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在性格方面,五行生克若不平衡,火多无制,急躁而欠涵养。水多无制,聪颖而意志不坚,亦且好动。木多无制,情重而仁厚。金多无制,精干而敏锐。土多无制,慈厚而好静。当然即使这样,通过后天的自我控制仍然可以达到性格平衡。

什么是五行呢?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

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那么有病就要有药医。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

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肾:恐则伤肾.惊吓刺激肾功能,膀胱内气功能不好,您就说:吓得屁滚尿流. 五味:

肝功能不好的人少吃酸的,美味不可多用.

心脏功能不全的人少吃苦的,苦味入心,苦的在血管里不易流动.

脾功能不强的人少吃甜食,甜味入脾,影响消化.

肺脏功能不强的人少吃辛辣的食物,辛辣入肺.

肾功能不强的人少吃咸的,咸味入肾,咸味过重伤肾,美味不可多用.

五色

肝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青.

心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红(高血压的人脸色发红)

脾胃不和的人脸色发黄,无光泽.

肺脏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白(结核的病人过午发烧,脸色发红)

肾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黑,因为肾过滤毒素的.如肾脏不好,毒素虑不出去,反射到脸上,所以脸色黑.

肺,大肠为金.肝,胆为木.肾,膀胱为水.心,小肠为火.脾,胃,胰为土.五行相克相生.治疗疾病不可单一入手.其方法(包括调养),每种疾病至少二十五种,应择优,排好顺序.分阶段治疗.

人体的发病因素

1.情绪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人的情绪变化会对健康有明显的影响.2.气候气候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又一因素.3.饮食(1)偏食(2)伤食(3)停食 4.滥用药物. 5.环境污染主要指水质,空气,噪音.五脏的生理(肾)

肾中医认为肾的功能是藏精, 生髓, 生骨, 为生育发育之源, 又主纳气, 主水, 开窍于耳及二阴, 其华在于发. 1.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2.肾主生殖.3.肾主水(泌尿).4.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5.肾纳气人体呼吸虽然是肺所生,但吸入之气必须纳于肾.6.络膀光.7.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五脏的生理(肝)

肝中医认为肝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1.主免疫,肝有解毒功能.2.肝藏血,肝是血液的储存器,向心脏供血.3.主谋虑,考虑判断事情的能力与肝胆有关.4.主筋,其华在于爪.久走伤筋,筋伤肝衰.5.开窍于目由于肝胆经络走向眼睛,肝胆有病变会影响眼部.6.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支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病变出现上逆苦水,消化不良,胃胀,腹胀.7.络胆出现胆结实,胆囊炎等.

五脏的生理(脾)

脾中医所指的脾,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而言,脾主晕化通血,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于唇.1.脾与胃有经络关系,胃是容纳与腐熟食物.脾是吸收输送营养到心,肝,肾,胃,肺,大脑和四肢.2.脾生血主运化,它将营养输送到血液中. 3.脾通血脾脏有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能力.4.脾主肌肉脾健康肌肉发达有力.5.脾主四肢功能好,四肢有力.6.脾向全身控制提供水液.脾脏输布功能紊乱全身浮肿.7.络胃胃寒则脾湿.

五脏的生理(肺)

肺肺是宰相,开窍于鼻,配合心控制全身,也参与意识活动,忧悲易伤肺.1.主呼吸.2.通调水道.水道不通会出现浮肿.3.主皮毛皮毛感受到气温,疼痛首先反射到肺.4.络于大肠.

五脏的生理(心)

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为人体血液动力所在,并认为心主神志,开窍于

舌,其华在面. 1.心是推动血脉运行的脏器,属火,是泵.它的功能出现问题,整个五脏六腑都出现问题.2.主思维每个脏器与神经都有关系.古人把神赋予心,由阴气,阳气相互作用而成,精神体现人的意志.把魂赋予肝,魂是随着精神而活动叫灵魂.如:痰迷心窍---癫痫(西医).3.心主汗,汗为心之液.过多的流汗会导致心脏衰竭.自汗,盗汗,手足潮湿也说明心脏有病变.4.心开窍于舌心有病变在舌反映出来.舌为心之苗.心血不足舌质淡白,心火旺(上)则舌质红,甚至舌体糜烂.心血淤滞舌质紫暗或现瘀点,瘀班.5.络小肠心有火使小肠受热,受热的水分进入膀胱.出现尿痛,尿涩,尿热甚至尿血.

