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环境---试题

人口与环境---试题
人口与环境---试题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复习知识点: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2、右图中的四个点分别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

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的社

会生产力条件是()

A.农业出现并带动生产力大发展

B.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带动生产力发展

C.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独立出来

D.产业革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4..

年龄段(岁)0~14 15~59 60以上总计

甲国人口(万人)400 1100 500 2000 死亡率(%)0.5 0.6 2

乙国人口(万人)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0.8 0.7 2.2

A.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甲国皆小于乙国

B.就一个国家总人口死亡率而言,甲国小于乙国

C.甲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乙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5、右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

6、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右边“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与死亡

率”图分析,完成7—9题

7、目前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8、图中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迅速的主要

原因是:()

A、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B、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C、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D、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

9、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口数量增长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B.人口数量增长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C.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发展中国家

D.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逐渐趋弱

10、有关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多的地区,其环境质量一定比人口数量少的地区差

B.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呈正相关变化

C.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并严重破坏环境

D.现在人们已认识到过去人类发展对环境施加了太多的影响,并已开始协调人口、发展和环

境的关系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死亡率高低主要决定于自然环境因素B.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C.人口的科技水平高低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D.人口数量多少决定环境质量的好坏

12、基本不.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避孕技术

C.文化和宗教

D.气候条件

13、环境人口容量()

A.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B.消费水平是制约它的首要因素

C.不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D.可随生产力发展而无限扩大

14、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列,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代文明

B.工业文明——原始社会——农业文明——现代文明

C.农业文明——原始社会——工业文明——现代文明

D.原始社会——农业文明——现代文明——工业文明

15、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引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做法()

A.使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城市环境问题进—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合理配置

C.可以缓解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既有社会经济因素,又有自然环境因素,并且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

入地的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8~20题

16、影响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水源 C.土壤 D.矿产资源

17、 20世纪80年代大量人口迁入深圳、珠海等地,这说明()

A.民族政策的变化影响迁移 B. 经济布局的改变影响人口迁移

C.交通、通信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D. 气候条件影响人口迁移A

18、下列对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自古至今起主导作用

B.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C.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起作用

D.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

的因素

读右图,(1)-(4)四城市表示某年人口资料,

回答21-22题。

19.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则按自然增长率递

增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2)(4)(1)(3) B.(2)(1)(4)(3)

C.(1)(3)(2) (4) D.(3)(1)(4)(2)

20.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A.(1) B.(2) C.(3) D.(4)

二、综合题

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段,人口的出生率__________,死亡率

___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处于人口再生

产类型的“__________”阶段。

(2)图中B段___________率快速下降,___________

率基本不变。图中C段___________率进一步下降,

___________率也开始下降,到D段___________率下

降到很低水平并稳定下来,___________率也趋于稳

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偏低。

(3)图中D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

___________,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___________”阶段,世代更替___________,人口年龄结构呈现___________型。

(4)我国由于大力开展__________工作,人口转变速度较___________,目前,人口再生产已处于“___________”阶段。

(5)分析上图得出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是由、和___________决定的。

2、读表,分析回答:

年份总人口(亿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000 12.95 1.72 0.71

(1)根据此表,算出自然增长率,填在表中。

(2)根据此表,可以判断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时期。

(3)以上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3、读下图菲律宾、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回答问题:

(1)按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小于4%者,为年轻型人口,图中属于年轻型的国家是、;65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数大于7%者,为老年型人口,图中属老年型的国家是、。

(2)菲律宾、墨西哥两国人口中,15岁以下人口比重接近20%左右,这反映了这两

国率很高,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到4%,这反映了两国人均寿命。

(3)一个国家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或人过于老化,各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问题?

