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面位置的确定及冷暖锋的判断

锋面位置的确定及冷暖锋的判断
锋面位置的确定及冷暖锋的判断

锋面位置的确定及冷暖锋的判断

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冷暖锋的判断及其位置的确定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准确判断,关键在于区分二者的不同点,现就冷暖锋的判断及其位置的确定方法总结如下。

一:锋面位置的确定:

1:根据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例1.读华北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12月 28日 8时气温水平分

布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中各点气温画出等温线。

(2)在图中画出锋面位置,判断锋面位置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标出锋面的移动方向。

(3)P城此时受_______(冷、暖)气团控制,其天气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

(4)P城市区出现一条闭合等温线,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主要人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发展城郊绿化带和城区花园绿地有何意义?

【分析】等温线是温度相等点的连线;锋面两侧性质差异较大,故锋面位置应在等温线最密处;由图可知P点应在冷锋前面受暖气团控制,根据等值线的特点可知P点比周围的气温要高,好比热岛。

【答案】.(1)见图示,

(2)见上图所示 (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 锋面位置画在-3度和1度之间即可。因为此两条等温线之间温度变化最剧烈,是两种不同性质气团的交界处,即锋面的位置。

(3)暖天气会由晴天转为降温、大风或雨雪天气,锋面过境后,天气转晴,但气温会降低,因为受冷空气控制

(4)城市人口集中,工厂、居民生活、交通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人为热

(5)城郊建绿化带可以净化流入城区的气流,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发展城区绿化,一方面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另一方面可降低温度,减弱城市热岛。

2:锋面气旋中锋面位置的确定:一般锋面出现在槽线部位。

例2图2-12表示北半球中纬地区11月某日等压线分

布(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用虚线在图上划出锋面的位置并用符号表示冷暖

锋。

(2)在虚线两侧分别用箭头符号表示出有摩擦力时的

风向。

图2-12

(3)甲地即将出现 天气,主要原因是 。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图中的等压线

的数值可判断这是一个低压系统,图中等压线突出的部位即是低压槽部,将其中弯曲程度最

大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即是低压槽线。

在绘制风向时,首先应画出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再考

虑在北半球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的风向向右偏,斜

交于等压线。由于该图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等压线图,根

据画出的风向可知,左侧温度较低的冷空气推着右侧温度较

高的暖空气前进,因此该槽线处会形成冷锋过境天气,出现

大风降温天气过程。

答案: (1)见图 (2) 见图 (每侧只画一个箭头,只

要方向正确即可) (3)大风降温 冷锋过境 二:冷暖锋的判断:

(一):根据符号来判断:

右图中A 图为冷锋符号,由一条基线加小三角形表示,

而且基线表示锋的位置,小三角的方向指示锋前;B 图为暖

锋符号,由基线加上小半圆组成(往往两个为一组),基线表示锋的位置,小半圆的方向指示锋前。

(二):根据侧视图判断:

1.根据锋面的坡度:一般冷锋锋面坡度大,而暖锋锋面坡度小。

例3.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

图,回答1—2题。

1.图中P 、K 处分别是

A .冷锋、冷锋

B .冷锋、暖锋

C .暖锋、暖锋

D .暖锋、冷锋

2.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确的是

6.此时因锋面活动造成我国北方的灾害性天气是

分析:由图中陆地轮廓可知此图为北半球的天气系统图,P 锋有高纬向低纬运动趋势,

而K 锋有向高纬运动的趋势;1-7的剖面图上PK 两锋没有相交,可排除BD ,冷锋坡度大而

A B C

D

B

暖锋坡度小。

答案:1.B 2.C

2.根据气团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方向指向锋面是冷锋;若冷气团在锋面下开成一个

环流则是暖锋。

例4.分析右图所示的的天气系统,据此回答

下列四个气压场中,易出现右图中所示天气系统的是

分析:由右图可知此图是冷锋天气剖面图.如果把A.B.C.D 完整地补充起来,则B.C.D

属于气旋,沿槽线可以发育成锋面,B.D 为北半球的气旋,但沿D 发育的是暖锋,沿B 发育

的才是冷锋;C 属于南半球的气旋,沿C 发育的是暖锋。所以只有A 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B

3.根据雨区的位置判断:雨区主要位于锋后的为冷锋,雨区位于锋前的为暖锋。

例5.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是某年2月10日-12日某地区锋线移动情况、读

图完成:

1.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冷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暖锋

分析:由图中指向标及锋线移动方向可知此锋向南运动,再加上云雨区位于锋后可知为

北半球的冷锋。

答案:1.A

4.根据云龙的形状判断:冷锋云形状为砧状云,云的高度较高;暖锋的云形状似三角形,

云的高度较低。

(三):根据天气过程来判断:

1.锋面过境前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湿度较小,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湿度度增加

为暖锋。

2.锋面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湿度较大,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温度下降为

冷锋。

例6.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请阅读后回

答问题。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

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

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1) 上面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

(2) 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判断依据是什么?