六腑的生理(胆)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注入大肠,促进食物消化.胆气与人的精神情志有关.惊悸,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症状,也从胆方面治疗.胆病:呕吐苦水,胆液外溢身,面目发黄等症状.

六腑的生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1.胃胃主主受纳,腐熟水谷.中医称胃:山谷之海.胃谓后天之本,人以胃气为本.胃气不衰病愉快. 2.小肠小肠分清浊.清为精养.浊为糟粕.吸收精养,经脾输送身体个部分利用,剩余水.下输膀胱.小肠病变,影响消化,小便异常. 3.大肠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物.大肠虚:肠鸣,大便泻等.大肠实:大便秘等. 4.膀胱膀胱是人体水的代谢器官之一.津液通过下焦阳气,而为尿排除体外.5三焦三焦总司人体汽化,水谷精微生化精养,水液代谢.上焦司呼吸主血脉,谓气.中焦熟水谷,吸精养通肺化生营血.下焦分清浊.

五脏的病变反映

1.肾:腰酸腿痛,腿沉,小便不顺,下肢浮肿,头晕,耳鸣,性冷淡,高血压,不育症,结石,炎症,关节痛,呵喘不止.2.肝:口干苦,耳鸣,聋,偏头痛,手脚抽筋肝区痛沉,易怒,多疑,恶心,呕吐,易感冒,经期不正常,行走不稳等.3.脾:口臭酸,食欲退,爱睡,头身沉重,皮肤瘙痒,胃反酸,隐痛,口,鼻,牙出血,便血,大失血等.4.肺呵喘,咽干,多痰,浮肿,口鼻皮肤干燥,呼吸无力,大便干稀不定.5.心:胸闷气短,心率不齐,胸心痛,失眠多梦,多汗,眩晕,口舌青紫,心悸,口舌生疮.

五脏病变脸部的反映

1.肾:颧骨到耳之间,到下巴为肾反射区.2.肝:鼻梁中段和两侧为肝胆反射区.3.脾:鼻子尖是脾,两侧是胃.4.肺:前额和两眉中间是肺.5.心:额头,两眼间是心,心血官反映区.6.小肠:鼻翅到眼外角是小肠.7.大肠:鼻翅两侧大肠.8.脑:两眉间.9.生殖系统:上下嘴唇.10.心压力:印堂上.突发变化有病变,颜色发白,黑斑,红,脓包,红丝等.

内分泌(激素)

1.甲状腺:喉部.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 2.甲状旁腺:棕黄色大豆大小的小体.调节钙代谢.不足,血钙下降,手足抽筋.亢进易骨折.3.肾上腺:4.脑垂体:生长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促激素.5.松果体:7岁后萎缩,具有抑制性成熟.6.胰岛腺: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7.生殖腺.激素,黄体(女).

