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电子教案

第八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电子教案
第八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电子教案

5.疾病和药物影响:胃肠道或肝肾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长期

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维生素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导致体内维生

素D不足;服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维生素D对钙转运的调节。

2. 发病机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3. 分期临床上根据病情的演变过程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分为初期、激

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4个时期。初期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激期除神经、

精神症状外,有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运动功能发育延迟等。恢复期各项症

状逐渐好转。后遗症期仅有骨骼畸形,其余均正常,多见于2岁以上小儿。

课堂互动:

小宝,男,12个月,因夜间睡眠不安、多汗,烦躁一月余就诊。患儿为双人工喂养,经常腹泻,未添加辅食。目前患儿不能独子站立,不会叫爸爸、妈母亲在妊娠期间有下肢抽搐史。联系我们所学的有关佝偻病的知识,试判断一该患儿的喂养史中存在什么问题?

该患儿的生长发育正常吗?母亲的妊娠史提示了什么?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评估患儿户外活动情况,生活环境,是否居住在高楼密集区

或多烟雾及寒冷地区;询问母亲孕期是否补充维生素D制剂;小儿的喂养方

式及添加含维生素D和钙质辅食情况;是否双胎、早产;有无胃肠、肝、肾

等疾病及应用抗惊厥等药物史。

2. 身体状况

(1)神经、精神症状:3个月以内小儿多见,主要表现为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与室温无关)等,常摇头擦枕致枕后脱发形成“枕秃”

(2)骨骼改变

1)头部:

图8-4 方颅

颅骨软化:见于3-6个月患儿,重

佝偻病枕秃

者可出现乒乓球样感觉,即用手指轻压颞骨或枕骨中央,可感觉颅骨内陷;方颅:见于7-8个月患儿,即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严重时呈鞍状见图8-4;前囟过大或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易患提问

让学生不断回答,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进行提炼,使用教材的词语来重新表达

2min

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样,称为肋骨串珠;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郝氏沟(Harriaon groove);肋骨与胸骨相连处软化内陷,致胸骨柄前突,形成鸡胸;如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可形成漏斗胸。.这些胸廓畸形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功能

3)四肢: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为佝偻病手镯症或脚镯症,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由于骨质软化和肌肉关节松弛,开见于1岁以上患儿;过早或持久坐位小儿有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

(3)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患儿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低下,呈蛙腹状。

(4)神经、精神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

3. 心理-社会状况

年长患儿因骨骼改变导致自身形象的变化产生不良心理如自卑,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交。患儿家长因担心遗留骨骼畸形而产生焦虑或愧疚感,小儿居住环境不良,日光照射少等社会问题也应引起关注。

4. 辅助检查

初期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检查可正常或钙化带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

激期患儿血磷明显降低,血清钙稍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检查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样改变,干骺端距离增宽,骨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恢复期血清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开始下降,约1-2个月降至正常。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逐渐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仅仅留下骨骼畸形

5. 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治疗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剂量为每日50ug(2000IU~4000IU)或1,25-(OH)2D3(罗盖全)0.5ug~2.0ug,,连用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每日400IU。重症及不能口服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口服。同时应增加日光照射,添加含维生素D和含钙丰富的食物,并预防感染。4岁以后仍有严重骨骼畸形3min

(包括测试题和课堂互动时间)

多媒体课件讲解

鸡胸肋骨串珠漏斗胸

X型腿

第三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典型临床表现为惊厥、喉痉挛或手足抽搐等症状。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病因与发病机制】

血清离子钙降低是引起惊厥、喉痉挛、手足抽搐的直接原因。当总血钙

低于 1.75~1.88mmol/L(7-7.5mg/dl)或者离子钙浓度低于1.0mmol/L(4mg/dl)时,可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抽搐。

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有:①春季开始接受日光照射骤然增多或接受大剂量维生素D而没有及时补充钙制剂,血钙下降。②机体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下降,而机体甲状腺代偿反应迟钝,骨钙不能及时游离入血,致使血钙持续降低;③发热、感染、饥饿时,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使血磷增加,致使离子钙下降。此外,血清钙离子水平还受血PH值的影响。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患儿有无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患儿近期是否接受日光照射较多或补充大量维生素D;有无发热、感染、饥饿等病史。

2. 身体状况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为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发作,并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表现。

(1)惊厥:最常见,多见于小婴儿。患儿突然发生四肢抽动,两眼上翻,面肌抽动,神志不清,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等,数秒至数分钟,持续久者可有发绀。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一般不发热,发作轻时仅有短暂的眼球上窜和面肌抽动,神志清楚。

