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文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文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文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华__________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当代文学的阶段。

2、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年月在举行。

3、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是。

4、第一次文代会选举了为主席,、为副主席。

5、一般说来,中国当代文学分为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建国初期开展的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文艺思想的批判。

8、、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双百方针”。

9、王蒙早期创作中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品是,发表于年9月号杂志。

10、王蒙在〈组织部来了个青年人〉中塑造了和两个官僚主义者的形象。11、1958年初开始,文艺界展开了对所谓的批判运动,使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影响。

12、党对文艺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3、对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的批判,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4、1966年2月,江青炮制了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了文艺领域的大混乱。

15、“三大能人”是长篇小说《___________》中的人物,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朱老忠是梁斌的长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17、《红旗谱》塑造了、等在党的领导下走上正确道路的革命农民形象。

18、《回延安》是的诗歌,发表于1956年6月,后收入诗集〈放歌集〉。

19、《甘蔗林——青纱帐》是的诗歌作品。

20、是闻捷叙事诗的代表作。

21、我国的戏剧分为三大类,即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人民群众冲破当时的严厉禁令,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_____________”运动。

23、改革文学最早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年月日至月日,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在召开。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词。

25、在新时期文学发展初期,是最先出现的创作潮流。略晚于它的是。紧随其后的是以社会政治经济改革为内容的。

26、王安忆的小说是寻根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揭示了“__________”文化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

27、1962年,针对文艺创作中左倾错倾向,指出人物描写应该多样化,认为应该写好“_______”。

28、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写实小说的崛起,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9、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在诗坛和社会引起广泛论争的诗歌潮流是。

30、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后新诗潮,倡导者多是“文革”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被称作诗人群。

31、年月,刘心武发表的短篇小说与紧接着的卢新华的小说引发了的潮流。

32、新时期小说中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的重要表现是的命题被重新提起。

33、王蒙采用意识流手法写的六篇中、短篇小说有、《夜的眼》、、《布礼》、、《海的梦》。34、丁铃的《牛棚小记》、杨绛的《干校六记》、巴金的五卷等属于回忆散文。

35、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黑孩______________,丙崽________________,捞渣__________________。

36、《受戒》写的一个村姑是________________,当和尚的农村孩子是_____________。

37、王安忆的处女作是_______________,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____。

38、文革初期的八部“样板戏”是

指、、、、、、

39、《一代人》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40、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余占鳌______________,李小璋__________________,章永璘__________________。

41、张洁的小说处女作是__________________,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是_____________。

42、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开了_________________的先河,蒋子龙的______________是改革文学的先声。

43、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中,巴金的_____________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其中____________是一篇悼念亡妻之作。

44、《歌德巴赫猜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鱼化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45.文化寻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贾平凹的“________”系列小说,郑万隆的“________”系列小说,李杭育的“________”系列小说,阿城的《________王》,《________王》,《________王》以及王安忆的《________庄》和《________庄》等。

46.“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三驾马车”是

指、、。

47.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随想录》最重要的特

征。

48.舒婷的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和与顾城的合集《________》。

49、《秦腔》的作者是________。

50、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 ________ 》的主人公。

51、1954 年10 月6 日,毛泽东写信给中央政治局,批评《文艺报》和《人民日报》,支持两位青年批评家________、________对俞平伯的批判,并且从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发动对“胡适派”的斗争。

5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作者是________。

53、《我们夫妇之间》的作者是________。

54、《红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55、1978 年12 月,民间诗歌刊物《________》在北京创刊,成为“新诗潮”的重要摇篮。

56、《李自成》的作者是________。

57、《白鹿原》的作者是________。

58、浩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_。

59、十七年时期的文学是指从________年到________年间的文学。

60、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其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

61、1961年,党在对文艺政策的调查时期,曾先后召开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次重要会议,这些会议对调整党对文艺方针政策起到了极积作用,为繁荣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62、十七年时期,诗歌创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些诗人因其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被赋予了许多形象化的称号,象田间被称为是“擂鼓诗人”一样,李瑛、________被称为是“战士诗人”,李季被称为是“石油诗人”。

63、十七年诗歌创作中,闻捷是一位极有特色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是诗集

《________》

64、作家李准的成名作是《________》

65、________的小说《受戒》描绘了少年________在________奄当小和尚及他与村姑________的爱情故事。

66、________的________篇小说《班主任》是________文学第一篇力作,其主要人物有________老师.团支部书记________ ,小流氓 ________。

67、《人到中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68、新时期发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呼声小说是________的__ 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半棵树》的作者是( )