不要保持一种姿势

人体的坐、卧、站、走、看、思六种本能,不能劳累过度,否则

会影响健康。

久坐伤肉:长坐不动,血液停滞,会使臀部以及下肢肌肉纤维萎

缩,引起肌肉伸缩无力。同时长坐还影响消化器官正常功能,形成消

化不良,胃满涨气,食欲不振,导致胃疾。

久卧伤体:长期卧床不起,嗜睡不动易使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精

神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疲倦不堪,全身无力。

久站伤骨:长站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流上行回流不畅,极易引起下

肢静脉曲张和足部麻木,还可出现足背面浮肿。由于长站,关节僵直,

关节不活,腰背酸痛,重者还会引起关节炎的发作。

久走伤筋:饭后散步,对身体有益。但徒步长走,会造成下肢关

节韧带过度疲劳,引起韧带拉伤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更易产生此类

情况。

久看伤血:看书看物时间过长,会使眼肌和视网膜疲劳。眼肌麻

痹,视物不清,模糊重影,中医称曰“目瞩肝”、“肝藏血”,故谓

之肝血不足,长看伤血也。

久思伤神:长思会头晕痛,影响睡眠,造成神经衰弱等症。

心肝脾肺肾的关系

人体五脏的关系 君主之官:心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窍门天下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作为补五脏气血的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心功能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肩臂、气短、心烦、心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心悸、潮热、眩晕、咽干、健忘、痛涩、尿血、惊叫、痰黄稠、畏寒肢冷、神志不清、口唇青紫、困倦多痰、肥胖身重、口舌生疮、糜烂肿痛、体表疮疡、小便淋漓、面红耳赤、哭笑无常、语言错乱、四肢抽搐、口中流涎、卒然昏倒、喉中痰鸣、双目上视、五心烦热(脚心、手心、心口) 将军之官:肝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嘘(xu)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因此乌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养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对于肝火旺的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清泄肝火。 在众多的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 肝功能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口苦、耳呜、胆小、痛经、不孕、失眠、眩晕、舌直、恶心、偏头痛、性冷淡、易感冒、两肋痛、厌油腻、乳房胀痛、经期失调、头目胀痛、行走不稳、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双目上视、关节僵硬、睾丸肿痛、带下黄浊、手足腿抽筋麻木、咽中有梗物感、易怒或

中医知识: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 1.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阴阳水火升降原理。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精化为血,如《张氏医通》所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这种精血互生关系,即体现了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的关系之一。亦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创造了物质基础。临床所见心血不足导致肾精不足,或肾精不足导致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酸膝软等症,就是心(血)肾(精)同病的征象。 2.肺与肾 肺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与呼吸运动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和依存关系。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而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肺肾在水液代谢功能方

心 肝 脾 肺 肾 各主什么

心肝脾肺肾各主什么? 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藏神。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肺藏魄。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藏意。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肝藏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肾主生殖。肾藏志。 1,【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2,【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主皮毛)】【在窍为鼻】 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4,【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5,【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主骨生髓通脑】【在窍为耳及二阴】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

