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梳理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起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

1、一五计划(1953-1957年):

A、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B、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C、影响:开始改变我国的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A、方式:

农业: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1、成功探索:

A、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B、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失误: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同时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训:发展经济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期间):

A、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66、1967两年内工农业总产值损失1000亿元。

B、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其实质是对文革全面纠正,国民经济出现回升状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革结束后前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2、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农村改革:

试点: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作用:使农民对生产和分配有了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广:得到中央肯定后在全国普遍推广,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配套改革:1983年改设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

影响: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

3、城市改革:

开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所有制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

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阻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提出: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

3、目标确立: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完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确立基本框架。

十五大进一步完善: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作用: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经济增长速度增快、生产力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

(1)概念: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中国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发展: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称为“深圳速度”。

(4)影响: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

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现在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4、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构形式。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 量。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 率。1000 1 ?='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关键指标。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级配参数: ?? ? ??分率。 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 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 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系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集料越粗。 根据矿质集料级配曲线的形状,将其划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在连续级配类型的集料中,由大到小且各级粒径的颗粒都有,各级颗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绘制出的级配曲线圆滑不间断;在间断级配集料中,缺少一级或几个粒级的颗粒,大颗粒与小颗粒之间有较大的“空档”,所做出的级配曲线是非连续的。 第二章 沥青按照形态分类:粘稠沥青、液体沥青。 沥青按照用途分类:道路沥青、建筑沥青、水工沥青、防腐沥青、其他沥青。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 为 ()() 11<-=P x E x D 13、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 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 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 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 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 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 辆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一个排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窗。 输入过程:确定型输入、泊松分布、厄兰分布。

城镇道路工程全部知识点总结

城镇道路工程 一、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以地位、交通功能、服务功能,四类:快支主次 2、按结构强度:①高级路面(快速路、主干路)——水泥砼路面(30年);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年) ②次高级路面(次干路、支路)——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2年);沥青表面处治(8年) 按力学特性分:①柔性路面—沥青类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②刚性路面—水泥砼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是混凝土配比依据)。 3、沥青路面结构组成与特点 ①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水泥路多垫层。 ②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 反射裂缝(基层开裂导致面层开裂;基层开裂原因:含水率(干)、温度(冻)(其他措施:土工合成材料:玻纤网和土工格栅;旧路面的改造:白+黑,黑+黑)。 4、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①沥青混合料组成: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 ②沥青混合料嵌挤原则: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 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 ③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三种形式: 悬浮—密实结构:AC—普通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小 骨架—空隙结构:沥青碎石混合料,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小,内摩擦角大 骨架—密实结构: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大 ④沥青性能指标—粘结性:抵抗变形的能力,夏季高温、重载交通—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稠度小的沥青; 塑性: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应采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⑤其他:热拌密集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骨料含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⑥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Ⅰ、普通沥青混合料AC:适用城市次干路、辅路或人行道 Ⅱ、改性沥青混合料: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加剂,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高耐磨、寿命长、水稳性好) Ⅲ、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SMA是一种间断 Ⅳ、改性沥青SMA:适用严格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 5、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①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质大为改善; ②再生剂的技术要求:1适当的黏度2良好的流变性质3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4较高的表面张力5耐热化和耐候性(表、溶、耐、流、黏) ③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 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空隙率、间隙率、流值、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空间骝宝马) ⑤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残留马歇尔稳定度(车辙、冻融、残留)二、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路基性能: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整形) 1、城镇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 注:单5多8是涵洞 2、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作业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注:起重吊装必须设专人指挥,张拉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指挥) 3、流程: ①准备工作:交通导行、围挡、施工方案、交底、控制桩放线测量、路基土实验 ②附属构筑物:涵洞、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施工,新建的地下管线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原则 ③路基施工步骤: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 关于交通导行:①编写交通导行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报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②按照获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设置连续封闭围挡,严控占路时间和范围; ③设置临时交通导行标志,设置路障、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④严格划分5区。警告区、作业区、上下游过渡区、缓冲区、终止区; ⑤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签订安全协议书; ⑥设专职安全员,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居民居住区夜间增设照明设施; 关于安全技术交底: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 4、填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冻土块、盐渍土或淤泥,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合做路基填料。必须用时,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②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厚度一般10-15㎝ ③坟坑、井穴,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先挖后填,分层填土压实)(属设计变更,程序:施工-监理-业主-设计与监理商量后) ④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陡于1:5时,修成台阶状,每层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0m,高度不宜大于30cm; 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同步检验;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0.5m ⑤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和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⑥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5、挖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挖方段不得超挖(留人工余量,20-30cm); ②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压路机走向:路两边向中心(低-高,外-内);超高曲线段—由内向外) ③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翻浆土必须换掉) ④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井口、雨水井口、沟槽、路边缘,对土进行改良,加石灰、水泥或二灰砂砾,小型夯压机夯实,重叠夯实面积1/4-1/3 6、质量检查与验收:①主控项目:压实度和弯沉值; ②一般项目:路基允许偏差,路床、路堤边坡,宽度、中线、高程、路拱、横坡、平整度 7、路基压实试验段目的 1预沉量值2压实机具3压实遍数4压实方式5虚铺厚度(松铺系数) 路基压实厚度≤30cm;基层压实厚度≤20cm;面层压实厚度≤10cm 8、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①500mm是是否使用压路机的界限;800mm是使用压路机是否需要加固的界限。 ②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静后振、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 ③土质路基路基压实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分层同步检验。 9、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①软土(水):Ⅰ、特点: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 Ⅱ、破坏形式: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破坏;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 Ⅲ、处理方法: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 ②湿陷性黄土(孔隙):Ⅰ、特点: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Ⅱ、破坏形式:未受水浸泡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泡,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Ⅲ、处理方法: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加筋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③膨胀土(加固):Ⅰ、特点: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失水收缩性 Ⅱ、破坏形式:显著的收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 Ⅲ、处理方法:开挖换填、灰土桩、水泥桩、堆载预压; 10、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道路工程知识点