(2)手足抽搐:多见于较大的婴儿、幼儿。表现为突然发生手足肌肉痉挛呈弓状,手腕屈曲,手指僵直,拇指内收贴紧掌心,踝关节僵直,,足趾弯曲向下。发作停止后活动自如。

手足出搦症手的症状手足搐搦症足的症

(3)喉痉挛:主要见于2岁以下小儿。表现为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喉鸣,易发生窒息而致死。以上三种症状以无热惊厥为最常见。

隐性体征

面神经症(Chvostek sign):以手指尖或叩诊锤轻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者为阳性;

陶瑟征(Trousseau sign):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状为阳性;

腓反射(Peroneal reflex):以叩诊锤叩击外侧腓神经处,引起足向外侧收缩着为阳性。

3. 治疗要点

(1)急救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控制惊厥与喉痉挛,可用地西泮每次0.1~0.3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或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 提问

让学生不断回答,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进行提炼,使用教材的词语来重新表达

2min

图片展示

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2min

提问

让学生不断回答,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进行提炼,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传染病是由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一、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简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两个因素。 产生5种不同的结局:病原体已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具有下列4个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大多数传染病有明确的病原体,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2.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4.有免疫性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均可产生特异性免疫。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血液(血制品)、土壤及母婴传播。 3.人群易感性易感者在特定人群的比例。 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五、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病程发展有阶段性 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六、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1)对传染病病人管理必须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根据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3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炭疽等26种。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1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小时。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和手足口病等11种。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接触者的管理:在检疫期间根据情况可预防服药或预防接种。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六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六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A1型题 1.小婴儿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溺症最常见的症状是 A.喉痉挛 B.面神经症 C.手足搐溺 D.无热惊厥 E.陶瑟征 2.下列不是母乳喂养优点的是 A.钙磷比例适当((2:1),较少发生低钙血症 B.含消化酶较多 C.乳糖量较多 D.含饱和脂肪酸多 E.蛋白质、糖、脂肪比例适当 3.儿童能量代谢与成人的主要不同点是 A.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少,活动所需能量多 B.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少,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G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多,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D.儿童排泄损失能量较多,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E.儿童排泄损失能量较少,活动所需能量较多 4.婴儿母乳喂养错误的是 A.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吸吮母亲乳头 B.按需哺乳 C.定时哺乳 D.每次哺乳时以吃饱为准 E.每次应将一侧乳房吸空 5.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是 A.肌肉张力低下 B.智力发育呆滞 C.身长低于正常 D.运动功能发育迟缓E.体重不增 6.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是 A.面颊~胸背~腹部~臀部~四肢 B.胸背一腹部~臀部~四肢一面颊 C.腹部~胸背~臀部~四肢~面颊 D臀部~四肢~面颊~胸背一腹部 E.腹部~胸背~四肢一面颊一臀部 7.预防拘楼病需强调 A.母乳喂养 B.及早添加换乳期食物 C.及早口服鱼肝油D.及早服用钙剂 E.经常晒太阳 8.营养不良易并发各种维生素的缺乏,其中最常见的是 A.维生素A缺乏B.维生素C缺乏 C.维生素B缺乏 D.维生素E缺乏E.维生素D缺乏 9.营养不良早期诊断最敏感的指标是 A.前白蛋白B.视黄醇结合蛋白 C.转铁蛋白 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麻疹的病原体是 A.链球菌 B.风疹病毒 C.疱疹病毒 D.麻疹病毒 E.水痘病毒 2.麻疹的传播途径最主要是 A.皮肤 B.消化道 C.呼吸道 D.垂直传播 E.血液传播 3.典型麻疹皮疹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面部 B.上肢 C.下肢 D.躯干部 E.耳后、发际 4.下列哪项是麻疹出疹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A.发热 B.典型皮疹 C.麻疹粘膜斑 D.米糠样脱屑 E.褐色色素沉着 5.早期发现麻疹最有价值的依据是 A.发热 B.结膜炎 C.麻疹接触史 D.麻疹口腔粘膜斑 E.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喉炎 B.肺炎 C.脑炎 D.中耳炎 E.心肌炎 7.麻疹出疹时间与发热的关系是 A.发热1天~2天出疹,热退疹出 B.发热2天~3天出疹,出疹时仍发热 C.发热3天~4天出疹,出疹期热更高 D.发热3天~4天出疹,热退疹出

