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及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秧及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秧及定量栽培技术

2014年水稻主推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014年水稻主推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主要特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由全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及其团队创立。其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三个部分:水稻生长发育诊断指标定量化、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定量化和栽培技术定量化。在水稻生长规律方面,用“叶龄模式”将生育进程在时间上精确定量;用群体质量指标理论将高产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各生育阶段的发展指标作精确定量;在栽培技术上,围绕构建高产群体各生育阶段适宜的生长指标,针对不同栽培条件,对密、肥、水等主要调控技术进行精确定量。总体技术思路:以水稻高产群体的各项指标值为目标,通过叶龄诊断对各器官的生产作定时、定向、定量调控,保证高产群体的最终形成;用壮大个体去发展群体,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栽培途径,促进有效生产,控制无效和低效生产;用稳定适宜穗数,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攻取大穗的策略,夺取高产优质高效。其关键技术定量方法:一是根据品种主茎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和播种期预计主要生育期叶龄期和日期。二是根据品种特性和目标产量的穗粒重构成确定有效穗。三是根据种植品种预计主茎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有效穗数和移栽叶龄确定基本苗。四是根据品种类型、目标产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确定总施氮量。五是根据前氮后移原理和叶龄模式确定前后肥比例以及氮肥施肥时期和数量。六是根据预计穗数及够苗期和成穗率确定搁田时苗数及其叶龄期。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以“适宜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物化技术数量”,达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 我省于2009年从江苏引进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生产上示范与应用取得预期效果。其主要特点或优势在于:一是用叶龄模式概括了水稻一生在器官建成、叶片生长等方面基本特征,提出了高产群体空间结构和各生育阶段的群体发展指标和构建高产群体的技术指标和方法,是一项增产技术。据2009-2011年56组同田大区对比试验,精确定量栽培平均亩产公斤,比对照增产公斤,增幅为%。近年,全省各地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出现大批亩产800公斤以上百亩示范方和亩产900公斤以上高产田。二是按水稻高产形成规律确定并量化技术措施,用种、施肥、灌溉等物化投入适时适量,是一项节本技术。三是生育指标量化、群体质量指标量化、栽培技术指标量化,能减

水稻旱育秧的优点及其关键技术

水稻旱育秧的优点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总结了水稻旱育秧的优点,并介绍了其关键技术,包括苗床准备、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适期播种、苗期管理、适时预防病害、适时早栽等内容,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优点;关键技术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幅员1 108 km2,现有耕地4.53万hm2,其中稻田1.6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6.7%。境内十年九旱,旱灾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后,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加之近年来种子、肥料、农膜等农用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迫切需要简单轻便、经济实用的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2003年开始示范的水稻旱育秧新技术,示范面积为0.23 hm2,经实收测产,产稻谷9 264.0 kg/hm2,比传统水育秧增产655.5 kg/hm2,取得成功。2004年在西充县4个乡镇集中示范30.6 hm2,8月召开推广现场会,以后该项技术迅速在西充县水稻生产上推广运用,面积逐年增加。至2012年,全县水稻旱育秧推广面积已达到1.23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4%[1-2]。经过连续多年多点调查,旱育秧比水育秧增产稻谷537.0~847.5 kg/hm2。现将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探索的水稻旱育秧的优点及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水稻旱育秧的优点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水稻旱育秧具有五大优点:一是播种早、出苗早,可提早栽秧,错开农忙季节。二是省种、省地、省水、省膜、省肥、省工,减少生产成本,可实现育苗集约化,育秧专业化。三是发根力强、秧苗素质好,苗子矮健、抗逆力强、成秧率高,栽后返青快、成熟早、产量高。四是秧龄弹性大,可抛可栽可机插,根据需要,旱育抛秧栽培,秧苗入泥浅、缓苗期短、分蘖快,工效高、质量好。五是随着科技进步,旱育秧技术日臻完善,减少了以前用醋或硫磺人为调酸的麻烦,育秧方式更加简便,可有效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推进专业化育秧进程,缓解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紧张的矛盾。由此可见,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中稻种植区,特别是春旱发生频率较高地区大面积应用推广[3-4]。 2 关键技术 2.1 苗床准备 2.1.1 苗床选择。一般选择避风向阳的地块,土壤肥沃、土层疏松深厚、排灌方便、杂草少、无畜禽践踏、便于管理、水位在30 cm以下的菜园地。一般大田需净苗床:小苗(4.0叶龄以下)移栽的225~300 m2/hm2,中苗(4.0~5.5叶)移栽的300~375 m2/hm2,大苗(5.5叶龄以上)移栽的450~525 m2/hm2。

