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呈贡区第一中学邹秀存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2.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重要题材;教材渗透的符号化、模型化思想及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3.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并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在“观察分析-抽象表示-符号变换-解释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体会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中蕴含的模型化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算术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是从算术模型到方程模型的首次尝试跨越,对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该内容属于2012年审定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简单方程有所认识,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但多数学生说不出方程的本质。

2.学生已会用算术模型和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说不出算术算式与代数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感受不到方程是更简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3.学生尽管已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缺乏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也没有交流、合作、质疑的意识,不会用数学方式去思考。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想也敢说。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二)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均是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解决,体会方程

播放2010年南非世界杯宣传曲。

出示问题:

问题一.巴西队在2010年世界杯小组赛中,胜了2场,平了1场,负0场,巴西队的积分是多少?

问题二.巴西队在2010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中,共参加了18场比赛,只负了2场,共得分34分。巴西队胜了几场?

通过问题二用方程方法的成功解答,从而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师生活动: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对于问题一,学生用算术方法很容易解决,接着出示问题二,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困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方程方法解答。

问题二用算术方法难以解决,用方程方法得以解决,从而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将教材中的行程问题更换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比赛问题,是基于以下三点考

虑:一是世界杯比赛问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体会方程的进步性有待于后续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体会。

三是发挥了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

(二)结合实例,抽象概念

1.对于问题二列出的方程,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

2.运用方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三.七年二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65%,比女生多12人。问七年二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问题四.测量这面墙的宽度为110cm,每张纸宽度为26cm,横向可以放4张纸,要求相邻两张纸的间隔是相等的。问相邻两张纸的间隔是多少cm?

3.比较解决前三个问题列出方程,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师生活动: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的有关概念。

出示问题三和问题四,辅之以板书、示意图理解分析题意,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列出的方程的共同点;举反例等活动,认识到这是一类新的方程,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方程的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等概念,这样处理顺畅自然。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挖掘概念在生活中的源头活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启发、师生问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发现之旅。】

(三)追溯历史,深化认识

1.教师介绍方程史:《九章算术》及元代数学家李冶的“天元术”。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天元术”

问题五.我的年龄比王丹的年龄大13岁,比王丹的年龄的2倍少1。问王丹同学的年龄是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介绍我国古代对方程的研究历史。结合李冶的“天元术”深化对“元”的理解。

鼓励学生运用“天元术”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的发展历程与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教育价值。挖掘《九章算术》及“天元术”的有关历史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完整深刻的认识,突出教学重点。】

(四)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问题六.我上周到北戴河第三中学参加全市数学教学研讨。早上从学校出发,行驶60千米后到达抚宁县城,继续行驶15分钟到达榆关路口,最后行驶15千米到达北戴河火车站,全程共用时1.5小时。假设全程行驶是匀速的。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求出我校到北戴河火车站的路程吗?

师生活动:(1)教师鼓励学生画示意图。

(2)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中的数量进行梳理,逐步建立表格。

(3)师生共同探索表格中前三列中各个量的表示。

(4)学生借助自主探究卡独立探索表格中后三列中各个量的表示。

(5)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用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6)开展解后反思交流。

【通过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表格将数学问题分解为数量关系的表示问题,采用“教师引路—自主探路—合作修路—共同走路”的教学线路,使学生逐步完整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渗透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相等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突破教学难点。】

(五)畅谈收获,寄语人生

1.启发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总结。

2.教师结合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x+y+z对学生寄语人生。

教师寄语:相信每一个人对x、y、z的涵义都有不同的理解,最后真心祝愿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执着与勇气构建自己美好人生的多元方程。

【将方程这一词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将整节课的思想教育推向了高潮。】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人课题,然后运用算术的方法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2、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本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而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3、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解决间题,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寻找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及作业的布置等环节中,教师都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4、渗透建模的思想.把实际间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教师有意识地按设未知数、列方程等步骤组织学生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算术平方根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六章实数 上信中学陈道锋 6.1平方根 第1课时算术平方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或计算器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师出示下列问题1,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1由学生直接给出结果. 问题1 求出下列各数的平方. 1,0,(-1),-1/3,3,1/2. 问题2下列各数分别是某实数的平方,请求出某实数. 25,0,4,4/25,1/144,-1/4,1.69. 对学生进行提问,针对学生可能会得出的一个值,由学生互相交流指正,再由教师指明正确的考虑方式.

