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内容

死因监测培训内容

第一篇:死因监测培训内容

死因监测培训

一.监测对象

1.辖区内发生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外籍公民。

2.辖区外死亡的户籍居民。

二.乡镇、街道卫生院、分院工作职责

1.收集在家或本院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摸底补漏。

3.核实死亡信息,开展质量控制。

4.30天内完成网络直报。

5.每月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cdc。三.村级卫生所及其他医疗机构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四.《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内容

1.第一部分是死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职业、户口、婚姻、文化、工作单位、出生、死亡日期、年龄、死亡地点等。

2.第二部分是死亡原因,指与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诊断,死亡原因又分为1、2部分。

3.第三部分是根本死因及统计分类。五填写要求

1.采用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

2.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

3.死亡原因填写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4.《死亡证明书》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师签名及医院盖章。

六.基本情况项目填写

1.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每一项目,字迹清晰,不缺项,不错项。

2.注意逻辑关系。

3.填写选择性问题时,只可选择最适合的唯一答案,不能多选。

七.证明书填写

1.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人工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

2.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薄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

3.现居住地址、联系电话。

4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再婚、复婚、同居)、丧偶、离异、不详5种情况选择,打对号,对老年人应注意“丧偶”一栏的选择。

5.生前工作单位:指死者在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

6.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话则推迟1个月计算。

7.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

a.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年龄,28天以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小时。b.死亡时已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c.死亡时未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1.8.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应填写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和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者同事、邻居的姓名。

9.住址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具体住址或工作单位,如有电话号码应尽量填写,以便于联系。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父母的姓名、住址、单位。

部分死因是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以及该疾病或损伤的更早的原因,如有两个或多个疾病,前后列于第1部分各行上,则每个疾病都是记在其上行另一个疾病可接受的原因,即疾病之间需要有逻辑顺序。

在一部分中还需填写每个报告的疾病或情况从发生到死亡时大概的时间间隔,如果能填出来,则可以帮助判断各种疾病间的关系。

1.(a)行至少填写一个疾病,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不要只填写各种衰竭情况。

2.一行填写一个疾病。

3.各行之间的逻辑关系为(c)至(b)至(a)。

4.每个疾病发病距死亡的时间间隔尽量填写。

5.追踪最早疾病,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根据情况可增加填写(e)(f)等行。

第二部分填写注意事项:

1.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2.第二部分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都需报告,特别是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等。

3.按照重—轻程度在同一行依次填写。

4.注意调查询问。最高诊断单位:

a.针对第二部分死因生前就诊情况。

b.如果有多个死因,综合多个死因选择最高一级医疗单位。

c.同一死因多个级别单位就诊,选择高级别诊断单位。d.上述填写的诊断单位与调查医生、填报医生所处的单位级别无关。最高诊断依据:

a.针对第一部分死因生前疾病就诊情况。

b.如果有多个死因,综合多个死因选择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

c.同一种疾病实行诊断分级,区最高级别的组织进行切片诊断。

“临床+理化”包括三大常规的化验:x线拍片、胸透、ct、b超、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临床”指望、闻、问、切。

第二篇: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安平县疾控中心 2018年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分数:

选择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报卡范围包括(ABC)A、所有在院内死亡的病例B、所有在本院开具死亡证的 C、所有需要入户调查的

2、死因推断的步骤包括有(ABC)A、收集病史资料B、分析病史资

料C、作出死因推断

3、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办理(ABCD)的法定证明。

A、人口死亡

B、公安销户

C、民政殡葬

D、其他民事事务

4、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原签发单位申请补发《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A)。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第三篇: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

Xx镇卫生院

培训工作制度

1、镇卫生院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及乡村医生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医院每两个月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3、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班。

4;镇卫生院将该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人群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5: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村庄进行奖励。

Xxx镇卫生院

第四篇: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

结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四、积极组织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

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五、认真讲解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细致,学员的积极性高涨,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六、严格考试纪律