A 牛汉

B 穆旦

C 余光中D曾卓

2、张洁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是( )

A《爱,是不能忘记的》 B 《沉重的翅膀》C《方舟》 D 《祖母绿》3、《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 )

A马原 B 残雪 C 刘索拉 D 徐星

4、“捞渣”是下面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红高粱家族》 B 《小鲍庄》 C 《鲜血梅花》 D 《废都》

5、“倪吾诚”是哪个作品中的人物( )

A《红高粱》B《透明的红萝卜》C《随想录》D《活动变人形》

6、《白玉苦瓜》的作者是( )

A 洛夫

B 张晓风

C 余光中D巴金

7、《干校六记》的作者与体裁是( )

A茹志鹃小说 B 钱钟书评论 C 张洁散文 D 杨绛散文

8、公刘《哎,大森林》中的“大森林”是( )的象征

A法制、安全 B 民族、国家C大自然、宇宙D联合国、贸易组织

9、具有荒诞色彩的作品是( )

A《减去十岁》B《西线轶事》C《爱,是不能忘记的》 D 《钟鼓楼》

10、刘心武的《钟鼓楼》的结构是( )

A 桔瓣式

B 冰糖葫芦式C连环式 D 辐射式

11、《陈奂生上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与哪一个作品相同( )

A《我的第一个上级》 B 《百合花》 C 《春之声》 D 《黄河东流去》12、王安忆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是( )

A《雨,沙沙沙》 B 《小鲍庄》 C 《小城之恋》 D 《长恨歌》

13、《虚构》的作者是( )

A马原 B 残雪 C 刘索拉 D 徐星

14、庄之蝶是下面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红高粱家族》 B 《小鲍庄》 C 《鲜血梅花》 D 《废都》

15、“秦波”是哪个作品中的人物( )

A《红高粱》B《人到中年》C《芙蓉镇》D《黎明的河边》

16、《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刘世吾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 )

A 表现他镇定自若的性格

B 表现他藐视困难的精神

C 表现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漠的人生哲学

D 表现了他的狂妄自大

17、《野人》的作者与体裁是( )

A高行健小说 B 沙叶新话剧 C 高行健话剧 D 沙叶新评论

18、《乡愁》的作者是( )

A曾卓 B 穆旦 C 余光中 D 牛汉

19、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有( )

A《哦,香雪》B《人到中年》C《爱,是不能忘记的》 D 《钟鼓楼》

20、话剧《绝对信号》的创作特征是()

A 思想内容没有什么新意,但艺术表现有新的突破惯于

B 思想内容深刻且富有新意,运用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C 思想内容深刻而富有新意,艺术表现有新的突破D思想内容厚重深刻,运用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21、王安忆是________作家。()

A京味小说B海味小说C津味小

说D市井风俗小说

22、《春之声》运用了________表现手法。()

A情节描述B魔幻C意识

流D黑色幽

23、《小草在歌唱》是________的代表作。()

A顾城B公刘C梁小

斌D雷抒雁

24、钱钢的报告文学有________。()

A《中国姑娘》B《明天更美

好》C《唐山大地震》D《敢立军令状》25、________是《班主任》中的人物。()

A韦晓生B宋宝琦C赵

卿D李延年

26、《陈毅市长》的作者是________。()

A高行健B叶楠C沙叶

新D陈剑雨

27、属古华作品的是________。()

A《苍生》B《爬满青藤的木屋》C《西苑草》D《池塘》28、________中的张思远是个富于思索,自省的老干部形象。

()

A《蝴蝶》B《海的

梦》C《布

礼》D《春之声》

29、________是新时期小说中最先出现的一股创作潮

流。()

A反思文学B军旅文

学C乡土文

学D伤痕文

30、不属李国文作品的是________。()

A《冬天里的春天》B《花园街五

号》C《岁月》D《空谷幽兰》

31.反右斗争发生在()年。()

A、1956年

B、1957年

C、1963年

D、1966年

32.下列不属于朱老忠性格特征的是()。

A、保守狭隘

B、急公好义

C、坚忍不拔

D、深谋远虑

33.下列哪一部作品是在一个典型的关于“家族复仇”的传统故事的框架后面,隐含的其实是一个“阶级斗争”的现代叙事()。

A、《创业史》

B、《红旗谱》

C、《青春之歌》

D、《红豆》

34.在《青春之歌》中,作为林道静的精神导师出现的是()。

A、余永泽

B、卢嘉川

C、江华

D、林红

35.最早反映土改后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和两条路线斗争的作品是()。

A、《李双双小传》

B、《不能走那条路》

C、《创业史》

D、《红旗谱》

36.《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和小通讯员之间的关系是()。

A、同乡关系

B、姐弟关系

C、军民关系

D、夫妻关系37.《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林震是一个()。

A、“金玉其外、漂浮在生活上边”的新生官僚主义者形象

B、麻木不仁,丧失了工作热情的官僚主义者形象

C、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正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形象

