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第二次离线作业答案

德育原理第二次离线作业答案
德育原理第二次离线作业答案

《德育原理》第二次离线作业答案

一、简要回答

1、在德育中指导学生品德修养应予把握的主要问题?

答:(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要注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修养目标和方向。选择什么样的修养方向,决定人思想性质,我国的德育。一定要牢牢坚持个人修养与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提倡和鼓励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道德要求进行积极的自我修养,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帮助学生确立和选择正确的修养方向。如果只注意使学生产生自我修养的需要而忽视他们自我修养的方向性,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性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修养的方向,经常分析和研究学生自我修养状况,对缺乏正确修养方向的学生应予以耐心疏导。帮助他们划清社会主义所提倡的自我修养与剥削阶级、与人文主义的“自我完善”的界限,使学生按照社会主义要求来自觉进行修养。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还要避免出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能产生积极作用的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而这种修养不能离开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不能离开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交往。因此,要善于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和投入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积极参加集体的各种活动与交往,积极投入客观世界的改造中去,使学生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增强他们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修养的自觉性。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还要善于教给学生自我修养的方法,帮助他们找到修养的良好途径,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2、教学德育功能乏弱主要原因?

一是教学观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一种表现是,把教学单纯理解或看成传授知识的活动,把教学表征性的方面当作了教学的实质,没有认识到教学是以多方面课程的系统传授和学习为其主要表现特征,以促进人多方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规范性的教育活动。这种对教学的理解是及其片面的,在实践上必然会降低或窄化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也自然谈不到德育功能。另一种表现是功利化的教学取向,这种功利化的教学观,导致实践上的教学极为重视如何能给个人带来利益的观念和知识技能,其结果是教学中的德育越来越被淡化,越来越远离人文精神和道德文化。

二是德育工作习惯及评价习惯上的片面性。运动化、活动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我国德育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活动对学校德育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贬低活动、忽视活动不对,但德育工作总是习惯于高活动,甚至把它唯一化,而忽视教学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

三是体制上的条块分割。现在中小学校普遍没有教务、政教和总务等职能部门,这种体制对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影响的。这在管理上是无可非议的 , 但这难免不使教学和德育成为问题。按理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全校的共同任务,但说是这样说 , 而实际上却难以如愿。

四是教师工作评估导向上的片面性。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 , 教师评职、晋级的条件、标准得到一定改进 , 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教学方面的指标比较硬,具体 , 可衡性强。而德育方面的指标则比较笼统模糊 , 可衡性差。这种教学指标硬、德育指标软的状况 , 使一些学校在对教师工作评价上自然比较注重可比性强的教学指标 , 教学指标也无形中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方面。而德育方面的指标由于笼统模糊而受到忽视 , 成为评价教师的虚软的、非主要的方面。

五是教育力量利用上的偏差 , 过多重视班主任作用 , 忽视挖掘利用广大教学人员作用的发挥。

3、开放式德育及其特点?

开放式的德育并不意味着反对在校园内(或班级内)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不意味着什么活动都要搬到校外(班外)去进行。其实,开放式的德育产不否认学校教育,只要外不要内。它是指在力量参与、信息交流与沟通、活动领域、实施过程、组织网络、管理工作等方面有内有外、内外结合的一种教育思想及工作方式。

特点为:德育工作不是自我局限在本校范围内,而是有内有外。既有向外展开,又有向内引入。不是封锁外界现实的影响,无视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求得内外影响的一致性,通过内外结合来控制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利用积极因素来影响学生。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德育并不是反对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反对单纯在校内或单纯在校外的片面做法,重视内外的一致与结合。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树立正确的开放意识十分重要。

4、如何确立班级目标才有利于它更好地实现?

目标的确立应根据教育目的,要符合学校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班集体的目标必须体现马卡连柯说的“前景路线”原则。也就是说,要有明确的方向,远大的志向,使学生看到前途和充满希望。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远目标。但光有长远目标是不够的,因为长远目标的实现往往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困难的过程,一定时期内很难看到效果,这反过来又会减弱学生的奋斗情绪,降低积极性。所以还应注意设立近期的、经过大家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把学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或阶段目标,这样的目标能使人在短期内看到成效。能尽快让学生获得成功,尽早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增强信心和勇气去实现下一个目标。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目标的提法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要鲜明、准确具体生动,富有吸引力,号召力和鼓动性,要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5、德育方法的总体把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要增强方法的有效性,应在整体上注意以下问题:

(1)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以启发引导的思想作指导。启发引导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探讨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和行为准则。

(2)要注意研究和把握好制约方法有效性的因素。德育方法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制约,如不正确的教育观、僵化甚至对立的师生关系、不遵守方法运用的基本规则,运用方法时缺乏灵活的机智都会影响德育方法的有效性。在教育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和尊重受教育主体的积极主动性,避免强制和压服,把方法的运用建立在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

(3)要处理好方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古往今来,德育实践的发展使它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方法,这其中一些反映德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们今天的德育应予以借鉴和继承的,那种借方法的时代性而否定传统方法的借鉴性和继承性的虚无主义是错误的,反过来说,那种以传统方法继承性为由而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不主动探索创造新方法的保守主义也是不对的。在当今的时代,我们要注意把方法的继承性与创新结合起来,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4)要重视和发挥方法的整体效应。因为,制约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它决定了运用多种方法的必然性。解决人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绝不是孤立地使用某一方法就能奏效的,各种方法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但也都它们自身的局限性,要使每一种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有其他的方法与之相配合。

(5)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科学的方法论不仅含有各种类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

法,而且含有科学的方法论,如: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事物的质变量变、对立统一等,这些对于我们进行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都是在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6、为什么说教育爱具有陶冶价值?

教师尊重关爱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良好的陶冶作用和示范作用。在关系和谐心理相融,感情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的气氛中,师生之间不仅相互尊重信任,同时还常常伴随相互学习的行为,教学相长能得到最明显的体现。从教师这方面来说,他除了从学生那里觉识自身教之所长教之所短和学生的长处外,他自身许多良好的言行和情感也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情陶冶、人格陶冶等,教师的这种态度和行为能对学生的为人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在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尊重关爱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爱的温暖,而且能感受到人格的真善美所在。使他们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中体验到如何待人,如何为人,懂得真诚与合作的价值,感受到人世间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真诚助人的品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学生,关爱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

7、德育原则及其基本特点和作用?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过程中各种各样关系和矛盾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它主要针对德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回答“为什么要这样”、“该怎么这样办”的问题。德育原则反映人们对德育工作的主观认识。但这种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对教育目的、教育规律、德育实践及其经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基本特点:

一是时代性,一定的德育原则是与其所处的社会要求、教育目的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

二是理论性,德育原则指导实践但并不是实践本身,它是对德育实践某一问题或一般问题加以处理和解决的理性要求,具有明显的理论色彩,体现出一定的德育观念。

三是规范性,德育原则不仅反映德育工作观念,而且还为怎样把观念变为有效的实际行为提出一般的要求。

作用:

一是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德育不仅反映社会及其教育目的对德育工作的要求,而且也是人们对教育规律、教育实践经验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正确反映。因此,它对德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是对德育工作的评价作用。德育原则不仅能为人们处理、解决各种关系和矛盾提供一般的策略性要求,而且还反映出一定的德育要求、德育思想、德育价值取向等。能为检查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评价依据。依据德育原则来评价德育工作,有利于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8、品德评价法及其必要性?