培训结束我们为学员发放试卷,对本次培训进行了考核,考场秩序井然有序,学员认真答题,无交头接耳。

七、试后严格评分

试后我们组织人员当场阅卷评分,对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们的全部参与培训人员对次活动的内容真正的做到了掌握,同时使人们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在基层为人民的健康而服务。

第五篇: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一.监测对象

1.辖区内发生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外籍公民。

2.辖区外死亡的户籍居民。

二.乡镇、街道、村卫生室工作职责

1.2.3.4.5.收集在家或本镇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摸底补漏。核实死亡信息,开展质量控制。30天内完成网络直报。每月10日前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卫生服务站、村级卫生室及其他医疗机构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

四.《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内容

1.第一部分是死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职业、身份证号、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婚姻、文化、工作单位、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年龄、死亡地点等。

2.第二部分是死亡原因,指与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诊断,死亡原因又分为1、2部分。

3.第三部分是根本死因及统计分类。

五、填写要求

1.采用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

2.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

笔或铅笔书写。

3.死亡原因填写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拉丁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4.《死亡证明书》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师签名及医院盖章。

六.基本情况项目填写

1.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每一项目,字迹清晰,不缺项,不错项。

2.注意逻辑关系。

3.填写选择性问题时,只可选择最适合的唯一答案,不能多选。

七.证明书填写

1.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人工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

2.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薄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

3.现居住地址、联系电话。

4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再婚、复婚、同居)、丧偶、离异、不详5种情况选择,打对号,对老年人应注意“丧偶”一栏的选择。

5.生前工作单位:指死者在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

6.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话则推迟1个月计算。

7.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

a.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年龄,28天以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小时。b.死亡时已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c.死亡时未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1.8.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应填写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和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者同事、邻居的姓名、联系电话等。

9.住址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具体住址或工作单位,如有电话号码应尽量填写,以便于联系。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父母的姓名、住址、单位。

八、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

死因的填写是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以及该疾病或损伤的更早的原因,如有两个或多个疾病,前后列于第1部分各行上,则每个疾病都是记在其上行另一个疾病可接受的原因,即疾病之间需要有逻辑顺序。

1、在第一部分中还需填写每个报告的疾病或情况从发生到死亡时大概的时间间隔,如果能填出来,则可以帮助判断各种疾病间的关系。

(1).(a)行至少填写一个疾病,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不要只填写各种衰竭情况。

(2).一行填写一个疾病。

(3).各行之间的逻辑关系为(c)至(b)至(a)。

(4).每个疾病发病距死亡的时间间隔尽量填写。

(5).追踪最早疾病,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根据情况可增加填写(e)(f)等行。

2、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促

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3、死者生前疾病的最高诊断医院:指第Ⅰ部分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单位。

4、最高诊断依据:按照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放到“临床+理化”一栏。.

5、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明书并承担法律

责任的医师签名。

6、单位盖章:由填写医生所在单位加盖公章。

7、填报日期:指出具证明书的日期;一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

死因监测培训计划

死因监测培训计划 篇一:死因监测知识培训计划 死因监测知识培训计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了解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同时对发病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决定对本院相关医护人员及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死因监测知识培训。具体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时间:20XX年12月30日下午14:00~17:00 二、培训地点:石城卫生院三楼会议室 三、出席对象:院内相关医护人员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 四、主讲:李志斌 五、培训内容: 1、报告对象。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3、死因信息报告方式。 4、报告程序、时限 六、培训要求: 所有通知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无故缺席、 迟到、早退、遵守会场纪律,认真听讲做好记录。

石城镇卫生院 20XX年12月28日 篇二: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20XX3年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计划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全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臵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我县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XX〕57号)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做好20XX 年慢性病防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川疾发〔20XX〕16号)有关精神及,特制定今年工作计划。 一、建立死因监测机构、明确职责 县疾控中心设立专门岗位落实死因监测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开展具体工作为: 1.组织和指导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 2.负责收集全县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1- 整理、编码录入、分析,并按国家规范统计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死因监测培训讲稿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死因,监测,培训,讲稿,,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一.监测对象 1.辖区内发生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外籍公民。 2.辖区外死亡的户籍居民。

