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耕作学概念:土壤耕作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作业。(常规概念)土壤耕作(soil tillage)是通过农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新概念)土壤耕作是通过机械力,调节土壤肥力条件而控制土壤肥力因素的措施。

土壤耕作的实质: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例,以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之间的矛盾,为形成高产土壤奠定基础。土壤耕作的任务:从理论上讲,土壤耕作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农具的物理机械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宜的孔隙比例,以调节土壤水分和空气状况,从而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之间的矛盾,为作物播种、出苗、根系生长创造一个松、净、暖、平、肥的土壤环境。具体任务:疏松耕层,破碎土块;翻转耕层;混拌土壤;平整地面;压紧土壤;开沟培垄;增加土壤一定粗糙度。四大基本任务:调整耕层三相比例,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创造深厚的耕层,准备适宜的播床;翻埋残茬和肥料,消灭杂草和病虫害;改变地表形态,调控地表水热状况,保持水土,熟化土壤。

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据:1.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实际是作物根系对土壤物理条件的要求,根系发育又赖于土壤物理性质的优劣。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孔隙除贮存水分与空气外,也是根系伸展的空间。耕层中总孔隙度为50%对根系生长较为适宜。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孔隙与大气之间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性能。土壤温度既受制于土壤水分影响,也随季节变化而变动,各种作物对土温要求不同。最佳土壤温度,水稻为25~30℃,小麦20℃,大麦18℃,玉米25~30℃,棉花28~30℃,马铃薯20℃,紫花苜蓿28℃。作物根系生长抵抗外界束缚力而产生的生长压力,因作物不同而异。大豆为5~8bar,棉花9.4bar,花生11.5bar,玉米11~13bar,豌豆13bar。一般作物都在12~15bar之间。土壤湿度既直接影响作物的生理需水,又间接影响土壤组成和土壤紧密度。土壤紧密度是指土壤对作物根系穿透的阻力。土壤孔隙少、孔径小是土壤阻力增大的基本原因。在一定孔隙范围内,土壤强度受含水量的调节2.与土壤特性相适应。土壤剖面分为四层:表土层(0~10cm):①覆盖层(0~3cm)②种床层(3~10cm)。稳定层(10~20~30cm):也称根际层。犁底层:容重较大、透性不良,是由农具摩擦和黏粒沉积的结果。隔开了耕层与心土层之间的水、肥流通。心土层:犁底层以下的土壤。土壤结构紧密,毛管孔隙占绝对优势,可保水蓄水3.与气候条件相适应(1)降水与蒸发。土壤耕作调节易旱农田土壤水分两途径:一是尽量把降水蓄存于土壤,防止和减少地面径流的产生;二是尽量减轻地面蒸发。调节湿润多雨或低洼易涝农田土壤水分两途径:一是在农田里开沟排水;二是减少外水浸入并促进蒸发。(2)干湿交替与冻融交替。干湿交替是根据土壤胶体遇湿膨胀、干燥收缩的特性,利用水热因素季节变化引起土壤水分的变化,使土壤变得松碎,促进团聚体的形成;冻融交替是利用冬季低温,土壤里的水分因结冰而体积膨胀,引起土块崩解。而春季较暖时,扩大的土壤孔隙却不能还原,于是土壤变得疏松,并形成团粒结构。(3)水蚀与风蚀。采用保护耕作措施,如等高耕作、残茬覆盖耕作,有助于农田水蚀的控制。在风蚀地区,土壤耕作应创造紧密的表土层,减少耕作次数,保持良好的表土结构。如地面留茬或覆盖、少(免)耕、开沟起垄增大地表粗糙度等均有助于防治农田风蚀。

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松碎土壤:用犁铧、耙齿、松土铲等将耕层切割破碎,使之疏松而多孔隙,以增强土壤通透性。翻转耕层:用翻耕将耕作层土壤上下翻转,改变土层位置,改善耕层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翻埋肥料、残茬、秸秆和绿肥,调整耕层养分的垂直分布,培肥地力。消灭杂草和病虫害,消除土壤有毒物质。混拌土壤:用有壁犁和旋耕犁耕地,圆盘耙或钉齿耙耙地,将肥料均匀地分布在耕层中,使土肥融为一体,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使肥土与瘦土混合,使耕层形成均匀一致的营养环境。平整地面:通过耙地、耕地和镇压等整平地面,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利于保墒。便于播种机作业,提高播种质量。对盐碱地可减轻

