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显著影响COPD患者预后

肺动脉高压(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合并症。平均肺动脉压力(mPpa)与COP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COPD合并PH的定义为mPpa>20 mmHg,合并重度PH是指mPpa> 35 mmHg,患者有呼吸系统疾病和(或)低氧血症。肺心病是指呼吸系统疾病所致PH继发的右心室肥厚和(或)扩张。

PH是影响COPD患者病程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气流受限程度相似的患者中,mPpa高于正常值者预期寿命明显缩短。与不伴PH者相比,mPpa>25 mmHg的COPD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在中重度气流受限患者中,mPpa > 18 mmHg者急性加重风险显著增加。

一般而言,当COPD患者出现严重气流受限时可发生PH,并常伴慢性低氧血症,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慢性肺泡性低氧。

多数COPD患者并发的PH为轻中度,但也有部分患者临床无明显气流受限而合并显著的低氧血症、低二氧化碳血症(COPD合并“不成比例”的PH是一种特殊类型,患者可能出现低二氧化碳血症而无高碳酸血症,这是呼吸内科临床的新发现——作者注)、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降低及重度PH,这被称为“不成比例”(out of proportion)的PH,其定义为mPpa>35~40 mmHg,并伴轻中度气流受限。

由于气流受限并不严重,这些病例的重度PH似乎不能用COPD进展来解释。

严重低氧血症是由于通气-灌注失衡或存在右向左分流,而非肺泡低通气。合并“不成比例”PH的COPD患者易发生右心衰和死亡。

诸多COPD相关因素诱发肺动脉高压

mPpa包括肺动脉嵌顿压(Ppw)和肺循环驱动压,后者取决于心输出量(CO)和肺血管阻力(PVR),即三项变量可影响mPpa,可用以下公式表示:mPpa=Ppw+(CO×PVR)。

COPD患者在静息时可出现Ppw升高(>12 mmHg)。肺气肿时胸内压增加,可能诱发Ppw升高,肺气肿患者在运动时几乎都有Ppw持续升高。

COPD参与PVR增加的因素包括:①气流受限使肺动脉压力上升;②肺气肿使肺血管床减少;③肺泡低氧引起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构;④呼吸性酸中毒导致血管收缩;⑤红细胞增多症引起血黏度增加;⑥肺及系统性炎症引起肺血管重构和肺纤维化。严重肺气肿患者mPpa和PVR与肺DLco关系不大,而肺毛细血管丧失在PH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炎症COPD患者肺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与血管壁炎症细胞相关,肺动脉壁炎症细胞浸润数量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内膜增厚相关。COPD系统性炎症增加了发生PH的风险。C反应蛋白、炎症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与mPpa水平相关。

肺泡性低氧肺泡性低氧可能是导致PVR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急性低氧血症

可引起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多发生于阻力性肺动脉(< 500 μm),导致PVR 和mPpa上升。急性HPV的发生和缓解往往相当迅速,主要与小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收缩有关。

在重症COPD患者中,由于肺小动脉结构改变显著,HPV的作用较小;但在许多临床情况下,这种肺泡性低氧往往对肺血管床产生很大影响。

平滑肌细胞钾通道和内皮细胞衍生的介质对调节肺血管张力起重要作用。慢性低氧导致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介质增加,加重了低氧产生的钾通道效应。慢性低氧还影响内皮细胞合成两种重要的扩血管物质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使肺血管张力进一步增加和血管壁细胞明显增殖。许多因素如G蛋白-匹配受体、5-羟色胺转运体、生长因子、前炎症因子和RhoA/Rho活酶信号旁路等均与慢性低氧时肺动脉结构重组相关。

总之,肺部及全身炎症、慢性低氧、重度肺气肿时肺毛细血管丧失和过度充气所致机械因素、以及上述因素互相作用,均与COPD患者发生PH相关。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待明确

对于COPD患者的PH发病情况,我们很难确切地掌握。出于伦理学原因无法大规模开展右心导管(RHC)检查,仅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判断会发生误差。一项研究提示,50例合并严重气流受限[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为37%]的COPD患者平均mPpa为26 mmHg。

另一组资料表明,在175例COPD(FEV1/VC为40%)患者中PH发生率为35%。

在215例准备接受肺减容术(LVRS)和肺移植的COPD患者中,mPpa处于26~35 mmHg、36~45 mmHg和>45 mmHg范围者分别占36.7%、9.8%和3.7%。

难以识别:期待高效无创诊断工具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PH的确定或排除性诊断均缺乏简便易行的方法。

晚期COPD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H),都表现为相似的症状(如运动后呼吸困难和疲劳),其根本原因不是PH,而是气流受限和过度充气。

COPD患者合并“不成比例” PH时可能有严重的运动后呼吸困难,而普通COPD患者则有较明显的气流受限,通常mPpa相对较低。

重症PH、尤其是特发性PH患者的体征如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和三尖瓣反流所致收缩期杂音在COPD合并PH患者较为少见,仅在患者病情急性加重时可能出现。

心电图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能提示右心室肥厚的存在,对诊断PH特异性很好(>85%)但敏感性较差。胸部影像学对诊断COPD合并PH的敏感性也

较差。但这两项检查仍然可在临床上提示PH,且比较简便。

肺功能检查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对预测COPD患者mPpa的价值很有限。

如果患者mPpa很高,PaO2显著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增加,并有低二氧化碳血症倾向,而肺功能未表现出明显损伤,则提示“不成比例”的PH。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波形、通过检查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能测定收缩期mPpa,并可较好地评估肺血液动力学,测定肺血流速度和其他右心室功能指标。

临床具有右心衰竭表现的患者中90%~100%可有三尖瓣反流,但发现显著三尖瓣反流的概率较小(24%~77%)。

与RHC相比,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收缩期mPpa的偏差达2.8 mmHg,对中度PH(mPpa<35 mmHg)测定的偏差较大。对于52%的患者,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测定值是不可靠的(与RHC测定值相差>10 mmHg)。

尽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应用于COPD患者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但仍是PH 的最佳无创检查方法。

同位素心室图与MRI 同位素心室图是一项评估右心室功能的技术,可测量右心室射血分数,后者与mPpa有很好的相关性。但由于稳定期COPD患者与正常人测量值范围有明显重叠,此法不能诊断PH,价值低于超声心动图。

MRI可测定胸腔内容积和血流。新一代设备不受心脏运动的影响,目前可能是测量右心室射血分数和容积的最佳方法,但能否用于诊断COPD合并PH仍需研究。

RHC RHC检查是诊断PH的金标准,能直接测定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及肺动脉嵌顿压以评估左心充盈压,通常应用Swan-Ganz导管。但RHC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不能作为患者的常规检查。

