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释疑与习题解析(第二版)上复习课程

无机化学——释疑与习题解析(第二版)上复习课程
无机化学——释疑与习题解析(第二版)上复习课程

第二章热化学(自测试题)

1、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系统吸热,Q>0;系统放热,Q<0;定压下气体所做的体积功W=-p ex(V2-V1);气体膨胀时,体积功W<0。若NaOH溶液与HCl溶液正好中和时,系统的焓变Δr HΘ =a kJ.mol-1,则其热力学能的变化Δr UΘ = a kJ.mol -1。这是一个均(单)相反应。

(2)反应进度§的单位是mol ;反应计量式中反应物B的计量数vB<0。生成物的vB>0。

(3)由石墨制取金刚石的焓变Δr H mΘ>0,燃烧相同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石墨燃烧放出的热量更多。Δf H mΘ(O3,g,298K) 0。

(4)已知298K时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2NH3(g) N2(g)+3H2(g)Δr H mΘ=92.2kJ.mol-1

○2H2(g)+1/2O2(g) H2O(g) Δr H mΘ=-241.8kJ.mol-1 ○34NH3(g)+5O2(g) 4NO(g)+6H2O(g) Δr H mΘ=-905.6kJ.mol-1试确定Δf H mΘ(NH3,g,298K)=-46.1kJ.mol-1;Δf H mΘ(H2O,g,298K)=-241.8kJ.mol-1;Δf H mΘ(NO,g,298K)=90.2kJ.mol-1。

由NH3(g)生产1.00kgNO(g)则放出热量为7.55× 103kJ。

(5)已知反应HCN(aq)+OH-(aq) CN-(aq)+H2O(l)的Δr H mΘ

=-12.34kJ.mol-1;反应H+(aq)+OH-(aq) H2O(l)的Δr H mΘ

=-55.84kJ.mol-1。Δf H mΘ(OH-,aq)=-229.994kJ.mol-1,Δf H mΘ

(H2O,l)=-285.83KJ.mol-1,则Δf H mΘ(H+,aq)= 0kJ.mol-1,HCN(aq)在水

中的解离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的

Δr H mΘ=43.5KJ.mol-1。

2、选择题(每小题一分,共7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 )

(A)H (B)Q (C)ΔH (D)ΔU

(2)按化学热力学中的规定,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的是( B )

(A)Na(l) (B) P4(白磷,s) (C)O3(g) (D)I2(g)

(3)298K时反应C(s)+CO2(g) 2CO(g)的Δr H mΘ=a KJ.mol-1,则在定温定压下,该反应的Δr U mΘ=( C )kJ.mol-1。

(A)a (B)a+2.48 (C)a-2.48 (D)-a

(4)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 D )

(A)CaO(s)+CO2(g) CaCO3(s)

(B)1/2H2(g)+1/2Br2(g) HBr(g)

(C)6Li(s)+N2(g) 2Li2N(s)

(D)K(s)+ O2(g) KO2(s)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 )

(A)所有物质的燃烧焓Δc H mΘ<0

(B)Δc H mΘ(H2,g,T)=Δf H mΘ(H2O,l,T)

(C)所有单质的生成焓Δf H mΘ=0

(D)通常同类型化合物的Δf H mΘ越小,该化合物越不易分解为单质

(6)在定压下某气体膨胀吸收了1.55kJ的热,如果其热力学能增加了1.32kJ,则该系统做功为( D )KJ。

(A)1.55 (B) 1.32 (C)0.23 (D)-0.23

(7)已知298K下Δf H mΘ(CH3OH,l)=-238.66kJ.mol-1,Δf H mΘ

(CH3OH,g)=-200.66kJ.mol-1,则在同一温度下甲醇的标准摩尔气化含Δvap H mΘ(CH3OH)=( B )kJ.mol-1。

(A)-38.00 (B)38.00 (C)19.00 (D) -19.00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自测试题)

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氨合成的催化反应中,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测量结果为:Δc(NH3)/Δt=2.0×10-4mol.L-1.s-1;如果以-Δc(N2)/Δt表示反应速率,其值为1.0×10-4mol.L-1.s-1;若以-Δc(H2)/Δt表示,则为3.0×10-4mol.L-1.s-1。

(2)反应2NO(g)+Cl2(g) 2NOCl(l)在-10°C 下的反应速率实验数据如下:

推断NO的反应级数为2,Cl2的反应级数为1;-10°C下,该反应的

速率系数k=180L2.mol-2.min-1。

(3)对于元反应,某物种的反应级数一定等于该物种在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通常,反应速率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k与物种浓度无关,k的单位取决于反应级数。若某反应的速率系数的单位是s-1 ,则该反应为1级反应。

(4)反应A(g)+2B(g) C(g)的速率方程为r=k c(A).c(B)。该反应为2级反应,k的单位是mol-1.L.s-1。当只有B的浓度增加2倍时,反应速率将增大3倍;当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反应速率将降低9倍。

(5)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T1/2=2.50h,则该反应的速率系数k=7.7×10-5s-1;若此反应中物种A的浓度降低至初始浓度的25%,则所需时间为1.80 ×104。

(6)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反应活化能,使活化分子分数增大。

(7)如果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 =k c(A)[C(B)]3/2,则该反应一定不是元反应。在复合反应中,中间产物的能量比相关元反应中活化络合物的能量低。

2、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k[c(A)]x[c(B)]y,当仅c(A)减少50%时,r降低至原来的1/4;当仅c(B)增大到2倍时,r增加到1.41倍,则x,y分别为( C )。

(A)x=0.5,y=1 (B)x=2,y=0.7 (C)x=2,y=0.5 (D)x=2,y=1.41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在复合反应中,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必定相等

(B)通常,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系数越大,反应越快

(C)加入催化剂,使E a(正)和E a(逆)减小相同倍数

(D)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分数降低,反应加快

(3)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加快的原因(D )

(A)分子总数增大(B)活化分子分数增大

(C)反应级数增大(D)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加

(4)升高同样温度,一般化学反应速率增加倍数较多的是( C)(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

