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亚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模式

十种亚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模式
十种亚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模式

十种亚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模式、太子湾公园:

1、植物垂直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层:枫杨、无患子;中层:腊梅,小蜡;下层:常春藤,山麦冬,沿阶草。

2、植物垂直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层:松树;中层:鸡爪槭;下层:二月兰、玉簪、地钱、红花酢浆草、矮麦冬。

3、植物垂直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层:池杉;中层:紫叶李、桂花、吉祥草;下层:常春藤、沿阶草。

西湖花港观鱼景区:

4、植物垂直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层:朴树;中层:油茶、桂花、有刺枸骨、罗汉松;下层:扶芳藤、乌敛梅。

5、植物垂直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层:鹅掌楸;中层:含笑、小叶冬青、红花檵木;下层:沿阶草。

杭州植物园南门入口处:

6、植物垂直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层:黑松、雪松、鹅掌楸、七叶树;中层:罗汉松、桂花、红枫;下层:沿阶草

7、植物垂直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层:雪松、七叶树;中层:杜鹃、南天竺;下层:扶芳藤、球迷草、金边阔叶麦冬。

杭州植物园双子叶园:

8、植物垂直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层:香樟、红楠、浙江楠;中层:月桂;下层:沿阶草。

杭州植物园单子叶植物园:

9、植物垂直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层:乌桕;中层:粽叶草、美人蕉;下层:红花酢浆草。

杭州植物园山茶园:

10、植物垂直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层:水杉;中层:山茶、异色猕猴桃、中华猕猴桃;下层:沿阶草。

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示例

杭州疏林草地优秀案例之一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案例分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古代诗人对杭州西湖景色的描述,道出了杭州草坪是那么欣欣然而有生意。在杭州的园林绿地里,草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两个公园中,开阔的草坪约占整个公园陆地面积的40%左右[4]。但杭州夏季炎热,不宜多采用大面积的空旷草坪,以疏林草地为主,可提高草坪在夏季的利用率。疏林草地是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特色之一,涌现出许多疏林草地的植物造景佳作。本专题将对杭州优秀的疏林草地案例进行分析。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平面图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面积约14080m2,是花港观鱼公园内最大的草坪活动空间,也是杭州疏林草地景观的杰出代表。 雪松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在体量上相互衬托,十分匹配。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四角种植的方式,既明确限定了空间,又留出了中央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景观效果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根据植物景观的平面布局,雪松大草坪可基本划分为3组植物,下面分别分析各组植物的景观特色。 A组植物(图02)

为强调公园的休闲性质、适当缓和雪松围合形成的肃穆气氛,设计者在本组雪松林缘错落种植了8棵樱花,春季景观效果突出。 该组植物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线状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 其合理的间距与冠幅体现了整体性与连续性。由于樱花的观赏时间较短,故大多数时间仍以欣赏雪松群植的形体美为主。 樱花的平均高度约为雪松平均高度的1/3,上下层次清晰。樱花间距5~8m,为现有平均冠幅的1倍以上,三三两两的组合彼此呼应,体现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并预留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在平面图上还可以发现,8株樱花的疏密变化与12株雪松的组合颇为类似,中间紧,两头松,模拟自然界从密林至林缘的生长模式产生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以类似的组合方式使两种植物具有内在的联系,和谐统一。 B组植物(图03-04)

第八章 植物群落结构

第八章植物群落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概念 1. 生物群落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2. 植物群落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 即一定地段上,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集合体。 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 取得协调和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 ?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具有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群落的物种组成 ?实验原理: ?1. 取样方法——样方法 ?取样就是代表性群落的选取或确定,包括样地设置的方法、范围大小等。 ?样地大小的确定一般采用巢式样方法,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 ?样地大小 不同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经验值 样地形状 a.传统形状——方形 故称样方(quadrat)

b.圆形 也称样圆 c.矩形 也称样带(belt)或样条(transect) (二)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1.优势种和建群种 (1)优势种: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生物种。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2)建群种:吧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其中决定着群落的外貌,而且一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境和群落的其他组成成员。 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建群种群落”或“单优种群落”。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则称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落”。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往往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某种条件改变而侵入,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三)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个体数量指标 ?综合数量指标 个体数量指标 1 多度(abundance)与密度(density) 多度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德鲁提(Drude)的七级制多度。即:查。国内多采用Drude七级制多度,即: Soc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形成背景 Cop3 数量很多 Cop2 数量多 Cop1 数量尚多 Sp 数量不多而分散 Sol 数量很少而稀疏 UN 个别或单株