二.乡镇、街道、村卫生室工作职责1.2.3.4.5. 收集在家或本镇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摸底补漏。 核实死亡信息,开展质量控制。30天内完成网络直报。 每月10日前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卫生服务站、村级卫生室及其他医疗机构 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四.《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内容 1.第一部分是死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职业、身份证号、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婚姻、文化、工作单位、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年龄、死亡地点等。 2.第二部分是死亡原因,指与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诊断,死亡原因又分为1、2部分。 3.第三部分是根本死因及统计分类。五、填写要求 1.采用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 2.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 笔或铅笔书写。 3.死亡原因填写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拉丁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4.《死亡证明书》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师签名及医院盖章。六.基本情况项目填写 1.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每一项目,字迹清晰,不缺项,不错项。 2.

注意逻辑关系。 3.填写选择性问题时,只可选择最适合的唯一答案,不能多选。 七.证明书填写 1.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人工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 2.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薄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 3.现居住地址、联系电话。 4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再婚、复婚、同居)、丧偶、离异、不详5种情况选择,打对号,对老年人应注意“丧偶”一栏的选择。 5.生前工作单位:指死者在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 6.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话则推迟1个月计算。 7.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 a.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年龄,28天以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小时。b.死亡时已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c.死亡时未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1.8.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应填写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和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者同事、邻居的姓名、联系电话等。9.住址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具体住址或工作单位,如有电话号码应尽量填

死因监测培训小结范文

死因监测培训小结 1. 引言 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旨在通过对死亡原因的研究和分析,及时掌握人口死亡情况,了解死亡原因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次培训旨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死因监测的认识和能力,深入了解死因分类、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训内容 2.1 死因分类 在进行死因监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常见的死因分类体系。常用的分类体系包括国际疾病分类(ICD)和基于ICD的本地化分类体系。ICD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 际标准,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本地化分类体系则根据国家或地区特点进行了调整,更贴近实际情况。 2.2 数据收集与管理 有效的数据收集是进行死因监测的基础。培训中介绍了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医院记录、死亡证明和尸检报告等。同时,还介绍了电子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用,以提高数据质量和效率。 2.3 死因分析与研究 死因分析是死因监测的核心内容之一。培训中介绍了常见的死因分析方法,包括比例法、比率法和年龄标准化比率等。同时,还介绍了基于统计学模型的死因风险评估方法,如相对风险、危险比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人群、地区和年龄段的死因分布情况,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2.4 死亡原因调查 在某些情况下,对特定死亡事件进行详细调查是必要的。培训中介绍了常见的死亡原因调查方法,包括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现场勘察等。这些调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具体死因及其相关因素,并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3. 培训收获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死因监测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具体收获如下: 3.1 死因分类的重要性 死因分类是死因监测工作的基础,不同的分类体系适用于不同的情境。正确理解和应用死因分类体系,可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第一篇: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形式,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对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内部及辖区村级医疗单位进行培训。 三、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乡级医疗机构每年接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举办的死因监测工作培训班,同时乡中心卫生院也要对村卫生室有针对性地业务知识培训。 五、乡卫生院以举办学习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对辖区从事监测的工作人员培训4次。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科负责对本乡中心卫生院督导,派专业人员督导我院的业务培训,对基层医生进行技术指导。 第二篇: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三、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监测档案的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