其他检查在诊断严重PH时,心室-灌注扫描和螺旋CT可用于排除慢性血栓栓塞。同样,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时可能导致严重PH。因此,对严重PH患者应进行夜间睡眠呼吸检查。

心肺运动试验(CPET)可评价患者的心肺功能。PH、特别是“不成比例”的PH 可能引起COPD患者运动能力降低,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受限的心血管功能不全,伴严重PH、尤其是“不成比例”的PH者常表现为典型心力衰竭。6分钟步行试验易执行且重复性好。与mPpa较低者相比,mPpa>35 mmHg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缩短。

探索对策:改善气流受限和肺血流动力学指标

COPD合并PH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改善气流受限。对于是否需予其他治疗、大多数COPD患者合并的轻中度PH是否需治疗,目前尚无定论。主张治疗者认为患者的PH可能进展,而mPpa急剧增加可能与右心衰竭发生相关。

戒烟是COPD合并PH患者的基本对策,此外还有如下治疗手段。

长期氧疗(LTOT) LTOT可改善慢性肺泡低氧,稳定、延缓、甚至可能逆转PH 进展,通常白天LTOT时间越长,患者肺血流动力学结果越好,但mPpa很难恢复正常。

COPD患者在清醒时可能有低氧血症,但大部分在睡眠中、尤其在快速动眼期(REM)低氧血症明显加重。夜间氧疗对这些患者尤其重要。推荐吸氧浓度为1 L/min。此外,某些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并无明显低氧血症(PaO2>60 mmHg),但在睡眠时出现,其平均夜间氧饱和度(SaO2)<88%~90%。目前认为,这些在夜间发生睡眠相关低氧血症的患者将来可能出现白天持久的PH。针对COPD 患者的研究表明,夜间氧疗后mPpa下降3.7 mmHg,肺血流动力学改善。LVRS 一般而言,LVRS不宜于治疗COPD合并严重PH(mPpa≥35 mmHg),相反可能导致肺血管床缩减。

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有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能延缓肺功能下降。动物实验显示,辛伐他汀能抑制香烟烟雾诱导的肺气肿和肺血管重构,抑制PH。最近对53例合并PH的COPD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普伐他汀治疗6个月能降低肺动脉收缩压、改善Borg呼吸困难评分、延长运动时间。普伐他汀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素-1合成而起作用。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潜在的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吸入NO可能改善COPD 患者的肺血流动力学和低氧血症。一项研究显示,吸入NO 3个月后,患者的

mPpa、PVR和心输出量显著改善,但其技术和毒性问题尚未解决。然而,也有研究者发现NO可加重通气-灌注失衡和低氧血症。

近年来,特发性PH的治疗获得重要进展。对合成前列腺素如依前列醇、前列腺素类似物、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的临床药理研究相继开展。

一些学者试图将上述药物用于COPD合并PH的治疗。有研究提示,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组患者气体交换受损。两项关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研究显示其对改变肺血流动力学并无显著效应。钙通道阻滞剂、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和ACEI等都未被证实对COPD合并PH患者有效。

因此目前认为,在获得进一步研究证实之前,不宜应用特发性PH的药物来治疗COPD合并PH。[img][/img]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肺动脉高压,如左心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缺氧性病变、肺血栓栓塞症等,而这些明确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占据了这些人群的主体,甚至包括了99%以上的肺动脉高压。

1.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约占全部肺动脉高压的78.8%。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后期经常会并发心功能不全,在中、重度患者中会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肺血管重构,进一步导致肺动脉高压。

2.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主要由心内分流引起。未经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30%,而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约为15%。

3.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包括各种风湿、类风湿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可以引起肺动脉高压,在我国发病人数很多。这一类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比例很高,且能显著影响预后,而原发病的识别与处理至关重要。

4.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我国是烟草大国,由此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等慢性肺部疾病高发;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这些疾病最后也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衰竭。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也会发生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缺氧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是国外少有而我国常

见的一种疾病。这些患者,由于肺泡缺氧,继而发生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升高。

5.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都很高,由此而诱发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也有很高的发生率,临床上也很常见。

6.其他

如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血吸虫病、艾滋病毒感染等均可以引起肺动脉高压。

按照国际上最新分类,以上各种病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划归为五大类,可以由几十种疾病引起,包括以上我们提到的各种原因,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流行病学

本病患病率在美国男性34岁以上者为13.4%,64岁以上者为28.2%,占心导管检查的45%,占心瓣膜病的69%,冠心病的44%,心内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的74%及几乎全部重症慢性肺疾病患者。目前国内尚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肺心病患病率远远高于西方,故肺动脉高压患病率不会太低。

3分类

以往将肺动脉高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肺动脉高压的分类也在不断完善。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4届肺动脉高压会议重新修订了肺动脉高压分类,共分为5大类:①动脉性肺动脉高压;②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髙压;③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髙压;④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⑤未明多因素机制所致肺动脉高压(表2-11-1)。该分类考虑了病因或发病机制、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特点,对于制订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肺部疾病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CTEPH 及未明多因素机制所致肺动脉髙压都属于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特征为mPAP≥25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属于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特征为mPAP≥25mmH g,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肺动脉高

压的严重程度可根据静息状态下mPAP水平分为“轻”(26~35mmHg)、“中”(36~45mmHg)、“重”(>45mmHg)三度。

4临床表现

1.症状:包括原发病的症状及肺动脉高压引起的症状,肺动脉高压

本身症状是非特异的,轻度肺动脉高压可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可有以下表现:

1.劳力性呼吸困难:由于肺血管顺应性下降,心输出量不能随运

动而增加,体力活动后呼吸困难往往是肺动脉高压的最早期症状。

2.乏力:因心输出量下降,组织缺氧的结果。

3.晕厥:脑组织供血突然减少所致,常见于运动后或突然起立时,

也可因大栓子堵塞肺动脉,肺小动脉突然痉挛或心律失常引起。

4.心绞痛或胸痛:因右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灌流减少,心肌相对供

血不足。胸痛也可能因肺动脉主干或主分支血管瘤样扩张所致。

5.咯血:肺动脉高压可引起肺毛细血管起始部微血管瘤破裂而咯

血。

6.声音嘶哑:肺动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2.体征:当肺动脉压明显升高引起右心房扩大,右心衰竭时可出现

以下体征:颈静脉a波明显,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右心室抬举性搏动,肺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三尖瓣区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右心室性第3、4心音,右心衰竭后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回