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人对自身思想品德行为的调节或认定,不仅是依据主观上的自我认识,而且常常是依据客观外界的评价来进行的,由此,使得品德评价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其思想品德行为经常带有不稳定性。他们自身的长处或不足,需要经常予以评价才能获得强化或矫正。思想品德评价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重要方法。

品德评价法的功能在于:使学生从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中了解、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

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能强化学生的积极因素,矫正和克服消极因素;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荣辱感。

9、对德育管理进行教育性强化的必要性?

管理的教育性强化,即指在管理中要注重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工作来增强管理的成效,达到管理的目的。

必要性表现在:

一是管理中的教育性强化,这是一般管理学意义所具有的基本原则。在一般意上认为有效的管理,不只是强化各种规范规章,不仅是进行各种监督检查和奖惩等,也包括运用教育手段,来使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必要的管理规章和要求、措施等,来使人对这些产生内在的认同或接受,调动人的内在积极自主性。教育性成为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学所强调的重要管理原则,并把它看成是体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方面。

二是德育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服务于教育的管理,它是以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健康成长为目的。这样的管理,要实现它的教育目的,其过程理应充满教育的意义。不注重教育性或失去教育性,德育管理也就背离了它“服务于德育”的目的。

三是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固然需要有一定的规范要求,特别是身心发展处于不稳定不成熟阶段的青少年,但并不意味着这是最有效的或一定是有效的。如果教育对象对所要求的规范没有内在的真正认识和理解,如果教育对象对外在的规范要求心有抵触或误解,即使不断加大对遵守规范的检查监督或惩处的力度,也难以使学生的行为品质得以良好的形成。

10、为什么说教学具有教育性?

教学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活动,其教育性有其必然性:

首先,从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上看,教学是手段性的,教育是目的性的。

其次,从教育目的来看,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要求,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目的,在其表述上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把对人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作为主体部分来加以突出,总是构成教育目的的主体部分。

再次,从教学活动进行的内容来看,教学内容虽是多方面的,但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一定的思想性、道德性、情感性、智慧性、文化性、审美性以及价值性等,这使得教学的进行必须要有教育性,要体现教育性。这其中也就自然包含德育性。

第四、从教学中教育者的使命和实际言行特征来看,教育者承受着社会所赋予的育人职责,这种委托要求教育者并不只是在知识、技能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思想、道德、智慧、情感、审美情趣、文化素质、价值态度等方面要对受教育者给予实际影响和引导。

第五,从社会的意愿来看,教学的教育性无不是社会的意志所使然。教学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自从产生的那一天起,社会就早已按照自己的意志(培养为本社会服务的人),把对人品德方面的要求赋予给了教学,这在人类早期的教育活动中显得尤为突出。回顾历史,人们不难看到,人类早期的教育无不具有德育的性质,即使在其之后到现在,社会也依然按照自己的意志,赋予教学许多的德育使命和内容,把教学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社会的意志不仅赋予教学的教育性,同时也决定了社会对教学是否具有教育性、体现教育性具有监督职能。放弃或违背教育性的教学,总是为社会所不允许的。

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根本所在。

11、教育的人道化及其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人道性,在总体上说,是指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过程等方面人道性体现和要求,从教师对教育人道性应有的体现来说,教育人道性主要指教师在教育目的上对良好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追求,和教育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

教育过程的人道化具有这样几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二是关心学生,把学生的痛苦或不幸以及他们各方面的良好发展放在心上,关注他们生活的冷暖、学习的进步以及他们做人的好坏,为他们良好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三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发展不仅寄予良好的期待,而且还能以爱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给以全身心的投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在学生身心和利益受到危害时挺身而出,敢于同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现象作斗争;四是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能因身为教师而在学生面前盛气凌人,或以不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遇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压制学生。要认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和社会地位方面的平等性,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一视同仁,不以出身贵贱而喜欢一部分学生或厌恶另一些学生。

教育过程的人道化是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领导干部和教师)来体现的,因此,教育过程的人道化,实质上也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教育者如不按上述要求去做,则是职业道德低下的表现。如果违背了上述表现,则是不道德甚至是非道德的表现,必将遭到人们的谴责。这方面的问题在上一章中已有所体现,这里不做叙述。

12、搞好学校德育管理应把握的主要问题?

德育的管理性强化不可忽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德育思想观念的强化,包括使全体教育者充分认识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和价值观。使教育工作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进取精神。二是强化完善德育组织系统,处理好各组织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之间有分有合,分则各负其责,各有特点;合则目标一致,相互配合。三是德育机制的强化,包括建立完善必要的制度和规范,建立公正公平的奖惩机制,良好的检查评估导向机制,校内外新影响的沟通协调机制等。机制的强化应在活化上下功夫,同时要赋予它公平公正的品质。四是德育队伍的强化,除明确目标职责,注重德育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坚持正确的导向外,还应注意主动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五是强化德育的研究探索,以科研带动和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

13、德育目标及其对德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

德育目标,即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期望达到的结果,一般表现为对品德培养的基本(或具体的)要求,是一个国家(或学校)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德育目标总是带有综合性。从实际的讨论来看,德育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目标指一个国家或社会提出的总体德育目标,是所属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都应遵循和把握的总体原则。广义的德育目标是指对德育活动既具有宏观指导、又有具体要求的目标领域(也可称为目的领域)。具体表现为含有层次结构的目标系列,各层次目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一是对德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即规定了德育的社会性质——品德培养的社会倾向性,在根本上决定了德育要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人,指明了德育的方向。如果违背了这种性质,偏离了这一方向,代表社会的相应管理机构就要对此加以纠正。

二是对所要培养的素质有质的规定性,即具体规定着培养什么样的品德,表明对品德素

质的明确要求。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使它对德育活动的要求带有很强的原则性。成为社会把握德育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所在。

14、德育意识及其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德育意识即指人对德育工作的主观映象、想法以及由此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它反映德育这一社会存在,同时对其又具有反作用。它源于人与德育这一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又随德育实践而不断发展变化,并对德育工作给予各种不同的影响。