复制。 五、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绝密档案专柜保管。计算机录入需保密的资料要加密保存。 六、借阅、抄录、复印、备份监测资料必须出具有关单位证明,并由疾控中心主任签字批准。发生失密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当事人和管理人员责任。 七、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应有两套备份。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形式,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对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内部及辖区村级医疗单位进行培训。 三、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举办一起死因监测工作培训班,对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和厂矿医院的死因监测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防疫医生有针对性地业务知识培训。 五、各乡镇卫生院以举办学习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对辖区从事监测的工作人员培训1次。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科,派专业人员参加各乡镇的业务培训,对基层医生进行技术指导。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 一、为及时收集死因监测资料,了解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和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制度。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28日召开乡级以上医疗机构防疫例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 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 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 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者判断书》的使用 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者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 2. 《居民医学死亡判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者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卡 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者判断书》四联安排 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 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 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者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者情况。《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份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者缩写(肺 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临死前的表现不需要填写(心衰、呼衰等)。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者并发症。损伤中毒需要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应尽量避免不填写的内容: 呼吸衰竭 J96.9 来院已死 R99 循环衰竭 R57.9 猝死 R96.0 呼吸循环衰竭 J96.9 酸碱失衡E87.4 多脏器衰竭 R99 电解质紊乱 E87.8 全身衰竭 R53 肺性脑病G93.1→不明R99 肺部感染 J98.4 死因链疾病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 本文将探讨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确保死因监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支持。 一、建立死因监测培训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死因监测是指针对死亡事件进行的有关死者身体情况、死亡原因、既往就医情况等方面的系统调查。目的是发现某些突发性或流行病事件,及时掌握和分析死因监测结果,进行追踪研究,对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死因监测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数据不全、不准确,认定标准不一,领域专业化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死因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因此,加强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的目标 通过建立完善的死因监测培训制度,达到以下目标: 1、加强死因监测领域的专业化。 死因监测是一个专业的领域,常规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通过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对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医生和相关人员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提高死因监测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不断完善死因监测机制和方法。 2、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加强死因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死因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可靠、科学。 3、增强死因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通过制定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建立死因监测责任制,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推动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三、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的实施方法 1、组建培训班。 针对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医生和相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组建针对性的培训班。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根据参训人员的个人专业背景和需求,开设合适的课程和讲座,包括死因鉴定基础知识、现场勘验技巧、死因分析方法、法医学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2、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稳定的培训师资通道,招聘、培训、评估并保留合格的培训师。注重培养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提高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为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 3、实行考核评估制度。 每年对参训人员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其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发现不足之处,进行追踪指导和培训,增强参训人员的责任与自信,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

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四、积极组织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五、认真讲解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细致,学员的积极性高涨,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六、严格考试纪律 培训结束我们为学员发放试卷,对本次培训进行了考核,考场秩序井然有序,学员认真答题,无交头接耳。 七、试后严格评分 试后我们组织人员当场阅卷评分,对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们的全部参与培训人员对次活动的内容真正的做到了掌握,同时使人们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在基层为人民的健康而服务。

死因监测培训内容

死因监测培训内容 第一篇:死因监测培训内容 死因监测培训 一.监测对象 1.辖区内发生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外籍公民。 2.辖区外死亡的户籍居民。 二.乡镇、街道卫生院、分院工作职责 1.收集在家或本院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摸底补漏。 3.核实死亡信息,开展质量控制。 4.30天内完成网络直报。 5.每月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cdc。三.村级卫生所及其他医疗机构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四.《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内容 1.第一部分是死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职业、户口、婚姻、文化、工作单位、出生、死亡日期、年龄、死亡地点等。 2.第二部分是死亡原因,指与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诊断,死亡原因又分为1、2部分。 3.第三部分是根本死因及统计分类。五填写要求 1.采用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 2.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 3.死亡原因填写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4.《死亡证明书》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师签名及医院盖章。 六.基本情况项目填写 1.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每一项目,字迹清晰,不缺项,不错项。 2.注意逻辑关系。 3.填写选择性问题时,只可选择最适合的唯一答案,不能多选。

