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选题名称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攻读学位级别

论文起止年限

申请开题日期

开题报告填写事项

一、填写必须实事求是,字迹要端正、清楚。填写内容字体为:楷体小四号,行距为“固定值18”;签字必须用蓝、黑墨水笔,如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二、本报告的第一至第六部分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字数不少于2000字),其余部分由指导教师、开题报告评议小组、教研室(研究所)主任、学院(部)院长(主任)填写。

三、研究生开题报告日期规定为:研究生进校后第三学期完成。

四、开题报告评议小组由学院(部)统一集中组织,对开题报告不通过的要在1至2个月内补做,重新审核合格后,才允许正式进入论文阶段。

本课题涉及的内容(包括实验数据、计算机程序、导师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及心得等),除在毕业论文中所发表的之外,本人保证:未经导师正式同意,五年内不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公开。

研究生(签字)

导师(签字)

日期:年月日

非市场基准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理论基础_实证研究和挑战

收稿日期:2009-12-30 作者简介:张 希(1971-),男,北京市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药事管理及药物经济;胡元佳(1979-),男,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医药科技管理。 非市场基准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 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和挑战 张 希1 ,胡元佳 2 (1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1137;21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澳门999078) 摘要:介绍了专利价值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三方面综述了非市场基准的专利价值评 估方法的实证研究成果,展望了这种方法在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关键词:专利;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0)09-0142-03 A S tu d y o n th e P a te n t Eva l u a t i o n Me th o d w ith o u t Ma rke t B e n c hm a rk i n g:T h e o re t i c a l B a s i s,Em 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c h,a n d F u tu re C h a ll e n g e s Z HANG X i 1,HU Yuan 2ji a 2 (1.Chengdu Universit y o f Traditiona l Ch i nes e M e d ici ne ,Chengdu 611137;2.Institute o f Ch i nes e M e d ica l S ciences ,Universit y o f M a cau ,M a cau 999078) Abstra ct :This pa per firstly i ntroduces the t heoretical bas is ofpatent val ue ,t he n revie ws t he e mpirical researc h on patent evaluati onm et hod withoutmar ket benc hm ar k i ng f ro m the f ollo wi ng three aspects :i nfl uenci ng f actors ,eval u 2ation inde x and eval uation process ,and fi nall y disc usses the f ut ure challe nges i n the patent eval uation .K ey words :paten;t evaluation ;e mpirical research 专利价值评估有很多种方法,比如传统的以市场信息为基准的收入法、成本法和市场法,又比如近几十年在西方广泛研究的非市场基准的方法。后者主要是在公共专利数据库中收集某些特定的专利申请与实施信息,然后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寻找特定信息与专利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评估专利价值[1]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和未来挑战三方面简要地探讨非市场基准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1 理论基础 H arhof f 等人对专利价值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专利价值应该充分考虑专利权人在两种状态下的收益,第一种状态是专利权人亲自实施专利,第二种状态是专利权人完全转让专利,自己也不能实施该专利,专利权人在这两种状态下收益的差值就为专利价值[2] 。我们假设某企业发明了某项专利,该企业在市场上存在竞争对手,现在该企业想评估该专利对自己的价值,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P V = 7 I I - 7 C I PV 代表专利价值,I 代表发明企业,C 代表竞争企 业,7I I 代表发明企业亲自实施专利,在专利期内发明企业所获得的收益,7C I 代表发明企业将该专利完全转让给竞争企业,在专利期内发明企业所获得的收益。显然,发明企业由于将专利转让给竞争企业,发明企业的未来收益有可能受损,受损部分就是该专利对发明企业的价值。2 实证研究 非市场基准的方法主要是首先根据经济学理论分析影响专利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然后寻找能够量化这些因素的指标,这些指标最好能低廉高效获得,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最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建立这些指标与专利价值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专利价值评估。该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211 影响因素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专利价值有如下影响因素。 1专利期限(Patent Durati on):评估专利价值的各种经济学模型都基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专利对于其拥有者的价值随着专利期限的增加而增加。值得一提 # 142#

专利分析流程介绍

专利分析流程介绍与专利分析报告的运用策略 专利信息分析流程一般包括前期准备、数据采集、专利分析、完成报告和成果利用5个阶段。其中,前 4个阶段包括成立课题组、确定分析目标、项目分解、选择数据库、制定检索策略、专利检索、专家讨论、数据加工、选择分析工具、专利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这11个环节。有些环节还涉及多个步骤,例如专利检索环节包括初步检索、修正检索式、提取专利数据 3个步骤。另外,在项目实施前期准备阶段中可根据需要加入调研环节。对于需要进行中期评估的项目,应当在项目实施流程的中期阶段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将内部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贯穿始终。 一.前期准备 研究进入实施流程环节后,首先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这其中包括成立课题组、确定分析目标、项目分解、选择数据库4个环节。 (1) 成立课题组。 根据项目需求,选择相应人员组建项目课题组。课题组应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这些人员主要包括专利审查员、专业技术人员、情报分析人员、政策研究人员以及经济和法律人员等。