德育意识对德育工作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使德育工作者能够从实际工作中引出的观念、思想、规则等来指导、计划自己的行动,引导德育工作方向、确定活动意向、预见活动未来。使德育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

15、德育队伍管理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德育队伍管理。德育队伍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德育队伍是德育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德育队伍管理重要的是搞好德育队伍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建设德育队伍要树立新的德育队伍观。旧的德育队伍观仅仅把队伍局限在班主任或学校范围内,难以适应改革开放时期德育工作的开展。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中,学校德育队伍要体现层次性(既不仅要有工作队伍、教育队伍,还要有领导队伍和管理队伍)。在校内重点建设好能够自觉教书育人的师资队伍,特别是班主任工作队伍。因为在学校中,全体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干,这是始终要把握住的。在校外,要特别注意搞好家长队伍建设,德育队伍建设与管理除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明确责任制、建立班主任工作规范或条例等)外,还要经常对他们的工作、纪律、作风等方面进行检查,考察他们的育人素质。德育队伍管理要重在调动人们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不仅要教育启发他们自觉工作,还要主动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爱护他们。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评估导向,活化激励机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估教师工作的一项硬性指标。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激励工作人员奋发努力地工作。

16、陶冶教育法及其必要性?

所谓陶冶,汉语的本意为制陶器和炼金属的方法,后被移用教育中,比喻对人的品格给予有益的影响。陶冶教育法就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对人给予积极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必要性表现在:人的成长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情境,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情境总是不断地给人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常常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环境或情境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注意利用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来陶冶学生的思想和情操,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我国古代就非常注意利用这一方法,不少人主张,培养德行要“熏清陶染”,“潜移默化”“陶冶而成之”。

17、班级德育有效性的必要基础?

(1)良好的人际氛围

(2)正确的舆论

(3)领导核心和骨干富有影响力

(4)心向一致的努力态势

(5)健康的文化情趣

(6)活动的开展有序和谐

二、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学校的德育,不是向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观点,而是分析道德的方法。(正确)

2、只有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各项活动中的德育,才是开放式的德育。(错误)

3、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正确)

4、加强学校德育,就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错误)

三、问题分析

1、现在许多学校在德育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请你分析这其中的道理。

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

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有其特殊性,这就是把它们思想意识的形成与转变作为主要任务。而对于思想意识形成与转变这样的问题,是不宜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因为,大多情况下,压服的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只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坚持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是我国教育性质的具体体现。

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是使青少年成长所必需。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与“两极”发展的可能性。他们既可能接受正确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又可能接受不良影响,养成坏的或不好的行为习惯。他们的特点是,既然富于理想,又注意实际;既品德高尚,又不拘小节;既勇于独立思考,又容易盲目信从;既然理智沉稳,又易感情冲动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人,就应予正面教育和疏通引导。

2、中外不少教育家、思想家都强调对学生的教育要“长善救失(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请你分析这是为什么?

长善救失,即发扬积极原则克服消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学生思想内部的斗争主要表现为他们自身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二者之间强弱状态的不断变化,导致人思想品德表现有所不同。当积极因素得到增强,并成为矛盾的主导方面时,消极因素就会受到抑制或被消除,人的思想品德就会向健康的方面转化和发展。反之,积极因素就不能很好地主导思想品德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良好的德育效果离不开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自身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过程实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不断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利于增强学生战胜“自我”的积极体验,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并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3、古语有“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之说,值得教育思考。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

正面教育除了用先进的理论、事实以及良好的榜样去激发学生,教育学生外,还要对学生思想行为给予正面强化,即通过表扬奖励等手段,对学生积极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赞赏。正面强化,不是不要批评处分,德育中批评处分是不可少的。研究表明,正确使用表扬奖励的手段比批评处分更容易促进学生的上进。古人“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数子十过”易使其灰心丧气,因为他会有“他已把我看扁了”之感。“奖子一长”可使其振奋向上。因为他会有“他已对我寄于很大希望”之感,“他十分理解我”之感。所以,进行正面教育也应注意以表扬奖励为主,并力求在表扬奖励的基础上使学生内

心发不断进步的动机,产生高尚的追求。

4、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请你分析这是为什么?

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和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因为除教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德育途径,如生活实践活动,班级和团队活动以及专题性的德育活动,还比如隐性的德育途径也很多,它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亦有重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

德育实施过程之所以要注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主要在于:第一,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可靠保证。德育实施过程的目的,不在于它确立了相应的影响机制或组织形式,也不在于它建立了广泛的影响渠道和约束机制。而在于它是否真正促进了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真正发展。思想品德的真正发展虽需要一定的外在教育影响,但这种发展在本质上是自我性的——即经过自己的身心活动建构起自身的品德。这种情况意味着:外在的教育影响能否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与教育对象自身是否具有相应的内在活动密切相关。自我教育作为教育对象自身内在活动的重要方式,具有“自教”性特点。这种“自教”的发生,既表现教育活动之外,也常常表现在教育活动之中。

第二,自我教育不仅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使人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重视,日益得到提升。现实社会的改革开放和激烈的竞争,无疑需要人以更大的主体性来适应。正因为如此,人的主体性发展在当代教育中被受关注,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而人的主体性发展与自我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自我教育既是人主体性成长的内在土壤,也是主体性体现的主要标志。没有自我教育,人的主体性发展失去了内在的土壤,主体的素养就难以得到提升,就难以实现本质力量的丰富性。人的自我教育是人生存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的体现,人的主体性发展总是伴随自我教育而发展,人的主体性只有在自我教育中才能得以真正确立和不断巩固。

6、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那种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等做法,实质是伦理观念上的误区。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

教育受实践应有的理性把握就是要坚持和体现它的人道性、引导性、广泛性、理智性和纯洁性、爱与严的结合性。

教育爱的人道性不仅指教育目的上对学生良好人性发展的追求及其制度化保证,而且还包括在教育过程中对人的生命极其价值的重视,对人的人格、尊严和应有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对教师而言,就应在教育过程中自然体现这些。但如何体现?却是不能没有理性把握的,这种理性就是要理解把握教育爱内在的人道规定性。我们看待和评价教育爱之所以要坚持人道性的标准,是因为在实践中并不是教育爱的所有言行都具有人道性。那些“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行为,那些“恨铁不成钢”的粗暴行为,那些信奉“打是疼骂是爱”的行为等等,极易导致学生对教育爱的回应的消极性或“过激反应”,有时还会导致非人道的现象发生,使教育爱走向它的反面。我们不否认,在现实教育中,有些教师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有着内在的对学生关爱的良好动机,也确实是为学生负责,也有着使学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因此,要保持教育爱对学生人性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保持教育爱的人道性。