E.发热5天~6天出疹,出疹时可以发热,也可以体温正常8.关于麻疹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密切观察病情 B.高热时宜用冰敷以迅速降温 C.绝对卧床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D.经常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 E.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饮食 9.生后初次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年龄是 A.1天 B.1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E.1岁 10.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 A.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B.易感儿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C.患儿停留过的病室要彻底通风 D.易感儿接触患儿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E.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11.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血液传播 B.胎盘传播 C.呼吸道传播 D.消化道传播 E.皮肤破损处传播 12.PPD试验的注射方法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静脉注射 E.肌肉注射 13.PPD试验结果局部硬结为10mm~19mm,其表示符号是A.- B.+ C.++ D.+++ E.++++ 14.PPD试验一般用PPD制剂0.1ml,含结核菌素 A.1单位 B.2单位 C.3单位 D.4单位 E.5单位 15.结核菌素试验后何时观察结果

儿科护理学-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考点汇总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小儿免疫特点 (一)非特异性免疫特征 1.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致密的上皮细胞机械屏障作用,上皮细胞的更新、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及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作用; 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具有一些杀菌、抑菌物质,如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汗腺分泌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及唾液、呼吸道黏膜中的溶菌酶等。小儿均不成熟。 2.吞噬作用:血液中具有吞噬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作用弱。 3.补体系统功能差:足月婴儿出生时血清补体含量低,一般在生后3~6个月,各补体浓度或活性才接近成人水平。 (二)特异性免疫特征 特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 第二节风湿热 风湿热是一种迟发免疫性炎症反应,多继发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病变主要累及心脏和关节、脑、皮肤、浆膜、血管等均可受累,以心脏损害最为严重且多见。 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 一、病因: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 二、表现:约半数病例在发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一般表现:发热,热型不规则,有面色苍白、食欲差、多汗、疲倦、腹痛 ·主要表现 1.心脏炎:最严重表现,起病占40~50% 心肌炎: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 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表现为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包炎: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呼吸困难;X线检查心搏动减弱或消失,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状 2.关节炎:游走性、多发性,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 3.舞蹈病:女童多见,四肢和面部肌肉快速运动,皱眉、挤眼、呶嘴、伸舌等奇异面容和颜面肌肉抽动、耸肩等动作 4.皮下结节:常见复发病人,粟米到豌豆大小、可活动无压痛的硬结 5.环形红斑、结节性或多形性红斑:环形红斑最常见,呈环形或半环形,钱币大小,色淡红或暗红,中心苍白,反复出现,不留痕 风湿热最常见的皮肤损害是 A.多形红斑

儿科感染性疾病

小儿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大纲明细: (1)常见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的病因 (2)各种皮疹特点和出疹规律 (3)常见并发症 (4)治疗 (5)预防 考点明细: 各种发疹性疾病的病原? 临床表现中重要的点都有哪些 由病毒所致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有以下几种:麻疹、风疹、幼儿急疹和水痘。猩红热是由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开始发病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麻疹 1.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通过患者的呼吸、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2.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其他类型麻疹。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者可延至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4天。①发热:热型不定,渐升或骤升。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③麻疹黏膜斑(Koplik 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0.5~1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40.5℃,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不伴痒感。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此为后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7~10天后痊愈。

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试题: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2

一、A1 1、JIA患儿应给予饮食是 A、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B、高热量、低蛋白、高维生素 C、高热量、高蛋白、低维生素 D、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E、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严格按照出入量补充水分 2、风湿热心脏炎严重时绝对卧床 A、2周 B、3周 C、5周 D、6~12周 E、1周 3、过敏性紫癜患儿主诉腹痛、恶心,同时发现大便变黑,其应当采取 A、禁食 B、半流食 C、无渣饮食 D、低盐饮食 E、低蛋白饮食 4、过敏性紫癜患儿双下肢及臀部出现大量紫癜,此时护士除应采取措施保护患儿皮肤外,还应当注意预防 A、心脏损害 B、体温过高 C、口唇干裂 D、消化道出血 E、淋巴结肿大 5、有轻度消化道出血的腹型紫癜患儿应当给予 A、禁食 B、流食 C、半流食 D、低盐饮食 E、无渣饮食 6、风湿热患儿需要绝对卧床的时间是 A、无心肌炎者3周