(2) 确定分析目标。 在项目初期,应进行项目需求分析,认真研究背景资料,了解现有技术的特征和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链基本构成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分析目标。 (3) 项目分解。 项目分解是前期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恰当的项目分解可为后续专利检索和分析提供科学的、多样化的数据支撑。根据所确定的分析目标,将研究对象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分解的目的在于细化该技术的分类,如同国际专利分类表IPC所采用的大类、小类、大组、小组的划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专利”本身的特点,便于后续的专利检索和专利侵权判断分析。 专利法规定了一件专利申请如果要获得专利权需要符合单一性规定,这决定了一件专利申请的发明内容往往只会涉及某项技术的某一点创新式改进,而一项新“技术”往往是成千上万项创新式发明点的集合,其背后则对应着成千上万件的专利申请。如何将这些数量众多的反映该项新“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归类整理,以反映该项新“技术”的专利布局情况,这正是项目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分解应尽可能依据行业内技术分类习惯进行,同时也要兼顾专利检索的特定需求和课题所确定分析目标的需求,使分解后的技术重点既反映产业的发展方向又便于检索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月23日星期二 押凿曾扎噪扎遭曾曾岳员远猿援糟燥皂 猿 一级固定评价指标 评价因素  二级固定评价指标评价因素 评价因素内容  体质 B11 (医学标准)  体态 B12 (医学标准)  性格气质 B13 性格类型、气质种类(心理学标准)  身心素质 B1  心理健康水平 B14 (心理学标准)  逻辑分析能力 B21 能系统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习能力 B22  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持续学习;注重他 人经验的同时总结自己工作得失形成知识 体系  适应与应变能力 B23  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面对变化可以调整应 对措施  执行能力 B24  以目标为标准,注重最终结果;自主地进行 工作;能够影响他人,和你一起完成设定目 标;通过设定工作计划,控制与解决困难以 达成目标。  一般能力 B2  人际交往能力 B25  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能与他人合作能 力;人际洞察力、建立关系与获得支持的能 力  成就欲 B31 良好的心理暗示  专业精神 B32 追求专业领域的领先  承受挫折力 B33 战胜自我;能迅速恢复自信心  团队合作精神 B34 有与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的意愿  职业意识 B3  品德 B35 守法、敬业、诚信、责任、公道、奉献精神  职业资格与培训经历 B41  拥有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劳动人事 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等  专业技术能力 B42 从事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专业能力 B4  学校、专业以及学历 B43 所学专业以及在校成绩、学历与学校情况  工作经验 B51 从事实习、临时或正式工作  学校与社会活动经历 B52  参加校内或社会各类组织,参与或组织其活 动  工作与社 会经历  B5  特殊奖励、技能或经 历  B53  如:获得重大奖励、社会工作、发表学术文 章、学科竞赛、科技发明与专利、社会实践 活动  表2-4判定矩阵中元素Pij的方法 表2-3二级指标和评价内容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阴邢文祥李璞 中央财经大学的邢文祥教授和成都理工大学的李璞副教授,在对西南地区100家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概念,构建了基于AHP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结合聚类分析法将大学生分为五大类,抽象出其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特征向量,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表2-1调查问卷分析统计结果 表2-2一级评价指标以及权重 注:用人单位要求艺体类学生的“其他”要求主要是:拥有一定专业等级资格和比赛 经历。 在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从成本和 效益出发,更多地要考虑招聘大学生能 否带来更大的效益。效益的产生源于知 识通过素质转化为能力。在招聘现场经 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 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 过去,用人单位一般只是对专业知 识提出要求,即使提到资格条件也多为 附属说明,体现出用人单位当时的用人 倾向。而现在,用人单位基本上按照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把单位职位说明书 的主要内容搬进招聘广告,多写明招聘 职位,对职位进行说明,提出任职资格条 件。在招聘广告中,除了必需的专业知识 要求外,无一不对素质能力提出要求。 如:独立工作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强; 市场开拓能力强;沟通能力和独立处理 事情能力强;有较强的业务及管理能力, 责任心强,为人诚实,吃苦耐劳,有团队 精神,等等。 这些不仅是形式的改变,而且是用 人单位用人标准的改变,即在重视知识 技能的同时,把素质能力提高到同样甚 至更重要的地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评价,也因此成了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职业素质五要素 大学都具有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 双重功能,但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心任务 有所区别,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科 技创新,而教学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 养人才。因此大学一方面要为国民素质 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服务,另一方面要为 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服务,两者并行不 悖。 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 进入大学的新生就是这个工厂的原材 料,大学毕业生则是出厂的产品。目前的 现状是:高考制度可以统一检验原料的 质量,而产品的质量即大学毕业生的职 业能力却没有完善的检测机制。从事一 定工作的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而言,对其 评价的最好依据是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 知识、技能、行为、贡献等。但是,在校学 生因环境的局限很难实地测量其工作能 力以及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职业素质, 即使参加实习和模拟试验也是如此。 另外,根据冰山模型,能否胜任某一 职业不仅需要技能和知识,而且应该考 察这一职业从事者的工作动机、个人品 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 面。如果没有良好的动机、品质、价值观 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 面,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就有可能越大。