七.证明书填写 1.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人工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 2.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薄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 3.现居住地址、联系电话。 4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再婚、复婚、同居)、丧偶、离异、不详5种情况选择,打对号,对老年人应注意“丧偶”一栏的选择。 5.生前工作单位:指死者在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 6.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话则推迟1个月计算。 7.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 a.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年龄,28天以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小时。b.死亡时已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c.死亡时未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1.8.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应填写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和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者同事、邻居的姓名。 9.住址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具体住址或工作单位,如有电话号码应尽量填写,以便于联系。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父母的姓名、住址、单位。 部分死因是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以及该疾病或损伤的更早的原因,如有两个或多个疾病,前后列于第1部分各行上,则每个疾病都是记在其上行另一个疾病可接受的原因,即疾病之间需要有逻辑顺序。 在一部分中还需填写每个报告的疾病或情况从发生到死亡时大概的时间间隔,如果能填出来,则可以帮助判断各种疾病间的关系。 1.(a)行至少填写一个疾病,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不要只填写各种衰竭情况。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1. 《死亡医学证明书》、《5 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 95% 。《死亡医学证明书》、《5 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 、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 ICD-10 编码正确率大于 98% 。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 ICD-10 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 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 5%。 4.报告及时率( 100% )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7 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 7 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 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细致,学员的积极性高涨,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报卡范围包括(ABC) A、所有在院内死亡的病例 B、所有在本院开具死亡证的 C、所有需要入户调查的 2、死因推断的步骤包括有(ABC) A、收集病史资料 B、分析病史资料 C、作出死因推断 3、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办理(ABCD)的法定证明. A、人口死亡 B、公安销户 C、民政殡葬 D、其他民事事务 4、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原签发单位申请补发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A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填写时应使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使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填写. 2、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和 医院盖章 . 3、对于死亡原因Ⅰ的填写应按照 (a)由(b) 引起, (b)由(c) 引起, (c)由(d) 引起,并每行只填写 1 个疾病.

4、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 c 病最长, b 病次之, a 病最短. 5、某人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死亡”.在死因证明书第Ⅰ部分填写时:应把心肌梗死记入a)行,把冠心病记入b)行. 6、某人因“房屋意外倒塌砸中头部→颅脑损伤→死亡”,在死因证明书第Ⅰ部分填写时:应把颅脑损伤记入a)行.把房屋意外倒塌砸中头部记入b)行. 7、死因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既往史、现病史、治疗史、生活史 . 8、对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 . 9、对于恶性肿瘤应明确报告原发部位 ,如果是继发性的恶性肿瘤致死,则必须明确写出“继发性”,同时报告原发部位 . 10、当肺炎是由于病原体引起的,应尽量填写引起肺炎的病原 体 . 11、补发〈死亡证〉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医疗卫生机构盖章”栏注明补发及补发时间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人因30年前患慢性支气管炎,10年前演变成肺气肿,5年前引起肺心病,最后因肺心病死亡.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 (a)(b)(c)应如何填写 答:(a)肺心病 5年 (b)肺气肿 10年 (c)慢性支气管炎 30年

【最新文档】死因培训总结-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死因培训总结 篇一:201X年死因培训小结 培训小结 死因监测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反映当地 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也是制定社 会经济发展战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的重要科学 依据。准确可靠地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人口和卫生政策、确 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市 卫生局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于4月25日下午3点30 分在和兴楼4楼学术报告厅由郭爱香主任对全院医护人员进 行《国际疾病分类(ICD-10)死因分类》培训。 通过培训,使全院医护人员明确报告制度、程序和技术 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两书”使用不规范,缺项、漏项、死 因链填写不准确、根本死因确定错误及漏报、迟报、错报、 误报和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 死因监测报告工作是一项惠及人类、造福子孙的事业, 我院全体医护人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严谨、扎实的工 作作风,认真做好死因监测工作,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期望 寿命和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市**院预防保健科