返盐,有利于播种保苗,同时提高盐碱地洗盐效果。对于水浇地,精细耕作可提高浇灌效率,节约用水。可使灌水均匀,全田作物生长整齐,便于中耕和施肥等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压紧土壤:使大孔隙减小,增加毛细管孔隙,抑制气态水的扩散,减少水分蒸发。还可使耕层以下的土壤水分通过毛管孔隙上升,集聚到耕作层,为作物的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开沟培垄、挖坑推土、打埂作畦: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可增加土壤与大气的接触面,增加太阳照射面,多接受热量,提高地温,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在多雨高温地区可排水,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植物根系的生长。在种植块根、块茎类作物的地上可使耕层土壤相对加厚,使土壤通气排水,提高地温,有利于块根块茎的生长膨大,提高产量。在水浇地上便于平整地面,利于浇水。在风沙严重地区可挡风积沙,减轻风蚀。在岗坡地上,耕后不耙保持垡块和高低不平整的垄形,可阻止雨后径流,防止表土流失。

土壤耕作措施:1、初级耕作措施(1)翻耕(方法:全翻垡、半翻垡、分层翻垡)(2)深松耕(3)旋耕集犁、耙、平三次作业于一体。2.次级耕作措施又称表土耕作措施,是在初级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0cm。(1)耙地(2)耱地(3)中耕(4)镇压(5)起垄(6)作畦

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广义)作物布局就是种植业区划,就是作物的地理分布,它要求的是作物能够很好地适应自然条件。(狭义)指一个农场、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农户的种植比例。

作物结构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

配置: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作物布局决定因素:1人的需要是前提2生态适应性是基础3社经科因素是条件4综合因素5多样化与专业化

生态环境因素对作物布局的影响:1.光(光与作物分布:C3作物与C4作物、喜光与耐阴作物、长日照与短日照作物)2.温度[喜凉作物:(1)喜凉耐霜型:如油菜、豌豆、春小麦、大白菜、胡萝卜、芜箐及箭舌豌豆、毛苕子等绿肥作物。生育期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5~20℃左右,生物学最低温度为2~8℃(2)喜凉耐寒型:如冬小麦、冬大麦、黑麦、青棵等。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冬季可耐-18~-20℃的低温,黑麦可耐-25℃的低温喜温作物:要求整个生长期积温都大于2200℃(1)温凉型:如大豆、谷子、糜子、莜麦、甜菜、大麻、红麻等作物,生长期适宜温度为20~35℃左右(2)温暖型:如水稻、玉米、棉花、甘薯等,生长期适宜温度25~30℃(3)耐热型:如高粱、花生、烟草、苜蓿和南瓜、西瓜等]3.水[(1)喜水耐涝型如水稻。它在根、茎、叶中均有通气组织,细胞间隙达25%,喜淹水(2)喜湿润型需水较多,喜土壤或空气湿度较高,如陆稻、蓖麻、黄麻、烟草、大麻、蚕豆、莜麦、马铃薯、油菜、胡麻、及许多蔬菜(3)中间水分型包括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既不耐旱也不耐捞,或前期较耐旱,中后期需水较多。在干旱少雨的地方虽然也可生长,但产量不高不稳(4)耐旱怕涝型许多作物具有耐旱特性,如糜子、谷子、苜蓿、芸芥、扁豆、大麻子、黑麦、向日葵、芝麻、花生、黑豆、绿豆、蓖麻等(5)耐旱耐涝型如高粱、田菁、草木樨等作物既耐旱又耐涝]4.土肥(土层厚度、质地、酸碱度、盐碱度、耐瘠性与耐肥性、养地与耗地)5.地势、地形(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降水越多,南坡与北坡)

农业区划:也称农业区域化布局,是根据一个地区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地域性分布规律,进行农、林、牧、副、渔等各生产部门的分区规划和综合农业区划,提出各类型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及对策。

种植业区划:农业区划中的单项区划,目的是根据地域性分布规律,合理制定各种作物种植区域及其比例。

生产布局:国家根据经济、自然条件和发展战略,把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按一定比例在不同区域上的配置。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指在一个地区,作物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作物布局的原则1.人为需要是前提2.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1)一种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2)能够存在并不意味着适应性是最优的,即使是分布较广的品种或作物也具有其最适的分布范围。3)一个地方总有其最适或较适的生长作物或植物,有其较佳的作物布局方案。3.经济效益与可行性1)比较效益与最低风险原则2)作物搭配效果原理3)自然吻合程度与人工吻合度的一致性4.多样性与专业性1)多样性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2)有利于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条件3)有助于全年均匀使用劳动力。4)增加生产与收入的稳定性,减少风险并有利于增加收入。5)但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与工艺水平,商品率低,扩大再生产慢。

作物布局的内容、步骤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2.查清环境条件3.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的确定6.作物组成的确定7.综合区划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8.可行性鉴定

如果你是一个农业生产规划的负责人,你是如何安排本地区的作物生产的?