根 据管理理论中素质研究的开创者哈佛大 学教授麦克兰德的观点,素质是一个人 或个体的基本特性,它与高效率和高效 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并且可测量。麦 克兰德认为素质包括5个组成部分:(1) 动机。推动一个人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 取行动的内驱力。(2)个性特征。个性、身 体特征以及对外部环境与各种信息所表 现出来的一贯反应。(3)自我认知。一个人 对自己的看法,即自我认同的内在本我。 (4)知识。一个人拥有的关于某一具体领 域的各种信息或情报。个人在某一特定 领域内所拥有的信息。(5)技能。完成一项 具体的体力或脑力工作的能力。 综合上述观点,职业能力素质我们 可以概括为:一个人能胜任某一职业的 特性与能力,包括:身心素质、职业意识、 一般能力、专业技能、特殊能力与经历 等。 已有的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单一化 目前对大学生评价有两种趋向: 第一种是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 评;另一种是套用企业现成的职业测 评体系。 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评主要 是考察学生在大学期间各课程成绩,也 附带考虑社会工作经验、特殊才能。这种 评价基于的假设基础是:知即是会,知道 就能做到。这在逻辑上显然不成立,一个 学生能否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绩 效往往依赖于他是否愿意去做、是否具 备转化的能力。况且,目前学校考核学生 的主要手段是书面考试,这种方式能否 考察出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值得 商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高分 低能”的现象了,也可能导致学校认为的 好学生并不是用人单位认为的好员工。 因此,改变学校测评的内容与方式使之 能适应当前用人单位需要就变得十分紧 迫。 套用企业中的职业测评体系,尽管 能检测学生是否符合某一企业、某一职 位的要求,但不符合大学生的现实特点。 因为企业中职业测评体系是为了考察目 前员工是否胜任某一工作而设计的,而 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很少,招聘他们主要 考虑的是其发展潜质、未来能给企业带 来的效益。所以,用能否胜任当前某一职 位的要求去评价大学生显然不合理。另 外,我们建立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模型是 期望对一定类别的学生都能考察,如果 采用企业的职业测评体系存在很大的局 限性。 以上的两类模型一旦评价指标和权 重确定就不能灵活变动。而大学的学科 门类非常多,毕业生就业将要涉及的行 业也包罗万象。企图用一套固定不变的 体系去评价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只可能 顾此失彼。即:如果满足测评的效度,就 要局限测评对象的范围;如果要提高测 评对象的广度,就会降低测评的效度。比 如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测评所有学科学 生的模型,那么我们只能提炼各学科的 共同特性,结果就像隔靴搔痒。所以我们 要防止建立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像 万金油一样,不但满足精度要求,也要满 足广度的需要,在本文中着重有关于此 方面的努力探索。 分析了大学生测评方式的弊端后,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大学生 特点也反映用人单位要求的大学生职业 素质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的建立 应有助于解决问题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 必须基于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能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向。通 过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手段的 测评可以使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有针对性制定学 习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能让学校科学合理地评价学 生。面向职业能力的学生评价可以最大 限度地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避 免人才培养时资源的浪费。 三是能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可 靠的依据。用人单位可以利用模型评价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从而科学 地选择适合本单位的人才。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构建模型 的目标:建立理、工、文法、经管、艺术体 育5类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权重,组成 一个“模型组合”,在评价不同对象时可 以通过一定方法改变一定数量的评价指 标或调整指标权重,使得测评更具有科 学性。 构建模型流程遵循以下步骤:问 题—— —调查—— —建立数据—— —初步模 型—— —反馈—— —确定模型。 建立模型的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根 据学科差异把大学生分为五大类型:理 学类、工科类、人文科学、经济管理类、艺 术体育类。 其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用 人单位的意见,确定一级评价指标的内 容和权重。 借鉴已有的研究和一些行业要求 的能力素质,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大学生 能力素质一级评价指标的备选范围,如 表2-1中所示。 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 2005年11月和2006年7月,我们 分别在西南地区选取了100家单位作 为调查对象。发出调查问卷100份,回 收调查问卷97份。在调查中我们把大 学生能力素质评价指标的备选范围作 为选择内容,对于每一个要求,请被调 查者根据理学类、工科类、人文学科类、 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5类大学生学 科的不同特点,选择两个他认为重要的 能力素质条件。经过回收调查问卷、分 析统计,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1。 调查中“缺乏的”超过5%的能力素 质要求作为一级评价指标的主要依 据,又根据各类专业要求的不同,我们 整理出五大类评价指标作为大学生职 业能力素质模型的评价指标内容,又 因5类专业的评价权重不同,我们可 以分别建立其一级评价指标以及权重 如表2-2。 组织专家组,参考其他素质评价模 型,我们可以建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评 价因素内容和二级评价指标,如表 2-3。利用AHP法确定理科类、工科 类、人文科学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 类五大类型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 权重。 AHP计算方法是:对一级指标B 和各二级二级指标B1、B2、B3…Bn的 权重向量A(A1、A2、A3…An)具体值 可以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 分析法来确定。 对评判集中各权重的具体值可参 考(表2-4)“判定矩阵中元素Pij的方 法”来确定。对每一组因素矩阵可以根 据几何平均法或算术平均法进行归一 化处理。 几何平均方法是指分别求出矩阵 中各列的几何平均值,得到一个m维 向量,再将它标准化(用各分量之和除 每一个分量),即得权重矩阵A。 