水稻育秧技术

水稻育秧技术 一、培育壮秧水稻育秧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秧。什么样的苗才是壮秧呢?概括起来就是发根力强,植伤率低,插秧后返青快、分蒙早的秧苗。若想育出壮秧,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选好秧田、整好地、施足基肥根据种稻计划,确定育苗面积。选择背风、向阳、离水源近、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杂草少、无病虫、离本田近的地块做秧田。如盐碱地应洗盐,耕层含盐量降到0.2%以下。北方一季稻区多为旱整地,结合耕地施优质有机肥4000— 5000千克/亩,然后整平耙细,要求畦面平,高低不过寸。 (二)做好种子处理选用优良品种。要求纯度高(99.5%),发芽率高(90%以上),发芽势强,整齐、饱满的种子。 1.晒种:播种之前,把种子摊放在席上,铺2—3寸厚,晒2—3天,每天翻动几次。 2.选种:一般进行风选、筛选和比重选三个步骤。比重选的做法是,每百斤水加食盐7.5一lO千克左右,把种子放到盐水中搅拌,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秕谷杂物,取出沉到下面的饱满种子。要求快,一般应在4—5分钟内完成。立即用清水冲洗,将盐洗净,(取种做发芽试验)然后浸种。 3.浸种消毒:北方春播稻浸种一般3—4天,温度在12℃左右。种子吸水达种子重的40%时即可发芽。在浸种的过程中加1%的石灰水或代森铵,克瘟散乳剂5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达防病目的。 (三)适时播种保证质量 1.播种期:要求适期早播。过早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生长慢苗生长弱,容易烂秧;过晚成秧率虽高,但影响适时栽秧。应根据气温变化、育秧方式等确定播期。无论早晚播种都要求下种均匀。 2.播种量:随科技的发展,播量也有所变化。薄膜湿润育秧,亩播量大体在100一125千克左右。而旱育苗的播量在350—400千克左右。播量大小和育秧方法、移栽苗龄有关,一般小龄苗移栽播量大些,大龄苗移栽播量小些。 二、防止烂秧和死苗水稻烂秧是水稻生产中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分析烂秧原因,采取防治措施,对水稻生产有重要意义。烂秧包括烂种和烂芽。这种现象在水育秧、湿润育秧和直播田常有所发生。而死苗现象常发生在塑料薄膜育秧和旱育秧田中。 (一)烂种谷种在出苗前死亡。原因很多,如谷种在储藏期间失去生命力或种子生命力弱;在种子消毒过程中处理不当丧失发芽力;播种过深闷死干死;长期深水缺氧闷死;播后低温种子腐烂而死。防止烂种措施:注意育苗时保温,播发芽率高的种子,严格掌握种子处理的技术要求,适期播种,管好水层等。 (二)烂芽秧苗出苗前死亡。原因是播种后灌水深、低温、缺氧、根不入泥和翻根倒芽。

2017年农业主推技术-农业部

附件 2017年农业主推技术 一、绿色增产类技术 1.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 3.水稻高低温灾害防控技术 4.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5.玉米免耕种植技术 6.夏玉米精量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 7.黄淮海区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高产高效技术 8.冬作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9.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10.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11.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 12.黄淮海夏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 13.米豆轮作条件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4.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5.高纬度地区大豆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16.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 17.花生适期晚播避旱增产栽培技术 18.淮河流域麦后直播花生高效种植技术

19.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20.花生枯萎病及叶部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21.春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 22.饲用油菜生产及利用技术 23.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24.南方稻田油菜机械起垄栽培技术 25.油菜机械化播种与联合收获技术 26.油菜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 27.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28.黄河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29.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30.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 31.大白菜无土育苗防控根肿病技术 32.甘蔗高效节本栽培技术 33.红心猕猴桃综合栽培技术 34.密闭老栗园低位嫁接及配套改造技术 35.高寒区旱地绿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及配套技术 36.荞麦大垄双行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37.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 38.甜菜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39.芝麻免耕直播机械种植技术 40.设施果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与熊蜂授粉技术

水稻旱育秧及抛秧的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秧及抛秧的技术要点 1 水稻旱育秧 1.1 水稻旱育秧的好处 水稻旱育秧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水稻育秧技术。其好处一是在旱地上育秧,保温、增温效果好,安全播种期比水田育秧提早7~10天,有利于躲伏旱及早栽夺高产。二是秧苗体健壮,白根多,栽插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穗子多,一般比水田育秧增产10%左右。三是旱地育秧改善了劳动环境,操作方便,不受水田育秧的早春寒冷之苦。 1.2 主要技术环节 水稻旱育秧在技术上应掌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根据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二是播种前秧地样灌足底水,保证发苗整齐。三是土壤调酸。ph值在6.5以上的土壤,整理秧地时,每平方米均匀施入5~10克硫磺粉调整ph值,使土壤呈酸性,四是施用敌克松药剂防治好立枯病。水稻播种后,盖土前,每平方米秧地用2.5克(含量70%)敌克松,对成600倍液喷雾,杀灭土壤病菌;秧苗一叶一心时,每平方米秧地用1克敌克松,对成10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五是秧地应疏松、平整,播种后盖土应均匀,厚度0.5~1厘米。 2 水稻抛秧 2.1 水稻抛秧的好处 水稻采用抛秧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种、省力、省水、省秧地,