生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1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在一定义表示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占有一定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统一体或系统。种群可由单种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由单种生物组成的种群,每一个体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由构件生物组成的种群,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构件生物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可能会死亡或腐烂,这就形成很多分离体,这些分离体来自同一受精卵其基因相同,这样的个体称无性系分株(ramets)。 自然种群有3个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分布区域;②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的个体数量(密度)是可变动的;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基因组成,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亦处于变动之中。 种群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除生态学外,进化论,遗传学、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都使用这个术语。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在自然分类的种以上单位是就其进化的亲缘关系划分的,只有物种(species)真实存在。物种能否持续存在,取决于种群能否不断产生新的个体以替代消失的个体。种群是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亦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群落是由种群所组成。 3.2 种群动态 3.2.1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4.2.1.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一个种群的大小,是一定区域种群个体的数量,也可以是生物量或能量。种群的密度是堂信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住生境中个体的数目。密度变化很大,如土壤节肢动物每平方米可能有成千上万只,而大型哺乳娄动物可能每平方公里只有几头。对从受精卵形成的个体和构件生物体应有差异,研究植物种群,要注意由无性繁殖构成的无性系。 3.2.1.2 种群数量统计 研究种群动态首先要统计种群的数量,第一步是研究种群的边界许多种呈大面积连续分布,种群边界不明显,实际工作时、往往要根据自己研究需要确定其研究范围。数量统计通常用密度,尤以植物种群而言单位面积实有个体数是常用统计密度方法。鼠类等的研究即取用相对密度,以每置100铗日捕获率作其相对密度。 3.2.1.3 种群的空间结构 种群的个体在其生话空间的位置或布局,称种群的分布型或分布

城市园林设计植物群落的构建

城市园林设计植物群落的构建 (一)人工群落 在生态系统中,由于受遗传、受粉及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生物机制的影响,物种的多样性只有在群落的水平上才能得到很好地维持和保护。研究表明,由乔灌草组成的立体式群落结构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也为昆虫、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引入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当前多数绿地系统所谓的乔、灌、草复层混交林模式往往只是三者的简单组合,物种单一,群落结构单调,难以实现群落正常的生态过程。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应参考当地自然植被类型、生活型谱分析,确定城市树种规划中乔、灌、草的比例;依据群落树种的重要值高低,确定拟建人工群落中建群种、优势种和伴生种,使拟建人工群落中各树种的数量比例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依据当地自然植被中群落类型的多寡,提出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构建的人工群落类型数量。 (二)自然群落 根据人为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程度,把城市植被分为人工栽培群落、残存自然群落和城市杂草群落3个类型人工栽培群落是指人为引入城市区域的群落类型,主要有市区的花坛、绿地以及郊区的农田和人工防护林等。残存自然群落指人为活动影响之前就已经存在,在城市化过程中未被清除的原生或次生的自然群落,如寺庙周围的风水林。城市杂草群落是城市化后,不受人的意识支配而出现的植物群落,主要

包括归化植物和当地的乡土植物。其中,后两者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已经不多,但是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方面却能发挥很大作用。过去,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有时被看作是视觉差、景观低劣的荒芜地,但它们常具有地带性群落特征,含有丰富的乡土植物,与野生动物也有较好的生态关系,生物多样性潜力很大。 在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中,应更多考虑如何恢复和重建城市自然生态景观,在确保景观美学需要的前提下,使它们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丰富城市景观,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绿化在我国尚属于探索阶段,但是在发达国家,"近自然"群落建设的理念和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和推广,以草坪为例,人工草坪不仅维护费用高,而且农药化肥的投入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即便是在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草坪建设经验的欧美发达国家,最终放弃了人工草坪建设,重新选择低养护成本的野草作为自然绿化。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吸引昆虫、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来栖息,能很好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方便市民在草地上休闲娱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第三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第三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一、植物群落结构相关概念 1、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指在某一地段内全部植物在时空分布上的综合,在一定的生境条件下,具有相对的种类组成与数量比例和特定的结构与外貌,发挥着一定的功能。植物群落按照其形成可分为自然植物群落和人工植物群落。自然植物群落指植物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是指通过人为干涉,按照人们意愿与功能需求,在模拟与借鉴自然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植物进行选择、配置、营造与管理而形成的植物群落,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是人工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学者王伯荪将城市植被定义为城市里覆盖的生活植物,是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点、性质以及生境的植物群落。通过概念的解析,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与自然植物群落两者之间的异同在于:首先,植物群落所处生境不同;“城市”为人工植物群落限定了范畴,是以城市环境为背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人工化典型特征的群落。所涉及的城市环境包含有城市的建筑,小气候、地形、土壤等综合因素,这些都有别于自然植物群落所具有的特征。其次,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多是出自多元化的功能与服务等方面考虑,按照人们意愿进行的植物配置,人为选择决定了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2、植物种植设计与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种植设计,与之含义相近的概念有植物配置、植物造景、植物景观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植物种植设计:从美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