这在实践上意味着:教育爱必须要建立在对学生人格及其尊严尊重的基础之上,体现出人格地位的平等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坚持和体现尊重关爱学生的人道性要求,并不是反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过错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处分。在教育过程中,对学

生的过错行为是需要一定的批评甚至处分来加以制止和纠正的。要把对学生必要的批评或处罚建立在尊重关爱的基础上,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不侮辱学生的人格,不损伤学生的自尊,不伤害学生的情感,体现出对学生的真诚和希望,使学生认识到过错的不合理性,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样的批评或处分才是具有人道性的道德表现;在履行教育职责中,要充分认识学生合法权益的不可侵犯性,不能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体现出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尊重和自觉维护。教育爱内含的人道性规定是不可违背的,违背了人道性,爱也会变成鞭挞人性,摧残人性甚至是残害人性的凶手,这已是许多事实所证明了的。

7、教育(德育)有法(方法),但无定法。为什么是这样?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德育有法,但无定法,一劳永逸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德育方法都会因时间、地点、条件和操作方式的不同而此时有效,彼时无效,或此时无效彼时有效。这便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而富有机智地选用德育方法,并不断探究新的德育方法。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各种意外的意想不到的事件,能够恰当判断灵活处理的一种能力。

教育机智对德育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无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在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境中,对事物敏锐的感觉和恰到好处的判断,采用因地、因时、因人而宜的德育方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同时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

教育机智主要指的是教师的一种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冷静理智的自制力,灵活机智的解惑力,随机应变的变通力,及时果断的调控力以及细致的观察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教育素养密不可分,即第一,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育机智形成的前提;第二,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只有沉着冷静,才能灵活地处理好各种事件;第三,教师应具备渊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时产生教育机智的源泉。

四、案例分析

1、新学期开始了,刚参加工作的宇婷老师被安排做初一(3)班的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她向一位多年做班主任的教师请教。这位班主任告诉她:“必须对学生严厉点,特别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能给他们好脸,越给他们好脸他们就越不像话。学生要是不怕你,这个班就什么都干不好。”

请分析:这位班主任的话能使宇婷老师做好班级的教育工作吗?为什么?你认为班主任怎样对待学生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答:不能使这位新教师做好班级的教育工作。因为,因为前一位教师的话违背德育原则,即使她的话是好心和好意,在实践是是绝对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

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尊重信任学生。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成人感(或者说独立性)增强。这一时期,他们把自己当作大人看待,并力求与成人平等,要求独立自主。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个性、尊严以及建议和意见,也比较爱接近在这些方面尊重和信任他们的人,能够与之倾心交谈,并乐于接受那种别人所给予的尊重和信任的帮助、劝说等等。相反,对于那些不尊重、不信任、不理解他们的人或事,常常抱怨、不满、甚至会以各种方式加以对抗等。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能够深刻体察到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信任学生,正确地理解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来源于热爱学生的情感。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班主任,应当热情关怀、爱护、尊重他们每一个人,而不能以学生学习成绩好坏、是否遵守纪律来决定对他们的态度。要做到尊重学生,班主任还应具有自制力,站在教育者应有

的高度上,对学生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在与学生发生冲突时,理智地考虑解决办法,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现实中有人往往用这样的情况来说明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有问题的:如:有百分之多少多少人不了解林则徐,有百分之多少多少人不知道“9、18”是什么日子……等。

请分析:这种评价中所说的问题,是属于学生思想品德上的问题吗?你认为哪些方面才属于思想品德问题?为什么?

答:这些问题不是思想品德问题。在涉及到善和恶的问题上才属于道德问题。道德问题不是知多知少的问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五、联系实际论述

1、教育爱的有效实践为何需要用理性来加以把握。

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不仅是保持爱的道德性所必需,而且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所必需。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爱都具有道德意义,都能达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如果在教育中,当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被理智所驾驭,不能保持它的真善美的道德本性的时候,这种爱就会失去教育作用,而且还有可能走向它的反面。这说明,爱也具有二重性,即现实中,既存在含有真、善、美的高尚的、积极的爱,也有偏狭、庸俗的、消极的爱。只有那种充满真善美的爱,才是培养良好品德的费沃土壤,照耀美好心灵的阳光,才能陶冶人高尚的情操。而要保持爱的道德价值,使它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就必须保持爱的理智性和爱的纯洁性。教育爱的理智性,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性和明智的,而不应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有力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冲动的爱缺乏理智的驾驭,难以保持他的一贯性和稳定性,犹如夏季风雨反复无常。有的不仅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而且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在爱中缺乏一贯的教育性,放松教育,甚至放任,这就是溺爱。这种爱从长远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为它不能使学生自身的缺点、毛病得到克服,而且有可能带来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已为许多事实所证明。二是因爱而过分苛刻地要求学生,达不到要求就严厉批评、训斥甚至进行各种形式的惩罚,这就是苛刻的爱。这种爱表面上看是对学生很负责任,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但“爱之深”,往往会带来“恨之切”的行为,造成对学生身心的伤害和对他们人格的漠视,使教育失去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总之缺乏理智的爱,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教育上都难以带来良好的结果。爱的理智性要求教师队学生的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正确的是非标准。对学生爱的情感和行为,要富有冷静的判断、耐心的期待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事实证明,这种理智性对不断增进教育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信息管理概论作业1-答案

作业1 姓名:学号:工作站: 一、填空题: 1.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古代信息管理时期的信息管理对象以以纸制手抄本、印刷本为主,此时的信息管理重心集中于以藏为主,倡导的信息管理方式是:四部分类法。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3、马费成的四阶段说:传统管理阶段:以图书馆文献信息源管理 为核心;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资源管理阶段: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知识管理阶段:以知识的创造、学习、应用、理解和协商为核心。 4、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尤以国外学者为代表,信息过程说的代表人物是:泰 勒(R.S.Taylor)内容是围绕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的传递、信息过程的成本、信息过程的效果。国内比较尤代表的学者卢泰宏教授提出了三维结构理论,将信息管理的基本问题归纳为五个问题域,分别是存、理、传、找、用。 5、知识管理的三要素是:组织、人、信息技术。 6、知识管理技术如按过程分类,它包括生产、共享、应用和创新 二、名词解释 1、信息:从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进行回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 见书本47页 2、知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见书本28页第三段。 3、信息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 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 管理包括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配置、传递、利用、反馈和评估;信息管理不但是一种管理的思想,也是一种管理的技术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它还是一个系统。P25 4、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people),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knowledge),