1)对当地农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包括自给性的需要和商品性的需要两方面2)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项目主要有: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作物、植被、畜牧、灾害、经济、市场等3)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的确定:采取作物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的平行分析法和地理播种法等方法分析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从光、热、水、土等自然生态的角度,区分作物的生态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6)作物组成的确定:主要包括: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比重等7)划分作物的种植区划或配置:拟定种植区划,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尽可能把相适应相类似的作物划在同一种植区,划出作物现状分布图和计划分布图。8)可行性分析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是否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与保护;经济收入是否合理;肥料、土壤肥力、水、资金、劳力是否平衡等。

结构调整:因某种因素的改变,对原有结构进行调整,泛称为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的层次1)农村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采掘(采集)并进行粗加工的产业,主要包含农业(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是对农产品与矿产品进行加工生产的产业,主要包含制造业、建筑业与水电气生产供应业;也包括采掘业(以矿业为主含林木等采运业)。第三产业是指各种工商服务、社会服务与个人服务业,它是非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含商业贸易、金融投资、运输仓储及通迅、媒介、咨询、旅游、餐饮、政府服务等各种服务业。2)农业结构3)种植业结构与养殖业结构4)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饲料作物

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第一步,先调整种植内部结构,在粮食满足基础上,增加高收益作物的比重。第二步,在种植业发展并有了饲料、资金等的准备的基础上,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增加畜牧业与水产业的比重,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第三步,有了较多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储备以后,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减少农业产值比重,增加工业商业产值的比重。

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原则:1.市场需求决定原则2.区域农业生态适应性原则3.技术成熟性原则4.农产品延伸产业连,提高附加值的原则5.市场风险最低原则6.市场位差原则

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休闲: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内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多熟种植:指时间和空间上的种植集约化。包括复种、套作(“/”)、间作(“‖”)和混作(“×”)即凡在—年内,于同一田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都称为多熟种植。

撂荒:指荒地开垦种植几年后,较长期弃而不种,待地力恢复时再行垦殖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生产实践中,当休闲年限在两年以上并占到整个轮作周期的2/3以上时,称撂荒。

复种的增产作用1.复种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产量2.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菜等作物争地的矛盾3.有利于稳产

复种条件:(一)热量条件:积温、生长期和界限温度是复种的决定因素1.积温:喜凉作物以≥0℃积温计,喜温作物以≥10℃积温计。在一年内,≥10℃积温在:①2500~3600℃可实行两年三熟,或复种早熟青饲料作物、蔬菜或套种早熟作物②3600~4000℃可一年两熟,但要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作物或采用套种、移栽的方式③4000~5000℃之间可进行多种作物的一年两熟④5000~6500℃之间可一年三熟⑤>6500℃可一年四熟。我国各地≥10℃积温基本都<3600℃,因此我国复种面积较少2.生长期:一般大于10℃日数:①少于180天地区,多为一年一熟区②180~250天,可实行一年两熟③250天以上,可实行三熟3.界限温度:指作物各生育时期的起点温度、生育关键时期的下限温度以及作物停止生长的温度等。如冬天要种喜凉作物,一般冬季日最低平均气温-20~-22℃为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夏天要种喜温作物,夏季的高温要满足喜温作物抽穗开花的需要,一般最热月平均气温18℃为喜温作物种植的下限(二)水分条件:从降水量看,一般年降水量达:600毫米地区,且热量满足,可实行一年一熟;大于800毫米地区,可实行一年两熟;大于1000毫米地区,可实行一年三熟(三)地力与肥料条件(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五)经济效益的大小

复种的技术(1)选择适宜的作物组合和品种(2)采用套作和育苗移栽(3)抢时播种(4)采用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