流征阳性,下肢水肿。严重肺动脉高压,心输出量降低者脉搏弱和血压偏低。

5并发症

可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等并发症。

6检查

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呼吸病学会(ESC/ERS)发布的《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提到下列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有助于提示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确定肺动脉高压的分类。

1.心电图

如果心电图证明患者右室肥大、劳损,右房扩张更加支持本病的诊断。

如果没有上述心电图特征,也不能排除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电图检查作为筛查手段,其敏感性(55%)和特异性(70%)均不是很高。

2.胸部放射检查

胸片的改变包括肺动脉扩张和周围肺纹理减少。危重患者中可能有右房、右室的扩大。胸片检查可以帮助排除中到重度的肺部疾病或肺静脉高压患者。但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和肺部放射性检查的结果可不一致。

3.肺功能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

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有助于区别气道或肺实质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表现为肺弥散功能障碍和轻到中度肺容积减少。由于过度换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通常降低。COPD导致缺氧性肺高血压,肺功能和血气表现为残气量增加,一氧化碳弥散功能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

4.超声心动图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能够反映右心血流动力学变化,如肺动脉压力

(PAP)。每一个疑似PH患者都应该进行该项检查。

5.通气/灌注显像

通气/灌注扫描用于肺动脉高压(PH)中怀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ETPH)的患者。通气/灌注扫描在确诊CTEPH中比CT的敏感性高。

6.高分辨率计算体层成像

造影剂强化的X线断层摄影术,肺血管造影:高分辨率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实质的图像,有助于确诊肺间质性疾病和肺气肿。高分辨率CT 可以帮助确诊临床上怀疑肺静脉闭塞病(PVOD)患者。

7.心脏磁共振影像学

心脏磁共振影像提供了一种直接的评价右室大小,形态,功能和无创评价血流动力包括心排血量、CO、肺动脉扩张、右室重量的方法。心脏磁共振影像特别适合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估患者预后。

8.血液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每位患者都要求做常规血生化,血液病学,甲状腺功能等检查。血清学项目在确诊CTD,HIV,肝炎等是很重要的。通过这些检查,主要排除系统性硬化症,因为该种情况很容易发展到PAH。

9.腹部超声诊断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排除肝硬化和门脉高压。应用造影剂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提高准确率。门脉高压可以通过右心导管检查阻塞静脉和非阻塞静脉压力差确诊。

10.右心导管和血管反应性试验

右心导管检查(RHC)是确诊肺动脉高压(PAH),评估血流动力学损伤严重程度及测试血管反应性的标准方法。

右心漂浮导管测压是目前临床测定肺动脉压力最为准确的方法,也是评价各种无创性测压方法准确性的“金标准”。除准确测定肺动脉压力外,其在PAH诊断中的作用还包括:

1.测定肺动脉楔嵌压,提示诊断肺静脉性PAH;

2.测定心腔内血氧含量,有助于诊断先天性分流性心脏病。

如无右心导管资料不能诊断PAH,指南建议,所有拟诊肺动脉高压者均需行右心导管检查以明确诊断、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右心导管可用于证实PAH的存在,评价血流动力学受损的程度、测试肺血管反应性。右心导管检查时应测定的项目包括:心率、右房压、肺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肺毛细血管嵌楔压(PCWP)、心输出量(用温度稀释法,但有先天性体-肺循环分流时应采用Fick法)、血压、肺血管阻力(PVR)和体循环阻力、动脉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如存在体如循环分流,静脉血标本应取上腔静脉血)。PAH的判定标准:静息mPAP>25mmHg,或运动时mPAP>30mmHg,并且

PCWP≤15mmHg,PVR>3mmHg/L/min(Wood单位)。

7诊断

根据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为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应包含两部分:

1.确诊肺动脉高压;

2.确定肺动脉高压的类型和病因。

8鉴别诊断

应注意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鉴别:

1.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已引起右心肥大、劳损或右心衰竭者比较容

易诊断PH,但病人病情往往危重,已到了疾病的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好。因此,应做到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寻找肺动脉高压的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及慢性肺部疾病是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病因。心脏杂音有助于判断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但肺动脉高压时原有的心脏杂音可能减轻或消失。肺动脉高压心电图表现为右心室收缩期负荷过重,若同时有左房大或左室肥厚常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可能是心源性。X线检查也有特征性,同时有助于寻找肺动脉高压的原因。X线对肺实质性疾病的诊断是显而易见的,大的肺静脉血流再分布及Kerleys B线反映肺静脉高压。肺血增多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二尖瓣狭窄,左房增大并可发现瓣膜钙化。超声心动图能准确地判断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及心脏结构改变。右心导管检查可测定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估测是否为可逆性。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包括DSA),以寻找血栓、血管畸形、发育不全或狭窄。对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也可行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凡病人出现无法解释的运动性呼吸困难,运

动中发生昏厥者,应疑及本病。若P2亢强,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后即可确诊。

1.病因治疗:除少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外,绝大多数肺动脉高压均

属于继发性。在肺动脉高压早期原发病治愈后肺动脉高压是可逆的。在晚期,原发病控制后肺动脉高压则相应下降。如COPD应积极控制感染,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排痰引流,改善通气;肺血栓栓塞应采用抗凝治疗;肺结缔组织病或胶原病应采用皮质激素治疗;二尖瓣病可行瓣膜置换或瓣膜扩张术;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行缺损修补或导管结扎切断缝合术,积极纠正心力衰竭等都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关键。

2.扩血管治疗:药物治疗目的是使患者肺动脉压下降,心排血量增

加,缓解症状,增强体力。理想的肺血管扩张药应是选择性的松弛肺血管平滑肌并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提高PaO2。但目前临床应用的扩血管药物均对体循环有较强的作用,因而影响动脉血压,甚至使PaO2下降,故在确定长期应用血管扩张药以前最好行心导管检查,观察急性药物试验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如果肺血管阻力减少20%以上,心输出量增加或不变,肺动脉压降低或不变,体循环血压无变化或下降不足以引起副作用,才可长期服用。用药3~6个月后复查心导管或无创伤性检查,了解药物长期作用,如有应用指征应及早使用,肺血管阻力可明显下降,当发展到晚期绝大多数肺血管狭窄或闭塞,那时再用扩血管药物,只能降低体循环阻力,更易引起低血压。

1.直接扩张肺血管平滑肌的药物:常用药物有肼屈嗪(肼酞嗪)、

硝普钠、硝酸甘油和长效硝酸酯制剂。

1.肼屈嗪:能直接松弛平滑肌,减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心排血量增加。其优点:口服与注射效果几乎相同,长期服用者效果更好,对心脏