增苗、增穗、增产、增收的“五省四增”功能,简化了水稻种植技术,节约了水资源,是我市水稻节本增产增效的有力措施。抛栽1亩本田仅需苗床面积8~10平方米,比常规育秧节省秧地50%以上;抛栽秧比弯腰曲背插秧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省力许多;一个熟练劳动力一天能抛栽5~6亩,比手插秧快10倍左右,节省生产成本50元/亩左右;抛栽秧能做到每亩本田的窝足苗够和浅植促分蘖,穗子多,单产高,一般比手插秧增产5%以上。 2.2 技术要点 将能起“浆”的旱地苗床土或湿润厢面抹平→在苗床面上每排平行、整齐、秧盘边沿相衔接的摆放4个秧盘(秧盘长与秧厢平行)并轻压秧盘使盘下凸出面的钵体全部入泥→将备好的营养土或稀 泥糊装入秧盘→将粉嘴谷播入钵内(每孔杂交稻种子2~3粒谷,常规稻4~5粒谷)→细土盖种(或踏谷入泥)→喷足水→插竹拱架盖地膜保温保湿。盘育抛秧要注意三个技术问题;一是每亩移栽大田要备35个~40个规格为60×33、561孔/盘的秧盘,用肥沃疏松干壤土50~60公斤或肥沃稀泥糊2挑,加入抛秧专用水稻多功能壮秧剂1公斤,充分拌和后装盘;竹拱架内容25~30厘米;二是播种可用播种器或撒播两种方法,撒播实行以厢按盘定种均匀播撒;盖种用的细土不能含有壮秧剂,盘面上多余泥土要清除干净,以免串根。三是大力提倡盖双膜,即盘上铺一层膜后再搭架盖第二层膜,增强保湿效果。

水稻旱育旱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旱种栽培技术 篇一: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摘要从苗床准备、整地作畦、播种、苗期管理、大田管理、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 培技术,从而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更解决了缺水地区无水育秧的困难,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因此,该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 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现将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如下。 1苗床准备 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的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标准为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直观指标为肥、细、松、软、厚。提倡选用菜园地,实 行水稻育秧、蔬菜种植、油菜育苗一田化,既能培肥地力熟化土壤,又能培育壮秧、壮苗,缓解用地茬口的矛盾。苗床面积根据移栽大田数确定,一般为1∶30~40,即1 hm2大田准备300 hm2左右苗床。

2整地作畦 秧床整地作畦要求上细下粗、上实下松。在播种前施肥并耕翻1~2次,耕翻深度在15 cm以上,做成畦宽1.2~1.4 m、沟宽50 cm、沟深20~30 cm的畦,且苗床四周开好围沟,以保证排水通畅。畦整平后用2.0 kg壮秧剂加干细土20 kg充分混拌撒施25 m2苗床,再反复耙匀于0~5 cm深的土层内,用木板压平,浇透水即可播种[1]。 3播种 按播种50 g/m2计算总用种量,用25%使百克乳油2 500倍液浸种36 h即可直接催芽,催芽至露白后将破胸谷均匀撒播在床土上,可采取分畦称量多次撒播的方法,确保床面落籽疏密一致。撒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2]。再用过筛细土分几次用手撒覆在苗床上,将种子盖严,厚度应以不露籽为宜,厚约 0.5~1.0 cm。土撒完后用漏壶式喷雾器喷水,能使苗床水分充足,种子顺利生根发芽。最后插高20~30 cm的拱架,盖好薄膜,四周压实防止透风。 4苗期管理 篇二: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对全县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水稻栽培技术以“四省”(省水、省秧田、省用工、省投资)“两增”