(C)E a较大的反应(D)E a较小的反应

(5)生物化学家常定义Q10= ;当Q10=2.5时,相反应的活

化能E a=( A )kJ.mol-1。

(A)71 (B)31 (C)8.5 (D)85

第四章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自测试题)

1、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可逆反应CL2(g)+3F2(g) ?2ClF3(g)的Δr H mΘ(298K)=-326.4kJ.mol-1,为提高F2(g)的转化率,应采取高压低温的反应条件;当定温定容、系统组成一定时,加入He(g),a(F2)将不变。(2)已知反应CO(g)+2H2(g) ? CH3OH(g)的KΘ(523K)=2.33×10-3,KΘ(548K)=5.42×10-4,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平衡后将系统

容积压缩增大压力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加入催化剂后平衡将不移动。

(3)对于吸热可逆反应来说,温度升高时,其反应速率系数k正将增大,k逆将增大,标准平衡常数KΘ将增大,该反应的Δr G mΘ将变小。(4)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分解足量的NaHCO3(s),使其在较高温度下分解为Na2CO3(s),H2O(g)和CO2(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系统中共有3个相,若将系统中的Na2CO3(s)除去一部分,但仍保持分解平衡时的温度和压力,平衡将不移动;若将系统中的NaHCO3(s)全部除去,其他条件不变时,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

(5)反应N2(g)+O2(g) 2NO(g)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在298K 下,N2(g),O2(g),NO(g)三者的标准摩尔熵S mΘ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2(g)

(6)在相同温度下,如果反应A的Δr G m1Θ< 0,反应B的Δr G m2Θ<0,并且Δr G m1Θ=0.5Δr G m2Θ,则K1Θ和K2Θ的关系为K1Θ=√K2Θ。

(7)已知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及其标准平衡常数:

○14HCl(g)+O2(g) ? 2Cl2(g)+2H2O(g) K1Θ

○22HCl(g)+ O2(g) ? Cl2(g)+H2O(g) K2Θ

○3Cl2(g)+H2O(g) ? HCl(g)+O2(g) K3Θ

则K1Θ,K2Θ,K3Θ之间的关系是K1Θ=(K2Θ)2=(K3Θ)-4。如果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8.0molHCl(g)和2.0molO2(g),分别按上述三个反应方程式计算平衡组成,最终计算结果将完全相同。若在相同温度下,同一

容器中由4.0molHCl(g),1.0molO2(g),2.0molCl2(g)和2.0molH2O(g)混合,平衡组成与前一种情况相比将不改变。

(8)已知298K下,Δf G mΘ(I2,g)=19.327kJ.mol-1,Δf G mΘ(H2O,l)=-237.129kJ.mol-1,Δf G mΘ(H2O,g)=-228.572kJ.mol-1。推算298K下碘的饱和蒸气压=4.09×10-2kPa,谁的饱和蒸气压=3.16kPa。确定碘升华时,Δr H mΘ>0,Δr S mΘ>0。

2、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一定温度下,将 1.0molN2O4(g)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当反应N2O4(g) ? 2NO2(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0.8molNO2,气体总压为100.0kPa,则该反应的KΘ为(A )

(A)0.76 (B)1.3 (C)0.67 (D)4.0

(2)已知下列反应及其标准平衡常数:

C(S)+H2O(g) ? CO(g)+H2(g) K1Θ

CO(g)+H2O(g) ? CO2(g)+H2(g) K2Θ

C(s)+2H2O(g) ? CO2(g)+2H2(g) K3Θ

C(s)+CO2(g) ? 2CO(g) K4Θ

试确定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D)

(A)K3Θ=K1Θ.K2Θ (B)K4Θ=K1Θ/K2 Θ

(C)K1Θ=K3Θ/K2 Θ (D)K2Θ=K3Θ/K4Θ

(3)在21.8°C时,反应NH4HS(s) ? NH3(g)+H2S(g)的标准平衡常数KΘ=0.070,平衡混合气体的总压是(C )

(A)7.0kPa (B)26kPa (C) 53kPa (D)0.26kPa

(4)在某容器中,反应Sn(s)+2Cl2(g) ? SnCl4(g)的Δr H mΘ<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SnCl4(g)的生成量,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B )(A)升高温度(B)压缩减小体积

(C)增加Sn(s)的量(D)通入氮气

(5)反应MnO2(s)+4H+(aq)+2Cl-(aq) ? Mn2+(aq)+Cl2(g)+2H2O(l)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B )

(A)KΘ= (B)KΘ

=

(C)KΘ=(D)KΘ

=

(6)某可逆反应的Δr H mΘ<0,当温度升高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正反应速率系数增大,逆反应速率系数减小,KΘ增大

(B)逆反应速率系数增大,正反应速率系数减小,KΘ减小

(C)正反应速率系数减小,逆反应速率系数增大,KΘ增大

(D)正反应速率系数增大的倍数比逆反应速率系数增大的倍数小(7)某容器中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NO和Cl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NO(g)+1/2Cl2(g) ? NOCl(g)。平衡时,各物种分压的结论肯

定错误的是(A )

(A)p(NO)=p(Cl2) (B)p(NO)=p(NOCl)

(C)p(NO) p(NOCl)

(8)下列符号表示状态函数的是( D )

(A)Δr G mΘ (B)Q (C)Δr H m Θ (D)S mΘ

(9)下列热力学函数的数值等于零的是( C)

(A)S mΘ(O2,g,298K) (B)Δf G mΘ(I2,g,298K)

(C)Δf G mΘ(P4,s,298K) (D)Δf G mΘ(金刚石,s,298K)

(10)反应MgCO3(s) ? MgO(s)+CO2(g)在高温下正向自发进行,其逆

反应在298K时为自发的,则逆反应的Δr H mΘ与Δr S mΘ是( D)(A)Δf H mΘ>0.Δr S mΘ>0 (B)Δr H mΘ<0.Δr S mΘ>0