若用表示与两个因素重要性比较 的结果,则: Pij=(1、2、3、4、5、6、7、8、9) 一级评判因素集的权重向量为A= (a1、a2、a3…an); 各因素的权重为: 估计一致性的检验方法: 判断矩阵中各元素Pij完全是决策 者凭直觉估计出来的,这就难免有不一 致之处,如3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出现矛盾。 因此,在得出判断矩阵之后,还应对 其估计一致性进行假设检验。如果一致性 较好,判断矩阵可以应用;否则,不宜应 用。估计一致性的检验步骤:l.计算最大特 征值,,其中(BA)i为矩阵 BA的第i个分量。2.计算一致性指标和随 机一致性比例:,随机一致 性比例,其中R.I.为平均随 机一致性指标,它的值可由表2-5查 到,一般的,当C.R.<0.1时,可认为判 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因为指标权重设置不同,理学类、工 科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 类五大类型的指标体系共同组成“大学生 职业素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组合”。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的指标 体系确定后,我们可以用评价中心技术 对被测评者进行评价。每一个指标评价 的评分都是10分制。各个指标的得分 加权就得到这个被测评者的综合评价 结果。 评价中心综合应用了各种人员测 评技术,是以评价被测评者素质为中心 的测评活动,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 的。从测评的主要方式来看,有投射测 验、面谈、情境模拟、能力测验等。但从 评价中心活动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公文 筐、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演讲、 案例分析、事实判断、面谈等形式。 通过实践操作测验,可以对被测评 者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 公文筐可以较好地反映被评价者 在管理方面的计划能力、判断能力、决 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此外还反映 了对信息的收集和利用的能力、处理问 题的条理性程度和灵活性,以及对他人 的敏感性等等 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考察被评价 者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 往能力、辩论说服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 等,同时也可以考察被评价者的自信 心、进取心、责任感、灵活性以及团队精 神等个性方面的特点及风格。 面谈主要考察被评价者的说服能 力、表达能力和处理冲突的能力以及思 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等等。 评价模型有实际意义 在确定模型二级指标权重时,我们 可以组织专家组利用Delphi(专家咨询 法)和层次分析法来计算,我们以经济管 理类大学生为例说明计算过程: 针对专业能力的二级指标:职业资 格与培训经历;专业技术能力;学校、专 业以及学历,专家组首先确定判定矩阵 如下: =(0.121, 0.641,0.238) 估计一致性: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 满意的一致性。 所以,专业能力的二级指标权重为 (0.121,0.641,0.238)。 其他二级指标的权重同上方法可 以得出。 对大学生的评价从对知识、能力的 测评向职业素质的测评转变是高校教 育思维的一个必然转型。在本文中,我 们把职业素质评价指标分为5类,又照 顾到用人单位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要 求。 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调查面比较 窄,调查的行业也比较少,而且主要集 中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可能反映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方 面很不全面,构建的指标体系也还没有 充分经过实践的检验。以上是我们工作 的主要不足。 总之,我们认为在大学生职业素质 评价方面的探索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 工作,值得共同关注。 表2-6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组合 ai= 9 1 8 1 7 1 6 1 5 1 4 1 3 1 2 1 、、、、、、、、 Category label 理科% 工科% 人文学科% 经济管理类% 艺术体育类% 缺乏的%  身体条件(性别、高矮等) 3.6 3.4 3.4 3.3 22.5 1.1  心理素质(承受压力的能力、情 绪控制能力、性格气质等等)  9.9 14.6 12.4 15.2 12.7 24.7  学历与学校名气 2.7 1.1 3.4 3.3 1.4 3.4  所学专业以及在校成绩 9.9 11.2 9.0 4.3 5.6 3.4  一般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 能力、思维能力等)  11.7 13.5 15.7 17.4 7.0 7.9  职业意识(道德、敬业精神、成 就欲等等)  24.3 18.0 22.5 21.7 22.5 25.8  社会经历(工作经验、做过学生 干部、参加过其他社会组织的活 动等等)  10.8 6.7 20.2 19.6 4.2 19.1  职业资格与培训经历(拥有汽车 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劳动人 事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等)  6.3 6.7 3.4 4.3 4.2 3.4  专业技术能力(从事某一特定工 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19.8 23.6 9.0 8.7 12.7 11.2  其他 0.9 1.1 1.1 2.2 7.0 0.0  Total responses%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指标权重100%    理学类指标    工科类 人文社科类 经济管理类 艺术体育类  一级指标 评价因素  二级指标评价 因素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体质 B 11  A 11 4 11 A  体态 B12 A12 …  性格气质 B 13  A 13 …  身心 素质  B1  心理健康 B14  A1  A14              4 1 A  4 1n A  逻辑分析能力 B 21  A 21 4 21 A  学习能力 B22 A22 …  环境适应与应 变能力  B23 A23 …  执行能力 B24 A24 …  一般 能力  B 2   人际交往能力 B25  A 2   A25              4 2 A  4 2n A  成就欲 B 31  A 31 4 31 A  专业精神 B32 A32 … … … …  承受挫折力 B 33  A 33  … … … …  团队合作精神 B34 A34 … … … …  职业 意识  B3  职业道德 B35  A3  A35              4 3 A  4 3n A  职业资格与培 训经历  B41 A41 4 41 A  专业技术能力 B42 A42 … …  专业 能力  B 4   学校、专业以及 学历  B43  A 4   A43              4 4 A  4 4n A  工作经验 B 51  A 51 4 51 A  学校与社会活 动经历  B52 A52 … …  工作 与社 会经 历  B 5   特殊奖励、技能 或经历  B53  A 5   A53              4 5 A  4 5n A  A1′ A2′ A3′ A4′ A5′ A1″ A2″ A3″ A4″ A5″ A1苁 A2苁 A3苁 A4苁 A5苁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25′ A31′ A35′ A41′ A42′ A43′ A51′ A52′ A53′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25″ A31″ A35″ A41″ A42″ A43″ A51″ A52″ A53″ A11苁 A12苁 A13苁 A14苁 A21苁 A22苁 A23苁 A24苁 A25苁 A31苁 A35苁 A41苁 A43苁 A51苁 A53苁