扩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用药后射血分数增加,二尖瓣反流减少,运动后引起增高的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慢性肺心病患者服药后不仅心排出量增加,动静脉氧压差减少,平均肺动脉压下降。用法为10~25mg,3次/d,以后递增至50mg,每6小时1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剂量为每次20mg酌情重复,每天不超过200mg为宜。

2.硝普钠:是一种强效、短效、速效、低毒的血管扩张药,使动

脉和静脉松弛扩张,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下降,增加心肌灌注及供氧。用法为避免血压过低,应从小剂量开始,先以15μg/min静脉滴注,无效时每5~10min增加1次,每次增加5~10μg/min,一般剂量为25~250μg/min,最高剂量300μg/min。

因对体动脉压下降比肺动脉压下降明显,作用时间短,必须静脉给药,故限制了临床应用。

3.硝酸甘油:是平滑肌强有力的扩张药,对静脉作用明显,肺血

管床扩张,肺动脉压下降。用法为舌下含化,0.3mg/次,根据病情也可静脉滴注,对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的肺动脉高压效果好。

2.α受体阻滞药:常用药物有酚妥拉明、妥拉唑啉(妥拉苏林)、

酚苄明等,可选择性阻滞α受体,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肺动脉及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并能缓解支气管痉挛。

酚妥拉明以扩张动脉为主,同时也扩张静脉,作用时间短,可用于可逆性肺动脉高压,急性发作伴有高血压者效果更佳。Marcelle给10例肺心病患者静注该药后,平均肺动脉压下降35%,肺血管阻力降低22%。

3.β受体兴奋药:常用药物如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素、特布他林(叔

丁喘宁)、多巴酚丁胺等。主要作用是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支气管解痉,扩张血管作用较差,故对于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所致肺动脉高压作用较好。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概述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从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等症状。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凶险,死亡率较高。 病因 由于新生儿肺小动脉肌层在出生前即已过度发育,因某些病因所致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时,可致肺小动脉痉挛,造成生后肺动脉压力增高和肺血管阻力持续存在。宫内或出生后缺氧酸中毒有关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宫内因素 如子宫-胎盘功能不全导致慢性缺氧,横膈疝、无脑儿、过期产、羊水过少综合征等。又如母亲在妊娠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等。 2.产时因素

出生时严重窒息及吸入(尤其是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等)综合征等。 3.出生后后因素 先天性肺部疾患,肺发育不良、包括肺实质及肺血管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心功能不全等。病因包括围生期窒息、代谢紊乱、宫内动脉导管关闭等;肺炎或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或病毒、内毒素等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抑制,肺微血管血栓,血液黏滞度增高,肺血管痉挛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新生儿硬肿症等。此外,许多化学物质影响血管扩张和收缩,因而与胎儿持续循环有关。总之,除了少数原发性肺小动脉肌层过度发育及失松弛外其他任何严重缺氧和酸中毒均可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甚至导致动脉导管及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 小结与PPHN发生的相关因素 1.宫内慢性缺氧或围生期窒息 2.肺实质性疾病,如呼吸器窘迫综合症(RDS)等 3.肺发育不良,包括肺实质及肺血管发育不良 4.心功能不良,病因包括围生期窒息、代谢紊乱、宫内动脉导管关闭等 5.肺炎或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或病菌、内毒素等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抑制, 肺微血管血栓,血液黏滞度增高,肺血管痉挛等。 临床表现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常发生于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发育良好的足月儿和过期产儿,早产儿较少见。出生后重度窒息或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生后除短期内有呼吸困难外,常表现为正常,多于生后12小时内因严重缺氧出现全身难以纠正的青紫和呼吸困难(气急)等症状,而常无呼吸暂停、三凹征或呻吟。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二维上可见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等表现,但是估测肺动脉的压力还是诊断它的准确方法,关于测量肺动脉压(收缩压),方法如下: 《一》正常情况下肺动脉压力的估测: 我们先弄清正常情况下如何估测肺动脉压。我们知道,在没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或肺动脉狭窄时, 肺动脉压=右室收缩压,这时侯我们常规利用三尖瓣返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 我们计算的公式是:RVSP=△P+SRAP (其中RVSP=右室收缩压;SRAP=收缩期右房压;△P=三尖瓣返流的最大压差)所以我们在测量出三尖瓣返流最大压差后,加上右心房收缩压即得出肺动脉收缩压。 右心房的正常压力是5-7mmHg;当出现右房中度增大者为10 mmHg;右房重度增大者为15 mmHg。 《二》当存在心室间分流时肺动脉压的估测: {假如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分流,如VSD,这时候左右心室的压力阶差△P= LVSP-RVSP(LVSP:左室收缩压;RVSP:右室收缩压) 如果左心室流出道无梗阻出现,这时左室收缩压可用肱动脉收缩压(BASP)代替,这样PASP=BASP-△P,其中左右室之间的压力阶差△P=4V2,V为连续多普勒测得的收缩期室水平左向右最大分流速度。 举例说明: 如果测得一个VSD患者的室水平左向右分流的最大峰速为5m/s,肱动脉收缩压为120mmHg,则PASP=120-4×25=20 mmHg,即肺动脉收缩压为20 mmHg。 但是当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出现双向分流时,右室收缩压与左室收缩压几乎相等,甚至高于左室收缩压,应用分流速度间接估计肺动脉收缩压已无意义。 《三》存在大动脉水平分流如动脉导管未闭时 H动脉导管两端的收缩压差△Ps=AOSP-PASP(AOSP:主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收缩压)。在无左室流出道狭窄时,AOSP与肱动脉收缩压(BASP)相近,可替代主动压力,这样肺动脉收缩压PASP=BASP-△Ps。应用简化的伯努力方程△Ps=4V2,即收缩期左向右最大分流速度计算动脉导管两端的收缩期压差。 《四》根据肺动脉反流估算肺动脉压 1、肺动脉收缩压=3(PG+8)-2(MPG+6) PG为反流最大压差MPG为平均压差 2、肺动脉平均压=4Va2 Va为肺动脉舒张早期反流峰值速度 肺动脉舒张压=4Vb2 Vb为肺动脉舒张晚期反流速度 《五》根据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来估算肺动脉压 肺动脉收缩压=79-0.45Act Act为肺动脉频谱加速时间(用于无法获取PA反流频谱时)简单总结来说: 1)正常时用三尖瓣反流压差法:肺动脉压=三尖瓣返流压差+右心房收缩压,前提是无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狭窄 2)出现室水平分流时计算法:肺动脉收缩压=RV收缩压=肱动脉收缩期血压-室缺分流压差;3)出现大动脉水平分流计算法:肺动脉收缩压= 肱动脉收缩期血压-PDA分流压差 静息状态下 肺动脉收缩压: 正常:15-30mmHg 轻度:30-50mmHg