管理沟通实务作业及答案

管理沟通实务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8分单选题 1.【全部章节】书面信息的组织取决于()。 A 信息的长度和复杂性 B 你的读者、目的和情形 C 是否必须传递很多数字或非数字的数据 D 是内部文件还是外部文件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2.【全部章节】下面哪一种不是口头演讲中开场白所采用的类型? A 宣言型 B 数据型 C 综述型 D 反问型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全部章节】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演讲的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A 使用正式的书面语 B 通俗易懂 C 生动感人 D 准确朴实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4.【全部章节】小李给客户写了封信要求她更新账户信息,这位客户没有回信。下列哪个是最有可能的解释? A 客户认为小李的信不清楚、不令人信服,或比较无礼 B 客户非常非常忙,没有回复任何邮件 C 客户觉得她最近一次收到的货有点问题,已经找了另一家供应商

D 客户从来没有收到过这封信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全部章节】下列哪一项并不是造成倾听失误的原因? A 粗心大意 B 耳聋 C 误解 D 译码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6.【全部章节】下列哪种不属于倾听者的障碍? A 假装专心 B 急于发言 C 身体欠佳 D 吵闹声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7.【全部章节】下列哪种不属于商务信函的类型? A 肯定性信函 B 描述性信函 C 负面性信函 D 劝说性信函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8.【全部章节】当你有大量与你口头演讲的主题相关的信息时,你会()。 A 选择三到五个不同的观点,然后把别的都去掉 B 选择与某一观点相关的三到五点,然后其他的都去掉 C 详细地包括所有信息

20春《德育原理》离线作业

在线作业试卷列表 单选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 分值:5 A. 情感品质 B. 意志品质 C. 思想品质 D. 宗教品质 2.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 分值:5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C. 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D. 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 分值:5 A. 苏霍姆林斯基 B. 蒙台梭利 C. 赞可夫 D. 裴斯泰洛齐 4.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分值:5 A. 杜德海姆 B. 杜威 C. 班杜拉 D. 柯尔伯格 5.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分值:5 A. 情境性 B. 协调性 C. 动荡性 D. 成熟性 6.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 分值:5 A. 养教结合 B. 广泛性 C. 隐形性 D. 有组织性

7.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分值:5 A. 促进社会的发展 B. 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 C. 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D. 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8.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分值:5 A. 进行政治教育 B. 开展宗教教育活动 C. 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 D. 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9.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的,应给予( )。分值:5 A. 达度评定 B. 比较评定 C. 操行评定 D. 肯定性评定 10.(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分值:5 A. 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B. 活动和交往 C. 深刻的道德认识 D. 品德发展的动机 11.(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分值:5 A. 班主任工作 B. 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 课外校外活动 D. 各科教学 12.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 分值:5 A. 讨论法 B. 谈话法 C. 陶冶法 D. 讲解法

德育原理试卷答案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加强学校德育,就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答:正确 2、德育是对人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答:正确 3、品德是人的心性(心理因素活动)和社会规范价值系统相互作用内生而成的“合金”。 答:正确 4、德育的社会价值就是维护和发展社会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 答:错误,因为德育的社会价值,就是德育对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那种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等做法,实质是伦理观念上的误区。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 答:教育受实践应有的理性把握就是要坚持和体现它的人道性、引导性、广泛性、理智性和纯洁性、爱与严的结合性。教育爱的人道性不仅指教育目的上对学生良好人性发展的追求及其制度化保证,而且还包括在教育过程中对人的生命极其价值的重视,对人的人格、尊严和应有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对教师而言,就应在教育过程中自然体现这些。但如何体现?却是不能没有理性把握的,这种理性就是要理解把握教育爱内在的人道规定性。我们看待和评价教育爱之所以要坚持人道性的标准,是因为在实践中并不是教育爱的所有言行都具有人道性。那些“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行为,那些“恨铁不成钢”的粗暴行为,那些信奉“打是疼骂是爱”的行为等等,极易导致学生对教育爱的回应的消极性或“过激反应”,有时还会导致非人道的现象发生,使教育爱走向它的反面。我们不否认,在现实教育中,有些教师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有着内在的对学生关爱的良好动机,也确实是为学生负责,也有着使学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因此,要保持教育爱对学生人性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保持教育爱的人道性。这在实践上意味着:教育爱必须要建立在对学生人格及其尊严尊重的基础之上,体现出人格地位的平等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坚持和体现尊重关爱学生的人道性要求,并不是反对在教育过程中

中央电大信息管理概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息 答: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穆,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意义,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2、信息的共享性 答:信息的共享性是指信息能同时为多个使用者所利用,它不会因为使用者的增加而使每个使用者获得的信息减少。3、管理 答:通过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所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 4、经济信息 答: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并为经济活动服务的信息。 5、经济信息系统 答:由经济信息源、经济数学方法、经济信息处理器、经济信息处理器、经济信息管理者、经济信息用户构成的综合体。 6、信息组织 答:是根据信息资源检索的需要,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规则,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有序化,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实现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二、问答题: 1.信息的三个层次是什么?各自回答什么问题? 答:信息的三个层次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语法信息所回答的问题是:事物存在的方式,运动状态或变化是什么。语义信息所回答的问题是:事物的这种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含义就什么。语用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信宿所收到的信息含义是什么价值或效用。 2.信息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 答:(1)帮助人们提高对事件的认识,减少活动的盲目性。(2)是人类社会一切有组织活动的纽带。(3)构成生产力的一个要素。(4)是世界的第三要求与资源(5)是管理活动的核心 3.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经济管理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基本职能:目标,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也称战略管理;中层管理,也称战术管理;基层管理,也称事务管理 4.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1.信息是企业活动的基础2.信息是管理的工具3.信息是经营决策的依据4.信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5.经济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答:可归纳为及时、准确、适用、完整和经济五个方面。信息处理及时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信息的收集、记录要及时,二是信息的加工、检索、传递要快。信息处理准确性,首先是原始数据要准确;第二是要进行正确的加工处理;第三是传递要准确,排除传递中的干扰,保持信息的真实性。信息处理适用性,包括数量适当、格式易懂、针对性强、直接可用等方面的要求。信息处理完整性,主要是要使各级管理人员掌握与工作和决策有关的、全部主要的信息,以便其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与权衡,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信息处理经济性,信息处理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对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技术上、经济和运用上的可行性分析,要讲经济效益,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和完整性,必须建议在经济性上的基础上。 6.INTERNET提供的服务有哪些? 答:电子邮件服务 远程登录服务 文件传输服务 网络新闻服务 网上交谈服务 菜单式信息检索工具