专利引证分析及其应用

专利引证分析及其应用 王玲编译 专利引证分析是近期发展起来的,它利用计量书目学技术来分析专利引证的情报价值。本文描述了专利引证研究和专利引证量的不同方面以及它们的重要应用。 一、简介 世界上每天有2000多件新的专利文献出版,每件专利都引用了一些其他相关专利或公开信息。与此相似,专利也被其它专利、图书和期刊文献引用。但是,专利引证的目的和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科学文献引证。引证情报价值的可用性促使计量书目学家把非专利文献引证分析方法应用到专利引证分析上。专利申请人在其专利申请中引用“现有技术”,这样的引证称为申请人引证;审查员在专利说明书首页上引用关键的现有技术,这样的引证称为审查员引证。对美国专利来说,被引用的材料主要是当前颁布的美国专利,也可以是外国专利、期刊文章及其他出版物,一般来说,一件美国专利说明书通常引用5~6件早于该专利的美国专利对比文献,并且平均含有一件非专利文献。 一件专利从最初被引用到大范围被引用通常需要5年或者更长时间,一般来说70%的专利从未被引用或仅被引用一两次。 二、专利引证的研究状况 以引证为基础的专利研究叫做专利引证分析,它是按照科学论文引证联系的方式探寻专利间的联系。专利引证分析的中心意思是:当一件专利被引用(如5次,10次,20次或更多次),那么,这项专利很可能包含一种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很多后来的专利是在其基础上研究出来的。 研究专利引证情报的思想并不是新出现的,它是由Seidel在1949年提出的。随后,文献中时有各种报道。但是,由于缺乏合适的数据库,使这一研究发展缓慢。系统的专利引证研究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最近几年,专利引证分析研究有了长足发展。 目前,专利引证分析已经作为判断技术质量和影响力的方法并用于技术情报传播的研究。专利共同引文分析已用于探寻技术领域内部的相关发展,专利引证也常常用来建立技术标示量。