肺与脾肝肾之间的关系

肺与脾、肝、肾之间的关系 1、肺与脾的关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所以,脾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方面: 肺主气,脾益气,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水谷精气,上输于肺,两者结合化为宗气(后天之气);宗气是全身之气的主要物质基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但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必赖肺气的宣降才能敷布全身。肺在生理活动中所需要的津气,又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故脾能助肺益气。因此,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总之,肺司呼吸和脾主运化功能是否健旺与气之盛衰有密切关系。 (2)水液代谢方面: 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为调节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人体的津液由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而布散至周身及下输膀胱。脾之运化水湿赖肺气宣降的协助,而肺之宣降靠脾之运化以资助。脾肺两脏互相配合,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过程。如果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而为饮、为肿,影响及肺则肺失宣降而喘咳。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反之,肺病日久,又可影响于脾,导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 肺脾二脏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在于气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个方面,常表现为脾肺两虚、痰湿阻肺之候等。 2、肺与肝的关系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气机调畅,气血流行,脏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到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 肝和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方面。 (1)气机升降: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刺禁论》)。肺居膈上,其气肃降;肝居膈下,其气升发。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从左升为阳道,肺从右降为阴道,肝升才能肺降,肺降才能肝升,升降得宜,出入交替,则气机舒展人体精气血津液运行以肝肺为枢转,肝升肺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动。 (2)血气运行: 肝肺的气机升降,实际上也是气血的升降。肝藏血,调节全身之血;肺主气,治理调节一身之气。肺调节全身之气的功能又需要得到血的濡养,肝向周身各处输送血液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推动。总之,全身气血的运行,虽赖心所主,但又须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和藏血作用的制约,故两脏对气血的运行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第13 讲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我们现在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中医学科学思维的形式,讲了意 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中国古代哲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医学奠定了科学思维方式。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称之为朴素的、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思维 方式,在气、阴阳、五行的科学观、方法论的基础上,中医学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脏象学说 我们下面讲第二章,脏象学说,脏象。我们在讲前面科学思维的时候,已经初步涉及 到脏象理论的方法论。这一章的目的要求:1.掌握脏象和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2.掌握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理论)中的地位。3.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 特点。4.掌握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5.熟悉脏腑的生理特性及其意义。6.了解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的关系。 一、脏象的基本概念 我们首先讲脏象的基本概念。一、藏与臓、脏。藏,在汉字里面读[cáng]和读[zàng],两种读音。读[cáng],它的义项(一)为隐藏、藏匿的意思;二、是深的意思,这个“深”是指由上而下或者由外而内的距离较大。在我们脏象学说里面,当读[cáng]的 时候,有这么两种含义。比较一下,读[zàng](藏),其义项:一、是储存东西的地方;二、是指内脏。有草字头这个“臓”([cáng])字,日后汉字演化为月肉这个“脏”,体现了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脏这个脏。汉字演化过程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 我们脏象,历代书籍里面表述脏象这个概念的时候,使用的语言符号可以用这个“藏”,也可以用这个“脏”,月肉这个“脏”是由它(臓)演变而来的,它还体现 了汉字的演变形式。那么它的含义,在脏腑的脏的时候,它的含义取其义项之一,它 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小,内涵越来越深,专指中医脏腑的脏。月肉这个“臓”是我们 现代简化字“脏”的繁体字。《现代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语言文字委 员会所规定的,现在都使用这个简体的“脏”。它,原来的就是繁体的“臓”。现行 我们国家立法了,语言使用规范了,所以本教材使用这个“脏”,但是为了学习方便,就把原来繁体字的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同读[zàng]一一给大家介绍出来。这个臓(脏),是指人体内脏的通称,在中医学当中主要是指五脏,以别于六腑。 第二、讲讲脏器与脏腑。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在哲学里面,器与“道”相对,器是指有形的具体物质。那么器和道什么关系呢?在中国传统哲学里面讲,“形 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古代哲学有形下、形上这一类范畴,把它再 抽象出来,称为“道器”的范畴。那么,器,在哲学上指具体有形的物质;而道,是 指这种物质世界所反映出来的规律,(合为)道器。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最重要的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绪论(27个) 1)中医学: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医学模式:为一种医学观念,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是人类对生命、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3)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代最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家,即刘完素(寒凉派),李东恒(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滋阴派)。 4)寒凉派:以医家刘完素为代表。倡导“火热论”,认为外感“六气皆从火化”,因此治病多用寒凉方药。 5)攻邪派:以张从正为代表。主张治病当首先以祛邪为要务,善用汗、吐、下三法。6)补土派:以李东恒为代表。他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在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 7)滋阴派:以朱震亨为代表。他创立了“相火论”,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治病时善用养阴方剂。 8)温病学派;以叶天士、吴瑭等为代表,创立了温病学说,认为外感热病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方法。 9)汇通学派:以唐容川、朱佩文、张锡纯、恽(yùn)铁樵等为代表,倡导中西医汇通。 10)形与神俱:形即形体、神即精神。中医学认为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产生精神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1)以表知里:又叫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12)取象比类:又称援物比类、类比。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殊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 13)推演络绎:又称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原理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形式。 14)试探:是对研究对象先做一番考察,尝试性提出初步设想,依据这种设想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作适当的调整、完善和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认知方法。 15)反证:是以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16)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就是指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和基本特点之一。 17)天人相应:天指自然界,天人相应指人对天地自然的依循和适应关系。 18)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 19)病:即疾病。病是指特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 20)症:包括病症与体征。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即病人的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变化。 21)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 22)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

中医心肝脾肺肾

中医里“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味与五脏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 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5、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五、五官与五脏1、鼻为肺之官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2、目为肝之官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3、口唇为脾之官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为心之官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5、耳为肾之官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 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六、五情与五脏1、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 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