(3)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判断依据是什么?

(4)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还会出现什么天气?

判断依据是什么?

(5)根据描写判断,此锋移动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

分析:由于是冬季我国主要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冷空气活动频繁多雨雪天气,大部地区盛行偏北风,再根据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可经作出判断。

答案:(1)这段话是描写冷锋天气的

(2)“是日……铁甲如冰”,描述的是冷锋过境前的天气状况。此时此地在干燥的暖气团的控制下,大气不稳定,多大风天气。

(3)“次日……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锋面过境时,天气活动频繁,先是云,后为雪。

(4)“那雪……没过马膝”,从叙述语气上看,降雪过程已经停止,由此推断此时是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5)根据描写判断,这个冷锋移动速度很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二是强度很大,有“大风”“大雪”为证

(四):根据在锋面气旋中的位置判断:一般就北半球而言,锋面气旋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例7.右图为某地等压线分布图(箭头表示气流运动

方向),图中甲、乙两锋面 ( )

①甲是冷锋

②甲锋带来连续阴雨天气,之后气温渐渐升高

③乙锋带来大风和降温天气

④乙是暖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分析:由图中风向可知偏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边,可知此图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甲处锋面有向高纬运动的趋势,乙处锋面有向低纬运动的趋势,故甲处为暖锋,乙处为冷锋。

答案:1.B

实战训练:

1.读中纬度某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正受 天气系统的影响。若p 处

于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 。请在图中

适当指出位置画出改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包括天气

状况)

(2)P 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

大量的烟尘和酸性气体等 。则 ①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

物对降水的影响是 ;②降水对空气质

量的影响是

(3)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 方向移走,则P 处于空气质量是否会明显改善?为什么?

2.如图为等值线示意图,其中a

(1)若此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图,OM 线为锋线

,则OM 为 锋,M 处是 气压中心。

(2)若此图为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图,请在图上画出

OM 锋示意图(用冷、暖锋符号表示)

3.读某区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AB两点的水平气压梯度(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

(2).图中某处有一锋面,请你画出锋面的位置,

并说明理由

(3).若是快行冷锋,且C城市空气干燥,请分析C城几天内天气变化情况

4.下图所示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A、中心地区气压很高

B、是反气旋天气系统

C、锋面I属于冷锋,锋面II属于暖锋

D、①②处都有可能降水

)读我国北方某地气温水平分布图(下图),回答5

—7题。

5.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应在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6.若该锋面为快速移动的冷锋,会带来雨雪天气,

则降水最集中的区域可能为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

7.此快速移动的冷锋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①暴雨②沙尘暴③寒潮④梅雨⑤对流雨⑥大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答案:

1.(1)锋面降雪(绘图如右)

(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酸性气体溶于水,产生酸性降水(或酸雨、酸雪)烟尘。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3)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原因使峰面向A侧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

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大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

2.(1)暖锋,低。(2)如图

3.(1)百帕/厘米(以图上实际距离计算)

(2)两条间距最小的等压线之间,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很大。

(3)暖气团控制时,高温少云;冷锋面控制时,狂风大作出现雨雪天气;冷气团冷气团控制时,天气低温晴好;冷气团渐渐变性,气温开始回升。

5.C 6. A 7.B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1199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的签字笔在试卷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第Ⅱ卷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 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1.5分) 1、下列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正确顺序是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3、有关我国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A、1949年以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B、1949年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一直属于“传统型” C、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现代型”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自发实现的 4、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会增加