肺动脉高压

---------------------------------------------------------------最新资料推荐------------------------------------------------------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 副本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 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具体分类见表临床表现肺动脉高压的症状是非特异的,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有如下表现: 1.呼吸困难最早出现,也最常见。 表现为进行性活动后气短,病情严重的在休息时也可出现。 2.疲劳、乏力、运动耐量减低与心排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3.晕厥心排量下降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 4.心绞痛或胸痛右心缺血所致,与右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灌流减少,心肌相对供血不足有关。 5.咯血肺毛细血管前微血管瘤破裂所致。 6.声音嘶哑肺动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7.右心衰的症状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双下肢、会阴、腰骶部水肿,胸腹水,口唇、指尖、耳廓发绀,神经系统症状等。 8.某些类型肺动脉高压还会有原发病的症状如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可有脱发、光敏、口腔溃疡、关节炎等。 1 / 5

肺动脉高压检查 1.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肝功能与肝炎病毒标志物、HIV 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动度、BNP 或 NT-proBNP。 2.心电图提示右室超负荷、肥厚和右房扩张。 3.胸片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征象有: 右下肺动脉横径15mm,肺动脉段突出3mm,中央肺动脉扩张、外周肺血管丢失形成残根征,右房、右室扩大,心胸比增大。 4.超声心动图用于估测肺动脉压力,排除其他病因,如先心病、瓣膜病等,还可评价右心功能、判断预后。 5.肺功能测定用于明确气道和肺实质病变,重点参考一氧化碳弥散能力。 6.肺通气/灌注扫描帮助判断有无肺栓塞。 7.高分辨率 CT 和增强 CT 提供更详细的肺实质和肺血管影像学信息。 8.磁共振成像能直接评估右室形态、大小和功能,也能无创评估部分右心血流动力学特征。 9.多导睡眠监测用于排除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10.心肺运动试验可评价心功能、气体交换能力,最大氧耗量和EqCO2可用于预测预后。 11.6 分钟步行距离评价患者运动耐量的重要方法。 12.右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可准确获得肺循环及右心系统的血流动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概述]: 正常人肺动脉压力为15~30/5~10mmHg,平均为15 mmHg。若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或平均压〉20 mmHg,即为肺动脉高压。WHO规定: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25 mmHg,运动过程中肺动脉压〉30 mmHg,即为肺动脉高压。 [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1、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未名者。 2、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常见原因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ASD,VSD,PDA等。 (二)按病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分类: 1、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由肺循环血流明显增加所致。 2、反应性肺动脉高压:缺氧致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压力升高;肺小动脉管腔器质性病变梗阻性肺动脉高压。 3、被动性肺动脉高压:因左心房、肺静脉压力增高,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如二尖瓣狭窄,三心房心等。 (三)按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分类: 1、轻度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30~40 mmHg,Pp/Ps>0.45,肺血管阻力为251~500达因. 秒. 厘米-5. 2、中度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40~70 mmHg,Pp/Ps为0.45~0.75,肺血管阻力为500~1000达因. 秒. 厘米-5.

3、重度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mmHg, Pp/Ps>0.75, 肺血管阻力〉1000达因. 秒. 厘米-5.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second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病因]:根流体力学原理肺动脉压与肺静脉压、肺血管阻力、肺血流量有关。 平均肺动脉压=平均肺静脉压+肺血管阻力*肺血流量 1、肺血流量增加: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均有肺血流量增加,因而可使肺动脉压升高。 2、肺血管病变:主要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因而增加。 如:弥漫性肺栓塞,肺动脉炎等。 3、肺部疾病: 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⑵弥漫性间质性肺部病变: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间质纤维化等。 ⑶肺泡通气不足:原发性或神经原性肺泡通气不足(格林巴利综合征。 4、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由长期缺氧所致。 5、肺静脉高压 [发病机理] 目前不清,研究认为ET-1,NO,PGI,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PDGF,TGF-β,EGF)等参与了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几种常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简述