(C)Δr H mΘ>0,Δr S mΘ<0 (D)Δr H mΘ<0,Δr S mΘ<0

第五章酸碱平衡(自测试题)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CO32-是碱,其共轭酸是HCO3-;H2PO4-是两性物质,它的共轭酸是H3PO4,它的共轭碱是HPO42-;Fe(H2O)63+的共轭碱是[FeOH(H2O)5)]2+。在水溶液中能够存在的最强碱是OH-,最强酸是H3O+;如果以液氨为溶剂,液氨溶液中的最强碱是NH2-,最强酸NH4+。(2)已知298K时浓度为0.010mol.L-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的pH为4.00,则该酸的解离常数等于1.0×10-6;将该酸溶液稀释后,其pH 将变大,解力度a将变大,其K aΘ将不改变。

(3)在0.10mol.L-1HAc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物种是HAc,浓度最小的

物种是OH-,加入少量的NH4Ac(s)后,HAc的解离度将变小,这种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4)在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Ac溶液中和HCl溶液中,所含C(H+)不相同;若用同一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中和这两种酸溶液并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此时两溶液的PH不相等,其中PH较大的溶液是HAc。

(5)25°C时,K wΘ=1.0×10-14,100°C时K wΘ=5.4×10-13;25°C时,K aΘ(HAc)=1.8×10-5,并且K aΘ(HAc)随温度变化基本保持不变;则25°C时,K bΘ(Ac-)=5.6×10-10,100°C时K bΘ(Ac-)=3.0×10-8;后者是前者的54倍。

(6)0.10mol.L-1NaPO4溶液中的全部物种有Na+、PO43-、HPO42-、H2PO4-、H3PO4、OH-、H+,该溶液的pH>7,c(N a+)>3c(PO43-);K b1Θ(PO43-)=K WΘ/K a3Θ(H3PO4)。

(7)向0.10mol.L-1N a AC溶液中加入1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浅红色;当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溶液的颜色将加深,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水解加剧。

(8)将50.0的弱酸HA溶解在水中制得100.0ml溶液,将该溶液分成两份,用NAOH溶液滴定其中的一份至恰好中和,然后与另一份混合,测得溶液的PH=5.30,则该弱酸的K aΘ=5.0×10-6;混合溶液中c(HAc)/c(A-)≈1,当将混合溶液稀释1倍后,其pH基本不变。如果在50.0mL稀释前的混合溶液和50.0mL稀释后的混合溶液中均加入1,0mL0.10mol.L-1HCl溶液,前者的pH变化比后者的PH变化小。

(9)根据酸碱电子理论:K3[Al(C2O4)3],Fe(CO)5中的Lewis酸是Al3+、Fe3+,Lewis碱是C2O42-、CO;这些配合物中前者形成体的配位数为6,配位原子为O,命名为三草酸根合铝(Ⅲ)酸钾;后者形成体的配位数5,配位原子是C,命名为五羰基合铁(0)。

2.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以水作溶剂,对下列各组物质有区分效应的是(A,D )

(A)HCl,HAc,NH3,CH3OH

(B)HI,HClO4,NH4+,Ac-

(C)HNO3,NaOH,Ba(OH)2,H3PO4

(D)NH3,N2H4,CH3NH2,NH2OH

(2)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B)

(A)0.010mol.L-1HCl (B)0.010mol.L-1H2SO4

(C)0.010mol.L-1HAC (D)0.010mol.L-1H2C2O4

(3)将pH=4.00的强酸溶液与pH=12.00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的pH为( C)

(A)9.00 (B)8.00 (C)11.68 (D)12.00

(4)下列溶液的浓度均为0.100mol.L-1,其pH最大的是( D)

(A)Na2HPO4 (B)Na2CO3 (C)NaHCO3 (D)Na3PO4

(5)下列各种盐在水溶液中水解不生成沉淀的是(B )

(A)SnCl2 (B)NaNO2(C)SbCl3 (D)Bi(NO3)3

(6)根据酸碱电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可作为Lweis碱的是(C )(A)H2O (B)NH3 (C)Ni3+ (D)CN-

(7)欲配制pH=9.00的缓冲溶液最好选用(B )

(A)NaHCO3-Na2CO3 (B)NH3.H2O-NH4Cl

(C)NaH2PO4-Na2HPO4 (D)HCOONa-HCOOH

(8)根据HSAB概念,下列物质不是硬酸的是(C )

(A)B3+ (B)Al3+ (C)Zn2+ (D)Li+

(9)根据HSAB原则,判断下列各组配合物生成常数相对大小,其中正确的是(A,B )。

(A)K fΘ(FeF2+)>K fΘ(FeCl2+)

(B)K fΘ(Ag(CN)2-)>K fΘ(Ag(NH3)2+)

(C)K fΘ(CoF63-)

(D)K fΘ(HgCl42-)>K fΘ(HgI42-)

(10)对于反应HC2O4-(aq)+H2O(l) ? H2C2O4(aq)+OH-(aq),其中的强酸和弱碱是(B )

(A)H2C2O4和OH- (B)H2C2O4和HC2O4-

(C)H2O和HC2O4- (D)H2C2O4和H2O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自测试题)

1、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Ag2C2O4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 SPΘ(Ag2C2O4)=[c(Ag+)/c

Θ]2[c(C

2O42-)/cΘ],La(IO

3)3

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 S PΘ

(La(IO3)3)=[c(La3+)/cΘ][c(IO3-)/cΘ]3。

(2)欲使沉淀溶解,需设法降低相应离子浓度,使J

是沉淀中的某离子生成弱电解质或配合物。

(3)Mn(OH)2的K spΘ=2.1×10-13,在纯水中其溶解度为 3.7×10-5mol.L-1;Mn(OH)2饱和溶液的PH为9.87;将0.050molMn(OH)2(s)刚好溶解在0.50L NH4Cl溶液中,则平衡时C(NH4Cl)为2.5mol.L-1(K b Θ(NH

O)=1.8×10-5)。

3.H2

(4)在AgCl,CaCO3,Fe(OH)3,MgF2这些难溶物质中,其溶解度不随PH 变化而改变的是AgCl,能溶在氨水中的是AgCl。

(5)在CaCO3(K spΘ=4.9×10-9),CaF2(K spΘ=1.5×10-10),Ca3(PO4)2(K spΘ=2.1×10-33)的饱和溶液中,Ca2+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F2>CaCO3>Ca3(PO4)2。