专利分析法的应用_以我国压铸模具专利为例

2009年第8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9No 18 收稿日期:2008-10-24,修回日期:2009-12-09 基金项目:宁波市软科学项目资助(2006A1000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70503015) 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8-0523-02 专利分析法的应用:以我国压铸模具专利为例 黄海波,谈 毅 2 (1.宁波大学工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2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上海 200030) 摘要:利用专利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压铸模具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数据,归纳了近年来我国压铸模具技术在申请类别、申请人性质和国别等方面的特点,并对合金压铸模具技术进行了细致分析,绘制了压铸专利技术/功效矩阵表,预测了压铸模具领域的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专利分析法;压铸模具专利;合金压铸;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压力铸造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先进的 少、无切削特种铸造方法,是精度高、机械性能好,生产效率高的精密成型工艺。随着汽车工业和汽车轻量化的迅速发展,压铸模具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1,2]。因此,预测压铸模具技术走向,指导压铸模具企业正确地进行投资和生产,是压铸模具行业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利用专利分析法,就压铸模具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数据进行检索、分析和归纳,总结近年来我国压铸模具技术在专利申请方面的特点以及技术申请热点,以此预测压铸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关研发策略。2 专利分析法 专利分析法[3-5]是指对有关的专利文献进行筛选、统计、分析,使之转化成可利用信息的方法。专利分析首先要进行专利检索,检索一般包括查新检索、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技术跟踪检索、侵权防御性检索等。检索入口可以是某一技术主题(关键词或分类号)、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公司、个人)、专利申请(公开)时间、专利地域或组合检索,对某一技术、某一区域、主要竞争对手等在一定时间和地理范围内的专利状况进行研究。 专利分析方法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其中定量分析又称统计分析,主要是通过专利文献的外表特征来进行统计分析,也就是通过专利文献上所固有的项目如申请日期、申请人、分类类别、申请国家等来识别有关文献,然后将这些专利文献按有关指标如专利数量、同族专利数量、专利引文数量等来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对有关统计数据的变化进行解释,以取得动态发展趋势方面的情报;定性分析也称技术分析,是以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图纸等技术内容或专利的“质”来识别专利,并按技术特征来归并有关专利并使其有序化,一般用来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动向、特定权利状况等方面的情报。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专利分析时,需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将外表特征及内容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达到较好的分析效果。 本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搜索了与压铸模具相 关的发明专利情况,在名称中搜索“压铸”关键词,时间期限为2003~2007年,剔除与压铸机相关的专利以及其它不相关专利,共搜索到137项与压铸模具相关的发明专利,分别涉及压铸模具的新型模具结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产品等。下面将就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目前较为热点的合金压铸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并绘制技术/功效矩阵表。 3 我国压铸模具发明专利统计分析 311 类别、申请人和国别分析 就专利的申请类别来看,压铸模具的制备方法有64项,设备专利有32项,分别占到总数的4617%和2314%,主要用来提高压铸模具产品的质量、效率等;模具结构方面的专利最少,只有11项,占到810%。这说明未来压铸模具在制备方法和设备方面潜在的创新性较大,而在模具结构方面的更新则相对较少。 表1 在中国申请的外国压铸专利数目 国家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其它数目 14 1411 7 总计:37项。专利权属于企业的专利:35 项 图1 国内压铸专利申请人性质分布 就申请国别来说,如表1所示,一些模具技术发达国家 的公司对于企业模具技术的保护非常重视,其在中国境内的专利申请数较多,申请的专利数目占搜索到的压铸发明专利总量的2710%。其中日本的模具技术专利比例达到了1012%,德国申请专利技术810%,比例都非常高,这也是日本和德国的压铸模具技术处于国际领先位置的一个体现。很多模具技术发达国家的公司竞相在中国申请专利,这也说

本科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公益广告的商业价值研究 系别文学与传媒系 专业广告学 学生姓名彭健强 学号 100120111 年级 10 级 指导教师谢天开 教务部制表 2012 年 10 月 23 日