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 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高燥、保水保肥能力强、灌水方便的地方建苗床,保证整个育秧期处于旱地状态。旱秧追肥的效果差,应重施基肥,以家畜粪肥等有机肥为主,农作物秸秆在秋冬季耕翻入土,腐熟后春季应用。播前20天将速效氮磷钾肥施入10厘米表土层中,同时每平方米用敌克松有效成分1.3克拌入床土中防治立枯病。 2、适宜播量:旱秧苗体小、适宜的叶龄低(6叶以下),播种量可稍大些。粳稻品种3-4叶期移栽的塑盘穴播小苗,秧大田比为1:40-50,每亩苗床播种量为120-150公斤;5叶期移栽的中苗,秧大田比1:30-40,每亩苗床播种量为90-120公斤;6叶期移栽的秧苗,秧大田比为1:20-30,每亩苗床播种量为60-90公斤。 3、播种操作:播前对苗床浇水,使1.5厘米的表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播种后用木板将芽谷轻压入土,上盖0.5-1厘米厚的床土,再盖 1-2厘米厚的麦糠、稻草、松毛等物,然后覆盖塑料薄膜。日均温大于20℃时在膜上加盖遮阴物。 4、水分管理:⑴播种至齐苗保持土壤含水量在70-80%。播前一次性浇透底水,及时盖膜保温至齐苗。⑵齐苗至移栽以控水、健根、壮苗为主。1-2叶期的幼苗蒸腾量小,底墒足的一般不需要浇水。2-3叶期秧苗叶面积增大,但根系不健全,易出现缺水卷叶死苗现象,应在齐苗揭膜后(2-3叶期)浇1次透水。⑶4叶期至移栽前秧苗根系健壮,应严格控水,即使床面开裂,只要中午叶片不打卷就不需要补水。对中午卷叶的旱秧,可在傍晚喷水使土壤湿润。 5、秧苗追肥:旱秧苗床培肥达到标准的一般不需要追肥,苗床培肥未达到标准的重视施用追肥。一般在3叶期,每亩秧床用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复合肥5-7公斤混合加水配制成1%的肥液于下午4时后浇施。干肥撒施易造成肥害。 楚雄市三街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0年3月6日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小麦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谷物的首位。本文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1.播前准备 1.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高产优质良种,加快品种轮作。目前,小麦种植品种多、杂乱现象比较严重,多数品种种植时间长,致使品种抗性降低,是近年来小麦病虫害重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同一地区或同一田块,应加快推新品种步伐和品种轮换,避免多年种植同一品种。 1.2播前整地 播种前需要整地。要求地面平整,大不平小平,地面无坷垃,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小麦生育期间无局部积水,耕翻深度一致,蓄水保墒。翻地前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立方米,以提高地力。有灌水条件的地块,整地要求地面高度差不超过3.3厘米,以利于灌水均匀一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作畦栽培,畦宽120厘米,畦高10厘米。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大力推广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普及油菜育苗移栽,严格按小麦、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做到深沟高厢,排除湿害,早排水、早开沟,尽量降低水位,降低田间湿度。 2.培育壮苗 一是药剂拌种,用矮苗壮、多效唑、矮壮素、壮丰安等拌种能促根增蘖,用立克秀、纹霉净、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病害虫害,要注意拌种药剂量不能过大,并现拌现播,否则会抑制胚芽鞘出土,影响分蘖优势;二是加强对旺长苗的镇压和对冬春麦苗的覆盖工作。镇压要掌握在晴暖天气,重压旺苗,控蘖促根,控旺促壮,减轻冻害。稻草、有机肥,沟泥等覆盖麦苗,可以起到培肥、增温、防冻、护蘖、除草、壮苗等作用。 3.科学水肥管理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3.1施肥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并能使小麦充分吸收各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及其它中、微量元素,促进小麦的增产、增收;合理追肥。根据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应适当晚追,如果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追,有利于拔节并充分提供小麦开花期间磷、钾养分;叶面追肥,每年干热风多发季节,应用0.1%-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每次间隔5-7天,具有抗干热风和补充磷、钾养分的作用,可使小麦增产。 3.苗期化学除草 杂草不仅与作物争水、争光、争肥,导致弱苗,降低抗病力,还是蚜虫、麦蜘蛛等害虫的隐蔽场所,并造成阴暗、高湿环境,利于各种病虫害发生。因此没有进行播前除草的田块应进行苗期除草,苗期除草要注意药剂的安全性,避免伤及禾苗,阻碍其生长。在小麦二叶一心期进行化学除草,可用10%骠马乳油40ml或50%麦乐宁可湿性粉剂150克或20%必除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均匀喷雾。 三、重大病虫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 1、小麦条锈病:小麦锈病俗名“黄疸病”,是小麦生产上毁灭性病害,流行速度快,危害大。它属远距离空气传播,河谷、风口地带发生严重,所以要加强田间检查,及时、准确掌握该病发生情况,在发病初期必须封锁消灭发病中心,及时用药防治,控制早期

小麦小麦标准体系-2

中国小麦标准体系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食物和营养来源之一,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米则排名第三。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我国是小麦种植大国,更是需要编制完整的标准体系,来对生产实践进行指导。我国小麦标准体系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突击性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对提高小麦及其制品的质量,促进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保障主食安全,发乎了重要作用。 农田环境标准 NY/T 851-2004 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种子标准 生产技术标准 GB/T 21127-2007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NY/T 205-1992 华北地区冬小麦公顷产A 6000 kg(亩产400kg)栽培技术规程 NY/T 1301-2007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小麦 1/T 1063-2010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DB3205/T 090-2005 弱筋小麦稻田套播优质高产生产技术规程 DB510824/T 37-2010 无公害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DB13/T 1053-2009 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减蒸降耗节水高产技术规程 DB13/T 775-2006 冬小麦节肥节水技术规程 DB34/T 716-2007 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782-2008 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技术规范 DB34/T 1097-2009 淮北地区旱作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1102-2009 中筋小麦皖麦44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肥料标准 GB 535-1995 硫酸铵 GB 2440-207 尿素 GB 3559-2001 碳酸氢铵 GB 2945-1989 硝酸铵 GB 12025-2001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粒状) GB 15063-2001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 18877-2009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T 2946-2008 氯化铵 GB/T 10510-2009 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 NY/T 227-1994 微生物肥料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497-2002 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植保与农药使用标准 NY/T 1608-2008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范 GB/T 24501.2-2009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 NY/T 1443.1-2007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1部分:小麦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模式图示例