肺肾同源的科学内涵

中医“肺肾交互”理论得探讨及其在急性肾损伤诱导急性肺 损伤得科学内涵 黄仁发林业欣梁群卿李贺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肾内科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就是肾脏病学科得危急重症之一,其病因多样,临床以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中毒、重症感染等多见。单纯得无其她器官损伤得AKI预后尚可,而一旦合并肾外器官得损伤,尤其就是在ICU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得患者,常并发呼吸窘迫综合症,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80%[31,32]。遗憾得就是,尽管花费了大量得人力与物力,从AKI得分子信号机制得基础研究,到临床血液净化模式得改进,甚至临床应用体外膜氧合技术( ECMO)等治疗方法,至今收效甚微。因此,改善AKI预后得关键就是深入理解肾与肺得交互(across-talking)机制。但值得深思得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得肾在五行属水,肺属金,二者在生理上就是“金水互生”。在病理上就是“肺肾同源”。这种肾肺之间生理与病理上得中医认识,与目前西医AKI能诱发ALI得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本文试图从中医“肺肾交互”理论,以及其在急性肾损伤诱导急性肺损伤得科学内涵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医“肺肾交互”理论得探讨 1、1 肺与肾在生理上得关系 早在《黄帝内经》就认为肺与肾在经络上相互联系,《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这种结构上得联系,为二者功能上密切相关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属金,肾属水,金水互生。肺金与肾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得关系,主要体现在气得生成与转运与水液代谢方面。 1、1、1 气得生成与转运:肺为上焦,乃华盖之府,主气司呼吸,通过肺主呼吸得功能,吸入体外之清气,呼出体内代谢后之浊气,保障机体与外界气体得不断交换,以维持人体得正常生理活动。通过肺主肃降得功能,吸入之清气得以下降至肾,通过肾得蒸腾气化功能将气再上输于肺,通过肺之宣发功能将之输布于全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侣山堂类辩》说“五脏之气,皆相贯通”。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古人在理论上多以五行的生克乘侮来进行阐述,即生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病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相乘、相侮、子及母、母及子四方面的影响。但经过历代医家的观察和研究,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目前主要从各脏的生理功能来阐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反证其生理上的关系。 1.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

阴阳水火升降原理。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精化为血,如《张氏医通》所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 化清血”。这种精血互生关系,即体现了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的关系之一。亦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创造了物质基础。临床所见心血不足导致肾精不足,或肾精不足导致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酸膝软等症,就是心(血)肾(精)同病的征象。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 辨清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法。 2.同病异治:病同证不同,故治法不同。异病同治:病不同但证相同,则治法 相同。 3.精气: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的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 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 4.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它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 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5.三宝:即精、气、神。精和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神是人 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故精气神被称之为人身三宝。 6.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 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自和与平衡等内容。 7.阴阳制约:阴阳双方相互对立,互相约束的性质,在相互制约中达到动态平 衡。 8.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有另一方,即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阴阳当中复有阴阳。 9.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在不断地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10.阴阳互根: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11.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 可转化为阴,转化的条件是“极”和“重”。

12.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13.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14.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 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索宇宙内在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论。 15.五行相生: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滋生、促进的关系。 16.五行相克: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17.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化生、相互制约以维持系统平衡协调的关系。 18.五行胜复: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 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与平衡。 19.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超出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 正常的协调关系,又叫“倍克”。 20.五行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制约 它,反而被它反向克制,又称反侮或“反克”。 21.母病及子:指病邪从母脏传及子脏。 22.子病及母:指病邪从子脏传及母脏。 23.培土生金:即健脾补肺法,通过培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肺脾 虚弱证。 24.益火补土:即温肾健脾法,指用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方法,适用于脾肾阳 虚证。 25.金水相生:即滋养肺肾法,通过肺肾同治以滋养肺肾之阴,适用于肺肾阴 虚证。 26.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法,是以疏肝、平肝,佐以健脾治疗肝旺乘脾证。

