旧那条金鼎街,只是历史机遇过去了,单纯靠资源、凭关系进展的时代过去了。 提出问题 现在,金鼎公司希望治理咨询公司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

汽车营销策划书讲课稿

汽车营销策划书 汽车营销策划书(一)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树立江铃全顺品牌形象,向新老客户全面推介全顺汽车。 2、配合06新款全顺汽车的上市,使广大消费者尤其是目标客户及时了解新品全顺的全面情况。 3、通过此次活动加深老用户对新款全顺汽车的印象,提高目标用户对品牌的向心力,从而最终实现提升品牌知名度、促进新款车型销售,扩大全顺影响力的目的。 4、突破以往新品上市举办新闻发布会的传统信息发布模式,使用户在独到新颖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全顺汽车的高性能、高省油性,达到自然的口碑广告宣传效果,有力地补充新品推广的广告宣传渠道。 5、秋日结伴出游,将令江铃全顺地区经销商和相关客户及媒体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也可以收集到更多、更准确、更真实的市场反馈信息,以利于经销商更好地开展市场推广工作。 6、如果此行效果良好,可不定期地开展这一活动,内容则为“金陵农庄游—溧水天生桥古迹游”、“金陵农庄游·八卦洲芦蒿风情游”、“金陵农庄游·高淳老街乡情游”、“金陵农庄游·六合石柱林探密游”等等,通过“金陵农庄游”系列活动的方式不断增进经销商与客户之间的感情。具体活动人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二、活动时间

10月中旬(双休日) 三、活动主题 金陵农庄游全顺伴我行 四、活动地点 溧水天生桥古迹游 八卦洲芦蒿风情游 高淳老街乡情游 六合石柱林探密游 (以上地点可以选择其中一个) 五、活动对象 1、全顺老客户(进一步密切关系,并在此类群体中产生相应的信息辐射力) 2、目标客户 汽车俱乐部自驾游活动总结。 放飞身心回归自然共享吉利快乐人生。 “感受激情,体验狂野”吉利汽车胡吉吐莫自驾游活动总结大庆拉威尔吉利汽车俱乐部于月日独家推出的“感受激情,体验狂野”吉利汽车胡吉吐莫自驾游活动顺利圆满的结束了。此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方位的体现了吉利汽车经销商(大庆拉威尔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对吉利车友的细微关爱,倾情为吉利车友打造温情,快乐,和谐的俱乐部服务平台,全面的诠释了“吉利汽车创造超值生活”的核心理念。丰富了扩大了广大吉利车友有车生活空间,用全新的休闲活

汽车营销论文--吉利汽车发展历程

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时间:

吉利汽车发展历程分析 内容摘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00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2010年 3月28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使吉利又走向了新的高度。 关键字:创新合作策略收购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汽车工业并获得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已成为国内轿车制造业“3+6”格局的重要成员,并正以“中国自主品牌”的资格和自主创新的姿态,引人注目地登上国际汽车工业舞台,成为中国轿车走向世界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1986年11月6日,李书福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了吉利创业历程。1989年,转产高档装璜材料,研制出第一张中国造镁铝曲板。1994年4月,进入摩托车行业。1994年6月,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诞生。1996年5月,成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于当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走进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鞭炮声中从流水线上开出时,人们在高悬的大红横幅上读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在此之前的中国,尽管改革开放已多年,但轿车仍然是“市长”、“局长”的坐骑,“老板”、“老总”的专利,大街上跑的不是“官车”就是“商车”。1998年,由于吉利轿车的问世,披在轿车身上的种种令人目眩的外衣,像神祗身上年久的油漆一样,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首先是价格,四五万元的吉利轿车一上市,理所当然在中国汽车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众多合资品牌轿车,即使心犹不甘,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然而,更重要的还不是价格的返朴,而是观念的归真。 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伪尊贵,被李书福无情地横扫在地,还原了它的本相。“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吗!我们一定要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李书福就是用这种貌似狂妄的语言,彻底刷新了人们对轿车的理解,颠覆了中国人对制造轿车的敬畏感。这种刷新和颠覆不亚于是中国轿车界的一次思想解放。在此之前,弥漫在轿车界的“没有20年时间打造不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中国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中国没必要搞自主品牌汽车”等悲观、猥琐的论调比比皆是,窒息着中国汽车人自主创新的意志。在此之后,络绎不绝的中国企业家步上吉利的后尘,意气风发地加入自主研发中国品牌轿车的行列。一支可以与外商叫阵、令世界汽车巨头不敢小觑、让国际传媒惊呼“中国车来了”的力量终于在中国大地

工程建筑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分析

发展战略规划 2010年-2013年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工程承包公司

目录第一章公司发展现状 1.1 概况 1.2 国内工程项目情况 1.3 国际工程项目情况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2.1 外部环境分析 2.2内部条件分析 第三章发展战略计划 3.1 指导思想 3.2 战略宗旨 3.3 战略目标 3.4 战略重点 3.5 战略对策 第四章战略计划执行 4.1 战略实施核心 4.2 组织结构 4.3 目标管理及目标分解 4.4 全面预算管理及控制 4.5 全员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搭建 4.6 各项工作流程库搭建 4.7 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搭建

4.8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第五章战略计划控制5.1风险管控体系建设5.2 战略评估与控制 5.3战略调整 第六章战略规划说明6.1 战略规划制订依据6.2 战略目标调整项目6.3 战略目标调整依据

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2010年—2013年 第一章公司发展现状 1.1 概况 国际工程承包公司是为适应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于2010年3月,在原总承包公司国际合作分公司和原北京分公司的基础上,合并重组成立的以事业部制运行的新公司。重组后的公司在技术力量配给、市场分布、市场占有、公司规模等诸方面都趋于合理,整体实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2 国内工程项目情况 国内工程项目承揽工作,已经完成立足于北京,向全国辐射之势。2009年全年完成开发总量4146.6万元,经营总量8832.5万元的任务。 1.3 国际工程项目情况 国际工程项目承揽工作,自牙买加项目开始,已经完成向非洲、南亚、东南亚、西亚发展扩张之势。2009年全年完成开发总量7.41亿元,经营总量1.35亿元的任务。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2.1 外部环境分析 2.1.1 国内环境分析 从国内的大环境来看,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已经走出危机的低谷,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在逐步完善,建筑行业正在向新材料、新技术、智能化、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为公司的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2.1.2 国际环境分析 从国外的大环境来看,政治格局向多元化、自主独立、区域性合作的方向发展,国际经济危机也从低谷走出,呈缓慢复苏态势。从我们的目标市场分析,当地整体建筑业水平都比

吉利汽车营销策划书

吉利汽车营销策划书 篇一:吉利汽车营销策划方案 吉利汽车营销策划方案 目录 摘要................................................. .. (3) 1吉利汽车市场背景................................................. . (3) 市场现状概要................................................. (3) 吉利汽车目标市场分析................................................. . (3) 竞争车型分析................................................. (4) 2 吉利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

吉利汽车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4) 人口环境分析................................................. (4) 经济环境分析 ................................................ ................................................... . (5) 技术环境分析 ................................................ ................................................... . (5)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吉利汽车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7) 供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