间作套种效应:异质效应、密植效应、边际效应、时空效应、补偿效应

耕作制度:即农作制,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2部分,以种植制度为中心,养地制度为基础。耕作制度理论:核心是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大农业全面发展;增进经济效益;提高土地生产力,全面持续增产。多熟、多样、多利、多养。

耕作制度技术体系: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是耕作学的中心(包括作物布局、复种与休闲、间混套作、轮作与连作、农牧结合种植制度)2.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土壤耕作、杂草防除、农田保护等。

耕作制度优化设计的方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规划论、决策论等方法,线性规划设计法

作物结构优化设计模型:1、控制变量的设置2、目标函数的确定(1)总产量最高(2)总利润最大(3)总产值最高;作物产量有3种方法:A、取近几年的平均单产B、取一定条件下的理论生产潜力C、应用预测产量3、约束条件的建立1)农业资源的约束:包括劳力、水资源、资金、化肥、农药、有机肥、土地等2)土地约束3)社会需求约束:指社会对粮、油、棉、麻、蛋等作物产品的需求4)畜牧业约束:即保证一定的饲料、饲草、合理轮作,且有一定养地作物面积5)稳产性约束:耕作制度不仅要高产,而且要稳产,且调整后的种植方案其稳产性至少应高于调整前6)个别作物约束:当地的主产物或高产物,或具有特殊用途的作物,要限制面积4、非负条件

耕作制度综合评价常用方法1、专家评分法2、专家多轮咨询法3、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法)4、模糊评价法5、多元统计分析方法6、灰色关联分析法

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保护性耕作:指在一季作物之后地表残茬覆盖至少为30%,使土壤侵蚀控制约在50%的那种耕作和种植体系。

保护性耕作优点:1.地表覆盖率在30%以上2.可减少水土流失50%以上3.耕作强度小,相对

投入较少,节约成本4.耕作方式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减少农耗时间6.保护性耕作降低了低温,从而降低了矿化率,利于地表碳的截留;缺点:(1)农田杂草危害加重,除草剂大量使用,植物多样性下降;(2)长期秸秆还田,残茬覆盖,导致一些越冬性病虫害发生加重,土传病害加重趋势;(3)农田中有毒污染物长期积累,难以降解和清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较大。(4)免耕和秸秆还田致使春季土壤温度偏低,不利于出苗。(5)一般在降雨偏多的湿润地区易出现减产现象。

保护性耕作实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蚀风蚀和养分流失,保护土壤;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的投入,达到高产、高效、低耗、优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保护性耕作制的技术特征:保护水土资源可持续性为基础;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为目标;少动土、少裸露、低污染、多覆盖为核心技术;保护稳定的产量效益、环境不退化、社会广泛应用的农作技术体系。

我国需要采取的经济实用的耕作 1.东北冷凉旱作区:干旱缺水,气温偏低,冬春季节风蚀严重,耕层变浅,水土流失及黑土肥力退化较重。可采取坡岗地留茬垄侧种植、全秸秆覆盖玉米免耕种植、平作留茬少(免)耕技术、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2.黄淮海一年两熟区:地下水严重超采,焚烧秸秆,作业成本高和能源消耗大。可采取小麦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玉米种植、玉米秸秆还田播种小麦种植。3.农牧交错区:冬春季土壤裸露,风大风多、土壤风蚀、沙化严重,旱灾频发,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部分农民需要利用秸秆作为燃料或者喂养牲畜。可采取轮作倒茬、留高茬固土、免耕、夏季深松、防草害的保护性耕作技术。4.黄土高原区:干旱少雨,缺少灌溉条件,且降雨集中,坡地多、土壤流失严重;冬春风蚀,造成土地退化。可采取夏闲期防水蚀、冬闲期抗风蚀抑蒸发为重点的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模式。5.南方地区:劳动力相对紧缺,机械化水平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季节性干旱突出,稻田潜育化、土地生产力低下、水源污染和农田冬闲期资源利用率低。需要水旱轮作、免少耕种植、秸秆全量旋埋等保护性耕作模式。6.西北绿洲: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旱灾严重,靠灌溉进行农业生产。需要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灌溉用水和降低生产成本。可采取春季免耕播种、夏季秸秆粉碎还田、秋季免耕深松和留茬越冬的防风固土节水型保护性耕作。

密植效应:指间(混)、套作复合群体的混合密度大于单作所起到的增产、增值效应。

土壤耕作学的发展历史:1930-1960 focused on better tillage machines and practices to till shallower and leave more residue on soil surface to reduce erosion.