B、轻度心肌炎者4周 C、重度心肌炎者5周 D、轻度关节障碍者6周 E、重度关节障碍者7周 二、A2 1、对残留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要密切随访,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时间为每 A、1个月一次 B、1~3个月一次 C、3~6个月一次 D、6~9个月一次 E、半年一次 2、某小儿5岁,今日因高热40℃,胸部皮疹来院就诊,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关于该患儿的护理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患儿有皮疹所以忌用酒精擦浴 B、关节疼痛利害者可以使用夹板固定患肢于舒适功能位 C、患儿为关节炎,急性期过后康复治疗应尽量延迟 D、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应每2~3个月检查血象、肝、肾功能 E、局部湿热敷帮助患儿止痛 3、7岁女童,因风湿热入院,目前使用青霉素和阿司匹林治疗。近日该患儿出现食欲下降、恶心等胃肠道不适,护士可以给予的正确指导是 A、饭后服用阿司匹林 B、停止使用阿司匹林 C、这是青霉素的副作用 D、两餐间服用阿司匹林 E、阿司匹林与维生素C同服 三、A3/A4 1、2岁女童,因持续发热1周伴皮疹来院就诊。入院后检查发现四肢末端实性肿胀、双眼结膜充血、口唇干燥潮红、咽部黏膜弥漫性发红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1> 、对于该患儿双眼症状,适宜的护理措施是 A、佩戴防护目镜 B、减少用眼时间 C、每日做眼保健操 D、使用抗生素眼药水 E、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双眼

儿科学感染性病病

第8节:感染性疾病 一、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一)、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 2.前驱期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出现在口腔的颊黏膜上,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出现这个就是说的麻疹。疹出热盛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出疹时体温最高,(疹出热盛)持续3~4天。麻疹的出疹顺序: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把出疹部位按顺序连线,是不是就是一个“?” 并发症: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最常见并发症,亦最主要死亡原因)、心肌炎、 还可引起维生素 A 的缺乏。(营养不良也可以引起维生素 A 的缺乏) 治疗: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 对症治疗:麻疹时应给予维生素A 预防:一般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3周,如果接受过疫苗的延长至4周。 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 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 二、风疹 1.概述病原为风疹病毒,其临床特征:全身症状轻,持续3日的斑丘疹、枕后、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如果妊娠早期发生风疹可引起小儿先天性风疹(婴儿畸形)。 2.临床表现发热第2天出疹并于一天内出齐,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疹退时体温恢复正常。(热退疹消) 特点 1:能通过胎盘传播。由病毒引起。 特点 2:除了出疹外还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疹= 风疹。 12 年题:小儿 3 岁,发热 2 年,面部出现猩红热样斑疹,随后颈部、耳后、

干和四肢出现皮疹,持续 3 天后耳后 2 侧淋巴结出现肿大,体温正常,请问最有 可能的是:风疹。 特点 3:热退疹消。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母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经胎盘至胎儿,可引起流产、死胎。活产儿可表现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 三、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病原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重要的临床特征是:热退疹出,一天出齐。出果出现这个,马上想到幼儿急疹。 出疹期:发热3~5天体温骤退,(热退疹出)同时出现皮疹。 四、水痘 1.概述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临床特征是: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瘙痒性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四世同堂)等各类皮疹,而全身症状轻微。 2.临床表现 发热1天以后就出现水痘。 皮疹的特点: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疹,由于演变快,各种疹可同时出现,皮肤有痒感,水痘抓破后容易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感染)。 五、猩红热 1.概述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和急性肾炎、风湿热为同一病原体) 2.临床表现 (1)前驱期可出现高热,咽痛、头痛和腹痛。发病初期舌乳头为白色,呈白草莓舌, 4~5天后,舌乳头红肿,呈红草莓舌(杨梅舌) (2)出疹期可有口唇周围发白,形成口周苍白圈。猩红热全身没有正常的皮肤,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上面有红色细小丘疹。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其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Pastia)