(6)已知Sn(OH)2,Al(OH)3,Ce(OH)4的K spΘ分别为5.0×10-27,1.3×10-33,2.0×10-28,则它们的饱和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Sn(OH)2

(7)已知K spΘ(Ag2CrO4)=1.1×10-12,K spΘ(PbCrO4)=2.8×10-13,K spΘ(CaCrO4)=7.1×10-4。向浓度均为0.10mol.L-1Ag+/Pb2+,Ca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K2CrO4稀溶液,则出现沉淀的顺序为PbCrO4,Ag2CrO4,CaCrO4。又已知K spΘ(PbI2)=8.4×10-9,若将PbCrO4沉淀转化为PbI2沉淀,转化离子反应方程式为PbCrO4(s)+2I-?PbI2(s)+CrO42-,其标准平衡常数KΘ=3.3×10-5。

(8)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得溶解度变小;盐效应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

(9)已知K spΘ(Ag2S)=6.3×10-50,K fΘ(Ag(CN)2-)=2.5×10-20。则反应

2Ag(CN)2-(aq)+S2-(aq) ?Ag2S(s)+4CN-(aq)的标准平衡常数KΘ=2.5×108。

2、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由于AGCL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B)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C)对用水稀释后仍含有AgCl(S)的溶液来说,稀释前后AgCl的溶解度和它的标准溶度积常数均不改变

(2)将MnS溶解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系统的pH将( C)(A)不变(B)变小(C)变大(D)无法预测

(3)已知K spΘ(Ag2SO4)=1.2×10-5,K spΘ(AgCl)=1.8×10-10,KSPΘ(BaSO4)=1.1×10-10。将等体积的0.0020mol.l-1的Ag2SO4与 2.0×10-6mol.l-1的BaCl2溶液混合,将( C)

(A)只生成BaSO4沉淀(C)只生成AgCl沉淀

(C)同时生成BaSO4和AgCl沉淀(D)有Ag2SO4沉淀生成

(4)已知K spΘ(Ag3PO4)=8.7×10-17,其在水中的溶解度s=(B )mol.l-1

(A)9.7 ×10-5 (B)4.2× 10-5 (C)1.3 ×10-4 (D)7.3 ×10-5

(5)已知K spΘ(Ag2CrO4)=1.1×10-12,当溶液中c(CrO42-)=6.0×10-3mol.L-1时,开始生成Ag2CrO4沉淀所需Ag+最低浓度为( B)mol.L-1。(A)6.8×10-6 (B)1.4×10-5 (C)9.7×10-7 (D)6.8 ×10-5

(6)SRCO3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溶液是(A )

(A)0.10mol.L-1HAC (B)0.010mol.L-1HAC

(C)0.010mol.L-1SrCl2 (D)1.0mol.L-1Na2CO3

(7)有一含有CaF2(s)(K spΘ=1.5 ×10-10)与CaSO4(s)(K spΘ=7.1× 10-5)的饱和溶液,其中c(F-)=1.3 ×10-4mol.L-1,则c(SO42-)=(C )mol.L-1。(A)8.4× 10-4 (B)0.017 (C)8.0 ×10-3 (D)0.032

(8)有关分步沉淀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浓度积先达到溶度积的先沉淀出来

(B)沉淀时所需沉淀试剂浓度最小者先沉淀出来

(C)溶解度最小的物质先沉淀出来

(D)被沉淀离子浓度大者先沉淀出来、

(9)推断Ag2SO4,AgCl,AgBr,AgI在Na2S2O3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B)

(A)Ag2SO4 (B)AgI (C)AgBr (D)AgCl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自测试题)

1、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K2Mn4中,锰的氧化值为+6,;在Na2S2O4中,硫的氧化值为+3。(2)在反应P4+3OH-+3H2O→ 3H2PO2-+PH3中,氧化剂是P4,其被还原的产物为PH3;还原剂是P4,其被氧化的产物为H2PO2-。

(3)在原电池中,E值大的电对是正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E值小的电对是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E值越大的电对的氧化型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越强;E值越小的电对的还原性失电子能力越强,

无机化学试题

第二学期无机化学试题1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配平(20分)。每题2分,仅仅写出反应物及产物的化学式而未配平,则得1分;化学式写错不得分。 1.用氢碘酸处理CuO; 2HI + CuO =CuI + H2O 2.朱砂溶于王水; 3HgS + 2HNO3 + 12HCl =3H2[HgCl]4 + 2NO + 4H2O + 3S 3.向磷与溴的混合物中滴加水; 2P + 3Br2 + 6H2O ? 2H3PO3+ 6HBr↑ 4.五硫化二锑溶于烧碱溶液; Sb2S5+8NaOH = Na3SbO4+Na3SbS4+4H2O +Na2S 5.光气与氨气反应; 4NH3+COCl2 = CO(NH2)2+2NH4Cl 6.单质磷溶于热烧碱溶液; P4+3NaOH +3H2O = PH3+3NaH2PO2 7.氯气通入含有氢氧化铋的烧碱溶液; Cl2 + Bi(OH)3 + 3NaOH =NaBiO3 + 2NaCl + 3H2O 8.砷化氢通入硝酸银溶液; 2AsH3+12AgNO3+3H2O = As2O3+12HNO3+12Ag↓ 9.向磷酸二氢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H2PO4-+3Ag+= Ag3PO4↓ +2H+ 10.用烧热的铅除去酒中含有的醋酸。 Pb + 2HAc =Pb(Ac)2 + H2 二.简下列制备路线,并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30分),每题10分。 1.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生产氢氟酸、盐酸和氢溴酸?如果用H2和Br2直接燃烧法生产HBr 而又不降低HBr的产率,实际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氢氟酸主要是通过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制得: CaF2 + H2SO4=2HF + CaSO42分盐酸主要是通过氢气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然后用水吸收: Cl2 + H2光照2HCl 2分氢溴酸主要是通过单质溴和白磷在加热条件下加入水生成HBr,在用水吸收得到: 2P + 3Br2 + 6H2O ? 2H3PO3+ 6HBr↑ 2分