答案:一、选择题:1-5 BCDBA 6-10 ADDAD 11-15 BDAAD 16-20 BBBAD

二、1、(1)很高很高很低原始型(2)死亡出生死亡出生死亡出生

(3)低现代型缓慢老年(4)计划生育快现代型(5)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1)1.01%(2)由过渡型向现代型发展(3)人口自然增长率

3、(1)菲律宾、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2)出生率,较低

(3)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会造成家庭和社会抚养的人口过多,负担过重,影响家庭、社会财富的积累,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当青少年进入生育年龄后,又会因育龄人口过多而出现生育高峰,提高人口出生率等等。人口过于老化,老年人过多,会造成青壮年人群的社会、家庭负担加重,并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中青壮年劳动力相对缺乏而影响经济发展。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1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 多亿),人口增长快。 J 型曲线,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 ●2、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5、、人口增长模式: 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及以下。 ●6、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 (1)模式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 (1)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 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2)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3)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 C、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b、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 c、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 ●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 D、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总数,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模式,社会负担轻重 1.2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资源供应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3、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 ②>③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第八章:地球能容纳多少人——人口与环境

第八章地球能容纳多少人——人口与环境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关系 了解人口的增长与环境保护不可分割的关系 重点:理解人口的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将社会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关系应用 教材分析 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和早期,人口的生存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到了现代,人口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过去大大增强了,但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与其他生命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其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改造日益增强。人口与环境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初中地理中,已涉及到一些人口与环境方面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主要侧重于感性认识或现象。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讨论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这虽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其内容的理论性更强一些,专题知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大纲要求的“人口与环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素质与环境及人口迁移与环境,这三个内容反映了人口与环境的内在关系。教材编写基本上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本单元共有6课:讲人口再生产内容的有1课;讲人口数量与环境内容的有2课;讲人口素质与环境内容的有1课;讲人口迁移与环境内容的有2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探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在第1课首先安排讲述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所掌握的人口学知识,比起初中地理的内容,将深化一大步。同时也为正确理解和认识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第2课安排讲人口数量与环境,教材从环境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制约作用,及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第3课讲环境人口容量,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制约,通过这一课的讲述,会使学生对为什么我国要控制人口增长有进一步的认识。第4课讲人口素质与环境,主要从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方面,探讨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本课讲述的重点在第二部分,即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第5课讲人口迁移与环境,主要分析了影响人口迁移的环境因素,并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及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第6课简单分析了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些基本情况,重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动人口问题。 教材在讲述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时,大多是联系实际来展开的,但由于课时限制,举的例子还不够多。我们鼓励教师能多收集一些资料,特别是能把当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结合到课堂教学中,或发给学生课下阅读。本单元的综合练习和各课的“活动”,许多也都要求联系实际生活,并设计有多种形式,如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绘图题,还有小调查和读文心得等,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1.1人口再生产 在“人口与环境”这一部分并没有安排人口再生产的教学内容,那么,教材为什么要讲这一内容呢?我们理解,大纲中所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内容,实际上指的就是“人口再生产”。严格地说,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教材

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集人口与环境专题

人口与环境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图1),完成1~2题。 1.与当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清、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长人口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人比重为11.5%,比199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据此回答3—4题。 3.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①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②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③上海的城市化 进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④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4.上海在未来几年里 ①应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②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突出③允许生二胎 ④更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两地自然增长率相同,那么 A.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肯定相同 B.它们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率一定相同 C.它们的生产力水平大体相近 D.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右图为“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图2), 据此回答6-8题。

6.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7.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动机是 A.政治因素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 8.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从大城市迁向小城镇,主要原因是 A.环境条件B.生活水平 C.交通条件D.就业条件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简称CBD),一个是华尔街地区,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白天人来人往,可一到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商务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据此回答9—10题。 9.“空心城”反映CBD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B、建筑物高大稠密 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D、内部分区明显 10.与不夜城相比较,空心城没有发挥CBD的哪一项功能 A、商业活动 B、金融贸易 C、通讯联络 D、休闲娱乐 右图中等值线a、b、c呈有序排列,读图回答11—12题: 11.如果图中a、b、c代表美国某大城市的地租等值线图,则甲最有可能为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教育区12.图中甲点代表某城市(某种文化源地),周边为乡村,则由甲到周围乡村的近距离文化扩散类型较为可能的是 A、刺激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 读图4,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3个功能区,那么 A.X是工业区B.Y是绿化带C.Z是居民区D.Y是工业区14.若X、Y、Z为某平原上的3个区域,人口密度X>Y>Z,则3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A.X地最大 B.Y地最大C.Z地最大D.不确定 15.若X、Y、Z3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区域是

(完整版)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当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展开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差别 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 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A.0.2亿 B.0.7亿 C.1.0亿 D.1.3亿 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 解析第1题,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水准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所以C准确。第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