Wide-blade (1.2-1.8 m) cultivator and rod weeder;

Tillage for weed control after harvest and during summer fallow

1960-1975 - Substituting herbicides for tillage during summer fallow

1975-1985 - Focused on developing suitable machinery to seed directly into residue from last crop, herbicide was very expensive

1985 to 1990 –Rapid adoption of no-till planting/direct seeding

1990 to 1995 –Crop rotation and integrated weed control

1995 to Present - Reduction of production cost and amount of herbicide, GHG benefit, lower risk due to poor weather

如何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技术?1)育苗移栽技术2)套作技术3)促进早熟早发的技术4)作物晚播技术

现代土壤耕作与传统耕作的区别

节水型种植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论述)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 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 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土壤肥料学试题六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六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各2分,共12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并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的能力。 2.腐殖质: 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被转化成的结构更复杂、性质更稳定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 3.土壤容重: 单位体积原状烘干土壤的质量。 4.土壤呼吸: 土壤能够与大气之间进行换气且允许空气在土体内进行流通的性能。 5.同晶代换: 在层状铝硅酸盐形成过程中,在晶形不变的前提下,其晶格中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其它阳离子所代替的现象。 6.硝化作用: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离子或氨分子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二、填空题(各0.5分,共12分) 1、土壤的固相组成有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我们通常把矿物质称之为土壤的骨架。 2、腐殖质的两种主要组分是胡敏酸和富里酸。 3、土壤水分按照其在土壤中的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和种类不同通常被划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其中毛管水按其是否与地下水相连被划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传统灌溉制度中确定灌水定额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4、土壤孔隙按其当量孔径不同划分为通气孔、毛管孔、非活性孔。 5.灌水或降水后的土面蒸发根据其蒸发速率的变化规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导水率控制阶段、扩散控制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蒸发率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中耕切断毛管和覆盖沙土等保墒措施。 6.氮肥按其氮素存在形态不同可划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长效氮肥四种,尿素属于酰胺态氮肥。 7.磷肥按其磷的有效性不同可划分为难溶性磷肥、弱酸溶磷肥、水溶性磷肥三种。 三、判断题。(各1分,共5分) 1、通气不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对】 2、对于粘质土而言,松散状态比分散状态好。【对】 3、下图代表含水量相同(假设均为10%)的A、B两块土壤,A代表沙土,B代表黏土,那么水分移动方向为从A到B。 】 4、.碱性土不一定是碱化土,而碱化土肯定是碱性土。【对】 5、在华北的褐土及栗钙土中2:1型胀缩性层状铝硅酸盐蒙脱石的含量较多。【对】 四、多项选择题(各2分,共12分) 1、下列几种矿物属于次生矿物的是【 A、C、D 】 A.蒙脱石 B.正长石 C.水云母 D.高岭石 E.白云母 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风化的是【 A、B、C、D】 A.溶解作用 B.水化作用 C.水解作用 D.氧化作用 E.差异性胀缩引起的破碎 3、关于土壤胶体的带电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所谓的胶体带电是指其构造中的内离子层所带电荷。 B.所谓的胶体带电是指其构造中的外离子层所带电荷。 C.土壤胶体可因同晶代换和晶格断键而带上永久负电荷。 D.土壤胶体带上可变电荷的原因与普通胶体类似。 E.胶体带电是其可呈现分散性的条件之一。 4、土壤的基本耕作项目有【 A、B、D 】 A.旋耕 B.深松 C.镇压 D.深翻耕 E.耙地 5、关于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土壤热容量是说明土壤温度稳定性的一个物理量。 B.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容积热容量(Cv)的大小排列顺序为Cv液>Cv固>Cv气。 C.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导热率(λ)的大小排列顺序为λ固 >λ液>λ气。 D.同一土壤含水量越高其温度越稳定。 E.同一土壤含水量不变的条件下,耕耙后其热容量不变。 6、关于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盐基饱和度能够说明土壤的交换性阳离子种类(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的相对多少。 B.盐基饱和度越大越好。 C.盐基饱和度与土壤的缓冲性有关。 D.盐基饱和度越大土壤的缓冲酸的能力越强。 E.盐基饱和度与土壤的酸碱性有关。 五、简答题(25分,每小题5分) 1.说明黏土的生产特性? 答:因黏土中砂粒含量少、黏粒含量多,因而呈现以下特性 (1)黏土的保蓄性好、通透性差。——1分 (2)黏土中施肥后肥效稳定,不易脱肥。——1分 土壤肥料学试卷第1页(共6页)土壤肥料学试卷第2页(共6页)