D、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基层领导者形象

38.江玫属于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青春之歌》

B、《红豆》

C、《百合花》

D、《爱,是不能忘记的》

39.被称为“战士和诗人”的诗人是()

A、曾卓

B、郭小川

C、贺敬之

D、绿原

40.《天山牧歌》包括()及九首散诗和一首叙事诗。

A、《天山牧歌》《博斯腾湖滨》《苹果树下》《果子沟山谣》

B、《吐鲁番情歌》《舞会结束以后》《天山牧歌》《果子沟山谣》

C、《舞会结束以后》《苹果树下》《吐鲁番情歌》《博斯腾湖滨》

D、《天山牧歌》《博斯腾湖滨》《果子沟山谣》《吐鲁番情歌》

41.“我爱咱们的国家,可是谁爱我呢?”在《茶馆》中说出这句台词的人物是()。

A、松二爷

B、秦仲义

C、常四爷

D、王利发

42.()是一个以笔代刀,向黑暗势力勇敢进击的剧作家,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

A、田汉 B关汉卿 C、朱帘秀 D、阿合马

43.60年代初期,出现了杂文短暂的繁荣。其中的“三家村”是由()组成。

A、邓拓廖沫沙吴晗

B、邓拓夏衍吴晗

C、廖沫沙吴晗孟超

D、夏衍孟超邓拓

44.有“以诗为文”之称的散文家是()。

A、杨朔

B、刘白羽

C、秦牧

D、巴金

45.标志着我国文艺界的全面“解冻”的会议是()。

A、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B、第二次全国文代会

C、第三次全国文代会

D、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46.伤痕文学最早的代表作是().

A、《伤痕》

B、《班主任》

C、《黑旗》

D、《陈奂生上城》中国当代文学习题库(二)

一、填空题

1、 90 年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三点:、、。

2、 90 年代文坛掀起“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三驾马车”是、、。

3、新时期歌颂“张志新”的代表诗作有:雷抒雁的《》、公刘的《》。

4、刘心武的《》是“伤痕文学”的发端之作,“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是蒋子龙的《》。属于反思类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徐迟的《》。

5、先锋小说的扛旗人马原的代表作品有《》等。

6、魏明伦的戏剧代表作有:《》、《》。

7、“中国式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 _______ 《》、 _______ 《》。

8、海子的代表性诗歌是:《》、梁小斌的代表作品是:《》。

二、搭配题

史铁生《山民》

王安忆《现实一种》

贾平凹《我与地坛》

余华《秦腔》

韩东《小鲍庄》

三、名词解释

1、朦胧诗

2、寻根小说

3、巴金的《随想录》

4 、《红高粱》

5、毕飞宇

四、简答题

1 、简述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2 、简述舒婷诗的艺术追求。

五、论述题

1 、结合小说创作谈你对新时期文学的认识。

2 、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一、填空

1、“中华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当代文学的阶段。

2、对历史传记影片《武训传》的批判开启了“名为讨论,”的文艺运动斗争的先河。

3、62年,针对文艺创作中左倾错倾向,指出人物描写应该多样化,认为应该写好“”。

4、王安忆的小说《》是寻根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揭示了“”文化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

5、8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写实小说的崛起,代表作家有:、、。

二、搭配题

1、搭配下列人物和作品:

小腿疼《创业史》

弯弯绕《黄土地》

郭世富《锻炼锻炼》

翠巧《艳阳天》

春兰《红旗谱》

2、搭配下列作者和作品:

《爸爸爸》高行健

《山上的小屋》铁凝

《我是少年酒坛子》残雪

《哦,香雪》孙甘露

《绝对信号》韩少功

三、名词解释

1、“黑八论”

2、白洋淀诗歌

3、寻根文学

4、先锋小说

四、简答题

1、简述闻捷诗歌的主要特点。

2、简述《茶馆》的结构特点。

3、简述汪曾祺小说的叙事艺术。

4、简述九十年代女性小说的独特成就。

五、作品分析;王一生形象分析。

分析《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

一、填空

1、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了“”的方针,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解放科学文化生产力。