政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所以B准确。第3题,“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但不 能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利于扩大 内需,所以D准确。 答案1.C2.B3.D (2015~2016学年济南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 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准确的是() 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 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 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 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 5.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 A.生育意愿低 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C.人均寿命长 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 解析第4题,据图计算可知,全国老年人口数量未超过2亿,故 A项错误;据图B项准确;上海市老龄化水准高于山东,但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低于山东,故C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准最低,故平 均年龄最低,D项错误。第5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改善生活的条件,增加收入,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故B项准确,

(福建专用)2019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过关五人口与环境练习(含解析)

专题过关五人口与环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5年以来,难民潮困扰欧洲。读“难民潮迁移路径图”,回答1~2题: 1.引起2015年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 ) A.收入下降 B.灾害频繁 C.战争威胁 D.就业困难 2.这次难民潮对欧洲带来的地理影响是( ) A.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B.有利于提高欧洲的环境人口容量 C.推动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 D.提高欧洲国家社会保障水平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春运是一道特殊的风景。2017年春运期间,360网站发布了《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下图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分析。据此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春运出发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 A.乡村生态良好,吸引城市居民 B.侨乡众多,海外游客迅猛增加

C.气候温暖,来此越冬人数增加 D.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 4.北京成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其原因与南方地区不同的是( ) A.历史文化名城,游客比重大 B.高等院校云集,返乡学生多 C.环境优美,吸引外来人口 D.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注: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表,回答5~7题: 5.根据该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 ) A.人口增长加快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劳动力仍较充足 6.甲省( ) A.人口进入零增长 B.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C.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 D.抚养比上升 7.甲省最可能是( ) A.贵州 B.广东 C.甘肃 D.四川 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回答8~10题:

高考地理 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答案】13.B 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答案】14.C 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答案】15.A 【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6~18题。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16.D 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17.D 18.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C.德 国 D.泰国 【答案】18.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完成33、34题。 表1 3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33.B 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答案】34.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13,回答35、36题。

山西省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人口与环境

山西省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人口与环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8题;共36分) 1. (4分) (2014高一下·沁阳月考) 下列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 A . 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 B .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 . 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 D .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2. (4分) (2017高一上·海南期中) 中国逐步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主要是为了() A .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 . 增加总人口 C . 解决独生子女的问题 D . 提高人口质量 3. (6分) (2018高一下·南昌期中) 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左图为“人口增长曲线图”,右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2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 . ③ B . ② C . ④ D . ① (2)右图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 . 2005年 B . 2010年 C . 1910年 D . 1970年 (3)下列地区中,与右图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 . 西藏 B . 三峡库区 C . 黑龙江 D . 上海 4. (6分)甲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状态下的增长轨迹示意图,M表示增长初期,N表示末期。乙图为该国人口增长过程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特征,读图完成问题。

2021年江苏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八 人口与环境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专题八人口与环境 备考篇提纲挈领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 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人口增长、 人口分布 命题情境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政策为主,考查频率较高,难度适中,部分稍 难;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人 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分布考查较少,突出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 考查,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复习备考时重点关注人口政策的 变化,结合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政 策分析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等相 关问题 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人 口合理容量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 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 B.北半球中高纬 C.南半球中低纬 D.南半球中高纬 答案A 2.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交通 答案B 我国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 A.增长过快 B.外迁增多 C.老年人口变化不大 D.劳动人口不断减少 答案D 4.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 A.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 B.降低社会养老负担 C.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D.延长人口寿命 答案B 知识2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 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我国流动人口增长率最大的时期是()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 C.2000—2009年 D.2010—2019年 答案B 2.影响我国2015—2017年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转移 B.人口政策 C.交通建设 D.资源开发 答案A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均设定了人口“天花板”。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300万以内,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将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500万以内。下图为2013—2016年北京和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北京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 A.水资源短缺 B.矿产资源枯竭 C.土地资源紧张 D.生物资源减少 答案A 4.近年来北京、上海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及原因是() A.逐渐增加,交通拥堵加重 B.逐渐减少,房地产调控加强 C.先增加后减少,产业结构调整 D.先减少后增加,环境质量恶化 答案C 综合篇知能转换 【综合集训】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双选)