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药学院无机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中心原子N原子采取杂化。 2.原子轨道以方式重叠,轨道重叠部分是沿着键轴呈圆柱形对称而分布的共价键叫键。 3.BeCl2分子为型分子,中心原子采取杂化,分子的固有偶极矩μ(>0,=0)。 4.某反应的△H和△S皆为负值,当温度升高时,△G(增大,减小)。 5.具有ns2np1~6电子构型的是区元素,具有(n-1)d5ns2电子构型的是族元素。 6.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是酸,是碱。 7.在含有AgCl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则AgCl的溶解度;如加入氨水,则其溶解度;若加入KNO3,则其溶解 度。 8.298K时,Mg(OH)2的K sp为1.2×10-11;Ag2CrO4的K sp为9×10-12,则溶解度较大的是 者。 9.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二 是。 10.将0.115g奎宁(M=329.12克/摩)溶解在1.36g樟脑中,其凝固点为442.6K(T f=452.8K,K f=39.70)则凝固点降低为,m 为。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用“√”符号表示。每小题1分,共 2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等电子体系的是:( ) A.NO和CN— B.CO和N2 C.O2和NO D.NO和O2 2.第二主族元素的+2价阳离子的碳酸盐(MCO3)中最稳定的是:( )

A.MgCO3 B.CaCO3 C.SrCO3 D.BaCO3 3.下列各分子或离子的稳定性按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NO+< NO < NO— B.NO—< NO < NO+ C.NO< NO—< NO+ D.NO< NO+ < NO—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一组是:( ) A.3,0,0,+1/2 B.3,2,3,1/2 C.2,1,0,-1/2 D.4,2,0,1/2 5.298K和101.3kPa下,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中属于熵减少的是:( ) A.C(s)+ O2(g) = CO2(g) B.S(s)+ O2(g) = SO2(g) C.2Na(s)+ O2(g) = Na2O2(s) D.N2(g)+ O2(g) = 2NO(g) 6.已知NH3(g)的标准生成热,则反应N2(g)+3H2(g)=2NH3 (g)的热效应为(): A.-46.2; B.46.2 C.-92.4 D.92.4 7.a,b,c三个电子具有的量子数(n,l,m)为a:3,2,0;b:3,1,0;c:3,1,-1。 三个电子的能量大小顺序为:( ) A.a>b>c; B.a> c > b; C.a>b=>c; D. c> a>b; 8.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A、渗透压 B、沸点升高 C、蒸气压降低 D、凝固点降低 9.现有蔗糖(C12H22O11)、氯化钠、氯化钙三种溶液,它们的浓度均为0.1mol?L-1,则渗透压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CaCl2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2 C. Na 2 O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C. Be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SiCl 4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O 2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Na 2 O 2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PCl 3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学时数:72 学分:3 @ 2010年 4 月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无机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研究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反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律、分子结构、氧化还原、配合物、化学热力学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及典型反应,熟知元素周期表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本课程为职业能力课,后续课程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等课程。 二、设计思路 . 本课程的构建以“化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教学工作项目设置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山市及珠三角地区化工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它基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密切结合专业生产的需要,精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保证了基本内容的深广度及科学性,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其中,理论知识模块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氧化和还原、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配位化学和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等几个部分,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化学实验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数据表达与处理、玻璃管加工及塞子的打孔、台秤与分析天平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电导率仪的使用、酸度计的使用、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等。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最基础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教学目标 《无机化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思维方法和实验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化工相关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主要实现以下目标:专业知识目标:

无机化学题库

无机化学水平测试题(Ⅰ)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1个或2个答案,将其代号写在括号中,每题1。5分,共24分) 1。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 ) A.Li (g) B.Li(s ) C 。LiCl ·H 2O(s) D.LiCO 3(s) 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 SnO 2(s )+2H 2(g) === Sn (s)+2H 2O(g ) 1 K Θ = 21.0 CO (g )+H 2O (g ) === CO 2(g)+H 2(g ) 2K Θ=0.034 因此,下列反应SnO 2(s)+2CO(g) === Sn(s )+2CO 2(g)的3K Θ =( ) A 。21。0 B.0。714 C.0。024 3 D 。21。6 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 A.NaOH B 。CaCl 2 C.CH 4 D.NH 4Cl 4。已知φΘ (Cu 2+ /Cu) === 0。34 V ,φΘ (Cu + /Cu)= 0.52 V ,则φΘ (Cu 2+ /Cu + )为( ) A.–0.18 V B 。0.16 V C 。0.86 V D 。0。18 V 5.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Mg>B>Si 〉Ar B.Ar>Mg>Si 〉B C.Si>Mg 〉B>Ar D.B 〉Mg 〉Ar 〉Si 6。反应3A 2+ +2B === 3A+2B 3+ 在标准状态下电池的电动势E Θ 为1.8 V,某浓度时,反应的电池电动势E 为1。6 V,则此时该反应的lg K Θ 值为( ) A 。3×1.8/0.059 2 B.3×1.6/0.059 2 C.6×1.6/0.059 2 D.6×1。8/0.059 2 7.下列离子的原子序数分别是25、26、27、28,其电子构型可以用[Ar ]3d 6 表示的是( ) A 。Mn 2+ B.Fe 2+ C.Co 3+ D.Ni 2+ 8。已知H 2S 的1 a K Θ=1.0×10–7 ,2 a K Θ=1.0×10 –13 ,在饱和的H 2S 水溶液中c (S 2– )应为 ( )mol ·L –1 A 。1.0×10 –7 B 。1。0×10 –13 C.1.0×10 –4 D 。1。0×10 –20