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广告行业的现状,通过按照理论研究分类,找出存在于广告这一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中独特的一个种类_公益广告,对公益广告的研究得出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社会意义以及潜藏的商业价值。 2、实践意义 实践意义在于我们可以身体力行,搜集各种公益类广告资料,提高我们的材料收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经过长期的调查,培养我们缜密的思维,提高专业水品,拓展认知领域,通过对公益广告的细致研究,以醋精我们以后在传媒领域有更高的突破。 创新点 公益类广告属于非商业广告,随时大众型的,但是在广告领域独具特色。 而公益广告不经局限于它的社会价值,而且还隐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其广告创作,以及灵感来源,信息传达,观念传播等均与常规商业广告清晰的区分开来。而且目前国内外专们研究这一课题的著作、论文等均较为少见。有也是零散的分布在各大新闻广告传播类书籍中,作为某一小版块的内容,而且讲解较为简单浅显,很少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国内外目前对公益广告的研究现状 关于公益广告的商业价值这一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甚少,没有专门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所呈现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不全面的,不完善的,通常作为广告学或者传播学为主线下的相关辅助内容。国内外对于公益广告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研究,运作模式研究,策划研究,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研究,公益广告语言特色研究,以及公益广告与受众的研究,公益广告的社会教育研究,中外工艺广告的文化价值对比研究,受众对公益广告的心理反应研究,公益广告的发展与演变,公益广告的伦理价值以及工公益广告对企业形象的塑造等研究。很少涉及工艺广告的商业价值研究范畴,在大多数学者看来,公益广告是一种非商业广告的广告形式,其间所体现的思想,传达的理念均具有鲜明的社会价值,而不具备商业价值。所以本文对此题目进行全面的深入研究,探讨公益广告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商业价值。

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是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利在市场中运用水平亟待提升。到2020年,我国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将达到14件,专利数量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要求进一步提高专利质量水平,总体提升创新水平。专利区域产业分析中对专利质量状况评价指标单一,为此,综合多个指标来综合衡量区域、产业的专利质量状况,提出一种新的专利质量评价模型。 标签:知识产权;专利质量;层次分析法;权重 1 前言 随着我国专利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专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局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是空前的,为更好的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已经规划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这使得知识产权将在司法层面上得到更加有力保护。2015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行动计划》中规划了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到2020年达到14件。可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国专利将进一步优化布局,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量,同时更进一步注重专利质量的提升,实现量质并举;另一方面,着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管理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专利信息服务和调查统计是知识产权服务的基础工程,专利资源区域分析和产业分析是专利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地方政府全面了解本地区专利资源状况,能为政府进一步优化专利区域和产业布局提供基础性导向参考。而在专利资源区域与产业分析中,专利质量状况分析是区域和产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专利分析中,关于专利质量状况评价的指标较为单一,本文作者试图构建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综合多个专利质量指标来综合评价区域产业专利质量状况,以更为客观、全面反映区域、产业专利质量状况。 2 模型构建 发明占比是表征区域或产业发明专利类型占有比值,我国发明专利是经过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不经过实质审查,发明占比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专利资源的总体质量状况。专利授权后,专利维持的时间长短一定程度表明专利权人对专利技术的维持应用状况,也从侧面反应专利质量的状况,理论上质量好的专利,专利权人会更好加以应用和保护,一些研究中将区域专利维持的时间长短划分几个等级,对应反应区域专利质量现状。专利授权量与申请总量占比直接反应该地区或产业的专利整体创新水平,对整个区域或产业的大数据分析来说能一定程度上说明专利质量状况。专利投入市场应用的方式有质押融资、实施许可等方

企业创新专利技术扩散分析方法

企业创新专利技术扩散分析方法 段伟琳 (大学系统工程研究中心,,650091) 摘要本文引入技术创新产权专利制度和技术商品价值衡量体系,通过 E.Mansfield技术扩散模型,试图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效益进行初步分析, 并提出专利转让或许可的条件。 关键词创新产权,技术商品,扩散效益 1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新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本来源。根据熊彼特的“发明——创新——扩散”的创新过程模型理论,创新始于发明创造,而创新的示作用,必然引起在全社会围大面积的技术扩散,而技术扩散的结果又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更善于用数量模型来阐释对技术扩散概念的理解,他认为技术扩散是一种“学习”活动,对于一项技术创新是否应当在本企业得到应用,要视成本与利润的期望而定。美国经济学家J.C.梅特卡夫则认为技术扩散是一种选择过程:既包括企业对于各种不同层次的技术的选择——其结果总是使企业倾向于接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或更新颖的先进技术,同时也是顾客对企业的选择过程——其结果总是那些优先采用创新技术的企业生产出来的品质高、价格低的产品,才能获得顾客的青睐。 技术扩散过程产生的创新外部性问题,即“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经济效应就发生了;就是说,成本或效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1992)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容。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外部性进行了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有庇古、奥尔森、科斯、诺斯和一些博弈论专家,他们分别从“公共产品”、“集体行动”、“外部侵害”、“搭便车”、“囚徒困境”等理论入手,得到的结论则都认为,对外部性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是将外部性在化。通过某种方式将外部收益或成本含于某种经济关系中,在这种经济关系中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是一致的。通过确定投资与收益相一致的经济关系,改进投资者的收益状况,从而增强经济活动的投资动机。 在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益已不仅仅是有形商品的销售利润,而主要是无形知识产品所创造的价值。特别是随着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制度的日趋成熟,科技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_赵义强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 作者姓名:赵义强李珊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 摘要:专利信息分析是知识产权运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专利信息分析的方法、专利信息分析的国内外现有工具,并对专利分析人员提出了方法与工具的选择建议。 关键词: 专利信息 分析方法 工具 运用 一、 前言 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工作。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提升专利信息利用和专利挖掘设计能力。实施专利信息促进工程,指导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和信息,分析未来技术发展路线,将专利信息利用融入技术研发全过程。积极推动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指导企事业单位深入挖掘创新成果,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加强专利布局设计,系统保护创新成果。可见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而专利信息分析正是使知识产权的正能量深度融入科技创新的重要运用途径之一。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专利信息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开技术信息源之一,它包含了世界上90%~95%的技术信息,并且技术信息的公开要比其他载体早1~2 年;有效运用专利情报,可平均缩短研发时间60%,节省研发费用40%;在世界研发平均产出中,与其他活动相比,专利经济价值超过了90%。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信息对于国家、企业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专利信息,也成为国家和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 二、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 专利信息分析是专利战略研究的核心, 指对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大量零碎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技巧使这些信息转化为具有总揽全局及预测功能的竞争情报,从而为企业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开发中