利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来营造景观空间,使其充分发挥植物群落或个体的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自然美。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依据立地条件与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而营造的植物群落,使其满足植物最佳生长状态所需的环境资源,从而很好地发挥生态效益与服务功能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通过植物的巧妙组合来满足城市中的人们不同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需求。由此可见,植物种植设计是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不同植物种类在空间上的布置。植物种植设计是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形成的前提,绿地类型、功能以及种植设计形式的不同,都将会引起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异同。群落结构指某个等级或尺度(种群、群落)的生态系统中不同性状与大小的组成单元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排列。植物群落结构体现了群落内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群落中个体在数量上的聚集程度,如密度、多度、尺度等;第二,群落中个体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如水平分布与垂直结构等;第三,群落中个体在形态上的分化程度,如胸径、冠幅、树高等。此外,植物群落历经长时间的进化与演替,形成了相对稳定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结构与形态。因此,植物群落结构是不同生态学过程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植物群落各组件结构特征与属性 1、冠层结构特征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树冠有着密切联系,树冠不仅对太阳能等资源的分配起到关键作用,还对林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及生长变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树冠的形态、尺度以及健康状况与否对植物活力及生产力起到关键作用。植物群落中不同植物种类所组成的冠层结构在植物群落结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 我国的植被分区 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①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 ⑤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 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 ⑥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一部分。 ⑦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 ⑧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 第二节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一、植物群落分类 分类方法: ①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 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 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 ②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 ③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④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⑤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 ⑥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 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 ⑦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如草地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一、生活型组成特征 人们观察和区别植物群落时,首先关注的是群落中占优势的生活型,正是它赋予该群落一定的外貌形象,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植物群落生活型的组成特征是当地各类植物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反映。研究表明,一个大地域的典型植被,均有一定的生活型谱(表4-1 ),而且一定的植被类型,一般都以某 一两种生活型为主,各拥有较丰富的植物种类。 表4-1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 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如对高位芽植物作进一步划分即可比较出差异。 对每一群落,均可作叶级的分析,并作出叶级谱。不同植被类型的叶级谱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往往以某一叶级占优势,并以此与其他类型相区别(表4-2 )。叶面积的大小,与气候带有某种相关性。在热带地区,大叶的比例最高,随着逐渐离开赤道,叶面积较小的类型亦渐增多,而大叶的比例逐渐减少。 表4-2 不同群落类型叶级的比较 表4-3 贝加尔针茅草原生物学类群与生态类群综合分析表 (据内蒙古植被,1985,简化) 对生活型与生态类群组成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群落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对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草原作此类分析(内蒙古植被,1985)可显示出它的群落重要属性,即中旱生和旱中生的杂类草(双子叶植物)占有很大比重,也表明它的所在地环境并非十分干旱。 以上只涉及生活型内所含种数的多少,进一步分析还需考虑它们在群落中的各种数量特征,才能判别其所起的作用。 二、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 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全部植物(按所属生活型)的分布状况,构成了植物群落垂直的和水平的结构,并将原有生境改变为特殊的群落内部环境(植物环境)。