管理沟通实务在线作业答案

..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你应该间接地进入主题? A 读者对该信息感兴趣 B 你必须要说服一个很难对付的读者 C 你有好消息告诉读者 D 该信息很复杂 正确答案:B 2.你正在和某人说话。当你说话时,他一直在点头。当你结束说话时,他提出了不同意的方面。很有可能这位听众: A 毫无理由地在点头 B 想要误导你 C 一直都同意你的观点,只是对你说的最后一点不同意 D 不停地点头只是表明他在听,但并不意味着他同意你的观点 正确答案:D 3.小王非常有活力,善于说服人,但其写作很差。如果他想要被提升到管理岗位,他应该: A 雇一名优秀的秘书 B 提高他的技术技能 C 提高写作技能 D 在老板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进行口头演讲正确答案:C 4.当你想要顾客买你的产品时,可采取下列哪种沟通形式? A 参与 B 征询 C 告知 D 说服 正确答案:D 5.小唐有一个新的招聘计划,她确信肯定能极大提高公司的员工保持率,但管理层肯定需要再讨论。因此,首先她需要获得每一位参与管理的股东的同意。小唐明白她必须阐述大量的证据来取得他们的同意。请问,下列哪种渠道更有可能使她陈述所有的信息? A 给每一位股东打一个私人电话 B 给每一位股东写一份简短的电子邮件 C 作为股东每月例会的议程中的一项 D 写一份书面建议书 正确答案:D 6.你进入一个新的销售区域,必须要给那些从未谋面的顾客写信。你应该使用哪种风格? A 友好、事务性的 B 友好、幽默的 C 正式、事务性的 D 正式、热情的 正确答案:A 7.下列哪种一般属于外部书面沟通的形式? A 备忘录 B 商务信函 C 电子邮件 D 报告 正确答案:B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内部沟通环境中的主要障碍? A 主观障碍 B 客观障碍 C 倾听障碍 D 沟通方式障碍 正确答案:C 9.当有人在抱怨一个问题时,比较好的是很快提出一个

德育原理离线作业答案

德育原理离线作业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作为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单独完成人的品德发展任 务。 答:正确。德育是全面促进其它各育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对整体教育中其它各育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它能以其鲜明的社会性质对其它各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目的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它能为学校师生开展各育活动输入精神动力,提供思想认识上的先导,使其它各育的实施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有力条件;再次,德育能够培养学生从事其它各育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非智力因素,增强其它各育的实际效果。 2、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答:错误。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3、学校德育不应只是以各种规范约束学生,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略人生和生活的意 义。

答:正确。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非计划性的内容。计划性的内容,即被明确纳入工作日程、作为明确工作任务的德育内容。这一类的内容,往往表现为有布置有检查、有明确的实施要求等。一般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确立的。非计划性内容,即指没有明确纳入工作日程,而因为偶然的需要而涉及的德育内容。 4、(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和进行方式,因此,在(外在)教育中不可能会有自我教育发生。 答:错误。在整体教育中,“各育”具有互含性,“每一育”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含有其他各育的因素,那种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极少存在的。这意味着整体教育中蕴含十分广泛而又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德育资源),注重整体教育中的德育,有利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各育”的这种互含性,决定了“各育”的互为性。使得每一育的开展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为其他各育的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体教育中进行德育,会使德育得到整体教育的烘托;同时应看到学校中的“各育”,都统一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都是整体教育目的所要实现的任务。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现在许多学校在德育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请你分析这其中的道理。 答: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有其特殊性,这就是把它们思想意识的形成与转变作为主要任务。而对于思想意识形成与转变这样的问题,是不宜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因为,大多情况下,压服的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只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坚持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是我国教育性质的具体体现。正面教育、疏通引导是使青少年成长所必需。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与“两极”发展的可能性。他们既可能接受正确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又可能接受不良影响,养成坏的或不好的行为习惯。他们的特点是,既然富于理想,又注意实际;既品德高尚,又不拘小节;既勇于独

信息管理概论作业答案1

一 1、知识管理的三要素是:组织、人、信息技术。对 2.知识管理技术如按过程分类,它包括知识的生产、共享、应用和创新。对 3.马费成教授提出信息管理发展的四阶段说对 4.钟守真教授提出信息管理发展的五阶段说错 5.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1948年研制成功的错 6.现代,信息管理人员更加技术化、专业化、专门化,他们在组织内部被称为CIO或CKO。对 7.技术手段说的代表人物是:霍顿错 8.孔茨提出双因素理论错 9. 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国内比较尤代表的学者卢泰宏教授提出了三维结构理论对 10. 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尤以国外学者为代表,信息过程说的代表人物是:泰勒。对 11. 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尤以国外学者为代表,管理职能说的代表人物是:莱维坦。错 12.中国各朝代都有专门记录和管理档案文书的官员,如司马光就是史官,负责这方面的事务。错

13.中国古代图书整理活动到清朝达到极致,代表性事件就是《康熙字典》的出版。错 14.中国古代倡导的信息管理方式是:五部分类法错 15.古代信息管理时期的信息管理对象以纸制手抄本、印刷本为主对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对 17. 图书馆的出现将信息管理的目的发展到藏与用相结合。对 18.中国古代信息管理重心集中于藏。对 19.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信息管理活动的重心开始向西方国家倾斜。对 20. 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对二 1、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对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起源于霍桑实验。对 3、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对 4、安索夫的《公司战略》一书于1965年问世。对 5、经验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戴尔。错 6、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对 7、人们将泰勒称为“管理理论之父”、“过程管理之父”。错

管理沟通实务在线作业答案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你应该间接地进入主题? A读者对该信息感兴趣 ? B你必须要说服一个很难对付的读者 C你有好消息告诉读者 D该信息很复杂正确答案:B 单选题I 2.你正在和某人说话。当你说话时,他一直在点头。当你结束说话时,他提出了不同意的方 面。很有可能这位听众: A毫无理由地在点头 B想要误导你 C 一直都同意你的观点,只是对你说的最后一点不同意 ?D不停地点头只是表明他在听,但并不意味着他同意你的观点 正确答案:D I 单选题I 3.小王非常有活力,善于说服人,但其写作很差。如果他想要被提升到管理岗位,他应该: A雇一名优秀的秘书 "B提高他的技术技能 ?C提高写作技能 D在老板允许的围,尽可能多地进行口头演讲 正确答案:C I 单选题I 4.当你想要顾客买你的产品时,可采取下列哪种沟通形式? A参与 B征询 C告知

? D说服 正确答案:D I 单选题I 5.小唐有一个新的招聘计划,她确信肯定能极大提高公司的员工保持率,但管理层肯定需要 再讨论。因此,首先她需要获得每一位参与管理的股东的同意。小唐明白她必须阐述大量的 证据来取得他们的同意。请问,下列哪种渠道更有可能使她述所有的信息? A给每一位股东打一个私人 B给每一位股东写一份简短的电子 C作为股东每月例会的议程中的一项 D写一份书面建议书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你进入一个新的销售区域,必须要给那些从未谋面的顾客写信。你应该使用哪种风格? ? A友好、事务性的 B友好、幽默的 C正式、事务性的 D正式、热情的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7.下列哪种一般属于外部书面沟通的形式? A备忘录 B商务信函 C电子 D报告正确答案:B 单选题