无机化学(药学专)——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下列电子的量子数(n, l, m和m s)不合理的是 收藏 A. 3, 0, 0, +1/2 B. 3, 1 , 0, -1/2 C. 3, 0, 0, -1/2 D. 3, 3, 0, +1/2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NaH2PO4的共轴酸是 收藏 A. Na2HPO4 B. Na3PO4 C. NaHCO3 D. H3PO4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一 . . 、?…、...... 12 . . 一■.一.... 、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一定质量与核素6C的摩尔质量的1/12的比值,这 一质量是 收藏 A. 原子质量 B. 各核素原子质量的平均质量 C. 平均质量 D. 1mol原子平均质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 A. 基元反应都是多分子反应。 B. 一步完成的反应是基元反应。 C. 由一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称简单反应 D.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称复杂反应。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需配制Ph=5的缓冲溶液,选用收藏 A. HAc-NaAc (pKa=4.75) B. NaH2PO4-Na2HPO4 (pKa2=7.2 ) C. Na2CO3-NaHCO3 ( pKa2=10.25 ) D. NH3.H2O-NH4Cl (pKb=4.75 )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某元素的电子构型为[A门3d64s0的离子是收藏 A. Fe3+ B. Ni2+ C. Mn2+ D. Co3+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配合离子[CuCl5]3-的中心离子收藏 A. sp2 B. dsp3 C. sp3 D. dsp2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以下平衡不属于化学平衡的是收藏 A. 沉淀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 B. 常温下水的蒸发与凝结平衡 C. 酸碱电离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 D. N2 + 3H2 == 2NH3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催化剂是通过改变反应进行的历程来加速反应速率,这一历程影响收藏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 Br2CO2H2O H2S CH4 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6.解释下列各组物质分子中键角的变化(括号内为键角数值)。

无机化学题库

-4 -20 A. Mg>B>Si>A r B. Ar>Mg>Si> B C. Si>Mg>B>Ar D.B>Mg>Ar>Si 6. 反应3A 2++2B === 3A+2B 3+在标准状态下电池的电动势 电池电动势E 为1.6 V,则此时该反应的lg K ;值为() 8. 已知 H 2S 的 K ; =1.0 X 10-7, K ; =1.0 X 10 -13 ,在饱和的 a1 z a2 / ()mol ? L 「无机化学水平测试题 (I )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1个或2个答案,将其代号写在括号中, 每题1.5分,共24分) 1.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 () A.Li (g ) B.Li (s ) 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 G LiCI ? HO(s) D.LiC03(s) Sn0(s)+2H 2(g) === Sn(s)+2H 20(g) C0(g)+H 20(g) === C02(g)+H 2(g) K , = 21.0 K ; =0.034 因此,下列反应 Sn Q(s)+2CO(g) ===Sn(s)+2C0 2(g)的 K ;=() A.21.0 B.0.714 C.0.024 3 D.21.6 3.下列化合物中, 既有离子键乂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 A.NaOH B.CaCl 2 C.CH D.NHCI 4.已知 0?(Cu 2+/Cu) === 0.34 V, 0?(Cu +/Cu)= 0.52 V ,贝U 0?(Cu 2+/Cu +)为() A. - 0.18 V B.0.16 V C.0.86 V D.0.18 V 5.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百为1.8 V,某浓度时,反应的 A. 3 X 1.8/0.059 2 C.6 X 1.6/0.059 2 B. 3 X 1.6/0.059 2 D. 6 X 1.8/0.059 2 7.下列离子的原子序数分别是 25、26、27、28,其电子构型可以用[Ar]3d 6表示的是() 2+ 2+ 3+ A.M n B.Fe C.Co D.Ni H 2S 水溶液中c (S 2- )应为

无机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 )1.已知H 2和He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和4。2g H 2与2gHe 混合后体系的压力为3300kPa ,则混合气体中He 的分压为: A 、3300 kPa B 、2200 kPa C 、1100 kPa D 、1650 kPa ( )2.关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等于8O 16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B 、等于氧的平均原子质量 C 、等于氧的平均原子质量与碳—12核素质量的121之比值 D 、等于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与碳—12核素质量的121之比值 ( )3.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 、H=U+PV B 、ΔU(体系)+ ΔU(环境)=0 C 、ΔG=ΔH-T ΔS D 、ΔG(正反应)×ΔG(逆反应)=1 ( )4.反应 2NO 2(g)(红棕色)==N 2O 4(g)(无色) Δr H m <0 达平衡后,将体系的温度降低,则混合气体颜色: A 、变浅 B 、变深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 )5.反应 C(s)+O 2(g)===CO 2(g),Δr H m <0 下列不能使正反应速度增大的措施是: A 、缩小体系的体积 B 、升高体系温度 C 、增大氧气的分压 D 、减小CO 2(g)的分压 ( )6.在298K 的温度下石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为: A 、等于零 B 、大于零 C 、小于零 D 、无法确定 ( )7.NO(g)+CO(g)===2 1N 2(g)+CO 2(g) Δr H m = -373.4kJ ·mol -1 ,欲使有害气体NO 和CO 取得最高转化率,则应选择的操作是: A 、增大NO 浓度 B 、增大CO 浓度 C 、降低温度、增大压力 D 、使用高效催化剂 ( )8.对于等温等压下进行的任一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Δr S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B 、Δr H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C 、Δr G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D 、Ea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 )9.下列四个量子数(依次为n ,l ,m ,m s )不合理的一组是: A 、(3、1、0、+21) B 、(4、3、1、-2 1) C 、(4、0、0、+21) D 、(2、0、1、-2 1) ( )10.下列四个量子数所描述的电子运动状态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 A 、(4、1、0、+21) B 、(4、2、1、-2 1) C 、(4、0、0、+21) D 、(4、1、1、-2 1) ( )11.下列分子中C 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采取SP 3杂化的是: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全

无机化学教案 说明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课、实验、习题、答疑和期中、期末 考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离解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和用途,训练和培养学 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手段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 教育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 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授化学基础理论,第二学期讲授元素化学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80%成。 四、学时分配(共计144学时)

五、目录 绪论 (4) 第1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

第2章分子结构 (9)

第3 章晶体结构 (13) 第4 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23) 第5 章化学平衡 (30) 第6 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32) 第7 章水溶液 (36) 第8 章酸碱平衡 (41) 第9 章沉淀平衡 (51) 第10 章电化学基础 (56) 第11 章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66) 第12 章氢和稀有气体 (73) 第13 章卤素 (74) 第14 章氧族元素 (80) 第15 章氮磷砷 (87) 第16 章碳硅硼 (97) 第17 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18 章金属通论 (104) 第19章S区金属................................. 第20章P区金属................................. 第21 章ds 区金属............................... 第22章d 区金属(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的、任务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103 105 109 114 121