3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本次课的重点1 种群的动态 2 种群的统计学 3 种群增长模型 4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5 种群调节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population来自拉丁语,我国生态学家译为种群。它是在一定时间内,分布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自然组成的生物系统。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种群数量的大小受四个基本参数的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空间分布特征:种群内部个体是聚群分布、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地理分布。 3、遗传特征:由基因库决定的种群遗传学和进化生态学特点。 出生率 出生率常分为最大出生率(naximum natlity)和实际出生率(realizednatality)最大出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即无任何生态因子限制,繁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制产生新个体的理论上最大数量。实际出生率:表示种群在某个真实的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增长。它随种群的组成和大小,物理环境条件而变化的。 死亡率 是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数量除以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平均大小。死亡率也分为最低死亡率(minimum mortality)和实际死亡率(生态死亡率ecological mortality)最低死亡率:是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个体都是因年老而死亡,即动物都活到了生理寿命(physiological longeritg)后才死亡。实际死亡率:在某特定条件下丧失的个体数,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而改变的。 迁入和迁出 迁入(immxigration)和迁出(emigration)也是种群变动的两个主要因子,它描述各地方种群之间进行基因交流的生态过程。 第二节种群的动态 是研究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它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种群动态包括: (1)种群的数量或密度。 (2)种群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3)种群的分布。 (4)种群调节。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种群数量常用密度表示。密度通常表示为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但也有用每片叶子、每个植株、每个宿主为单位的。密度可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出生率:单位时间种群的出生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出生率与性成熟速度、年繁殖次数和产仔量(卵)数有关。育率和生殖率: 生育率=单位时间出生的个体数/雌性总个体数

植物的主要种群

第3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1、能说出不同的植物类群,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能记住种子植物的两个基本特征 3、能说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4、能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热爱植物,保护植物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种子植物的两个基本特征;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难点: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比比你的自学能力! 植物学家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群,主要 有、和等。 (二)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大都对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 的指示植物。 2、在被火山摧毁的地带或烧毁的林地上,苔藓植物是先锋植物之一,因此,苔藓植物是植物界 的。 1、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的繁殖依靠,它属于一种细胞,位于叶片下表面。 2、大量的古代蕨类植物形成了。 (四)种子植物 1、结构:所有的种子植物都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 (2)。 2、种子植物又可分为和,分类的依据是: 种子外有无包被。 3、我国被誉为的故乡,我国许多裸子植物是世界上的珍稀树种,如 。 4、是植物界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类群,它又

可分为和。 二、二、合作探究: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一)比较各类植物 1、根据各类植物的结构特点,将符合条件的植物类群填在横线上: 体内有维管组织,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的是植物;植物体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并用孢子繁殖的是植物;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体内没有输导组织,是植物。 2、根据各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将符合条件的植物类群填在横线上: 生活在阴湿的地面、背阴的墙壁和树皮上,是植物;生活在森林、 溪沟、田野的阴湿环境里,植株较高大,是植物;分布非常广泛, 是植物。 (二)植物的进化趋势 比较三大类群植物的结构,生活环境等,总结植物的进化顺序是: 。由此可知,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是。 (三)将下列植物准确归类: 银杉、小麦、花生、地钱、满江红、卷柏、黄瓜、葫芦藓。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三、形成提升(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1、被誉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的是 A.美国 B.新加坡 C.中国 D.俄罗斯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指哪类植物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3、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4、煤炭主要是由哪类古代植物形成的 A.被子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5、松树和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松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种子裸露