*年*月*日 篇二:死因直报培训总结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培训班 201X年5月20日至29日,由珠海市卫生局组织举办、珠海市疾控中心承办的“珠海市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培训班” 分别在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洲区、高新区、金湾区隆重举行。珠海市疾控中心陈琦副主任、周伴群助理、慢病科工作人员及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160多名代表参加了学习班。本次培 训由班陈琦副主任主持。市疾控中心陈琦副主任在学习班上重点分析了我市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珠海市于201X年8月启动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均能按要求进行填报,但各医疗机构网络报告质量差别 较大,仍然存在着死亡病例漏报、迟报等现象,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死因登记报 告质量,充分发挥网络直报优势,规范死因登记报告业务流程,明确各级医疗 部门死因监测登记报告的职责和任务,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全国死 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珠海市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珠海市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对进一步规范死 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死因网络直报有关文件精神、死因网络直报工作规范、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总结了201X年我市死因监测及死因网络直报工作、并请市人民医院和平沙医院有关领导及主管人员做死因监测工作经验介绍。培 训班上,市疾控中心慢病科梁小冬科长根据珠海市的实际情况,就《珠海市死 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明确了各级医疗单位对死因 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具体职责和要求,对《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指导手 册进行了认真的讲述,并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 本次培训班不仅为高质量地开展珠海市死因监测及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提供了技 术保障,而且培养和加强了我市死因监测队伍,大力推动了全市死因监测及死 因网络直报工作。 篇三:渔沟镇肿瘤及死因监测培训小结 渔沟镇201X年度 肿瘤及死因监测培训小结 4月24日,我镇“201X年肿瘤及死因监测培训”在卫生院三楼会议室召开,全镇各行政村卫生室主任及防保所相关人员共3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活动。 培训中,刘院长首先总结了201X年我镇肿瘤及死因监测工作情况,阐明了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对去年的工作做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居民死 亡原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重要和基本的信息之一。对死因的客观记录 和研究,将有利于准确估计疾病模式的变化速度和方向,也能连续观察人群中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含答案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含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 1、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Ⅰ部分要求把记入第一行(a)行,把记入最后一行。 A、直接导致死亡原因 B、最严重的疾病 C、导致引起上述疾病的根本情况 2、第Ⅰ部分 a), b), c)各行死因之间,每行只能填写。 A、应具有顺序关系 B、可以没有顺序关系 C、一个死因 D、多个死因 3、以下哪些可以作为根本死因 A、骨转移癌 B、肺心病 C、高血压 D、肺癌 E、呼吸衰竭 F、尿毒症 G、冠心病 4、下列所列死者信息哪一个是判定根本死因的必要信息: A、既往史 B、现病史 C、治疗史 D、生活史 二、判断题(共10分)

1、死因链分为疾病和损伤中毒两类。( ) 2、最终确定的根本死因一定是第一部分中最低一行报告的疾病或情况。( 三、填写死因链及确定根本死因(共54分) 1、患慢性乙肝12年,2年前发现肝癌,半年前出现肺部转移,1天前去世。I(a) 根本死因: 2、某患者,高血压12年,冠心病5年,1天前突发急性心梗死亡。 I(a) 根本死因: 3、某女3年前诊断为肾上腺瘤,伴有醛固酮增多症,2年前继发高血压,2天前突发脑出血,呕吐物误吸死亡。 I(a) 根本死因: 4、死因链:I (a)肺心病 5年 (b)肺气肿 15年 (c)慢支 30年 根本死因: 5、死因链:I (a)脑出血 2天 (b)高血压 12年 根本死因:

6、死因链:I (a)脑出血 2年 (b)高血压 12年 根本死因: 7、死因链:I(a)尿毒症 19天(b)慢性肾功能不全(c)急性肾炎根本死因: 四、简答题(共16分) 1、死因不明时,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调查记录包括哪些内容?(7分) 2、死者仅今年58岁,卧床不起3年,应询问死者家属哪些问题?如何填写《死亡证》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a)(b)(c)?(9分)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C 2、AC 3、DG 4、ABC 二、判断题 1、对 2、错 三、填写死因链或确定根本死因 1、I(a) 肺转移癌半年 (b) 肝癌 2年 (c)慢性乙型肝炎 12年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 一、制度的特点 1、指导性和约束性。制度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同时也明确相关人员不得做些什么,以及违背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因此,制度有指导性和约束性的特点。 2、鞭策性和激励性。制度有时就张贴或悬挂在工作现场,随时鞭策和激励着人员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3、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制度本身要有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 二、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1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形式,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对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内部及辖区村级医疗单位进行培训。 三、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乡级医疗机构每年接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举办的`死因监测工作培训班,同时乡中心卫生院也要对村卫生室有针对性地业

务知识培训。 五、乡卫生院以举办学习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对辖区从事监测的工作人员培训4次。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科负责对本乡中心卫生院督导,派专业人员督导我院的业务培训,对基层医生进行技术指导。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2 一、医院医教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二、医院防保科、信息科每半年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三、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市或区级培训班。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3 1、镇卫生院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及乡村医生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医院每两个月要开展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3、每年派出死因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班。 4、镇卫生院将该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人群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5、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村庄进行奖励。 死因监测培训工作制度4 1、防保科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