无机化学题库及答案

普化无机试卷(气体一) 一、选择题 1. (0101) 较多偏离理想气体行为的气体, 其分子具有----------------------------------------( ) (A) 较高的分子速率(B) 较小的相对分子质量 (C) 较大的分子体积(D) 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2. (0102) 按SI 制气体常数R的取值是------------------------------------------------------------( ) (A) 82.06 dm3·atm·K-1·mol-1(B) 8.314 J·K-1·mol-1 (C) 1.987 cal·atm·K-1·mol-1(D) 0.082 cal·K-1·mol-1 3. (0103) 现有1 mol 理想气体, 若它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d,在温度T下体积为V,下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pV=(M/d)RT(B) pVd = RT (C) pV=(d/n)RT(D) pM/d = RT 4. (0104) 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 1 g 下列各种物质, 占体积最大的是-------------------( )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e 20, S 32) (A) 乙烷(B) 氖(C) 氧(D) 硫化氢 5. (0105) 用Meyer 法测定0.15 g 挥发性液体, 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 其体积为20 cm3,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 85 (B) 168 (C) 340 (D) 45 6. (0106) 在T,p 相同下,气体A充满烧瓶时,测得A为0.34 g , 而充满O3时, 测得其为0.48 g , 则气体A是-------------------------------------------------------------------------------------------( ) (A) O2(B) SO2(C) H2S (D) 无法判断 7. (0108) 某气体AB,在高温下建立下列平衡:AB(g) +B(g). 若把1.00 mol 此气体在T= 300 K,p= 101 kPa 下放在某密闭容器中, 加热到600 K时, 有25.0 %解离。此时体系的内部压力(kPa)为--------------------------------------------------------------------------------------( ) (A) 253 (B) 101 (C) 50.5 (D) 126 8. (0123) 当实际气体分子间吸引力起主要作用时,压缩因子为-----------------------------( ) (A) Z < 1 (B) Z > 1 (C) Z = 1 (D) Z < 0 9. (0124) RT a 范德华方程式: p= ───- ── V– b V2 是为了修正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真实气体的下列性质--------------------------------------( ) (A) 分子间化学反应的可能性 (B) 分子的固有体积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C) 分子的量子行为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A) H3BO3(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A) 单一化合物Al2O3(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D) Al2O3和AlN 5.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A) (B) (C) (D) 6.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HCl 的是……………………………………………()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1和+3 8.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A) 盐酸(B) 硝酸(C) 硫酸钠(D) 硫化钠(过量) 9.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 (A) SiCl4,SnCl4,PbO (B) CCl4,NO2,HgI2 (C) SiC,B2H6,N2O4 (D) PbO2,PbI2,SnS 10. 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 (A) H4SiO4,NaF (B) Na2SiO3,NaF (C) Na2SiO3,Na2SiF6(D) SiO2,HF 11. 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 (A) NH3和ClO-(B) NH3和Cl- (C)和Cl-(D)和Cl- 12. 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 (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 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2 C. Na 2 O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C. Be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SiCl 4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O 2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Na 2 O 2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PCl 3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A .CO 2 3 C. SF 4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 2O B. H 3 O+ C. NH 3 D. NH 4 + 12.氨比甲烷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 B.密度的差别 C. 氢键 D.熔点的差别 1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Cl 43 C. BCl 3 D. PCl 5 14.下列哪一种物质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 ) 15.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最新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气体、液体和溶液的性质 1. 敞口烧瓶在7℃所盛的气体,必须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1/3气体逸出烧瓶? 2. 已知一气筒在27℃,30.0atm时,含480g的氧气。若此筒被加热到100℃,然后启开 阀门(温度保持在100℃),一直到气体压力降到 1.00atm时,共放出多少克氧气? 3. 在30℃时,把8.0gCO2、6.0gO2和未知量的N2放入10dm3的容器中,总压力达800 mmHg。试求: (1) 容器中气体的总摩尔数为多少?(2) 每种气体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3) 每种气体的分压为多少?(4) 容器中氮气为多少克? 4. CO和CO2的混合密度为 1.82g dm-3(在STP下)。问CO的重量百分数为多少? 5. 已知某混合气体组成为:20份氦气,20份氮气,50份一氧化氮,50份二氧化氮。问:在0℃,760mmHg下200dm3此混合气体中,氮气为多少克? 6. S2F10的沸点为29℃,问:在此温度和1atm下,该气体的密度为多少? 7. 体积为8.2dm3的长颈瓶中,含有 4.0g氢气,0.50mol氧气和分压为2atm 的氩气。这 时的温度为127℃。问: (1) 此长颈瓶中混合气体的混合密度为多少? (2) 此长颈瓶内的总压多大? (3) 氢的摩尔分数为多少? (4) 假设在长颈瓶中点火花,使之发生如下反应,直到反应完全: 2H2(g) + O2(g) =2H2O(g) 当温度仍然保持在127℃时,此长颈瓶中的总压又为多大? 8. 在通常的条件下,二氧化氮实际上是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两种混合气体。在45℃,总压为1atm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2.56g dm-3。计算: (1) 这两种气体的分压。(2) 这两种气体的重量百分比。 9. 在1.00atm和100℃时,混合300cm3H2和100 cm3O2,并使之反应。反应后温度和压力 回到原来的状态。问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若反应完成后把温度降低到27℃,压力仍为 1.00atm,则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已知27℃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6.7mmHg) 10. 当0.75mol的“A4”固体与2mol的气态O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若反应物完全消 耗仅能生成一种化合物,已知当温度降回到初温时,容器内所施的压力等于原来的一半,从这些数据,你对反应生成物如何下结论? 11. 有两个容器A和B,各装有氧气和氮气。在25℃时: 容器A:O2 体积500 cm3,压力1atm。