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CG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 摘要: 关键词: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群落类型;结构特征 引言 冰缘地貌是由冻胀、热融蠕流、热融、雪蚀、风力等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的冻土分布区和季节冻土区发育的冰缘地貌, 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1]辽东地区冻土环境属于季节性冻土,冰期内地表受到强烈的风化作用,使得山体岩层崩解分离,散落的岩块、碎屑常堆积于缓坡或谷地,形成杂乱无章的乱石堆积,故此,当地人也将该地貌称为“乱石窖”或“跳石塘”。目前植被状况良好,苔藓、地衣、蕨类和灌木覆盖严密,乔木根系固定在岩石缝隙之间,郁闭度在0.7以上,给公顷蓄积量达300立方米。但这种特殊石质生境上的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不仅恢复困难,还潜在着发生泥石流、啸山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危险。加之本区正好处在我国东部2~3级生态敏感带的边缘,生态环境脆弱,存在着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掌握冰缘地貌上覆植被的分布规律,对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丰富性。目前国内外对于冰缘地貌与植被生态学之前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见,1983年陈鹏等研究了长白山冰缘地貌与土壤动物之间的关系。【6】对于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的研究仅限于对其冰缘地貌的形成和冰缘地貌本身单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把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与其植被生态学联系到一起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老秃顶子冰缘地貌上的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的研究,旨在揭示其冰缘地貌上的植物类型,分布、结构等特征与其所在冰缘地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冰缘地貌上的植被保护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41′13″~125°5′15″ E;41°11′11″~41°21′34″ N)位于辽宁省东部桓仁、新宾两县交界处,主峰老秃顶子位于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海拔1367.3m,相对高差867m,为辽宁第一峰。其四周群山起伏,各山间谷地均有大量冰缘地貌分布。土壤类型主要以棕壤和暗棕壤为典型代表,多由花岗岩残积母质发育而成,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适宜植被生长【2】。地带性植被为温性落叶阔叶林,植物区系属长白植物区系的西南边缘,兼有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性,生物多样性丰富,查明有真菌植物50 科 44 种 , 地衣植物 13 科 84 种 , 苔鲜植物 50 科 204 种 , 维管束植物 120 科 1141 种。维管束植物中有蕨类植物 19 科 60 种 , 裸子植物4 科23 种, 被子植物97 科1058 种[ 24 ], 主要优势科有菊科(Compositae) 、蔷薇科 (Rosaceae) 、毛茛科(Ranun2culac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百合科(Liliaceae) 、豆科(Leguminosae) 、伞形科(Api2aceae) 、杨柳科(Salicaceae) 、莎草科(Cyperaceae) 、唇形科(Labiatae) 等。区内气候类型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 6.3℃,年降水量为870--10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7%【4】;年无霜期133d,冻结期114d,年平均冻土厚度91cm。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网布,局部乱石窖之下形成暗河,在巨石

园林植物群落分析

园林植物群落分析 植物名称 生态习性 光照 温度 水分 土壤 大气 红枫 较耐荫,忌烈日暴晒 温暖 湿润 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中性沙壤 土 抗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石榴 喜光 耐寒 耐干旱,忌水 涝 湿润肥沃的石灰质土壤 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 性 红叶石楠 喜强光照,也 耐荫 温暖 耐干旱 耐土壤瘠薄,有一定的耐盐碱性 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 唐菖蒲 充足阳光 畏酷暑和严 寒 湿润 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 吸收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 分析:该组群落的小乔木有红枫、石榴,灌木层由红叶石楠组成,地被植物是 唐菖蒲。构成层次分明,总体配置灵活,呈现自然式配置,以乔灌木结合的方式, 既有观花、观叶又有观果的植物,群落外貌多样,季相变化丰富多彩,种植在庭院一隅非常赏心悦目。

植物名称 生态习性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大气 洒金东瀛珊 瑚耐荫,忌烈日 暴晒 温暖湿润 疏松肥沃的 微酸性土或 中性壤土 对烟害的抗 性很强 中华常春藤极耐阴,也能 在光照充足 之处生长 温暖湿润 对土壤要求 不高,但喜肥 沃疏松的土 壤。 具有抗烟、耐 尘、降低气温 的作用 银边鸢尾阳光充足,也 耐半阴 温暖适度湿润 排水良好,富 含腐殖质、略 带碱性的粘 性土壤 对有害气体 抗性较强 分析:该群落植物叶形丰富,色彩搭配协调自然,叶片形状各异,虽然都是常绿 植物,但洒金和银边的彩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并给冬天这个淡花季节带来了一丝丝彩色。这个植物配置容易让人想起乡村的小路上随意自然长出的葱郁的野草,常春藤攀爬在置石上富有野趣。

植物名称 生态习性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大气 海桐半阴地耐寒亦耐暑 热 稍耐干旱,颇 耐水湿 喜肥沃湿润 土壤,干旱贫 瘠地生长不 良 抗二氧化化 硫等有害气 体的能力强, 又为环保树 种。 红花檵木喜光,稍耐荫温暖耐旱适宜在肥沃、 湿润的微酸 性土壤中生 长。 具有抗烟、耐 尘、降低气温 的作用 唐菖蒲充足阳光畏酷暑和严 寒 湿润 肥沃、疏松、 湿润、排水良 好的土壤。 吸收二氧化 硫、氯化氢等 有害气体 分析:该群落植物灌木是由红花檵木和海桐组成,地被植物是唐菖蒲。形态各 异,季相变化丰富多彩,唐菖蒲的黄花既柔和了红花檵木的艳丽,又丰富了植物群落的色彩,增强了色彩的冲击力。