渔沟镇肿瘤及死因监测培训小结

渔沟镇肿瘤及死因监测培训小结 第一篇:渔沟镇肿瘤及死因监测培训小结 渔沟镇2013年度肿瘤及死因监测培训小结 4月24日,我镇“2013年肿瘤及死因监测培训”在卫生院三楼会议室召开,全镇各行政村卫生室主任及防保所相关人员共3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活动。 培训中,刘院长首先总结了2012年我镇肿瘤及死因监测工作情况,阐明了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对去年的工作做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居民死亡原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重要和基本的信息之一。对死因的客观记录和研究,将有利于准确估计疾病模式的变化速度和方向,也能连续观察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各类死亡原因的水平和变化趋势。随后,防保所副所长就肿瘤及死因检测的重大意义做了进一步讲解,并对全镇各卫生室2013年第一季度,肿瘤新发病例及死因监测报告做了通报,对工作完成较好的卫生室提出表扬,对工作完成较差的卫生室通报批评,并责成卫生室主任要重视此项工作,规范填写肿瘤报告卡及死亡原因证明书,对调查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做了基本要求。卫生院蒋医师又对《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报、根本死因的确定、死因链的正确填写、报告流程及时间规则进行了详细讲解。最后,刘院长又对2013年死因监测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卫生室主任要提高对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认识;二是建立健全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完善填报流程,确保填报质量;三是认真落实死因监测工作各项措施,特别关注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努力做好居民死因监测工作。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村级卫生人员对肿瘤及死因监测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认识,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镇肿瘤及死因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渔沟镇卫生院防保所 2013年4月24日 第二篇:死因和肿瘤监测培训试题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填空(每题2分,共14分) 1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Ⅰ部分要求:把( A )记入第一行(a)行,把( C ) 记入最后一行。 A.直接导致死亡原因,B 最严重的疾病,C导致引起上述疾病的根本情况] 2第Ⅰ部分a), b), c) 各行死因之间( A ) ,每行只能填写( C )。 A应具有逻辑顺序关系, B可以没有逻辑顺序关系, C一个死因,D. 多个死因] 3、根本死亡原因ICD-10编码采用( 4 )位数编码。 4、医疗机构120出诊后发生的院外死亡,不论是否有抢救过程,都应由(出诊的医疗机构)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5、户口在肖家河,一直常住在芳草的杨某到西区亲戚家中暂住,突发脑梗塞,发现时已死亡多时,120未到现场,应由(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6、成都市死因编码评价指标包含(死因诊断不明)、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伤害意图不明比例,死因诊断不明、肿瘤未指明位置、呼衰肝衰比例等指标。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调查中遇到可疑的情况,警方又未介入时,可以采取主动(拨打110 )的办法。

二、填写死因链(要填时间间隔)(每道题4分,共24分) 1、某男性患者,16岁,2年前诊断癫痫,1小时前在马路上突然倒地、四肢抽搐与面包车相撞,失血性休克死亡。 Ⅰ(a)失血性休克(b)在马路上癫痫发作被面包车撞伤1小时(c)癫痫2年Ⅱ. 2、某患者,糖尿病20年,高血压12年,1天前突发急性心梗死亡 Ⅰ. (a) 心肌梗塞1日(b) 高血压12年(c) 糖尿病20年 Ⅱ. 3、某女性患者57岁,患精神分裂症10年,1日前在马路上被卡车撞伤,颅脑损伤致死。 如果调查发现是由于意外,则为: Ⅰ(a) 颅脑损伤(b在马路上被卡车意外撞伤1日(c) Ⅱ. 精神分裂症 4、某男性患者,因家庭问题,服农药自杀。此人患有肝癌。 Ⅰ. (a) 农药中毒(b) 因家庭问题服农药自杀(c) Ⅱ. 肝癌