心肝脾肺肾系列袋泡茶配方及要点简介

心肝脾肺肾系列袋泡茶配方及要点简介 基本方:普洱发酵茶、茯苓、麦冬 普洱发酵茶为云南大叶晒青茶经堆渥发酵后制成的茶叶,性温、甘,长期饮用可降脂轻身,宁心安神。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于松树树根上。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中国道家将其列为轻身健体、养生长寿第一要药,清西太后为养荣长寿也将茯苓列为每天必用品之一。茯苓饼配方及工艺从清宫流出后大行于世,经久不衰,现仍为北京做畅销的地方风味食品。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心、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 茯苓、麦冬伍用功效:茯苓益脾和胃,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本草经疏》称茯苓“其味甘平,性则无毒。甘能补中,淡而利窍,补中则心脾实,利窍则邪热毒,心脾实则忧愤惊邪自止,邪热解则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自除“。《本草汇言》称麦冬“清心润肺之药也。主心气不足,惊悸怔仲,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火伏肺中;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茯苓、麦冬皆入心经,茯苓以补心气为主,麦冬以补心阴为要;茯苓、麦冬皆入中焦,茯苓以淡渗益脾为主,麦冬以生津益胃为要。二药伍用,相须相使为用,气阴双补,既可养心安神,增睡眠,又可补气润肺,止咳化痰,也可健脾和胃,补益中焦。 茯苓、麦冬伍用临床适应症:用于心气心阴不足,心失所养之不寐、郁症;气阴两虚之虚劳久咳,阴虚燥咳;中焦脾胃亏虚之呕吐、胃痛、便秘等症(见于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支气管肺炎、慢性肺气肿、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 苓麦茶可作为胃、心、肺茶使用。 本方加珠子草可命名为珍珠苓麦茶或海巴苓麦茶作为肝茶使用,珠子草又名苦味叶下珠,台湾及韩国习称珍珠草,傣语名雅海巴。对肝炎、肝纤维化、脂肪肝、肝硬化、肝腹水有显著疗效。 本方加露水草可命名为露水苓麦茶,露水草为云南特有植物,富含β—蜕皮激素,具有明显的降糖,强壮肌肉、丰胸、防治老年痴呆等作用。前苏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将β—蜕皮激素作为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加进宇航员食品中,以防止航天活动中的肌肉萎缩退化;昆明制药厂有露水草胶囊上市,主要作用于治疗糖尿病。可作为降糖袋泡茶与奥利奇善一起使用。这样可总结如下: 一、苓麦茶:普洱发酵茶、茯苓、麦冬。根据需要作为肺、胃、心茶使用 二、肾茶:普洱发酵茶、茯苓、肾茶。因原植物叫肾茶,所以可直接命名为肾茶。 三、海巴苓麦茶:普洱发酵茶、茯苓、麦冬、雅海巴。作为肝茶使用。 四、露水苓麦茶:普洱发酵茶、茯苓、麦冬、露水草。作为降糖辅助茶。

肺与肾关系理论的中西医结合初步认识

作者:王光义,陈永,蔡静,杨梅,周平 【摘要】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正从客观、微观的角度逐渐认识到中医理论的合理性。在中医整体观理论中,肺与肾在气机、水液代谢、经脉联属和五行理论的“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西医学发现肺与肾在呼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疾病的原发与继发等方面有相互代偿的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尿毒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变中亦体现了相互影响的重要关系。文章从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内分泌学角度初步认识中医理论中肺与肾的关系。 【关键词】肾主纳气中西医结合水液代谢酸碱平衡内分泌呼吸衰竭尿毒症肺维生素d3 《黄帝内经》云:“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少阴脉贯肾络肺”即明确说明肾经与肺经存在经脉相贯连系,肺与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临床为:在病程进展上,肾脏疾病与肺脏疾病相互传变,相互影响;在诊疗上,肺科疾病常需要从肾论治,肾科疾病有时也要治肺。 1 肺←→水液代谢←→肾 中医理论认为:肾乃水脏,主水液代谢。《素问·调逆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除肾外,肺也在水液代谢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肺将机体的水谷精微散布全身,并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下输肾和膀胱,生成尿液。《血证论》云:“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现代医学认为:机体排出水分的途径有4个,即消化道约150 ml/d,皮肤(汗)约500 ml/d,呼吸蒸发约350 ml/d和肾(尿)约1 000 ml/d[1]。再加上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2,3],可以看出机体通过肺和皮肤排出液体量占42.5%,肾排液量占50%。 2 肺←→酸碱平衡←→肾 中医认为,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类证治裁》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人体适宜的酸减度用动脉血ph表示是7.35~7.45,平均值为7.40,变动在范围很窄的弱碱环境内。这种维持体液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尽管机体不断生成,摄取酸碱物质,但血液ph并不发生显著变化,这是由于机体的缓冲系统以及一系列的调节机制的作用,保证了酸碱的稳态,这些调节机制包括:血液的缓冲作用,组织细胞对酸碱的调节作用,肺、肾脏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1]。根据henderson-hassalbach方程式:ph=6.1+lg([hco3-]/[h2co3]);其中[hco3-]主要在于肾的代谢,[h2co3]主要取决于肺的运动。可见肺、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起决定性的作用。 3 肺←→内分泌物质←→肾 与以前的观点一致,在这里仍然将“肾精”的概念理解为各种内分泌物质[4]。 3.1 碳酸酐酶 co2的转运和转移与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密切相关。ca存在于肺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rbc、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在其作用下,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的可逆反应加快5 000倍[5]。在肺部,肺泡paco2比静脉血的低,血浆中溶解的co2首先扩散入肺泡,rbc内的hco3-与h+生成h2co3,ca又使h2co3分解成co2和h2o加速,co2 从rbc扩散入血浆,而血浆中的hco3-便进入rbc以补充消耗了的hco3-,cl-则扩散出rbc。这样,以hco3-形式运输的co2在肺部被释放出来。在肾脏,小管液中的hco3- 不易透过管腔膜,它与分泌的h+结合生成h2co3,在管腔膜上的ca作用下生成co2和h2o, co2为高脂溶性,可迅速透过膜进入小管上皮细胞内,在细胞内ca作用下与水结合生成h2co3进而离解为h+和hco3-。h+通过na+-h+ 交换而泌入小管,hco3-则与na+一起输运回血。肾脏与肺脏同时富含与co2转运密切相关的ca,通过协调运作维持着机体的酸碱平衡,说明肺与肾在气体