城市绿地人工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探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017年第5期现代园艺 在城市环境条件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的质量提升对于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绿地以及对城市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概况 1.1研究背景 如今,生态城市,已被认为是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模式之一。因此,城市人工植物群落作为城市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地构建城市生态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已经成为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距离的绿色基础。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城市人工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不稳定性等特征,导致园林植物景观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对于城市植物景观的评价,可以帮助景观设计师更好地掌握景观设计方案,从而构建合理、生态的城市植物人工群落。 2区域概况 2.1地理位置 常州,被称为“中吴要辅”,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苏南平原,地貌类型属冲击平原,境内地形复杂,山区平原兼有[1]。常州区季风影响明显,属湿润季风气候。 2.2现有绿地的基本概况 常州市自然植被资源丰富,是江苏省重点林业产地之一。植被资源多分布在多山地区,其余平原地区均为人工植被。近年来,由于人类的发展和破坏,森林植被质量降低,森林景观处于一种单一的危险境地。 3现状分析 3.1地带性特征不明显 整体来说,景观特点不明显是常州市人工植物群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乔木相对于灌木来说,应用频率较高的常用灌木数量较少,这反映了常州市人工植物群落的植物景观缺乏丰富的组合和变化,草本和地被植物的种类单一、观赏性不高。 3.2观赏性树种比例较高 常州市大部分的人工植物群落,选用的乡土树种比例远低于天然植物物种,并且使用的外来引进植物物种比例略高。多注重植物的观赏性,以观花、观果、彩叶等观赏性较高的乔木和灌木比例最高。在常州的公园中,这些观赏植物丰富了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的多样性和季节变化性。 3.3落叶树种比例较少 常州公园的植物种类比例非常不平衡。一般来说,常绿植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群落景观的效果,应增加落叶树种类,特别是落叶灌木的应用[2]。由于落叶树生长快,叶片更新速度快,对有毒气体和粉尘的抵抗力较强。冬季和夏季常绿树种色彩丰富多样,并且具有保护作用。 4综合评价 4.1存在问题 首先,常州市每个公园的植物景观质量差异较小,优质且具有特色的不多,整体设计缺乏创造能力。其次,常州人工植物群落景观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差,大多数只是单纯地追求景观美学效果。最后,常州市人工植物群落结构层次不够明显。城市公园中的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一般为2~3层,群落的景观层次缺乏变化,且在植物搭配上种类单调,尤其是中、下层耐阴灌木和地被相对缺乏。 4.2改造方法 首先,人工植物群落的配置应借鉴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和形象的表现。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立稳定性良好的城市人工植物群落,使得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发展。其次,应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的特点,根据自然植被的分布特征,反映植物群落的自然交替演化。根据当地城市环境创造一种合适的景观,并选择适当类型的植物群落,从而构建合理健康的植物群落。再者,注重对群落中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选择,充分开发利用绿色空间资源,改变单一种植模式,为物种的自然再生提供生存和繁殖空间,提高城市人工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最后,在城市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中,应优化植物层次的结构比例。乔木层可以作为基础层中的优势物种,配以伴生种。灌木层可以是优势物种和伴生物种组合而成。通过对自然群落层次结构和自然景观格局的分析,合理、丰富地构建人工植物群落结构。 5结语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评价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欢迎,城市居民对城市绿地美学概念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合理评价城市人工植物群落景观需要我们紧跟时代潮流。城市生态绿色空间系统的建设和城市景观质量的合理评价与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质量密切相关。但在目前,由于景观评价内容和侧重点的差异较大,方法较多,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尚不成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高红.常州体育旅游开发的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2齐英贺.常州市公园植物配置结构及景观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责任编辑舒丹丹) 城市绿地人工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探究 —— —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王胜永张天颖吴晗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摘要:随着对现代城市绿地效益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广泛关注城市人工植物的群落结构、种植形式以及今后 的发展趋势。掌握不同植物和不同类型植物的生态习性,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人工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使 其在城市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人工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景观评价 景观设计 7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