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验22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医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中医护理方向的必修课。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中医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两大部分。基本知识部分涵盖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讲解力求使学生对中医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护理技术部分则包含了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运动、用药和针灸调护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实验实训或临床为主,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生理、病理及诊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为将来在中医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医护理学》采用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实验实训及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注重每一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说明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的地位,适当对比现代护理理念,突出中医特点。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

本课程共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实训22学时,考试2学时。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

(二)实验项目、性质与器材、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中医基本知识

第一章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的含义;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概念和内容。技能目标: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态度目标:热爱中医事业,立志为中医而奉献。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医护理在典籍中的体现:历代医著、医家对护理的记载和论述。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独特的护理技术。

)

【教学建议】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中医哲学思想(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学五行说的基本内容。

技能目标:学会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态度目标:用物质的、运动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和现象。

|

【教学内容】

第一节阴阳:阴阳的概念、内容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五行的概念、事物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生克乘侮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通过教学录象和现实生活举例,印证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观、辩证观、矛盾观、运动观、平衡观,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观点分析事物和现象,并逐步应用到中医学中。

第三章中医生理(6学时)

【目的要求】

$

知识目标: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五脏生理功说明相应的人体生理、病理现象。

态度目标:正确看待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培养探索人体未知奥秘的兴趣。

【教学内容】

第一节脏腑:五脏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六腑的概念及功能;奇恒之腑的概念。

第二节气血津液:气、血、津液的概念及主要功能。

【教学建议】

讲授法、案例法。

课堂讲授基本概念,到人体实验室和中医实验室观察挂图、标本、模型及尸体。认真填写实验报告:⑴列出五脏和六腑的表里关系,五脏和五官、五体的对应关系;⑵写出中医和西医脏腑概念的主要不同;⑶观察尸体,你有什么感想利用教学多媒体充分展示脏腑之间的联系。举临床实例加深学生对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的理解。

第四章中医病理(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及瘀血、痰饮的基本内涵及致病特点;

技能目标:学会分析各种常见病因的致病原理。

态度目标:消除迷信思想,树立正确的疾病因果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

第二节七情:怒喜思悲恐惊忧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第三节饮食劳逸:饮食不洁、不节、偏嗜及过劳、过逸。

第四节其他病因:瘀血、痰饮。

【教学建议】

引导法、归纳法、分析法、案例法、讨论法。

结合生活现象和临床实例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并分析古代外感六淫认识的直观性、朴素性和局限性;内伤七情认识的客观性和先进性以及饮食劳逸因素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中医诊断(6学时)

【目的要求】

?

知识目标:掌握四诊的基本内容,尤其是舌诊、脉诊的临床意义。

技能目标:熟悉望闻问切的基本方法;

态度目标:培养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和视病人如亲人的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望诊:全身情况;局部情况;舌诊。

第二节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第三节问诊:十问歌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切诊:正常脉象和16种常见病脉

【教学建议】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操作法、互动法、案例法。

先结合图片、模型及视频资料进行课堂讲授并进行演示,然后进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模具、舌象仪、脉象仪进行分组操作、互换角色演练,再到校外实训基地病房进行面对病人的直观教学。

第六章中医防治(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治未病”的概念、治疗基本原则和“八法”的内容。

技能目标:能熟练指导病人做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工作。

态度目标:牢固树立早防早治的疾病防治观。

{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第二节治疗原则: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三因制宜。

第三节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教学建议】

讲授法、总结法、案例法。

利用临床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治未病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治未病的足够重视;回顾前面所学章节内容,自然推出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八法。

&

第二部分中医护理技术

第一章整体调护(1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整体调护的概念及特点;中医护理在开展整体护理中的优势。

技能目标:运用整体观念,力争做到多方面护理相结合,利于病人的康复。

态度目标:做事认真、细致、对待患者热情真诚。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整体调护的概念及特点

^

第二节护理程序在中医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

自学法、讲解法

一般讲解+指导性自学。通过下载资料或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了解古代文献中整体护理的内容和现代整体护理的内涵。