道路工程书本部分知识点 道路工程1概念: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2主体:主体是路线,路基和路面 三大部分3特点:基本属性:公益性、商品性、超前性、储备性。4分类:按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专用道路。5公路是线性结构物,包括线性和结构两个组成部分,公路线性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平面线性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纵面线性由直线及竖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公路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6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道路平面线性:指道路中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2直线:直线是平面线性的基本要素之一。3平曲线:1)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应在两直线段交汇点,用曲线将其平 顺的连接起来,以利于汽车安全正常的通过,这段曲线称之为道路平面曲线。2)圆曲线是平曲线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3)道路平曲线是鉴别道路等级高低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4平面曲线的设计原理是确保汽车沿道路前进时,其横向与纵 向能同时处于安全正常状态。5最小长度的确定:1)按6S行程确定平面曲线最小长度;2)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确定平面线的最小长度;3)按最小偏角的要求确定平面线的最小曲线长度。6圆曲线:1)三个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2)圆曲线四个要素:圆曲线长(L)、切线长(T)、外距(E)、校正数(J)。3)三个主点桩号直圆点、圆直点、曲中点。7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8作用:1)曲率变化缓和段,从直线向圆曲线或 从大半径圆曲线向小半径圆曲线变化;2)横向坡度变化的缓和段,直线段的路拱横坡渐变至弯道超高横坡度的过渡或圆曲线之间不同横坡度的过渡;3)加宽缓和 段,直线段的标准宽度向圆曲线部分加宽段之间的渐变;长度确定:1)以离

公路水运道路工程必记知识点修订稿

公路水运道路工程必记 知识点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P21-22页: 平均值:略过; 标准差S:公式的分母是n-1,,在计算器计算时统一按照n-1来计算就对了【此考点必考,要学会用自己的计算器计算标准差的方法,型号不同请百度下自己的牌子型号如何计算标准差】; 变异系数Cv:是标准差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中位数:按大小次序排序,当总数为奇数时,中位数为正中间的那个数;当总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极差: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2、P26-32页: 压实度、厚度、横向力系数代表值公式相同:代表值=平均值-(tα/√n)标准差≥标准值;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平均强度≥设计强度/(1-ZαCv); P257公式4-1: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平均值·(1-ZαCv)≥设计强度【只是分子分母挪了个位置】 路基、沥青路面弯沉代表值=(平均值+β·S)K1K3;粒料类基层和底基层弯沉=平均值+Zα标准差。 ※新教材质量检验与评定变化及新增考点汇总※ ▼蓝色为新增,红色为变化,黑色为无变化▼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是各等级公路新建、改扩建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评定和验收的依据,在合同段中,具有独立施工条件和结构功能的工程为单位工程;在单位工程中,按路线长度、结构部位及施工特点等划分为分部工程;在分部工程中,根据施工工序、工艺或材料等划分为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有:路基土石方工程(1~3km路段)、排水工程(1~3km路段)、小桥及符合小桥标准的通道,人行天桥,渡槽(每座)、涵洞,通道(1~3km路段)、防护支挡工程(1~3km路段)、大型挡土墙,组合式挡土墙(每处)。按路段长度划分的分部工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取低值,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取高值。 2、关键项目是分项工程中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查项目,关键项目的合格率应不低于95%(机电工程为100%),一般项目的合格率应不低于80%。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评定的项目有:压实度、强度、厚度、弯沉值及路面横向力系数等指标。 3、【数理统计方法】 (1)压实度:细粒土现场压实度检查可以采用灌砂法或环刀法;粗粒土及路面结构层压实度检查可以采用灌砂法、水袋法或钻孔取样蜡封法。 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为99%,路基、路面面层为95%; 其他公路的基层、底基层为95%,路基、路面面层为90%。 对于路基、基层和底基层,单点压实度大于等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为合格; 对于沥青面层是大于等于规定值减1个百分点为合格。 路堤施工段落短时,分层压实度应全部符合要求,且样本数不少于6个。