12months ra ndomized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J].J Rheuma- tol,2004,31(6):1083-1087. [14]C ui Q,Wang GJ,Su CC,et al.The otto aufra nc award.Lov asta tin prevents steroid induced adipogenesis and osteonecr osis[J].C lin Orthop Relat Res,1997(344):8-19. [15]Yamamoto T,Hir ano K,Tsutsui H,et al.Cor ticosteroid enhances the experimental induction of osteonecrosis in ra bbits w ith shw artz- ma n reaction[J].Clin Or thop Rela t Res,1995(316):235-243. [16]Qin L,Zhang G,Sheng H,et al.Multiple bioimag ing modalities in eva luation of an ex per imental osteonecr osis induced by a combina- tion of lipopolysaccha ride and methylpr ednisolone[J].Zhongguo Xiu Fu Chong J ian Wa i Ke Za Zhi,2008,22(3):258-2264. [17]Zhang G,Sheng H,He YX,et al.C ontinuous occurr ence of both in- suf?cient neovascularization and elevated vascular per meability in r abbit proximal femur during inadequate repair of ster oid-associated osteonecr otic lesions[J].Arthr itis Rheuma tism,2009,60(10): 2966-2977. [18]S heng HH,Zha ng GG,C heung WH,et al.Elevated adipogenesis of mar 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ur ing ear ly steroid-a ssocia ted os- teonecr osis development[J].J Orthop S urg Res,2007,2:15. [19]Zhang G,Qin L,Sheng H,et al.Epimedium-derived phytoestrogen exert bene cial effect on preventing steroid-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in r abbits with inhibition of both thrombosis and lipid-deposition [J].B one,2007,40(3):685-692. [20]Wu X,Yang S,Duan D,et al.Experimental osteonecr osis induced by a combination of low-dose lipopolysaccharide and high-dose methylpr ednisolone in r abbits[J].J oint Bone S pine,2008,75(5): 573-578.[21]Guan XY,Han D.Role of hyper coagulability in ster oid-induced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r abbits[J].J Orthop S ci,2010,15(3): 365-370. [22]Kaw amoto S,Shir ai N,S tr andber g JD,et al.Nontraumatic osteone- crosis:Mr per fusion imag ing evaluation in a n experimental m odel [J].Acad Radiol,2000,7(2):83-93. [23]Okazaki S,Nishita ni Y,Nagoya S,et al.Femor al head osteonecrosis can be caused by disr uption of the sy stemic immune r esponse via the toll-like r eceptor4signalling pathway[J].Rheumatology(Ox- ford),2009,48(3):227-232. [24]Matsui M,Saito S,Ohzono K,et al.E xper imental ster oid-induced osteonecr osis in adult rabbits with hypersensitivity vasculitis[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92(277):61-72. [25]Tsuji T,S ug ano N,Sakai T,et al.Eva luation of femor al perfusion in a non-traumatic rabbit osteonecr osis model with T2*-weighted dy- namic M RI[J].J Or thop Res,2003,21(2):341-351. [26]李子荣,张念非,岳德波,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诱 导和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8):485-487. [27]王伟,刘利英,王坤正,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及其 发病机理的探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 (5):544-547. [28]Wen Q,M a L,Chen YP,et al.A r abbit model of horm one-induced early ava scular necr 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Biomed Envir on Sci,2008,21(5):398-403. [29]李传将,王万明,庄颜峰,等.改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的建立与评价[J].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4): 4393-4397. 收稿日期:2011-07-27 修回日期:2011-09-21 几种常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简述 李彦川(综述),李欣欣※(审校) (天津天士力研究院,天津300410)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2)01-0121-03 摘要:肺动脉高压(PH)是一类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及重构、微血栓病灶形成、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能够导致右心衰竭、功能受限、最终死亡的疾病。PH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慢性低氧法、野百合碱注射法、分流手术等方法。现分别介绍各模型原理、制作方法、优缺点,为进行PH研究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模型特点 Brief Int roduct ion of Common Animal Models for Pulmonary Hypertension L I Yan-chuan,L I Xin-xin.(Tasly Ins titute of Tianjin,Tianjin300410,C hina) Abst rac t:Pulmonary hypertension(PH)is a disease with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 y a r-tery vasospasm,intmial hy per plasia and r emodeling lesions,micr othr ombosis formation and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which leads to right-sided hear t failur e,functional limitations,and ulti-mately death.The methods for anim al models construction including:chronically hypoxic,monoerotatine injection,surgica l shunt and so on.Her e is to describe the pr inciple of each model,production methods, a dvantages and disadvanta ges to pr ovide r eferences for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 Key words:Pulmonar y hypertension;Anima l models;M odel char acteristics 肺动脉高压(pulmona 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 小动脉的血管痉挛、肺小动脉的血管增生和重构为 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肺小动脉的血管增生和重构 致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患者往往最终死于右 心衰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规定PH诊断标准:右心导管测定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5mm Hg(1mm Hg= 0.133kPa),或运动后平均肺动脉压>30mm Hg[1]。由于人运动后肺动脉压力数值差别很大,肺动脉压力的正常值界定非常困难,为了利于临床和实践的统一,在2008年第四次PH会议上取消了运动后肺动脉压的诊断标准,只以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25m m Hg 作为诊断标准[2],其有助于临床PH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PH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大鼠、犬、绵羊、牛、猪等[3-4]。目前常用模型制作方法有慢性低氧法、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注射、分流手术等,以及近年报道的新生内膜产生的重度PH造模方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概要]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由于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不能过渡到正常的新生儿循环,,大量血液经卵园孔及/或动脉导管右向左分流,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紫绀。 该病常发生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死亡率极高。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PPHN常并发于围产期窒息、胎粪吸入、肺透明膜病、肺炎及败血症,但 X线表现不成比例的低氧血症,也可能由于肺血管床的解剖学异常所致。临床表现为与胸 部 和吸高浓度氧也不能改善的紫绀,临床酷似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体格检查可发现明显的心 前区搏动,第二心音单一而响亮,胸骨右或左下缘可闻及三尖瓣返流性收缩期杂音。胸部X 线除原发性肺实质病变外,可见心影增大,肺血正常或减少。 2.筛查试验 (1)高氧试验吸入80~100%氧10min后测定动脉导管后PaCO2(左挠、股或脐动脉血), 若PaO2仍低于6.67Kpa(50mmHg)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但不能区分先心和PPHN。 (2)导管前、后血氧差异试验:同时取导管前(颞、右挠、右肱动脉)和导管后动脉血, 若导管前 PaO2高于导管后2~2.67Kpa(15~2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差>10%,提示存在 动脉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但试验阴性不能排除卵园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3.确诊试验超声心动图有助于确诊PPHN,既可排除结构型先天性心脏病,又可证实 肺动脉压力增高和直接看到血液通过开放的卵园孔及动脉导管右向左的分流。 [治疗] PPHN的治疗包括针对基础疾病的支持疗法和针对PPHN的特异治疗。治疗原则为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提高体循环压力,逆转右向左分流。 1.药物治疗可选用妥拉苏林,首剂1~2mg/kg,10~30min内从头皮静脉滴入,然后以 0.15~0.3mg/kg.h维持。也可选用硝普钠0.2~0.6g/kg.min,持续静滴;或硫酸镁负 荷量200mg/kg,稀释成8%浓度于30min内静滴,然后以20~50mg/kg.h维持。上述药物对体 循环也有扩张作用。因此应严密监测血压,必要时可用多巴胺5~7g/kg.min及/或多巴 5~15g/kg.min,持续静滴,维持血压在 6.65Kpa(50mmHg)以上。 酚丁 胺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4岁。因“乏力、胸闷、气短1年半,双下肢水肿半年”于2004年5月入院。患者自2002年8月无诱因感乏力,并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予扩冠治疗,效果不佳;2002年12月出现胸闷气短加重,晕厥3次,伴呕吐;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约3~5分钟后苏醒,自觉与体位变化及用力有关。最后一次晕厥时咳粉红色泡沫痰,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重度),肺动脉收缩压95mmHg。诊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经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症状有所改善。进一步检查,胸部MRI发现右上纵隔囊性病变、肺动脉增宽、右房右室增大、二尖瓣关闭不全、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导管检查“符合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主干压约122/50mmHg”。血气分析:PaO269.60mmHg,PaCO226.8mmHg。经卡托普利、硝普钠、硝苯地平、氯沙坦等治疗,效果均不佳。患者活动耐量逐步下降,稍微活动则胸闷气短。2003年11月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并逐渐加重,同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利尿治疗可缓解。2004年2月在当地医院腹部B超发现腹水,经利尿治疗后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1年前出现尿量减少,近期体重增加明显(5kg),平素长期服用利尿药。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肺部疾病史,无慢性咳嗽、咳痰史,无吸烟史。从事化工分析工作,有毒气(主要为氨气)接触史20余年,粉尘接触史1年。入院查体慢性病面容,口唇紫绀明显。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双肺呼吸音清,心相对