土壤肥料学试题十六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十六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15分) 1、氮的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 2.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3.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 4.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5、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二、填空题(各0.5分,共12分) 1、土壤的基本组成物质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绿肥除具有一般有机肥的作用外,还具有生物改土、生物固氮、生物覆盖等特殊作用。 3、土壤腐殖质由胡敏酸、胡敏素、和富里酸三部分组成 4、常见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北方土壤富含 钙 5、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包括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涨缩性和可塑性,影响着土壤的耕性 6、常用磷肥按其溶解度可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难溶性磷肥?三种类型 7、作物缺钾的症状一般最先在_ 老叶上 _表现出症状,水稻缺钾的主要症状是下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 三、判断题。(各2分,共10分) 1、土壤矿物质是指土壤中所有无机物的总合。(√) 2、溶解作用属于物理风化的一种方式。(×) 3、当植物根系的吸水力小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力时,土壤水分就能被植物利用。(×) 4、碱性土不一定是碱化土,而碱化土肯定是碱性土(√) 5、烟草“花叶病”是由于缺少铁引起的。(×) 四、选择题(各2分,共20分) 1、属于原生矿物的有【 A 】 A 白云母 B 高岭石 C 伊利石 D 蒙脱石 2、石英属于【 B 】 A 砂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D 板岩 3、高岭石是【 A 】黏土矿物 A 1:1型 B 2:1型 C 1:2型 D 2:2型 4、黏土中砂粒含量占土壤颗粒重量组成的【 C 】 A 0%~30% B 0%~40% C 0%~55% D 10%~55%

耕作学试卷A及答案Word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作物()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 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五、简答题(1题7分,2题8分,3题10分,共25分) 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土壤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1.325g.cm3,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26.5:23.5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20、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是离子饱和度、互补离子和粘土矿物种类。 21、酸性土的指示植物有茶树、映山红、铁芒箕、石松。 22、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土壤质地、 PH 、粘土矿物类型。 23、评价土壤质量的参数指标应符合的条件是代表性、通用性、灵敏性和经济性。 24、我国将土壤退化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不包括以上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25、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是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土壤质地。 26、土体内物质的移动按机理可分为溶迁作用、还原迁移、螯迁作用、 悬迁作用、生物迁移。 27、水田土壤中的有效氮以铵态氮为主,而旱地土壤中的有效氮则以硝态氮为主。 28、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凝聚作用、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 有机物质的胶结及复合作用和有机-矿质复合体、蚯蚓和其它小动物的作用等过程。 29、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30、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有水溶态、交换态、专性吸附态、有机态、铁、锰氧化物包被态、矿物态。 三、简答题

土壤肥料学试卷(附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卷一及标准答案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土壤生产力 2、根外营养 3、土壤经度地带性 4、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 5、化学风化作用 6、腐质化系数 7、氮肥利用率 8、养分的主动吸收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6分) 1、肥料的混合原则是;; 。 2、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和两个过程。 3、高温堆肥的堆制腐熟过程可分为、、 和四个阶段。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 、、等。 5、植物缺氮时,植株而叶片、严重时叶片变成黄色。 6、微量营养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因此,在施用微肥时必须注意。 7、钾在作物体内的特点是; 和。 8、土壤胶体是指那些大小在毫微米的固体颗粒。自然界土壤通常带有正和负的电荷,除少数土壤,在强酸条件下可能带电荷外,一般土壤带电荷。 9、土水势由、、、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在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 三、选出正确的答案(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于 a 老叶 b 幼叶 c 老叶和幼叶 d 根部。