最新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1.1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了解): 1.载运工具 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 1.1.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重点) 1.铁路运输:适于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也适宜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 2.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效果比较突出。 3.水路运输:适合担负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的运输 4.航空运输:适宜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期刊邮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的运输。 5.管道运输:非常适宜流体能源(天然气、原油等)的运输。 注:结合后面几章还介绍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09年10年均考过】1.1.3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p4表格)(了解) 1.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0年考过】 1.专门化{运输工具专门化、运输方式专门化} 2.大型化 3.高速化 4.环保化 5.智能化 1.3.1性质和特点 1.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 (1)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 (2)对空间、低于、时间具有较强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 (3)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4)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替代性 2.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p11了解) (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只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产品。 (3)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中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1.3.2 (阅读理解记忆) 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有着紧密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P13) (1)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 (2)交通运输时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纽带。 (3)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又是工业生产的巨大市场,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龙头产业。 (4)交通运输业在国防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5)上缴税利所占比例大 (6)交通运输是国际间交流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道路工程》知识点复习

《道路工程》知识点复习 材料科学与工程梅迎军 一、基本知识点 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设计的原则 2.高速公路行车视距 3.平面长直线的特点 4.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设加宽的最小半径 5.高速公路和具有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 6.爬坡车道 7.完全互通式立交 8.截水沟 9.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及指标 10.对于边坡较高,或浸水等不良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路堤边坡,则宜采用()形边坡。11.挡土墙稳定性保障措施 12.路堤分类及标准 13.重力式挡土墙墙身应力和偏心距验算位置 14.挡土墙基底计算应力σ< 0时,说明? 15.公路路基用土中,最好的填料为 16.理论分析表明,轮载作用于()时,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应力最大荷载位置?17.下列关于传力杆描述正确的是 18.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轴载换算规定 19.我国水泥土混凝土路面设计临界荷位采用 20.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理论 21.山岭区公路按照道路行经地区的地貌和地形特征,可分为? 22.公路行车视距标准 23.道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24.挡土墙稳定性验算中,采用的土压力是? 25.路基的强度指标 26.路面设计弯沉值 27.标准轴载 28.在横坡很陡的山坡线上,为了路基的稳定,一般路中线要 定于坡度线的上方或下方、与坡度线重合 29.路线展线布局三种方式及适应性 30.高速公路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是为了 30.沿溪线布线中,安排路线一般以?为主。 31.消灭了冲突点的平面交叉为? 31.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32.两相邻路段纵坡变化小时,尽可能采用 平面大半径、平面小半径、纵面大半径、纵面小半径 33.弯道超高横坡的大小与平曲线的半径关系 34.对于地形平坦地区矮路堤,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状态 35.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的初步判断采用的标准是? 36.路堤沉陷破坏原因的是 37.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指标的是 38.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渗沟 39.路基边坡矿料防护设施 40.潮湿系数 41.位于基层和土基之间,主要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态的路面结构层是? 42.次高级路面材料类型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道路主要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的。路基是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1、路基整体应稳定牢固2、路基上层应密实均匀3、路面结构应坚强耐久4、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 路基的断面型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 路堤:指基身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有一般路堤、浸水路堤、陡坡路堤、高大路堤等基本形式。路堑:全部为挖方的路基称为路堑,有全路堑、半路堑、半山洞三种型式。 