浊音界向左稍扩大,心率82次/分,律齐,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收缩期杂音,P2>A2,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右下肺、左中肺肩甲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腹稍膨隆,肝肋下1.5cm,余(-),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正常,白蛋白(ALB)3.7~4.0g/dl,总胆红素(Tbil)2.47~3.55mg/dl,直接胆红素(Dbil)1.17~1.72mg/dl,血肌酐(SCr)0.8~1.25mg/dl,尿素氮(BUN)14.9~28mg/dl,血糖74~108mg/dl。尿常规、便常规及OB(-)。24h尿量:800ml。24h尿蛋白排泄量:0.310g。免疫指标:抗核抗体(ANA)+dSDNA、抗Jo-1抗体、自身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抗心磷质抗体(ACL)、可提取核抗原(ENA)均阴性。血气分析PO266.6mmHg,PCO231.0mmHgoX线胸片:肺门影重,纵隔增宽,心影大,肺动脉段突出。高分辨CT:肺动脉高压,右心房及右心室明显增大;心包少量积液,前纵隔及中上纵隔有液体密度影,考虑为心包积液向上的延伸。CT肺动脉及静脉造影(CTPA,CTV):肺动脉高压,右心房及右心室明显增大;心包积液,少量腹水;肝淤血;胆囊结石。未见明显血栓征象。肺灌注通气显像:血流期肺动脉区异常,符合肺动脉高压表现;双肺多节段血流灌注减低,通气受损,通气-灌注基本匹配。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

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

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 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超过30mmHg 或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arterial mean pres-sure,PAMP)超过20mmHg时,即表示有肺动脉高压存在。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为2007年美国呼吸学会(ATS)会议上进行修订完成。 肺动脉高压(PAH)属于肺循环疾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类标准于2003年威尼斯第三届世界肺动脉高压会议上进行了修订;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和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分别于2004年7月和12月制定了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6月ACCP专家委员会在《Chest》上更新了肺动脉高压内科治疗指南,对加用原则和联合治疗提出了一些新观念。2007年美国呼吸学会(ATS)会议进一步阐述了肺动脉高压2003年修订后的内容,现对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作一解读。 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可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及手术治疗。 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一般治疗 活动和旅行适当调整日常活动,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症状。体力活动强度不应过强。避免在餐后、气温过高及过低情况下进行活动。 预防感染肺动脉高压易发生肺部感染,肺炎占总死亡原因的7%,因此应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推荐使用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 避孕、绝经期后激素替代治疗怀孕和分娩会使患者病情恶化。育龄期妇女应采取适宜方法避孕。若怀孕应及时终止妊娠。 降低血液黏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长期处于低氧血症,往往出现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比积升高。当患者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伴有红细胞比积超过65%时,可考虑放血疗法以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向组织释放氧的能力。 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抗凝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容易发生肺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加重肺动脉高压,需要抗凝治疗。常用口服抗凝剂华法林,一般认为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目标值为1.5~2.5。但对于门脉高压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应慎用抗凝药物。 氧疗对于各型肺动脉高压患者,低氧均是加重肺循环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应给予氧疗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 抗心衰治疗对于存在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利尿剂尤为适用,但应避免过快,以免引起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不全;存在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小剂量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但应注意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增加肾血流量,在晚期肺动脉高压患者适当应用有利于改善症状。 心理治疗I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病年龄较早,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医生应为患者提供足够信息,与家属配合治疗,必要时建议患者接受心理医师的治疗。

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从指南到实践(2020完整版)

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从指南到实践(2020完整版) 1995年治疗肺动脉高压第一个靶向药物上市以来,三大途径实际种药物陆续批准应用,肺动脉高压治疗从传统治疗时代进入了靶向药物的治疗时代。PAH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到大大改善。但总体预后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下面我们一起从肺动脉高压定义、诊断、风险评估以及治疗几个方面,从指南到实践,回顾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 1.肺动脉高压定义的更新: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升高为表现形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自1973年召开的第一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以来,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标准一直被定义为:在海平面,平卧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mmHg。然而,在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mPAP正常值为14±3.3mmHg,即使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mPAP正常也不超过20mmHg。可见,在肺动脉高压定义诊断的标准和正常肺动脉压力中间有个一空间值GAP,相当于存在一个灰色地带。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这个GAP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发现mPAP超过20mmHg即使不足 25mmHg者同样是一种肺动脉压力增高的异常状态,当肺动脉20mmHg ≤mPAP≤25mmHg者与肺动脉压力正常者比较,疾病进展及死亡的风险

显著增加。因此认为,20mmHg≤mPAP≤25mmHg提示是肺血管病变的早期阶段,从而在2018年第六届肺动脉高压大会上,专家们提出是否需要将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定义修订为mPAP > 20mmHg。 尽管如上所述,在不同的情况下,mPAP>20mmHg与增加死亡风险相关,但是mPAP从25mmHg降低至20mmHg是否就能改善生存率是尚未被证实。何况肺动脉高压只是一种血流动力学状态,单纯以压力定义肺动脉高压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此外,从血流动力学上,肺动脉高压可分为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与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前者是指存在毛细血管前的肺动脉病变,并由此产生肺动脉高压,后者则主要是指左心疾病患者肺静脉压力增高引起肺动脉压力被动性地增高,这部分患者早期并不存在毛细血管前的肺动脉病变。如要定义毛细血管前的肺动脉病变,除mPAP > 20mmHg外,需要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15mmHg,肺血管阻力≥3wood单位。限定PAWP ≤15mmHg以排除毛细血管后性因素,包含肺血管阻力的指标以尽可能除外无肺动脉病变但可能因肺血流量增多的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这样的话,如果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定义修订为mPAP > 20mmHg,是否毛细血管前后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同时都需要修订,成了专家们讨论的必须话题。最终认为,从本质上说,mPAP>20mmHg并不是定义疾病,这仅表示压力的异常升高。mPAP的轻度升高可以简单地作为强调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

肺动脉高压的分类

肺动脉高压的分类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四届肺动脉高压会议重新修订了肺动脉高压的分类,共分为5 大类:①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② 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③ 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④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⑤ 未明多因素机制所致肺动脉高压。该分类对于制订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 1. 特发性(idiopathic) 2. 遗传性(heritable) ⑴ 骨形成蛋白受体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 2 ,BMPR2) ⑵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ctivin receptor-like kinase type 1 ,ALK1,内皮因子(伴或不伴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endoglin (with or without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⑶ 未知遗传因素(unknown) 3. 药物所致和毒物所致肺动脉高压(drug-and toxin-induced) 4. 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associated with) ⑴ 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⑵ HIV 感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⑶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⑷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⑸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⑹ 慢性溶血性贫血(chronic hemolytic anemia) 5.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 肺静脉闭塞病和(或)肺毛细血管瘤样增生症[pulmonary veno-occlusive disease (PVOD) and (or) pulmonary capillary hemangiomatosis(PCH)] 二、 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wing to left heart disease ) 1. 收缩性心功能不全( systolic dysfunction ) 2. 舒张性心功能不全( diastolic dysfunction ) 3. 心脏瓣膜病( valvular heart disease ) 三、 肺部疾病和 (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owing to lung disease and/or hypoxia)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3. 其他限制性与阻塞性通气障碍并存的肺部疾病( other pulmonary diseases with mixed restrictive and obstructive pattern ) 4. 睡眠呼吸障碍(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 5. 肺泡低通气(alveolar hypoventilation disorders) 6. 长期居住高原环境(chronic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 7. 肺发育异常(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四、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 五、