2、针对前几年文艺创作中“左”的倾向,强调描写英雄人物是应该的,但也应重视写好中间人物。后因此论被迫害致死。

3、“文革”主流文学直接受制于政治,为阴谋家所控制与操纵。但除此之外,还有两类文学以顽强的生命力而存在,一是不完全遵从于政治的文学,另一类是。

4、1979年10月,召开,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5、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有阿城的《》、、韩少功的《》、冯骥才的《》。

二、搭配题

1、配下列作者和作品:

小腿疼《创业史》

弯弯绕《黄土地》

郭世富《锻炼锻炼》

翠巧《艳阳天》

春兰《红旗谱》

2、搭配下列人物和作品:

张贤亮《红高粱》

张承志《岗底斯的诱惑》

韩少功《西望茅草地》

马原《荒芜英雄路》

莫言《绿化树》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5、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27、《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28、《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9、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中国当代文学(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山地回忆》表现了华北地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其作者是: A.孙犁 B.赵树理 C.丁玲 D.刘白羽 2.在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敌后传奇故事中,知侠创作了著名的: A.《铁道游击队》 B.《战斗在滹沱河上》 C.《烈火金刚》 D.《敌后武工队》 3.在“保定二师学潮”和“高蠡暴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是: A.杨沫 B.冯德英 C.梁斌 D.欧阳山 4.在《关汉卿》一剧中描写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的反面形象是: A.谢小山 B.叶和甫 C.杨显之 D.王和卿 5.在20世纪60年代坚持用十四行诗写作诗歌的诗人是: A.牛汉 B.绿原 C.曾卓 D.唐浞 6.方之的《内奸》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视角,它 A.以老革命的人生遭际和革命历程作为叙事主体 B.以知识分子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历史 C.以一个富有民间色彩的普通商人作为叙述人 D.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政治风云 7.《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描写的知识女性是: A.曹荆华 B.梁倩 C钟雨 D-柳泉 8.中国“西部文学”的代表诗人是:

A.舒婷 B.顾城 C.江河 D.昌耀 9. 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代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 A.《西线轶事》 B.《高山下的花环》 C.《金色叶片》 D.《雷场相思树》 lO.《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四姨太是: A.颂莲 B.毓如 C.卓云 D.米兰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1.被排除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外的重要文学家主要有《边城》的作者、主编《文学杂志》 的著名美学家,以及在沦陷区广受欢迎的女作家等,他们是: A.沈从文 B.郁达夫 C.张爱玲 D.朱光潜 12.郭小川著名的叙事长诗“爱情三部曲”是指: A.《白雪的赞歌》 B.《一个和八个> C.《深深的山谷》 D.《严厉的爱》 13. 1985年崛起的“第五代导演”拍摄的探索影片主要有: A.陈凯歌的《黄土地》 B.张军钊的《-个和八个》 C.田壮壮的<猎场札撒》 D.郑洞天的《邻居》 14.孙甘露语言实验较有代表性的小说主要有: A.《访问梦境》 B.《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 C.《信使之函》 D.《我是少年酒坛子》 15.王安忆90年代以后表现现代都市现实与历史的作品主要有: A.《纪实与虚构》 B.《香港的情与爱》 C.《叔叔的故事》 D.《岗上的世纪》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6.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一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1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 ___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 1929年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 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 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 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 的杰出代表作家是——·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 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 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 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 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 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 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17.在“革命文学,,e

当代文学题库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赵满囤是()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锻炼锻炼”》中两个落后的劳动妇女的名字分别是()和()。 3、()在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4、《》是赵树理响应我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而创作的短篇小说。 5、1962年,西戎的短篇小说《》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论。 6、马多寿是赵树理的小说《》中的人物。 7、小飞蛾是赵树理的小说《》中的人物。 8、老秦是赵树理的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9、马烽、西戎解放前曾合写过长篇章回体小说《》。 10、短篇小说集《我的第一个上级》的作者是()。 11、短篇小说《山地回忆》的作者是()。 12、孙犁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13、蒋俗儿是孙犁的小说《》中的人物。 14、孙犁的《风云初记》中女性知识分子革命者是()。 15、《芸斋小说》的作者是()。 16、孙犁在建国后最早结集的小说散文集是《》。 17、妞儿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中的人物。 18、小满儿是孙犁的小说《》中的人物。 19、茹志鹃的小说成名作是《》。 20、()称誉茹志鹃的小说风格是“清新俊逸”。 21、()在五六十年代被人称为写“家务事,儿女情”的作家。 22、茹志鹃的小说《》在新时期曾开反思文学风气之先。 23、“双百”方针是由()在()年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来的。 24、中宣部部长()1956年向文化界和科学界作了题为《》的报告,阐述了“双百”方针的政策。 25、1956年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申明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6、()在“百花”时期率先质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表著名论文《》。 27、王蒙的小说成名作是《》。 28、陆文夫的小说成名作是《》。 29、宗璞的小说成名作是《》。 30、邓友梅的小说成名作是《》。 31、前苏联“特写”作家()的创作对我国的“百花文学”具有重大影响。 32、“百花文学”在新时期曾结集为《》公开出版。 33、柳青在解放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34、徐改霞是长篇小说《》中的人物。 35、柳青建国后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36、《创业史》发表后,率先对梁生宝形象表示质疑的文学评论家是()。 37、周立波写“土改”的长篇小说是《》,写“合作化”的长篇小说是《》。 38、浩然在“文革”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2 华师版