徐稻3号丰产高效精确定量栽培规程 注:本规程适用于淮北稻区。 扬州大学、东海县农业局研制 月 份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栽 培 总 目 标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产量指标:亩产650-700公斤 每亩穗数 23-25万 每穗粒数 120粒以上 结 实 率 90%以上 千 粒 重 26克左右 稻谷品质指标: 国标3级 卫生安全指标: NY5115无公害标准 节 气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生 育 规 律 生育时期 播种 秧 田 期 移栽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 拔节 拔节长穗期 抽穗 灌 浆 结 实 期 成熟 各生育期所需天数 30-35天 35天左右 35天左右 50天左右(全生育期155天左右) 主茎叶龄期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拔长节间伸长期 1 2 3 4 5 株型指标∶株高102cm ,根黄而不黑,全株青秀老健,成熟时有3—4张绿叶 徐稻3号株型指标 茎蘖消长动态 秧苗移栽叶龄7-8,单株带蘖2个以上 每亩茎蘖8—10万 每亩茎蘖30—32万 每亩24—26万(成穗率≥80%) 每亩23—25万穗 叶面积指数 3.5左右 7—7.5 6.5—7.0 4.5 叶色黄黑变化 黑 黄 黑 黄 栽 培 目 标 与 技 术 主攻目标 旱育适龄带蘖壮秧 浅栽、早发、稳长、适时够苗 保证足穗,主攻大穗,稳健生长 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与粒重、改善品质 合理稀播、扩行减苗 亩播量25—30公斤、秧大田比1:10 移栽基本苗按公式计算,一般每亩7—8万茎蘖数,每亩2.14万穴左右,每穴2—3苗,行穴距8×3.5寸 精 确 施 肥 策 略 培肥秧田, 施足基肥, 早施断奶肥, 重施起身肥;秸秆还田,氮磷钾配合;氮肥按公式计算确定总施氮量,基蘖肥与穗肥比例5.5∶4.5~6∶4,穗肥分倒4、倒3叶两次施用,辅助于顶3顶4叶色比诊断调控。 定 量 化 要 求 培肥苗床有机肥2000kg ,45%复合肥50kg ,尿素10kg 齐苗后看苗补肥,亩施尿素5—7.5kg 。重施起身肥,尿素7.5 —10kg/亩 本田基肥∶秸秆全量或高留茬,45%复合肥40kg ,尿素7.5kg(或碳铵20kg) 移栽后5天内施用分蘖肥:尿素7.5kg 促花肥:倒4叶期45%高效复合肥10kg,尿素8 kg 促花肥:倒3叶期施尿素10kg 总施氮量每亩18-19公斤 节水定量灌溉 旱 育 秧 寸水活棵 搁 田 湿 润 灌 溉 病 虫 草无公害 防治 策 略 突出白叶枯病、小穗头、恶苗病的防治,强化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曲病的防治,采用保健栽培为主的农业综合防治,在加强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结合生物农药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环境指标: 产地环境(土壤、大气、灌溉水):符合NY5116、DB32/T343.1规定 土 壤 有 机 质:1.5%以上 土壤速效磷(P 2O 5):15ppm 以上 土壤速效钾(K 2O):120ppm 左右 防 治 方 法 5月上中旬用恶线清、吡虫啉浸种,防治种传病害、条纹叶枯病,用辛硫 磷防治地下害虫,用旱秧灵防除杂草。 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用吡虫啉加锐劲特防治秧田灰飞虱;用杀虫双防治一代二化螟,用三环唑防治苗稻瘟;移栽前用吡虫啉等、综合防治病虫一次。 6月中下旬亩用35%丁苄粉剂80g 化除,结合分蘖肥施用。 7月上旬到下旬用吡虫啉加锐劲特、宁南霉素防治灰飞虱,预防条纹叶枯病;用叶青双或克菌康加井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 8月中旬亩用25%杀虫双水剂250毫升加20%井岗霉素粉剂50g 加25%扑虱灵粉剂25g ,防治二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继续做好白叶枯病防治。 8月底至9月中旬亩用20%三环唑100g 加20%井岗霉素粉剂50g ,防治穗颈瘟、稻曲病两次;注意防治四代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 说 明 1.○12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2.△15基部第一节间拔长叶龄期 ;3..基本苗按叶龄模式基本苗计算公式计算;4.施氮总量(kg)=(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5.叶色比诊断法为:拔节前后植株顶3叶与顶4叶叶色相似,为植株氮素较平衡;顶4叶叶色深于顶3叶为氮素过旺;顶4叶叶色淡于顶3叶为氮素亏缺。 薄水层 够穗苗 ≥80% 倒1叶 长23cm 倒3叶 长39cm 倒5叶 长35cm 穗长 18cm ± 节间 长度 30cm 26cm 16cm 9cm 3cm 倒2叶 长35cm 倒4叶 长39cm