美国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

点片状影70例(5017%),双肺纹理紊乱110例(7910%),两肺野透亮度增加62例(4217%)。 213 治疗与转归 经住院治疗后所有患者哮喘症状均得到控制,哮鸣音消失,缺氧明显改善,感染控制,并发症改善,尿蛋白从++转为-,白细胞及中细胞粒转为正常,胸片显示双肺炎症吸收。平均住院时间(14±6)d。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4]。湘西苗族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遗传因素、过敏原接触、呼吸道疾病、吸烟、气候变化是湘西苗族哮喘人群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潮湿的住房环境与哮喘的严重程度有关[5]。湘西地处湖南西部,海拔高,气候变化快。卫生条件差,发作时不就诊,延迟就诊或到非正规医院就诊是延误治疗的主要原因, 以致病程长,并发症多。 湘西苗族哮喘的另一特点是肺功能 差,肺气肿、肺心病发生率较高,这是影 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6]。 在肺功能差的基础上,如哮喘发作,其症 状及活动受限制的程度更重。反复发作的 哮喘带来的气道重构可能是进行性肺功能 减低的原因。经抗感染、吸氧、解痉平 喘、补液、纠酸及控制并发症等治疗后, 大多数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糖皮质激素 在控制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但不能治愈哮 喘。免疫疗法特别是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唯 一能根治哮喘的方法[7]。在哮喘非规范 治疗中,全身运用激素及滥用抗菌药物应 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 Nati onal I nstitute of Health Gl obal Stragegy f or as thm a management and p reventi on. NHLB1/WHO Workshop Report[R].N I H Publicati on;1998:3-10.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1中华医 学会呼吸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261. 3 林江涛1关于新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 指南》的几点说明[J]1中华结核和呼吸 杂志,2003:26(3):01. 4 钟南山1内科学[M]1第6版1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3:64-73. 5 耿开兴,王若兵1支气管哮喘的八大危险 因素[J]1中国全科医学,2004,7: 1693. 6 Juni per EF,Guyatt GH,Ep stein RS,et al. Evaluati on of i m pair ment of health related qual2 ity of life in asthma:devel opment of questi on2 naire f or use in clinical trials[J].Thorax, 1992:47:76-83. 7 弥明1支气管哮喘临床药物治疗进展[J] 1河北医药,2004,26:581. (收稿日期:2007-11-15) (本文编辑:康丽涛) ?世界全科医生工作瞭望?美国肺动脉高压治疗指南 David B.Badesch,Steven H.Abman,Gerald Si m onneau,Le wis J.Rubin,Vallerie V.Mc Laughlin 肺动脉高压(P AH)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最终导致右心室功能障碍、衰竭,严重的右心功能不全可致患者死亡。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确切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因素都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产生作用,这些因素导致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最近几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此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在循证医学取得的成果基础之上,将2004年的指南进行了修订。 1 症状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进展发展较快,医生在治疗这一疾病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心肺血流动力学、有无右心衰竭的表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副作用等。对心肺功能分级进行量化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患者之间的情况有所不同,每位医生对心肺功能分级的理解也不一样,并且心肺功能分级与其他预示疾病发展程度的指标之间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心肺功能分级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具有确切的相关性。 2 Ⅱ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Revati o以及静脉或皮下给予Re modulin是批准的治疗Ⅱ级肺动脉高压的药物。ACCP推荐Re modulin为一线治疗药物,因为这种药物效果较好,使用方便。 3 Ⅲ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美国F DA批准5种药物治疗Ⅲ级肺动脉高压,这些药物包括bosentan、sildenafil,静脉注射epop r ostenol、il op r ost、皮下或静脉给予trep r ostinil。ACCP推荐较早期的Ⅲ级患者使用bosentan和sildenafil。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临床上是否显效、药物的毒性以及患者的基本状况等因素。较晚的Ⅲ级肺动脉高压患者推荐使用p r ostanoid、il op r ost或皮下给予trep r ostinil1 4 Ⅳ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都可以用来治疗I V级肺动脉高压患者,ACCP推荐严重的I V级患者静脉使用epop r ostenol。还没有可靠的依据说明口服、吸入以及皮下注射药物对I V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有效,因此一般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5 结语 只有在充分了解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对肺动脉高压进行恰当的治疗。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费用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医生要注意到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其他能够影响肺动脉高压的因素。对病情复杂的患者,要进行充分的评价。因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比较复杂,因此ACCP推荐患者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摘自《美国家庭医生》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李井泉编译) ? 5 5 1 ?

肺动脉高压指南1

2015ESC 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 > 25 mmH? 2015ESC 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的主要亮点为: 1. 该指南的一大亮点是提供了新的治疗流程,并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的分型方面进行了更新。对儿科情况也进行了分类,并将肺血管抵抗纳入肺高血压诊断。 2. 指南基于近期研究证据对序贯和初始联合治疗方案做了推荐,并首次推荐「肺移植治疗」。 3. 指南推荐从超声心动图判定开始诊断流程,继以常见的病因检查。 4. 新指南强调专家中心对肺高压管理的重要性,推荐用于确诊PAH 和CTEPH 的右心室导管检查,应在专家中心完成。 关于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导管检查(RHC )的若干意见 1. 建议使用RHC 确诊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疗。(I,C) 2. 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建议在专业的医疗中心行RHC 治疗,毕竟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I,B) 3. 建议根据RHC 结果判断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效果。(IIa,C) 4. 对于先天性心脏分流,建议行RHC 检查,以协助确定治疗方案。(I,C) 5. 如果肺动脉高压是由左心疾病或者肺部疾病引起,而且考虑行器官移植治疗的话,建议行RHC 检查。(I,C) 6. 如果肺动脉楔压结果不满意,可以考虑行RHC 检查,以明确左心舒张末期压力。(IIa,C) 7. 对于疑似肺动脉高压和左心疾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建议行RHC 检查,以辅助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IIb,C) 8. 建议使用RHC 确诊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 疗。(I, C) 关于血管反应试验的相关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