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实验的评价原则、内容和方式-4页精选文档

例谈初中数学实验的评价原则、内容和方式-4页精选文档
例谈初中数学实验的评价原则、内容和方式-4页精选文档

例谈初中数学实验的评价原则、内容和方式数学实验,是指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由实验者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数学实验有效评价,对当前科学高效地实施数学实验教学,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要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实验评价的原则

1.多元性原则。数学实验中,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即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在评价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综合考查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数学思考水平、意志力、创新能力等。

2.过程性原则。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应该更多关注实验的过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揭示学生在数学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作出分析。

3.发展性原则。要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中应将着眼点放在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深入挖掘出问题的内涵,并对内涵派生出的新的问题进行思考。

4.差异性原则。数学实验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正确判断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数学实验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数学实验评价的内容涵盖了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数学思考水平、意志力和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

数学实验评价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且交叉进行的,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

1.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完成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即时展示的在学习

方面的发展与成就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将综合来自于四个方面的材料――自我评价、老师眼中的你、同学眼中的你、家长眼中的你。无论是对来自哪方面的评价者,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都特别重要,包括:采访记录、调查得到的数据、随笔、心得、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等。内容包括:活动态度,各种能力,对数学和其他主要涉及的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研究结果及自我评价。

例如:七年级(上)数学实验――月历游戏,先将学生每4人一组分成多个小组,完成实验后让学生填写好实验主题表(表1)。

然后,小组汇报与交流实验开展的过程。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我们都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请小组内成员对其他成员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表2);第二,请其他小组成员对汇报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第三,教师针对以上点评进行总结评价。在交叉进行的各种评价中,我们都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能力展示的情况,采取给“☆”的方式开展,最高5颗“☆”,最低1颗“☆”,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及能力上的不足之处,以便调整和改进。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的过程的考查与评价。因此,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评价出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评价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表3)。

初中数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提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通过数学实验课“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 :主体教学模式计算机启发性实验课堂交流抽象性与严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理解与问题求解,哪一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在数学研究中,数学家在“做”数学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听数学,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美国的数学家对传统教学提出了疑问:“我们现在所教授的是我们正在做的那种数学吗?”讨论这个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涉及到传统的传授数学知识的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涉及到数学教学能否有助于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本人认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误区是:衡量数学课的质量更多看中提教师的表演,而不是学生自身的参与。把CAI引入数学课以后情况发生变化了吗?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上没有变。大多数课堂上,计算机的可利用只相当于一个放相机辅助教师讲解演示,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还是看着在屏幕听教

师讲,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们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这类软件。比课本搬家式的软件略有进步的只是增加了一些动画,有的还插进教师讲课的片段,细想起来这类软件完全可以用录相片替代的。看来数学教学课件与软件的设计必须要考虑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在讲授时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是缺乏学生足够的活动与实验,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演讲代替了学生自身的“建构”过程。在课堂上提供的思维材料十分贫乏。利用计算机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计算机能够提供理想的数学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个别活动与小组讨论的要求,也便于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景。 举个教学实例: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是一位教师的数学实验课,学校是学生来源较差的普通校。课程在每人一机的计算机教室进行,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需要在课堂填写的数学实验报告,上面有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练习与作业。开始,教师在相连的电视屏幕上演示了几种动态的相似三角形,提问:“谁能说出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一旦相似就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出相似三角形定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后,教师问:“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然后教师讲,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通过“几何画板”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一.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的教材中,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如:“数怎么不够用了?”“能追上小明吗?”“妈妈为你办教育储蓄”等等,非常有趣,富有挑战性,很适合学生的胃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意图,特别是在创设情景时不能随随便便,或者是搞花架子,这样容易流于形式。教师在情景创设时,目的性要强,要选取有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素材来创设情景,这样才

能达到创设情景的目的。 例如:我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是这样设置教学情景的,将“有理数的乘方”的“读一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安排在新课前,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等我们学了这一节的内容后,大家自然就明白“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了”,这样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三.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有表现自已才干的机会。 例如:在教“字母表示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先布置学生每个小组在课前准备好一盒火柴,上课时教师用小黑板展示图,然后学生小组合作,用火柴棍仿照教师的图形进行拼图,并回答问题: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探索.doc