一、填空题 bd 3.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分别是杨朔、刘白羽和秦牧。 4.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6.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7.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0.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12.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3.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王安忆表现性爱题材的著名作品“三恋”是指() A.《小城之恋》 B. 《锦绣谷之恋》 C. 《荒山之恋》 D. 《世纪之恋》 3.下面属于寻根小说的是()。 A、《爸爸爸》 B、《小鲍庄》 C、《春之声》 D、《红高粱》 5.余华的第一篇小说是1987年1月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 A.《河边的错误》 B.《四月三日事件》 C.《细雨与呼喊》 D.《十八岁出门远行》 6.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 A.《百合花》 B.《桂林山水歌》 C.《双桅船》 D.《弧线》 7.诗句“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出自作品()。 A.《一代人》 B.《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C.《远和近》 D.《生命幻想曲》 9.汪曾祺写的最好的小说都是属于童年回忆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有( ABC) A.《受戒》 B.《大淖记事》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试题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举行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确定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郭沫若作《为建设新中国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 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 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 总结了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运动的经验,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成就:第一次文代会最后通过了决议和宣言,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周扬为副主席。与此同时,分别成立了全国文学,戏剧,电影艺术,音乐,美术,舞蹈工作者协会,曲艺改进会筹委会等。 局限:第一次文代会虽然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如大会着重强调解放区文艺的经验固然是正确的,但对国统区进步文艺的经验却重视不够,对国统区进步作家的评价也有偏颇,对有些作家甚至采取否定的态度,在一些问题的提法上有片面性等。 革命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三种变体:1社会现实主义2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3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赵树理代表小说;《三里湾》《李有才板话》等 特点:1反应农民生活,探讨农民关心的问题 2塑造一系列具有真正农民特质的新农民形象 3在结构上吸取章回小说的有益经验,讲求故事的连贯性,行动性和完整性 4吸取群众的口语和说唱精华,语言朴素,准确,鲜明生动,是经过提炼的农民式文学语 伤痕文学 命名来源:刘心武《班主任》《伤痕》 代表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神圣的使命》《重逢》《大墙下的红玉兰》《班主任》《伤痕》文学史意义及评价 它是当代文学第一个悲剧高潮。 意义: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就是伤痕文学的精神实质。 评价:优点:它使当代文学重新回到人学的正常轨道,摆脱了假、大、空的说教,使文学重新回到真实的艺术世界;它一反空洞说教的文艺观,而强调了感情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它用真实感人的艺术人物与“三突出”模式的脸谱化人物做出强烈对比。缺点:对“文革”的批判之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局限性: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它只是从政治、社会、人际关系的角度考察浩劫产生的原因,而缺少对传统文化心理、封建意识的分析。作品对罪行的谴责往往归之于"坏人做坏事",表现出一种忠心而未被理解的冤屈与不平,是一种在肯定"个人崇拜"前提下的,对野心家的谴责 在艺术表现上,"伤痕文学"显得十分幼稚。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小说中的语言明显带有文革左倾的印痕,如在《班主任》中,作者这样形容张俊石老师:"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另外,由于"伤痕文学"作者们关注现实的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常常会压抑不住激荡的情感而跳出来对某个情节直接高谈阔论,表述自己疗救时弊的观点,使作品的情感表露不免趋于肤浅 伤痕文学"作品中虽然重新出现了悲剧意识,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见,悲剧的深化应该有两个层次:其一,是表现灾难;其二,是在灾难中展现崇高。而"伤痕文学"只是停留在悲剧的第一个层次上,作品一味注重悲惨故事的