半填半挖:整个横断面上既有填方又有挖方的路基 零填路基:不填不挖路基 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基层、垫层 面层:直接同车轮和大气相接触的结构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气候稳定性,耐久、防渗,表面还 应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路面 的使用品质主要取决于面层。水泥 混凝土面层应设置纵、横向接缝, 以减小伸缩变形和翘曲变形受阻而 产生的内应力,并满足施工需要。 面层表面应具有一定横向坡度,以 利排水。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行 车荷载竖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 到垫层和土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刚度、足够的水稳性 垫层:当路基水温状况不良和土基 湿软时,在路基和基层之间加设垫 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 扩散应力等作用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线性工程, 流动性大2、永久建筑,占地多3、 类型繁多,施工协作要求高4、施 工周期长5、干扰因素多6、经济 影响巨大 路路面设计的内容:勘察设计、路 基设计、路面设计、设计方案比选 路基路面建筑的内容:准备工作、 路基施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 检验 第二章行车荷载分析 汽车对路基路面的重力作用,包括 自重和载重 第三章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体系的影响主 要表现为适度和温度 公路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 合性和主导型相结合为原则 一级自然区的筑路特点:I区—— 北部多年冻土区:采用保护多年冻 土的原则,宁填勿挖。采取保温措 施,以防路基热融沉陷。Ⅱ区—— 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治冻胀和翻浆, 采取隔温、排水和截断毛细水上升。 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主 要问题黄土的冲蚀和遇水湿陷,注 意排水。Ⅳ区——东南湿热区霉 雨、夏雨,加强排水,气温高、热 季长,注意热稳性、抗滑性和不透 水性。Ⅴ——西南潮暖区雨期较 长,土基较湿,注意保证路基整体 稳定性。Ⅵ——西北干旱区改铺沥 青路面。Ⅶ——青藏高旱区采取措 施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 路面表层温度周期性起伏同气温的 变化几乎完全同步,其温度较气温 高。路面结构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 随气温呈现周期性变化,起伏的幅 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峰值的 出现也随深度增加而越来越滞后。 影响路面结构内温度状况的因素分 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主要为气候条件,气温和太阳辐射 是决定路面温度状况的两项最重要 的因素内部因素:为路面结构的热 物性 路基湿度的来源和变迁:大气降水 和蒸发、地面水、地下水、温度 路基的干湿类型:以不利季节路床 表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稠度 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 类 第四章材料的力学特性 路基路面材料分三大类型:土和颗 粒材料、沥青类材料、水硬性材料 极限强度:指材料在静载一次作用 下达到极限状态或出现破坏时所能 承受的最大应力 路基路面结构出现的强度破坏有: 1、因剪应力过大而引起沿某一滑动 面的滑移或相对变位2、因拉应力 或弯拉应力过大而引起的断裂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

1.路基概念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2.什么是路堑?什么是路堤? 低于天然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路堑横断面的基本型式有台口式,全挖式和半山洞式三种类型。高于天然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它分高路堤、一般路堤和矮路堤三种。 3. 什么是路基工作区? 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σ1,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σ2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4.路基的干湿类型主要有哪四种?主要有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种。 5.影响路基湿度的水的来源有哪些?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路面、路肩边坡和边沟渗入路基;(2)地面水——边沟及排水不良时形成的积水,渗入路基;(3)地下水——路基下面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以毛细水上升的形式上升到路基上部浸入路基;(4)水蒸气凝结水——在土的空隙中流动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5)薄膜移动水——在土结构中水的薄膜的形式从含水量较高处向较低处流动或由湿度较高处向湿度较低处流动。 6.表征土基强度的四个指标是哪些? ①回弹模量②加州承载比CBR值③土基抗剪强度④地基反应模量 7.路基横断面形式有哪几种①路堤②路堑③半填半挖 8.改善路基水温稳定性性的措施有哪些? (1)换土,采用冰冻稳定性好的土类; (2)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加设垫层,提高路基表层温度; (3)设置隔离层,包括透水隔离层和不透水隔离层; (4)设置隔温层,使用炉渣、矿渣等多孔材料; (5)其它措施,包括增加路基填土高度,设置盲沟降低地下水,清除地面积水等措施。 9.路基常见的病害类型有哪些?路基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①路基沉陷②边坡滑塌③碎落和崩塌④路基沿山坡滑动⑤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⑥季节性冰冻地区的冻胀与翻浆。 10.路基沉陷的概念及类型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类型: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引起沉陷。 11.碎落的概念 碎落指路堑边坡风化岩层表面,在大气温度与湿度的交替作用,以及雨水冲刷和动力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 12.什么是路基临界高度? 所谓路基临界高度,是指在不利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潮湿时,路床表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H0。 13. 影响路基稳定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地理条件②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④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⑤土的类别⑥植物覆盖。 人为因素主要有:①汽车荷载作用的大小和作用频繁程度②路基、路面结构形式③路基施工的方法和施工质量。④日常的养护工作质量⑤沿线人为设施等。 14.公路路基用土按粒径大小不同分为哪三类?可分为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15.为什么说砂性土是最好的填筑材料?粉性土是最差的筑路材料? 答:砂性土无塑性,透水性强,毛细上升高度小,具有较大的内摩擦系数,强度和水稳定性均好。粉性土含有较多的粉土颗粒,干时虽有黏性,但易于破碎,浸水时容易成为流动状态。粉性土毛细作用强烈,毛细上升高度大,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容易造成冻胀、翻浆等病害。 16.何为矮路堤?其设计要点有哪些?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整理总结