梅莉娜 [摘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将数学实验带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手、口、脑多感官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借助实践活动形成路径,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数学思想的合理应用,从而实现“学思创共生”,孕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与应用能力. 数学实验课设计的要义在于实验起点指向学生兴趣,实验过程体现深度理解,实验过程助力创新思维,实验结果深化应用意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实验;创新思维;应用意识 数学实验是在新课程改革后根植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数学学习方法,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该方法属于具身认知活动中的一种,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操作为一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为学生供给知识能量,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实验的恰当引入,可以通过一些感性材料来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自然过渡. 数学实验是促发学生发现、提出、验证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完善和数学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1] . 初中数学实验的设计应关注以下几个要义 实验起点指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切之源. 由于初中生受年龄特征影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数学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关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强化初中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深化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整体素质的持续提升. 比如,一位教师执教“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用剪刀和彩纸做实验. 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兴趣盎然地进行剪、折、拼等活动,呈现了多种漂亮的对称图形. 学生在亲历实验中深刻认识到轴对称的基本原则,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实验案例1 ?摇理解概率 师妈妈买回来一盒蛋糕,小芳和小东都很喜欢吃,但只剩最后一个了,该给谁吃呢?谁能帮妈妈决定给谁吃呢? (在火热的讨论中,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呈现了多种解决策略. ) 生1妈妈可以出一道题,谁做对了给谁吃. 师嗯,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生2我认为可以通过掷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这样更公平. 师很好,那你能具体讲一讲过程吗?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您!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不禁让我重新对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纪恩格斯说:“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而作为数学学科三大部分(数与代数、几何和统计)之一的数与代数部分,它是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它在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这一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结构以及教学活动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可见,理解数感、符号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是非常重要的,是进入数学学习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有理数、实数等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将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起联系,例如,一百万有多大,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等等。在课程标准中,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

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主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素养,还有助于他们利用数学头脑来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或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我们常常需要估计上学、上班所用的时间,估计完成某一任务(烧饭、买菜、做作业等)所需的时间,估计写一篇文章所需的纸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计一次旅游所需的费用等等。因此,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新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要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二)“数与代数”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情感的数学。 在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今天,将这一理念落实到中学阶段,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如何,更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方法、习惯、情感和态度对于学生今后去创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数与代数”作为基础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中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

初中数学实验的认识

初中数学实验的认识 【摘要】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通过数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思路,提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实验;应用意识;学习兴趣 提起实验,老师和同学都会想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说数学实验,他们都会表现出茫然和困惑。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科学,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这种把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有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构建为数学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数学思考的第四条“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通过“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课堂练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理解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及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从说明到证明。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抽象得易于理解,严谨得合情合理。 《数学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情感、提高探索创新能力。它突出了知识形成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因而它是实现知识“再创造”的有效途径。这样的思维和活动不受限制,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动手能力、创新品质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张扬,课堂教学才得以有效的发挥。本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数学实验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以下是本人对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 1.运用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操作,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剪纸实验,学生能折、剪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对称图形。看作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数学实验,探究解题思路 学生在解决求表面积问题时,经常会因找不到突破口而困惑,此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获得解题途径。 案例:求圆柱侧面积 实验准备:课前准备一把剪刀、一个圆柱形纸筒。 实验要求: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探究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新高中教学:新理念下的数学实验教学初探精品版

2020年高中教学:新理念下的数学实验教学初探精品版

新理念下的数学实验教学初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对于促进学生既长知识又长能力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也是当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我谈谈对数学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学生在学习中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满足于定义、性质等方面的讲解,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同伴交流、反思活动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在“圆的定义”教学中,让学生来作这样的实验:取一根绳子,把它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画板上,另一端缚一支铅笔,然后拉紧绳子,并使它绕固定的一端旋转一周,那么铅笔在画板上画出的图形就是一个圆。通过实验,学生明白了数学中的圆指的是一条封闭曲线,而不是生活当中的一个圆面,从而加深了对圆的定义的理解。 又如,在“正方形”的教学中,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⑴如图1,沿虚线BD对折,使AB边落在BC边上,且A、C重合; ⑵如图2,沿虚线EC对折,使B、D重合;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三亚市林旺初级中学麦文强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具体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平等、民主、和谐的思想引导整个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真正做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 数学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能学数学”。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 如讲授“灯光与影子”(第二课时,九上)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当我们乘车在公路上往前行驶时,前方那些高的建筑物好象“沉”到了位于它们前面那些矮的建筑物后面去了,当经过它们之后,又逐渐“冒”出来,这种现象如何解释?面对这一他们熟悉的题材,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却要涉及到本课所要学习的“视点、视线、盲区”等与投影有关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创设引入数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良好效果。 三、个性化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个体间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特别是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上存在差异,这些都影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广度,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加强开放性问题的训练,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也能很好地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如:学习完“探索勾股定理”(八上)内容后,可安排这样的训练题:如下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有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请在图中找出若干个图形,使得它们的面积的和恰好等于最大的正方形面积。尝试给出两种以上的方案。