当代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当代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1、杨绛的散文《干校六记》被钱钟书称为“大时代的小插曲”。包括“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部分。 2、寻根文学是新时期第一个有着明确理论主张的文学思潮,韩少功的《文学的“根”》,郢万隆的《我的根》,李抗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和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被人们称之为“文学寻根”的“集体宣言”。 3、1985年,韩少功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被人们称为“寻根派宣言”。 4、1985年,刘索拉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的发表,反响热烈。有批评家称之为“真正的现代派小说”。 5、邓友梅的京味小说代表作有《那五》《烟壶》等。 6、在关于“朦胧诗”的争论中,有三篇文章对此给予热烈的支持,即被称之为“三个崛起”的文章分别是: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7、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和张炜的《古船》标志着新时期反映改革的文学跃上一个新的层面,开始转入对复杂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文学审视。 8、九十年代对女性的个人体验的极端化叙述方面,陈染的小说引人瞩目,《私人生活》是其中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9、90年代由王晓明等人发起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在文坛引起深远的影响。 10、蒋子龙在《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等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改革者形象被称为开拓者家庭。 1

11、1978年8月11日的《文汇报》发表了卢新华的《伤痕》,这一篇由在校大学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后来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伤痕文学”的名称的由来,而刘心武的短篇《班主任》则是伤痕的早篇之作。 12、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有阿城的《棋王》和韩少功的《爸爸爸》。 1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北岛的作品《回答》,海子的代表性诗歌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4、1986年以后,王安忆的发表了“性题材”作品“三恋”,即《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15、“伤痕小说”、“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分别是刘心武的《班主任》、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16、马原被视为先锋小说文体实验的始作俑者。他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的小说。 17、二十世纪八九十大陆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出现了被人称为“学者的散文”的形态,这些散文的著名作者有余秋雨、金克木,张中行等。 18《人啊,人!》《人到中年》,《爱是不能忘记》《玫瑰门》的作者分别是戴厚英、 谌容、张洁、铁凝。 19、巴金的散文名著《怀念萧珊》选自散文集《随想录》是一篇怀念亡妻的至情卓文。 20、巴金的《随想录》被称之为“讲真话的大书”,总共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2

当代文学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雪垠的长篇小说《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益言的《红日》等。 7、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__梁斌、郭小川、闻捷和瑛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白羽、、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9、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0、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11、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他在“文革”期间的绝唱是《祝酒歌》。 12、《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13、《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4、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5、1956年5月2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汇总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5、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8、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巳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2、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23、80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 24、80年代以后,散文创作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和活跃,制造出了“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智者散文热”、“报人散文、女性散文热”、“学者散文热”等一个个热点,率先进入了市场。 33、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一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说真 话。 34、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35、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是《归来的歌》。 36、《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梁山老汉。号称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姚士杰。 37、最早的“反思小说”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塑造的一批改革者形成了“开拓者家族”。先锋小说中叙事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马原。 38、“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和谢惠敏。 44、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45、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46、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47、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的小说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48、张炜的小说《古船》中描写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是隋抱朴。 49、《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 50、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9、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72、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写出了生存中的噩梦般的恶与丑陋的景象。 73、北岛的诗歌《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3、所谓"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D)。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4、新时期,首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是(C)。 A"改革文学" B."反思文学" C."伤痕文学" D."知青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大题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可能为简答题的知识点) 1、复习提要资料一的第一点 2、简述建国初文艺界三大思想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 (1)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混淆了政治问题和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2)在批判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批评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3)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3、《红旗谱》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艺术描写中透露出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 (2)对冀中平原的人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描写刻画,如关于生活场景、家庭伦理、婚姻爱情、文化心理等的描写,实际上它们成了小说艺术的血肉。 (3)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如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心理,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的方式。 (4)语言上以冀中平原农民口语为基础,加以提炼和加工,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又有高度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4、 分析朱老忠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 (1)首先是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疾恶如仇、坚忍不拔、有胆有识、深谋远虑的特点。 (2)其次是急公好义、慷慨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农民英雄的斩头沥血、扶危济困、豪侠仗义的精神道德特点。 (3)经过阶级斗争的考验和对共产党人的认识,使他从一般农民中超拔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时代意识的新型农民英雄。 朱老忠的性格是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统一,在革命历程中经历了从个人复仇到为无产阶级革命献身的升华,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在他身上也浓缩了两千余年中国农民的斗争历史。 5、简述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并分析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大体上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反抗封建家庭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即逃避她的家庭要她嫁给权贵的压迫),找寻个人出路,这是第一阶段;在种种事实的教训下(同时也受到他偶然接触到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她渐渐意识到个人奋斗还是没有出路,个人的利益要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这是第二阶段;最后,在党的思想教育的启迪下,她认识到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工农大众的利益,坚决献身于革命小说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成长和转变的描写,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这样他们的青春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6、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文革前茹志娟小说的创作风格 (1)从题材取向看,擅长书写受到时代鄙视的“家务事、儿女情”,通过描写生活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来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波澜。 (2)从人物塑造看,很少刻画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注重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一些从各自的起点走向成熟的普通平凡的小人物。 (3)从艺术表现看,作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注重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往往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盾简洁地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作品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含蓄、优美的艺术格调,在十七年文学中属于阴柔美的风格类型。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2、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 5、《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自信 B、能力强 C、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杨朔 B、秦牧 C、刘白羽 D、周涛 3、1950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A、《“锻炼锻炼”》 B、《小二黑结婚》 C、《三里湾》 D、《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B)。 A、鲁迅 B、沈从文 C、巴金 D、老舍 5、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 A、绿原的《重读<圣经>》 B、公刘的《哎,大森林》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三突出”创作原则:1、“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1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1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1分)。”“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1分) 2、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 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2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3分) 3、朦胧诗: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 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2分)4、先锋文学、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2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