中医讲的是“精气血阴阳”, 追求的是“心肝脾肺肾”扶正与调和

中医讲的是“精气血阴阳”, 追求的是“心肝脾肺肾”扶正与调 和 高朱雷:中医就是五个字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1955710.html,/html/2012-03/08/conten t_1635284.htm 大洋新闻时间: 2012-03-08 来源: 信息时报邀约四次,笔者好不容易才见到高教授。其实笔者在访问之前,就听好几个同事说过,他一眼就能把病人看透,那么几味并不算太起眼的中草药,在他的调遣、加减之下,似乎就有了神奇的药力,不敢说是药到病除,那也是几付中药剂下肚病好了七分。笔者一见面,就问:“外面说您是华佗再世,贵医院的医务处长也给我讲您收到‘华佗再世’四个字的锦旗就有十多面,是不是?”面对笔者的疑问,高朱雷笑一笑:“那不敢,华佗 是谁?是神医啊,我可差得太远了!尽管患者那样说,但我不那样认为。” 平实的回答,谦虚的胸怀。高朱雷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先后担任冶金部附属第六医院、新疆乌鲁木齐中医院首席专家,新疆人民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科室主任、曾数次或公派、或受邀赴海外讲学、诊病,参与编撰的多部中医内科著作已成现代中医的重要文献;行医30余年,他接诊了数以万计的中老年慢性病、疑

难病患者,不管他自己认不认,口碑树在老百姓心里,树在外国友人的心里。因为不管多重的病人,他开药都是以中药为主。用他的话说“西药吃多了,病不一定好得快,但身体一定垮得快。”有意思的是,同行分析他开的药里面,一般主要的药是一种补益药。他出去讲学、讲座和跟病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病是“三分治,七分养”! 高朱雷是共和国新生代中医学家,跟中医中药结缘30载,他总结自己行医30年的心得时说:“中医千锤百炼3000年,其实核心就是五个字--精、气、血、阴、阳”。 一 一位好的中医大夫,他自己就是一所医院。人走到哪里,医院就开到哪里。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他一不需要昂贵的仪器检查,二不需要复杂的化验结果,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辨证,就能知晓病情,开一些中草药方剂,用不了多少天,像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骨病、颈椎病、腰椎病、前列腺病、咳喘肺病等中老年慢性病、疑难病,重症减轻,轻病好。 高朱雷就是这样一位名老中医,他精通中医五个字“精气血阴阳”辨证论治,擅长运用中医“七虚五正平衡疗法”治疗中老年慢性病、疑难病,把中医药无可替代的卓越疗效发挥得