B.人口数量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惟一决定性因素 C.人口数量增长,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D.人口增长与环境的污染无关 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应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 B.以最多能供养多少人生存来确定 C.智力、技术条件不用考虑 D. 只以本地资源的丰歉来确定 6、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质量 B、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D、城市文化雕塑的数量 7.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C.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8、把首都北京建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发展方针,主要考虑的是 A. 强化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政权意识 B. 经济建设不再是北京的工作重点 C. 加强首都的教育、科技、文化建设 D. 分散职能、控制规模、改善环境 9、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 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 该地段的交通通达性差 C. 地段地价太高 D. 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合作为商业区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36分) 1. (2分) (2015高一上·金山期中)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A . 2月18日12时 B . 2月18日20时 C . 2月19日4时 D . 2月19日12时 2. (4分) (2019高三上·邢台月考) 下图中阴影区域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北京地方时为() A . 12:00 B . 13:24 C . 10:24

D . 24:00 (2)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确定该日太阳直射点() A . 位于北半球 B . 位于南半球 C . 向北移动 D . 向南移动 3. (2分)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湖泊淤积⑥季风活动的年际 变化大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小 A . ②④⑤⑥⑦ B . ①③⑤⑥⑦ C . ①③④⑤⑥ D . ①②③④⑦ 4. (2分) (2018高一上·义乌月考) 读0°经线的部分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与①、③相比,⑤气流控制区的降水量最少 B . ①、⑤气流上升的原因相同 C . ①气压带与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 . ④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 5. (4分) (2019高三上·石嘴山期中) 下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17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 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 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 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 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 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 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 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 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 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 默化的激励作用。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① ④ 图2 ⑤ ③ ②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年9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它拥有30个标准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最为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该望远镜成功运行后,其超强的灵敏度显著提高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貌的典型特征 A.谷壁陡峭B.沟壑纵横C.奇峰林立D.山高谷深2.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为 A.137亿光年B.274亿光年C.173亿光年D.346亿光年3.如果发现类似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包括 ①距日远近适当②体积和质量适当③有液态水④有卫星绕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图2示意太阳系。据此完成4~5题。 4.小行星带位于 A.①③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⑤之间5.与①行星相比,⑤天体 A.体积质量大B.公转速度快 C.公转周期短D.距离太阳近 图3示意太阳外部结构与太阳活动。据此完成6~7题。 图1

6.M 代表 A .太阳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7.M 爆发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是 A .东北上空出现极光 B .有线网络通信中断 C .多地出现强烈地震 D .威胁卫星飞行安全 图4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8~10题。 8.c 代表 A .大气圈 B .岩石圈 C .地壳 D .地幔 9.关于e 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固体外壳是由岩石组成 B .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 .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 D .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 10.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是 A .a B .b C .c D .d 2019年5月7日5时19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罗贝省(6.96°S,146.49°E)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B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C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D .从观测点到(如地震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12.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性措施包括 A .加大地震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B .制定应急预案 C .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 D .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 图4 e 地面 生 物 圈 a b d c

冷锋暖锋判别法

冷暖气团相遇时的交界面就是锋面,在剖面图上锋面一般以倾斜线表示。因冷气团密度大,故无论是何种性质的锋,冷气团总在锋面的下侧,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侧。那么如何区分冷锋和暖锋呢?冷锋和暖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冷锋、暖锋中的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所以锋面类型和锋面前进的方向也就不同。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如图A)。在图中冷气团部分一般画有冷气团向前推进的方向箭头,它与暖气团在锋面上被迫抬升的气流运动箭头方向相反。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如图B)。在图中,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借助于冷气团的箭头方向来判别冷、暖锋。 二、锋面符号不同。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如图C为冷锋符号。而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图D为暖锋符号。 三、锋面坡度(即锋面线与地面的夹角)不一样。 因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因此在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迅速抬升,因此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缓慢移动,故暖锋坡度小。 四、冷锋、暖锋降水的位置和范围大小不同。

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而暖锋降水全在锋线前,雨区范围较宽。 五、冷锋、暖锋降水的时间、强度也不一样。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暖锋降水时间长,强度小。 六、冷锋、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不同。 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刮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以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的位置,气温下降,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而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遮满天空,常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即持续较长时间的不间断降水)。暖锋过境后,天气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升高,湿度加大,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以上是冷锋和暖锋的主要区别,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活动有联系,其中以冷锋的影响为主。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冬季暴发的寒潮也是冷锋南下时形成 二.冷锋、暖锋的识别: 三.锋面气旋