(完整word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两份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前面的括号里(10分;1×10)()1、《青春之歌》的故事发生在()。 A.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 B.从“五四”运动到抗战爆发这一历史时期 C.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历史时期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新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的作家是()。 A.牛汉 B. 穆旦C.绿原 D.周涛 ()3、《茶馆》中王利发的处事哲学是()。 A.“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B.“实业救国” C.“积德行好” D.“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 ()4、标志着小剧场运动复兴的事件是( )的上演。 A、《茶馆》B、《陈毅市长》C、《绝对信号》D、《野人》 ()5、下列诗歌中讴歌了“文革”中被害烈士张志新的是()。 A、《将军三部曲》B、《小草在歌唱》 C、《致橡树》D、《一代人》 ()6、被誉为“台湾的鲁迅”的作家是()。 A、张我军B、白先勇C、赖和D、余光中 ()7、将改革文学推向高潮的作品是()。 A、《沉重的翅膀》 B、《乔厂长上任记》 C、《浮躁》 D、《新星》 ()8、标志着新时期文艺界全面“解冻”的一个重要事件是()。 A、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B、天安门诗歌运动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 ()9、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作品是()。 A、《中国姑娘》 B、《哥德巴赫猜想》 C、《中国的“小皇帝”》 D、《祖国高于一切》 ()10.标志王蒙从社会反思进入文化反思的小说是()。