2、常见的土壤结构体中,对土壤肥力来说最理想的结构是。 a 块状结构; b 柱状结构; c 单粒结构; d 团粒结构 3、水旱轮作中,磷肥施用应: a 优先施于水稻 b优先施于旱作 c水旱等量施 d 重水轻旱 4、土壤中的CaHPO 4、 MgHPO 4 是()。 a水溶性磷; b弱酸溶性磷; c 难溶性磷 d热溶性磷5、适合作为种肥的肥料有()。 a普钙; b碳酸氢铵; c尿素; d氯化钾 6、容易挥发的化肥品种有。 a碳酸氢铵 b 硫酸铵 c 普钙 d 人粪尿 7、下列粘土矿物中,哪一种阳离子代换量最高?() a 高岭石 b 水云母 c 蛭石 d 蒙脱石 8、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差异很大,下面分解速率从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a 单糖>粗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 b多糖>粗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 c 半纤维素>简单蛋白质>脂肪 d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粗蛋白质 9、一肥料包装袋上印有12-12-12,表明该肥料含有: a 12%N,12%P 2O 5 ,12%K 2 O b 12%N,12%P,12%K c 12 N:12 P 2O 5 :12 K 2 O d 12%N 2 O,12% P 2 O 5 ,12% K 2 O 10、土壤的CEC、盐基饱和度、Eh分别反映了土壤的: a 供肥性、保肥性、耕作性 b 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 c保肥性、供肥性、氧化还原性 d 保水性、保肥性、氧化还原性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在施用微肥时,一般应把微肥溶液调节到碱性,提高其溶液浓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沤的好处在于利用机肥料混合堆沤产生的酸分解释放磷素养分。() 3、施用等量磷的情况下,如果其它条件相同,对一般作物而言,重过磷酸钙和过磷酸钙符合“等量等效”的原则,但对喜硫作物水稻、玉米来说,重过磷酸钙的效果优于过磷酸钙。() 4、土壤含水量相同时,砂质土壤的水吸力大于粘质土壤。在相同的条件下,粘土保持的水分虽多,但对作物的有效性最差。() 5、土壤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收获物,是土壤的本质,也是土壤的基本属性。() 6、CEC高的土壤比CEC低的土壤,能保持较多的养分、并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 7、国制的粉粒是指直径为0.05-0.002mm的土壤颗粒,胶粒是指直径为 10-7-10-9

土壤肥料学试题题库

2010年土壤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放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5、有效钾是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植物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6、复合肥料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7、同晶替代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8、旱作农业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不采用灌溉种植植物的农业,也称集水农业。 9、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10、硝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将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11、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铁等元素,作为肥料使用的微量物质。 12、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3、营养诊断是对土壤养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的过程。包括: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 1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5、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6、土壤团粒结构体直径在0.25~ 10mm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是良好的土壤结构。 1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18、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9、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1、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22、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3、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4、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25、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26、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27、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PH的变化而变化。 28、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29、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30、叶面肥:喷施在叶子上的液体肥料。 二、填空 1.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0.01毫米。 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液态水的运动和气态水的运动两种。 3.按照生成方式,地壳的岩石一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大类。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 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 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2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B 】 A. 纬度北高南低; B. 纬度北低南高; C. 经度低高西高; D. 海拔低高高低。 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B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 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 A.生态最适宜区; B.生态次适宜区; C.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C 】。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完整word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7,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 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 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 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 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陇东学院200 —— 200 学年第 学期 专业 土壤肥料学 课程模拟试卷(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土壤肥力: 2、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 3、腐殖化过程: 4、限制因子律: 5、氮肥利用率: 6、土壤容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4分)。 1、土壤由 、 、 、 和 5种物质组成。 2、土壤养分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可分为 、 和 ;根据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可分为 、 、 和 。 3、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方式有 、 和 3种途径。 4、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 和 两大类。 5、 、 和 三种元素被称为“肥料三要素”。 6、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 和 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 7、土壤的固磷机制主要有四种 、 、 、 。 8、磷肥按溶解性大小可分为 、 、 3类。 9、土壤中的胶结物质主要有 和 。 10、土壤水分类型有 、 、 和 。 11、速效性钾包括 和 两部分。 12、土壤胶体具有 、 、 等特性。 1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 和 两种。 14、施肥方式包括 、 和 这三个环节。 15、氮肥按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可分为 氮肥、 氮肥和 氮肥三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土壤中的氮素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 ( ) 2、不同有机质的腐殖质化系数都是相同的。 ( ) 3、硫酸铵为生理碱性肥料,硝酸钠为生理酸性肥料。 ( ) 4、土壤全磷量是指土壤中的所有形态磷的总量,土壤有效磷是指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 ( ) 5、作物只能够吸收利用表层土壤的水分。 ( ) 6、马铃薯、糖用甜菜与烟草等是喜钾作物,但不是忌氯作物,向其施用钾肥时可用氯化钾。 ( ) 7、施用少量石灰就可以大幅度地改变土壤的酸碱度。 ( ) 8、作物缺钾时,通常新叶叶尖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渐次枯萎。 ( ) 9、土壤有机质大部分不与矿质土壤颗粒结合,独立存在于土壤中。 ( ) 10、一般农业土壤表层含氮量为0.05%~0.3%, ( ) 11、有机胶体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比无机胶体要高。 ( ) 12、在酸性条件下,锌的有效性很高。 ( ) 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 。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C 、吸附能力没有变化 D 、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 ……… …………………………装…………………………………钉…………………………………线…………………………… 专 业 : 班 级 : 学 号 : 姓 名 : …………………………………密…………………………………封…………………………………线……………………………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 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 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