水稻旱育秧技术

水稻旱育抛秧技术 1、合理确定播期根据栽田水源情况及品种生育期,2月下旬至4月中旬均可播种。 2、整地开厢、杀虫施肥、准备盖种土苗床地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略粘、疏松肥沃、且长年未施用草木灰的土或干田,一般1公斤稻种需净苗床10—20平方米。播种前10--15天整地开厢,厢宽1.3--1.5米,厢长不宜超过10米(要有利于通风炼苗),厢面低于周围土面10厘米左右。结合整地开厢,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1--2公斤(注意:不能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草木灰和化肥)和10克辛硫磷杀虫,来回翻挖三遍,将药肥均匀混入10厘米深的土层内,精细平整,做到厢平土碎无杂物,最后在厢面上平盖一层薄膜。同时把苗床旁边的表层土欠细过筛,集中堆放并盖薄膜遮雨,以备盖种用。 3、晒种浸种播种前7—10天用簸盖晒种2--3天,然后将种子用清水浸泡8--70小时(3个昼夜),每天淘洗一次并换清水。播种前几小时将种子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准备播种。(注意:浸种时间绝对不能超过72小时,包衣种子必须先用清水淘洗后浸泡。) 4、播种播种时将苗床进一步挖松欠细整平,然后浇透浇足底水,使苗床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播种前按一袋旱育保姆拌水稻种1公斤对种子均匀拌药,拌药方法如下:先将旱育保姆倒在干净的盆子中,然后将湿润的稻种慢慢加入盆内,边加边搅拌,直到将旱育保姆全部包裹在种子上即可播种。播种先要将稻种分厢定量,然后均匀撒播在床面上,并用包上薄膜的木板轻轻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而后撒细土均匀盖种,以不见种子为度(0.5--1厘米),接着用喷雾器喷水淋湿盖种土(注意喷雾器要先清洗干净,喷水时喷嘴朝天,不要直接冲淋厢面),如有种子露出,要有细土补盖,盖土完毕后可用旱育秧专用除草剂对厢面均匀喷雾进行封闭除草(注意:喷施除草剂之前必须用细泥土把种子盖好,如床面有积水要待积水下渗后方可喷洒除草剂),施药半小时后在厢面上平盖一层薄膜,最后在厢面上插竹弓盖第二层薄膜,并压严四边保温保湿。 5、苗床管理出苗期:播种至出苗重点是保温保湿,一般不揭膜,发现床土干燥应及时适量喷水。一叶期:现针即揭去平铺膜,并加强拱膜的管理。晴天气温高,将薄膜揭开两头,床土失水发白,要适量喷水。(注意:如播种后喷了除草剂,齐苗以前,晴天温度高要揭拱膜透气降温;床面干燥时要补水但不能形成积水,以免产生药害。)二叶期:一要通风炼苗,晴天适当揭膜降温降湿;二要控水促根防病,苗床土要保持干燥,叶片不卷筒,就不必浇水,秧苗长到1.5叶时,用敌克松1000倍液喷施,预防立枯病。三叶期:继续通风炼苗,并要施肥促蘖,每一分苗床地用尿素1公斤、氯化钾0.6公斤兑200公斤清水泼施,施肥后必须用清水洗苗。若当时气温偏低,只用腐熟清粪水促苗。四叶以后,除雨天外,要注意通风炼苗,先日揭夜盖,后逐步过渡到全天揭膜炼苗,但要注意的是竹弓不取,薄膜不收回家,如遇下雨或寒潮,要立即盖膜防雨防冻,天气好转又将薄膜揭开;营养管理方面要做到每长1片叶适量追施1次肥水。 6、抛栽抛栽前3—5天防治一次螟虫,前1—2天整平栽田并施肥,扯秧前一天下午苗床浇一次透水,以利起苗及秧根带有“吸湿泥球”。扯秧时,先用秧铲铲松或锄头挖松苗下土壤,一株或两株秧苗作一蔸拔起。抛秧时水深不能超过1厘米,抛秧后48小时内,田间严禁灌水,促进扎根立苗。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培训内容要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培训内容要点 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在提高单产、确保粮食安全中的独特作用 (一)在当前主攻水稻单产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能发挥重要作用 地少人众,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中国,解决粮食安全最主要、最可靠的出路是主攻单产。而1997年全国水稻平均单产424公斤至2006年只有425公斤,10年单产徘徊不前,是影响我国稻米安全的主要障碍。主攻单产要靠三方面条件:一是农田水利和物质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潜力更大的良种;三是增产适用栽培技术的集成和普及推广。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良种(包括超级稻)大批涌现,潜力可超过当地平均产量的50%,故良种不是当前单产不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关于物质技术条件,一些地方农田水利建设亟待加强,但投资大,周期长;而化肥、农药的生产供应,基本是得到保证的,氮肥的施用在不少地方有施用过多的情况,都不是限制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大量事实证明,多年来许多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得不到普及推广是影响单产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部的调查指出相同的品种、不同的栽培技术,产量差异可高达30%以上。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可以把多种外在资源因素和内在种资基因实现最佳配合,充分发挥良种、土肥、植保、农机等成果的综合增产作用,大幅度提高单产,在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的综合的作用。 (二)发挥栽培技术的显著增产作用,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已有的、成熟的增产效益最显著的先进适用技术的选择和推广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已显示了它的这种显著作用。 为适应农村劳力大批进城的新形势,水稻栽培技术必须“轻简化”。但过于简化粗放的技术,不能增产。这种轻简不高产技术大量扩展时期,虽然起稳定面积的作用,但也正是我国水稻单产长期徘徊的时期,我们不能不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 但与此同时,我们在江苏研究形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从2005年开始,在云南、贵州、河南、江西、广西、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等省和当地农业行政、科研、院校和农垦合作,在籼、粳稻,单、双季稻,手插、抛栽和机插栽培上引进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在相同的品种和施肥水平下,均比当地现行栽培方法能增产10%以上,高的可达20-30%,并收到省种、省水、省肥、省工的综合作用。在农业部开展的万亩连片高产创建活动中,应用精确定量栽培的产量达标率很高,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重视,列入重点推广。