东师2019年春季《德育原理》离线考核答案参考资料

离线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作业得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标准答案】:正确。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标准答案】:正确。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要求老师做到: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3、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 【标准答案】:错误。德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言行之中,是无法进行量化的。 4、学校德育中的法制教育就是要达到使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

管理沟通实务作业答案

《管理沟通实务》作业答案 一、是非题 1、非语言沟通是一种来自各种文化的人们都能理解的世界性语言。F 2、“像谈话一样写作”可以作为写初稿时的规则,但必须要编辑成比较好的书面格式。T 3、口头陈述中的信息要特别比书面汇报中的信息复杂,尤其在交互式的陈述中。F 4、在迄今为止所研究的所有社会中,同一性别的人站在一起时要比不同性别的人在一起时更靠近些。F 5、在国际商务信函中,月份应放在日期前。F 6、不管你去面试的职位是什么类型,你都必须穿西装去参加面试。F 7、根据沟通的过程,有效的管理沟通应考虑七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听众、信息源、信息、目标、环境、 媒介和反馈。T 8、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可以写一份3页的简历,尤其是他/她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特别活跃时。F 9、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告知、推销、征询和参与。T 10、全神贯注的倾听就是专心的倾听。F 11、你在陈述复杂的财务信息时,应该进行口头汇报而不是书面汇报,因为这样你可以回答出现的任何问 题。F 12、好的写作者总是保持一贯的风格,不管其读者是谁。F 13、克服倾听者障碍可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避免噪音;克服误解障碍。F 14、听众越多,你需要越注意发音清晰,也就是说,必须发清楚每一个词的音。T 15、在正式的报告中没有必要去解释技术用语,因为一般的听众都知道这些词的意思。F 16、群体中出现冲突表明群体成员之间差异太大而不能一起协同工作。F 17、随着你在组织中不断晋升,技术能力通常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更多的综合能力,如写和说的能力, 将决定你发展的前景。T 18、倾听过程中不应做笔记,而是要认真听对方说话。F 19、在面试中使用技术术语是永远都不能让人接受的。F 20、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沟通主体、编码、沟通渠道、沟通的客体、译码、作出反应和反馈等环节。T 21、积极倾听需要身体语言与讲话者身体语言的配合。T 22、根据信息载体的异同,沟通可以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可细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两种形式。T 23、为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口头陈述中必须比书面格式使用更多样化的词汇,并减少重复。F 24、约哈里窗是一种重要的进行自我认知、纠正认知偏差的工具。T 25、文稿起草后应立即进行修改,不然会遗忘。F 26、简历主要有两种类型:知识型简历和技能型简历。F 27、在倾听当中不能运用沉默,因为会大大降低倾听的有效性。F 28、在21世纪,随着程序变得更加自动化,工作越来越依赖于命令而不是说服。F

北师大《德育原理》在线作业

《德育原理》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 ) A.苏霍姆林斯基 B.蒙台梭利 C.赞可夫 D.裴斯泰洛齐 2.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D ) A.杜德海姆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3. 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C ) A.情感品质 B.意志品质 C.思想品质 D.宗教品质 4. 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D ) A.情境性 B.协调性 C.动荡性 D.成熟性 5. 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B ) A.养教结合 B.广泛性 C.隐形性 D.有组织性 6. 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B ) A.促进社会的发展 B.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 C.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D.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7. 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D )。 A.进行政治教育 B.开展宗教教育活动

C.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 D.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8. 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的,应给予( B )。 A.达度评定 B.比较评定 C.操行评定 D.肯定性评定 9. ( B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A.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B.活动和交往 C.深刻的道德认识 D.品德发展的动机 10. ( B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各科教学 11. 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C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陶冶法 D.讲解法 12. 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产生于( B )。 A.19世纪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叶 D.21世纪初 13. 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D )。 A.奖励法 B.惩罚法 C.评比法 D.操行评定 14.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D ) A.爱国主义教育 B.国际主义教育 C.共产主义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 15. 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D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C.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D.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信息管理概论作业答案精编版

信息管理概论作业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信息管理概论》四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 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和 ()。 2、以(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 和 (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 ()、()、()。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 ()、信息媒体管理、()、()、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和()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 一、填空题 1、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第二次世界大战 3、图书馆领域、工商企业管理领域、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4、管理理念 5、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队伍管理。

管理沟通实务练习题_答案[1]

《管理沟通实务》练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约哈里窗 答:约哈里窗是一种重要的进行自我认知、纠正认知偏差的工具。约哈里窗认为个体的信息可以分为公开的自我、隐蔽的自我、盲目的自我和未发现的自我。个体可以通过反馈和自我透露的方法来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和盲目区域,并探索未知区域,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客观了解他人。约哈里窗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沟通中的知觉偏差。 2、简述管理沟通的基本策略 答:沟通客体策略(沟通者)、沟通主体策略(听众)、信息策略、渠道策略、文化策略。 3、简要说明提问技巧在面谈中的作用。 答:通过提问回答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阐明信息。 4、简述演讲准备所需考虑的几个方面。 答:通常演讲的准备工作包括8基本个方面:明确目的、评估自己、了解听众、明确主题、收集资料、组织演讲稿、视听辅助手段、预先试讲。 5、如果你是一位会议主席,将如何对待会议中的非正式群体? 答:给之适当的发言和表现机会,但是不能让之言行超越会议的主题,更不能任其主导甚至串改会议目标。 6、简述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的优缺点 答:口头沟通的优点是快速传递和即时反馈。其缺点在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失真的可能性。书面沟通的优点--①书面沟通具有有形展示、长期保存、法律防护依据等优点。②书面沟通更加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③书面沟通的内容易于复制、传播。缺点--①相对口头沟通而言,书面沟通耗费时间较长。 7、跨文化沟通中应注意哪些策略? 答:口头语言沟通:直接、婉约,插嘴、沉默;非口头语言沟通: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身体空间运用及沉默。 8、简述沟通的内涵 答:1. 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 2. 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需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 3. 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而不是信息本身。 4. 良好的沟通常被错误地理解为沟通双方达成协议,而不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5. 沟通的信息是包罗万象的。 沟通的内涵包括:(1)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2)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需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3)良好的沟通应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0073《德育原理》在线作业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 情感品质 意志品质 思想品质 宗教品质 2.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杜德海姆 杜威 班杜拉 柯尔伯格 4.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情境性 协调性 动荡性 成熟性 5.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 养教结合 广泛性 隐形性 有组织性 6.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促进社会的发展 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 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7.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 进行政治教育 开展宗教教育活动 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 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8.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的,应给予( )。 达度评定 比较评定 操行评定 肯定性评定 9.(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活动和交往