由于52=25,(-5)2=25,故平方为25的数为5或-5. 02=0,故平方为0的数为0. 22=4,(-2) =4,故平方为4的数为2或-2. 问题3 学校要举行美术比赛,小壮想裁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一幅画,这块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分析:本题实质是要求一个平方后得25的数,由上面的讨论可知这个数为±5,但考虑正方形的边长不能为负数,所以正方形边长应取5dm.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归纳出新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读作“根号a”,a叫作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分析: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完整版)《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都匀市杨柳街中学张启航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 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懂得使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平方与开方之间是互为 逆,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2)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 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学情、教法分析: 《算术平方根》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第6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数的平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是《实数》的开篇第一课,掌握好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为今后学习根式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作出了铺垫,提供了知识积累。本节课中重难点不多,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探索、交流、

合作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教具:课件、计算机、投影仪。 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我们知道,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边长,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救出;知道面积,怎样求边长呢?如:“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 (1)谁来说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大家说了很多方法,我们知道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方法填写下表: 2、想一想: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10 dm2,它的边长是多少? 表中的数,我们很容易知道是什么数的平方,但10是什么数的平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算术平方根”,学习后大家说知道了。 二、感知新知识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从填表知道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日志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其主要学习目标为: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4、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而易见,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教材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教科书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主线,围绕合并、移项、去分母、去括号几大步骤依次展开的,并把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也逐一分

散到这四大类型中,这样看起来,线索明朗,难点分散,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不然,教学实践证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很难,除了由于不细心造成符号错误,去分母漏项问题,教学中并没有遇到多大阻碍,而对于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最感头痛之处。如何理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如何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往往使学生们抓耳挠腮,束手无策。所以像本章的知识显得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师生的引生的引导和探索,难以让学生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不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认识到这一点,就在七年级两个班中进行对比实验:(1)班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2)班则打破编排顺序,先集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再讨论其应用。并把实际问题按照问题情景进行分类:和(差)倍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积变形问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商品打折问题、利率问题、方案设计问题等,引导学生探索每类问题的本质,探究其内在联系,构建模型。 本章学习结束后,我分别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相关无几,而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则有较大差异,打破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的(2)班成绩明显高

《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吴春娥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探究,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了解诗人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二、释题与背景: 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2、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放声朗读,并自习三分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四、品读诗歌,把握情感 (整体情感感知) 1、李白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悲、欢、愁(板书) (前半部分品读) 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甚至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

(完整版)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教案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概念辨析 教学目标:通过此教学片段使学生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详尽辨析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 教学过程: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是初中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因为它们定义相近,联系紧密,所以初学的同学很容易混淆。为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现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 ,那么这个数x 叫做a 的平方根。例如, ,2是4的平方根,,-2是4的平方根,即2和-2都是4的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例如, ,正数2是4的算术平方根。虽然,但-2不是正数,所以-2不是4的算术平方根。 2.表示方法不同。 平方根:一个非负数a 的平方根记做。例如,5的平方根记做。 算术平方根:一个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例如,5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 3.个数不同。 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例如,16的平方根有两个,一个是4,另一个是-4。 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且这个数是正数。例如,16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是4。 二、联系 1.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包含了这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一个。 例如,9的两个平方根是 ,其中3是9的算术平方根。 2.二者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相同。 3

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 只有非负数才有算术平方根,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一个数没有平方根,它一定也没有算术平方根。 课堂小结: 区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定义不同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 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 非负数a的非负平方根叫a 的算术平方根 个数不同正数有两个平方根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表示方法不同 联系: (1)具有包含关系。 (2)存在条件相同: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3)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是0。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6是36的算术平方根。 (2)7是49的一个平方根。 (3)2)4 ( 的平方根是-4。 (4)0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都是0。 2.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225.(2)(3)0.49 (4) 教学反思:

平方根 教案(教学设计)

平方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的拼图活动及探索无理数的过程,提出问题:面积为13的正方形的边长究竟是多少? 学生活动: (1)完成填空: a2=_____;b2=_____; c2=_____;d2=_____; e2=_____;f2=_____。 (2)a,b,c,d,e,f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你能表示它们吗? 2.师生互动: 集体交流后,说明无理数也需要一种表示方法。 二、讲授新课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___,那么,这个正数就叫做___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做根号。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例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要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般的方法是先按平方的概念来找哪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

