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说课稿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说课稿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说课稿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型属于新授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一说,教材分析:

从两个角度说教材地位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是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第七单元第32课内容,是这册书的最后一课。本课内容是对第29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第30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承接,与当今时事热点紧密相联。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重要位置。自07年来,全国共考过13道选择题,3道简答题。山东无题。具体题目是1.(2009·海南单科·23)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苏联已经解体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少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接下来,根据刚才时空角度的教材分析,从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基本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情况及其原因和影响。了解两极世界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变化趋势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通过分析当前世界形势特点,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情况的介绍和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关心政治的素质,认识到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关.通过对当今世界动荡局势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现在的幸福、安定的生活的观念。通过讲解、讨论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树立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感。

接下来,说重难点

重点: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难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二、教材分析完了,再分析一下学情

由于在中考中,历史为非考试科目,初中生对历史课普遍不重视,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科素养较低。而目前,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专题形式进行,内容比较抽象,这种体系只有在对总体历史有相当了解的前提下才具有合理性,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我非常重视学法指导,从课本基础知识入手,先帮助学生建立通史观,再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其把握专题史的内容。

三、针对教材和学情,说一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

1、在重点落实上采用:

①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史料的引导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②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把握,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难点突破上采用:

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学法上

课前:通读教材,了解的历史概况。

课上:剖析教材,结合问题,自主思考,构建。

课下:画出本课结构脉络,进行宏观把握;同时填充具体内容,进行微观处理。

四、下面,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提问:进入21世纪以来,根据你所了解的世界局势的有关情况,谈一谈你认为当今世界局势的发展呈现出和平还是动荡?(学生在争论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接着提出下一问题,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将会发生什么的变化?进入新课。

2、教学过程:

[承转](导致跨世纪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重大因素是什么?)一、苏、东剧变:

[想一想]: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和对教材的分析,导致苏东剧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可能只答出内因。可进一步让学生回忆二战后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态度。从而得出外因。可进一步说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从来没有停止过)

[创设问题情景]假如你是一位苏联政府的官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剧变,你会怎么应付?如何认识这一剧变?(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这一挫折,使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的信念)

[学以致用](小组讨论)苏东剧变的发生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教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从剧变发生的原因中去寻求答案)

[承转];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呈现出怎样的矛盾状况?[提问]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你能分析一下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吗?(学生分析,教师可适当让其他同学补充)

[史论结合]:你能否用史实说明这一状况的具体表现。

[辨论]:从你所知道的史实中你认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通过辨论,使学生得出正确的认识,使他们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生理想)

[承转]从刚才的分析中,为什么和平与发展能成为主流呢?

[提问]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呢?

[承转]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时期美国会推行什么对外方针呢?实质是什么?请结合课后阅读与思考回答。

[提问]美国的这一对外方针能否得逞呢?为什么?

[叙述]在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的,美国没有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其单边主义必然会走向失败。[提问] 为什么零星知识21世纪以来,多极化趋势会进一步增强?

[展示图示]当今世界重要力量及发展趋势。

[叙述]在上述主要政治力量中,中国是唯一能够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国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承转]当今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综合探究]如果你是一位政治家,你是主张世界多极化不是霸权稳定论?为什么?