2018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儿科学试题:感染性疾病

2018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儿科学试题:感染性疾病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患儿,5岁。高热2小时,反复惊厥3次,于8月20日晚6点就诊。追问病史,该患儿上午曾去公园进食玉米及葡萄等,体检:体温40.5℃,神志不清,呈抽搐状,面色发青,四肢凉,血压8/6kPA,双瞳孔等大,光反应迟钝,心肺正常,腹软,颈强阳性,克氏征阴性。该患儿最可能诊断为 A、癫痫 B、中暑 C、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D、病毒性脑炎 E、流行性乙型脑炎 2、男孩,3岁。2天前发热伴畏寒、呕吐3次,4小时前突然抽搐1次。查体:T39.6℃,意识蒙珑,面色苍白,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肠鸣音活跃,四肢冷,末梢发绀,脉快而弱,末梢血WBC18×109/L,N 85%,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乙型脑炎 B、败血症 C、脑型疟疾 D、中毒型菌痢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男婴,10个月,4天前发热、流涕、干咳。体温逐渐增高,面、颈部见少许红色斑丘疹,今晨开始四肢厥冷、嗜睡、气促、皮疹消退而来诊。体查:T 40℃,P 169次/分,皮肤呈花斑状,结膜充血,颊粘膜充血、粗糙,隐约可见白色膜状物,心音较弱。两肺散在细湿啰音,肝肋下2cm,脑膜刺激征(-)。下列哪种诊断可能性最大 A、病毒性肺炎并休克 B、支气管肺炎并休克

C、麻疹并肺炎、心力衰竭 D、金葡菌肺炎、败血症 E、以上都不是 4、患儿,6岁。发热2天,伴咽痛,皮疹1日,体检:体温38.7℃,咽部充血,草莓舌。面部潮红,躯干部见细小鲜红色充血性皮疹,诊断为猩红热,治疗首选 A、红霉素 B、头孢唑啉 C、氯霉素 D、青霉素 E、磷霉素 5、患儿,6岁。昨日开始发热,咽痛,腹痛,口服速效感冒胶囊,热退,今晨又发热。体检:颜面潮红,口周苍白,咽部充血。双扁桃腺肿大,躯干皮肤见红色细小丘疹。压之退色,心肺正常。诊断最可能为 A、麻疹 B、风疹 C、药疹 D、肠道病毒感染 E、猩红热 6、8个月婴儿发热。体温高达39℃,咽红,精神状态尚好,静点3日头孢唑啉及双黄连,第4天热退,但患儿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颈部及躯干明显,既往曾用过头孢唑琳,诊断最可能为 A、麻疹 B、药疹 C、风疹 D、幼儿急疹 E、荨麻疹 7、2岁患儿,发热l天出现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由面部开始1日遍及全身,伴枕部、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最可能为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得护理试题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麻疹得病原体就是 A.链球菌 B.风疹病毒 C.疱疹病毒 D.麻疹病毒 E.水痘病毒 2.麻疹得传播途径最主要就是 A.皮肤 B.消化道 C.呼吸道 D.垂直传播 E.血液传播 3.典型麻疹皮疹最先出现得部位就是 A.面部 B.上肢 C.下肢 D.躯干部 E.耳后、发际 4.下列哪项就是麻疹出疹期得主要临床表现 A.发热 B.典型皮疹 C.麻疹粘膜斑 D.米糠样脱屑 E.褐色色素沉着 5.早期发现麻疹最有价值得依据就是 A.发热 B.结膜炎 C.麻疹接触史 D.麻疹口腔粘膜斑 E.上呼吸道卡她症状 6.麻疹最常见得并发症就是 A.喉炎 B.肺炎 C.脑炎 D.中耳炎 E.心肌炎 7.麻疹出疹时间与发热得关系就是 A.发热1天~2天出疹,热退疹出 B.发热2天~3天出疹,出疹时仍发热 C.发热3天~4天出疹,出疹期热更高 D.发热3天~4天出疹,热退疹出

E.发热5天~6天出疹,出疹时可以发热,也可以体温正常 8.关于麻疹得护理措施中,错误得就是 A.密切观察病情 B.高热时宜用冰敷以迅速降温 C.绝对卧床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D.经常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 E.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得流质或半流饮食 9.生后初次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得年龄就是 A.1天 B.1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E.1岁 10.降低麻疹发病率得关键措施就是 A.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B.易感儿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C.患儿停留过得病室要彻底通风 D.易感儿接触患儿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E.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到人群密集得公共场所 11.结核病最主要得传播途径就是 A.血液传播 B.胎盘传播 C.呼吸道传播 D.消化道传播 E.皮肤破损处传播 12.PPD试验得注射方法就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静脉注射 E.肌肉注射 13.PPD试验结果局部硬结为10mm~19mm,其表示符号就是 A.- B.+ C.++ D.+++ E.++++ 14.PPD试验一般用PPD制剂0、1ml,含结核菌素 A.1单位 B.2单位 C.3单位 D.4单位 E.5单位 15.结核菌素试验后何时观察结果