肺肾虚

“7.百合固金汤:肺伤咳血。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咳嗽” 的更多相关文章 方剂之治燥剂之滋阴润燥之百合固金汤淄水渔夫 方剂之治燥剂之滋阴润燥之百合固金汤方剂之治燥剂之滋阴润燥之百合固金汤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下午09:29.[方解] 百合固金汤证由肺肾阴亏所致。肺乃肾之母,肺虚及肾,病久则肺肾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肺失肃降,则咳嗽气喘;百合固金汤配伍特点有:一、滋肾保肺,金水并调,尤以润肺止咳为主;百合固金汤以百合润肺为主,服后使阴血渐充、虚火自清、痰化咳止,达固护肺阴之目的,故名"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汤金牙齿 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汤科技名词定义。百合固金汤,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灼伤肺金,肺失清肃:咳嗽气喘,灼伤肺络:痰中带血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咽喉燥痛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母:贝母)编辑本段病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伤肺络编辑本段治法养阴润肺,化痰止咳。麦冬助百合以养肺阴,清肺热,玄参助生熟地以益,肾阴,降虚火,共为臣药;麦冬、贝母,清肺之烦; 补益剂第四节补阴6 百合固金汤淄水渔夫 补益剂第四节补阴6 百合固金汤补益剂第四节补阴6 百合固金汤2010-08-10 10:39.灼伤肺金,肺失清肃:咳嗽气喘,灼伤肺络:痰中带血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咽喉燥痛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病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伤肺络。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方解君:百合、麦冬—清润肺燥,清虚火而止咳。 百合固金汤金牙齿 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汤》由医药知识网偏方、中医偏方、中药偏方为您提供,为您介绍了《百合固金汤》的制法、用法用量及主治等知识,相信会对您的健康有帮助!【别名】百合固金汤。麦冬助百合以养肺阴,清肺热,玄参助生熟地以益,肾阴,降虚火,共为臣药;《百合固金汤》属医药知识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冬季上火肺热咳嗽怎么办,让你这个冬季不在上...无忧儿儿 冬季上火肺热咳嗽怎么办,让你这个冬季不在上火大家也许会认为,夏季比较热,容易上火。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在家里常备一些去火的药物,如念慈菴川贝枇杷膏,具有很好的止咳、去肺火的作用,在配方中的川贝、枇杷叶具有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痰少咽燥,而五味子、茯苓有助于改善睡眠,瓜蒌子能够润肺滑肠,既能化解了各种虚火所造成的症状,同时也能给身体补充不足,让身体的肺脏能够更好地自我修复。 百合固金汤(二)阅微2011 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血证。组成:熟地9g、生地9g、归身9g、白芍6g、甘草3g,桔梗6g、玄参3g,贝母6g、麦冬9g、百合12g。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灼伤肺金,肺失清肃:咳嗽气喘;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咽喉燥痛,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君:百合、麦冬—清润肺燥,清虚火而止咳。麦冬助百合以养肺阴,清肺热,玄参助生熟地以益,肾阴,降虚火,共为臣药;麦冬、贝母,清肺之烦; 肺结核咳血验方慈光佛医精舍... 肺结核咳血验方肺结核咳血验方此处方来源于1959年12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主编出版的《中医验方锦集》【治疗病症】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临床运用】治肺脓疡,用单味干芦根300g,文火煎两次,取汁分3次服完,均获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95,2:87)。【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秋季润肺止咳食物有哪些李xiao永

心肝脾肺肾的关系

人体五脏的关系 君主之官:心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就是丢了车,还就是丢了马,只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帅被对方吃掉了,您的车马炮再多,也就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就是棋盘中的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窍门天下这就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

况。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与呵(he) 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就是莲子与苦瓜,她们都就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作为补五脏气血的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心功能异常出现的各种症状:肩臂、气短、心烦、心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心悸、潮热、 眩晕、咽干、健忘、痛涩、尿血、惊叫、痰黄稠、畏寒肢冷、神志不清、口唇青紫、困倦多痰、肥胖身重、口舌生疮、糜烂肿痛、体表疮疡、小便淋漓、面红耳赤、哭笑无常、语言错乱、四肢抽搐、 口中流涎、卒然昏倒、喉中痰鸣、双目上视、五心烦热(脚心、手心、心口) 将军之官: 肝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就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您不要与她计较。为什么呢?因为她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她就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她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与了。但就是如果一个人老就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与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与对于健康就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就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