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1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20、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2014土壤肥料学习题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剖面 4.潜在肥力有效肥力 5.矿物 6.同晶置换 7.土壤腐殖质 8.矿质化作用 9. 土壤质地 10.土壤容重 11.腐殖化系数 12.土壤三相比13.土壤粒级 14.土壤热容量 1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16. 永久负电荷17.钙化过程 18.土壤总孔度19.土壤孔性20.土壤呼吸21.田间持水量22.土体构造23.土壤结构性24.委蔫系数25.相对含水量26.土水势27.土壤水吸力28.当量孔径29.膜状水3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31.土壤水的再分布32.扩散系数33.土壤热容量34.土壤导热率35.风化作用36.母质37.土链38.地质大循环39.生物小循环40.物理风化41.化学风化42.潜育化过程43.粘化过程44.土壤发生层45.土体构型46.硅铝铁率47.土壤风化系数48.比表面49.盐基饱和度50.交换性酸51.水解性酸52.总碱度53.碱化度54.缓冲容量55.反硝化作用56.诊断层57.土壤背景值58.环境容量59.土壤污染60土壤退化 二、 62.硅酸盐矿物的结晶构造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与矿物性质有什么关系? 63.1∶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代表矿物是什么矿物?这一类矿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64.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65.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66.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67.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68.简述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质地 69. 阐述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体? 70. 改良不良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措施有哪些? 71. 阐述土壤胶体的性质 72.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 73. 不良土壤质地如何进行改良? 74. 调节土壤温度常用的措施有哪些? 75.1:1与2:1型矿物的性质? 76.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77. 简述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

耕作学试卷A及标准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作物()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 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 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土壤肥料学试卷及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卷及答案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土壤 2.最小养分 3.土壤孔隙性 4.土壤宜耕期 5.土壤地带性 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__ _____,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 土壤矿物质来自_______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 土粒根据其大小和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其中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4. 土壤胶体是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土壤热量主要来源是________,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除了与土壤热量平衡有关外,还与土壤________和________等热特性有关。 三、选择(5分,每题1分) 1. 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具有() A. 土壤矿物质 B. 土壤有机质 C. 土壤肥力 D. 土壤胶体 2. 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的关系是()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无关 D. 不确定 3. 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田间持水量最大的土壤是() A. 砂土 B. 壤土 C. 粘土 D. 不能确定 4. 土壤比重(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中的() A. 土壤质地 B. 土壤矿物组成 C. 土壤容重 D. 孔隙状况 5. 下列几种土壤中最不理想的一种是() A. 上为砂土(20cm),下为粘土(60cm) B.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高) C.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低) D. 壤土 四、问答题(25分) 1. 土壤水分含量有哪些表示方法?(5分) 2. 什么是土壤结构?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的管理?(5分) 3. 为什么南方的土壤常向酸性度方向发展?是否南方土壤均属于酸性?(5分) 4. 试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0分) (肥料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必需营养元素 2.生理碱性肥料 3.截获 4.营养失调 5.离子拮抗作用 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________种,按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________元素、________元素及________元素。通常把________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2. 所谓CN转折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在施用新鲜的作物秸杆时,因分解前的CN大于________,易发生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土壤肥料学试题题库

2010年土壤习题 、名词解释 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放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5、有效钾是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植物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6、复合肥料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7、同晶替代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8旱作农业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不采用灌溉种植植物的农业,也称集水农业。 9、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10、硝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将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11、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铁等元素,作为肥料使用的微量物质。 12、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3、营养诊断是对土壤养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的过程。包括: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 1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5、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6、土壤团粒结构体直径在0.25?10mm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是良好的土壤结构。 1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 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18、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9、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1、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22、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3、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4、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25、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26、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27、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 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PH的变化而变化。 28、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29、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30、叶面肥:喷施在叶子上的液体肥料。 二、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