第八章_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___习题

第八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自测题】 Al 型题 1.引起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早产 B .先天畸形 C .喂养不当 D .慢性腹泻 E .长期发热 2.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 .体重不增 B .皮下脂肪减少 C .消瘦 D .肌肉松弛 E .发育停滞 3.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 A .面部 B .腹部 C .躯干 D .臀部 E .四肢 4.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 A ?面颊一躯干?腹部?臀部?四肢 B ?躯干?腹部?臀部?四肢?面颊 C ?腹部一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D ?臀部?四肢?面颊?躯干?腹部 E ?腹部?躯于?四肢?面颊?臀部 5?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营养性贫血B维生素A缺乏C锌缺乏 D ?感染 E.自发性低血糖 6?人体维生素D 的主要来源是 A ?植物性食物摄人 B.肝脏合成 C.肾脏合成 D ?动物性食物摄入 E ?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 7?佝偻病患儿“ O ”型腿主要见于 A ? 1 ?2 个月小儿 B ? 3 ?6 个月小儿 C ? 8 ?9 个月小儿 D ? 10?12 个月小儿 E ? 1 岁以上小儿 8?佝偻病患儿护理诊断中“营养失调”的主要依据是 A ?体重减轻 B ?身长不增 C ?骨骼畸形 D ?肌肉松弛 E ?血钙、血磷降低 9?预防维生素D 中毒的关键措施是 A ?定期测体重 B ?定期测血钙 C ?间断应用维生素D D ?按医嘱正确用药 E ?严密观察中毒症状 10?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的年龄是 A ? 3 个月以 B ? 3?6 个月 C ? 6?9 个月 D ? 9 ?12 个月 E ? 12 个月以上11?下列哪项不是佝偻病骨样组织堆积造成的表现 A ?方颅 B ?肋串珠 C ?肋膈沟 D ?手镯征 E ?足镯征

儿科护理学-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五章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小儿免疫特点 (一)非特异性免疫特征 1.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致密的上皮细胞具有机械屏障作用,上皮细胞的更新、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及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作用;此外,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具有一些杀菌、抑菌物质,如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汗腺分泌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及唾液、呼吸道黏膜中的溶菌酶等。小儿均不成熟。 2.吞噬作用差血液中具有吞噬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作用弱。 3.补体系统功能差足月婴儿出生时血清补体含量低,一般在生后3~6个月,各补体浓度或活性才接近成人水平。 (二)特异性免疫特征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T淋巴细胞主要担负细胞免疫功能,B淋巴细胞主要担负体液免疫功能。小儿均不健全。 第二节风湿热 风湿热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可反复发作。 心脏炎是最严重的表现,急性期可危及病儿生命,反复发作可致永久性心脏瓣膜病变。 本病3岁以下少见,好发年龄为5~15岁。

【病因和机理】 (一)病因 风湿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后的晚期并发症。 (二)发病机理 分子模拟:机体的抗链球菌免疫反应可与人体组织产生免疫交叉反应,导致器官损害,是风湿热发病的主要机制。 自身免疫:风湿性心脏病患儿可出现抗心肌抗体,损伤心肌组织发生心脏炎。近年研究提示病毒也是致病因素,但尚未被公认。 瓣膜赘生物 【临床表现】 急性风湿热发生前1周至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发热和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主诉。 (一)一般表现 急性起病者发热在38℃~40℃间,无一定热型,其他有精神不振、疲倦。 (二)心脏炎 是本病最严重的表现,小儿风湿热以心脏炎起病占40%~50%,年龄愈小,心脏受累的机会愈多,以心肌炎及心内膜炎多见,亦可发生全心炎。 初次发作时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最多见,同时累及心肌、心内膜和心包膜者,称为全心炎。 1.心肌炎 轻者可无症状。常见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期前收缩、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心尖部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为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及狭窄的表现。心电图变化