大一无机化学复习题库有答案

一、 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B) 溶液中的反应一定比气相中的反应速率大; (C) 增大系统压力,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 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活化能和逆反应活化能减少相同倍数; 2.pH=6的溶液的酸度是pH=3的溶液的多少倍 (A )3 (B )1/3 (C )300 (D )1/1000 3.等温等压过程在高温不自发进行而在低温时可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 )△H<0,△S<0(B )△H>0,△S<0(C )△H<0,△S>0(D )△H>0,△S>0 4.已知在室温下AgCl 的 sp K = 1.8×10-10,Ag 2CrO 4的 sp K = 1.1×10-12,Ag 2CO 3的 sp K = 8.5×10-12,Ag 3PO 4 的 sp K = 8.9×10-17,那么溶解度最大的是(不考虑水解) (A) AgCl (B) Ag 2CrO 4 (C) Ag 2CO 3 (D) Ag 3PO 4 5.用Nernst 方程式[][]还原剂氧化剂lg 0592.0z + = ??,计算+ -24Mn /MnO 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温度应为298K (B )+ 2Mn 浓度增大则 ?减小 (C )+H 浓度的变化对?无影响(D )- 4MnO 浓度增大,则?增大 6.已知E (Ti +/Ti) = - 0.34 V ,E (Ti 3+/Ti) = 0.72 V ,则E (Ti 3+/Ti +)为 (A) (0.72 + 0.34) / 2 V (B) (0.72 - 0.34) / 2 V (C) (0.72 ? 3 + 0.34) / 2 V (D) (0.72 ? 3 + 0.34) V 7.40℃和101.3kPa 下,在水面上收集某气体2.0dm 3 ,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已知40℃时的水蒸气压为7.4kPa ) (A )0.072mol (B )0.078mol (C )0.56mol (D )0.60mol 8.下列氧化还原电对中, ?值最大的是 (A )Ag /Ag + (B )Ag /AgCl (C )Ag /AgBr (D )Ag /AgI (最小) 9.下列哪种变化为熵减变化 (A )一种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B )炸药爆炸 (C )将NaCl 晶体溶于水中 (D )冰融化成水 10.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A )放热反应均为自发反应 (B )△S 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C )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 (D )因为 G ?=—RTInK ,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11.在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O H NH 23?的解离度变小的是 (A )加Cl NH 4 (B )加HCl (C )加热 (D )加水稀释 12.下列几组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A )H 2O ——NaAc (B )HCl ——NaCl (C )NaOH ——Na 2SO 4 (D )NaHCO 3——Na 2CO 3

《无机化学》试题库

《无机化学》试题库 试题一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的不同聚集状态所具有的能量,以气态最高,次之, 最低; 2、1molH2SO4中含氧原子数= 个; 3、当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时,反应(吸热或放热); 4、对于可逆反应N2 + 3H2 == 2NH3,其实验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 5、酸碱质子理论定义:凡是的物质都是酸; 6、BaSO4的溶度积K SP与溶解度S(mol·L-1)之间的换算关系为K SP= ; 7、共价键具有饱和性与性; 8、一个H2O分子与一个HF分子之间存在四种分子间力,即:、、取向力、诱导力; 9、借助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 10、举出常见的可作配位体的分子与离子各两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气体标准状况的定义中,温度与压力分别为; A、T=273K,P=10000Pa B、T=298K,P=101325Pa C、T=273K,P=101325Pa D、T=298K,P=10000Pa 2、对于气相平衡2SO2 + O2 == 2SO3 + Q(“+ Q”代表放热),为了提高SO2 的转化率,可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压并升温 B、升温 C、加入一些SO2 D、加入一些O2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是共轭关系的是; A、H2SO4~SO42- B、H2O~OH- C、HF~F- D、NH3~NH4+ 4、原子核`外M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 A、2 B、18 C、8 D、32 5、在H2S、HCl、N2、Cl2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键的是; A、H2S B、HCl C、N2 D、Cl2 6、在Na2S2O3中,S的氧化数= ; A、+4 B、+2.5 C、-2 D、+2 7、关于Li、Na、K的性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Na、K在空气中燃烧,分别生成Na2O、K2O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1,A 2D 3C 4C 5C 6 B 7A 8D 9B 10B 1、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A) Li,Mg (B) Al,Si (C) Na,Al (D) H,Li 2、至今未发现有过氧化物的是…………………………………………………………………() (A) Li (B) K,Rb,Cs (C) IIA (D) Be … 3、下列偶极矩不等于零的分子是………………………………………………………………() (A) BeCl2(B) BF3(C) PF3(D) CS2 4、H2S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是……………………………………………………………() (A) sp(B) sp2(C) sp3(D) dsp2 5、下列氢键中最强的是…………………………………………………………………………() (A) S—H…O (B) N—H…O (C) O—H…F (D) C—H…N 6、在[Ni(NH3)4Cl2]中,Ni的氧化数为…………………………………………………………() (A) 3 (B) +2 (C) +1 (D) 0 7、下列各对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的是…………………………………………………() (A) FeCl3和溴水(B) H3PO3和AgNO3溶液 、 (C) H3AsO4和KI 溶液(D) N2H4和HgCl2溶液 8、下列离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 CoF-36(B) Co(NH3)+33 (C) Co(CN)-36(D) Co3+ 9、硝酸盐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 (A) Pb(NO3)2(B) AgNO3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化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 课程类别:必修 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 无机化学是化学教育(专科)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既与中学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继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以及氧化还原、配合离解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 2.培养学生运用上述原理去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等基本知识。并且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意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4.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适当介绍现代化学的新发展、特点及研究新方法,拓宽学生视野。 二、主要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及相当学习网站 1、教材: 北师大等院校编《无机化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主要参考书: ①《无机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无机化学》庞锡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书》庞锡涛主编 ④《现代化学基础》华东师大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 ⑤《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⑥《无机化学答疑》黄孟键高等教育出版社 ⑦《无机化学——要点·例题·习题》张祖德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⑧《大学化学》杂志 3、相关学习网站 ①. ②. ③. 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理论解释 难点: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 四、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为主 本课程的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平时考核内容有平时测验、习作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