专利分析方法和流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和流程 在本文中,将对基本分析方法应用于专利信息分析时所显示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同时,对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专利分析的流程以及规范、条理清晰地撰写分析报告提出了我们的见解。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 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通常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拟定量分析和图表分析来划分分析方法的类型。 1.定性分析方法 专利信息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内在特征,即对专利技术内容进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以达到把握某一技术发展状况的目的。具体地说,根据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主题、专利国别、专利发明人、专利受让人、专利分类号、专利申请日、专利授权日和专利引证文献等技术内容,广泛进行信息搜集,对搜集的内容进行阅读和摘记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等研究活动,形成有机的信息集合。进而有重点地研究那些有代表性、关键性和典型性的专利文献,最终找出专利信息之间的内在的甚至是潜在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专利信息的定性分析,着重于对技术内容的分析,是一种基础的分析方法,在专利信息分析中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专利技术定性描述分析和专利文献的对比研究。 2.定量分析方法 专利信息定量分析是研究专利文献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建立在数学、统计、运筹学、计量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学模型和图表等方式,从不同角度研究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技术、法律和经济等信息。定量分析方法是在对大量专利信息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专利分类、申请人、发明人和申请人所在国家和专利引文等某些特征进行科学计量,将信息转化成系统的、完整的有价情报。这种分析方法能提高专利信息质量,可以很好地分析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地反映发明创造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和商业价值;科学地评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研究与发展重点,用量化的形式揭示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技术领域中的实力,

基因专利的商业价值.

基因专利的商业价值 基因专利是研制开发基因相关产品的基础,基因专利的权利人不仅可以通过专利合作或转让获得收益,而且还可以从基于该基因专利的基因药物以及其他衍生产品后期销售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成。一个具有重要功能的与疾病相关基因的专利,转让价值一般以千万美元计,而以此开发的基因药物年销售额可高达几十亿美元。基因的商业价值可从一些经典的基因转让案例中得以体现: 1、肥胖基因:1994年11月,美国Amgen公司出资2000万美元向Rockefeller 大学购买了一条肥胖基因的独占型开发许可权。此次,Amgen付给Rockefeller 大学不少于3000万美元的阶段性付费以及后期产品销售提成。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基因:1996年7月,美国Millennium公司与Wyeth-Ayerst公司签定中枢系统疾病相关基因合作协议,Wyeth-Ayerst公司在七年内向Millennium支付包括阶段性付费和产品提成的专利费和研发费用约9000万美元。 3、FKBP神经免疫因子配体:1997年,Amgen公司将 FKBP神经免疫因子配体转让给Guilford公司,交易额高达 3.92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单个基因交易的最高价格。 4、抑制端粒酶基因的相关基因:l997年3月,美国Geron公司与Pharmacia & Upjohn签订协议,合作开发抑制端粒酶基因的新一代抗癌药物,Pharmacia & Upjohn向Geron支付5800万美元,包括1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研究基金和阶段性付费,Geron公司还将获得后期产品销售收入的提成和部分美国市场合作销售权。 5、基因药靶的价值:l998年9月,Millennium公司与 Bayer公司签订了五年的基因药物合作协议,Bayer公司将向Millennium支付总计4.65亿美元(包括l4%的股权投资)费用,委托Millennium公司开发225种基因药靶,平均每个基因药靶的价值为207万美元。 6、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美国Amgen公司依赖EPO基因专利的开发应用,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成为美国生物工程医药领域的领头羊,其EPO l998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3.6亿美元,而EPO的全球市场现已达到34亿美元的销售额。 基因专利受法律的保护,专利侵权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专利授予与否的问题也要服从于法律,否则也会被卷入法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