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社会环境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主备教师:顾素芳 教学过程: 一、明理提高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内蒙古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 二、政府举措 1.从1996—2010年,中国政府将采取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对污染排放实行总量控制;二是要出台《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宣战。 2.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设立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三、自觉倡议 1、随手关闭水龙头,因为一个滴水龙头每天流掉20升水,每年流掉7000多升水。一吨水可以发电100度,可供三口之家用二个月。一吨水可以织布200米,能做80套校服。一吨水可炼150公斤钢。 2、少吃品香糖。因为口香糖的残迹十分难消除,对环境污染大。 3、买菜购物多用布袋。因为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 4、不乱扔废弃物。 5、每年为我们的家园种植3—5棵树。 6、庭院室内养花种草。 7、节约纸张,回收废纸。因为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纸,减少35%的水污染。 8、不吃野生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9、参加一次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

2019版浙江高考地理(选考1)复习专题检测5人口与环境

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我国已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并进行全面的评估。下面是“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金字塔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上面4幅人口金字塔图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不断缩小,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 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导致我国家庭户人口规模越来越少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 B.迁移流动人口增加 C.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D.人口的快速增长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结合不同时期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比重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图①中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最大,时期最早,然后依次判断并排列出早晚顺序。第2题,结合题干要求及选项判断,人口的快速 增长会导致家庭规模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少。 (2018·浙江温州高三适应考试)读某地2000年和2013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该地人口结构变化会( ) A.影响产业结构 B.延长平均寿命 C.加重社会负担 D.缓解就业压力 4.适应该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B.扩大基础教育规模 C.适度调整人口政策 D.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被称为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图中显示2000年和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社会处于“人口红利期”,因此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减轻,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会影响产业结构。故A项正确,C、D两项错误。延长平均寿命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相关,与人口结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第4题,图中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当地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逐渐明显,为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当适当地调整人口政策,比如我国的二孩政策。故C项正确。针对老龄化问题,应适度推迟退休年龄,故A项错误。因当地出生率下降,未来适龄入学人口数可能减少,因此不适于扩大基础教育规模,故B项错误。当地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故D项错误。 5.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环境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第6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2018·浙江11月选考,4~5)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第7~8题。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8

题组四 (安徽省怀远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判断1~3题。 1、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图中“*”表示我国 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 93% B. 23% C. 13% D. 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比重下降了34.8%,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 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人口总数下降②若干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下降③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 大,社会步入老龄化后劳动力不足④青壮年承担的负担加重,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福利增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 1.B 2.B 3.C (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周考(二))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反映(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答案 4.A 5.D (黑龙江省哈九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给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据下列图表回答6~8题。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9

题组二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 (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回答1-2题。 年龄 0?14 15?60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死亡率(%) 0.6 0.6 2.5 3.7 乙 人口数 3 500 6 000 500 10 000 死亡率(% 0.75 0.7 2.2 3.65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② 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 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 ④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① 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 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 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④ 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①② B. 答案 1.C 2.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福建省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2010 届咼三适应性测试) 读“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 图”回答3-4题. 答案 3.B 4.A 1- 1 ~1 1 1 ----------- 1 1 1 1 1 II 1 3 ?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 ) A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 4.预测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立 60岁 女 I 2D31年 40

步步高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滚动检测卷

专题六人口与环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位于中部沿海,这里芦苇丛生,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丹顶鹤会在滩涂地越冬。近年来滩涂面积年增900公顷。结合“丹顶鹤迁徙路线图”,完成1~2题。 1.影响丹顶鹤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向季节变化 B.气温季节变化 C.湿地水量季节变化 D.栖息地面积变化 2.丹顶鹤在湿地越冬比在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具有的优势是( ) A.食物来源丰富 B.人类活动较弱 C.气候温暖湿润 D.滩涂面积最大 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丹顶鹤栖息地只有纬度位置有明显的改变,据此可以判断影响其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季节变化。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对比分析湿地与辽河口、黄河口湿地,因湿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其更具有气候方面的优势。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代表的含义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松花江的水文特征是水位较低,流量相对较小,有结冰期;珠江的水文特征是水位高、流量大,无结冰期。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明显的不同在于水量(与降水要素有关)和有无结冰期(与气温要素有关),而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与图中序号①所示含义相符。第4题,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沟谷发育,支离破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冲刷、切割作用),属水文要素的影响。 (2016·平湖模拟)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 ) A.森林破坏 B.气候变化 C.人口数量增多 D.冰雪覆盖扩大 6.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答案 5.A 6.C 解析第5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地表径流等作用。森林的破坏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第6题,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