旱育秧技术要点

旱育秧技术要点 旱地育秧 1、苗床制作:要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土或肥力较好的冬闲田作苗床,选择无雨天进行耕地碎土开厢,一般1亩大田备苗床约25—30平方米,即:苗床厢长25米左右、厢宽1.2米左右、高10厘米左右,周围开好排水沟,床面的土要细碎、整平。 2、苗床培肥:在播种前一个月,按每一个平方米的苗床上均匀撒施20斤好细厩肥,再用4两普钙肥、1 两钾肥溶于20斤浓的猪粪水中(用木棍搅拌溶化),均匀泼撒在苗床上,最后用废旧薄膜或旧编织袋覆盖苗床进行堆沤。 3、盖面土准备:每平方米准备36斤筛过的细肥土。 4、播种: ①种子处理:用清水将种子淘干净后浸泡24小时或36小时,然后捞出种子沥水,将湿种子与旱育保姆搅拌,边加边搅,一直到旱育保姆均匀地把种子包起来,就可播种。 ②播种量及密度:若7片叶移栽,每平方米可播八钱干谷,(种子未泡水)栽晚的可播稀一点,一般每亩大田要秧地面积25—30平方米,原则上按摆水秧密度,1寸一颗谷子。 ③播种及播种时间,当气温稳定在15℃左右,可播种,播种时先将苗床挖松碎细,刮平,用清水泡透,将种子均匀播在苗床上,再用薄膜包木板把种子轻轻压入土中,再用准备好的盖面土,撒盖在种子上,撒泥巴的厚度0.6—1cm,最后用薄肥平铺在苗床上,等水稻立针后揭膜,然后盖拱膜(拱膜可用无纺布)。

5、苗床管理:①一般5—7天不揭膜,等谷子立针50%以上,揭去地膜,让其自然生长,若遇低温要盖拱膜,保持拱内温度25℃左右,拱棚内吊一根温度计,若超过35℃,揭去拱棚的两头降温及中部降温,温度保持在20℃左右,注意观察湿度,秧苗不卷筒,泥巴不发白,不要浇水,反之就要浇水,而且要浇透,保持苗床湿润。 ②追肥:秧苗长到2叶时,追一次断奶肥,每分地用3两尿素兑20斤水泼施,同时用25克磷酸二氢钾兑水10斤喷施。 ③注意防治病虫,特别注意立枯病,主要用敌克、普力克防治。 6、大田栽插:宽窄行定距栽培,宽行1.2尺,窄行6寸,退步行6寸,错窝栽培,栽两粒谷秧,每株带3个头以上,保证每亩有11100穴左右。 7、施足底肥:草粪2000斤,并施尿素15斤,普钙60斤,钾肥16斤,锌肥4斤,将化肥均匀地撒在草粪上再犁田。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要点 规范化育秧技术是实现水稻机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及硬盘育秧三种。规范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壮、无病无杂。 (一)技术工艺流程 (二)育秧前期准备 1. 床土准备 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5~6)的营养土。培育每亩大田用秧需备足营养土100㎏,集中堆闷。 2. 种子准备