[活动]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结合知识链接内容,分析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动情况,并说明每一次变动的原因、内容及影响。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学生共同参与评说。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结合板书,自主归纳,即可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当然还要布置一下课后巩固的作业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而全面的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课下动手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并将具体内容填充进去,从而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吸收和咀嚼。另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下美国历史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高考题频繁以此书进行命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还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必修一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 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与世界格局的特点,分析其成因。 2.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难点阐释】 1.怎样看待“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趋势? (1)“极”的含义: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2)原因: ①根本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级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③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④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二战后至今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1)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兴起。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4)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预习自测】 1.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交替”的正确认识是()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向经济竞争过渡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D、由区域集团向全球化过渡 2.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反映出()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依然可以独霸世界 3.近年来,国际上消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以前那种敌视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上述现象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C.霸权主义得到有效控制 D.地区冲突日趋消亡 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 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 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滦县第四中学刘金伟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述说。 一、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等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有趣味性,最怕空洞的说教;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适当补充一些史实,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和影响。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帝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作用。 3、情感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方案一(一般校)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水平要求] 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瓦解 A 多极化趋势加强 A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B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过程中吸取 经验教训的能力;通过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特征的了解,培养学生比较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的特点的理解,引导学 生认识当今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通过对多极化趋势影 响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深入思考现实问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史实的原因;运用比较法引导 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当前社会现实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使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学生主动承 担历史、社会赋予的责任;增强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感,树立 维护世界多样性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如何利用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已有知识 和时事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当今世界的局势。 ?难点:正确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史实和影响;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出现新的不稳 定因素的原因;教材篇幅较大,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相对比较复杂;学生很难理解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突然走向解体;如何调动学生的活动收集材料,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当今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本课有三个子目 第一子目: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解体 教学要点:格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 第二子目:缓和与动荡并存 教学要点: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诸多不稳定因素。 第三子目:多极化趋势加强 教学要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当今世界是新旧格局交替的时代;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引入反映苏联解体内容的相关视频、图片资料,导入新课 2.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教师讲述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到苏联解体的大致过程,建议①淡化处理戈尔巴乔夫 改革,讲明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但并非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②通过图片、 音像资料的引入,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③强调以苏联解体为标志,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 【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当今世界政治特点?2、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 3、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4.认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的推动力,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 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要求】 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两极格局瓦解: 1、瓦解: (1)苏联解体: 解体:①80年代陷入困境 ②戈氏改革,改革的思想发生根本改变,提出 ③东欧剧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④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解散,苏在欧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⑤8〃19事件——催化剂 ⑥标志 影响:至此,苏联完全解体,,冷战结束 (2)东欧剧变: (3)德国统一: 2、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特点是什么?) (1)世界形势总体上 (2)并存局面: 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 ②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美国的霸权主义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恐怖主义等 ③南北差距加大 (3)新旧格局交替: (4)美国的单边主义: (5)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1、表现:①美国②欧盟③日本 ④俄罗斯⑤中国⑥发展中国家 2、影响:①有利于 ②有利于

③有利于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东欧剧变 瓦解 德国统一 两极格局瓦解 苏联解体 影响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美国 欧盟 表 日本 多极化趋势加强 现 俄罗斯 中国 发展中国家 影响 课中案——【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师生纠正与巩固预习案 1、当今世界政治特点? 2、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 3、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二、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要求: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 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材料一 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 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摘自《历史学习》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 Ⅰ 材料三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 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缓和与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加强

最新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人:XXX XXX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1 )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课题、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

课题2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两极格局瓦解 1、瓦解标志: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2、瓦解影响: (1)国际形势的变化: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缓和与动荡并存 (2)国际格局的变化:新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1、原因: (1)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单边主义 (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壮大,重新分化和组合 (3)国际关系民主化呼声高涨 2、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一、全面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及启示 1、东欧剧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 (2)表现:东欧各国实行多党制和执政党丧失政权,新政权向西方靠拢;东德并入西德,德国统一 (3)实质:社会制度根本性变化

(4)影响:引发经互会和华约解散,导致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面崩溃 2、苏联解体: (1)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引发政治危机;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面崩溃 内容:经济——政治(“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实行多党制、外交上与美国寻求缓和) (2)过程:8.19事件(催化剂)——独联体成立(标志解体)——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法律宣布解体) (3)影响:一极坍塌,两极瓦解,冷战结束 3、启示: (1)各国必须走合符本国国情的、独立发展的道路 (2)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3)必须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演变及其根因? 1、演变: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 70年代: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根因:世界各种力量的消长变化(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三、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中国如何去应对? 应对: 1、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提高综合国力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专 题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高二历史说课稿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2013-2-28 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2. 了解一战的经过及主要战役,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 知道一战的后果及影响。 教学重点:一战的原因和性质 教学难点:一战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只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进入20世纪不久,数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战降临,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根本原因) 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实质: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 3.表现: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立(具体原因) 1.矛盾: ③俄奥矛盾争夺巴尔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①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首先缔结,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②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三国协约建立。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疯狂的军备竞赛 (三)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客观条件) (四)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思想因素) 1.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2.极端民族主义只为本民族服务,认为本民族是本国,或者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歧视别的民族,用暴力手段残害屠杀其它民族的人民,剥夺其它民族人民的生存权,肆意掠夺资源。 (五)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原因、导火线) 1.背景: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为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也为俄奥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2.发生: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为什么到20世纪才发生世界性的大战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扩军备战,剑拔弩张,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一)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二)三条战线 ①西线:英法对德作战②东线俄军对德奥作战③南线奥军对塞尔维亚作战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自主检测 岳麓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自主检测岳麓 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某位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权利法案》颁布时 B.罗斯福新政实施中 C.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3.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对“1+X ”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A.是一个常数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4.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最大影响是( )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美国、日本以及西欧矛盾突出,昔日的盟友变成对手 C.核战争威胁已经消除,各国注重发展经济 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5.(2011年广东增城调研)邓小平曾说:“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C.和平崛起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D.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6.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7.下表为“198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