都是自己整理的,不全,大家尽量看书复习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 构形式。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我国建筑材料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常用道路工程材料类型:石料与集料,结合料和聚合物类,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与砂浆,无机 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其他道路工程材料 第一章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量。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力学性质如下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 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 压碎值是 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率。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 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关 键指标。 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书10页公式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 体积 的质量。 孔隙率: 好累) 含水率: 吸水性: 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w=100* ( m1-m )/m 详见书 11 页 岩石 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看书上公式,打字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前言 路线:空间线(平面、纵面),决定行车的安全、舒适、经济、快捷;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承受荷载) 路面:用硬质材料铺筑于路基顶面的层状结构;(承受荷载) 三者的关系:路线的确定应考虑路基的稳定性;路面位于路基之上,强度和稳定性相互影响和维护。 第一章总论 1路基路面工程特点 ①土石方工程量大,耗费大量材料,造价较高 ②施工工艺较简单,但季节性强,讲究工序 ③涉及面广: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气候多变) 2工程上对路基路面的要求 (1)对路基的要求: 整体稳定;足够的强度,允许小变形;水温稳定性 (2)对路面的要求: 强度与刚度——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行性能;沙尘,噪音低 综上: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性能: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 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理条件:平原(保证排水设计和最小填土高度)山岭 地质条件:岩石种类、层理、倾向、夹层、断层 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照、风力(材料老化和地下水位 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下材料类别:砂类土、粘性土、粉性土 人为因素:设计(合理与否);施工方法和养护与管理措施 4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性质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巨粒土: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填筑路基和砌筑边坡 砾石混合料(级配良好):强度、稳定性、密实度高;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高级或次高级的基层或底基层 砂土:无塑性,透水、粘性小,易松散,但压实后稳定性好强度大、水稳定性好;压实困难(振动法、掺入少量粘土) 砂性土:粗细搭配,级配好,强度和稳定性高,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粉性土:水稳定性差,毛细现象、 易冻胀翻浆,不可用,需处理 粘性土:粘性大,颗粒细,毛细现 象,透水性差,可塑性强,干燥强 度大,遇水承载力降低充分压实 和良好的排水设计,可保证路基稳 定 重粘土:不透水,粘聚力强,施工 干燥时,难以破碎;不可用 5冻胀:积聚于面层下的水结冰后体 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的路面 开裂等破坏现象。 翻浆:冻涨土在温度升高后融解, 无法迅速排除,在行车荷载作用 下,路基路面结构产生较大变形, 湿度很大的路基土会以泥浆的形式 从冻涨后开裂的路面层裂隙中冒出 或挤出。 6公路自然区划区划定制原因和原 则: 原因:(1)自然条件影响道路建设; (2)自然条件大致相同的划分为一 区,在同一区内从事公路规划、设 计、施工、管理时,可相互参照 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地表气 候区划差异性;自然气候因素既有 综合又有主导作用 8对新建公路: 路基临界高度:指保证路槽底 80cm上部土层处于某种干湿状态, 在最不利季节路槽地面距地下水位 或地面积水位的最小高度。 9路面分层及层面功能 面层:特性:直接承载→满足强 度、稳定性 要求:结构强度、变形能力、稳定 性、耐磨、抗滑、平整 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合料;碎石(掺土或不掺土) 混合料 基层:特性:承载、传递、扩散。 材料:粒料类:碎砾石材料,片 石,圆石、工业废渣和土、砂;无 机结合料类:水泥稳定类,石灰稳 定类,工业废渣稳定类沥青稳定 类:热拌沥青碎石,沥青灌入碎 石,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 分层:当基层较厚时,分两层施 工:上基层,下基层 材料不同时称底基层,设在基层之 下,分担基层承重作用 垫层:土基与基层之间 作用:改善土基的温湿状况;扩散 和传递由基层传递的荷载应力;防 路基土挤入基层 要求:水稳定性、隔温性能。材 料:透水性(松散类):砂,砾石, 炉渣;稳定性(稳定类):水泥或石 灰稳定土 注意(1)路面并不一定具有图示结 构层次,可增可减。缓冲层:防止 基层开裂反射面层;连结层:防止 沥青面层沿基层滑移 (2).路面结构层次的划分并非一成不 变(旧路改造补强) (3).为保护沥青路面边缘,一般基层 应较面层每边宽约0.25m ,垫层较 基层每边宽0.25m。 10路面分类:按力学特性及设计方 法 柔性路面:总体刚度小,弯沉变形 大,抗弯拉强度低 如:粒料基层+ 沥青面层、碎(砾) 石面层、块石面层 刚性路面:抗弯拉强度高,整体刚 度大,处于板体工作状态,竖向弯 沉小 如:水泥混凝土路面 半刚性路面:前期具有柔性路面力 学性质,后期强度与刚度均大幅增 长,但仍远小于水泥混凝土半刚性 基层。