高一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15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Problems,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高一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计划文件可用于对自我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2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5、6、7、8四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四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理)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9题;共97分) 1. (5.0分) (2018高一下·江西期中) 根据统计,美国每7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31秒钟进入一名新移民。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7时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3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现阶段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在图乙中所处阶段和遇到的问题是分别是() A . Ⅰ人口急剧膨胀 B . Ⅲ人口老龄化 C . Ⅱ人口增长停滞 D . Ⅲ人口平均寿命低 (2)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 . 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 . 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较缓 C . 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缓,机械增长较快 D . 主要受国内移民的影响 (3)人口增长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 . 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B . 减缓就业压力 C . 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 . 有利于加剧老龄化问题 2. (5.0分) (2019高二上·麻江期末) 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以下问题。 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 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 ②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城建设、新区建设 ③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协作 ④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原料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3. (5.0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 . 自然资源 B . 科技水平

高中高一下半学期地理

地理 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完善和医疗技术的发达。 A原始低增长阶段B高增长阶段C增长下降阶段D低增长阶段 人口老龄化: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达7%作为老龄化标准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成: 1含义:人口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旧大陆。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二战后:①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形式是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 (2) (3)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生活条件。 2.政治:政策、政治变革,战争。 3.社会文化:求学、宗教、种族。 3.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4.其他:婚姻、性别、年龄。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自然资源(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矿产,最重要的是淡水和土地)。 科技水平 人类文化水平 3.木桶理论: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 4.控制人口的增长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责任和长期任务(保护环境) 二、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1.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瞒住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自然环境和资源正相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科技水平正相关 2.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 消费水平负相关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考试)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38分) 1. (8分) (2019高三上·河口期末)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图,完成小题。 (1)雨水花园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 . 降水 B . 水汽输送 C . 地表径流 D . 蒸发 (2)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A . 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 B . 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 C . 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

D . 加速地下水的净化 (3)下列城市最适宜大面积发展雨水花园的是() A . 乌鲁木齐 B . 北京 C . 杭州 D . 拉萨 2. (2分) (2019高二上·番禺期中)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40千米地壳等厚度线与我国__________北部大致一致() A .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 . 1月0℃等温线 C .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 .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2)我国东北部的7月等温线与地壳等厚度线的吻合度较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气温受海洋的影响,与海岸线基本平行 B . 地壳厚度越厚,气温越高

C . 地理上的巧合 D . 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气温受到地势高低的影响 3. (6分) (2019高二上·延安期中)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据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完成下面小题。 (1)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到鹿特丹,走最近路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 A . ②④⑤③ B . ②⑤①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④①⑤ (2)红海将会不断扩大的是因为它位于() A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 . 板块的消亡边界 D .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 4. (2分) (2018高二上·杨浦模拟) 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m 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选择在这里建设“中国天眼”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 气候特点 B . 自然植被 C . 地形地貌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总结

恶战模块考 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复习提纲 2008.6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总趋势:持续增长 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 对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2、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 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 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 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 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发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3、特点 国际: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战后,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人口迁移流向,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亚 洲、非洲:一直是迁出 国内: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 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9级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9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精神,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第二批试点省市(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特制定“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针对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方案等诸方面要求,结合试点省市现行教材及教学等实际情况,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上篇:必修课程 一、概述 必修课程包括地理1和地理2两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共计4学分,72课时。 必修课程为全体高中学生必学内容,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的内容。 二、具体内容 (一)地理1 本模块的内容,依据新课标地理1的“内容标准”确定,并与现行教材必修一中的相关内容对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1.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建议 表1 地理1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建议

2.教学方式建议 (1)以认识自然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教学中应贯穿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在地貌、大气、水循环、自然灾害等内容的学习中,应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2)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常见自然灾害”等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地震体验馆等,开展针对某种自然灾害的避灾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增强对生命的热爱;在“地貌”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识别家乡的常见地貌等。 (3)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利用地理视频、虚拟现实技术和相关模型,帮助学生在无法实地接触的条件下去认识真实的地理事物。例如:在“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视频资料或太阳系构成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观察模型形成对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直观认识。 (4)将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如用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霜冻、飞机高空飞行的一般高度等现象。 3.考试、评价建议