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时间、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 目标4:分析一战爆发的性质和影响,体会战争的残酷。(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一战导火线: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3)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影响:在两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及教材,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总结。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理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家的矛盾。 学生回答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教师根据PPT图示讲解其中的矛盾。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拍(1)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包 括一下六个环节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法学法五 说教学过程六说教学反思 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1、地位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的转折点。一战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动摇和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开始建立新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的冲击和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极大的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2作用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粗略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危害从而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第二个环节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查询资料、阅读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也都较强。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这些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增强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往广度纵度发展第三个环节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通过史实表象分析问题问题实质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从而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危害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认识到战争对人类进步和发展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第四个环节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及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评价和影响。尤其是影响部分即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能力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又是学好现代史的关键。在突破这个重难点时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采用分两步

2012年高中历史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案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2)内容 ①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②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取消____________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③对外政策:改变与美国____________的方针,寻求缓和。 (3)后果 ①国内________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②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③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a.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实现了统一。 b.1991年,____________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 2.过程 (1)“__________”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1991年12月,“__________”成立,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____________最终瓦解。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特点:总体上趋于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 (1)缓和的原因:____________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____________得到缓解。 (2)动荡的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________及________纠纷、________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②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____________、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等。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____________,但地位相对削弱。 (2)________、日本、俄罗斯、________、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意义 (1)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__新秩序。

初中历史说课稿-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教案

初中历史说课稿-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1 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 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2)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教育学生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3)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引起革命,革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建湖县裴刘学校周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根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通过了解一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和平与战争引出萨拉热窝事件,回顾一战前世界的发展趋势与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史实,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战争的残酷,帮助学生分析战争给世界带来空前灾难,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关注现实,把握未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一战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不 平衡的.随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为争夺 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 即发,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界! 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吗?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 发展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 (二)新课内容 一.一战的原因 1、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什么是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 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 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2、根本原因 PPT展示《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简图》和《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提问:从图表中可以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从图表1我们可以看出来,像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率呈下降的趋势,而德国、美国等国家所占比率呈上升趋势,从图表2我们可以看到英法等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最多,而美德等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反而很少,综合两幅图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提问:这种不平衡会导致什么问题的产生呢? 让学生站在分别英法和德美的立场去阐述自己的观点。 展示课本插图《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和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话

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的矛盾与冲突;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作用。 思想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二、说教法 利用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导火线。同时利用历史地图、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让学生对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导火线”引发的地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然过渡到本课上来,便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便于学生接受新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和表现;当今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2)理解: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级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 (2)通过分析当前世界形势特点,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总结其经验教训。 (2)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 (3)树立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教学难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导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国际形势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的背景 (1)内部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救人苏共总书记,苏联开始进行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向政治改革。 1956年赫鲁晓夫开始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之后经历了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三位领导人,虽然他们的改革角度不同,但均未能触及苏联的根本结症,反而使国家陷入更严重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决心进行全面改革,但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由于仓促上马,阻力较大,且对农业体制改革和畸形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够重视,导致改革成效不佳,1986-1988年连续三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不但低于改革前,而且财政赤字还不断上升。 政治改革:一是把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当作奋斗目标。实行西方化的人道和民主,其实质是放弃科学社会主义,所以说改革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二是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这一举动对苏共的地位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是致命一击。 拓展:关于民族问题,这是沙俄对外扩张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一直就是这个庞大国家维系统一的隐患,集中于此时爆发是由于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揭开了各民族之间旧时积怨的伤疤,煽起了民族主义情绪,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东欧剧变直接、极大地受到了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在纷纷效仿民主社会主义和政治多元化的改革过程中,各国的政治制度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外部背景: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崩溃。东欧剧变,经互会解散和华沙条约组织解体这三件事说明苏联在欧洲建构的体系发生了全面崩溃,这成为苏联苏联解体的外部背景。 德国统一的实例意在说明德国虽不是重新建立政权,但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合并到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对旧盟主是一种更彻底的背叛,从而瓦解了苏联在欧洲的政治体系。 注意:苏联的混乱与改革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因素,而东欧剧变又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2.解体过程: (1)“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2)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3)1991年1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使两级中的一级坍塌,标志着两级格局的最终瓦解和美苏“冷战”的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