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双季稻应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每亩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备足种子。 种子处理:种子需经选种、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机械播种的“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的芽长不超过2mm。 3. 苗床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或大棚苗床)。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苗床规格为畦面宽约140cm,秧沟宽约25cm、深约15cm,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深约25cm。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三)播种 为了确保规范化育秧质量,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宜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播种方法。 1. 工艺流程 铺放育秧载体装床土洒水播种覆土 2. 确定播种期 根据适宜机插的秧龄,参照当地常规栽插时间倒推适宜播种期。 3. 铺放载体 育秧载体有软盘、硬盘和有孔地膜。根据不同水稻品种,每亩机插大田约需15~25张软(硬)盘。双膜育秧按每亩大田准备长5m左右、幅宽1.5m的有孔地膜,孔距一般为2×3cm,孔径2~3mm。 根据不同育秧方式铺放不同载体。软(硬)盘紧密排放于苗床上。双膜育秧将打孔地膜平铺于苗床上,四周用木条固定,以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河南省南阳区域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栽培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同样适用于豫中、豫中南区域小麦生产。 1术语和定义 1.1 豫中、豫中南补灌区 主要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北纬33度区域的广大麦区。该区是我省小麦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粮调出区和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1.2 高产 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 1.3 优质 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1.4 高效 与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10%,生产成本与对照麦田持平或有所降低。 2品种选择 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但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该生态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且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该区域适宜种植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适宜该区域推广的品种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该区域是晚霜冻害和“倒春寒”易发区,应注意选择抗冻性强的品种。 3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3.1 各主要生育期壮苗指标 3.1.1越冬期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末期至二棱初期,主茎叶龄6~7叶,单株分

蘖3~4个,单株次生根5~8条,分蘖缺位率低于15%。 3.1.2 返青期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末期,主茎叶龄6叶1心或7叶1心,单株分蘖5个以上,次生根10条左右。 3.1.3 拔节期幼穗分化至药隔分化期,主茎叶龄9~10叶,节间总长度5~8厘米。 各生育期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 3.2 群体动态指标 亩基本苗20~25万,越冬期群体70~80万,春季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成熟期亩成穗40~45万。 3.3 产量结构指标 3.3.1多穗型品种高产麦田亩成穗数43~46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3克以上;中产麦田亩成穗数36~42万,穗粒数3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 3.3.2 大穗型品种高产麦田亩成穗数30~35万,穗粒数45粒以上,千粒重50克以上;中产麦田亩成穗数30万左右,穗粒数45粒左右,千粒重45克以上。 3.4 各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目标 4.4.1冬前及越冬期管理目标: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3.4.2 返青—抽穗期管理目标:通过分类肥水管理,促弱控旺转壮,协调群体与个体、地上与地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保苗稳健生长,构建高质量群体,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 3.4.3抽穗—成熟期管理目标:搞好“一喷三防”,及时防病治虫,养根护叶,防倒延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4栽培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精选种子

小麦农技推广工作方案5篇

小麦农技推广工作方案5篇 为圆满完成20xx20xx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把小麦、水稻优质高产抗逆栽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户、应用到田促进小麦、水稻产业更高层次推进确保农产品供给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 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小麦、水稻高产创建为依托以服务主导产业为导向以农业超新科技为支撑以主推技术为目标夯实自身基础 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解决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农技服务进村入户到田使农民真正受益 二、工作目标 1.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参加培训倾听专家授课 2.规范服务行为遴选示范户亲自定门牌签订协议书入户搞调查寻求新对策定期作指导;集中搞培训发放明白纸;制定指导方案填好两个手册做好指导记录;阶段小结年终总结;政策到户信息到户技术到户 3.注重辐射带动指导示范户带动周边户推动全村小麦产业再上新台阶 三、主推技术 A.小麦主推技术:优质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测土平衡配方施肥技术机械化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B.水稻主推技术:水稻旱育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四、具体工作计划安排 1、1月宣传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工作让农民了解此项工程的重要性及目的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制定工程实施工作方案、技术方案 2、2月建立技术指导员、核心示范户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任务和职责并签定协议和合同使工程实施有序进行抓好小麦播种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制定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对核心示范户及有关农户进行培训指导小麦田间管理 3、2-3月份抓好小麦除草、防病虫为主的田间管理搞好对核心示范户及有关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 4、45月抓好小麦施肥、病虫害防治防倒伏的田间管理做好测产验收 5、6月搞好小麦项目验收、总结及材料上报工作 6、56月份指导育秧工作选择秧田和适宜示范户的育秧方式指导秧田期肥水管理培育壮苗针对示范户实际生产情况确定肥料用量和施肥方法确保栽插质量指导大田前期管理工作 7、69月份指导大田中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组织一次现场会在此期间指导农户不少于810次重点指导内容是合理施用穗肥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在每次病虫害发生前根据县植保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