2020高一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2020高一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下册教学。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主要是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册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投入要素、区位选择、地域类型等,从而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第二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主要让学生了解乡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区位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的关系,城市化及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合理的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第三单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主要让学生了解交通、通信以及商业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3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东莞月考) 在下列天体系统中,未包括地球在内的是() A . 太阳系 B . 河外星系 C . 银河系 D . 总星系 2. (6分) (2016高三上·深圳期中) 曼哈顿是位于美国哈德逊河畔的小岛。岛上拥有人口近160万,在纽约市5个行政区口密度高居首位,每平方千米超27000人。这里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其房地产市场也是全世界最昂贵之一。曼哈顿有不少世界知名景点,每年有高达5,000万的游客到造访其中,曼哈顿一年两次(首次是5月28日,持续约15分钟)的“悬日”(见右图)景观更是令无数人驻足观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判断,在纽约的城市功能区中,曼哈顿的最主要职能是() A . 居住区 B . 科技文化教育区 C . 旅游区 D . 中心商务区

(2)同样的“悬日”景观下次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 . 7月13日前后 B . 8月13日前后 C . 12月5日前后 D . 1月8日前后 (3)与“悬日”景观形成的因素关联正确的是() A . 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有关,与街道走向无关 B . 与街道走向有关,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无关 C . 与黄赤交角有关,也与街道走向有关 D . 与黄赤交角和街道走向均无关 3. (6分)(2019·湘潭模拟)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山村位置及附近地形示意图。该山村居民约160人,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没有通公路,进出山村主要靠步行,当地政府计划把该地居民外迁安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山村最初选址在①,而没有选②地,主要考虑的自然条件应该是()

冷锋和暖锋教案

冷锋和暖锋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冷锋和暖锋。所用教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并理解冷锋和暖锋的定义,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阴晴状况、气压状况、气温状况,锋前锋后的判断、冷暖锋的降水特点,学生会用冷暖锋的知识分析一些天气状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冷暖锋的知识,了解一些常见天气状况形成的原因,引领学生关注生活。 2、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冷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阴晴,气温、气压状况。 难点:锋前锋后的判断,降水带与锋线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法、归纳法 五、@ 六、教具: 粉笔、教鞭、黑板、纸片 六、课型:新知讲解课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许多古诗词和民谚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那么他们究竟蕴含着些什么地理知识带着上面的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程——冷锋和暖锋。 2、具体讲解: 师:同学们,抛开你们午睡的倦意,让我在这里当个小小天气解说员,来分析一下北碚这几天的天气: — ①5月9日:那天我上网,看到了一位老乡写下了如下的QQ心情: 北碚一大早躺床上是红烧加了床凉席是铁板烧下床后是清蒸出门去是照烧去游泳是水煮回来路上被生煎到了宿舍是回锅唉重庆的孩子你桑不起啊... 同学们,从上面这条心情,你们读出了什么样的天气信息 生:天气炎热 师:还有呢大家再好好想想,气压、阴晴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天气晴朗,气压低 师:很好,那么前几天北碚是受什么气团控制呢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2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2 一、教学理念 、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

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

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1、混合农业是同时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就是一个以小麦种植和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区。主要特点: ①自身可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 ②时间利用效率高;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特征: ①属于劳力密集型农业; ②以小农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较低; ④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日本除外); ⑤水利工程量大(需要政府投资,治理水旱灾害)。 3、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均以家庭经营为主),另外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分布(以国营为主)。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典型的商品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商品率率高。 【篇二】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

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篇三】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9-2019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DS45TRGF/VB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理)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3题;共29分) 1. (1分)(2017·江苏模拟) 二十四节气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左图是天赤道与黄道示意图,右图是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节气太阳最接近左图中的()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下列关于节气与农事、气象的连线,正确的是() A . 春分——江淮地区播种小麦 B . 谷雨——东北地区采摘茶叶 C . 大暑——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D . 霜降——天山南北油菜花开 2. (1分) (2018高一上·延边期中) 我国某中学天文观测地理兴趣活动小组经常观察天空中的恒星运动规律,该小组某学生于北京时间2018年9月23日21时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天顶.该学生于9月25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此时北京时间为()

A . 21时0分0秒 B . 21时3分56秒 C . 20时56分4秒 D . 20时52分8秒 3. (2分) (2017高三下·泰州开学考)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山体是燕山运动晚期的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侵蚀形成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图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普陀山主要由图乙中的哪类岩石组成() A . A类岩石 B . B类岩石 C . C类岩石 D . D类岩石 (2)图甲地貌形成的过程是() A . 岩浆喷出—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B . 海浪沉积—地壳运动—冰川侵蚀 C .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风力侵蚀 D . 岩浆侵入—地壳运动—海浪侵蚀 4. (1分) (2013高一上·苍南月考) 读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