例2: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米)与下落时间t(秒)的关系为h=4.9t2.有一铁球从19.6 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活动: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然后交流。 三、小结 1.内容总结: 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 2.方法归纳: 转化的数学方法:即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2.会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4.了解乘方和开方是互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平方根和开平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2.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算术平方根吗?算术平方根有什么性质。 2.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3的平方是___________,还有其他的数的平方是9吗? 二、讲授新课 1.想一想: 平方等于的数有几个?平方等于0.64的数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然后交流,得出平方根的定义。 2.教师活动: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____,那么,这个数就叫做___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 2.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师生问好.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答:某数为3. (其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掌握诗歌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反复吟咏,明确作者的抒情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批判的看待李白“及时行乐”的观点,学习李白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能朗诵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吧?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题解背景 1、作者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2、《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径须沽取(沽:酤) 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 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②呼儿将出换美酒()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四、听朗读,正音 五、作品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平方根教学反思 (2)

《平方根》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含义,并能熟练地用语言和公式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掌握平方根的符号表示,能正确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知道两种符号的含义。并熟练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回顾自己的课堂,觉得又优点又有缺点。做的比较好的是备课比较充分,设计严谨,注意了细节的处理。教案的设计贴近学生,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练习题的设计比较恰当。还有一点就是评价学生时注意使用亲切的语言,让学生勤学、乐学。 当然这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好: 1.忽视平方根表示的规范化由于我忽视了在课堂上的平方根表示的示范,使得有不少学生能够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但是符号表示不规范。 2.没有对概念进行总结在实际操作时,由于临近下课,时间较仓促,所以无论是学生的总结还是教师的总结都显得比较贫乏,没有抓住实质。在今后的总结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方面,数学思想方法等不同方面进行有效的小结,而不要流于形式。 3.学生的练习不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阶段,后果就像一座没有合格框架结构的摩天大厦一样,早晚会因为经不住考验而倒塌。所以,今后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习巩固

的时间,多提供一些类型不同的题目,使学生在练习中慢慢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见的几种错误主要有: 1.在求数a的平方根时,学生往往会用连等的式子来表示 2.错在符号乱用,添加或缺少正负号,导致等式无法成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讲解,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不是很多,但这是学好平方根的关键,为后面学习立方根及运用平方根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是一个关键。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如个别题目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了一点,不利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注意这些问题,确保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听懂。

。《算术平方根》教案

6 .1算术平方根 袁新启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对数的认识要由有理数范围扩大到实数范围,而本课是学习无理数的前提,是学习实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实数运算的基础,对以后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些完全平方数,能说出一些完全平方数是哪些有理数的平方,同时对乘方运算也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经历从平方运算到求算术平方根的演变过程,体会两者的互逆关系,发展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算术平方根的过程,能用算术平方根求某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算术平方根与被开方数之间的大小变化规律. 难点: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一个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 1.5m,求这个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已知一个正方形画布的面积是25dm2,求它的边长. (3)如果一个正方形展厅的地面面积为55m2,求它的边长. ●探究归纳 我们知道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分米;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方法填写下表: 正方形的面积 1 9 16 36 55 …边长 1 3 4 6 0.4 ?… 2 点●概念引入 定义: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试一试】略 ●讨论性质 a可以取任何数吗? 表示的是什么数?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 例2、下列各式中哪些有意义?哪些无意义?为什么?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程的特点是含x的项全部在左边,常数项全部在右边。今天要学习的方程类型是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通过移项的方法化归到合并同类项的方程类型。教学重点是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 我是从复习旧知识开始,合并同类项一节解方程都是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作铺垫,再引出课本上的“分书”问题,应用题本身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难度,讲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避重就轻地给了学生分析提示,通过填空的形式,找出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列出方程后,发现方程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这个方程怎么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怎样解此类方程。方程出示后,通过学生观察,怎样把它变为我们之前的方程,也就是含x的项全部要在左边,常数项在右边。学生回答右边的4x要去掉,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要同时减去4x才成立。左边常数项20用同样的方法去掉,通过方框图一步步演示方程的变化,最后成为3x-4x=-25-20,变为之前学过的方程类型。 通过原方程、新方程的比较(其中移项的数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发现变形后相当于把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4x,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为-20,进而揭示什么是移项,在移项中强调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是