人口与环境练习(附解析答案)

阶段质量检测(一)人口与环境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四点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2.如果图中四点表示一个区域人口发展的不同阶段,且资源环境一直没有被破坏,则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反映的是2001~2011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从该市近几年的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看,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

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D.“低高低”模式 4.2009年以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总人口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多②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经商者增多③出生率上升,少儿人口增多④高校扩招,学生数增多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读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离开原籍在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表,完成5~6题。 5.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 C.经济发达D.人口大省 6.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预测称,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将减至1.16亿,比2010年的1.4亿减少约2 400万人。据此回答7~8题。 7.为了阻止俄罗斯人口下降的趋势,克里姆林宫实行授予多生孩子的妇女为“英雄母亲”的做法,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转变人口增长模式B.谋求合理人口容量 C.弥补劳动力不足D.充分开发利用资源 8.2011年11月,一调查机构通过公共调查所得出“22%的俄罗斯成年人想要移居国外”的结论。导致这些人移居国外愿望强烈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经济因素B.人口政策C.地理环境D.政治变革 (四川文综)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9~10题。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1 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多亿),人口增长快。 时间上:J型曲线,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 ●2、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5、、人口增长模式: 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及以下。 ●6、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 (1)模式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 B、发达国家地区之间也略有差异 (1)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 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2)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3)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 C、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b、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 c、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 ●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 D、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总数,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模式,社会负担轻重 1.2 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资源供应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3、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2013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早期增长缓慢,现代以后增长迅速。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多亿。 时间上:J型曲线,持续性、阶段性、增长性,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快,发展中国家增长慢 2.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注:①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②人口数量的变动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3.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 4.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根本原因)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①生物学规律;②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③上层建筑(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④其他因素:战争、自然灾害等。 5.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①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②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下降。③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6.人口老龄化会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对策:①鼓励生育,接纳移民,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7.人口增长快:利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8.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吸引接纳外来移民,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9. 我国60年代后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低谷;之后经济发展,死亡率下降,由于补偿性生育导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长率高,在这以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人口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长率随之回升,中期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下降。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1人口与环境专题卷

微专题(十一) 人口与环境 (2017·山东潍坊模拟)下图示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1950年~2050年(预测)老龄化人口(≥65岁)比重变化。读图,回答1~3题。 1.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分别对应图中的曲线序号是( ) A.②①③B.①②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2.图中中国老龄化进程中,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其原因很可能是( ) A.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B.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降低 C.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上世纪50、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 3.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有( ) A.青壮年负担加重 B.劳动力数量增多,价格降低 C.教育、卫生压力减轻 D.加重就业压力 答案 1.C 2.D 3.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老年人口比重最高,且老龄化出现时间早,应为发达国家;②人口老龄化发展快,目前比重高,是由于我国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③人口老龄化比重低,应为发展中国家,故选C项。第2题,读图可知,②曲线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比重变化情况,在2015年前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比重增长速度加快,而这部分老年人的出生年份为1950~1960年代,当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快,故选D项。第3题,为缓解日

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政策的出台,使得我国现阶段,青壮年负担加重,A项正确。短期内新出生人口不会转化为劳动力,B项错误。由于儿童数量增加,教育、卫生压力加重,C项错误。短期内,新出生儿童不会成为劳动力,不会加重就业压力,D项错误。故选A项。 (2017·山西太原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A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B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4~6题。 4.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 A.城乡差距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D.个人原因 5.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 A.0.2亿B.0.7亿 C.1.0亿D.1.3亿 6.“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 答案 4.C 5.B 6.D 解析第4题,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其他原因都不会导致“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预计到2040年,“全面二胎”政策增加的0~14岁人口大约是15.5×19%=2.94亿人,“单独二胎”政策14×16%=2.24亿,两者相差约为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