A、《春之声》 B、《蝴蝶》 C、《活动变人形》 D、《青春万岁》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空白处(10分;1×10) 1、陆文夫的小说----------通过对食客朱自冶的描绘,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个历史阶段的经验教训,《井》则通过-----------的悲剧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无主名杀人团的罪恶。 2、台湾作家白先勇的长篇代表作是-----------,刘以鬯的-----------则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 3、《关汉卿》一剧有两重主题,政治主题是------------性格主题是------------。 4、《红旗谱》中与朱老忠性格形成映照的农民是---------。 5、50、60年代冲破禁区,展示爱情生活本身的美丽、复杂的小说有邓友梅的--------------- 和宗璞的--------------。 6、我国当代戏曲改革的方针是百花齐放、-------------。 三、名词解释题(15分;5×3) 1、“双百”方针 2、李双双 3、“三个崛起” 四、简答题(20分;10×2) 1、以《百合花》为例,谈谈茹志娟小说的艺术特色。 2、以《受戒》等为例,谈谈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特征。 五、论述题(30分;15×2) 1、试论50、6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缺陷。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 (1/10)、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展开了诗人和三类人的对话,这三类人分别是农夫、农妇和() (2分) ?A、渔妇 ?B、牧民 ?C、土地垦植者 ?D、年老的母亲 (2/10)、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曾文清是什么关系? (2分) ?A、父女 ?B、夫妻 ?C、姐弟 ?D、兄妹 (3/10)、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 (2分) ?A、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B、“依洄”吟唱的风格。 ?C、梦和现实的交织。 ?D、一句话反复呈现。 (4/10)、鲁迅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一个很经典的细节刻画,是: (2分) ?A、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B、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D、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 (5/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2分) ?A、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B、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C、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D、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6/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A、周作人《鬼的生长》 ?B、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C、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7/10)、周作人《水里的东西》所写的“水里的东西”是什么? (2分) ?A、金鱼 ?B、水鬼 ?C、新生物种 ?D、水下生物世界 (8/10)、“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出自哪一个作品? (2分) ?A、卞之琳《尺八》 ?B、戴望舒《寻梦者》 ?C、卞之琳《断章》 ?D、何其芳《预言》 (9/10)、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就是两个阶段的循环,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2分) ?A、任人宰割的时代 ?B、人肉筵席的时代 ?C、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D、天下太平的时代 (10/10)、曹禺《日出》里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是() (2分) ?A、黄省三 ?B、李石清 ?C、潘月亭 ?D、王福升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大题)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可能为简答题的知识点) 1、复习提要资料一的第一点 2、简述建国初文艺界三大思想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 (1)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混淆了政治问题和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2)在批判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批评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3)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3、《红旗谱》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艺术描写中透露出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 (2)对冀中平原的人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描写刻画,如关于生活场景、家庭伦理、婚姻爱情、文化心理等的描写,实际上它们成了小说艺术的血肉。 (3)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如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心理,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的方式。 (4)语言上以冀中平原农民口语为基础,加以提炼和加工,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又有高度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4、 分析朱老忠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 (1)首先是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疾恶如仇、坚忍不拔、有胆有识、深谋远虑的特点。 (2)其次是急公好义、慷慨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农民英雄的斩头沥血、扶危济困、豪侠仗义的精神道德特点。 (3)经过阶级斗争的考验和对共产党人的认识,使他从一般农民中超拔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时代意识的新型农民英雄。 朱老忠的性格是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统一,在革命历程中经历了从个人复仇到为无产阶级革命献身的升华,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在他身上也浓缩了两千余年中国农民的斗争历史。 5、简述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并分析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大体上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反抗封建家庭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即逃避她的家庭要她嫁给权贵的压迫),找寻个人出路,这是第一阶段;在种种事实的教训下(同时也受到他偶然接触到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她渐渐意识到个人奋斗还是没有出路,个人的利益要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这是第二阶段;最后,在党的思想教育的启迪下,她认识到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工农大众的利益,坚决献身于革命小说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成长和转变的描写,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这样他们的青春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6、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文革前茹志娟小说的创作风格 (1)从题材取向看,擅长书写受到时代鄙视的“家务事、儿女情”,通过描写生活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来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波澜。 (2)从人物塑造看,很少刻画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注重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一些从各自的起点走向成熟的普通平凡的小人物。 (3)从艺术表现看,作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注重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往往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盾简洁地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作品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含蓄、优美的艺术格调,在十七年文学中属于阴柔美的风格类型。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1/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A、周作人《鬼的生长》 ?B、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C、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D、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2/10)、“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此话出自那篇文章? (2分) ?A、何其芳《独语》 ?B、沈从文《烛虚》 ?C、废名《三竿两竿》 ?D、周作人《鬼的生长》 (3/10)、周作人《水里的东西》的写作意图在于() (2分) ?A、引起人们关注社会人类学与民俗学 ?B、“文抄公体”的写作实验。 ?C、突出自己对于水的情分。 ?D、从另外的角度研究历史。 (4/10)、鲁迅《女吊》的主题是什么? (2分) ?A、复仇

?B、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C、申冤 ?D、批判传统文化 (5/10)、“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出自哪个作品? (2分) ?A、胡适《追悼志摩》 ?B、周作人《鬼的生长》 ?C、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D、林语堂《忆狗肉将军》 (6/10)、鲁迅《死火》中,“死火”是怎样存在的? (2分) ?A、火中包含着冰 ?B、火把冰融化 ?C、冰冻住了火 ?D、冰把火冻灭 (7/10)、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曾文清是什么关系? (2分) ?A、父女 ?B、姐弟 ?C、夫妻 ?D、兄妹 (8/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2分)

?A、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B、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C、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D、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9/10)、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 (2分) ?A、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B、梦和现实的交织。 ?C、“依洄”吟唱的风格。 ?D、一句话反复呈现。 (10/10)、卞之琳《尺八》的抒情方式最为独特的是() (2分) ?A、诗中加插了括号中的注释文字。 ?B、历史感的营造 ?C、诗的小说化和戏剧化。 ?D、借物抒情。 (1/10)、鲁迅《影的告别》中,“影”就是要告别黑暗,投向光明。 (2分) ?A、正确 ?B、错误 (2/10)、鲁迅《铸剑》来源于古代小说《干将莫邪》。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