不要变号的,再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把它变为我们学过的合并同类项的方程。 学习了原理之后,把例题做完,板示解题步骤,特别是每一步的依据,进而给学生总结出移项解方程的三步: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练习反馈环节,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解方程,明确各步骤,下面分别是移项正误判断、解方程、应用题,分层次让学生掌握移项法则以及解方程,最后再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学生已经知道了移项变号的知识,那么怎样在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讲授该知识,我有点困惑,还是接学生的话,通过学生来挖掘“移项”的原理。 2、语言不够简练,教师分析得多,学生的参与讨论性不高,发表看法机会少,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锻炼。 3、课堂学生练习环节有问题,其中男生板演了一道题,以为简单就过了,实际在后面发现错了,导致教学进入到应用题部分,再回过头来纠错,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点评作业时,应该让学生多说是怎么做的,说出各步骤,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在教学媒体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实物投影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可以清晰地展示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国家一等奖《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五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还是浅层次的。本堂课旨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本班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强。 重点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他带着酒气从遥远的盛唐飘然而至。他有着“千古诗才,无人媲美;一身傲骨,气压群雄;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巅峰代表诗人——李白。 活动2【导入】二、回顾作者诗歌特点 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及其诗歌的特点。 活动3【活动】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把这首诗先读一遍,一边读诗歌一边看注释,圈点勾画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2.请一位学生读诗歌,师生共同正音。 3.课件展示重要字词的读音,提醒学生做笔记。 将(qiāng)进酒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 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4.请学生放开声音再自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活动4【活动】四、指导诵读吟诵诗歌 1.全班放声齐读一遍这首诗。 2.师生共同探讨诵读诗歌的方法。 3.小结诵读方法。 教师从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等方面进行点拨总结。 活动5【活动】五、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过渡:刚刚我们在诵读的时候,有些句子我们读的高亢,有些读的低沉,这是依据什么而定的?的确,这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关,下面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挑选你们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情感? (以下讲解依据学生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提问:抒发了什么情感?为何而悲? 时光的流逝,人生苦短。我们知道,自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 课件展示:还有: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以及《三国演义》卷首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 2.小结:开篇李白就悲叹人生苦短,人生就如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想我李白啊,满腹经纶,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 课件展示:作者的《秋浦歌》也有这样的感叹。“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过渡:诗人是不是一悲到底了呢?接下来诗人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平方根》教学反思

《平方根》教学反思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是初中数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初学时由于对定义、符号表示把握不准,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供以后教学参考。 一、概念理解不清,造成错误。 例题1、计算 错解: 剖析:误将求解的算术平方根,当成了求的平方根,得出了两个值,造成错误。 正解: 评注:解这类问题时,应先判断是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还是算术平方根,然后再求解。 二、误将用算术平方根表示的数值当成原数,造成错误。 例题2、求的平方根。 错解:的平方根是。 剖析:该错解有两个错误,(1)所求的平方根应为两个值,一正一负,而不只是一个正值;(2)误将用算术平方根表示的数当成了原数81进行了求解。 正解:因为,所以求的平方根,即是求9的平方根,由于,因此的平方根为。 评注:求解时应审清题意,特别是问题用怎样的符号表示的数,然后再求解,以避免出错。 三、化简含有的式子时,没有考虑的取值范围,造成错误。

例题3、当时,化简。 错解:原式= 。 剖析:没有考虑这一条件,只将化简为成一负值,造成错误。 正解:原式= 。 例题4、化简:2a++,(其中) 错解:原式=2a+4-5a+1-3a=5-6a。 剖析:没有考虑这一条件,只将+ 化为4-5a, +1-3a,造成错误,事实上由a的取值范围,可得4-5a≥ 0,1-3a≤0,所以=4-5a,=3a-1。 正解:原式=2a+4-5a+3a -1=3。 评注:该题中把握住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以及的非负性是正确求解的关键。 总之,正确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还有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其次,要强化训练,并在练习中及时总结,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而不应凭想当然,造成错误。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 3、经历把具体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我的年龄乘2减20得32。 请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用算术方法解的有用方程解的。这时提出方法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探究新知: (一)练一练: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并讲明理由。 (1)-2+5=3 (2)3X-1=7 (3)x+y=8 (4)2a+b 分析“我的年龄乘2减20得40. 设我的年龄为X岁。(设未知数) 年龄X2-20=40 (找出等量关系) 2x-20=40 (列出方程) (二)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 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解:(1)设宽为xcm,那么长为1.5xcm。 (2)等量关系:(长+宽)×2=24 (3)1.5x+x=24 ②国庆节商场进行打折活动的时候,晨晨同学看中一件 运动衣,按8折销售为80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 解: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则:

0.8x=80 ③因校园搞绿化,有一棵树刚移栽到我们学校时,树高 为2米,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米,几年后树高为5米? 解:设x年后树高为5米,则: 2+0.3x=5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你们列的三个方程,有什么样的特点? 1.5x+x=24 0.8x=80 2+0.3x=5 注意: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问题①:一元一次方程中元指的是什么?次指的是什么? ②判断下列成员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家庭成员,能否进入家庭聚会之门?若不行,请说明理由。 第一组: 1)、5x=0 2)、 1+3x 3)、y2=4+y 4)、 3m+2=1-n 第二组: 若2xb+1=5, (a-1)x2+x=3也想参加聚会,a,b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估算2+0.3x=5中x的值。根据学生的回答,当x=8或者x=10时,怎样来验证?引导学生用左边等于右边进行检验: 把x=1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 右边=5 左边右边=5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方程2+0.3x=5的解 a、学生自己练习当x=8时,是不是方程的解 b、学生总结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c、什么叫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1=4是方程吗? (1) x (2)列式表示a与3的差等于-2。 (3)上题列出的式子是方程吗?如果是,未知数是什么?方程的解是什么?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综合题:天平的两个盘A、B分别盛有51g,45g盐,设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g盐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

算术平方根教学反思

算术平方根教学反思 周练 算术平方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是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第一节,学生对数的认识要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的范围,而本课是无理数的前提,是学生实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实数运算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平方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这是学生平方根的关键,为后面学习立方根及运用平方根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是一个关键。从选择课题,到设计教案,板书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经历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只为达到课堂设计的最佳效果,令学生有收获。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例题练习题的选取,甚至是对学生设置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用词都是细心修改。最终这节课得以顺利完成。上完这节课后,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且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2、最后小结的环节设置比较好,能够让学生自己主说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以及感受,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与乘方互为逆运算的“开方”,只要能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在意义上理解了解算术平方根,后面的计算也就容易多了。这也是这节公开课做得不足的地方,新课的容量有限,所以将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和求某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上。在后面的课时,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乘方与开放互为逆运算。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以后有待改进。 最后,要感谢涂老师、龚老师课前耐心的帮我听课,帮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感谢前来听课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感谢课后童校长的精彩点评和细心指导!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比如课前应该做足功课,了解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做大量的练习来领会要点等。每一次公开课的经历,都将成为我工作历程中重要的一笔,现在我也信心百倍,全力以赴迎接未来的挑战!

平方根的教学设计

平方根(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棋盘上的故事”就认识了一种运算“乘方”,并能熟练计算任何 一个数的平方.知道正数的平方是正数,负数的平方是正数,0的平方是0. 在八年级上册第 二章《实数》的学习中又认识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已能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那么这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平方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用.并对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 索---类比----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第二章《实数》的第二节.本节安排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在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发展学生的 抽象概括能力.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用.并对“平方根”和 “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索---类比 ----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 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掌握概念,而且提高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求同与求异的思维,通过比较提高思考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的精神.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根的概念. 2.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 根和平方根. 3.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 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2.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平方根的运算. 五.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它却又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特别是要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讲行程问题,是学生最难解决的一类应用题,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环形跑道中的追及问题),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和处理,增加了几道例题,由直线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到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而分析寻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画图分析,二、列表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等量关系,从而更容易列出方程,通过这样的方法,使逐渐掌握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活动和交流,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自己分析,相互探讨,哪怕是错了再进行纠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使我深刻体会到:课前备课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设计好教学内容外,还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真正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线进行了教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可能是课堂对他缺乏吸引力,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通过本节课,我对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

李白 将进酒 教案

李白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2.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初中数学平方根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平方根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先讲平方根,再讲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属本章的重点内容。它是后面学习实数的准备知识,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内容,主要介绍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下一节立方根的学习可以类比平方根进行,因而平方根的学习必须要打牢基础。另外,从运算角度来看,加与减,乘与除,平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所以平方根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在教材处理上,本节课我除了利用课本上的引例,提出问题外,还增加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活动,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知识,和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本课时的重点是:使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思考的过程,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本课时的难点是:经历探索平方根性质的过程,并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情景引入 平方根概念的引入,由实际问题引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它的边长为多少?面积为9时?4时?边长分别为多少呢?),到提出问题(面积为a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呢?),再到解决问题(若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符合题意的方程为),最后归纳出问题的实质(要找一个正数,使这个数的平方等于a)。本环节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通过复习过渡 首先由学生回答3道计算平方的算式,然后由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互逆运算的知识,启发学生找出等式两边存在的联系,最后我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点播:等号右边的数叫做等号左边各数的平方数;反过来,等号左边各数就叫做等号右边各数的平方根。这样做,有利于使学生意识到本章的学习将是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再发展的过程,并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并且在思考中感受思维的美,在探索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从而获得最佳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