也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也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发表时间:2013-05-29T16:25:14.1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4月总第82期供稿作者:◆魏本永[导读] 数学实验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自己“做数学”、体验数学的境界,亲自体验数学创造与发展的过程。 ◆魏本永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中学276809 新课改的号角早在2005年就在我们日照市吹响了,同年秋季我们岚山区中学就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有幸的是我搭上了这趟新课改的早班车,新课改一开始我就从事七年级新教材的数学教学,在这几年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我对数学实验教学有几点认识,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商榷探讨。 一、为什么要开设(做)数学实验 1.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运用数学实验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教材可以在处理某些内容时,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这为数学实验进入课堂提供了契机和空间。例如我们正在使用的鲁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中的轴对称、全等变换、平移、旋转、中心对称、轨迹、统计中数据的处理等内容为数学实验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这些内容借助数学实验又会变得相对容易。 2.是新数学教科书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科书的编排也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数学实验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现行的数学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富有启发探索性的问题,设立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探索,逐渐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这就离不开数学实验教学的开设。 二、数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价值 1.有助于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实验为抽象的数学思维提供了直观的思维背景,使静态的数学结构转换为动态的过程,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具体化,为学生进行数学论证提供感性的、直觉的材料,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质性的数学思考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过程、数学的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学期的一次函数性质时,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给出两点就迅速确定了一条直线图像,拖动关键点图像就会有不同的过象限情况和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把抽象的问题形象、直观化了,增进了学生对性质的理解。 2.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过程,增强创新能力 数学实验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自己“做数学”、体验数学的境界,亲自体验数学创造与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往往被掩盖,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问“当初数学家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他们是怎么找到证明方法的?”数学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中体验到那条被掩盖了的思维轨迹,逐步学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尽早地走上创新的道路。 3.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实验过程本身是一个科学研究、探索真理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和反思的过程,数学实验应让学生真正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参与者,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三、数学实验的实施 按照数学实验的组织形式和地点的不同,数学实验可分为随堂实验、实验室实验等。随堂实验就是穿插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如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一堂课引入课题的实验情景,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数学软件或课件,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这种数学实验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 实验室实验是指围绕一个数学主题组织的实验,内容较为丰富、完整。如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鲁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科书57页中“读一读”中的《用几何画板设计密铺图案》的实验课题,就可以在实验室里用“几何画板(4.04版)”设计密铺图案,十分简捷、方便。 根据实验的目的,数学实验又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一般伴随概念原理的分析、讨论,耗时一般较少,实验后通常不安排讨论。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在几何画板中画任意三角形来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该种实验通常采用“告诉——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在验证中所有的学生都做同样的事情,学生被告知如何操作、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得出结论,这是一种比较固化的操作模式。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一般分为引导探究和开放探究两种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式教学一般由教师提出,学生提出假说,引导学生朝着教师预先设计的方向进行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模式允许学生在假说的基础上和数据解释上去创造。教师的引导并不是刻意地引导出一个唯一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数学、获得知识。开放探究式教学一般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设计方案与实施方案,得出结论,并加以检验。这种模式强调探索和创造,学生以一种近似数学家发现数学问题的方式进行数学发现学习,不再强调获得正确的结论,而是强调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3篇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3篇 一、改善实验教学与学生兴趣的关系 二、利用实验教学再现知识发展过程 三、利用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应用思维 作者:刘玉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 参考文献: [2]伍银平,卜以楼.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误区及矫正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5(22). [3]王健.数学实验及其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数学月刊, 2007(10).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陈彬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改变过去呆板的教学模式,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课程学习活动中来,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勤于动手,敢于质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成果,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为学生后期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实验能够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学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问题中验证数学规律,并且通过自己的总结相应的解决思路,为数学问题的求解打开思路。数学实验教学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模式由过去的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并且数学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教师制定上课实验规划,并且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进行探讨,并且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额时候应该进行相应的引导,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二、通过数学实验,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三、通过数学实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四、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 五、结语 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教师应该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者:陈彬单位:江苏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初级中学 摘要: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能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发现知识”,让学生从“听”数学变 为“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 理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一、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数学不仅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更是初中阶段难度相对比较大的学科。如果数学教师刚开始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求知欲,使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那么就可能会导致 很多学生变成数学学科的学困生,以后再想去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 并转变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会非常困难。因此,起始阶段教师就 应该不遗余力地采取措施,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努 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实验能够带给学生极强的直观感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新颖的 实验情境来开展实验教学,不但能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还能让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实验,进而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三、开展制作性数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验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验 概要: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由其独特优势和作用,不仅 对于创造更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促进作用,并且对于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其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有显著的作用。教师还是要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合理加入探究式教学成分,使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本文作者通过实际探究来以充分的证据证明探究式教学的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优势,希望可以通过本次实验以及结论总结,给各位教师带来参考和借鉴。 一、确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 在开始具体探究探究式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的作用之前,我们必须要设计合理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确定实验对象,使实验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并且是实验过程井然有序。 实验对象的抽取:本次实验主要以本校某共50名学生的班级的所有成员为实 验对象,并将这50名学生依照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划分为智力水平,学习水平 和思维能力大致相当的A、B两组,并且两组同学男女比例相当。 本次实验共耗费半个学年,对A、B两组同学进行分班授课,在进行教学实验 的这段过程中,对A组同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对B组同学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讲授,而在老师配置方面和课堂讲授内容及课下作业方面都要保持一致,半个学期后,重新对这两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有提升或进步,进行重新考察,从而得出一个较为精准,外界因素干扰较少的关于探究式教学对于学生各项基本能力的影响的结论。 二、实验过程 在确定了实验目的及实验方法之后,我们就要具体地开展实验了。面对同样的 讲授内容,作为实验过程中的授课讲师,要对A、B采取有差异的教学方式,主要 表现在是否有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对于A组同学,教师使用原来的授课模式,即以讲授课程内容、以课本例题为例巩固所学知识点、布置课上习题、为同学讲解错题的四个步骤,为主要授课程序。而对B组同学则是要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位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各个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授课模式以教师的提问和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为主,而教师要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来回走动,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渗透出来的思维方面的问题或者知识层面的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纠正,或者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值得被其他同学学习的地方,并及时指出加以鼓励。