如:用无机结合料和水硬性 结合料修筑的基层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 料的力学性质 1行车荷载:我国规范规定:标准 轴载BZZ-100的P=100/4kN,p =700KPa d=0.213m,D=0.302m 2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Za 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 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 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 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 区 3土基的承载能力 参数指标:回弹模量、地基反应 模量、加州承载比 土基回弹模量:反映土基在瞬时 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能力,可 应用弹性理论 地基反应模量K定义:根据温克 勒地基假定,土基顶面任一点的弯 沉l仅与作用于该点的垂直压力p成 正比,而同相邻点处压力无关,则 压力p与弯沉l之比称为地基反应模 量K,即:K = p / l 加州承载比定义:承载力以材料 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 征,并采用高标准碎石为标准,以 它们的相对比值表示 4路基的变形、破坏 1. 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 生较大的沉落。 路基沉缩:路基填料不当,填筑方 法不合理,在路基内部形成过湿的 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 用下,引起路基沉缩。 地基沉陷:原天然地面承载力极 低,路基修筑前未处理,在路基自 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 2. 边坡滑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总结 ◇【考纲要求】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课程标准】1、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经济建设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开始了三大改造。 2、以后在探索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如1956年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 析和1960年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也有曲折失误, 如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 1966—1976年的十年文革。 3、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拉开帷幕。 4、我国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 市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更是 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对外则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 ◇【知识整合】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时间:1949年—1952年。 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理调 整工商业。 3、意义: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奠 定了基础。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㈠、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制定,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选。 ㈡、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 2、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3、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5、方法:①、农业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实现了对民族资本的和平 赎买。 6、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初步建 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意义: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标志着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③、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 深刻的变革。

交通工程学考试重点

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科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交通特性分析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交通特性分析的重点是研究道路交通系统各基本要素(人、车、路)的自身特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关特性。 人的交通特性~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驾驶员的生理、心里特性,驾驶疲劳~ 驾驶疲劳是指由于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里上的疲劳以及客观测定驾驶机能低落的总称。 道路的基本特性~路网密度,道路结构,道路线形,道路网布局~ 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等 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有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等。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城乡分布,在路段上的分布,交通量的方向分布,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为什么取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⒈年平均日交通量只反映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交通流趋势,但一天中多个小时交通量分布不均匀,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造成交通阻塞的关键,故采用AADT不能满足道路的设计要求,若按高峰小时交通量设计,则一年中多数时间通行能力富余,显然不经济合理。⒉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则一年中设施仅有29小时满足不了要求。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对车速的影响,车辆对车速的影响,道路对车速的影响(街道类型及等级,平面线型,纵断面线型,车道数及车道位置,视距,侧向净空,路面),交通条件对车速的影响(交通量,交通组成,超车条件,交通管理,交通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