2015年死因知识培训

2015年死因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死因监测内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介绍;根本死因确定及ICD-10编码 一、死因监测内容 1、死因监测定义:是评估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掌握居民健康水平,分析当地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从而掌握人群健康与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死亡顺位、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变化趋势等指标,为政府保障公民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对象;本乡镇内发生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常住人群和流动人群; 3、乡镇、街道卫生院、分院工作职责:收集在家或本院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摸底补漏;核实死亡信息,开展质量控制;30天内完成网络直报。每月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cdc。 4、村级卫生所及其他医疗机构: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 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1调查死亡信息:1)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收集死亡信息;调查员在村长(居委会主任)、村医(社区医生)或者其他村(居委会)干部等的协助下,召集各村民小组

(居民楼)负责人,根据户主信息,对每户的死亡情况进行逐一回忆、填写《死亡名单》(附表2)。对于不确定死亡信息的家庭需要入户核实;调查员负责收集、汇总各村民小组(居民楼)填写的死亡名单,整理形成全村(居委会)摸底死亡名单。调查地区各村(居委会)的摸底死亡名单汇总成为乡镇摸底死亡名单;(2)乡镇摸底死亡名单与公安、民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部门的死亡资料进一步核对、补漏,最后整理形成调查乡镇的摸底死亡名单2.死亡信息的清理及漏报确认:对以上各种途径收集到的项目社区死亡名单与户籍名单核对、确认、整理、排重,并且与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名单进行核对,整理出本地区调查覆盖时段内死亡漏报摸底库,确定漏报调查名单。 3、入户调查(1)入户调查对象:死亡漏报摸底库中的所有个案(2)入户调查内容;对所有漏报个案,入户核实基本信息、死亡信息、漏报信息,填写《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附表3)。 4、死亡证明书填写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死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职业、户口、婚姻、文化、工作单位、出生、死亡日期、年龄、死亡地点等;第二部分是死亡原因,指与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诊断,死亡原因又分为1、2部分;第三部分是根本死因及统计分类。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进行死因检测的观察,对死因结果进行一个总结。下文是小编收集的死因监测培训试题,欢迎阅读! 死因监测培训填空题 1、《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填写时应使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使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填写。 2、《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和医院盖章。 3、对于死亡原因Ⅰ的填写应按照 (a)由(b) 引起, (b)由(c) 引起, (c)由(d) 引起,并每行只填写 1 个疾病。 4、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 c 病最长, b 病次之, a 病最短。 5、某人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死亡”。在死因证明书第Ⅰ部分填写时:应把心肌梗死记入a)行,把冠心病记入b)行。 6、某人因“房屋意外倒塌砸中头部→颅脑损伤→死亡”,在死因证明书第Ⅰ部分填写时:应把颅脑损伤记入a)行。把房屋意外倒塌砸中头部记入b)行。 7、死因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既往史、现病史、治疗史、生活史。 8、对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 9、对于恶性肿瘤应明确报告原发部位,如果是继发性的恶性肿瘤致死,则必须明确写出“继发性”,同时报告原发部位。 10、当肺炎是由于病原体引起的,应尽量填写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死因监测培训选择题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报卡范围包括(ABC) A、所有在院内死亡的病例 B、所有在本院开具死亡证的 C、所有需要入户调查的 2、死因推断的步骤包括有(ABC) A、收集病史资料 B、分析病史资料

C、作出死因推断 3、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办理(ABCD)的法定证明。 A、人口死亡 B、公安销户 C、民政殡葬 D、其他民事事务 4、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原签发单位申请补发《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A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死因监测培训简答题 1、某人因30年前患慢性支气管炎,10年前演变成肺气肿,5年前引起肺心病,最后因肺心病死亡。《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a)(b)(c)应如何填写? 答:(a) 肺心病 5年 (b) 肺气肿 10年 (c) 慢性支气管炎 30年 2、某人于2小时前与邻居发生纠纷,1小时前被发现在家服农药自杀,送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a)(b)(c)应如何填写? 答:(a) 有机磷农药中毒 1小时 (b) 因与邻居发生纠纷在家服农药自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