深刻的道德认识 品德发展的动机 10.(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主任工作 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 各科教学 11.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 讨论法 谈话法 陶冶法 讲解法 12.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产生于( )。 19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21世纪初 13.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 奖励法 惩罚法 评比法 操行评定 14.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 爱国主义教育 国际主义教育 共产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15.《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 苏霍姆林斯基 蒙台梭利 赞可夫 裴斯泰洛齐 德育主体的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德育主体的素养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素养。教师本身是德育的主体。所以,道德教育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尤其是从事道德教育工作的专门人士必须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政治信仰、法纪观念和优良的德行品质。否则,道德教育只能变成难以使人确信的一般的知识教学。 如何看待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师生关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在德育教育中应该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和谐师生关系。(互相尊重,换位思考)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科学的观点引导人、正确的言行教育人、扎实的作风感染人、端正的态度鼓舞人,用制度、纪律去引导规范行为,

2013电大信息管理概论作业1和作业4答案

1、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二次信息(C.文摘) 2、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三次信息。(D.述评) 3、迈克尔哈默博士提出的理论称为:(D.企业再造理论) 4、下面的选项中哪项不属于管理活动的必备要素。(B.管理的原则) 5、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模式是:(B.网状模式) 6、下面哪项属于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具有的一般特性。(C.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 性) 7、著名的“经济人”理论提出者是:(B.泰勒) 8、下面的说法哪项是实得信息的含义。(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 事物的信息) 9、第二传媒是指(C.广播) 10、下面的说法哪项是先验信息的含义。(B.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 于该事物的信息;) 11、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B.全信息;) 12、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用信息的含义。(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价值。) 13、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A.马斯洛;) 14、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有何特点:(A.没有固定的传播者和受者) 15、下面哪项属于信息资源不同与其他物质资源的独特特性。(A.时效性) 16、下列的搜索引擎工具哪项属于目录式搜索引擎。(B.Yahoo ) 17、下面的几种检索表达方式,哪种方式属于布尔逻辑检索。(B.“北京大学+五四运动”) 18、下列的搜索引擎工具哪项属于索引式搜索引擎。(C.Google ) 19、下面的几种检索表达方式,哪种方式属于截词检索。(A.“*magnetic”) 20、存放的是有关主题的数据库或服务器地址,并指引用户到特定地址获取所需信息的网络组织方式是(B.网络信息指引库) 1、负责对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在全机中起指挥中心的作用的部件是:()。 A.控制器 2、集成电路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 C.集成电路

信息管理概论作业1.2答案16385

在线作业1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下面哪项属于信息资源不同与其他物质资源的独特特性。(A) A.时效性 B.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C.稀缺性 D.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2.下面的说法哪项是先验信息的含义。(B) A.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 B.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D.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 3.下面的说法哪项是实得信息的含义。(C) A.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 B.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D.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变化的方式。4.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义信息的含义。(B) A.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 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 5.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法信息的含义。(D) A.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 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 6.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用信息的含义。(D) A.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 C.主体在观察事物之前已经居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价值。 7.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三次信息。(D) A.游记; B.论文; C.文摘; D.述评 8.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一次信息。(A)

管理沟通实务作业答案

《管理沟通实务》作业 一、是非题 1、非语言沟通是一种来自各种文化的人们都能理解的世界性语言。 2、“像谈话一样写作”可以作为写初稿时的规则,但必须要编辑成比较好的书面格式。 3、口头陈述中的信息要特别比书面汇报中的信息复杂,尤其在交互式的陈述中。 4、在迄今为止所研究的所有社会中,同一性别的人站在一起时要比不同性别的人在一起时 更靠近些。 5、在国际商务信函中,月份应放在日期前。 6、不管你去面试的职位是什么类型,你都必须穿西装去参加面试。 7、根据沟通的过程,有效的管理沟通应考虑七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听众、信息源、信息、 目标、环境、媒介和反馈。 8、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可以写一份3页的简历,尤其是他/她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特别 活跃时。 9、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告知、推销、征询和参与。 10、全神贯注的倾听就是专心的倾听。 11、你在陈述复杂的财务信息时,应该进行口头汇报而不是书面汇报,因为这样你可以回答 出现的任何问题。 12、好的写作者总是保持一贯的风格,不管其读者是谁。 13、克服倾听者障碍可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避免噪音;克服误解障碍。 14、听众越多,你需要越注意发音清晰,也就是说,必须发清楚每一个词的音。 15、在正式的报告中没有必要去解释技术用语,因为一般的听众都知道这些词的意思。 16、群体中出现冲突表明群体成员之间差异太大而不能一起协同工作。 17、随着你在组织中不断晋升,技术能力通常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更多的综合能力,如写 和说的能力,将决定你发展的前景。 18、倾听过程中不应做笔记,而是要认真听对方说话。 19、在面试中使用技术术语是永远都不能让人接受的。 20、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沟通主体、编码、沟通渠道、沟通的客体、译码、作出反应和反馈 等环节。 21、积极倾听需要身体语言与讲话者身体语言的配合。 22、根据信息载体的异同,沟通可以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可细分为口头沟 通和书面沟通两种形式。 23、为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口头陈述中必须比书面格式使用更多样化的词汇,并减少重复。 24、约哈里窗是一种重要的进行自我认知、纠正认知偏差的工具。

德育原理(2018春季离线期末作业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答:正确。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答:正确。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要求老师做到: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3、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 答:错误。 德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言行之中,是无法进行量化的。

信息管理概论-作业二答案

信息管理概论-作业二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管理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从广义上讲,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涉及信息的生产、获取、检测、识别、变换、传递、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信息活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 2、在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是指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3、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4、计算机软件主要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生命周期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对对象法。 6、数据库的类型有:面向企业的数据库、文本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 7、一个决策支持系统一般包括语言系统LS 、知识系统KS 和问题处理系统PPS 。 8、信息内容层面包括叙述层、含义层、效用层三个层面 9、信息组织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基本功能、增值优化功能、目标功能和社会功能。 10、信息组织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信息组织的思想观念现代化以及信息组织的技术手段现代化。 二、选择题 1、第一台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B)。 A、继电器 B、电子管 C、晶体管 D、集成电路 2、能够被计算机硬件系统直接识别的语言是(A)。 A、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高级程序语言 D、前面三种 3、基于宽带CDMA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属于(C)。 A、第一代移动技术 B、第二代移动技术 C、第三代移动技术 D、第四代移动技术 4、如果一所大学有5个校区,分别处于一个城市的5个不同地方,那这个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应使用(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