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城市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详细施工组织设计

xxxx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

1.1工程概况

xxx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位于xxx内,为东西走向,道路西接xxx,东至xxx路,中间与规划xxxx路及现状方安路相交,全长约2.3km,道路红线宽度为35.0m。

1.1.1道路工程

xxxx为双向四车道,三块板形式,人非共板。道路定位为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的城市次干道。xxx红线宽度为35m。标准横断面布置为:3.5m人行道+4.0m非机动车道+2.5m绿化带+15.0m机动车道+2.5m绿化带+4.0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35.0m。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设计交通等级属于中等偏重交通。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面层(SBS(I-D)型改性剂3%~4%)+粘层+8cm厚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封层、满铺聚酯玻纤土工格栅、透层+36cm厚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4.0Mpa,压实度≥98%+20cm厚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0Mpa,压实度≥97%+路床夯实,压实度≥94%=总厚68cm。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3cm厚AC-10F细粒式沥青砼面层+粘层+5cm 厚AC-16F中粒式沥青砼面层+下封层、透层+18cm厚4.0%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七天抗压强度≥2.5Mpa,压实度≥97%+18cm厚3.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七天抗压强度≥2.0Mpa,压实度≥96%+路床夯实,

压实度≥92%=总厚44cm。

人行道路面结构:6cm厚透水性步砖+5cm厚粗砂干拌+20cm厚C20无砂大孔干拌混凝土(每5m切缝一道,设计弯拉强度≥3.0MPa)+15cm 厚级配碎石垫层=总厚46cm。

1.1.2排水工程

xxx为已建道路,本次污水管工程北起xxx,南至爱民路交叉口南侧,现状道路宽度为47.5米,全长约1.6公里。地块污水由设计D800主管收集后,xxx路以北污水管接入古城东路D800污水管,xxx路以南污水管接入xx路D800污水管。该污水管道工程设计分开挖法埋设和顶管法施工,开挖法埋设的污水管道选用国标钢筋砼圆管Ⅱ级管,橡胶圈柔性接口,承插式连接;顶管法施工采用国标钢筋砼圆管Ⅲ级管,F-B型接口。

1.1.3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西起xxx路,东至xx路,管廊全长约2.15km,为2*2.7(净宽)*3.7(净高)双舱断面,综合舱容纳了10KV电力24孔、联合通信24孔、DN400给水,还包括了相关的自用通信等。热力舱容纳了2根DN600热力管线,热媒为热水。控制中心设置在古城东路和龙山路交叉口西北角,总占地面积241m2。

1.2施工整体部署

1.2.1总体布署

1.2.1.1施工指导思想

本着为建设单位服务理念,组织精明能干的施工项目班子,进行周密的施工部署、安排及指导思想,积极响应工程招标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1.2.1.2机构组织

本着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原则,选择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项目班子组成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班子在公司的直接监督与指导下,履行施工单位的权力和义务,代表法人全面履约,负责工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项目经理部设置有如下特点:

(1)项目班子素质高、管理能力强:选派有同类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担任本工程的项目经理,确保该工程各项目标的实现。

(2)质量体系完善:选派1名专职质检员常驻工地,对本工程的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专职质检员有权对一切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给予制止,必要时勒令停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各专业工种分别设置一名专业质检员,对各专业施工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工程施工全过程所有工序均在有效监控之中,顺利完成该工程。

(3)环境、安全管理严密:选派1名专职安全员常驻工地,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专业工种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对现场设施、机械

设备、员工教育、安全防护、噪音扬尘排放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管理网络。

(4)职责职能分工明确:所有员工责、权、利一致,做到令行禁止,管理效率高。

1.2.1.3施工部署原则

为了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任务、人力、资源、时间、空间的总体布局进行全面统筹。

(1)在时间上的部署原则:重点考虑季节施工。

(2)在空间上的部署原则:重点考虑交叉施工。

(3)总施工顺序上的部署原则:先施工土石方,然后施工排水工程,然后施工路面、管网、标志标线等附属结构工程。

1.2.2施工前的准备

对工程施工总体施工顺序如下:路基土石方施工;管网施工、综合管廊施工;路面、人行道施工;标志标线施工;竣工资料及移交。

1.2.2.1施工准备

1.2.2.1.1障碍物排查及三通一平

根据提供的图纸,完成中线恢复和征地拆迁工作,会同业主一道搞好红线及临时征地线内的障碍物及结构物位置、标高、夹角等排查,以便工程的开展,检查永久性征地、土场征地位置、范围,修建施工便道、便桥,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协商征地拆迁及三线拆迁。同时搞好临时房屋和工棚、临时电力、电讯线路以及生产、生活用水池、水

管等工程,保证施工队进场后能顺利的展开施工。

施工队驻地在临近本项目处租用民房或新建简易房屋,机械设备考虑是否能停放于土场和路基上,以减少临时用地。

1.2.2.1.2原地面复测

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原地面复测,复测后进行清表、清淤、砍树挖根、回填、碾压等整平作业。

1.2.2.1.3核对勘察资料

工程地质及地质水文资料是最终确定施工方案的最基本资料,因此,需根据业主提供的勘察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必要时进行钻孔勘察,以对原始资料进行核对。