第二章一般调护(1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病室病床要求;病情观察的方法及要求;一般调护的内容。

技能目标:学会对患者的日常基本护理。

态度目标: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服务病人光荣的理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情观察

第二节日常生活起居护理

【教学建议】

讲解法、自学法

一般讲解+指导性自学。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古代一般将息调养和现代一般护理的内涵,并比较二者的异同。

第三章饮食调护(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食物按结构、按寒热按五味分类的意义;学会辩证调配食物。

技能目标:熟悉常见米面类、果蔬类以及肉蛋类食物的寒热分类。

态度目标:认识饮食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对饮食调配要有高度责任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物的结构分类

第二节食物的寒热分类

第三节食物的五味分类

[

第四节饮食调护的原则

【教学建议】

课堂讲解+案例分析

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常见的食物,分析其结构、寒热、五味归属并结合生活体验和临床

实例说明合理调配饮食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情志调护(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七情及其相互关系,情志致病的条件。

技能目标:熟练情志宣泄法、转移法、相制法的应用。

态度目标:学会谈话技巧,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和情绪影响、引导患者。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七情与疾病

第二节情志的调护

【教学建议】

课堂讲解,案例分析。

讲解正常情志与五脏的关系,异常情志与疾病的关系;举历史典故和现实生活中情志致病的实例,掌握宣泄法、转移法、相制法等调护的基本技巧。

第五章运动调护(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运动类型及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技能目标:能指导病人进行常规运动康复。

态度目标:指导患者要认真细致,不厌其烦。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劳逸与健康: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第二节运动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动功与静功。

【教学建议】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结合平时生活经验,讲解过劳与过逸对机体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展示,讲解运动护理的形式;通过实训,熟练掌握康复训练室的各种运动器械。

第六章环境调护(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气候、地域及社会环境与阴阳变化的关系;生态环境与健康。

技能目标:结合时空环境变化,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多方面结合,促进患者康复。

态度目标:顺应四时,适应环境,保持快乐心境,感染身边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季节、昼夜环境与阴阳变化

第二节地域、住所环境与阴阳变化

第三节社会、人文环境与阴阳变化

【教学建议】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

结合课件讲解四时、昼夜与阴阳变化的关系;地域环境、住所环境与阴阳变化的关系以及社会、人文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组织学生就某些生活现象展开讨论。

第七章用药护理(10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概念;熟悉常用中药的分类;了解常用剂型的优缺点;了解十八反、十九畏和易中毒中药;

技能目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熟悉中药房的设施;掌握中药煎煮的操作流程和常用药具的使用;能指导服药法;超声雾化吸入法、保留灌肠法、外用熏蒸法及擦浴降温法

的使用。

态度目标:认真、仔细、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药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第二节常用中药分类

第三节常用中药剂型

第四节中药煎药、给药法

【教学建议】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

课堂讲解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概念和常用中药的分类,实验室分组辨认分类常用中药饮片;课堂讲解中药煎煮的操作流程和常用药具的使用,实验室实际演练中药煎药;实验操作超声雾化吸入法、保留灌肠法、外用熏蒸法及擦浴降温法。

第八章针灸调护(1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十四经的名称、循行分布、走向交接;掌握5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熟悉各种针灸法的内涵;了解推拿的原理及适应症。

技能目标:能熟练描述十四经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记忆5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掌握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推拿基本手法。

态度目标:辨证、唯物地认识中医;培养认真、严谨的求学态度;培养良好医德,耐心周到为患者服务;提高针刺前消毒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腧穴的概念和常用穴位:十四经50多个常用穴位

第三节各种针灸方法及拓展:毫针针法、灸法、其他针法、拔罐法、

第四节推拿基本手法

【教学建议】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多媒体展示和板书讲解演示十四经的分布、走向、交接;在模型、

模特及患者身上找准50多个常用穴位;示范毫针进针法、行针法、出针法;示范灸法、拔罐法及六类推拿基本手法;指导学生互相操作演练;带领学生到中医科、针灸科、康复科针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全天候开放实验室,派实验指导教师全程服务,直到学生熟练掌握所有项目操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