儿科学 第七版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病毒感染 一、麻疹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已知最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如果接触了麻疹病毒,几乎所有未接受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s spots) 、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死亡主要是由于肺炎等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 (WHO)发起的全球免疫活动已使最近5年间麻疹的死亡率减少了48%,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 【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球形颗粒,有6种结构蛋白。仅存在一种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人是唯一宿主。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达到终身免疫。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流行病学】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含有病毒的分泌物经过 患者的呼吸、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发病机制】麻疹病毒通过鼻咽部进入人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并侵入血液,通 过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器官传播,如脾、胸腺、肺、肝脏、肾脏、消化道黏膜、结膜和皮肤,引起广泛损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常并发喉炎、支气管肺炎或导致结核病复燃,特别是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发生重型麻疹或因严重肺炎、腹泻、脑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病理】 病变部位广泛的单核细胞浸润、增生及形成多核巨细胞(华-佛细胞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是麻疹的病理特征。基本病变主要见于皮肤、淋巴组织、呼吸道和肠道黏膜及结膜。毛细血管周围有严重的渗出,单核细胞增生,形成的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内含多个核,核内外均有病毒集落(嗜酸性包涵体) 。真皮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充血、水肿、增生、单核细胞浸润并有浆液性渗出而形成麻疹皮疹和麻疹黏膜斑。由于皮疹处红细胞裂解,疹退后形成棕色色素沉着。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Hecht巨细胞肺炎,继发细菌感染则引起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患者有皮质和白质变性,细胞核及细胞浆内均见包涵体。 【临床表现】近年来,由于疫苗的应用,麻疹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十分规律,临床上可以见到以下几种情 况。

好医生2020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新进展 国家I类 5.0分

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新进展国家I类5.0分第01节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策略 BCADB 1.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以下那个说法错误() A:鼻腔相对短小,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易发生堵塞 B:婴儿容易患鼻窦炎,较学龄前儿童多见 C:气道黏膜柔嫩,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 D: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代偿能力低 E:纤毛运动较差,感染容易导致呼吸不畅 2.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条件以下哪个说法正确() A:反复上呼吸道感染:0-2岁小儿,一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6次 B:反复上呼吸道感染:6-14岁小儿,一年发生上呼吸道感染>6次 C:反复肺炎:6-14岁小儿,一年内发生肺炎>2次 D:反复支气管炎:次数不够时,可加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 E: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5岁小儿,一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5次 3.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学是()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4.以下哪种基础病可以引起反复发生在单一部位的肺炎: A:室间隔缺损 B:广泛支气管扩张 C: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D:肺隔离症 E:房间隔缺损 5.关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中,下列哪一个少见() A:入托幼机构起始阶段 B: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 C:微量元素缺乏 D: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

E:缺乏锻炼 第02节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及防治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及防治考试 DAAEB 1.下列关于医院感染定义错误的是() A: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B: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 C: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获得的感染 D:一般入院后24h发生 E:一般入院后48h发生 2.下列关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正确的是() A:抗生素应用破坏宿主微生态的平衡,使耐药的、有毒力的菌株被选择而得以定植、繁殖和引起院内感染 B:抗生素的应用及应用时间不是导致血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C:长期应用二代头孢菌素使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D:应用广谱抗生素7天以上与院内真菌感染密切相关 E:以上都正确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试题一、选择题 (一)A1 型题1.麻疹的病原体是A.链球菌B.风疹病毒C.疱疹病毒D.麻疹病毒E.水痘病毒2.麻疹的传播途径最主要是A.皮肤B.消化道C.呼吸道D.垂直传播E.血液传播3.典型麻疹皮疹最先出现的部位是A.面部B.上肢C.下肢 D.躯干部E.耳后、发际4.下列哪项是麻疹出疹期的主要临床表现A.发热 B.典型皮疹C.麻疹粘膜斑D.米糠样脱屑E.褐色色素沉着5.早期发现麻疹最有价值的依据是A.发热 B.结膜炎C.麻疹接触史D.麻疹口腔粘膜斑E.上呼吸道卡他症状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喉炎B.肺炎C.脑炎D.中耳炎E.心肌炎7.麻疹出疹时间与发热的关系是A.发热 1 天~2天出疹,热退疹出B.发热 2 天~3天出疹,出疹时仍发热C.发热 3 天~4天出疹,出疹期热更高D.发热 3 天~4天出疹,热退疹出