1.2.2.2编制施工组织

结合工程情况,依据具体要求、明确质量、工期等基础上,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和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内容有:施工组织领导;施工程序及进度;制订劳动定额;制订机械及运输车辆使用计划及进度表;制订工程所需的材料、工具及提供材料工具的进度表;制订各专项工程的技术措施和安全、质量要求;绘出平面图,在图上应标出工程结构物位置、所需材料运输路线和准备就位设备等的位置;制定施工预算。

1.2.2.3施工前现场清理

进场后即进行道路边线测量,用人工或机械沿占地两侧边线挖临时排水沟,作水系调整,以降低地下水位,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

合。临时的排水沟排出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对红线内清表的渣土,视土质情况,如果是建筑生活垃圾,就清除外运;如果是种植土,就想办法临时找场地堆放,以作后期的绿化用土,保证土方的合理利用。

1.2.2.4施工机械进场

根据施工需要,确保选用设备的进场。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前需经过验收,试运转并做好记录,确保合格后方准进场使用。

1.2.2.5现场主要试验工作

按工程总量、分项工程量及有关试验规范的质检频率,做好详细的试验台帐,并根据工程进度的需要提前做好土工、水泥砼、钢材、水稳碎石基层、沥青砼等各类试验,并报监理审批。本工程的主要试验工作有:

(1)路基土工试验: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土的最佳含水量试验、灌沙法(压实度)试验、弯沉值试验、轻型触探地基承载力试验等。

(2)路面试验:各种原材料试验、弯沉、压实度、平整度、水稳碎石底基层和基层的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试验、沥青砼配比试验等。

(3)水泥砼试验: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试验、各等级砂浆砼配合比试验、砼砂浆试块试压试验等。

(4)钢材试验:钢筋原材料、焊接等试验。

(5)其他相关试验:以上试验均送到业主、监理认可的具有相应检测试验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

1.2.2.6测量控制网测设

(1)业主组织交桩后,组织测量人员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核,同时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控制点进行加密,建立施工导线及高程控制网。

(2)控制网的测设采用全站仪进行,放线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均需进行校核,测量精度需满足规范要求。

(3)控制网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办理签认手续。

(4)基点做成半永久性标桩,施工中妥善保护并定期校核,如有误差,及时纠正。

1.2.2.7开工报告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将开工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开工。

1.3施工总平面布置

1.3.1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根据工程施工总平面图安排(见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准备临时用水、临时用电设计方案,搞好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管线敷设工作;修建并硬化场地临时道路,修建办公、生活、生产临时设施,搞好工程通信工作。做好施工现场道路、水、电、通讯,按标准设置围墙,并进行美化装饰,做好邻近建筑物、道路等安全防护工作。

(1)施工道路及临建搭设:施工便道设置原则为尽量靠近路基,方便施工;路线选择尽量短捷,减少运距;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减少

造价;尽量设置在红线内,减少占用农田;尽量采用小纵坡,减少能源消耗,增加安全通行。路基段施工便道原则上设置于坡脚外侧2米,桥两段设置于梁外缘2米,施工便道的设置还充分考虑到今后土地的还原和便道利用情况,与改路工程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对利用周边道路作为施工便道,应及时养护和维修,保证沿线群众生产生活。

进入现场临时道路路基:素土夯实,500厚3:7灰土分层夯实。

进入现场临时道路路面:200厚C15砼,每6m做一道分隔逢,从路中向两侧2%放坡。

(2)场区:素土夯实,100厚C15砼,表面压光。

(3)民工宿舍:布置活动房,每12人1间;配洗澡间等公共用房。

(4)配电房、库房、门卫室等砖结构;基础:素土夯实,深300mm。墙体:180厚多孔砖墙,内外墙抹灰。顶棚:竹、石棉瓦架。

(5)材料机具房:依据现场布置。

(6)大门、围墙:按标准方案设置。

1.3.2临时用地安排

临时用地安排见下表:

临时用地由施工便道、项目部、临时仓库、清淤、清表土堆放场地、取土场组成。

项目部、临时仓库的选址均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综合考虑了沿线道路分布、用电用水、地形、构造物等因素后确定的。项目部包含办公室、宿舍区、生活区;临时仓库包含料场、工程机械停放区等情况确定。临时用地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复耕处理。

清淤、清表土处理的种植土后期利用于绿化带回填的需设置临时弃土场,待工程完工时再恢复利用。

1.3.3施工现场临时用水原则

采用施工、生活和消防合一的供水方式,修蓄水池,出口处设高压水泵,通过镀锌钢管提供临时用水水源。

(1)水管的布置及管径选择。

(2)消火设施的布置。

(3)生产用水设施生产用水由支管提供。

(4)现场生活用水:施工现场生活用水从未经过蓄水池的水平干管上接出DN20支管供水,其中包括食堂用水、生活饮用水等,支管埋设深度80cm。

(5)排水系统设置在市政管道处。洗车台、泵车冲洗水、雨水等

通过排水沟排至市政管网。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清理。

1.3.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原则

(1)本工程选择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供电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2)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至少应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的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做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做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应安装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与0.1s。

(3)用电设备设置应符和下列要求:

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