关于高级初中中学数学教学心得

关于高级初中中学数学教 学心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数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也是历年升学考试中的重头戏。数学的学习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数学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各类科学都要用到的基础性学科,几乎找不到一门科学是完全脱离数学而存在的。“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我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并且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这里,我就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初中阶段的数学和小学完全不同,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将开始由“算数”向真正的“数学”过渡,但是不少学生的思维难以由“数字”向“字母”和“方程”转变,难以接受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因此,他们就会觉得数学“很难学”、“不知所云”,进而发展成为厌恶数学、害怕数学,这样,数学成绩便一落千丈。单纯的数学理论未免过于抽象和枯燥。但是,“数学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把数学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抽象,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好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备课,抓住重点 教学是也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要给自己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什么时候要上到什么地方,这些都要了然于胸,根据自己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摘要]: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数学实验直观教学操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 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 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数学 实验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主(要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有人认为实验仅是自然科学的教学手段,这是一种误解,实验同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因为,从广义上说,数学教育也是一种科技活动,是科技工作的一部分。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也是当前素 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虽然,数学实验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CAI软件的普及,数学实验必将遍地开花。下面本人就“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一、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反这种“直观”的背 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的存在性,初中教材中未加证明,学生作图稍有不准确,就难以 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教师就可通过实验——抓纸活动,使学生领悟其本质。 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如图,过A作一折叠使AB落在AC上,得折痕AD,则AD平分∠BAC。同样方法得出折痕BE、CF。这样,学生就直观地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一部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相似地,可以折出三角形的外心、重心,进一步启发学生,还可折出三角形垂心. 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提出下列问题: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如下图) (1)按上图的方式,搭两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搭三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 (2)搭10个、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得到的? (3)如果用x表示用火柴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探究交流,学生从多角度中去思考、去发现规律,发现如下一些结果: 1、… 3x+1 2、… 4+3(x-1) 3、… 4x-(x-1) 4、… x+x+x+1

最新初中数学导入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导入教学初探 1 化州市合江镇陵江初级中学宋怡丽 2 作为数学教师,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只是每个人的认识和做法不尽3 4 相同,最终效果也就不完全一样。现在的中学生活泼好动,根据专家结论,中 小学一般只能保持 20分钟左右思想集中,这段听课效果也最好,那么作为一节5 6 课的开场白——导入,设计得好,往往能起到一般的说理不能起到的作用。本 7 文就中学数学导入教学分四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有趣故事导入 8 9 在新授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 10 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 11 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如在学习“二 12 元一次方程课”时,教师可先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 13 一名下属到较高的职位,底下的办事人员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 在名方面的条件都旗鼓相当,难分高低,一时无法定下来,杨损就把这两名候 14 15 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 16 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 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 17 18 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和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 19 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你想知 20 道他怎样快速解决的呢?又如在讲因式分解中“十字想乘法”这节果时,可 21 先讲一个小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在一个神秘的山洞中,藏着一把智慧钥匙, 22 它能给人增添无穷的智慧,下面我把取钥匙的方法告诉大家,看谁能取到钥匙, 23 进入山洞要打开四个门,每个门必须同时用两把钥匙才能打开,门前放着许多 24 标着号码的钥匙,每个门上都有两个数字,但这两个数字并不是钥匙的号码, 25 而是两把钥匙号码的和与积,如下图所示:

初中数学教学总结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期数学教学进行工作总结。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

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及操作研究复习过程

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及操作研究 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陈骋 提起实验,无论是中学生还中大学生都会本能地想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说数学实验,他们都会表现出茫然和困惑。那么,什么是数学实验,为什么要开设(做)数学实验呢?数学实验是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产物。而在中学,数学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同在大学的情形是基本一致的,它们的主要差异表现为中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浓度较浅。这样,中学开设数学实验在实验课题的选择上必须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马克思也曾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无怪乎许多科学家认为对科学的分类应改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和哲学,即把数学从自然科学中剥离出来,认为数学和哲学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这些都预示着数学的地位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科院院士吴文俊在《数学教育不能培养数学家的要求出发》一文中指出:任何数学都要讲逻辑推理,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用数学去解决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学校给的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清楚的,题目也一定是做得出的,但是将来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都是预选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总是的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科学,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一般科学思想方法和数学中特有的思想方法,其中一般科学思想方法是基础。我们可以把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有关的教学实验都构建为数学实验,由于初中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就界定了其使用之素材与实验工具的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数学思考的第四条“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初中教育处于基础教育的地位,这决定了数学在素质教育里如果要成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必须从一般科学思想方法的猜想和实验出发逐步建立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学实验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才能准确地得以体现,它既是建立在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实际发展的基础上,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体与客观性的统一。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多篇)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目录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正文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冀军旗 今天能有幸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学习数学教学中的方法我感到很高兴,这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下面就我对新教材的认识和这些年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及想法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一下:新课标的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他和老教材的区别较大,新教材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由被动变为主动, 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下面就新教材的认识和这些年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及想法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一下。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这给教师增加了难度,教学的灵活性增加了。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但是有些例子和农村学生结合的不是很紧密,有时需要我盟重新设计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事例,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本节的知识,但是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也更容易掌握知识了。 二、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生命教育下初中数学课堂实验教学

摘 要 数学实验教学是十分有效的再创造教学方法之 一,它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笔者在学校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和启迪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设计数学实验,从六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探索 A Brief Discussion on Experiment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lass under Life Education //Meng Nan [1],Zhu Xingtao [2] Abstract mathemat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which provides an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development,and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mathematics problem-solving.Under the guidance of life e -ducation,the writers positively explore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mathematics experiment;ex -ploration First -author 's address Mingzhu Campus,Middle School At -tached t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130024,Changchun,Jilin,China 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及本质产生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操作、分析、探究、归纳和交流的能力。数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功效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想。 1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 的教学行为,开发实验教学是大势所趋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 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实验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而实验教学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平台和空间,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 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因此,开发实验教学正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是大势所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2实施生命教育,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和体验式 的课堂,数学实验教学起到决定性作用 生命教育是教师的人格引导和学生人格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更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更是一种唤醒、一种引导、一种激励和一种对话。生命教育要求教师建构有生命力的课堂,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多样化的课堂,体验式的课堂,生成性的课堂,是在教师的 引导下,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 亲历实践过程、领悟知识的内在规律、掌握科学的结论、感受丰富的情感,形成个性化理解。以此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促进良好思维品质形成,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和育人的目的。 3设计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而直观性教学如数学实验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产生联想、概括和抽象的最好方法。 例如:“等式性质”、“不等式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导出,教师可以设计利用天平的平衡、不平衡来说明 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而学生对天平感觉新奇,必然会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而这种教学设计必然可以让学生较生动、具体地体验等式性质的“来历”。当教师将苹果、梨、橘子几种水果带入教室,形象地代替抽象的字母a 、b 、c 来说明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到一起,这样当教师把其抽象成为数学知识时,学生才并不感觉陌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 4设计数学实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 数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制作、设计、发现,通过探讨、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由于数学中有许多问题是来源于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者是借助于软件平台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深入理解概念、定理等新知创造条件。 如在进行“无理数的概念”教学时,设计如下的数学实验:课前准备一把剪刀、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边长 [2]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24-0122-02 (下转第124页) 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