E.发热 5 天~6天出疹,出疹时可以发热,也可以体温正常8.关于麻疹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密切观察病情B.高热时宜用冰敷以迅速降温C.绝对卧床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D.经常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E.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饮食9.生后初次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年龄是 A.1天B.1个月C.6个月D.8个月E.1岁10.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A.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B.易感儿按时接种麻疹疫苗C.患儿停留过的病室要彻底通风D.易感儿接触患儿后注射免疫球蛋白E.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11.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血液传播B.胎盘传播C.呼吸道传播D.消化道传播E.皮肤破损处传播12.PPD试验的注射方法是A.口服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静脉注射E.肌肉注射13.PPD试验结果局部硬结为10mm~19mm,其表示符号是A.- B.+ C.++ D.+++E.++++14.PPD试验一般用PPD制剂,含结核菌素A.1 单位 B.2 单位 C.3 单位 D.4 单位 E.5 单位 15.结核菌素试验后何时观察结果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和需要、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生长发育迟缓与营养物质缺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有关。 4、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及育儿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管理饮食调整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1)能量的供给 2)蛋白质的供给 3)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 4)鼓励母乳喂养 5)鼻导管喂养的应用 6)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3、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生活环境舒适卫生,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观察病情观察有无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并做好急症抢救准备。 5、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6、健康教育 口炎护理 护理诊断 1、口腔黏膜改变与感染有关 2、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1、口腔护理溃疡性口炎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年长儿可用含漱剂。鼓励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 2、正确涂药 3、饮食护理以高能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应口腔黏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者,于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对不能进食者,应给予肠道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供给。 4、食具专用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压力灭菌消毒 5、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时,予以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儿科护理学-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 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 1.长期摄入不足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 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消瘦 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并发症 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 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低蛋白水肿;表现 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低下。 (三)临床类型 消瘦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 浮肿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

消瘦-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 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最早 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最具特征体重减轻结果 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表现额部出现皱褶,两颊下陷,颧骨突出,形如老人。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有血白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时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程度 Ⅰ度(轻)Ⅱ度(中)Ⅲ度(重) 体重低于正常均 值 15%~25% 25%~40% 40%以上 腹部皮褶厚度0.4~ 0.8cm <0.4cm 消失 身高(长)正常低于正常明显低于正常,常低于P3(均数减3个标准差)消瘦不明显明显皮包骨样 皮肤干燥干燥、苍白苍白、干皱,无弹性可出现瘀点 肌张力正常明显降低、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精神状态正常烦躁不安委靡,反应低下

儿科学试题及复习资料(护理三基)

儿科护理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测量值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情况。 2、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3、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型或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4、肾病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期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不同程度的浮肿。 5、21-三体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发现且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病。以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并可伴有多种畸形为主要特征。 6、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或赫什朋病,系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 7、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幽门括约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8、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9、三凹征;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1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1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后数日内,因进奶少、丢失水分较多,排出胎便而出现体重下降,约一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12、脑性瘫痪:是指发于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3、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患者由于脂肪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的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故肺泡换气量减少,造成低血氧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14、中性温度:指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体重、出生日龄不同,中性温度也不同。 二、填空题 1、五岁以下小儿臂围超过 13.5 cm为营养好, 12.5 ~13.5 cm为营养中等, <12.5 cm为营养不良。 2、儿童保健定期健康检查的频度为:6个月以内婴儿每 1 月检查一次,7-12个月婴儿 2~3 月检查一次。 3、O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 呕吐者,在用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时需适当稀释。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主要表现为惊觉、喉痉挛和手足抽搐,并有程度不等的活动期佝偻病表现。 5、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首先减少的部位是腹部,最后减少的部位是面颊。 6、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均不宜用于小儿。 7、婴儿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者和混合喂养儿体内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 8、急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周以内,而迁延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周~2月;慢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个月以上。 9、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 6 ~ 24 个月的婴幼儿。

三基培训考试儿科学感染性疾病

三基培训考试儿科学感染性疾病 (总分:91.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 第三章儿内科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 (总题数:1,分数:0.00) 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2,分数:12.00) 1.Koplik斑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Koplik斑:麻疹患者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具有早期诊断意义。表现为口腔颊黏膜处直径约1.0 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圈。开始分布在正对下臼齿的颊黏膜处,继而可累及整个颊及唇部黏膜,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解析: 2.Stimson线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Stimson线:麻疹患者前驱期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在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 解析: 3.帕氏(Pastia)线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帕氏(Pastia)线:猩红热皮疹的特征性表现,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出现密集皮疹,伴有皮下出血点可形成紫红色线条。) 解析: 4.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典型先天性缺陷如白内障、青光眼、心脏病、听力丧失等及实验室检查风疹病毒感染的证据。) 解析: 5.三角架征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三角架征: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可见患者坐起时须用两手撑在床上如三角架状,以支持体位。) 解析: 6.吻膝试验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吻膝试验:观察患者坐起、低颈时嘴唇能否接触膝部的试验。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患者嘴唇不能接触膝部,称该试验阳性。) 解析: 7.败血症 (分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